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村官事迹材料【范例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最美村官事迹材料【范例5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最美村官事迹材料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 田园资源 区域活动 价值和方式

相较于城市,农村学前教育起步较晚,由于经验匮乏,农村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多以城市为效仿对象,看不到农村蕴藏着大量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陷入“舍近求远”的境地,使得农村幼儿园失去了自己独有的韵味和特色。一味向城市看齐,往往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也始终走不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在其《给老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只有将丰富多彩的田园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广阔的农村资源才能成为教育的源泉,农村幼儿园也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由此可见,充分挖掘、巧妙运用田园资源,才应是农村幼儿园所要重视和关注的。

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深受幼儿喜爱。而要想发挥区域活动提升幼儿能力的功用,活动材料的投放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纵观农村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材料,对乡土资源的挖掘和应用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应重新审视我们的课程资源观,立足本土,立足幼儿的生活,从大自然中汲取充足的养分,逐步形成一套适合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的、可操作的规范。

一、得天独厚,让区域活动特色鲜明

农村幼儿园设置区域时,往往一味效仿、展现城市生活,却忽视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文化和生活差异,使区域活动失去了应有的农家味,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和价值。这一现实问题,警示我们将幼儿引领到大自然之中,才是农村幼儿园区域特色建设的必经之路。

泥土滋养人类,也孕育了人类文化,爱玩泥巴似乎是人类的天性,然而,家长、教师觉得泥巴太脏,便阻绝幼儿与泥巴亲近。幼儿园也不惜花费钱财购置橡皮泥或黏土,替代泥巴。为了彰显民间艺术创作的魅力,也为了让幼儿在真实中体验无穷的乐趣,大二班特意创设了“泥巴区”,让幼儿大胆想象,自主创作各种泥塑。幼儿赋予了泥巴生命和价值,玩出了创意和精彩。

各类农作物的种子,在农村可谓是家家都有。我园大一班开设了“惠农种子站”,幼儿可以用种子进行物品装饰,也可以进行筷子夹种子的练习,还能尽情观察、比较,从而探索各类种子的奥秘。

二、唾手可得,让区域活动材料丰足

众所周知,为了不断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区域活动的材料需要定期调整和补充投放。然而很多时候,由于幼儿园各项事务的繁杂,教师疲于应付,没有足够精力、时间为幼儿准备新的活动材料,常常是有心无力,使得区域活动的开展总是停滞不前,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做到为幼儿发展提供及时的服务。

而农村田园资源的唾手可得、取之不尽,为我们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如泥、沙、植物秸秆、玉米皮、各种粮食等,只要稍加改造,便可以为我们所用。向大自然取材,使得活动材料更为真实、细腻,幼儿的体验更直观、深刻。

三、引人入胜,让区域活动魅力长存

教师不辞辛劳地为幼儿设计的活动材料,往往只有一种玩法,幼儿操作一段时间后,便会失去兴趣,区域活动对幼儿也会失去吸引力。然而教师观察发现,投放田园材料,幼儿操作时极其投入,就连做任何事都没有耐心的幼儿,也变得安静专注了。以往区域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幼儿就显得无所事事、焦躁不安,如今活动结束了,幼儿还意犹未尽,这正是大自然的魅力所在,也是幼儿的天性使然吧。总之,幼儿与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密感。

如中一班的益智区,教师收集了许多蚕豆。刚投放时,有些幼儿竟然不认识,对于身处农村的幼儿来说,出现这样的状况,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而这恰恰是常年闲置自然资源所导致的后果。蚕豆虽不起眼,但功用颇多。首先,幼儿可以观察、认识蚕豆,促进幼儿多种感官的发展。其次,幼儿可以练习剥皮,锻炼手指的灵活性,还可以引发幼儿进行思考、讨论,如何才能剥得既快又好。再次,幼儿还能用蚕豆拼出诸多造型,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幼儿还能运用蚕豆结伴玩民间游戏。

小二班的美工区选用了一年四季都会有的蔬菜。首先,蔬菜的颜色、样子,就已带给幼儿美的感受。其次,将蔬菜制成各类印章,供幼儿进行艺术创作。再者,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联系已有经验大胆想象,将蔬菜做成各种富有趣味的造型。

