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 佛山市南海区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优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 佛山市南海区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优推4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新能源开发前景【第一篇】

[关键词]新疆;低碳能源;开发前景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1-0072-02

一、新疆低碳能源开发现状及前景

1.风能。风电是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新疆风能资源的普查和评估表明,理论上,新疆风能资源的总储量目前为亿kwh,技术开发量为亿kwh。据相关部门估计,新疆风电能源每年理论上可提供27673亿kwh,风电能源的技术可开发量为6771亿kwh。新疆有九大风区的风能资源达到了技术开发要求,分别是乌鲁木齐达坂城风区、罗布泊风区、十三间房风区、阿拉山口风区、三塘湖口淖毛湖风区、吐鲁番小草湖风区、塔城老风口风区、额尔齐斯河风区、哈密东南部风区。2010年新疆风电场累计装机容量×104kw,在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的排名列第5位。新疆的风力发电、风电设备制造和风电项目服务的产业已经基本形成,这种产业链的形式有助于推动和促进新疆风电产业的发展,风力发电是解决当前新疆电力短缺矛盾的主要措施;新疆在全国的风力发电机组制造国产化方面有领先优势;新疆的风能资源在全国排第二,由于较早地开发利用风能,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相关人力资源。由于新疆与内地电网的联网以及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新疆风力发电的未来前景不可估量,同时以火力发电为主的能源结构中低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的比重相对较低,使新疆风电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2.水能。水电在新疆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仅次于火电。新疆位于内陆干旱区,水资源主要由降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从自然生态角度讲,新疆应属缺水地区。但由于新疆地幅辽阔且人口稀少,水资源总量相对于全国其它省区来说尚算丰富。新疆积雪水资源比较丰富,约占我国山岳冰川面积的42%,占全国冰川总储量的50%。新疆水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万kwh,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新疆在电网方面的建设不断进步,在较大的范围内,水电进行空间调度的难度并不大。并且水量以及流量相对较大的河流可以在中期按梯级开发,建立百万千瓦级的水电基地,如伊犁河口、额尔齐斯河口、叶尔羌河和开都河口等河流。国家以及自治区在政策等方面都积极支持和鼓励新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自治区“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纲要以及自治区党委建设新型工业化的总目标中,都涉及到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积极改变能源结构,加快升级水电产业,大力开发水电,进一步提高水电的装机比重等相关事宜,所以水电开发前景看好。

3.太阳能。新疆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据统计,新疆日照的时数可以达到2550~3500小时/年,日照的百分率在60%~80%之间,全年辐射总计可达5430~6670MJ/m2,新疆与同纬度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要高出10%~15%的全年辐射的照度总量,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要高出达15%~25%,比高原稍低,位居全国第二的水平。全年有250~325天的日照时间是大于6小时的,至少150天日照气温都高于10℃,在新疆太阳能市场上,太阳能热水器占了重要的位置,同时太阳能热水工程的前景不可估量,虽然现阶段新疆的光伏市场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总体还是比较落后。新疆于2009年开始实施“金太阳”工程,申报了多个光伏并网电站项目。截至2009年底,新疆推广了太阳能光伏户用电源约有万套,据统计总功率约为3200kw;同时建立了1kw以上的电站2100座,据统计总功率约为9700kw;光伏形式的照明于2005年开始建设推广,新疆已拥有光伏照明系统2万套左右;新疆的“金太阳”工程有6个光伏电站获得了批准,规模可达33kw;目前新疆太阳能热水器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市场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巨大。新疆的城镇化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给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城市太阳能热水器的需求增长速度比较缓慢,但是新疆的县、乡、农牧团场对太阳能热水器的需求不断增多,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广阔的地域使新疆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准格尔盆地是新疆较好的太阳能发电基地,并且在“十二五”期间,新疆还会大力推进太阳能发电的开发利用,建造超大型太阳能热发电厂,使新疆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得到长足的发展。

4.生物质能。生物质能一般认为包括农作物秸秆、薪柴、城镇生活垃圾、农村人畜粪便等,沼气是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重要形式,对生物质发电和生物质燃料等方面也有所涉及和研究。据统计,新疆2005年生物质能资源总量大约为8165万吨,折标准煤大约3200万吨。新疆

开发利用生物质能主要针对新疆农村沼气的利用和开发,农村沼气的开发利用发展速度较快,已经从户用沼气发展到沼气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据统计,截至2006年底,新疆已经拥有家庭沼气用户达118994户,占新疆家庭数约%,每年的沼气产量约为1050亿立方米,但是生物质燃料以及生物质秸秆发电等方面的技术尚未成熟。总体来说新疆生物质能开发前景较好。

