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务部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优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关于财务部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优推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财务部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一篇】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成熟与飞速发展,微博、博客、贴吧等网络互动交流平台的参与者队伍不断壮大,网络已成为了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的一个重要平台。工商部门作为行政执法和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部门,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网络评议的对象。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当下,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无疑给工商部门了解社情民意、改进工作作风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同时,网络舆情自身的局限性不容忽视,有时一个极细小的事情,若不及时予以科学引导,经少部分网民庸俗情绪化甚至偏激言论的渲染和网络的“发酵”,很可能演变成有害的社会舆论。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如何科学引导和应对,成为了当下工商部门亟需加强探索的一个新课题。

当前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心无力。近年来,各级工商部门对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加强,但基层工商部门受人员限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仍然不够。部分基层工商干部缺乏引导和应对网络舆情的知识和技巧,面对网络舆情时不敢轻易作出回应或回应时语言表达不当。

二是工作被动。自媒体时代的来临,网友可以通过论坛跟帖、微博博客评论、转发转载等方式自由发表评论、意见等,每天各种各样的网络舆情铺天盖地。基层工商部门舆情监测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不能确保每一条涉及工商部门的舆情信息都面面俱到,若有负面舆情成为漏网之鱼,很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置,造成工作被动。

三是应对力差。部分涉及工商部门的舆情信息出现后没有及时跟进,应对工作缺乏预见性,不能及时出台有针对性,具备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一事一处理”的情况大面积存在,处置迟缓;应对网络舆情时态度暧昧,立场不够鲜明等状况偶有发生,应对效果较差,部分负面舆情影响难以及时消除。

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是人少事多,技巧缺乏。基层工商部门人少事多,特别是2013年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部分执法人员随食品流通环节安全监管职责划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后,基层工商干部更加匮乏,部门主要精力和时间多用于了行政执法、市场监管和服务发展工作上,对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分身乏术。大部分基层工商干部缺少科学应对网络舆情的综合素质培训,处理网络舆情的专业技巧和能力十分贫乏。

二是平台众多,防控力弱。对于某一较有吸引力新闻或事件的出现,社会公众可以自由通过互联网中的新闻、论坛跟帖、微博博客转发转载等众多平台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态度和意见等。在当下,跟行政机关有关的网络舆情信息常常备受关注,少部分网友存在对行政机关的不信任感,有可能发表一些负面的、情绪化的评论,质疑公权力的公正性,这类负面舆情传播速度和受众面扩展速度都非常惊人。基层工商部门多靠人工上网收集舆情信息,难免出现漏网之鱼,防控力弱。

三是机制缺乏,处置迟缓。没有快速、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缺乏科学的网络舆情分析机制以及健全的网络舆情引导和应对机制,表现为:多数工商机关网络舆情监测停留在人工收集、筛选阶段,未建立系统的网络舆情收集一体化平台,监测面较窄;舆情分析随意性强、方法不科学,分析研判结果不够准确;未制定完善网络舆情管理应急处置方案,工作缺乏预见性,反应处置速度较慢;少部分工商干部不能正确认识网络舆情信息,视如“洪水猛兽”,害怕承担责任。

对策及建议

一是加大人才和精力投入。设立专门岗位和人员负责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加大应对网络舆情的综合素质培训,促使工作人员成长为有政治敏感度、肯学习、精业务、懂网络的人才。网络舆情管理人员主动研究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时的方法和技巧,敢于正视负面舆情信息,勇于承担责任。对重点网站、论坛、微博等网络互动交流平台中涉及工商部门的热点话题,开展高频率监控,娴熟掌握并运用舆论引导权,科学引导和应对网络舆情。

