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最新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最新8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第一篇】

所谓“安全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针对于医院管理来说,安全生产管理主要指的是为了能够更快地实现医院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利用当前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和方法,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消除医院运营过程中的各种不利因素,从而防止医疗事故的产生。

一、医院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

1.很多医院的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医院领导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单纯考虑经济效益,而没有将医院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放在重要地位,等发生重大事故才开始重视。医院的职工对于安全生产隐患存在侥幸心理,对待安全麻痹大意,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忽略了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践行。

2.医院管理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

医院安全生产管理不仅包括对医院中消防、人身财产安全、突发事故等的管理,也包括对医院内部和外部环境、医疗卫生、医疗设施等的管理,如果这些方面中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就有可能产生安全隐患。很多医院职工在面对安全隐患的时候,不去科学思考,往往仅凭经验进行处理,使安全隐患转变成安全事故。因此,对于安全隐患的处理和防范,就成为当前医院安全生产管理的新课题。

二、加强医院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措施

在对医院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应深入探索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1.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首先,要由院领导、院办、保卫、医务、护理、总务等科室负责人组成医院安全生产、治安防范委员会。院长为医院安全生产、治安防范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医院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治安防范工作。其次,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和“谁出问题谁负责”的两个基本原则,实行安全生产和治安防范责任制,认真抓好医院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最后,医院要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渗透到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级中,使每名职工都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实行全员参与、责任到人的方法,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纳入到医院职工考核和评价的体系中,实行奖惩制度。同时,应制定医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如《安全生产法人责任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护士值班交接班制度》、《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等,全面保障医院日常运行中的安全,防范风险。

2.加强对医院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

对于安全生产管理问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综合素质对于各种管理制度的落实有着关键作用,因此我们应加强对医院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从根本上树立安全生产意识,从而有效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落实。医院应定期围绕医疗安全生产问题组织安全教育活动,针对日常工作中的各种安全生产问题展开学习和讨论。对于一些操作上存在危险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应提前提高医院职工的操作技术,使其具备能够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医疗器械操作和医疗药品的使用,防止误操作带来的安全事故。所有医院职工应重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一旦在工作中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排除,并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和人员,并勒令其整改。

3.加强各个部门对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的落实

医院中的各个部门要全力配合医院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制度和管理条例的落实,并加强对工作中各种要素的控制和管理。例如,医务处、护理部应切实加强临床各科室医疗安全工作的领导、监督和管理,制定医疗安全制度及操作规程,签订医院安全责任书,防止医疗事故发生,加强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认真做好“四防”病人和危险物品的管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保证病员治疗和生活安全;临床各部门要坚持“三查七对”制度,防止病员在治疗过程中用错药品的现象,杜绝医疗事故发生,并认真做好药品的保管工作,防止药品丢失和变质;疾控处和医院感染管理科要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一旦发生疫情要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把好流行病的治疗、隔离、消毒、处置等各个环节,对临床科室要定期进行检查,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三、结语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对于规范医院管理、防范医疗事故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很多医院都忽略了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落实和执行,使安全生产管理浮于表面,无法发挥出其重要的防范、保障作用。因此,我们应分析当前医院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强对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规范的建立于完善,使医院中全体职工的专业素质和安全生产意识都得到加强,使安全生产管理渗透到医院日常运营中的方方面面,从而有效保障医院职工和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第二篇】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提出了很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然而农村的环境问题却越来越多,深刻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环境问题让农村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到底农村的环境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我们究竟要怎样对待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市农委于7月30日至8月30日在常州市政府网民意调查一栏里以问卷调查方式开展了常州市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汲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以针对今后的工作能做合理的改善。

一、调查问题分析:

1.农民的环境知识缺乏

人们对环境知识的认知程度是决定他的环境意识是否高尚的基础。如果环境知识缺乏。不知道如何保护环境。那么他的环境意识必然不会高尚。在调查中我们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来调查我市村民的环境意识。

1.对相关的环境纪念日的认知程度,目前已经确立的环保纪念日有10多个,我们选择与农民和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三个环保纪念日作为调查项目:“世界环境纪念日”(6月5日)、“土地日”(6月25日)和“植树节”(3月12日)。被调查村民中,对上述纪念日不知道的人数分别占%、%和%,这说明多数村民对环保纪念日不太了解。此外,村民对环保纪念日的了解程度还与受教育程度相关。对上述纪念日回答不正确或不知道的人数中,小学及文盲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分别只有%、%和%。在调查中发现,村民中能正确回答“植树节”的人数明显多于其它三个环保纪念日。即使在回答不正确的村民中多数人也表示知道有植树节,而对其它二个环保纪念日,多数村民表示不清楚有这些节日。这是因为每年植树节时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机关、团体、学校都会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而在其它环保纪念日时几乎没有任何活动。

2.对“工业三废”及其危害的认知程度。工业三废指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这些废弃物如果超标排放就会污染环境。而且在环境中还会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而产生新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人畜健康造成危害。“工业三废”是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语之一。但是.当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哪些是“工业三废”时,在被调查者中回答完全正确、不完全正确和完全不正确的分别占%、%和%,而且多数村民并不了解“工业三废”的危害。

3.对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认知程度。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耗能(过多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和无节制排放工业废气;二是森林减少,阻断了自然界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温室效应造成了气候变暖,其结果是洪涝干旱等极端气象灾害频繁,病虫害增多。应该说,温室效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而且也是报刊、电视出现比较多的词语。但是。在被调查者中能够正确回答燃烧秸秆会加剧温室效应的只有3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

2.农民的环境行为不雅

在农村,农民的环境行为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环境状况。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下列有关的农民环境行为问题:

