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先进事迹精选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新闻报道先进事迹精选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新闻报道先进事迹【第一篇】
“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选择返乡做一名选调生,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6月17日凌晨,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黄文秀在扶贫路上勇敢前行的事迹,感动了无数基层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更在襄阳市各地选调生中引发反响,代表性观点如下:
南漳县肖堰镇观音堂村书记助理冯光(届选调生):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黄文秀师姐心系群众,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选调生的内涵,倒在扶贫工作的一线,令人痛惜。同为驻村扶贫干部,我们应当悲愤为力量,根植师姐对待群众的这份鱼水深情,深入乡村,立足实际,把握规律,对标对本,把本地区“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解决好,提高群众认同感和获得感。
保康县马桥镇河南坪村书记助理郭先涛(2018届选调生):习近平强调,黄文秀同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同为选调生佩服黄文秀同志的勇于担当,作为扶贫大军中的一员,虽然保康县顺利通过省第三方评估及第三方考核,顺利实现脱贫“摘帽”,但我们要不忘初心,加压奋进,巩固脱贫成果,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新农村。
谷城县赵湾乡鲁家油坊村李渊(2018届选调生):她用拼搏的汗水诠释了青春的意义,她为人民事业付出汗水甚至生命在所不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骄傲。她的初心,也是我们9000多万共产党人的初心。从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我选择返回故乡谷城县做一名选调生,山区枯燥的生活正锤炼了我们始终不渝的初心,我们要像习近平总书记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学习,向黄文秀甘坐冷板凳学习,勇作新时代选调生,在基层挥洒自己的热血与青春。
南漳县李庙镇组织干事严辉威(届选调生):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值得我们每一名青年干部学习,南漳县脱贫摘帽后,我们严格按照“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监管”要求,近期,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40名干部集中走访偏远山村贫困户,全面摸排脱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同时进一步宣传政策、化解矛盾、提升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巩固脱贫成效。
南漳县长坪镇东园村书记助理李国辉(2018届选调生):火一样的青春,温暖了一方;花一样的年华,怒放的生命!文秀师姐学成归来,选择了家乡、选择了担当、选择了奉献,她是英雄、是扶贫之花,她为我们选调生作出了榜样,她的“长征精神”见证了选调生的初心,新时代的长征路我们接力奔跑!扶贫路上不落一人,选调路上不忘初心!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面对信仰,是为党,还是为自己?
对于个人信仰,年轻干部有个人不同的选择。黄文秀选择了为党,在上大学期间入了党,如她在入党申请书所写:“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一个人的信仰,决定着人生选向。“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未来,青春用来回忆的。”@年轻干部,你们当抛弃为个人为私的“小九九”,立志许党报国,奋斗新时代,展现新作为,让青春绽放光彩。
面对选择,是城市,还是基层?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条件优越,环境宜人,是年轻人梦寐以求,孜孜追求的地方;农村基层,与城市相比,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地理位置偏远,条件艰苦,农村出来的年轻干部走出去,一般就不想在回来。黄文秀从农村出来的,却选择了“我就是要回来的人”,她北师大硕士毕业,选择到革命老区百色,当了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把自己永远地留在了基层。农村基层是个大学校,追梦圆梦的大舞台。@年轻干部,你们当面向未来,面向明天,把“到基层去”作为人生第一选项,到基层学习,锻炼自己,增长才干,提升干事创业本领。
面对攻坚,是出击,还是待毙?
脱贫攻坚,啃的都是硬骨头。对于基层干部来说,打赢脱贫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如何对待脱贫攻坚,是对基层干部的考验。黄文秀经受了考验,面对攻坚,她主动融入基层,进农户入田间,和群众做“一家人”,发挥地方优势,用足用活党的扶贫政策,开辟了一条带领群众脱贫的新路子。脱贫一线考验人,也锻炼人提升人。@年轻干部,你们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勇气,自觉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一线,发挥聪明才智,敢拼敢闯,踏出脱贫攻坚新路来。
面对危险,是避难,还是前冲?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无数的危险。党员干部如何面对危险,既是考验责任担当,也是考验对党忠诚。面对危险,有私心的人,多是考虑自己第一,躲避可能带来的灾难;有公心的人,常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可能地减少危险带来的灾难。黄文秀就是有公心的人,面对百色大石山区进入雨季,可能给群众带来的危险,她没有选择躲避,毅然告别家人,前冲在危险一线,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基层干部的忠诚。危险是锤炼人的“熔炉”,也是检验人的“试金石”。@年轻干部,你们当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有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精神,用年轻的热血应对人生遇到的危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化险为夷,走向更好明天。
黄文秀走了,但黄文秀“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精神永远留在党员干部心中。@年轻干部,我们还等待什么?动起来吧,向脱贫攻坚战线上的黄文秀们学习,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践行者,做群众最贴心的人!