四、因人而异,让区域活动价值彰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设置不同的活动区,提供充足的、不同类型的、不同层次的玩具和材料,并视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进行更新和调整。”然而以往的活动材料设计无法照顾幼儿的个体差异,常常出现难度过大或没有难度等现象。如今田园材料的投放,可以满足不同能力层次幼儿的发展需要。

如中三班的“农家小院”,考虑了幼儿的能力差异,提供了不同难度的活动。能力弱一些的幼儿可以选择分拣豆子、扫地等活动,能力强一些的幼儿可以择韭菜、包粽子等。使得每位幼儿都能将区域活动时间有效利用,让自己的能力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进而收获成功的体验。这样做也使得区域活动真正为幼儿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长足地保持幼儿参与的热情与兴致。

五、琳琅满目,让区域活动资源共享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区域活动资源的整合、共享,打破了区域活动空间的局限,丰富了区域活动主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减少了优质资源的浪费。

最美村官事迹材料范文【第二篇】

当年广大红军美术宣传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因陋就简创作出的大量美术宣传作品,历经几番风雨剥蚀、数度沧桑巨变,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为后人真实地复制了那段风云激荡的光辉岁月,还原了战火纷飞的历史场景,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一抹光彩夺目的红色印迹,被誉为红色“活化石”。

一条标语一幅画,胜似千军与万马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吸取血的教训,在统治的薄弱环节举行了一系列武装暴动、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开始走上了一条以暴抗暴的军事斗争道路。

在秋收起义受挫后,深感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但由于地方群众和红军官兵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要让他们了解和接受党的政治主张,认识并承担红军的历史使命,就得采取一种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方式,美术宣传由此应运而生。鉴于军中能写会画的美术人才奇缺,还特地写信向党中央要求调派绘画专家,以解燃眉之急。

1928年6月,调集湘、赣两省10余万兵力,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所谓的联合“会剿”。红军正因战前宣传到位,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军民携手,在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江西永新县龙源口一举击溃了赣军杨如轩、杨池生部,取得了龙源口大捷。战后红4军宣传科的宣传员满怀胜利的喜悦心情,用麻刷蘸石灰水书写了一条酣畅淋漓、大快人心的标语:“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杨)!”红军在该县留下宣传标语万条,其数量之多、时间跨度之大、涉及部队范围之广,堪称全国之最。

1929年古田会议后,苏区的美术宣传事业更加蓬勃发展,红军的美术宣传队伍迅速壮大。红军各部队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美术宣传机构,设有专职美术宣传员,红军军委对美术宣传作品严格把关,实行统一、规范的管理。他们充分发挥创造力,采用石刻、木刻、手写标语和胶绘、油绘、漆绘壁画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地面、河流、空中三位一体投放,展开强大的宣传攻势。红军所到之处,宣传标语铺天盖地,宣传壁画顶天立地,大灭反动派威风,大长革命者志气。

这些宣传标语和壁画有的激情澎湃、气势如虹,比如江西横峰县葛源镇枫林村原闽浙赣省委旧址有一组宣传标语:“不是战争便是虚无”、“不是血淋淋的战争便是死!”、“革命的工农群众快起来,冲锋挺进到红军中去宣传,冲破敌人的四次围攻!”贵州兴义市威舍镇布依村也有一条:“脚踩滇军,拖死中央军。”江西武宁县大洞乡彭坪村还有一幅宣传壁画,画面一边是红军战士持枪冲锋、呐喊:“工农兵联合起来,快起来,国民政府,牌旗已经折毁地下来了!”另一边是白军官兵跪地、举手乞降:“好啊!同志们你莫开枪,我来投降你!我缴枪给你!”

有的率真直白、幽默诙谐,比如湖南炎陵县城的江家试馆有一条宣传标语:“中国白军挨户团半岁,中国工农红军万岁,拥护红独师万万岁!”贵州遵义也有一条:“红军到,干(穷)人笑。要使干(穷)人天天笑,白军不到红军到。要使土豪天天叫,白军兄弟拖枪炮。”江西上栗县东源乡小枧村还有一幅宣传壁画,只见画面上俯首帖耳,跪倒在日、英、美、法4个洋人面前,一副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丑恶嘴脸,名曰:出卖中国民族利益的写真。

