中国桑蚕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范例实用3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中国桑蚕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范例实用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中国桑蚕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1
第一节桑蚕的概述
桑蚕是一种以桑叶为食料的鳞翅目泌丝昆虫,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蚕蛾科蚕蛾属桑蚕种。栽桑养蚕的主要目的物是蚕茧和丝绸,蚕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4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每一个发育阶段的不同部位及其代谢物都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第二节桑蚕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的丝织品历史悠久,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有目共睹。随着我国桑蚕业重心逐步向西部转移。为榆林市桑蚕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目前,中国的茧丝产量占世界之首,桑蚕产业已成为当地生产与经济项目之一。基于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和现代一带一路的政策刺激。我国桑蚕产业在欧、亚、非各个国家的发展前景广阔,在某种程度上更加促进了世界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往来。
近年来,榆林市蚕桑产业发展中,结合生态环境的建设采用的几种生态蚕业的栽培模式。栽植生态桑园60多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但由于传统与现代养殖技术有一定的差异,出现蚕业资源利用单一。生产结构单一,产业功能单一,产品产出单一的现象,导致蚕桑综合效益未充分发挥,本文着重对传统蚕业的创新,以提高蚕桑产业价值和产品附加值。发展生态蚕业为主要目的。
1.陕西省桑养蚕历史有2000多年之久。如今已担纲撑起蚕桑产业发展大梁。随着国家“东桑西移”整体战略的提出。桑蚕业地区抓住机遇。发挥桑蚕产业的优势。推进了桑蚕产业的快速崛起。
2.梯田埂桑。从70年代发展到现在,在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地区进行粮、桑间作的梯田埂桑栽培类型,中干养型,根深叶茂。在保护梯田。拦蓄降雨。减少冲刷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3.桑草间作桑。在2000年左右。榆林市实施了退耕还林的栽植方法,进行间作坡地生态桑。对治理水土流失、增墒、集雨、保湿、聚肥起到良好作用。达到防汛抗旱减灾目的。据资料显示,每h㎡可减少土壤侵蚀。50至100cm土壤含水率提高13%至15%,有机物含量提高3%左右。
4.桑朴子。在毛乌素沙漠南缘,零星分布有特殊的沙地桑资源(桑朴子)。其栽植以灌木丛式养成,对用于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及地界标志有着重要用途。
5.自2016年以來,当地政府与相关部门紧紧围绕桑蚕产业基础发展、不断巩固和提升、提质增效、做深做精的总体思路,以优势特色蚕桑产业培育项目建设为抓手。采取项目捆绑、政策配套、技术主抓、网络支持等一系列措施,落实蚕种财政补贴政策,蚕桑基地建设扎实深入,养蚕大户的养蚕规模基本稳定。使桑蚕养殖项目得到进一步推进。目前,榆林市现有市、县蚕桑技术工作站以及蚕茧收烘、丝绵被、蚕沙枕等多家生产企业,技术服务、生产等体系规范、配套。全市农耕地总面积1606万亩。其中适宜栽桑的大于25°坡耕地有392万亩,沙地面积广阔。目前仍有待治理沙化土地200万多亩。
第三节桑蚕的养殖技术
小蚕饲育
塑料薄膜覆盖育:用于1~3龄蚕饲育。1~2龄上盖下垫聚乙烯塑料薄膜,四周包折。眠中不盖,蚕饷食后继续覆盖。3龄只盖不垫,薄膜上如凝有雾滴,给桑前擦拭后,再使用。有条件的地区应采用1~3龄蚕的小蚕期共育。采集桑叶应按照叶位和从上至下的顺序进行。采摘桑叶的时间宜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3时后,避免在高温烈日下采叶。1~2龄稚蚕给桑要切叶,切叶通常以蚕体2倍见方为标准。每龄少食期和将熟期适当地控制给桑量,盛食期充分饱食。塑料薄膜覆盖育每日可给桑4次。每次给桑量的多少,主要根据蚕的发育、食欲及残桑程度灵活掌握,如果上次给的桑吃尽,下次量可稍增,反之则减少给桑量。小蚕期吃桑只占全龄食桑的5%。
给桑方法:给桑前先匀蚕、整座,使蚕分布均匀。1盒蚕种最大蚕座面积:1龄~㎡,2龄~4㎡,3龄4~10㎡。除沙就是将蚕座上的残桑、蚕的排泄物等除掉。在眠前的一次除沙称为眠除,眠起后第一次除沙为起除,其他时间的除沙叫中除。眼前处理包括适时加眠网、进行眠除,使环境干燥。蚕儿发育不齐时要进行提青和分批,并将青头蚕放温度偏高处,勤给良桑,使其赶上大批。起蚕适时饷食,90%~95%的起蚕头部呈淡褐色,即为饷食适量。饷食叶适熟偏嫩、新鲜。小蚕期在给桑前将生石灰粉均匀地撒在蚕体、蚕座上,起蚕、将眠各一次。
饲育上蔟