1.如何处置废电池?有关资料显示.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l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在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几种物质中,电池里就包含了汞、铅、镉等多种,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土壤、污染地下水,从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在调查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下列物质(废铁、废玻璃、废电池)丢弃在土壤里,哪一项对环境危害最大?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废电池对环境危害最大。但调查结果仍有22人回答不正确,在平时的生活中大多数村民都是随手丢弃。有许多人虽然能够意识到废电池的危害。但可能仅仅是图方便、嫌麻烦而仍然选择了不利于环保的行动。

2.如何处置秸秆?现在农村有不少农民为了抢农时图省事.将收获后的秸秆一烧了之。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浓烟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影响交通安全。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你认为焚烧秸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吗?”结果有1人勾选“不清楚”,4人回答“不会造成污染”,两项合计人数只有5人。可是当我们在调查中问:“你家是如何处理秸秆的?”结果大部分回答“在田地里焚烧掉”,可见焚烧秸秆的问题比较严重。

3.如何处置废弃的农药瓶?废弃的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已经成为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其主要危害是其中的农药残留渗入土壤。流入河流池塘而形成污染。威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甚至造成人畜、鸟类中毒。我们在调查问卷中问:“你如何处置废弃的农药瓶?”勾选“随手丢弃”的26人,“随生活垃圾堆放”的13人,占全市被调查人数的%。在我们那里废弃农药瓶、农药塑料包装袋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

4.使用农药的环保行为。农药使用不当或滥施农药,不仅会污染大气、土壤和水源,也间接和直接地威胁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农药残留是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大隐患。由于气候变暖。害虫猖獗,被调查者普遍反映“不使用农药不行”。蔬菜生产中使用农药的安全采摘期因农药品种、蔬菜品种、季节等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讲,叶菜收获前禁用期至少7天,茄果类、瓜类蔬菜禁用期至少2—3天。在调查中询问:“施过农药的蔬菜何时可采摘食用?”%的被调查者能回答正确。这说明大多数农民是了解相关要求的。当询问:“自己食用的蔬菜也使用农药吗?”结果大多数人回答“不使用农药或很少”。

二、解决对策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目前农民环保素质总体来讲不高。主要表现为环保知识缺乏,环保意识淡薄和环境行为不雅。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改善农村环境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报道党和政府的环保政策,宣传环保新进展新经验,普及环保科普知识.表彰环保先进事迹.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要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农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手段与形式.例如宣传栏、环保“大篷车”、文艺演出、环保知识竞赛等,突出艺术性、形象性和群众参与性,以增强环保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坚持经常宣传和主题宣传相结合。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环保部门、宣传部门以及基层村委会要把环保宣传作为基本工作任务.常抓不懈,同时在相关的环保纪念日(环境纪念日、土地日、植树节等)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主旨性宣传活动。通过加强环保宣传,切实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一是树立环保新观念,使环保成为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二是培育环境新道德.平等看待自然界的各种生命,维护生物多样性;三是创建环保新文化,使保护环境为荣、破坏环境为耻的荣耻观蔚然成风。

(二)增加农民教育机会,提升农民环保素质。

调查显示:在食野习俗、乱堆垃圾、焚烧秸秆等非环保行为的人群中,较低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较大,这说明农民的环保素质与受教育程度相关。由于受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教育投入相对偏低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机会偏少、优质教育缺失,这是造成一部分农民环保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增加农民的受教育机会。加强农村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中小学生抓起,他们是未来农村劳动力的主体。要在幼儿园把环保知识编成儿歌和游戏,让孩子们在演唱和表演中了解环保知识;在中小学开设环保知识课.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环保宣传活动。把学到的环保知识带给社区和父母,这样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此外,要把环保教育融入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中,包括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农业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农业、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使广大农民在发家致富的过程中提高环保素质,自觉保护环境和生态。

(三)建立新型农村产业模式

大力发展既节约资源又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以此作为协调解决传统农业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手段。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科技培训,倡导和推进循环经济提升农产品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型农业产品,培育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和有机农产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变过去单一种植业生产结构为农林牧副渔.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循环系统,提高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效率。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协调发展,逐步形成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建设相互依存。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第三篇】

摘要:我国环保产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文章从环保产业机构、从业人员数量、政策环境、投资规模等角度探讨了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并分析了我国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环保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1引言

进入“十三五”以来,我国环保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但生态环境问题仍然严峻,环保产业仍受到政策、资金和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很多方面还有待改善。本文从环保产业机构、从业人员数量、产业链结构、政策环境、投资规模及产值等角度探讨了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分析了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2我国环保产业现状

环保产业相关机构及从业人员数量。截至2015年底,我国环保系统机构总数为14,812个,环保系统共有万人[1]。目前我国专营环保的企业数量在4万家左右,95%以上是5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兼营环保的企业数量则更多,全部加起来大约在15-20万家的规模[2]。据E20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间,31家环保上市公司总资产翻了一番,销售收入增长了%,环保从业人数翻了一番还多。环保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在过去的三年中,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环保政策(见表1)。从责任主体、监管制度、排污许可证、排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五个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把过去被动、模糊的环境管理转化为了主动、明确的环境管理。环保产业投资规模。在国家政策和资金投入的支持下,环保产业的总投资及其在GDP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如图1所示)。工信部宣称,2020年,中国环保产业规模将达到10万亿,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图1我国环保投资总额及占GDP比重2018年的环保产业产值规模预计将超7万亿元,2025年我国环保产业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十万亿大关[3]。