二、新疆低碳能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缺乏资金支持

新疆的能源结构不合理,自治区为了优化能源结构,解决能源带来的问题,以经济补贴的方式加大低碳能源的开发力度,促进低碳能源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政府资金投入仍不足,严重制约着低碳能源的进一步发展。首先,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新疆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不足,而且开发规模较小,无法形成产业体系。其次,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研发需要大量资金,但是由于资金不足严重制约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使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加快进步壮大队伍规模。

2.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为了促进低碳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除了资金投入外,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通过税收优惠的政策来推进新能源的发展,但是在其他政策配套还不完善,缺乏激励机制。新疆低碳能源的发展欠缺全局性的规划,也不能及时出台相关规定和行政法规来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在政策上很难确保新疆低碳能源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

3.尚未建立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

目前,新疆低碳能源产业存在许多问题,没有规范的能源产业市场,市场转化新技术和新成果的能力也较差,在一些低碳能源大型项目的招标和投标机制上还不够规范,监督和验收等具体操作环节上也不够完善,只有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新疆低碳能源产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4.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环境因素,低碳能源的收集和转换的技术要求都比较高,因此增加了开发利用的成本,制约了新疆低碳能源的发展。目前,新疆低碳能源的开发应用技术环节薄弱,首先是研究的领域比较窄,其次是研发还处于低水平的阶段,再者还有一些低碳能源的领域研究并未涉及,制约了新疆低碳能源参与市场竞争,也影响其进一步的持续发展。

三、加快新疆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1.完善投资机制

制约新疆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缺乏资金。一方面,国家应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同时新疆也应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扩大融资的渠道,除了政府的财政支持外,可以向民营企业或者社会筹集资金,使资金的来源多元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分工,大力吸引外资参与新疆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宣传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社会环保节能意识;要结合新疆的实际,对低碳能源开发利用给予市场配额、电价收购、税收或者投资补贴等优惠政策,使新疆低碳新能源产业在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得到较快发展。

3.加快技术研发和创新步伐

政府要在政策上鼓励低碳能源的科技研发,企业也要主动开展技术创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自主创新和独立研发能力,加强低碳新能源企业的研发力量。在重要的技术研发项目上,政府要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创新推动机制,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

4.强化人力资源建设

人力资源建设是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各级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方面,要稳定现有人才队伍,建立留住并稳定人才的相关机制,大力引进国外以及其他地区优秀的技术开发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不断壮大技术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快培养人才,依托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对现有技术队伍进行培养。新疆的教育机构可以考虑设立低碳可再生能源的相关学科,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低碳可再生能源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大低碳能源领域人才的培养。

新疆的低碳能源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但是能源资源供应能力远远满足不了新疆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新疆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大力开发利用低碳可再生能源,以便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切实践行我国实行的节能减排计划,让新疆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安全、充足和绿色的清洁可持续能源。

[参考文献]

[1]张新友.发展低碳经济 促进新疆可持续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0(10).

[2]胡隽秋,向龙.新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前景[J].新疆社会科学,2009(4).

[3]许建述.关于新疆水电发展现状及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09(21).

[4]崔奕,郝寿义,王银平.低碳经济引发的可再生能源思考[J].生态经济,2010(5).

[5]赵华.新疆水利水电建设的发展与探索[J].湖北水力发电,2008(S1).

[6]李卫华.新疆太阳能利用的情况和特点(上)[J].太阳能,2010(5).

[7]张新友.发展低碳经济 促进新疆可持续发展[J].宏观经济管理,2010(10).

[8]周伟.新疆风力资源分布状况及风力发电前景展望[J].新疆农机化,2007(1).

[9]张蔷.新疆大规模并网与非并网风电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J].资源科学,2008(11).

新能源开发前景【第二篇】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积极实施旅游旺县和旅游强县战略,以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打造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格局为目标,在旅游部门的全力推动下,我县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转变,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通过出让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极大地促进旅游项目的建设发展。,我县以出让开发经营权的方式,引进知名旅游品牌企业南湖国旅和本地能人开发经营燕岩、世外桃源景区和燕山景区、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等旅游项目。燕岩、世外桃源景区通过南湖国旅的规划设计,投资包装、宣传策划,景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了以珠三角自驾游和港澳地区团队为主的大批旅客前来游玩,旅游业绩良好。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2300多万元,建设酒店、温泉别墅、露天温泉、漂流及矿泉水生产等项目。景区成功举办了两届广东省漂流大赛,—间,年接待游客15—20万人次,年营业总收入平均达500多万元。

(二)积极谋划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旅游资源开发。,我县引进香港锋华实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岳山温泉旅游度假村,该项目规划建设用地为720亩,经省政府批准首期建设用地为亩。作为市、县重点建设项目,6月,该项目征地工作全面展开,目前首期建设用地已征地亩;二期规划建设用地也初步与农民签订了200多亩征地意向,二期规划建设用地的土地修编、用地报批等工作正有序开展。

