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文稿:新时代·新矛盾·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理路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材料】以下精品资料“讲义文稿:新时代·新矛盾·新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理路”由阿拉网友分享发布,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摘要]

党的十九大明确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等重大政治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理论。聚焦新时代、新矛盾、新理论的逻辑理路,“新时代”内涵深刻,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鲜明,具有重大意义;“新矛盾”是我国在发展中从量变到质变的逻辑演进结果,其转化是关系我国全局的重大历史性变化,正确理解把握主要矛盾与初级阶段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至关重要;“新理论”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内在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新矛盾;新理论

黨的十九大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大会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1]等重大政治论断,清晰定位了我国发展新的时代坐标,重新确定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方向,描绘出亿万人民同心同行的奋斗目标,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全党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2]聚焦新时代、新矛盾、新理论的逻辑理路,更好地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关键在于把握好彼此的关联性和整体性等关系,在学懂、弄通和做实上下功夫,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回顾走过的历程,我们党历来重视对中国发展进程的把握,毛泽东就曾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3]P63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准确研判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基础上把握发展步骤和趋势。1982年,邓小平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P3的伟大号召。自此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多年埋头苦干、努力拼搏,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标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时代坐标。

(一)新时代的深刻内涵

“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内涵十分深刻。党的十九大用了“五个是”作了精辟概括。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1]

第一个“是”回答新时代的中国要“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的问题。我们党将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第二个“是”阐述新时代要完成什么样的历史任务、进行什么样战略安排的问题。按照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我国已稳步解决了温饱,总体上实现了小康,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发。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此基础上,再奋斗15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新时代“两步走”的战略安排。第三个“是”总结新时代要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思想、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的的问题。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的不断迈进。第四个“是”阐明新时代中国人民要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宏伟目标的问题。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我们党要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以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去争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第五个“是”申明新时代中国处于什么样的国际地位、要对人类社会作出什么样贡献的问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自信,莫过于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进联合国安理会决议[5]和联大第一委员会决议[6],在国际舞台上的自觉莫过于将坚持正确义利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内容写入党章,[7]今日之中国有能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二)新时代的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

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8]P10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科技、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国家、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正是在这个基础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是进入新时代的实践基础。新时代从党的十八大后开启。在长期努力的基础上,特别是五年多来,我国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重大成就。十九大集中从十个方面进行了阐释:“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其中有两句话很精辟:“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1]。

“极不平凡”的表述,集中体现在“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1],说出了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一方面从国内情况看,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力挽狂澜,淬火成钢、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成就辉煌的五年,我们党、军队和国家自我革命、凤凰涅槃,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有力和强大。另一方面从世界范围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问题加剧、局部冲突与动荡频发,而这几年中国则呈现出社会安定、政局稳定、百业兴盛、人民幸福。我国GDP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动力源。

“全方位、开创性”的定性,客观准确、催人奋进。首先是全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雄才大略的眼光、坚忍不拔的氣魄、激浊扬清的担当、雷厉风行的行动,统筹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各方面各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其次是开创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大视野、大格局、大智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9]

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是进入新时代的现实依据。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表现为:在价值取向上,鲜明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动力上,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走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收入分配上,从鼓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向更加注重共同富裕,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制度建设上,创造性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依法治国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社会发展水平上,由注重重点突破走向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理念上,由过去单纯注重GDP增长转向科学发展,迈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综合全面发展;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上,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强军兴军国防建设上,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有效扭转了军队政治生态;在“一国两制”上,全面掌控法律赋予中央对香港、澳门管治权,反对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在对外开放和国际战略上,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由回应挑战走向更加积极作为、合作共赢的“一带一路”战略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在党的建设上,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正是由于五年多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而且“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1]。首先是深层次。五年多来的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先后出台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框架基本确立,许多改革成果通过立法和制度确认下来。其次是根本性。“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打虎、拍蝇、猎狐力度空前,紧锣密鼓狠抓党的建设,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党、国家、军队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党心凝聚,政心清廉,军心振奋,民心欢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焕发出强大生机和活力。

(三)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十九大用“三个意味着”进行了深刻阐述。从民族意义上来说,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不了解跪着的屈辱,就不了解强起来的意义,中国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民族复兴指日可待,这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角度来讲,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使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重新伟大。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并未终结,它正在中华大地上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吸引着众多国家和人民的目光。[10]从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立场来说,新时代意味着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增强了发展中国家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勇气和信心。中国自主开辟的现代化道路是摆脱“西方中心论”的伟大创举。事实证明,摆脱了殖民扩张、贪婪掠夺和依附发展、梯度进化的发展逻辑与现实逻辑,摆脱了资本主宰劳动和西方文明体系的实践逻辑与思维逻辑,“中国共产党将以开放的眼光、开阔的胸怀对待世界各国人民的文明创造”[11],在吸收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中“走自己的路”,创立独特发展之路。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