更多的是阐明主张、图解政策,比如赣南苏区城乡触目可即的宣传标语:“帝国主义在华的统治”、“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土地革命”、“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实行婚姻自由,反对买卖包办婚姻”等等。江西崇义县思顺圩场上有几幅宣传壁画,其中一幅画着一个军阀在刺杀一个百姓,揭示的是“军阀压迫工农”的主题。还有一幅画着一个地主在跟一群农民算账,农民据理力争,表达的是“彻底分配田地”的愿望。

限于当时的条件,红军美术宣传工作者没有充裕的时间字斟句酌、精雕细刻,也没有像样的美工用品浓墨重彩、铺锦列绣,他们利用行军、战斗的间隙,硬是用麻纤维扎成刷笔,拿锅灰、有色泥土调制成颜料,急就章创作出一条条标语、一幅幅画,胜似千军万马,令饱尝其威力之苦的白军不由得仰天哀叹:“毒矣哉!”

白军视红军的美术宣传作品为眼中钉、肉中刺,一旦发现,即予以彻底铲除或恶意涂改,取而代之的是“拔朱毛”、“共产共妻”之类的反动内容。福建长汀县就有白军画的一幅屠夫刮猪毛的漫画,意在丑化“朱毛”红军。湖南炎陵县十都镇小江村还有红、白二军留下的巨幅宣传标语各一条,红军写的是:“杀尽!”白军也在进行“拉锯战”,但白军的“阳春白雪”显然敌不过红军的“下里巴人”。

革命号角犹在耳,红色印迹尚可寻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踏上了北上抗日的万里征程。军队和地方反动势力随即卷土重来,疯狂地抹煞红军留下的一切印迹,企图消除所谓的“赤化”影响。江西井冈山市茨坪乡行洲村有一条标语:“红军是为劳苦工农谋利益的先锋队。”白军来时,村民把“红”字改成“国”字,白军走后,他们再改回“红”字,如此循环往复,令白军无可奈何而又无计可施。正因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跟白军斗智斗勇,极力掩盖、保护,部分红色文物才得以保存至今。近十几年来,红军活动过的地方相继有宣传标语和壁画被大量集中、完整地发现。

1998年11月,著名的“将军县”――江西兴国县方太乡宝石村,发现了5幅大型壁画组画,其中一幅画着一个军官在追一名农村妇女,农村妇女一边逃一边喊:“嗳呀!军阀呀。”军官一边追一边威胁:“你不要叫,你再叫我就打死你。”这批壁画组画的完整发现,在江西尚属首次,在中国革命文物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001年6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江西瑞金市瑞林镇长沙村,发现了一个大型红军标语群,有“共产党万岁”、“共产党是穷人的大救星,红军是穷人的保护神”等标语90多条。2007年2月,该市叶坪乡洋溪村原教育人民委员部旧址内发现15幅漫画,随后又在松坪村原中国工农红军通讯学校旧址内发现一幅高清晰壁画,被认为是目前苏区保存得最完整、最大规模的红军壁画。

2001年6月,江西宁都县小布镇赤坎村龚家祠――原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旧址内,首次发现一幅有红军战士亲笔署名、题字的壁画。由红军第4军野战医院特务长邱凤德,为庆祝龙岗大捷,活捉军18师师长、前线总指挥张辉瓒而作。该县至今已发现红军宣传标语、宣传画千余条(幅)。

自2006年开春以来,地处闽西苏区边缘的福建永安市小陶镇石峰村、洪田镇马洪村和青水乡沧海村,陆续发现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大量宣传标语,据说这类标语的发现在国内属于最早,为研究红军以北上抗日的名义实施战略转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红军北上抗日,在沿途重兵的围、追、堵、截下,一路恶战不断,险象环生,但他们始终不忘履行“宣传机”、“播种机”的政治职责,宣传力度不仅未减,反有所增。在川陕苏区发现的大量红军美术宣传作品,无论使用的材质,还是制作的规模,都是前所未有的。

四川江油市青林口镇黄公祠外墙上有一条用油漆刷写的标语:“红军是中国民族和劳苦民众的救星!”15个大字占据了整幅墙面上半部,是国内现存最大、也是唯一的一条红军油漆标语。

在该省万源市河口镇行县坪村一块长米、高米的石壁上,有一条连字带标点符号多达167个的石刻标语,是国内现存篇幅最长的红军石刻标语。在通江县沙溪镇景家塬村一座海拔800多米的悬崖上,还有一条字体高达米、宽米的石刻标语:“赤化全川。”无疑是国内现存最高、最大、最有气势的红军石刻标语了。