此外,我县还引进广东国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该项目不但是市、县的重点建设项目,而且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被省政府列为我省重点建设项目。项目规划用地为亩,投资估算12亿,计划以冷坑镇上爱岭“六祖岩”为主线,向左右山岭延伸,建筑设计以“六祖禅宗”宗教场所为主体,配套禅宗文化展区、国际会议中心、居士区和服务区等区域,是一个集文化、旅游、饮食、休闲于一体的禅宗文化旅游项目。目前,已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和项目用地规划工作,正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用地申报、林地审批等相关工作。

(三)生态乡村游项目逐步推进,将更有效地发挥我县旅游资源的整体效应。我县的大稠顶和三岳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林木葱茏、物种丰富、景致优美,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养生、旅游探险的好去处。保护区以其清新脱俗的自然生态景观,成为我县生态养生游的亮点,正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青睐。目前保护区正努力寻求合作开发生态养生游项目。而以梁村何屋、坳仔六德堂等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游项目也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文明卫生村建设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

(四)强化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改进旅游综合服务工作。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各要素建设,一是通过大力招商引资,目前全县拥有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5家、二星级酒店2家、一星级酒店3家,其它大小旅业87家,共有客房2790间,床位5510个,是全省50个山区县中拥有三星级以上标准酒店最多的县(区)之一,能较好满足游客住宿的需求;二是推出了以粟米鸡、石山羊、六十日黄菜等具有怀集地 方特色风味菜肴为主料的“燕都风味宴”和“乡土风情筵”系列菜色,深受游客好评。此外,被称为“中华一绝”的燕岩徒手攀岩采燕窝绝技成为我县游乐观赏的一大卖点,赢得游客的普遍欢迎。还有县城不少的休闲娱乐场所和旅游商品、土特产专卖店,基本能满足各方游客到我县旅游娱乐、购物的需要。

总体来说,近几年来我县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近两年多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我县已开发经营的旅游景区受到了较大冲击,出现了经营冷淡,景区旅游人数大幅减少,收入严重下滑甚至亏损,欠缴景区经营权费,经营难以为继的局面。据反映,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就亏损了60多万元,经营陷于困境,而南湖国旅近年来累计尚欠缴90多万元景区经营权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实地调研和情况通报来看,我县旅游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这也是造成当前我县旅游经营陷于困境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景区欠缺后续资金投入,品位难以提升,缺乏新意。燕岩和世外桃源景区除了经营初期投入之外,近年来基本没有大的投入,设备设施残旧老化,景区尚停留在观光游览型而未能做到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粗放经营,品位不高,难以打造成一个高档次的精品景区,很难吸引“回头客”、“过夜客”,影响了景区的经营发展。

(二)景区难以做到完全封闭管理,存在隐忧。由于历史原因,燕岩和世外桃源景区观光道路与村民出行是同一道路,虽然燕岩已可改道出入,县政府也于今年5月15日开始对燕岩洞实施机动车行驶管制,但部分村民仍贪方便舍远求近驾车穿洞而过,影响了金丝燕栖息环境。而世外桃源景区一时难以改道,不少机动车进出景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旅游心情和人身安全,投诉不断,影响了景区的整体满意度。而且一部分村民趁机拉客逃票进入景区,令景区利益受损。不能封闭管理,还导致了设备遭人为破坏现象的出现。如世外桃源景区,岩洞里的照明设备经常被破坏甚至连给村民提供方便的照明路灯也不能幸免。今年春节,景区栽种的桃花也一次被偷走8棵,令经营者十分头痛。

(三)综合管理遭遇执法处罚相脱节的问题。目前对燕岩、世外桃源景区的管理,除了经营者外,桥头镇政府和景区管理处加以协助。由于他们都只是有管理权而没有执法处罚权,对一些破坏景区自然景观、乱采奇石、偷捕燕子、非法电鱼等行为难以进行执法处罚,需要请求相关执法部门出动才能实施,因此对景区综合管理无法做到到点到位。而《山草香·》且由于经费没有到位,管理处由原来的10多人减少到目前的4人,管理力量进一步削弱。

燕峰峡景区一溪两岸山林虽已被林业部门依法列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但近年来特别是下半年,群众进山乱砍林木的现象较为严重,致使景区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不协调。对此,景区也只能徒叹奈何。

(四)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进展缓慢。近年来,由于县分管旅游工作的领导变换频繁,对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工作欠缺有力的协调和指导,相关职能部门未能整合形成整体推进合力,项目规划建设用地报批工作滞后,影响了项目开发建设工作的推进。岳山温泉旅游度假村征地拆迁工作于正式开始,历时3年,目前仅完成征地亩;而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项目也只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和项目用地规划等前期工作,项目用地问题尚未解决,影响了征地、迁坟等后期工作的开展。由于我县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滞后,难以打造新的有规模、有档次、有效益和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区,造成旅游客源缺失,无法形成有竞争力的旅游市场。

