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测量复习课教学设计范例(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人教版测量复习课教学设计范例(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人教版测量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第一篇】
教学内容:
p27、28例8、例9、课文,p30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的: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能用“四舍五入”法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的商。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有限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师谈活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正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说:……这个故事讲得完吗?为什么讲不完呢?(板书:重复出现)。
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有些同学算着算着就停下了,发现了什么问题吗?(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25”。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师板书)。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其他除法算式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同学们算一算:
28÷÷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怎样?能除尽吗?(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观察例8、例9的三道题,你们发现他们的异同吗?(不同点:一个是小数“3”的循环,另一个是小数“4”和“5”的循环。相同点: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板书:
(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
(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并说一说理由。
………………。
…………。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除了用省略号来表示循环小数外,还可以用简便记法来表示。如……还可以写作,……还可以写作,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可能出现问题,师生共同辨析)。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会有两种情况:1、商的小数部分位数是有限的,叫做有限小数;2、商的小数部分倍数是无限的,叫作无限小数。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为什么?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二、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些概念的吗?
三、巩固练习。
用计算器算出商后,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是循环小数的要求用简便方法写出来。
19÷÷÷。
四、作业:p30第1、2题。
板书设计:
循环小数。
(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
(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
……=……=。
7、循环小数的练习。
教学内容:
p30练习五第3-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正确区分。
2、培养学生总结规律的能力,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相关概念并建立联系。
教学难点:
对循环小数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主动回顾,知识再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单项训练,夯实基础:
1、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如何判断的?
…………301415926……。
…………。
…………。
2、上面这些小数可以分为几类?哪几类?这几类小数有怎样的关系?
有限小数。
小数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三、综合练习,运用提高:
1、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p30第3题。
先请学生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2、p30第6题。
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再试一试.
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
方法: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
师小结:先观察需要还原的小数位数,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相同。
四、独立练习:p30第4、5题。
板书设计:
循环小数的练习。
有限小数。
小数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人教版测量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第二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2.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课前准备: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二、新课学习。
(一)钟表。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一般用停表、光电计时器来计时。机械停表可以读到,而更高级的电子系统可以读到了,甚至×10-6s或更小。
(二)分组实验。
本次实验是学生在操场上以小组合作的行驶完成的,所以要提高效率,之前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作仪器,注意实验纪律,上好本节课。
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
2.严格按照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
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
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爱护仪器。
5.每组安排好先后顺序,有条理地进行,避免挣抢.动手能力强、细心、态度积极的学生和愿意被动接受的学生互相组合成组,合理搭配。
实验步骤:
1.分组:每组至少6人或根据实际人数调整,不少于6人。
2.测距离:指导学生量出30m的路程,每隔10m做一记号,并站上一位记时员。
3.指导每组选出一名发令员,一名被测选手,一人负责记录。
4.一人测量完毕,按顺序轮换角色,被测同学也可竞走或跑步。
5.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
6.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实际测量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记录相应数据,老师进行指导。测量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距离可以远一点,老师可以根据操场的大小或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三)小结。
我们今天测量了人行走或跑步或者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主要是把路程和时间测量出来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要测量其他物体如火车、汽车……的平均速度,你会设计实验方案吗?其实是一样的,只要能够测量出路程和运动时间就可以利用公事了。
在实验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的合作与协调也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原因,只有好的实验方案配合默契的协调,客观的记录才能得到科学合理的实验结果。
老师点评一些同学或小组的表现,指出高效和低效的原因,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人教版测量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第三篇】
p13例6(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3、复习巩固《四则运算》的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上周一直在学习四则运算,主要讲了四则混合运算,不知道你们的掌握情况怎么样?现在我们就来做几道题。
课件显示:
(2)8×7÷2。
(3)2+3+6×5。
(4)72÷9-1×3。
(5)(9+11)×5。
做好评比!
(二)回顾四则运算的概念、运算顺序。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然后课件再次显示关于四则运算的概念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四
则
混
合
运
算
没有括号的。
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
左
右
加减乘除混合:
先乘除,再加减。
有括号的:
先算括号里面的。
文本框:四则运算。
(三)新授。
1、引入。
(1)快速口算。
排火车进行快速口算。
课件显示:。
(1)100+0=(2)0+56=。
(3)0×78=(4)154-0=。
(7)0÷76=(8)235+0=。
(11)0×29=(12)9×0=。
(2)举例总结关于0的四则运算,在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课件显示。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100+0=100。
0+56=56。
154-0=154。
99-0=99。
0×78=0。
29×0=0。
0÷23=0。
0÷76=0。
(3)0不能作除数。
课件显示:
0不能作除数。
18÷9=?2×9=18。
36÷6=?6×6=36。
6÷0=??×0=6。
6÷0是不可能得到商的,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6。
0÷0=??×0=0。
0÷0是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0乘以任何数都得0。
(4)巩固运用0不能作除数。
考考你!判断对错。
课件显示:
(1)128+0=128(2)0+45=45。
(3)88+0=0(4)1×0=1。
(5)0×97=0(6)0÷56=0。
(7)16÷0=0(8)60-0=60。
(9)0÷76=76(10)10÷0=10。
(四)巩固练习。
1、应用题的解答。
课件显示:
寒假中,小明3天完成87道口算题,照这样计算,他6天能完成多少道口算题?