此外,甘肃通渭县榜罗镇也发现了一条用毛笔书写在木板上的标语:“取消一切苛捐什税!”红军这种木质宣传标语比较少见,被定为国家一级革命文物,具有非常独特的收藏价值。

由于红军在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过于简陋,对载体的处理也很简单,这些美术宣传作品经过长期的自然消损或人为破坏,开始急剧锐减。人民军队第一个连队党支部的诞生地――湖南炎陵县,解放初期还有8000余条红军标语和大量壁画,时至今日,剩下的标语已经不到400条,壁画仅8幅。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安徽金寨县古碑镇陈冲村葛氏祠,原先也有不少标语、壁画,其中一幅壁画画着一个洋人在啃吃大饼,象征帝国主义侵吞我中华大地,画旁还配有一副对联:“打破了数千年的黑暗;现出来全世界的红光。”被文物专家称为“极为罕见,全国少有”,但因缺乏科学保护,正在面临灭顶之灾。

最美村官事迹材料范文【第三篇】

法院民一庭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区法院民一庭,负责审理,劳动争议、侵权纠纷、商品房纠纷等民事案件,全庭共17人,其中包括正副庭长在内法官7人,其他审判辅助人员10人(2人为正式人员,8人为聘用制人员)。多年来,民一庭的法官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力求实现案件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和综合司法能力,成功的化解了诸多的民事矛盾。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被评为审判质量先进集体,1至7月底,全庭在仅有7名法官(其中1至4月仅有5名法官)、受理案件的数量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积极响应和落实市中院和院党组提出的均衡结案、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思路,共审结案898件,结案数量同比上升50%,法官人均结案128件,其中采用调解方式结案557件,调解率为62%,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建章立制、科学管理,提升办案质量效率

民一庭主要审理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医患纠纷、劳动争议纠纷、商品房买卖纠纷、土地款分配纠纷等案件,案件的标的虽然不大,但大多是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又直接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群体性诉讼比较多,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地位。针对民一庭受理案件数量多、涉猎法律法规繁杂,很大一部分当事人文化水平较低、法律知识欠缺的特点,年初庭内就制定了审判流程管理规定,对于每一起案件,从案件的受理、书的送达、排期开庭、宣判直至卷宗的归档,规定了完成的期限,划分明确了法官、法官助理及书记员各自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同时又提出“分工不分家”的工作思路,确定承办法官为案件审判质量和审判效率的第一责任人,形成了既分工明确、又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切实提升了案件的质量和效率。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涉及老百姓的的基本生活保障,双方当事人之间矛盾尖锐,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完善,审判实践中判决的尺度难以把握,法官对该类案件都不愿意承办,从今年起,民一庭针对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在全市基层法院率先实行指定法官专业化审理,同时充分利用我院与西北政法大学共建青年教师实训基地的优势,配备政法大学劳动争议教研室的青年教师作为法官助理,协助审判员完成劳动争议案件的审判,通过运行一个时期,审判的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判决的裁判尺度得到了统一,提成了法院司法公信力。负责审理该类案件的张涛法官审结劳动争议案件90余件,无一件被上级法院发回或改判,妥善处理了11名劳动者与省军区军人服务社劳动争议集团案,取得了当事人和省军区的一致好评。

二、发挥职能、服务大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法院民一庭主动发挥审判职能,自觉服务经济大局,制定了落实“三保三促”的实施细则,对于涉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案件,主动加强与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深入第一线调查研究,妥善处理好个体诉求、集体利益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执法、机械执法。先后与区劳动局、街办等部门,省军区服务社等企业主动对接,延伸审判职能,把审判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巡回审判、召开座谈会、司法建议的形式向企事业提出来,帮助堵塞漏洞、改进工作,促进经济增长。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引发的诉讼,指派郭军智法官参加最高法院举办的涉农案件研讨班并负责该类型纠纷案件的专业化审理。在审理杨某诉鱼化街办某村土地承包纠纷一案中,杨某认为其与村上签订土地返租协议后,村上未经其同意将其承包地又转租,故要求解除返租合同,按照合同法一般原则,也可判决解除返租合同,审理期间,经承办法官实地调查,了解到村上已经将包括杨某在内的众多土地转租用于鱼化工业园开发,目前工业园已经建成,杨某的土地在工业园当中,解除合同返还土地必然导致工业园的经营发展,同时了解到村上已经按时将租金给付杨某,杨某缔约时期待实现的合同目的并未落空,故并没有草率判决,而是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去认识,依法驳回了杨某的。