公司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干、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推动农垦集团和公司高质量发展而努力奋斗。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让公司全体党员干部的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对党忠诚、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宝贵品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不忘初心、明确基本党员标准、树立行为规范、全面理解党的纲领,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员义务和权利,坚定牢固入党时的那份理想和信念,以榜样为标杆,从自身做起,以正能量影响身边人。(何天雷)。
节目中,黄文秀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品格,忠于职守、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一心为民做好乡村建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惧艰难的奉献精神,深深震撼了收看节目的党员同志。大家纷纷表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农垦振兴之路和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赵贵明)。
新闻报道先进事迹【第二篇】
今年95岁老党员张富清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现建设银行来凤县支行离休干部,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60多年来,张富清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采集中,张富清的事迹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
张富清同志的事迹,生动地诠释什么是真正的不忘初心,一要牢记使命,忘记成绩,轻装上阵,时刻做好人生再出发的准备,二要不惧平凡,但拒平庸,在基层岗位上、在日常工作中,只要是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必须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地做好,三要从容舍得,才能自得,老先生扎根基层的一生是幸福的,战场上、工作里都能不懈奋斗,守住了初心。
我们作为年轻的党员,要学习战斗英雄,就要匡正人生价值坐标,始终以英雄为榜样,强化担当奉献意识,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坚决完成党交给的每项任务。
“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连日来,渝中二所认真贯彻学习习近平主席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深入开展向张富清同志学习活动,在工休人员中产生了热烈反响。
6月3日,该所召开工休人员大会,组织工休人员联系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学习讨论。所长余建锋动情地说:“我们要像张富清老人那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变初心,不改本色,让人生在奉献中焕发光彩。”
为把习近平主席的重要指示和张富清老人的先进事迹传达到全体老干部和家属遗孀,该所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到医院、老干部家中,对生病住院、行动不便的老同志一一进行传达。老干部朱建德同志说:“习近平主席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的批示,也是对我们离退休干部的激励,作为一名老兵,我们会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号召,在有生之年发挥余热。”
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感染着每一个人,干休所的工作人员表示,干休所许多老干部和张富清老英雄一样,都为国家和军队作出了很大贡献,作为工作人员,要努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渝中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
我们向张富清同志学什么?
第一、满腔热情、苦干实干、勇挑最重的担子。
他的人生道路选择程序极其简单,而且只有一个按键,这就是——党的指引: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他服从命令,毅然转业。
湖北恩施条件艰苦,需要干部,他听从召唤:“我去!”
来凤县在恩施最艰苦,他听从组织安排:“我去!”
在来凤县三胡区任副区长,偏远山区需要驻村干部,他主动要求:“我去!”
多年之后,面对许多不解的眼神,他总是笑着说:“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
每次选择,每次岗位和身份的变换,他考虑的从来不是“我需要什么”,而是“党需要什么”“人民需要什么”。
虽然“不能用一个瞬间去判断一个人的一生”,但一个又一个瞬间,却能展现出一个人的一生。什么是对党绝对忠诚?什么是对人民的赤子情怀?张富清在一次次人生关键之处的选择,便是答案。
第二、深藏功名,严于律己、淡泊名利、传播正能量。
2018年12月3日下午,在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人社局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点,张健全在工作人员聂海波的见证下打开了一个红色包裹,里面有报功书和军功章: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人民功臣”奖章和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它们突然出现,震惊了所有人。谁都没有想到,在这座被大山怀抱的小县城里,竟“藏”着这样一位共和国的“人民功臣”。
张富清老人让我们感动的地方在于,这样牛的过往他60年只字不提,就连自己儿子都不知道他原来还得过如此多如此高的荣誉。
在他转业之前,他戴上军功章,拍照留念,然后就将这些荣誉进行了封存。他九死一生、功勋卓著,却深藏功名,从不以此为资本向组织要待遇、提要求。每当组织上关心其个人待遇时,他总说“当年和我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有好多都不在了,我有什么资格来提要求呀!”他时刻牢记荣誉是党和人民给予的,自己是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不要组织照顾,始终严于律己、淡泊名利,以实际行动传播时代正能量。
今年4月,国家博物馆联系到张富清的家属,希望征集张老获得的军功章和立功证书。家人问张富清是否舍得,他笑着说:“当年国家需要战士,我可以捐躯。现在国家需要文物,我怎么会舍不得几个牌牌和几张纸呢?”