4龄至多龄称为大蚕。大蚕期需防高温、高湿,加强通风换气并饱食良桑。桑叶须储存在阴凉、保湿、清洁卫生的储桑室内,平摊于地面上。宜早晨采桑,储备一天用量为宜。4、5龄蚕吃片叶或芽叶,每昼夜给桑4~5次。4龄占全龄用桑量的10%,5龄占85%,尤其是5龄第三天后吃桑很猛,要达到良桑饱食。当遇高温干燥天气,桑叶含水率低,往桑叶上喷水后喂蚕,水要清洁,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大蚕期要及时扩座和分匾。除沙是大蚕期卫生防病的重要工作,要用网除沙,不要用手抓蚕。小蚕防病一号在收蚁及2、3龄起,大蚕防病一号在4、5龄起及见熟蚕时,各撒药粉1次。如有蚕病发生,每天撒1次。用法:给桑前将药粉均匀地撒在蚕体、蚕座上,10分钟后给桑。生石灰在1龄起蚕消毒。2~4龄起蚕、将眠蚕各消毒1次。5龄起蚕、龄中、将熟蚕各消毒1次。在给桑前将生石灰粉均匀地撒在蚕体、蚕座上。要求与大、小蚕防病一号使用间隔3小时以上。
蚕室门口每天撒生石灰粉,进出更衣换鞋,病死蚕不能乱丢,要放入石灰罐中集中烧毁。喂蚕、除沙前后要洗手。蚕沙放到远离蚕室的地方发酵,不可直接施入桑园。编织布蚕台育,可在蚕架上放小木条,在木条上铺编织布养蚕。蚕台养蚕除沙时,用卷网除沙效果很好。方法是蚕网卷至蚕台的一半,将底下的蚕沙扫除倒掉,然后放开卷网,再对另一半除沙。条桑育是将伐下的桑条连同叶片一起放到蚕座上喂蚕。可在蚕台上喂养,也可在地面上成畦状喂养(地面先撒%乐果粉防蚂蚁,并撒一层石灰粉)。塑料大棚养蚕,即节省蚕室,也可加大棚室利用率。一般米×10米的大棚,可搭两排各5层的蚕台,每期养2盒蚕种。8米×米的大棚一期可养蚕一盒。
适时上蔟,按照随熟随捉,先熟先上的原则。上蔟密度:折蔟380~400头,方格蔟以孔格80%~85%计算上蔟头数。上蔟可采取人工拾取和自动上蔟相结合的方法。蔟中温度保持在22~25℃。湿度以干湿差℃为宜,光线均匀,环境静寂,避免强风直吹,要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米/秒的风速。适时采茧,采茧应在蚕结茧化蛹后,蛹体皮色转为黄色时进行。在上蔟后第6~7天采茧。采茧时先将蔟中的死蚕和烂茧拾去,按照分批上蔟先后,先上先采,后上后采,轻采轻放,避免蛹体损伤出血。采下的茧不可堆积过厚,以2~3粒厚为宜,放置于凉爽、通风、干燥的场地,避免强光暴晒。
蚕只在幼虫期取食。1条蚕的食桑量约为新鲜桑叶21克(干物克),其中85~88%在5龄期食下,消化率约为40%。幼虫阶段的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蚕体生长、以及茧丝和蚕卵的生成。桑蚕所必需的营养素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分等。蛋白质不但是蚕体各器官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而且是丝腺细胞合成丝物质和卵巢生成蚕卵的基本原料。碳水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脂类中的甾醇是蜕皮激素的前躯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是调节物质代谢不可缺少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多数为酶的辅基。无机盐是细胞成分之一,并对细胞内外液体的渗透压和酸碱度起调节作用。水分约占蚕体重的85%,是蚕体主要组成成分,对体内物质的溶解、运输以及调节并保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等具有重要作用;血液含水率低时渗透压升高,有碍代谢的正常进行;血液含水率过高则渗透压下降,pH降低,也导致蚕体生理障碍。水分来自食料,因而食料水分的含量与蚕体水分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上述营养成分在桑叶中含量均极丰富。除此以外,桑叶中还含有:①诱食因素,如柠檬醛、青叶醇、青叶醛以及里那醇等挥发性萜烯类物质;②咬食因素,如β-谷甾醇、异槲皮苷和桑色素等;③吞咽因素,如纤维素、磷酸盐、硅酸盐、肌醇和维生素C等,能刺激幼虫产生趋食、咬食和吞咽的要求和动作。因此桑叶是最好的天然饲料。人工饲料也是按桑叶的化学组分配制而成。
第四节桑蚕产业发展优势和发展前景
1.广阔的发展前景。桑树是很好的绿化树种。具有优良的经济价值。据专家估算。每公顷桑树年吸收C02约吨,折合纯碳吨,年释放氧约为吨。在二氧化硫体积分数为0,79x10-6的条件下。熏气6h,每千克干桑叶可吸收二氧化硫,桑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0ml/m3。通过桑园的立体种植、复合经营、蚕桑的副产品循环利用、旅游观等新型产业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2.桑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当前单一的桑蚕业发展己远远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国外蚕丝市场的不断扩大的刺激与影响下。我国国内更要加快蚕桑副产品创新开发利用。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契机,凭借对桑蚕养殖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科研项目和示范基地的建立,使桑枝、蚕沙、蚕蛹、桑果等桑蚕综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桑蚕养殖户经济效益。形成了以桑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新型经济开发渠道。例如:栽培桑枝食用菌、桑园养鸡、桑园套种、加工纸材,蚕沙用于有机肥料。蚕蛹用于药用和保健安眠用品。桑果用于饮食及保健等资源与经济循环的方式发展。不但改造了低产桑园,还能推广蚕桑机械。也带动职业家庭农场养殖技术人员的定向培育。从多方面、多角度发挥蚕桑业综合效益。