三、加强调解、定纷止争,维护社会稳定

民一庭的案件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并且群体性案件居多,处理不好容易引起涉法上访,为此每当受理集团诉讼案件后,全庭每位同志都高度重视,树立全庭“一盘棋”的思想,在做好稳定工作的前提下,充分把握当事人的心理诉求,制定相应的调解预案,加大调解的力度,分层次、多方位、多人次的进行调解,切实化解纠纷矛盾。年初,副庭长袁换香负责审理98名业主诉西房股份有限公司商品房买卖纠纷案件,业主长期拿不到房产证,情绪激动,袁换香法官在了解案件的事实和双方各自的心理诉求的情况下,多次深入住户小区,耐心细致的做双方当事人的工作,既指出开发商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的违约之处,又引导业主合理的行使诉讼权利,期间,尤骥庭长和主管于勤生副院长也利用自己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和其他社会资源,参与到案件的调解过程中,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促使双方在融洽的气氛下达成和解协议, 取得了案结事了的最佳办案效果。雷霆法官在审理甘家寨村一组土地租赁一案的过程中,审判人员了解到该案系十年前签订的租赁合同引发的纠纷,并经历村上干部换届,情况错综复杂,众多村民认为原村干部牺牲集体利益并且有背景,从而情绪极为激动,审判员及时向庭长、主管院长汇报,主管于勤生副院长牵头召开会议,制定相应的预案,庭长、审判员亲临第一线了解情况,数十次向村民进行疏导,并及时与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对接,调查了解案情后,依法进行了判决,村民对法院公正、高效的裁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从而成功的避免了一次涉法上访事件。类似以上案例,在民一庭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刘洁、何晓丽两名法官,成功的调解了上百名业主诉东大置业公司商品房买卖纠纷案件,胡立冰法官成功调解了40余名业主诉天地源股份公司商品房买卖纠纷案件。诚然,为了调解案件,法官会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但当付出的心血、汗水和智慧换来了案结事了和社会的和谐,我们的心情是愉悦的。

四、点滴小事、情暖民心,彰显司法为民之情

一名法官要树立起公正的司法形象,除了具有持平之心,当然还应有持平之举,在法庭上要有亲和的面貌,规范的操作,居中的立场,耐心的态度,此外,还要体察民情,以人为本。民一庭审理的案件当事人多为普通老百姓,他们很淳朴,但有时也很固执。面对这样的当事人,法官特别注意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一张笑脸、一把椅子、一杯热水,都会给当事人传递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进而产生对法官的信任感。如张涛法官审理的王美凤与华洋建材集团职业病劳动争议纠纷一案,充分体现出基层法院以人为本的办案思路。王美凤1995年因汞中毒导致职业病,经相关机构确认后,长期住院治疗。因华洋集团经营管理不善倒闭,没有能力及时、足额支付王美凤的相关工伤保险待遇,为此王美凤家属十多年来多次在各级政府机关上访、申诉。受理该案后,法官通过调查了解,在充分掌握案件事实的基础上,耐心细致的做好王美凤的思想工作,并根据王美凤的先予执行申请,通过和企业及相关行政主管机构的沟通和协调,分次解决了案件审理阶段王美凤住院治疗费用的难题。考虑到王美凤长期就医,导致家庭经济困难,法官慷慨解囊,多次借支王美凤生活费及医疗费800元。王美凤家属来到法院了解案件进程及反映情况的过程中,包括刘福荣院长在内的多名法院工作人员考虑到其家庭困难的情况,多次自掏腰包为其购买饭菜等食品。出于人文关怀,合议庭的人民陪审员史洪锡、张发全还携带慰问品,亲自前往王美凤就医的医院慰问,王美凤家属深受感动,后经合议庭评议,对王美凤合理合法的请求予以支持,对因当事人对法律误解而提起的请求则充分予以释法析理,说明裁判理由,并引导当事人通过法定程序主张权利,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王美凤家属没有发生过激行为,法院工作人员的努力也取得了应有的成果。