第三、公私分明、恪守本分、时刻为组织着想、维护组织利益。
张富清本是陕西人,转业的时候原本可以选择回老家,但是当他得知恩施来凤县需要的时候,毅然带着家人去了来凤县,从此他乡变故乡。当地之前不通公路,也是他带领当地人民开辟了第一条公路,结束当地不通路的历史。
张富清老人后来工作到了当地建行副行长的职位,但是他从没有安排身边的亲戚朋友任何一人到自己单位工作,同时还告诫家人,我不会也没有能力安排你们的工作,你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自己努力。
老人晚年做白内障手术,本来医生选的是比较好的进口材料(人工晶体),他后来了解到同房间普通农民用的国产材料要便宜得多,就坚决要求换成了便宜的,原因是不想给国家增加负担(他本享受国家全额免费医疗)。
他从国家得到的免费降压药,也从来不给同样用药的亲戚用,恪守本分。
2018年的冬天,张富清“深藏”了半个多世纪的人生传奇被人知晓,媒体蜂拥而至。张富清拒绝接受采访:“我只是一名老兵,平凡得很,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儿子张健全没办法,只好对父亲说:“采访你,让你给大家讲讲当年你和战友的事,教育教育现在的年轻人,也是在给国家做贡献。”
听到这话,张富清态度马上转变。这就是老兵——在张富清心中,“只要是组织要求的,就要坚决完成;只要是为国家做贡献,叫我做什么都可以”。张富清和家人约法三章:媒体来了,可以采访我,可以采访老伴,其他人谁都不许接受采访,更不许把自己的事情到处说。
这是流淌在一名老兵血脉中的红色基因,这是烙印在一名老兵骨子里的使命印记——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永远都要为国家做贡献。
第四、立下赫赫战功、持续创造优秀成绩,努力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这是一张泛黄的报功书——薄薄的纸片,边角已经磨损,几道深深的折痕,像是它主人身上永远留下的伤疤。尽管如此,纸上的色彩依旧鲜艳,那用红色字体书写的报功文依然清晰:“贵府张富清同志为民族与人民解放事业,光荣参加我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二营六连任副排长,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实为贵府之光我军之荣,特此驰报鸿禧。”
签署这张报功书的,是战功赫赫的彭德怀元帅。彼时,他是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报功书的主人,正是张富清。这张报功书,已在张富清家中安安静静躺了半个多世纪。
在张富清家挂着一幅奖状。那是1997年张富清参加县里组织的老年活动,被评为先进个人所得的奖状。张富清将奖状装裱进了玻璃相框,端端正正挂在客厅墙上最显眼的地方。
与那些被他锁进柜子的荣誉相比,这张奖状的分量实在太轻太轻。可是张富清仍然把它挂了起来,对他来说,再微不足道的表扬,也是一种荣誉。
崇尚荣誉,是军人;隐藏荣誉,同样是军人!从战争年代一路走来,即使往事尘封,即使无人问津,张富清也从未忘记,自己是一个兵。
新中国70年的辉煌历程,依靠前辈们不断攻坚克难、默默奉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畏艰难、不懈奋斗。正是有了无数像张富清这样的先进人物,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不断前进,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以张富清为榜样,积极弘扬奉献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淡泊名利,砥砺前行,努力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年轻时,张富清备尝艰辛。十五六岁,他到地主家做长工,后来家中唯一壮劳力二哥被国民党抓壮丁,为了全家维持生计,他用自己将二哥换了出来。他因身体瘦弱,被指派做打扫、洗衣、做饭、喂马等杂役,饱受欺凌,稍有不慎就遭到抽打,苦不堪言。
国民党部队被剿灭后,在领3块大洋回家和参加革命队伍之间,他选择了后者,成为西北野战军的一员。自此,瘦弱的张富清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在壶梯山、东马村、永丰城等战斗中他担当为大部队清障开路的突击队员,先后炸掉敌人四个碉堡,立下赫赫战功。
这样一位战斗英雄,在退役转业后却将过去的功绩深埋心底。漫长的岁月里,除了向组织如实填报个人情况外,他从未说起过这些战功。英雄褪去光环,回归平凡,有苦自己咽,有难自己扛,再苦再难,他也绝不躺在功劳簿上。
若非国家开展的退役军人信息登记发现老人的事迹,这一切或许将永远尘封,不为外界所知晓。英雄无言,是何等崇高的境界;英雄无名,该是多么大的遗憾。去年底,他的子女们终于知道,原来父亲是一位战斗英雄。此时,他的大儿子张建国已经退休,这是多么漫长的岁月!