3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飞速发展,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环保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七个方面。1我国环保产业总体规模仍旧偏小、创新能力不足。从环境技术和设备方面看,目前我国环保产业规模小,中小型企业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关键设备依赖进口。产品质量低,运行效果难以保证。环境服务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2国内环保投资规模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截至2015年,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8,亿元,占GDP的%[1]。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02~2013年,欧盟28国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在%~%之间[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保产业投资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3环保市场的决定因素不以技术为核心,而是人脉、资本等其他因素。与其他传统产业相比,环保技术在环保产业的竞争格局中占比较小,这与环保产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有关。环保技术是在治理效果和成本费用之间平衡的技术,追求的是经济性、稳定性和实用性;环保产业涉及面广,单一技术的市场份额有限,单一技术方案的可复制性差。另外,我国长期以来采用了“程序性”的治理模式,即将上环境保护工程而非治理效果作为污染治理的目标,技术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4环保市场受政策的影响很大。环保产业受政策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不论是环保治理,还是环保研究,都是以政策为导向的。从总体上看,政府越重视环境问题,投资就越多,整体前景就越好。另一方面,环保项目的资金往往来自政府。政府财力直接影响着环保市场的变化。5生态环境问题仍突出。虽然环保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但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根据最近公布的《2017中国生态环境公报》,2017年度,在调查的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239个城市超过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高达全部城市的%。

4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空前的历史高度,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未来十年,我国环保产业都将在发展的快车道上。未来环保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首先,产业参与者越来越多,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目前,越来越多的传统工业巨头正在向环保领域转型。随着PPP项目的推广,光大国际、中信、中国中车等央企国企开始承接PPP项目,成为环保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这是一个较好现象。一方面,表明环保产业的属性较好,另一方面,正常的竞争可以促进环保企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运行能力,形成新的局面。其次,环保企业将从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随着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的的环保效果时代的来临,引导政府的环境政策转化为区域性综合防控。综合环境治理的确立将使综合服务能力成为企业参与环境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因此,众多环保企业纷纷由单一服务型的“装备制造商”、单一系统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向“环境综合服务商”转型。第三,并购重组仍将持续深化。环保产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集团,在节能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培育骨干企业100家以上。无论从政策走向看,还是从产业自身发展看,环保产业加快兼并重组仍是大势所趋,未来仍会有一轮并购重组潮。第四,我国的环保技术将不断革新。2016年,国家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显示环保产业的科技创新已成大势。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对自主创新的重视,环保技术必将逐渐赶上国际潮流,今后将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产品及装备,为我国参与国际环保产业的竞争打好基础,并长期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2015年环境统计年报[R],2015.

[2]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关于环保产业的若干个常见问题[EB/OL].http:///news/view?id=269875&page=2,2018.

[3]2018年预计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超过7万亿元[J].中国水泥,2018(4):95.

[4]陈鹏,逯元堂,吴舜泽,樊宇,徐顺青,朱建华.中国与欧盟环保投资及支出比较分析[J].生态经济,2016(11):190~192.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第四篇】

医院秩序维护管理是医院后勤工作的传统任务,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医院的现代化智能化,医院秩序维护成为医院物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为维持医院就医环境的安全、有序,保障医院设施和人民财产安全等提供强大的支持。日常秩序维护工作内容包括消防管理、治安管理、停车场服务管理三方面工作。

首先谈谈医院的消防管理工作,医院是人口密集场所,患者多有不便,且院内的设备、药品、试剂等中多为易燃易爆品,使得火灾隐患大量存在。医院火灾多来自以下几个隐患点:

一、重防盗,忽略了通畅。为了保护医疗设备和患者财产的安全,院内很多地方安装了防盗门,而且在非上班时间都处于封闭状态,夜间也多是大门紧锁,一旦发生火情,会影响消防人员救火和病人的逃生。再加上有很多行动不便的患者,疏散也增加了难度。

二重易爆物品的监控,忽略了易燃物品的管理。特殊压力容器稍有违章操作后果不堪设想(如:锅炉、供氧中心),因此,这些易爆物品和设施是重点监控得到对象。但医院却往往忽略了对易燃物品的管理(如:乙醇、甲醇等易燃化学试剂)。检验室及实验室的酒精灯、电磁炉、恒温箱等设备,也容易引起火灾。

三、重添置先进设备,忽略了线路老化。医院多数重视设备的更新换代,而忽略了线路老化问题。科室调整、人员增加、设备增加、电力负荷超载等多为火灾隐患。

四、重消防设备硬件,忽略了人员消防技能。智能化消防设备的出现,让很多医院的管理人员过渡依赖设备数据,觉得会用即可。而往往只有少数人了解灭火设施使用方法和灭火技巧。只有经常开展消防培训,加强消防演练,让全体医护人员了解灭火、防火、疏散技巧才是能消除火灾隐患。

五、重防御明火,忽略了长期高温高热的设备。不少医院在食堂管理、动用明火和禁止吸烟上制定明确规定和作出定期排查。却忽略了一些长期使用的、不间断的电器仪器的设备检查,其火灾隐患往往是长期存在而且不易发现的。

医院火灾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忽视小问题和意识淡薄造成,所以提高意识和把火灾隐患分级至关重要。首先,动用明火和明火点是医院火灾隐患的第一要点也是火灾隐患最高级,所以严格执行动火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和禁烟制度是医院的第一要务。其次,环境相对封闭、防火质量较弱的区域为医院的消防重点部位,如:消毒室、手术室、ICU、静配室等医疗分区明确的科室,往往在疏散逃生时是软点。再有就是如库房、阅览室、机房等为医院第二重点部位。最后就是医院的病房和集体宿舍,人员较为复杂、监管较为薄弱、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较多。

第二就是医院的治安管理。伴随国家增大对医疗行业的投入,全国的医疗环境及医疗技术都有明显的提高。按道理,医疗环境好了,医疗技术提升了,群众看病更便捷了、对就医服务满意度应该上升才对。但是,其实则不是如此,从近期频发发生的“伤医”“医闹”等事件看来,群众好像对医疗环境及质量的改善不但不领情,反而衍生出很多埋怨。这时医院安保部门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保障了医院正常有序运作、医护人员人身安全和医院财产安全。