3.陕西桑蚕养殖资源得天独厚。根据陕西自然条件的优势性,因光照充足、气温适宜、雨量充沛,非常适合桑树生长。此外,基于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发展蚕桑业增加了当地居民收益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农村就业压力。陕西桑蚕养殖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在长期实践中。养殖户们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如培育出具有高抗、高产、优质种桑品种和蚕种,为蚕桑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4.良好的区域发展与政策优势。2015后以来,我国相继制定和出台《桑种生产管理哲行规定》、《蚕桑种质量管理哲行规定》等具有良好区域发展执行力的政策法规,为规范蚕桑业发展,发展独具特色。市场广阔的桑蚕产业奠定了政策基础。
5.经过50多年的防沙治沙工作。当地积累了丰富的治沙经验。基于国家生物措施以种植灌木为主。灌草、灌乔结合,恢复沙地植被,形成生物屏障,遏制沙化的扩展要求,桑树的生长特性正好符合这些要求。并在此基础,能够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是理想治沙树种,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桑蚕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2
摘要:蚕桑作为我国农业经济中的主要产业之一,具有涉及范围广、产业链接长的特点,通过几年来蚕桑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经济结构的变革,为农民带来了更加客观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了我国农业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但是,在市场经济结构与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下,传统的蚕桑产业发展方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现代化、国家化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及时的改革与创新。本文针对蚕桑产业现状以及发展对策进行了以下简要分析,以供同行业人士参考。关键词:蚕桑产业;现状;发展对策1蚕桑
我国作为茧丝绸的主要出口国之一,茧丝绸领域的发展与桑蚕产业息息相关,蚕桑产业成为了诸多农村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蚕桑,简单来说就是指养蚕与种桑,蚕桑作为主要的汉文化,表现了我国东亚农耕文明时期的农业技术成熟度,蕴含着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但是,任何一种产业的发展都需要与时代进步相契合,才能发挥其具有的价值。现阶段,蚕桑行业的发展因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发展形势不容客观。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蚕桑行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蚕桑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最佳的契机,想要推进蚕桑行业的发展进程,需要行业人士找出影响蚕桑行业发展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有效的发展对策,以保障蚕桑行业的发展与时代接轨,提升蚕桑行业的经济效益。2蚕桑产业的发展趋势
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蚕桑产业主要是利用蚕桑的生物特性,同时结合一定的生产技术和要素,利用劳动力来获得蚕丝,之后将蚕丝进行转化,形成丝绸和其他丝织品产业。蚕桑产业主要涉及的对象有工业、农业和贸易产业,各个行业之间的关系紧密,形成特殊的产业体系。不仅能够满足社会需求,而且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是现阶段我国比较有特色的产业之一。但是,在时代的发展与进度下,蚕桑产业发展遇到了诸多阻碍,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了蚕桑产业的发展进程。如,蚕桑市场中的管理机制存在漏洞,蚕桑产业与是市场链接不当,蚕桑产业发展中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支持,技术创新性不足,新技术与新产品在市场中的推广进程缓慢,人们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足,新产品无法在短时期内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而蚕桑产业自身的生产效益与经济效益难以保障,因此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部分养殖户开始放弃蚕桑养殖,因此,导致蚕桑产业的“质”与“量”下降,重点产业开始转移,增加了蚕桑产业发展的危机。