当我们跟随张富清的小儿子张健全来到老人居住了30多年的家中时,昏暗的灯光、斑驳的墙壁、褪色的家具……都在无声地讲述着老人的人生故事。
在老人家中静默地逗留寻觅,我们看到阳台上一排像战士一样整装待发的绿植,看到写字台上做了很多记号的书和字迹黝黑而略显凌乱的笔记,看到角落里用了几十年的旧搪瓷缸。
卧室里一个带轮子的像鞋架一样的架子,就是老人左腿截肢后行走的支撑。2012年,老人左腿感染危及生命被迫截肢,当时他已是88岁高龄。我们无法想象,耄耋之年遭受这样沉重的打击,老人该有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逼迫自己重新站起来。张富清的老伴儿孙玉兰说,他多次在扶着墙练习站立时跌倒,残肢擦在墙上和地上留下一条条血痕。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是湖北省最偏远的一个县。1955年,退役转业时,组织告诉已升为连职干部的张富清,恩施地区条件艰苦,急需干部支援。山水迢迢,他深知这一去只怕再也回不了大城市。虽然心里惦记着部队,又想离家近些,他还是服从组织安排,带着爱人来到了恩施。到恩施后,他再次响应组织号召,奔赴来凤县。从此,两人扎根异乡山区,一过便是一生。
从粮食局到三胡区、卯洞公社再到外贸局、建设银行,在每一个岗位上,张富清都兢兢业业,甘当螺丝钉。
这是怎样的一个英雄!当副区长,他让自己的爱人下了岗;当革委会副主任,他把自己的大儿子下放到林场。
他从不为自己和家人谋取私利,子女没有一个在他曾经工作过的单位上班。
他艰苦朴素,对生活毫无所求。房子,左邻右舍都装修一新,他家还是30年前的老样子。衣服,袖口都烂了,他还在穿,儿子买的新衣服被他叠得整整齐齐放在箱子里。做眼部手术可以全额报销他却选择最便宜的晶体。
他说:“没法再在工作岗位上为国家做贡献了,能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组织,装着国家,却几乎没有他自己。
一个宁静的下午,我们开始了和老人面对面的交流。对话在一种肃穆的氛围中开始——。
“你打仗时为什么这么勇敢,不怕死吗?”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军人,我入党时宣誓,为党、为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我一直按我入党宣誓的去做,对共产党有一个坚强的信念……所以满脑壳都是要消灭敌人,要完成任务,没有任何其他的想法,所以也就不怕死了……”
“88岁截肢后,当别人以为你站不起来的时候,你为什么又站起来了?”
“不能工作了,我不能给国家增加任何麻烦,也不能给家里增添很大的包袱,我要他们好好工作,为党多做点事情……”
“64年来,你立功的事情,你不对单位讲,甚至也不对家人讲,孩子们也是刚刚知道,这是为什么?”