(五)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目前,我县通往景区景点的道路大多等级低,尚处于路窄弯多不平坦的状况,对旅游团队车辆进出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旅客怨言较多。而且各旅游景点间通达力也不强,尚未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交通不畅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此外,目前通往燕山风景区的道路是当地的村道,旅游车辆进出给村民出行带来不便,群众意见较大。同时,燕山景区目前尚未设有停车场,而可用来开设停车场的岩洞口前后地块为农田保护区,必须要经国土部门调整后方可进行,影响了景区发展。

(六)旅游业总体服务形象水平仍然欠佳。目前燕岩、世外桃源景区都没有设专门导游,游客对景区只能“自我欣赏”,对景区内涵无从了解,游兴降低。此外,在景区范围内,还存在当地村民向游客兜售假燕窝和香烛等现象。每逢假日,村中小孩就自发聚集在一起,拉扯旅客强讨零花钱,这对景区、对我县的形象都会造成较大影响。再者,由于我县服务行业存在招工难问题,直接导致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同时,由于旅游产业链短,缺少项目支撑,特别是“购”和“娱”相当弱小,未能做到“游”、“购”、“娱”的有机结合,在怀集旅游享受不到“白天游景点,途中能购物,晚上有娱乐”的“一条龙”服务,旅客逗留时间短,消费单一,对服务业的拉动和辐射不强。

三、建议意见

旅游业被人们称为“无烟工业”,旅游业对相关行业具有较强的幅射带动作用。从几年前我县旅游业鼎盛时期,车密客广,旅业爆满,餐饮红火的景象就可以感受得到。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完善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力促我县旅游业再创辉煌。为此,提出几点建议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紧迫感。旅游业是一个综合产业,它涉及到众多的部门和方方面面,仅靠旅游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还不够的,需要各方面共同配合才能有发展、有突破。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提高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增强紧迫感,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通过宣传引导,使全社会形成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共识,形成“人人都是旅游使者”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二)要始终坚持实施旅游旺县和建设旅游强县战略不动摇,着力推进旅游景区建设。依托我县旅游资源,倾力打造金燕文化、六祖文化、温泉文化、长寿文化旅游品牌。应把握广贺高速、贵广高铁即将相继开通,必将对我县旅游业带来新一轮大发展这一难得机遇,对已开发经营的旅游项目,要引导景区经营者加大后续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景区建设,使景区建设由单纯的观光游览型向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娱乐相结合型转变,提升品位,以吸引更多的旅游客源。要重视对燕岩和世外桃源景区历史名人题词、人文景观流传或相关传说的保护、发掘,并大力宣传,进一步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

岳山温泉旅游度假村和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既是市、县今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又是市领导对口联系的重点建设项目[肇发()10号],县委、县政府应把这两大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关工作专责小组,明确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双向倒逼工作机制,出台一系列有利于项目开发建设的政策、措施,强力推进项目开发建设,争取早日把这两大项目打造成为怀集旅游新亮点和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使之形成文化内涵丰富、档次高、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项目。在此基础上,应积极拓展森林生态和乡村休闲游等项目,最大限度地整合我县旅游资源,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三)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努力开拓旅游市场。应集中一定的财力、人力、物力,运用各种宣传渠道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对全县旅游项目进行宣传推介。如邀请名人画家到怀集休闲度假、写生创作、献才展艺,借助名人效应喧染旅游品牌。同时,争取上级文化部门或 影视界到怀集拍摄风光片、电影和电视节目等,提高我县旅游景区景点的知名度,扩大怀集旅游影响力。

(四)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我县通往旅游景区景点道路等级低、通达能力差的问题,应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有计划、有步骤改造建设通往旅游景区景点道路,进一步改善交通状况,提高道路通行力和安全性,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景区导向指示牌的设置,特别是县城出入口路段,应及早设立完善各景区规范醒目的导向指示牌,为各方游客到我县旅游提供方便。

另外,旅客对燕岩特别是世外桃源景区交错杂乱的电线电缆颇有微词,认为这样很难体味得到陶渊明笔下所描述的景象。建议能否协调有关部门把电线电缆由架空变地下埋设,美化景区环境。对于燕山景区提出的建设停车场用地需把农保区调整为一般耕地问题,有关部门应支持解决好。

(五)要强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质量。针对“吃、住、游、购、娱”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采取有力措施,改进旅游服务工作。一要着力推进旅游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要进一步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素质;燕岩、世外桃源作为我县旅游重点推介景区,应考虑设专门导游,以适应旅游需要;县有关部门应尽快编制出台科学完善的怀集县旅游线路景点介绍书,并要求各旅游接待酒店统一使用。二要加快有规模上档次的旅游购物市场特别是“特产街”、“旅游产品街”建设,带动旅游经济。三要重视旅游信息平台建设,把我县有关旅游资讯在信息网上进行推介,使外地人在信息网上都能了解到我县旅游景点的情况,扩大我县旅游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到我县观光旅游。