五、加强学习、凝心聚力,建设高素质团队

最美村官事迹材料范文【第四篇】

叶圣陶先生说的好:“空口念着没有用,应该去寻它的源头――充实的生活。”生活中处处皆学问,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生活去点燃写作欲望;在生活中、传统中寻找写作素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等也可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而我们的写作中往往忽略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乡土文化。乡土情结在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中很浓重,常常安土重迁,讲究落叶归根;乡情在中国人心目中有很重的份量,足以与亲情,爱情并为三大情感支柱。乡土文化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感,并为写作素材提供一个新源泉。

桐城乡土气息浓郁,风景如画,古迹棋布,传说众多,民风淳朴,美食扬名,谚语连连,歌谣首首,方言生动,更是为乡土素材在写作运用中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前提条件。将桐城民间文化融入到写作中,定能独辟蹊径写出生动传神,富于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的优秀习作。

一、体验风俗人情,抒发乡土情结

作文材料哪里找?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观察、感受、积累生活,才能写出激起人们共鸣的文章。想要将桐城的民俗风情融入到写作中,体验是前提。在岁时节日,要多走走逛逛,亲历节日,感受氛围与情境,体会桐城“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传统和恭谦礼让的民风,把自己融入其中,用文字积累下自己的观察与体验。

语文各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承的,作文训练可以以阅读为切入点。将风俗人情在写作中的运用与教材中含有民俗风情的篇目结合起来。如学习沈从文的《边城》时可以探究桐城端午节时的风俗人情。“桐城好,蒲节斗龙船,枞江水面桡如爪,孔镇波心浪似涎,性命小儿悬”生动地再现了旧时桐城端午节时的热闹场景。将桐城的民俗风情与教材中描写湘西一带的民俗民风作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将桐城端午节独特的风情提炼出来,再探究材料的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这样既使学生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陶冶了情操,又丰富了写作素材。

鲁迅的作品是中国现当代乡土文学典型代表,善于在乡土风俗的描绘中刻画人情世态,从微观角度对风土民俗进行真实细腻描述,显示出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独特的地方文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对着匾行礼拜先生和孔子,还有美女蛇的故事;《社戏》中回忆童年时代,在家乡看“祭神社戏”情景以及偷吃罗汉豆的描写。这些情节在桐城乡土素材中都能找到他们的影子,如以抒情见长的黄梅戏,唱腔悠扬婉转,优美动听,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鲁迅的文章是将风俗人情融入到写作中的范本,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作品进行仿写和相关的写作训练,将有桐城地域特色的材料引入习作中,以此来增加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二、巧用民间故事,提升习作水平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富有神秘色彩,充满无限想象,寄寓某种情思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最能激励唤醒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

桐城有着丰富的民间故事资源,高中生可以在大致了解神话、传说、故事的基础上,进行作文的改写训练。例如“送公桥”的传说讲述的是私塾先生汪老师的儿媳每逢雨天背送自己的公公去学堂上课的故事。故事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是对中华民族“孝”的美德的真切阐释。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这则材料进行解读,如进行扩写、继写等。扩写,是通过联想对原型进行补充,生发、扩展适当增添情节,使描写更详尽、生动。我们可以对媳妇第一次背公公时心理活动进行扩写重点突出人物面对世俗压力时激烈的心理斗争,从而突出人物的形象。继写,是通过想象继续原型的情节生发出新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原文中人物性格特点的情节。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生发出儿媳的事迹对周围人和后人的影响,人们都来孝顺自己的老人,从而丰富、发展了故事的主题,也是材料带上了时代色彩。通过这些训练既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促使学生深入故事,挖掘深层含义,提高自己对真、善、美的感悟能力。

例如:琚超群同学在《做一个幸福的人》一文中写道“所以我说,你做了一个幸福的人――吴汝伦!‘其治以教育为先’,你的满腔抱负,你的葱茏岁月,全都奉献给了教育!人家做官都愿飞黄腾达,你却辞去知州之职,捧起书来登堂讲课。做了十余载保定莲池书院院长,造就人才甚众;人家都在喝茶逗鸟看戏,你却埋头刻苦研究,远赴日本考察教育,以取长补短;人家从官敛财,你却‘不东久宦’,专心筹资办学,在家乡创建了桐城学子的美丽梦想――桐城中学……你愚吗?你固执吗?你值得吗?你不语,流逝的岁月亦不语,只有那无尽的琅琅书声,唱响着你的青春无悔!是你,开创了桐城教育百年的奔腾!是你用实际行动向桐城人民描绘了‘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的灿烂图景!”借用了有关吴汝伦的典故丰富了作文题材,使文章更有吸引力。