“我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好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啊?!比起他们我有什么功劳啊……”
新闻报道先进事迹【第三篇】
广播电视台青年记者在新闻战线上辛勤笔耕了13个年头,先后在本台和上级广播、电视台及其他新闻单位发表新闻稿件1万多篇,其中有70多件新闻作品获评省、市优秀广播电视节目,在省级新闻理论刊物发表和省、市研讨上交流论文10多篇。
他年年被评为局、台先进工作者,先后13次被评为省、市台模范通讯员和全县宣传战线先进工作者,连续两年被市广播电视局和市人事局联合表彰为全市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
当今世界,能够耐得住寂寞,抗得住干扰,守得住清贫,就是一个高尚的人。*90年代初毕业于农校,后来半路出家,改行当记者。他深感新闻业务知识之不足,千方百计挤出业余时间钻研新闻理论知识。10多年来,为了多学点专业知识,他从不涉足公共娱乐场所,也不玩牌打麻将,很少与妻儿逛马路、进商场,他把业余时间几乎全用来钻研新闻业务。他自费买来《新闻学概论》、《采访心理学》、《电视摄影与编辑》、《广播电视评论》等20多本专业书籍,潜心苦读,细心钻研,写了数十万字的读书笔记。
还自费攻读大学中文专业,取得了大专文凭。在漫漫求学路上,他将中文知识、新闻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使自身业务素质迅速得以提高,很快成长为台里的业务骨干。近几年,他先后担任过新闻部、专题部副主任、主任,年年都超额完成了台里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他把所学知识贯穿在新闻实践之中,不断进行理论升华,取得了丰硕的学习成果。1994年,他撰写的论文《试论古文知识在新闻工作中的应用》,观点新颖,论理深刻,被杂志采用。
春蚕吐丝,是为了将锦绣生活奉献给人类;蜜峰采蜜,是为了将琼浆玉液留给人间。在新闻战线上默默耕耘,无怨无悔。电视宣传是个十分繁忙的工作岗位,采访任务多,很少能休息双休日和节假日。每逢双休日和节假日,他总是安排其他记者轮班休息,自己留在台里值班。
遇到突发新闻,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路途远近,他闻讯即动,以连续作战的作风,出色完成新闻采访制作任务。他常常抱病坚持工作,白天采访写稿,晚上编辑制作,对重大新闻还连夜送往省、市台,加班加点不计其数。1996年7月中旬,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袭击了全境,南部湖区的几个乡镇被淹成一片泽国,县境东临的环河堤准备爆破预分洪。
灾情就是命令,带领记者,顶狂风,冒暴雨,斗恶浪,战狂滔,日夜战斗在抗洪抢险第一线,采写抗洪救灾新闻。一连10多天,他自己累倒了,高烧不退,孩子又患病住院,爱人因工作忙几次打电话催他回家照看孩子,他丢不下手中的工作,打回电话委托姐姐到医院护理孩子,自己坚守在抗灾前线跟踪采访。半个多月中,他一人采访制作抗灾新闻50多篇,被省、市台采用20多篇。他采写的《安全转移15万灾民》一稿,当年被省广播电视学会评为好新闻二等奖。
经常勉励自己:“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一定要努力唱响时代主旋律,不愧于时代,不愧于党,不愧于祖国和人民。”他与改革的脉搏一起震荡,注意从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截取闪亮的横断面,热情高歌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再现如火如荼的改革春潮。1994年,**县**乡在全省率先开展乡政府机构改革,分流机关干部50多人,这一改革举措受到原省长蒋祝平高度赞扬,他亲自写信向全省推广了*乡这一改革经验。
他组织记者,深入一线艰苦采访一个多星期,采制出电视专题片《潮涌》,在市、县电视台播出后,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当年,这部专题片被评为全市优秀电视节目二等奖。近几年,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改制步伐不断加快,组织记者,在台里开辟《企业改革纵深行》专栏,对企业改革坚持跟踪采访,先后播发系统报道500多篇,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企业改制的深入发展,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多次表扬。
唱好本地戏,打好本地锣,是广播电视宣传重要的职责和永恒的主题。组织记者精心制定广播电视宣传计划,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组织宣传战役,开展专题报道、系列报道、深度报道,全面提升广播电视宣传质量,使之在服务和促进全县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出了显著的作用。
近几年,他先后组织开展了《农业现代化之路》、《招商引进促发展》、《创建金融先进县》、《梦泽风纪》、《精神文明建设巡礼》等70多个选题的系列专业报道,播出专稿近5000篇,使专题宣传形成了宏大的声势,产生了强烈的社会轰动效应,对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近两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招商引进的经济发展战略后,组织记者紧紧配合县委、县政府的这一工作中心,紧锣密鼓地采访报道各地、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招商引进的新举措、新作法、新经验、新成果,并注意将这一宣传由项目宣传型向效益宣传型推进,从而加快了全县招商引进的步伐,提高了招商引进的质量和效益。
近两年,全县先后引进项目近700项,引进资6亿多元,培植了近20亿元产值的生产能力。市委、市政府多次在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了招商引进的工作经验。
新闻报道先进事迹【第四篇】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他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从黄文秀扶贫手记的字里行间里,我们了解到,她从一个扶贫“新手”逐渐成为“熟路”的过程是艰苦的。从家乡困难群众最开始对她的“质疑”,认为她只是来这里镀金的,不会真心扎根这里帮助大家脱贫,到后来走村入户,“死皮赖脸”的向乡亲们了解情况、收集诉求,全完将自己融入困难群众之中,到后来老乡们慢慢接受她、认可她,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也充满了委屈。,黄文秀带领全村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18户56人,教育脱贫28户152人,发展生产脱贫42户209人,共计88户417人,贫困发生率从%降至%;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万元,实现翻倍增收。她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注重乡风文明建设,成立“乡村振兴、青年作为”小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村规民约吟诵比赛和文明家庭评选活动。百坭村获得百色市“乡风文明”红旗村荣誉称号。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进行到紧要关头,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有序实施,美好的生活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学习黄文秀精神,凝心聚力打赢脱平攻坚战。