二是建立健全管理工作机制。根据辖区重点网站、论坛等网络互动交流平台活跃程度、网民参与情况等,分出日常监测等级,实施分级监测;同时,探索建立网络舆情收集一体化平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实时监测,对海量信息自动筛选、过滤,完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加强网络舆情分析及预警工作,对监测收集的舆情信息进行准确分析研判,按照所涉及的工商职能交由不同条线部门(科室)追踪查办以及回复反馈,及时形成舆情信息报告,健全网络舆情分析机制。制定完善网络舆情管理应急处置方案,根据网络舆情的性质、影响范围等方面的不同,划分为Ⅰ、Ⅱ、Ⅲ、Ⅳ级应急响应等级,并适用相应的应急处置机制进行舆情引导和应对。

三是把握处置时机和应对态度。面对突发且复杂的网络舆情,不可自乱阵脚或消极躲、压,群众的评论、意见在这个平台被删或得不到满意的答复,自然会从其他平台发表意见进行打探。因而,首先要迅速研判形势,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抓住处置先机,及时反馈信息,避免负面舆情影响扩大。舆情的回应和反馈中,既不能失言,也不能妄语,应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倾听每一条诉求与建议,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努力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四是扎实基础工作端正作风。完善并妥善留存监管执法痕迹,规范市场巡查记录、执法监管档案资料以及处理申诉举报记录等。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畅通消费者申诉举报渠道,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坚决杜绝系统内出现“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以及“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人难找、事难办”的“五难”现象,依法做好关乎民生的重点、热点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执法和维权工作,使群众进一步提升对工商部门履职工作的满意度。

财务部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二篇】

近年来,基层市场监管部门越来越重视信息工作,构建了信息工作与业务工作互动互促的新格局。但是基层市场监管部门的信息工作仍然面临着较多问题,制约着信息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去注意与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单打独斗”现象突出。在基层市场监管部门普遍存在重业务轻宣传的现象。信息工作人员多是办公室或者市场监管所负责内勤的工作人员,“单打独斗”现象比较突出。从事业务工作的干部责任心不强,认为信息工作只是“业余工作”,手中掌握大量素材却没有及时归纳总结,至使许多重要信息源流失。只为完成任务而写信息,没有营造出政务信息工作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二是信息队伍稳定性差。基层岗位随时轮换,导致基层信息工作人员相对调动频繁,信息队伍稳定性较差。特别是部分年龄较大的信息员,随着其精力、体力的减弱,不愿再从事繁重的信息工作,主动提出换岗到其他部门,严重影响了信息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三是信息质量无法保证。一方面,基层市场监管部门信息员队伍中除了少部分专职信息员以外,绝大部分都是兼职信息员。特别是基层市场监管所的信息员身兼数职,除了撰写信息,还要负责市场监管、档案整理、统计报表、区域监管、执法办案等工作,所以采写政务信息的时间较少,信息报送量不均,信息质量无法保证。另一方面,专职信息员虽然有充足的写作时间,但基于客观条件的制约,不能长时间的深入基层一线,对基层和业务方面的动态和情况了解较少,找不到信息热点,久而久之容易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四是信息内容存在“四多四少”。即:动态信息多,综合分析少;一般信息多,新颖信息少;就事论事多,深入调研少;报喜的多、报忧的少。部分基层市场监管所报送的信息不是深入实际、精雕细琢,而是闭门造车忙下载、粗制滥造凑任务;有的信息没有深究根源、反映问题,而是轻描淡写看问题、空洞无物谈建议。

二、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认识上不到位。有部分基层市场监管部门领导认为政务信息是务虚的,或者认为信息工作仅是办公室分内之事,相对业务工作而言微不足道,没有充分认识到政务信息对于服务领导决策、推动中心工作、展示市场监管形象的重要作用,没有树立起信息工作是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业务工作必有信息”的正确理念;二是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基层普遍缺乏规范统一的信息员选拔、管理、使用机制,信息员队伍建设缺乏标准化、规范化,部分具备培养潜力的优秀人才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埋没在日常工作岗位上,客观上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三是基础保障不充分。一是时间无保障。基层市场监管部门兼职信息员忙于繁琐的日常事务,用于信息工作的时间无法充分保障;二是设备无保障。基层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所用电脑大多为台式机,兼职信息员未配置笔记本电脑,客观上不利于信息工作的开展;三是经济待遇无保障。规范津补贴实行“阳光工资”后,信息员没有加班补助、绩效奖励等经济待遇,仅有凭借信息员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来推动工作的开展,长时间以来严重影响着工作的积极性;四是考核模式标准单一。信息考核模式和标准普遍是以采用量为主,通常给每个股室和市场监管所制定一定的上报数量和采用数量。但基层市场监管部门的信息很难被省级或者国家级信息刊物采用,任务往往完不成。考核制度的单一,大大打击了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信息员缺乏客观分析与深刻思考的主动性,信息质量也随之下降。同时,对数量的规定,又使得大量不真实的信息出现,抄袭现象有所抬头,对信息员的成长和信息水平的提高都非常不利。