为了有效改善当前蚕桑产业发展情况,需要国家以及相关的政府部分发挥职能,提高对蚕桑产业发展的重视度通过国家政策上的支持、企业新技术与新产品推广力度的加大、养殖户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三方之间的相互配合,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让蚕桑产业摆脱现实困境。经过研究和实践显示我国蚕桑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下面的特征,如桑蚕的价格、质量和产量有一定的增长、产业出现转移,同时趋势减缓出现稳定的局面、桑蚕的相关产业的技术和功能出现扩展,使用的范畴比较广泛,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丝绸的出口出现缓慢增长的趋势等。3桑蚕产业发展对策探讨
由于桑蚕产业链相对较长,单靠一方力量无法实现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国家、企业、桑蚕生产者等的共同配合与协作,以此促进桑蚕产业稳健发展。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依靠政府加强宏观调控政府应纵观桑蚕发展的大局,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明确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摆正自己在桑蚕产业发展中的位置和作用,明晰农业、工商、物价、质检、畜牧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协调彼此的关系,以此形成一股合力做大做强桑蚕产业;确立重点发展趋势,完善其产业质量标准,规范经营管理模式,配以最低和最高限价适当控制其发展规模;同时加大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如税费减免、种植补贴等,用于强化桑蚕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先进技术和产品研发等,以此为桑蚕产业奠定良好的发展基础。依靠企业提高经营水平企业是桑蚕产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市场主体,相对而言,其涵盖面广,实力最强,其中缫丝企业、丝绸加工企业是该产业链的核心,概括的讲,若企业经营理念先进、营销能力较强、技术水平较高,则对规范茧丝绸市场秩序、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企业应立足于产业要求和自身发展,创新桑蚕经营管理模式,其中以利益为桥梁,以销售为前驱,采取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较为可靠,即在明晰产权关系的前提下,构建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组织机构,将生产、经营、科研、开发等融为一体,以此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格局。依靠蚕农发展桑蚕生产桑蚕生产者简单的说即蚕农。而她们在桑蚕产业生产链中处于最底层的弱势群体,她们的种养能力、积极性与桑蚕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如何调动蚕农的桑蚕生产积极性,在提高桑蚕质量和产量的基础上降低费用成本,总之增加生产效益是当下蚕农的关注焦点,也是茧桑蚕绸产业发展的关键基础一环。桑蚕生产者的地位及其作用不容忽视,只能提升不能郫视。就当下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蚕农应扩大生产规模,如以转包、股份合作、互换等土地流转形式,配以租赁、代管桑园,以基地+农户+企业的合作模式实现规模效应,用于扩大桑蚕产量;强化立体化经营,即结合政策方针,充分挖掘产业特点,大力发展桑-禽、桑-粮等复式生产方式,如利用桑树绿化环境,将其桑根用于制药,桑枝用于食用菌,桑叶用于饲料、食品开发等;同时善于利用科研成果,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将新产品、新技术用于实际生产中,如利用电子加温补湿装置用于饲养小蚕,选用具备成活率高、容易饲养、丝质高等优点的新型蚕种,借助蚕病防控先进技术用于杀灭病菌,实现优质高产等,以此保证桑蚕产量和质量,进而增加蚕农综合效益,调动其生产积极性。蚕农在桑蚕的产业发展中是比较弱势的群体,其养殖的能力和积极性直接影响产业的进步。所以应该不断调动蚕农发展的积极性,实现产量和质量的提升,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因为经济效益是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也是进行养殖的目的志气,因此必须重视蚕农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现阶段的农村进行发展中,一些蚕农为了扩大生产的规模,进行股份合作、互换土地的方式等,同时以租赁的方式实现农户之间的合作,不断扩大桑蚕生产的规模化,同时姐结合政策方针,不断开发产业的特点等,发展养蚕相关的产业,如桑枝用于食用菌,桑叶用于饲料和食品的开发等。此外,利用电子加温的装置进行小蚕的饲养,不断提高其成活率,实现丝质质量的提升,使用现金的技术对病菌进行消灭,提高养蚕的质量,实现蚕农经济效益的增加,提高蚕农的积极性。