新能源开发前景【第三篇】

>> 我国洁净煤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 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高效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我国能源概况与能源消耗现状分析 韩国开发利用新能源的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能源生产、利用中的问题与循环再利用的主要途径 我国清洁生产的发展和现状 我国选煤技术发展现状及对煤炭清洁利用的影响 我国能源矿产开发利用的经济学分析 美国清洁能源立法经验对我国相关立法的启示 我国清洁能源电力项目海外投资的探讨 美国清洁能源计划及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新趋势分析 我国水泥行业清洁生产问题的研究与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 浅析我国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能源安全现状与对策 我国能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姬文状,贾海军。核能在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及前景[J].中国能源,2006, 28(6):41~42.

[4] 金翔龙。二十一世纪海洋开发利用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展望[J].科学中国人,2006(11):13~17.

[5] 中国产业研究院。我国天然气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EB/OL].2009-09-25..

[8]李春曦,王佳,叶学民,等。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前景[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2,4(4):3.

[9]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委员会。2012年风电装机容量统计[J].风能,2013(3).

[10]丁静,车俊铁,张吉月。太阳能发电技术综述[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8,30 (1): 56~59.

[11]邢继俊,黄栋,赵刚。低碳经济报告[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12]胡成春。我国丰富的海洋能有待开发[J].科技导报,1993(7).

[13]刘瑾。我国潮汐发电开发加快 污染成本低前景大好[N].经济日报,2011-10-25.

[14]刘金霞,王燕霞。推进我国地热利用大发展[J].中国石化,2012(12).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地热能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相关工作情况[EB/OL]..

[16]詹麒,崔宇。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前景分析[J].理论月刊,2010(8):170,172.

[17]陈霖新。我国氢能利用现状及发展潜力[J].气体分离,2005(2),13~16.

[18]孙永明,袁振宏,孙振钧。中国生物质能源与生物质利用现状与展望[J].可再生能源,2006(126):78~82.

新能源开发前景【第四篇】

关键词:特色资源挖掘;文脉梳理;文化资本建构; 茅山

Abstract:In the recent years, in terms of quantity, number of tourists received and revenue, Chinese tourist areas are developing rapidly; however, while they are developing at a high speed, incompleteness of the characteristic resource excavation and insufficiency of the deep systemizing of historical context result in the regional primitiveness of Chinese tourism at present. Therefor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trend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Chinese cultural capital, the status quo of Chinese tourist areas are researched and Maoshan in Junrong is taken as a case to elaborate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ultural capital of Chinese tourist areas.

Key words:characteristic resource excavation;historical context systemizing;cultural capital construction;Maoshan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2)-11-28(5)

中国可谓是一个由多元的地方性特色城市文化构成的一个独有的中国元素世界。近些年来,中国也凭借着自然资源的挖掘与开发,建设了大批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服务产业,但由于最初进行文化资源挖掘时缺乏理解、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考、缺乏创新能力,造成了开发过程中的野蛮性与消费性,直接导致特色资源总量因为开发而逐年减少,因此,如何更好的认识特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如何进一步加强资源与特色文化所联系,如何探索出最适合的文化资本建构模式,从而达到对旅游特色资源开发的同时,既能够保证资源的永续性开发,又能够对特色资源所包含的文化资本进行独到的建构。

1 特色文化资本构建的发展趋势

纵观中国城市的历史发展,中国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发展动力,正在经历从新兴工业经济、服务经济转向以智慧经济为主要特质的文化产业经济,这与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新潮流、新结构相适应,特色文化资本的建构就是在创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和可操作性战略体系的实施方案。[2]自然资源终究会枯竭,世界经济环境波动过大,政策可变性明显,唯有文化是不变的,唯有文化的传承是可持续的,唯有文化产业经济的兴起才是时展的硬支撑,唯有特色文化资本的快速合理建构才是区域发展的根本之道。特色文化建构的核心就是大力发展文化资本,其内涵就是建构新型的城市化与现代化发展的“社会动力因”。

文化大发展时代的到来:从文化产业建设到城市文化资本建构的社会趋势

文化资本,最初是由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发表《资本的形式》一书中提出,但是布迪厄所提出的“文化资本”概念是在通过对马克思资本理论的非经济解读以及通过对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至上主义的反思基础之上,把社会学,尤其是文化学的观念引入对经济资本概念的重新诠释。也正是由于布迪厄的社会学解释,使得其凸显了人文价值的重要,却忽视了经济价值的融入。张鸿雁教授所提出的城市文化资本,除了体现出了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财富的“资本性”意义的同时,更集中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和人类精神的本质,是文化资本的进化体,更是文化产业的进阶发展模式。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是一个舶来品,过去的中国,只有文化事业,很少有文化产业这一说。但是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结构组成中,文化产业已经是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占GDP增加值的20%左右,而我国则不足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目前中国的文化产业绝大多数均附属于商贸业。根据2010年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公布的信息,2009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达8400亿元左右,比2008年现价增长10%,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约合1200多亿美元, 这一数据接近英国的规模,约为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4。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文化产业的总量和规模都处在比较小的位置上。