三、对策及建议

一是加强对信息工作的领导。基层市场监管部门领导要高度关注信息工作,建立完善信息考核和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市场监管所的领导干部要为信息员开展工作创造便利条件,一些重要会议和公务活动要求信息员一起参加,便于信息员及时了解工作动态、把握工作中心,多报送有价值的信息。同时,要关心支持指导信息工作,定期听取信息工作汇报,帮助确定工作思路和采写重点,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在工作中发现的新典型、好做法、新问题,应及时给信息员出点子、提要求,指导信息员优质高效地采编信息;二是注重培养专职信息员。专职信息员的写作能力相对较强,对信息的采写经验较多,而且能够保证一定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发现写作能力较高的人员,重点对其进行培养锻炼。同时,注重对新录用公务员的培养,通过组织参加培训、专人指导、跟班学习等方式,锻炼新录用公务员的写作技巧,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帮助其成长为合格的政务信息员。在提高稿件质量和数量的同时,提升个人能力;三是强化保障措施。将信息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以组建兼职信息队伍为重点,将信息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同时,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对信息完成得好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提供追加工作经费、评先选优、外出学习考察、上派锻炼等优厚待遇,让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部门和个人有奔头、有想头,以此激发全系统信息工作活力;四是实行计分考核制。按照所采用信息的等级,计算成相应的分数,年终考核以分数高低评优惩劣。计分制更加注重信息质量,好的信息如果被省局、国家局采用,只需几篇即能取得高分数,信息员也能够获得一定的鼓励。计分制可以客观上鼓励信息员踏踏实实写作,认真找准信息热点和焦点,做到写真实情况、反映真实问题,调动了信息员对信息宣传工作的积极性。

财务部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三篇】

正文如下:

日前,我办对某上市公司进行了的会计监督检查,检查中我们体会到在国有企业上市后,常常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产权关系等问题上,而忽视了财务管理等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出现问题给企业带来的困扰,甚至是失误,我们也看到国企即使改制比较完全,但管理没有跟上,仍然导致会企业经营绩效不佳。

一、存在问题

(一)企业资金没有系统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体现在:

1、企业不能全面完整编制资金预算,虽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将投资、筹资列入公司预算,但公司在实际编制预算时未将投资和筹资预算纳入编制范围。

2、企业资金的调拨与使用没有系统严格的审批与管理。

企业为了充分发挥股份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的资金融资能力,解决内部融资需要,与相关银行签订了“资金池”管理协议,同时也制定相关内控制度,设“财务委员会”负责对资金池各成员公司的资金调度与安排管理。但“财务委员会”并不是股份公司董事会下设机构;检查中,我们也看到2012年资金池所有的资金调拨,数额达30多亿元,无论有偿还是无偿,在其整体调度过程未看到保存相关批复和审议的依据,并且没有资金使用用途的标注。

3、不按贷款实际用途使用贷款资金,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其在建工程项目。

资金管理应贯穿于企业管理全过程,资金链条出了问题,企业将丧失最基本的生存权利,更谈不上企业的发展和获利。

(二)企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1、资产管理科目设置不全,资产不能及时入账及账外存放资产。检查中发现企业采购存货的过程中,不能根据入库日期及时记录存货采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仓库没有单独设置“待处理产品库”,其中对于原材料的头尾切割边角料以及不合格品未设置专门库位和人员管理,仅设置实物账,在财务存货账上没有记录,期后实现销售过程中仅确认收入,不结转成本,因无财务账记录,企业实现多少收入就无账可查了,极易形成账外资金。