党的十九大在提出“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重大变化时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其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是长期发展中逐渐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2]P284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需求侧和供给侧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充分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反映了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反映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各项要求。

从社会需求看,我国从温饱到基本实现小康,再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告别贫困跨越温饱,即将实现全面小康。此时,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群众必然对教育、医疗、健康、养老和环保等公共福利保障提出更高要求。“物质文化”这种“硬需求”不仅没有降低消失反而要求更新升级,而“美好生活需要”,则包括在既有“物质文化需要”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涉及当家作主、权利、尊严等“软需求”,从精神文化到政治生活,从社会地位到心理预期与价值认同,即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服务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现在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变化了的现实需求。

从社会生产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1]。原来是落后的生产力,连日用消费品都需凭票限量供应,现在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规模比排名第三的日本大一倍都不止,已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排名世界第一。如钢年产量超过8亿吨,超过第二到第十五的总和。“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被国外网民称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人均GDP由200美元跃升到超过8000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1万美元,数以亿计的人摆脱贫困,中国社会由生存温饱型转向发展需求型,社会生产力实现了阶段性跃进,生产力水平有了质的突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如果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当下我国的实际了。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新论断,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1]的状况。所谓“没有变”,这是因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究其原因,我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历史任务,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现许多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完成的历史任务。只要这个任务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没有结束,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就不会改变。

所谓“变”,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不断变化的特点。或者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分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初“一穷二白”之时是初级阶段,到后来我们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仍是初级阶段,改革开放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奔小康是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还是初级阶段。进入21世纪,党的十七大在肯定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没有变”的同时,提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13]。随着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日益明显,党的十九大深入分析今天我国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的重大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有利于更好解决我国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实现更好发展[14]。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关系全局的重大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作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在党的八大作出的我们国内主要矛盾提法[15]P341的基础上,明确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6]P117。直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的新论断。这一新论断,是对五年来中国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深刻总结,是对长期改革发展成果的历史回应,更是对中国未来发展方向与目标的精准定位。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是关系全局的重大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一是由不发达状态逐步转变走向中等发达;二是全体人民发展能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三是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下降,最终消除贫困人口;四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贫困到温饱,从小康水平到小康社会,再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五是从传统农业国转变到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现代化;六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占主导的世界最大工业国;七是区域发展差距由扩大到逐步縮小;八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落后,逐步转变为世界教育大国与科技创新之国;九是由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差距持续扩大,开始转向缩小;十是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更高的基础。[17]社会主要矛盾决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其转化必然对党和国家全部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

(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与初级阶段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人民“期盼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18]P4,可以说,我们党对主要矛盾转化的判断,既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也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然而中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西方发出了“定义中国很难”的慨叹。[19]从东部沿海耀眼城市群看,这是一个发达国家,而从西部贫困地区看,这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看星巴克的数量或识字率,这是个发达国家,看农业人口比例或人均医生数,这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总之,富裕和贫困同在,先进与落后共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特征显著。因此,十九大“没有变”的两个判断是清醒剂,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对执政党的告诫,有助于我们在发展中避免许多坎坷弯路。

“没有变”的判断,归根到底是对中国国情和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科学定位。能否正确认识与把握国情世情,我们既有过沉痛的教训也有过成功的经验。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的正确判断,从而使以发展生产力为主导的国策出现了重大偏离甚至严重背离。痛定思痛,1978年后,基于对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重新认识和清醒判断,把发展准星定位在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实事求是目标上,才有了40年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不放的坚定与自觉。我们党和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今天中国之所以支持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全是基于国内和平发展的内在需求,完全是立足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这一客观基础。

我国主要矛盾与初级阶段的关系。首先,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20]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还必须把经济发展同社会总体发展联系起来。因为只有社会总体发展起来,才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多样化需求。我国目前在科技创新力、文化自信力、社会服务力、生态生产力等方面发展明显不足,社会总体发展程度需进一步提升,必须转向高质量、优结构和创新方向,全面实现现代化。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正如邓小平所言:“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4]P370-371,初级阶段也需要百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一点上,既要认识到其发展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又要认识到其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必然还要经历若干具体阶段,在初级阶段某个具体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我们一定要清醒、准确地把握这种不断变化的特点,并根据这个变化来不断解决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最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发生的变化,初级阶段是实现我国所有短期、中期、长期国家发展战略的起点与支点。总之,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与初级阶段关系问题上,准确把握这种“变”与“没有变”的唯物辩证法至关重要。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与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首先,我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排名在世界第90位左右,我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但人类发展指数在18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90位。[17]其次,我国劳动生产率、重大技术创新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仍与美国、欧盟等西方国家与地区有较大差距。最后,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生态基础薄弱,发展的硬约束条件没有变,正面临着一些新的重大挑战,如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能源供给约束、生态环境趋紧等现实问题。当前,我国不仅要“弯道超车”发达国家,而且要与发展中国家积极合作,努力拓宽现代化之路,推动南北公平发展,实现高质量高效率和可持续的综合发展。总之,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与最大发展中国家关系问题上,准确把握中国从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转变的世情至关重要。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任何伟大的时代,都需要伟大的思想领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创新理论都聚焦于回答时代课题,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再到“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时代课题,无不关乎中国的前途命运,关乎中国走向何方、去往哪里。进入新时代,我国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基本课题。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21]P220它本质上是关于中国实现强起来的理论,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是党的十九大的重大历史贡献,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最新思想境界。[22]