面临文化产业落后的局面,政府决策层面已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列为“十二五”规划中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前的社会正是文化大发展时代的社会。从《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到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从《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将进一步形成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从财政、税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到《“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努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城市文化产业面临高速发展的同时,应利用当前有利政策契机,快速合理的从文化产业建设过渡到城市文化资本建构这一更高层面,将文化从产业化运作提升至资本化运作,最大程度的表现。

中国城市社会的来临:文化资本建构推动城市功能转型

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随之而来的便是中国城市社会时代的来临,中国是文化大国,但却是文化资本的稀缺国,文化发展没有伴随产业转型而资本化资本化成为了中国目前现代化发展的一大问题,对文化既缺乏理解,又缺乏挖掘与创新能力,这样一种原始的资源开发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城市社会,文化资本的建构必须要与城市功能转型同步进行。

在当前这样一个以文化发展为发展驱动力的时代,无论从产业集集群的角度抑或城市功能转型的角度,文化资本都已经与之深深地融合在一起。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伴随着发达国家率先跨入后工业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城市随着浪潮进行了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功能的转型,其重点是淘汰低端制造业,逐步发展绿色低碳与专业化程度高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必然带来城市功能的转型和社区的重建,越来越多的城市也从工业城市转型成为著名的文化城市,而原有的文化资源则成为文化资本,成为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建立新型服务功能和新型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城市作为具有综合竞争力与特色竞争力相结合的现代空间,并且能够自觉地建构循环社会发展关系,形成一个能够有永续发展的、有自我生存能力的地域生产力构成体。

城市文化价值的核心化时代:通过城市文化资本的再生产创造人类的“集体记忆”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其发展的历史,虽然历史有长短,但是这长长短短的历史中包括了文化,事件、习俗、传统等方方面面,终究其核心,每一个城市,都有一段让每一个城市人都熟悉的“集体记忆”。而整合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新的时代文化特质,就是创造城市的文化个性。而经过整合与创新的城市文化资本,都表现出了强大吸引力的同时,更表达了其内在文化内涵要素的运作模式。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区域的文化资本,都能够建构出一个城市人群体的“意象画卷”,而芒福德也在其著作中评价其不仅是一种有机的城市体系,更是代表了城市的发展方向。任何城市文化与文化产品,只要具有某种唯一性和创新性,就可以“嵌入性”的方式深深地扎根于每一个城市人的脑海中。整合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新的时代文化特质,就是创造城市的文化个性。而今天的城市发展已经证明,一个良性发展的城市一定是具有“城市文化资本”再生能力的城市。文化是根源与资源的二元结合,更是记忆的主要载体,城市文化资本的再生产便是予以文化传承、彰显与创新的能力,创造出属于人类的集体记忆。

2 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与文脉价值提升

特色文化资源挖掘的不充分严重影响旅游区的精品化发展

2012年4月,国家旅游局了《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发展报告》,根据内容,国家旅游局在报告中指出,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接待旅客达到亿人次,营业收入达到亿元,门票收入达到亿元。而在全国A级旅游景区中,精品旅游景区成为旅游景区发展的中坚力量,精品旅游景区的成功,此类景区除了在广告营销活动等方面的提升之外,优化景区内资源组合,充分挖掘景区内特色文化资源与梳理景区历史文化文脉也是提升景区品质,提炼景区地方精神的重要抓手。2011年,5A级旅游景区年平均接待数量最多,是我国A级旅游景区中的优势产品;4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总量最多,二者的营业收入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营业收入总量的80%左右。

在2011年我国旅游景区的整体发展中,乡村旅游类和度假休闲类旅游景区数量剧增,发展迅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而另一方面,景区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也突出了我国旅游景区内容正面临着结构性的短缺。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旅游景区主要以自然类和历史文化类景区为主,占全国各类旅游景区的%,但是从总体营业收入来看,却不及乡村类与度假休闲类旅游景区;其次,2011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门票收入亿元,占全国A级旅游景区营业收入的%,该数据明显反映出了我国景区的主要收入来源依然是门票收入的现状,也同时说明了我国A级旅游景区目前主要的旅游形式仍然是以观光旅游为主。旅游景区的盈利模式单一,旅游景区的产业体系不完善,旅游产业链重要环节的缺失等等问题,均将矛头指向我国旅游景区的景区内容之上,资源的深度挖掘与文脉价值的梳理,仍然不被中国大部分景区所重视。目前茅山的盈利模式基本上只有门票经济一种,然而门票经济的“产业经济化”是未来景区产业转型的必经之路,目前茅山最缺乏的就是将文化资源向“城市文化资本”转化的“文化生产场域”聚拢,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精品化茅山旅游文化产业集。