2、判断并改错。
=75。
240÷40×3。
=240÷120。
=2。
让学生先判断再自己改错,提醒注意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
(五)做课堂练习,结课。
做书《练习二》的第二题,以巩固。
五、作业设计。
1、背会《四则运算》的概念及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做《学习之友》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测量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第四篇】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写说明文的基本能力,说明文写作指导。(形式:列提纲、写作、修改)。
教学重点:
写作。
教学难点:
写作。
教具:
胶片(1张)。
教学设想:
前面教师与学生共同、系统地学习了有关说明文的知识,并且学生进行了片断练习。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在写说明文方面有所进步,为了趁热打铁,提高基本的能力,我准备在此再进行一次大作文指导。
其基本步骤是:
(1)讲述片断作文的缺点,引入新课。
(2)出示作文题目,《我们的教室》,并分组讨论“我们的教室”应向读者介绍的内容,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说明文写作指导》。
(3)写作。
(4)交换修改。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次片断作文,导入新课:
优点:
(1)基本上合符了说明文的要求,不再象过去一样写成记叙文。
(2)并且能够综合地运用几种说明方法。
缺点:
(1)介绍事物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2)缺乏条理性。
(3)在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时,过多地叙述了用来作比较的事物,给人留下了似乎在介绍两件事的感觉。
二、出示题目。
出示练习题目:《我们的教室》。
三、让学生尝试着列提纲,其中提纲内容应包括如下方面:
1.你想介绍我们教室的哪些方面。
2.在介绍教室的各个部分时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3.按照怎样的顺序。
四、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纲,给学生作写作提示:
教师应强调以下几点:(要求幻灯显示)。
1.关键是要说明其整体上的特征。包括形状上、结构上的特征。
2.建筑物占有空间,其构造的各个部分都有一定的位置。因此,在介绍整体特征后,要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有序地展开说明,如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前到后,由上到下等。
五、练习。
调整提纲,并进行写作练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测量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第五篇】
二、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滚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
(2)巩固刻度尺和秒表的使用。
三、实验器材:秒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四、实验操作步骤及要求。
1、检查器材,并将器材按装置图放置,把木板和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
制在20度以内),小车放于斜面顶端a点,弹簧片固定在斜面下端c点,测出ac段的距离s1记录于表格中;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的同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读出时间为t1,同样记录于表格中,利用公式v1=s1/t1计算出v1记于表格。
2、将金属片放于b处固定,重复步骤上述过程,进行第二次测量,同时将ab之间的s2、t2和计算出的v2记于表格。
3、利用s1-s2=s3,t1-t2=测量平均速度实验报告t3,算出bc之间的`s3、t3,再用v3=s3/t3算出v3记于表格。
4、比较v1、v2、v3的大小从而得出实验结论。
5、收拾整理器材。
五、记录和结论:
记录:
六、反思与拓展。
两次测量所取的路程相同或不同,小车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团结勤奋勇敢求实。
人教版测量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第六篇】
教学目标:1、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会分类总结,归纳整理和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分类整理:
出示一组口算卡片。
25+839+4036+759+2。
50+1621+642+347+30。
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25+821+636+759+242+3。
50+1639+4037+40。
2、21+642+3。
25+836+759+2。
50+1639+4047+30。
告诉小朋友你为什么会这么分呀?(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不进位加),两位数加整十数。)。
二、计算各题,总结计算方法:
这些都是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很快算出来吗?比一比谁算得快?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突出进位加法。(请学生说算法)。
三、练习:
这类的题目有很多,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谁愿意再给大家出几道这样的题?(分小组活动)。
每个小组都有这样的一张表,请你们把表填写完整,各个小组四个朋友合作完成。
(小组活动)。
四、汇报交流:谁愿意把你们的结果公布给大家,让大家评评(重点讲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小朋友们自己出题,自己做题都很棒。
教学反思:
人教版测量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第七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实际测量、拼图的理解和计算。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一根毛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出示图形。
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说一说他们的特征。
2、这些图形的周长在哪里?和你的同桌指一指。请学生来描一描。
3、如果现在老师在三角形的里面填上几条线,它的周长改变了吗?