医院安保工作相当复杂,滋事、偷盗、斗殴、伤医、医闹等等一些有碍医院正常运转的事件都是医院安保重点处置事件,同时也要保障医院的排队秩序、候诊秩序、就医秩序、人员流量管控等等。医院保卫工作又存在着客观的薄弱性,如医院昼夜开放,进出人员多而杂乱,患者及家属多焦躁且行动不便、疏于防范,犯罪分子容易下手,医院出口多等特点,安保人员工作稍有疏忽就有可能给群众或是医院造成危害。

如何在医院安防上寻找突破?发达国家医院已经完成了后勤安保智能化和管理信息系统化的结合,如医院入侵报警系统与出入口控制系统、医院的视频安防监控系统与电子巡查管理系统、医院应急指挥系统与火警自动报警系统等等。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打造“互联网+安防”的模式也是必然是大势所趋,形成医院与医院之间、安保人员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同时做到资源的共享、经验的共享。使得人人参与,打造一个“智能天眼”,恶性事件提前一分钟发现就可以大大降低不良后果的程度。同时也可以形成消防、治安管理“一键化”模式,建立医院与管辖的派出所、消防队的联网机制,在发生重大治安、消防、急救等突发事件中,医院采用网络“一键式”系统报警,最大效率的保护医院的患者、医护人员及财产的安全。

保卫部门是医院的一个职能科室,虽然不是临床,但是却直接为临床服务,在维护医院的医疗秩序和医疗环境、预防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及其它服务性的工作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互联网+安防”帮助,极大地缩短了发现应急事件时间、提高了处置效率,又增强医院的安全防范能力。

第三谈到的就是医院停车场的管理。随着私家车的不断增加,如今到医院看病就诊的病人,很多是由自己驾车或由家人开车送来的。许多病人因病情所困而反应不够敏捷,有的病人行动不便,因而病人和陪客就诊过程中在医院内来回走动时,通道中人员和车辆的擦碰情况不可避免。为加强医院内部秩序管理,消除不安全因素,解决来院就诊车辆有序停放的问题,也是各家医院关注的焦点。

如今停车难也是困扰各家医院的主要问题,出现停车难的原因最为主要的就是车位不足。停车难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1、停车难,可能延误救治事件,有可能会产生医患纠纷,直接影响医患关系;此外,医院停车紧张,患者或家属等待时间容易产生焦躁情绪,间接影响医患关系。2、大批看病的车辆因停车难在医院道路或周围聚集,医院内外车辆和行人秩序混乱,车辆的无序停放和噪声污染,会打破医院内应有的宁静、和谐氛围,直接破会就医环境。3、因为车位不足,停车占道现象突出,极大地阻碍了医院内外道路的畅通,导致车辆和行人的堵塞,会严重妨碍了急救车及消防车辆的进出,直接造成交通安全隐患。

造成医院车位不足的原因也有如下几点:1、医院重视门诊楼、住院部、办公楼等建筑的建设,忽略了停车位规划或是留有余地有限;2、现有或新增的车位无法满足当下机动车的剧增形势;3、受条件限制或规划限制,车位设计和流向设计部合理。

从医院停车的现状和原因分析来看,要解决医院停车难的问题也是非常困难的,但最大限度的科学的缓解医院停车难的现状也应该是医院管理者思考的问题,以及所要做出相应的对策,就目前形势而言,不外乎一是开源二是节流。首先是开源:1、向上或向下要空间,如建立立体停车场、自动泊车场等立体利用率高的停车场;2、向周围要空间,通过协调发展或共享周边道路、商圈、社区的停车位。其次是节流:1、减少自驾就医;2、限制非就诊车辆入院;3、尽最大可能缩短车辆进出时间;4、合理规划现有停车路线。

医院作为公共机构和场所,为患者、家属、探病亲友、职工等提供充足的车位和优质的停车服务是医院形象的体现,也是医院发展的需要。加强医院停车设施管理,使车辆进出有序、高效,能更好地创造医院的良好秩序,提升医院的良好社会声誉

北京人大代表刘忠军提出:医院列入公共场所进行治安管理,“因为医院从特点、性质上完全具备公共场所的性质,如果把医院列入到公共场所进行治安管理,一旦出现了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把秩序尽快的维持住。”其次医患关系紧张不仅影响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严重干扰了医疗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加重了医疗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和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降低了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形象。可见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秩序,维护医患利益,成为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的一项严峻的课题。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第五篇】

摘要:环境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但只有政府难以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的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和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等公共物品的性质也决定了环境产品的生产需要包括政府在内的多主体以合作方式进行。本文将阐述目前中国环境保护的形势及其发展,希望对中国环境保护事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环境污染问题环境保护政策。

中图分类编号:X501文献标识编号:a文章编号:

引言。

目前,我国环境管理手段以命令控制手段为主,逐渐向环境经济手段和基于信息公开的自愿协商式环境管理模式发展。这种变化不仅符合国际环境管理的发展趋势,也符合中国环境保护的现实需求。在我国实际应用中,不同管理手段的结合,取长补短,提高环境管理的灵活性和工作业绩,有利于环境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随着政府公共管理方式的改革,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公共环境维权意识的提高,局部地区环境质量持续恶化,环境保护从各个方面显着增加,但总体来说,我国环境保护质量还不高,还有很多局限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在给我国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重视GDP等经济指标忽视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负面效应,近年来,我国政府明确提出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行节能减排的科学发展观,但由于原政策惯性过大,地方政府利益与经济发展指标密切相关现象的客观存在,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

1.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

面对中国严峻的环境形势,中国政府明确提出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节能减排的科学发展观,但原政策惯性过大,地方政府利益与经济发展指标密切相关现象的客观存在,中国环境保护法制不健全,环境立法不能完全适应形势需求。环境管理效率需要提高的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需要提高。