(一)新理论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灵魂,是我们党划时代的重大理论创新,党章中将其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7]理论惟有“常新”,才能“常青”。五年多来,习近平推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内涵十分丰富,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治、科技、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诸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这一理论鲜明的主题,也是它的核心要义。从“八个明确”到“十四条坚持”,前者是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后者是实践要求和行动纲领,共同构成逻辑严密、系统完备、内在统一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科学体系。

“八个明确”的核心内容: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十四条坚持”的基本方略: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行动纲领层面的表述,两者有机联系、相互契合,这是我们党对新时代行动指南与行动纲领相互关系的精辟概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既要有行动指南,又要有行动纲领。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相互贯通、相辅相成,既携手共进又与时俱进。[23]P22

改革开放以来,在实践与理论的历史演进中,我们党相继提出了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的逻辑范式,形成了“五个基本”,其中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是管大局管长远的。相比较而言,不同时期形成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有些内容已经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了。因此,十九大报告把“五个基本”简化整合为“三个基本”,用基本方略代替了原来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的统一,承前启后与继往开来的统一,彰显出继承性、创新性和时代性。

(二)新理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描绘了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战略视野和科学规划,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

建设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在中国发展的接力赛中,1987年十三大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三步走”的战略安排,解决人民温饱和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经实现。1997年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012年十八大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新时代新起点,2017年十九大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分两个阶段,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要达到的发展水平,提前到2035年来实现,进程缩短了15年;将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设定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新战略,是完成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决策,同时它又超越了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适应新时代中国发展新趋势,为中国“强起来”目标设计了宏伟的行动纲领。

梦想昭示未来,形势决定任务。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剩下3年时间里,让13亿人民共同迈入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必须兑现的庄严承诺。要按照我们党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的各项要求,根据十九大最新部署,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24]使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经得起历史检验、得到群众承认。

(三)新理论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领航灯塔,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首先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既坚持又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中国原创性的贡献。其次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特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逻辑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两步走”的建设路径,充分彰显发展中大国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再次是开辟了执政党治国理政新境界,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执政党必然由大党走向强党,开展伟大斗争,发展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都要以建设伟大工程为前提和保证,需要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最后是開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党的各项制度不断出台,纪律和规矩不断强化,思想教育不断进行,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党以坚强的决心、空前的力度,坚持思想从严、管党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25]校正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航向,使党经历了革命性锻造,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显著增强。

(四)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不断创造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重视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个“深刻学习领会”:深刻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才能认清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增强“四个自信”;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才能认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适应时代要求;深刻学习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才能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激扬接力奋斗的精气神;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才能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26]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切实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7-10-29.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新时代,世界抱以新期待[N].人民日报,2017-10-24.

[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再次写入联合国决议[N].人民日报,2017-11-03.

[7]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2017年10月24日通过)[N].人民日报,2017-10-29.[JP]

[8]韩庆祥.新时代: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N].人民日报,2017-10-20.

[9]十九大新闻发言人召开解读十九大报告专题新闻发布会[EB/OL].http:///xwtt/201710/t20171026_

[10]陈曙光.新时代的划时代意义[N].人民日报,2017-10-31.

[11]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02.[JP]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25.

[14]李君如.深入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意义[N].人民日报,2017-11-16.

[1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9卷[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

[16]两个历史问题的决议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历史问题的回顾(简明注释本)[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

[17]胡鞍钢,王洪川.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科学论断[N].人民日报,2017-10-27.

[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9]美记者:中国之行打破我之前的偏见[EB/OL].http:///world/2017-11/13/c_

[20]冷溶.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N].人民日报,2017-11-27.

[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2]任仲平.领航,思想的力量开辟新时代——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考(上)[N].人民日报,2017-12-05.

[23]施芝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J].求是,2017(22).

[24]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N].人民日报,2017-11-02.

[25]刘云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N].人民日报,2017-11-06.

[26]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强大的生命力[N].人民日报,2017-10-27.

70 22677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