(没有)追问:为什么三角形的周长没变?
4、周长——围成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围成三角形的边有没有变?还是几条?(3条)。
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老师想请同学们算一算这两个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1)你首先要怎么做?(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2)师标出:
2厘米。
4厘米2厘米。
(3)现在你能算出它们的周长了吗?
(4)交流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p66第1、2题。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15厘米。
20厘米10厘米。
三、实际应用。
2、p66第4题。用一根线正好围成了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这根线长多少厘米?
四、操作题。
1、p66第5题。下面3张书签的周围围上了金线,先估计一下哪张书签用的金线最长,再想办法量出每张书签大约用了多少厘米的金线。
(1)交流估计方法。
(2)同桌合作测量金线的长度。
1、p67第6题。拿出自己的长方形纸,和你的同桌合作拼一拼,算一算。
不同的拼法,得到的图形的周长也不一样。
你能把你的想法画一画吗?
2、做个小小设计师。
(1)学生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如果老师现在要求,要设计成正方形的话,应该怎么设计?
(4)如果要设计成长方形,你有几种方案?
长方形的周长=2个“长+宽”=20米长宽。
“长+宽”=10米9米1米。
8米2米。
7米3米。
6米4米。
3、思考题:右图是由6个边长都是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今天我们有学习了一种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移一移,补一补)。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六第2——4题。
板书设计:
练习六。
长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4个直角相同点:4条边、4个直角。
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4个直角。
长方形的周长=长+长+宽+宽。
或(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或边长×4。
课前思考:
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的综合练习。教材上练习的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拓展,注意练习内容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开放性。当然,仅局限于这些练习内容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还安排了一些补充题,这些补充题,同样注重了练习内容的基础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测量复习课教学设计范文【第八篇】
三、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掌握人民币。
在活动活动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点:通过小小商店里的买与卖进一步让学生训练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
五、教学难点:正确计算找零。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谈话法等。
七、教具:小黑板、挂图、有关的物品等。
八、教学课时:1课时。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要提前把这次活动的大致情况给学生介绍一下,说明这次活动需要准备什么东西,让学生把经常使用的玩具、学习用品、简单的生活用品以及家里废弃的易拉罐和矿泉水瓶带来,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了解这些物品的价格并制作出价格标签(最好有用小数表示的价签),例如,到商店实地调查,询问家人,查书籍资料,等等。
(二)、模拟购物。
1、上课时,教师先要给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根据一年级上学期所学的分类方法,把带来的东西分成不同的类。如果有的物品类别不太明确,学生分类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加以适当的指导。
2、在学生把所有的物品分好类以后,老师要带着学生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商店。可以仿照教科书上的样子,设置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柜台和回收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设置其他的柜台。然后让学生把各种物品分别放在相应的货架上(货架可以用课桌代替),可以请几位学生读一读标签上的价格,如果学生所标的价格过于偏离实际,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3、选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一两名学生扮演废品回收员,其余的学生扮演顾客。在全体学生开始活动之前,可以先做一个示范。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例如,“你怎样买一块橡皮?”指定一名学生用学具卡片上的人民币买一块橡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用提问的形式,给其他学生一些提示:顾客先要确定买什么东西,再到相应的柜台找到该商品,读出商品的价格,再决定怎样付钱最方便;而售货员需要熟练地计算出顾客付的钱够不够,是否需要找零,找多少,等等。
4、全体学生开始活动。“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手中有的钱数确定买什么东西,而“售货员”要针对“顾客”的需要做出相应的对策。在活动过程中,“顾客”和“售货员”都要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活动中学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数学问题,也有其他问题。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在进行人民币的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碰到了些什么问题,碰到问题时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是不是用了比较简单的方法,等等。如果学生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联系起来,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还不能解决,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提出来,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励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力量。教师要利用“回收站”的题材,向学生介绍环境知识,宣传环保思想,培养学生从小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观念。
5、在活动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讨论,例如,可以让学生交流在商品交易中碰到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如果有两个同学碰到了同样的问题,比较他们的解决方法有什么不同,哪个更好一些。还可以让几名“顾客”汇报一下原来有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还剩多少钱,原来的钱数减去花去的钱数是否等于剩下的钱数,让几名“售货员”汇报一下卖出多少东西,收入多少钱,等等。还可以让废品回收员数一下一共回收了多少个易拉罐和多少个矿泉水瓶,收入多少钱。通过全班的讨论,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进行交流的习惯。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发挥学生个体的特点,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注意把握好自己的角色,由于活动的实践性、现实性、开放性都比较强,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但不要过多地干预或打断学生的活动。活动的目的也不能简单地定为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数学交流,使学生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课后小结:
上一篇:公司管理的英文集聚【精选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