2.当前环境污染问题。

首先,在我国现在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的同时,水污染问题持续恶化:我国河湖一般受到污染,大部分城市水域污染严重的全国75%的湖出现富营养化的我国118次大中城市地下水调查显示,115个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水污染防治,以饮用水安全和重点流域为重点,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问题。

在大气方面,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严重超标,大气污染仍非常严重。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全国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个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的47个重点城市中,70%左右的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酸雨区污染日益突出,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重酸雨区。

3.加强环保对策。

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力。

首先要加强对环保工作的领导。经验证明,没有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其他更好的措施也很难实行。加强环保工作的领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行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地方主要领导和各部门主要领导应把环境保护作为重大任务执行,提高环境意识,提高环境保护责任感和紧迫感,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认真抓好环境保护工作,抓住效果。环保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评价的内容,作为干部选拔的依据之一。要坚持地方各级政府环境境目标责任制,对环境保护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定期评价,公布评价结果。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决策失误造成的环境事故、干扰正常环境执法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应追究责任。

(2)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

全国污染物年排放量达4300多万吨(其中烟尘约2800万吨,二氧化硫约1460万吨)1988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3368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68亿吨,处理率仅为27%,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也相当严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从解放初期的116万平方公里扩大到我国150万平方公里。环境污染和破坏给我国带来的经济损失极为惊人。各级环保部门是环保执法主体,要发挥环境综合管理职能,抓好环境规划、执法监管和信息发布工作。经济综合和相关主管部门应制定有利于环保的财政、税收、金融、价格、贸易、科技等政策。建设、国土、水利、农业、林业、海洋等有关部门应依法做好各领域的环保和资源管理工作。宣传教育部门应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推广环保知识。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在环保方面的重要作用。

(3)加强环境保护监督。

建立国家监察、地方监督、单位负责的环境监督体制。加大国家对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的审计力度,加强中央政府协调解决跨省环境问题的能力,督促检查突出的环境问题。健全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系统,防止特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重点调查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查、强制淘汰、限期管理、环境标志和认证制度。

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优良的环境成为新的竞争优势,环境保护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是发展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把环境容量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把环境准入作为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把环境管理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从根本上减轻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1)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体系。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标准,决心淘汰高消耗、高排放、低利润的落后生产能力,严禁新建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根据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根据生态环境的要求,进行产品和工业区的设计和改造,制定和实施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3)加大环保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应将环保纳入本级财政开支重点内容,逐年增加,加大对环保投资力度,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试点示范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环保行政管理、审计、监测、信息、宣传等行政和事业经费开支。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和相关工作投入,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和运营。

3.扩大大众参与,加强教育。

随着环境意识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不赞成牺牲环境质量获得政府适度补偿,反而愿意付出相对代价改善环境质量,人们的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应制定对环境冲击少、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环境保护政策。随着生活要求越来越殷切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应提倡人们参与模式,政府应与人们积极沟通,反馈人们。整个环境保护最直接的是人们参加,在鼓励人们实际参加的同时,为了提高人们对政策的认可度,必须提倡灌输参加的环境保护知识和政策的优点。

环境保护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单位的事,不要把上一代的问题留给下一代。如果我们全国人民不意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下一代,下一代,他们的家只能在阴天里。这绝不是危险的话!我们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和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赵永,新。我,我,中国,进入。

[2]解振华。为什么要强调加快经济增长方式[n].经济日报,2004-12-14(5)

[3]中国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计划[R].2008-01-18

[4]曲格平.环保知识读书[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9,104-109

[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第六篇】

党的全会,确定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描绘出了我国农村改革的新蓝图。如何按照省委“一手抓抗震救灾工作、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黑水县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为此,笔者先后深入沙石多乡昌德村等20余个村及相关农村企业、涉农部门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查研究、座谈访问等形式,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黑水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黑水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全县幅员面积4356平方公里。县境内最低海拔1790米,最高海拔5286米,全县总人口万余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2%以上,农业人口达5万人。由于历史、地理、交通等不利因素的制约,黑水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近年来,黑水县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全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减少%;预计完成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192元,比上年增加276元;粮食预计总产15207吨,比计划减少783吨。由于地震影响比上年均有所减少,但从长远看我县农村经济受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牧民整体素质不高、稳定增收渠道难、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够等因素制约,新时期黑水县所面临的农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一)自然条件恶劣、农牧业基础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差

黑水县每年都要遭受冰雹、泥石流、干旱、洪灾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其中又以旱灾最为严重,春旱、夏旱、伏旱时常交替发生。全县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另外,由于农村土地大多集中在高半山地区,山高坡陡,土壤贫瘠,肥力低下,虽然完成5000亩基本农田改造,但农业生产条件仍然较差。通过大力实施交通通畅、通达工程建设,完成通村公路55条496公里,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由于地震破坏影响,造成部分农村机耕道通畅能力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农村基础设施设施数量少、配套不够完善,水利设施损毁严重,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未彻底解决。

(二)农村人口总体素质低下,发展意识不强

受地理条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则安”、“小进则满”、“等、靠、要”的惰性心态依然存在,缺乏开拓创新能力和敢闯、敢冒的精神,创新发展意识不强。接受科技能力差,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极低,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和管理模式。农村实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培育少,农牧民科技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的能力弱。

(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缓慢,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难

农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满足农牧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突出表现在农村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教师,教师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农村医疗卫生建设迟缓。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滞后,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四)农村缺乏活力和动力,农牧民增收渠道不多