资本化运作特色文化资源成为特色资源挖掘与发展的抓手

中国旅游景区缺少的不是资源,不是历史,不是文化,而是如何的去挖掘,如何的去进行资本化的运作。目前,很多人过于简单地认为,文化资源就是文化资本。其实不然,文化资源并不能直接转化为文化资本,只有通过合适的资本化运作,将资本价值概念注入到文化资源中,通过系统化操作将特色文化资源运作成一个建构过程,并通过文化资本价值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全过程,充分利用过程中所产生“城市文化资本”的剩余价值,产生更大的资本化经济效益。而这一方面需要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全新的运作模式,或者说需要通过附加条件,才能把城市中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城市文化资本”。其实对于资源资本化运作程度低这一现象,在中国很普遍,很多决策者本身不理解文化资本的真正含义,不清晰文化资源资本化运作的合理路径,也就无法将身边的优秀的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成地区发展硬支撑的文化资本。

茅山旅游度假区内的特色资源总体体量较大,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数量都很充沛,可以说是一个大量资源集中的区域。但是在过去的20余年中,茅山旅游度假区仅仅将顶宫以及印宫作为重要旅游节点进行开发与发展,大量特色资源被闲置甚至被遗弃,景区内的资源以初始状态向游人展示,没有进行过任何的资本化运作的资源也就无法形成资本化效应,更没有很好地形成“城市文化资本”,同时也失去了“城市文化资本”的辐射功能。城市文化资本,从其功能上来说就是可以拥有城市独有的资本,能够创造出新的产业类型、新的产业组织、开发新的就业空间。同时这也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一种表现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能源与资源匮乏的前提下,城市的软竞争力显得越来越重要,其中尤其是文化软实力,这也是近年来衡量地区与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标准。茅山旅游度假区的文化资本建构将会成为辐射整个句容旅游产业簇群以及旅游产业链上下游的“源动力”,在提升句容城市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层面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特色资源挖掘本质是对文脉价值的提升

每座区域都有自己独有的历史文脉,而历史文脉是通过景区内的各类特色资源所表现的,通过特色资源的挖掘,我们可以探寻出一种历史、一种气息、一种风情、一种精神,进而构建出对区域的感知、记忆和认同的基础,赋予区域丰富的文化内涵,打造出一种属于社会的“集体记忆”。特色资源能够赋予景区不同的文化精神,不同的精神,不同的符号,不同的社会性质。传承和发展集体记忆是为了延续社会的发展,这一过程不仅积淀了历史,更传承了文化。同时,不同时期对同一资源赋予了不同的文化、经济、制度等意义,二者的相辅相成正是构建旅游景区全景历史的关键。我们通过对茅山历史的品读,对其历史文化进行了梳理,在总结各个时期茅山的标志性事件以及历史界标的同时,重点对茅山的历史时期进行了阶段划分,并就每段时期内的文化与历史进行了总结。

对于茅山的历史文化,从上古算起至解放后总共被分为8个阶段,分别为:上古茅山:登仙伏龙地,玉晨道气溢;秦汉茅山:始皇寻仙归,上清符箓祥;魏晋茅山:道玄之风盛,道派方术生;南北茅山:上清宗坛封,真道经义弘;盛唐茅山:茅山道教盛,高道宗师出;宋元茅山:道义盛风传,三茅峰顶安;明清茅山:明帝频崇道,清末屡劫难;近代茅山:内外劫难至,民族义勇生。每一段时期的茅山都有着它独特的故事,每一段历史都是茅山所独有的,茅山的文化是多维度的,茅山历史文化的价值是多元化的,茅山旅游渡假区的文化底蕴应该是多层次多角度的。目前茅山旅游度假区并未深度梳理茅山历史文脉,忽略了茅山历史文脉在整体旅游景区规划中的重要作用,也就造成了茅山旅游渡假区与其他同类度假区没有明显差异,同质化竞争严重这一现状。

3 城市文化资本的再构建

建设特色文化产业:中国第一个宗教文化创意产业簇群

通过“城市文化资本”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最常见的产业模式已经不能再被重复使用,但宗教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衍生品在全国却没有一个地方形成规模化的聚集效应。茅山应该走出特有的产业发展模式,把文创、艺术、表演、娱乐等创意产业进行有效地规划和整合,打造全国最系统、最全面、最具体系的宗教文化创意产业簇群,将周边城市、东部地区的宗教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其服务范围,配合以星级酒店、养生公寓,将休闲产业、保健产业与创意产业合作并行,强力重构句容的经济产业链。使茅山成为句容南部的经济龙头,构造一个新道教产业经济的实践场域,构建句容、南京都市圈、甚至江苏的新产业品牌。