三、化用谚语、歌谣、方言,增强语言感染力

鲁迅作品中常灵活地运用绍兴方言,《大明灯》结尾的民歌“白蓬船,红划楫,摇到对岸歇歇,点心吃一点,戏文唱一出”这是绍兴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其中“戏文”就是浙东方言,反映了绍兴水乡特有风物,很有诗情画意。因此在写作中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谚语、歌谣、方言等,会使语言富有生机和感染力。

桐城歌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是桐城民风的直接反应和生动表述,形式上大量使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如《素帕》“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思有谁知”,这是一首很有代表性的桐城歌,清新朴实,自然无华,文字洁净,曲调优美,韵律和谐,与《诗经・邶风・静女》有异曲同工之妙,借一方素帕表达了姑娘对情人的无限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再如张廷玉的《山中暮归闻樵歌》“林端鸦阵横,烟外樵歌起,瘦驴缓缓行,斜阳在溪水”直接源于民间歌谣保持生活原貌,略加修饰、润色,将古典诗歌与民间艺术有机结合起来,语言雅俗共赏,对我们的写作很有借鉴价值。戴璇璇同学在《繁星灿烂――桐城》中写道:桐歌唱出人间情,桐联对出各派家,桐语解出风俗貌,桐节扬出淳朴风。

桐城,一个集龙眠之雄伟,嬉子之秀气的“文都”,她犹如天空中的繁星,渔舟唱晚,碧水看山,映影相见。

桐城民谣,亦雅亦俗。雅者展文人风采,俗者泛质朴之风。“自把长竿后,生涯逐水涯。尺鳞堪易洒,一叶便是家。晒网炊烟起,停舟日影斜。不争鱼得失,只爱傍桃花。”写出淼淼嬉子湖,遍撒着星星点点的渔火,渔人悠然歌唱的美景。张英家书“一纸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成就了人人传颂的六尺巷。情―― 人类生活的纽带。桐城民谣也歌颂了人间种种真情,“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知心接到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中那方洁白无瑕的手帕是多么深切的一片真心啊!“老天若有留郎意,一夜西风水倒流”更是将那迷人的爱情描写得淋漓尽致、感人泪下。

桐城楹联更是博大精深。一联“稻草扎秧父抱子,竹篮装笋母怀儿”非同一般,竹篮与笋,犹母与子,凸显方苞才智。比起方苞农田埂上的佳作“莽乾坤能得几人闲,且安排铁板铜琶,唱大江东去;好岁月不用一钱买,莫辜负青山红树,送爽气西来”多了点雄浑、大气。又如那“争之不足,让则有余”,退一步海阔天空,学会忍让,学会退却,学会放弃。人生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努力,去争取。静下心来,才能真正体验“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青山不改,任庭前花落花开”的如诗如画的美景。

小作者在写作中认真搜集桐城的谚语、歌谣、方言,并吸取其中有生活气息的语言,来指导我们的写作,写出了极富感染力的文章。因此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平时注重积累有地域特色的文学式样,会丰富我们的写作素材,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

四、游历风景古迹,丰富写作题材

苏轼说司马迁“其文疏荡,颇有奇气”,这是因为“太史公行天下,因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豪俊交流”。我们只有走出校园,去感受那山、那水、那村庄,才能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趣;只有踏上古迹,才能发出悠悠感慨。

桐城地处大别山脉,此地山奇水秀、物产丰富。秀美的龙眠山、浩渺的嬉子湖、古色古香的投子寺、悠长的孔城老街,无不诉说着她悠久的历史、美丽的传奇。俞凤同学在《桐城,我可爱的家乡》一文中写道:“桐城历史悠久,古为‘七省通衢’,今也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皖中重要城市,文都桐城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在皖中大地上。桐城,我可爱的家乡,我爱你美如画的山水。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出了庐山瀑布雄奇壮观的画面。其实桐城也有一处久负盛名的瀑布――披雪瀑,她风光秀丽、景色秀丽。驻足石崖远眺,山恋叠翠,郁郁葱忽,置身瀑布前溪旁,雾气缭绕,清新凉爽。选择春秋佳日,结伴游披雪瀑,那里的春光秋色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在明代,有一位叫林胤泸的文人曾作《披雪瀑春游》诗一首:‘宛峰千峰石,清溪一径通。所泉来石上,看竹到山中。瀑布晴飞雪,桃花带晚风。前村归路远,明月影朦胧。’看到这首诗,你是不是对披雪瀑的景色很心动呢?其实,桐城还有很多的美景,如奇秀的小龙山,充满诗情画意、叫人流连忘返的半山阁,风光秀丽的嬉子湖……”这位同学深入桐城的风景古迹,赞秀丽美景,发幽古深思,将眼前景与心中情巧妙结合,写出了优美的文章。

最美村官事迹材料范文【第五篇】

大家好!