为积极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黑水县不断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的新方式、新举措、新思路,先后引导农牧民搞基地建设、科技示范、反季节蔬菜、特色水果、劳务开发等,也取得一定成效。如沙石多乡昌德村共有农户39户,人口171人,全村人均纯收入1805元,在州党史办的倾力帮扶下,该村实施以“改厕、改圈、改水、改路、改厨,建太阳能、建院坝、建垃圾处理点”为内容的高半山脱贫致富奔小康试点工作,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和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村民种植莲花白60亩、大黄22亩、木香100亩、试种秦艽亩、柴胡2亩、早实核桃60亩;此外,积极争取资金5万余元修建村活动室,为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可靠保障,当年该村人均纯收入增加260元,农牧民增收效果明显。与此同时,四美沟村的大白菜、红岩乡的洋葱已经在成都、南充等市场享有盛誉。但是,全县有特色的基地规模不大,目前的结构调整普遍局限于规模扩大,品种更新,布局调整等水平和层次上,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运用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科技含量不高,农民对新品种缺乏新的种植技术,尤其是在产品包装、运输上缺乏先进的理念。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销售信息把握不灵,曾经出现过农民等莲花白、洋葱价格最后遭遇滞销的情况。

二、对加快黑水县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一)明确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党的全会和省委**次全会确立的深化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为我县农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按照州委九届七次全会的部署,我县提出了“保稳定、抓重建、强三农、壮支柱、促发展、创辉煌”的总体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三农”工作,在“抓重建”和“强三农”上狠下功夫,紧紧围绕农牧业增产、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目标,抓住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国家富民安康工程、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牧民定居行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机遇。确定了到20xx年农村工作目标: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年均增长4%;年粮食总播面稳定在1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万吨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5752万元,年递增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现代农牧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综合效益明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更加完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二)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加强农村发展基本制度建设

一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牧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草场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努力推进农牧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牧业经营方式转变。积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牧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草场管理制度,确保全县耕地保有量在万亩。三是建立和完善农牧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公益性建设项目的投入。拓宽农牧业投入来源渠道,整合投资项目和支农(牧)资金,加强资金使用、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服务制度。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加大农牧业信贷投入,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农牧业信贷规模,提高农牧业信贷比重,增加金融服务产品。从信贷总量、担保、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对农牧业产业恢复重建给予大力支持。放宽担保条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

(三)以强化带动为助力,走现代化特色农牧业发展道路

按照“特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力以及农畜产品商品化率,促进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跨越。一是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牧业。利用黑水独特的自然优势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脱毒薯、优质生猪等特色产业和反季节蔬菜、特早实核桃、优质晚熟桃、豆薯荞、本地山鸡、道地中药材等,打造一批精品农牧业和知名品牌,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在适宜区域发展特色水果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2万亩;在宜粮生产区推广优质小麦万亩、优质青稞2万亩、优质玉米1万亩、优质豆类2万亩、优质脱毒马铃薯2万亩、优质荞麦1万亩等粮食作物;在高半山地区发展以木香、柴胡、大黄、秦艽为主的道地中药材亩,为农民致富开辟新财源。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业,着力打造生猪产业,大力发展圈养山羊和小家畜家禽,提高畜禽商品率,畜禽出栏达到万头(只)。积极发展特色林产业,重点发展特早实核桃4000亩,加快发展后续产业。二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在沙石多乡、芦花镇、色尔古乡、知木林乡、卡龙镇以及旅游沿线发展“农家乐”、“藏家乐”50余家,开辟田(果)园观光体验、藏羌餐饮、摄影、购物等,建设一批生态、民俗、红色、休闲旅游项目,并以农(藏)家乐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及其它旅游关联产业的发展,实现人均旅游收入达100元以上。同时,带动餐饮娱乐、观光购物、交通物流的发展,拓宽农村增收渠道。三是建立和完善新型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村级服务站点,构建以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牧业科研、示范教育、供销合作社、专业大户和涉农(牧)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农牧业基层技术服务体系和生产经营服务体系。走产供销、产加销一体化、公司+基地+专合组织+农户的路子,不断提高农牧业生产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

(四)以恢复重建为纽带,加大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抓好特别是汶川地震损毁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发动群众搞好农牧业生产设施重建,尽早恢复农牧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整理重建地震受损耕地、受损农田水利灌溉渠系、尽快恢复高产稳产农田,黑水将恢复改造受损土地1500亩。修建引水灌溉工程,恢复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000亩。积极开展中低产田土改造和永久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加快农村交通通讯恢复重建。在灾后恢复重建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优先实施农村公路恢复重建,完成村内损毁道路、机耕道、牧道、林区道路的恢复重建。大力加强通信干线网和移动基站的恢复重建,优先做好农村公众通信网和应急通信能力建设,推进网络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农村通信服务水平和灾备应急能力,逐步实现城乡网络信息共享。

三是提高农村灾害预报、处置和自救能力。加强地震灾害、灾害性天气、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高监测水平。宣传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完善处置预案,增强灾害处置能力和农牧民避灾自救能力。加强防洪、抗旱设施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设施抗灾保障能力,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落实安全标准和责任。

(五)以推进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为重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坚持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努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农牧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是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逐步提高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和结构,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推行中小学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教师资格准入制、竞争上岗制、新聘教师合同制和城镇学校、教师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制。

二是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抓紧灾后医疗卫生机构重建,重点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健全以县卫生医疗机构为龙头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公共卫生安全,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

三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挖掘以“卡斯达温”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积极开展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农村生活新方式。

四是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完善农村五保户、“三孤”人员供养救助制度,推进集中供养,不断提高供养水平。落实好军烈属和伤残病退军人的优抚政策,积极做好农村老龄、残疾人事业。

五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和社会管理。积极探索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保障村民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推行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推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第七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计划水平不断提高,面对当前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如何做好环境保护计划是当前应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环境规划特点探讨环境保护规划问题和发展战略。

关键词:环境保护保护计划环境计划规划发展。

引言。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开展是重视优化城市环境质量,做好城市现代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的有效协调,在明确环境指导目标中进行全面规划管理。在当前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中,做好环保规划是一项重要的指导原则,大多集中体现在城市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内容设置完善的管理措施。城市环保规划对全面推动城市经济稳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要重视城市环保规划的合理分析,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推动城市经济全面发展。