2、资产核算不规范,财务处理不到位,会计核算随意性大。企业在工程物资的核算中,其采购的部分工程物资随意计入应付账款的借方,而未根据入库验收及时记录工程物资,导致账面按照付款进度记录的金额与实际盘存金额不符,期末调表不调账,账实不符,金额达3个多亿元;另外,其部分在建工程也随意在应付账款的借方核算,金额亿,期末也是只调表不调账。

3、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核算混乱,实物资产失控

在我们检查过程中还发现企业在建工程转固不及时是该企业集团的普遍现象,竟有应在2008年就应转而至今未转的固定资产;部分工程物资核算不能和日常生产经营物资核算完全分开,加之负责工程核算的会计人员分工不清,核算人员缺乏对在建工程的财务管理和监督,财务核算体系设置不合理,日积月累,造成相关财务数据不实,核算混乱。

(三)不能合理把握准则,“灵活”运用会计估计。

会计估计涉及对未来交易或事项的确认和计量,这些交易或事项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了会计核算的难度,这就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检查中我们看到,企业的一笔应收帐款9000多万元,在向法院申请查封、扣押债务单位相应价值资产,并得到法院的裁定书之后,仍然计提了应收帐款80%的坏账准备,该上市公司当年就已经亏损,这容易产生计提了秘密准备的嫌疑,以备下一年度转亏为盈,“灵活”地运用了会计估计政策。

(四)财务管理基础薄弱,成本费用控制不力

企业产品的成本没有合理的分摊方法,企业财务负责人及会计人员以品种多繁琐、麻烦并延续传统成本管理方法为借口,使得生产间接费用不能准确分摊至在产品及产成品,部分产品也不结转成本,因此其产品成本管理滞后、核算粗疏。企业费用管理没有一套严格、科学的控制指标体系,费用控制无法实现相应的目标。

(五)信息管理落后,计算机网络使用水平低。该企业领导信息化意识不强,企业信息化技术较薄弱,缺乏即懂业务与管理,又懂得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该企业会计核算依托多个会计软件,使得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庞杂、不规范,影响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国企改制后,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够规范

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完全建立。企业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并进行了公司制改革,按照《公司法》成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但大多数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决策者和执行着责权划分不清,班子高度重叠,对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缺乏主动监控,沿袭了由“家长”说了算以及“按历史惯例”的习惯做法,还没有过渡到法人治理结构上来。

(二)陈旧的思想观念仍然桎梏着企业发展。受计划经济思想、官本位意识等陈旧思想观念影响,经营者不愿创新,怕担风险,怕担责任;出现问题只要与己无关,都能欣然接受。检查中,发现部分部门负责人在核实问题时,首先看问题是否与自己工作有关,丝毫不考虑对企业的影响,并曾直言不讳地说过“这个问题不是我做的,你们可以定论了”等等。

(三)社会中介机构的“中立”态度,也为企业改制后不能良性运转注入了助推剂。上市公司经社会中介机构年审后,应增强了对社会披露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然而,事务所为了自身业务的需要,受自身利益的驱使,往往采取迎合的态度去迎合改制企业,利用其对“准则”及相关法规的熟练运用去为企业经营者出谋划策,“合规、合法”地实现其某些思路、某些业务,堂而皇之地游走于会计准则及相关法规的边缘空间。

三、解决存在问题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理顺关系,探索在领导体制、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工作方式、制度规范等方面的协调运作,国有企业改制后并不必意味着企业的成功,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完善、健全。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对中小板及创业板上市公司制定的相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做到内控制度要全,执行起来要严,不能形同虚设,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合理、准确、完整。