结语总之,桑蚕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作用将进一步逐渐凸显。因此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正视其发展现状,把握其发展动态,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对策,以此实现桑蚕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而更好的造福人类。参考文献:[1]建德市蚕桑产品电商销售SWOT分析与思考[J].李静,李衍,诸葛翀,李有香,赵玲玲.中国蚕业.2018(01)[2]大姚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何永琼.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04)[3]四川蚕桑产业的发展优势与潜力分析[J].杨彪,陈伟,吴钢.四川蚕业.2018(01)[4]反贫困背景下的四川蚕桑产业发展路径[J].陈义安,王晓芬,刘俊凤,周安莲,张友洪.四川蚕业.2018(01)[5]持续稳定发展淳安县蚕桑产业的几点思考[J].何晶女,王新明,方武彪,方广生,余成武,方小友,管圣浩,郑爱华.中国蚕业.2017(01)中国桑蚕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3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桑蚕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突出,对于丰富农民生活、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基于此,从桑蚕产业的发展现状入手,对于桑蚕产业的发展优势以及发展前景进行全面阐述,希望以此推动桑蚕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桑蚕产业;前景;优势
中图分类号:;S88文献标志码:BDOI:/
1桑蚕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经过不断的经营和发展,我国桑蚕产业的栽培模式逐渐与生态环境建设实现融合,生态桑园的面积多达40多万公頃,不仅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2]。但是受养殖技术的限制,我国存在蚕业资源利用率低下、生产结构单一以及产品功能单一等问题,对于桑蚕产业综合效益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桑蚕产业历史悠久
我国桑蚕产业兴起于蜀国时期,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江苏省气候适宜,是桑蚕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桑蚕产业积累了大量的种植经验,不仅促使桑蚕产业逐渐发展壮大,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梯田埂桑优势显著
桑蚕产业往往采用梯田埂桑(河提河坡)的种植和栽培模式,这种类型的桑蚕根深叶茂,桑田的透气透光性较好,而且在保护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减少雨水冲刷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既能起到护坡的作用又能增加经济收入,因此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3]。
桑草间作桑技术成熟
为了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的一些地区都在积极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比如采用间作坡地种植方式种植生态桑。这种品种的桑对于治理水土流失以及集雨、保湿等都能起到十分积极的保障作用,对于一些地区防汛抗旱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桑草间作桑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土壤的含水量,进而能够提升有机物含量和土壤质量。
政府扶持力度较大
2016年以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桑蚕产业的养殖技术和养殖方式,希望在巩固其发展的基础上培育桑蚕产业特色项目,采取项目捆绑、技术主抓等措施对桑蚕养殖者进行财政补贴,确保养蚕大户的收入稳定。可见,政策扶持能够推动桑蚕产业健康发展。
2桑蚕产业发展优势和发展前景
鉴于桑蚕产业得到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因此在积极利用桑蚕产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对其前景进行展望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
桑蚕产业的发展优势
桑蚕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在国外蚕丝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国内单一的桑蚕产业受到了极大冲击,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要加快桑蚕产业创新和整合,才能为经济发展找到新契机,进而保障国内的经济效益。桑蚕产业资源在综合开发利用的基础上可以提升养殖户的经济利益,比如可以在栽培桑技食用菌、桑园养鸡、桑园套种的基础上实现桑园经济循环利用和发展,进而在改造低产桑园的基础上提升桑园产业的机械化程度,带动相关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桑蚕养殖资源得天独厚