1环境规划的特点分析。

环境规划是人类对当前环境问题的合理安排,这种安排表现在人类的日常活动上,也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上。提出环境规划概念的目的是保证经济活动与环境协调,也就是常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了达到以上目的,需要以合理科学的发展计划为前提,提出的计划是环境计划。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国环境规划事业的发展情况,可以将环境规划特点总结为以下内容:第一,综合性。环境计划最终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但由于计划涉及社会、经济等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在规划内容的制定中,应用社会知识、经济知识、环境知识等,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第二,整体性和地域性。整体性是指环境规划需要从国家环境整体的角度出发,不仅包括环境问题,还包括社会和经济问题,这就是规划的整体性。区域性是指不同地区发展条件不同,计划有差异,主要表现在重点不同。

2环保规划现状。

环境意识差。

目前,一些地区管理人员本身缺乏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更加重视地区经济发展,无法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长期发展,城市和城市发展安全危险增加。在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各类建设工程数量不断增加,部分生产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更加重视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值。在一些基础城市化发展中,对各种房地产工程项目、工业化发展的关注度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忽视性高。其次,在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时,涉及人力资源补充、财政支出等多个问题,受多个资源因素影响,长期发展中环境建设的各个问题突出。

城市大气污染。

城市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车辆增加,引起尾气污染,阴天影响人们的交通旅行,这些问题一直在管理中,但总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地区擅自放炮,放烟花,城市一边实施生态建设

城市垃圾。

在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我国处理技术不成熟。

只能对部分垃圾进行处理。如今我国的城市垃圾逐年增加,给我国垃圾的处理造成很大困难。

废水污染

城市中水污染主要有三个方面:生活用水、工业排水、农业用水。第一,生活用水方面,用水量大但是污水处理不当,导致水污染。据统计,城市中的废水有一半是从家庭排放的。第二,工业排水方面,有的工业部门为了方便、节省资金,直接把废水排到附近的河流中去,导致大量的河流受到污染。农业用水方面,因为农业方面需要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等,经过水浇灌或者雨水的冲刷,上面的部分化肥、农药等容易排到河流中,污染地表水,污染水资源。

3环境保护规划现状的改善策略

结合城市建设现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在现阶段城市规划建设中要注重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将环境保护作为城市规划建设重要内容。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分析城市发展现状,整合当地环境保护问题,明确环保工作主题内容。在此阶段,对城市区位条件、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特征、气象特点进行分析。对城市规划建设当地相关环境问题精确化记录,深入分析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与城市发展现状相互结合,划分各个功能区域。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要遵循因地制宜基本原则,与当地实际现状能有效结合,推动规划工作全面开展,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加大对城市污染源的治理力度

城市应注重工业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等的治理,应从交通、工业建设等角度,集中进行污染物处理,还应结合城市发展规划,注意垃圾处理等,不仅要加大对排污的收费力度,同时还应严格的控制污物排放量,部分排污比较多的商业,应自发进行绿植建设,施行公益活动,减轻企业排放产生的不良影响。

垃圾循环利用

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城市垃圾进行分类,将能够回收利用的垃圾进行多次利用,不可回收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焚烧所产生的能量也可以被利用,将有害垃圾进行化学处理。在垃圾处理的过程中,所选择的地点一定是远离城市的,避免垃圾对城市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城市水污染整治规划可以从生活用水和工业排水两个方面着手,在生活用水方面提倡节约用水,鼓励城市居民重复利用废水,如一水多用,并且废水需要经过简单的处理之后再导入排水管道中,有利于对废水的处理。在工业排水方面,废水的排放要有专门的地方,且排放前要经过处理。

加强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落实

立足于工作效应来说,环境规划其实是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职能,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代表着环境管理的战略规划与部署,而且可以用来解决各类环境问题。而解决问题时就需要依靠环境管理发挥效用,也就是采用针对性方法以及活动进行问题处理。从此角度而言,规划内容的制定十分重要,并且规划的实施同样重要,这是让规划内容在社会发展以及环境治理中变成现实的基本手段。针对规划内容的制定以及实施问题来说,需要从理论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只有理论建设完善,规划内容以及实施质量才能得到保障。而理论的研究应该从方法、原则以及防护手段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考虑,以求最终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与规划内容可以相互匹配。为保证环境规划与管理可以充分地融合与落实,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规划评定制度以及独立评审机构,其目的在于将环境规划的评定行为规范化、标准化,甚至是法制化,促使评审与评定可以站在客观角度之上进行。另一方面,不能将环境规划看作是一种特殊化规划行为,虽然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仍然可以应用经济杠杆或者是价值理理论辅助规划,同时这也是保证规划内容细节完善合理的重要方法。

在经济发展中全面完善环保规划法律机制

当前要想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化发展,要注重完善相关法律机制,保障环保规划工作能全面落实。在今后环保规划发展中,法律机制建设是重要基础条件。目前要注重优化环保规划发展法律层次,对传统设定的审批程序进行调节优化,促使土地资源、交通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相互统一。通过法律措施提高环保规划发展力度,强化环保规划法律权威性,这样在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中,环境保护规划才具备更有效的法律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建设中,管理部门要全面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明确社会发展中环保工作地位,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环境问题深入探究,建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科学规划的同时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宁宁.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4):120+122.

[2]刘晶晶.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城市规划政策与管理[J].门窗,2015(04):246+250.