(三)国家监督部门及审计机关加强审计工作。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要认真揭露和纠正,促进企业严格遵守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如实反映经营成果和财务收支状况,披露企业资产负债损益不实、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注意发现大案要案线索,加大对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查处力度。

财务部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四篇】

一、工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我市工会所辖13个区县和3个开发区工会。近年来,各区、县工会在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县财政划拨工会经费尚未全部到位;部分区、县工会财务预算管理粗放、预算约束不强、配套制度还不完善;乡镇、街道、社区及新建企业工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等。这些问题与市场经济形势下工会工作的发展不相适应,其弊端日渐凸显,亟待改善和加强。

(一)财政划拨工会经费不到位

目前在我市十三个区、县工会中,城三区及雁塔区工会财政划拨工会经费相对解决得较好,其他区、县或只解决区、县工会机关人员的工会经费或定额划拨经费,与足额划拨相差甚远,临潼区及3个开发区至今尚未解决。

(二)税务代收的覆盖面不够广

税务代收工会经费后,各区、县及开发区工会的建会率及工会经费收缴率与以往相比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然存在经费收缴空白点。据调查显示,碑林区工会所属基层单位已成立工会的有4000多家,而缴经费的只有1600多家,不到40%;雁塔区工会所属基层单位已成立工会的有多家,而缴经费的单位只有600多家,也只达到30%。

(三)财务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经费支出随意性较大

有的区、县多年来没有制订相关的财务制度,有的区、县财务制度制订的不全面、财务报销及审批制度不明确,尤其缺少预决算管理制度,直接导致了经费支出随意性大。决算情况表明,有的区、县工会行政费、工会业务费超支达200%,有的经费支出不足预算的5%。有的开发区工会会计、出纳一人担任,不符合会计核算规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四)财务审批报销制度不够规范

有的区、县审批报销程序中没有会计人员审核,经办人直接让领导签字报销,待会计人员作账时发现问题,为时已晚。还有一些财务人员审核把关不严,存在白条报账及无效票据报账的现象。有的未严格执行现金管理规定,支出时超限额使用现金,发放物品未附发放明细单。

(五)乡镇、街道工会财务工作薄弱

我市区、县工会有181个乡镇、街道工会,单独建立工会账户的单位很少,总体上不足10%,工会独立管理经费的要求落实得不好。地税代收后,工会组织迅猛发展,但也存在集中建会、突击建会的情况。有的区、县工会审批工会组织不规范,2-3人就成立单独的.工会委员会,有的将49个单位组成一个联合会,这些单位既不在一个地域,也无共同的行业特点,工会组织难以单独建立银行账户,也难以对工会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六)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有些区、县工会财务人员不具备相应专业知识,业务水平低,人员变动频繁,同时又身兼多职。加之有的财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存在会计核算不及时、科目使用不准确、凭证装订不规范等现象。有的单位未制订票据的管理、使用制度。收经费时每人一本收据,开出的收据无人监督和管理,有的长达数年票据和钱无法收回,同时还存在提前开收据和票据丢失的现象。县级文化宫的财务人员很少参加业务培训,无法适应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

二、原因及分析

(一)财政划拨工会经费的问题

地税代收后,各单位的经费收入主要分为三大块,即地税代收经费、财政划拨经费及自收经费。在财政划拨工会经费问题上,各区、县工会都不同程度地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区、县财政比较困难,加之我们的协调沟通工作也不到位,导致财政划拨的工会经费不能全部到位。

(二)工会经费收缴率不高的问题

区、县及开发区工会认为地税代收后经费已经比原来多了,够花就行,认为税务局代收多少就收多少,收不上来也没有办法,催缴经费工作不到位。有些单位趁着税务局抓的不严,工会经费想交多少就交多少,有些单位甚至不向税务部门申报缴纳工会经费。地税代收工会经费的信息化、网络化工作未步入正轨,财务人员每次对代收信息进行手工分类及汇总,这样就很难及时掌握应缴未缴及未足额缴纳单位的信息,工作效率不高。

70 10619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