我国桑蚕养殖的主要地区为陕西省,另外江苏省南通市也是桑蚕种植的主要区域,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就是光照充足、气候适宜、降雨量充沛,因此在种植桑树上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另外,这些地区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因此在该地发展桑蚕产业不仅能够为当地居民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缓解当地居民的就业压力。该地区的桑蚕养殖历史十分悠久,在长远的发展中获取了相当丰富和成熟的经验,因此当地的居民具备培育高产、高抗以及优质桑蚕的能力,能够保障该地区的桑蚕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良好的区域发展与政策优势
政府为了鼓励桑蚕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桑种生产管理暂行规定》《桑蚕种植质量管理规定》等条例,对于不断规范桑蚕产业以及发挥特色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积累了丰富的治沙经验
2015年以来,我国的桑蚕养殖区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治沙经验,而种植桑树可以起到治沙防砂的作用,因此桑蚕产业在特定的背景下具有十分明显的发展优势。
桑蚕产业的发展前景
桑树作为一种良好的绿化树种,不仅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还能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比如,桑树每天可以吸收20mL·m-3的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硫。另外,桑园的立体种植以及复合经营能够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因此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只要加以规范就能获得较高的规模经济效益。
3高效种桑养蚕技术
完善管理体系
为了提高种桑养蚕的技术水平,应该不断完善桑蚕产业的管理体系,从而在相关管理制度的约束下不断提升整体的种植效益。比如,可以采用统一育种、统一管理的模式,保证蚕种优质繁育。中期也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使桑蚕能够顺利走向市场。这种管理体系对于提升桑蚕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生产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采取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
这种科学规范性不仅需要在选育桑苗中严格执行,在饲养过程中也要做到严格管理,在科学技术的保障下不断提升整体的种植效益。1)做好选苗工作,使种苗能够保证高产、优质以及高抗,选出那些叶肉厚实、营养物质丰富的种苗为后续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2)在后期的桑园管理工作中,也要做好桑园的规划工作,从而在消毒预防的基础上为提升桑蚕整体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保证整体管理、剪伐以及桑叶收集过程都按照标准执行。
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力度
1)应该在全区开展桑蚕养殖方式的培训讲座,聘请专家对农民进行指导,在树立桑蚕科技示范户的基础上提升整体养殖的效果和技术水平。2)增强整体的服务意识,在全区建立一个系统的桑蚕技术服务中心,帮助养殖业主解决自身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不断提升整体的养殖效益。
4结语
桑蚕产业作为一个较为系统的产业,对于养殖者的养殖技术等都具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做好系统培训工作,从而使桑蚕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提升行业的整体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正学.浅谈德保县桑蚕产业的发展前景及高效种桑养蚕技术分析[J].农技服务,2017(6):34.
[2]韦丽华,沈云华.探究桑蚕产业发展前景与高效种桑养蚕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7(3):140-141,168.
[3]李木.桑蚕养殖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广东蚕业,2017(1):1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