[3]胡永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探究[J].居舍,2019(22):165.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第八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计划水平不断提高,面对当前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如何做好环境保护计划是当前应考虑的问题。本文结合环境规划特点探讨环境保护规划问题和发展战略。

关键词:环境保护保护计划环境计划规划发展。

引言。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工作的开展是重视优化城市环境质量,做好城市现代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的有效协调,在明确环境指导目标中进行全面规划管理。在当前城市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中,做好环保规划是一项重要的指导原则,大多集中体现在城市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内容设置完善的管理措施。城市环保规划对全面推动城市经济稳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要重视城市环保规划的合理分析,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推动城市经济全面发展。

1环境规划的特点分析。

环境规划是人类对当前环境问题的合理安排,这种安排表现在人类的日常活动上,也表现在空间和时间上。提出环境规划概念的目的是保证经济活动与环境协调,也就是常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了达到以上目的,需要以合理科学的发展计划为前提,提出的计划是环境计划。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国环境规划事业的发展情况,可以将环境规划特点总结为以下内容:第一,综合性。环境计划最终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但由于计划涉及社会、经济等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在规划内容的制定中,应用社会知识、经济知识、环境知识等,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第二,整体性和地域性。整体性是指环境规划需要从国家环境整体的角度出发,不仅包括环境问题,还包括社会和经济问题,这就是规划的整体性。区域性是指不同地区发展条件不同,计划有差异,主要表现在重点不同。

2环保规划现状。

环境意识差。

目前,一些地区管理人员本身缺乏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更加重视地区经济发展,无法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长期发展,城市和城市发展安全危险增加。在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各类建设工程数量不断增加,部分生产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更加重视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值。在一些基础城市化发展中,对各种房地产工程项目、工业化发展的关注度高,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忽视性高。其次,在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时,涉及人力资源补充、财政支出等多个问题,受多个资源因素影响,长期发展中环境建设的各个问题突出。

城市大气污染。

城市大气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车辆增加,引起尾气污染,阴天影响人们的交通旅行,这些问题一直在管理中,但总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地区擅自放炮,放烟花,城市一边实施生态建设

城市垃圾。

在城市垃圾处理过程中,我国处理技术不成熟。

只能对部分垃圾进行处理。如今我国的城市垃圾逐年增加,给我国垃圾的处理造成很大困难。

废水污染

城市中水污染主要有三个方面:生活用水、工业排水、农业用水。第一,生活用水方面,用水量大但是污水处理不当,导致水污染。据统计,城市中的废水有一半是从家庭排放的。第二,工业排水方面,有的工业部门为了方便、节省资金,直接把废水排到附近的河流中去,导致大量的河流受到污染。农业用水方面,因为农业方面需要使用大量的化肥、农药等,经过水浇灌或者雨水的冲刷,上面的部分化肥、农药等容易排到河流中,污染地表水,污染水资源。

3环境保护规划现状的改善策略

结合城市建设现状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在现阶段城市规划建设中要注重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将环境保护作为城市规划建设重要内容。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分析城市发展现状,整合当地环境保护问题,明确环保工作主题内容。在此阶段,对城市区位条件、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特征、气象特点进行分析。对城市规划建设当地相关环境问题精确化记录,深入分析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与城市发展现状相互结合,划分各个功能区域。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要遵循因地制宜基本原则,与当地实际现状能有效结合,推动规划工作全面开展,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

加大对城市污染源的治理力度

城市应注重工业排放、汽车尾气排放等的治理,应从交通、工业建设等角度,集中进行污染物处理,还应结合城市发展规划,注意垃圾处理等,不仅要加大对排污的收费力度,同时还应严格的控制污物排放量,部分排污比较多的商业,应自发进行绿植建设,施行公益活动,减轻企业排放产生的不良影响。

垃圾循环利用

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城市垃圾进行分类,将能够回收利用的垃圾进行多次利用,不可回收垃圾进行焚烧处理,焚烧所产生的能量也可以被利用,将有害垃圾进行化学处理。在垃圾处理的过程中,所选择的地点一定是远离城市的,避免垃圾对城市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城市水污染整治规划可以从生活用水和工业排水两个方面着手,在生活用水方面提倡节约用水,鼓励城市居民重复利用废水,如一水多用,并且废水需要经过简单的处理之后再导入排水管道中,有利于对废水的处理。在工业排水方面,废水的排放要有专门的地方,且排放前要经过处理。

加强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落实

立足于工作效应来说,环境规划其实是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职能,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代表着环境管理的战略规划与部署,而且可以用来解决各类环境问题。而解决问题时就需要依靠环境管理发挥效用,也就是采用针对性方法以及活动进行问题处理。从此角度而言,规划内容的制定十分重要,并且规划的实施同样重要,这是让规划内容在社会发展以及环境治理中变成现实的基本手段。针对规划内容的制定以及实施问题来说,需要从理论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只有理论建设完善,规划内容以及实施质量才能得到保障。而理论的研究应该从方法、原则以及防护手段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考虑,以求最终制定的环境管理体系与规划内容可以相互匹配。为保证环境规划与管理可以充分地融合与落实,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规划评定制度以及独立评审机构,其目的在于将环境规划的评定行为规范化、标准化,甚至是法制化,促使评审与评定可以站在客观角度之上进行。另一方面,不能将环境规划看作是一种特殊化规划行为,虽然其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仍然可以应用经济杠杆或者是价值理理论辅助规划,同时这也是保证规划内容细节完善合理的重要方法。

在经济发展中全面完善环保规划法律机制

当前要想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化发展,要注重完善相关法律机制,保障环保规划工作能全面落实。在今后环保规划发展中,法律机制建设是重要基础条件。目前要注重优化环保规划发展法律层次,对传统设定的审批程序进行调节优化,促使土地资源、交通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相互统一。通过法律措施提高环保规划发展力度,强化环保规划法律权威性,这样在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中,环境保护规划才具备更有效的法律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建设中,管理部门要全面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全面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明确社会发展中环保工作地位,对城市规划建设中环境问题深入探究,建立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科学规划的同时提高城市生态环境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宁宁.城市规划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4):120+122.

[2]刘晶晶.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城市规划政策与管理[J].门窗,2015(04):246+250.

[3]胡永良.城市规划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探究[J].居舍,2019(22):165.

70 13685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