我叫——,是——市——小学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扎根三尺讲台,塑就满腔忠诚;手握三寸粉笔,挥洒两袖清风,是我最大的心愿;催笋成竹是我无悔的追寻。尤其是以“优化发展环境,创人民满意工程”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更加激励、鞭策着我不断求索。

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共建和谐——,抒发崇高理想》。

今天的演讲,我先从身边的李老师讲起。

20xx年九月,从乡下转来到李老师所代班级就读的学生杨婕,因其父母离异而面临失学。不到九岁的杨婕在无人照料的情况下,一个人在出租屋里仅靠白开水和馒头度过了三天。临走之前,她托同学带给李老师一张纸条,纸条中写着:“老师,我要走了,爷爷要把我接到很远很远的老家去。我不能读书了……你能帮帮我吗?”揉皱的纸条上,明显留下了泪滴浸染过的痕迹。这张字条深深地刺痛了李老师的心。李老师想:能让她就这样失学吗?我绝不能让这个孩子离开她心爱的校园,我一定要帮助她!李老师历尽艰辛,辗转乡里,找到了杨婕。在她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找到了杨婕的父亲,让她有了监护人,还承担了她的部分学费,再次回到了——小学三(二)班。就这样,杨婕又回到了她健康成长的乐园。这是李老师帮助的第七个“留守孩子”。

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对事业满腔忠诚的真实事例还很多很多:阑尾炎动手术才七天就坚持到校上班的袁敏校长;患病在身还坚持出差,最后病倒他乡的张秀云主任;主动承担起贫困学生汤婷的中餐费用,还为她买衣买鞋的谢俊芳老师;为了学习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而熬得双眼流泪的王晓玲老师、、、这一件件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迹,向我们彰显出这样一种精神:作为一名教师,挺起来,便是世界上最高峻的山;躬起来,便是世界上最坚固的桥;躺下去,便是世界上最宽阔的路。

在共建和谐——,优化发展环境,创人民满意工程的工作中,除了教师,其他行业也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为了确保建设良好的投资环境,20xx年八月,市公安局刑警大队的干警们在8天时间里,吃住全在车上,走访了600多人,行程15000公里,查阅了77卷案宗,查处了3宗要案。为国家挽回损失近300万元。可我们的一位干警却不幸身负重伤,另一位没有来得及参加他八旬老父的葬礼,还有一位年轻干警只好第二次推迟了婚期——他们,铁肩担道义,丹心铸警魂。以牺牲个人利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确保了——的盛世太平。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中,更有一大批奋斗在第一线的像刘银昌、周国知一样的优秀干部,他们心系群众苦乐,关注生产发展。有一位打工致富的农民,毅然回到穷乡僻壤的家乡,挑起了村主任这个并无品级小官的重担。他率先拿出自己打工挣来的4万多元血汗钱,动员组织村民修通了通村公路,建起了魔芋示范基地,烟叶、药材等支柱产业也渐成规模。仅两年时间,村民人平纯收入由原来的800多元增加到近20xx元。这个巨大变化,转变了人们几十年来的落后经营观念,吸引了大批的打工仔回乡创业。沉寂的山村开始沸腾了,我们的家园从此将变得更加美好!

这些事件中的主人翁,他们心系民众,任劳任怨,把自己置身于一个透明干净的位置,尘世的喧嚣,流年的暗示,物欲的诱惑在他们面前变得脆弱无力。“师”与“生”,“警”与“群”,“官”与“民”是一种无功利的存在,他们的高尚作为,透视着人间真情与社会的和谐之美。

正是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情,铸造了——人民满意的工程。和谐之风吹拂着清江两岸,土苗儿女的心田。一种无比崇敬的激动,把我们凝聚在鲜红的党旗下,激励着我们为建设和谐——奋勇向前。

70 944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