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经典事件集聚3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党史经典事件集聚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党史经典事件1
1.忽然在沸腾的人流里发现自己的画像,浓黑的眉毛顿时拧了起来。他一个箭步冲过去,挡住了那几个抬着画像游行的人。抬画像的群众一下子没认出彭德怀,诧异地问:“你要干什么?!”彭德怀指了指他们抬着的画像,说:“这个人模样太难看,你们就不要举着他过街了!”抬画像的人一怔,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彭德怀竟伸手一把扯掉了画框上的画像。抬画像的人气愤至极,一把揪住彭德怀,大声叫道:“你知道我们抬的是谁吗?这是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常胜将军彭德怀!”几个民兵见状也围拢过来,指着彭德怀:“快!把这个坏人抓起来!”彭德怀不由得笑了:“同志们,同胞们,我就是彭德怀,就是这个画像上的人!”大伙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彭德怀接着说:“你们不用害怕,我只是想给你们提一点要求,以后不要抬着我的画框子来回走了,你们要举,就举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画像,举象征革命的红旗!”众人闻言,热烈鼓掌。
2、1980年1月,主持总参工作的杨勇,为欢送调离总参的李达、张才千,欢迎调来总参工作的张震,在京西宾馆请他们吃饭共花去400元。事后有人举报他们公款吃喝,当时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的黄克诚知道后,并没有因为杨勇、张震是老部下且事情不大而放宽要求。他严肃批评了这一做法,指示:“要查,不管涉及天王老子都要查,不仅要查,还要处理,谁出主意谁出钱。”在旁人看来,黄克诚这种做法是撕破脸皮,不顾杨勇、张震和他当年共同浴血奋战结下的深厚战斗情谊,其实不然。听说黄克诚要查这件事,杨勇当时认为这是在小题大做,心生不快。但当黄克诚给杨勇打电话说:“你官大了,老虎屁股摸不得了!”杨勇放下电话,立马就赶到黄克诚那里,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说不用查了,是我的主意,随后杨勇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400元补上饭钱。并作了检讨,了结了此事。
3、1952年11月的一天,江苏省吴江县人民政府县长杨明突然接到一封北京来信。信中写道:“县长同志,中财委陈主任的姐姐陈星……据说县政府对她很照顾,谢谢你们……请你们查一下,每月接济陈星多少钱(或多少米),已经接济了多少次。陈主任讲,现在补贴增加了,干部家属不必再要公家接济。请你们于12月份起,即停发陈星的接济费用,不必客气。以后由陈主任自行帮助解决。盼你们即(及)早复一回信,至盼!”信末署名为“中财委办公室”,时间是1952年10月27日。信中所说的陈主任,就是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政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中财委)主任的陈云。接到来信,杨明感到非常突然,他清楚当时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状况。而陈云一家七口,需要接济的亲戚又多,是当时中南海有名的困难户,其“自行帮助解决”,实在有点难。因此,杨明并没有照来信说的去及时办理。不料,一个月后,北京的第二封信又来了。信上说:“吴江县长同志,我们于上月27日寄去一信,请于12月份起停发陈主任之姐在你县所领的家属优待费,但至今尚未接到回信。因陈主任现在供给较前提高,所以提出应自己补助其姐。但究竟过去由县政府补助多少,请即告知。并请即告处理情况,为盼!”这次的署名是“中财委秘书室”,时间是11月28日。这两封信,虽然不是陈云亲笔所写,但很显然,表达的都是陈云本人的意思。原来,陈云自小家境贫寒,且两岁丧父,四岁丧母,尽管生活上有外婆和舅舅一家照顾,但年幼的陈云一直由姐姐陈星照看。因此,陈云一直把照顾好姐姐的事放在心上。新中国刚成立不久,考虑到陈星当时年过半百、独自一人生活、又没有收入来源,陈云便托当时的苏南行署主任管文蔚给陈星捎过一些钱接济她的生活。1950年4月,又将陈星接到北京想更好地照顾她,因陈星不习惯,在北京只住了6个月就回到了吴江。陈星重新回到吴江后,当地政府根据情况对陈星发放了一定的家属优待费。
党史经典事件2
延安“窑洞对”
延安“窑洞对”又叫“窑洞之问”。1945年,黄炎培在延安窑洞与毛泽东谈到“朝代更替、循环往复”话题时,发出了著名的“黄炎培之问”: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史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黄炎培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对黄炎培的坦诚直言,毛泽东当即非常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就是著名的黄炎培“窑洞之问。”
党史经典事件3
雄关漫道三军会师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红军四渡赤水,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懋功,与前来接应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中央红军商量对策,陕甘支队先行北上,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于甘肃会宁。
血战湘江遵义转折
1933年9月,在经历了前四次“围剿”失败之后,国民党当局以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的错误指挥,没有能够粉碎敌人的“围剿”。1934年4月,广昌失守,整个中央苏区的北大门门户洞开,国民党官兵蜂拥而入,此时中国红军的处境愈发艰难,党中央被迫转移出中央苏区、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进行长征。
红色割据打破“围剿”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1931年5月,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为了不给红军以喘息的机会,紧接着又在6月组织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更大规模的“围剿”,面对国民党军的三十万大兵压境,仅有三万兵力的中国红军如何以少胜多?
古田丰碑奠定军魂
1928年底,红四军在朱德、毛泽东、陈毅等领导的带领下,打破了敌人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多次围攻,并于1929年1月向赣南、闽西进军,开创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后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基础。随着形势发展和革命队伍扩大,红四军队伍人员组成复杂,加之环境恶劣,战斗频繁,生活艰苦,部队得不到教育和培训,因此极端民主化,重军事轻政治,不重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流寇思想和军阀主义等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四军内部滋长。
中共六大低潮奋起
1928年的中国,刚刚面临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反动派大规模地屠杀革命群众,全国各地笼罩在“白色恐怖”的形势之下。走在低潮的革命战士,急切需要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回答和解决中国革命复兴的一系列复杂问题。
朱毛会师组建劲旅
朱毛会师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对中央苏区的开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陈毅领导的一路起义部队,四处征战、不断转移,损失惨重。此时,休整部队已成为最迫切的事情。最终,朱德、陈毅决定,也将起义部队开往井冈山。
广州起义群雄四起
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正式打响。经过激战,最终起义军寡不敌众撤出了广州城。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无比英勇的战斗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参加起义的许多领导人和保留下来的武装力量继续为中国革命事业而顽强战斗,成为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
秋收暴动开辟井冈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虽然秋收起义最初的目标是攻占湖南长沙,但随着起义过程中,敌强我弱的态势愈发显著,起义领导人毛泽东决定,带领部队在井冈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从而保存有生力量,逐渐壮大队伍,这一举措也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崭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