道教不仅是茅山的文化名片,也可以是茅山的产业名片。将宗教文化融入创意产业,依托茅山的道教养生文化、上清文化、道家文化,形成向吃、住、行、游、购、娱、学、会、养多方面渗透的圈产业链,把宗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宗教文化与产业经济的无缝对接。同时在宗教文化创意产业链中,应该被重视的不仅仅是研发和生产也包括消费和品牌,经济的高涨催生时尚的发展而时尚和品牌也会促进市场的发展推动城市更新,宗教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然催生宗教文化旅游的新兴,而宗教文化旅游的发展也会推动茅山度假旅游区发展与产业升级,相互的推动文化产业的集聚向新的等级和形态发展。

建构中国新兴休闲经济新高地:宗教主题的文化休闲旅游热地

伴随着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休闲旅游正在逐渐成为单一参观旅游的主要旅游形式之一;休闲旅游经济效应也将打破目前中国旅游市场单一的门票经济模式,合理的资源消费路径必然带来更强的旅游经济效应,多维度的资源消费路径也必然将中国旅游经济推上一个新的高点。文化旅游产业不再是属于某一个景区或者某个城市,而是《“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发展的十一大行业之一,并提出促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以旅游扩大文化的传播和消费。宗教文化已经不再是独属信徒的文化资源,而越发成为一种文化时尚;道教文化与道家文化业正在随着“老子热”、“庄子热”、“道教养生热”的现代潮流中受到追捧;宰相文化业不再局限于国之栋梁,红色文化更需要突出的是其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如何能够利用资源,拓展文化,打造出全阶段、全时段的休闲旅游区。

茅山拥有上清道教发源地这一唯一性宗教文化因子,可以通过思维转变、综合发展,跳出宗教旅游的狭隘模式,转变成为宗教文化休闲游的主要空间载体。发展宗教主题的文化休闲游的茅山恰好契合了城市人返璞归真、道法自然的养生理念,也满足了人们宗教参观、宗教学习、宗教休闲、宗教养生的多方位需求。无论是信徒还是非信徒,都应该成为新时代茅山的主要客源。茅山不仅是镇江、句容经济的领头羊,更要瞄准全国市场,打出特色,成为中国休闲经济的新高地。

还原历史文脉:打造多元文化阐释地

城市文化资本具有区域历史文化的独特性的同时,也造就了在同一区域内的多元文化的并列与重叠,而多元文化的表发,不仅需要精神文化的要素,也需要以物化形式存在的,需要将历史中人类创造的对社会进步有正面价值的事与物进行全面的挖掘与还原,彻底改变每一个旅游景区只有一种文化类型或者一种文化形态的现状,将多元化的文化通过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全景式的表达。

茅山文化中最突出的便是道教文化,纵观历史,茅山也与宰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茅山自古被誉为“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陶弘景、顾况等历史上的宰相名人,在茅山这一道教名胜地,衬托出一个中国宰相文化的展示场域。而在近代,句容作为新四军的重要根据地之一,茅山也曾是苏南抗日的红色根据地,已有的新四军纪念馆、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等红色文化与道教文化、宰相文化各自绽放。而茅山旅游度假区的必经之路就是将其本身的多元文化进行融合与区分,在空间分布与产业功能上进行合理规划,打造多元文化的阐释地。

发展地区发展的续航能力:凝练与创造唯一性文化资本

资源与资源之间有着极大的区别,并不是所有的特色资源都可以打造成文化资本,在资本化运作之前,对特色资源进行唯一性的甄别可以进一步提升所建构的文化资本价值,提高文化资本的经济效应,加深旅游景区的文化重叠性,加厚旅游景的历史文化底蕴。

茅山拥有大量世界唯一性以及中国唯一性的道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却没有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地区文化资本。随着地区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茅山必须有意识地树立文化资本,尤其是具有强大差异化竞争力的唯一性文化资本;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新的唯一性文化资本。文化资本是可以建构的,通过对文化资本的梳理与唯一性文化资本的建构,茅山将在日益激烈的地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将创造出新的民众文化认同机制,使茅山成为现代道教、时尚道教、科技道教、生态道教的创新者和推广者,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道教“文化生产场”,为茅山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内力,从而获得地区发展长期的续航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鸿雁。城市文化资本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鸿雁。论特色文化城市理论体系建构研究与实践创新———中国本土化特色文化核心价值的理论体系与范式建构[J].南京社会科学,2012,(8).

[3] 花建。推动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十二五”期间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大课题[J].社会科学,2011,(1).

[4] 花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对新型城市化的贡献[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2,(4)

[5] 潘一德,杨世华。茅山道教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 张鸿雁,谢静。城市进化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与治理创新[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7] David progress in human:geography:transcending the Plaee of good fo ThRought: A Praxis PersPective.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2009.

70 31295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