2019时代楷模黄文秀事迹感悟。
6月16日深夜,在返回驻村途中因为突遭暴雨山洪,广西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因公殉职。就这样,年仅30岁的她,化作一块坚定的铺路石子,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黄文秀,壮族人,1989年4月18日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2016届广西定向选调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硕士。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7月1日,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称号。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2019年7月1日,中宣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黄文秀的先进事迹,追授她“时代楷模”称号。2019年7月2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追授黄文秀“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向黄文秀学习,就要学习她的赤子初心。十年寒窗走出大山,名校硕士毕业后,本有更多机会更好选择的她,只因为父亲“脱贫不忘共产党”的话,她义无反顾回到大山。她的家乡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她选择了用青春扎根基层、把深情奉献乡土、以行动诠释赤诚。她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突出典型,她用生命诠释了当代年轻人应有的初心和使命,是所有扶贫工作者的榜样,给了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动力。
新闻报道先进事迹【第五篇】
20__年4月7日,管理系党总支在6栋101室召开了管理系党总支学生党员大会。
会上,管理系系办主任苏小强主任宣读了评选优秀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评议等一系列规定的内容和范围的文件。接着,管理系党总支书记刘元俊书记表达了他对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要求,强调党员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行动证明共产党员是好样的”——刘书记如是说。刘书记还通报了接下来的工作安排,并表示高度重视院五四大合唱比赛,希望党员起带头作用。扎实做好自身工作。最后,王翔老师宣布大会结束。
本次会议使党员对优秀党员等评选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新闻报道先进事迹【第六篇】
刘__,她是位朴素大方,热情善良,待人忠厚,是位很普通的农村妇女,说起她们一家人大家都很羡慕,全家6口人,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一双儿女,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热情相待。一个家庭的和睦不光是要对自己家人要关心、关爱,而且还要处理好邻里关系,和邻居们也要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她们都热心帮助。她们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时邻居朋友生活上遇到了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尽量给予帮助。多年来,她们与邻居和谐相处,相互间彼此尊重,也结下了很好的人缘,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刘__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六口之家,她们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她们全家遵纪守法,互敬互爱,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家庭和睦,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互敬互爱是家庭和睦的基础,是家庭幸福的源泉,虽然丈夫一出生就缺少左臂,身有残疾,但她们夫妻二十多年来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帮助。她豪无怨言,用心爱着他的丈夫,她认为只要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事物,思考问题,那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在她的那个家庭里虽然各自的性格、文化、志趣有所差异,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和冲突,大家能相互体谅,宽容谦让,形成了相互理解、尊重、平等、关爱的文明家风。
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世上最难相处的就是婆媳关系,但是在她看来却不然,她把婆婆当自己的亲生母亲,甚至比亲生母亲都亲,她婆婆也把她当亲生女儿看对待。经常相互沟通、交流,互相理解包容。她常说:“婆媳关系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当响的,但只要相互体谅、彼此宽容、人的心都是肉长的,以心换心没有处不好的”。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她们从来没有红过脸,没吵过嘴,彼此之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她每天抽时间帮助婆婆做家务,陪婆婆经常说说贴心话,在生活中,她总是以身作则,身为晚辈处处起模范作用,无微不至地帮助老人和照顾孩子,特别是婆婆生病不舒服的时候,更是想法设法做好吃的、做婆婆爱爱吃的。四处寻医买药,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懂得了感恩和回报,她对老人的付出也换来了儿子、女儿的孝心,儿女经常抢着帮她夫妻俩干家务,减轻了她和丈夫的负担。她常常给婆婆买衣服、洗衣服、过生日等,让婆婆高兴;孩子们在她的良心用苦教育下,健康成长、聪明智慧,活泼可爱,一家人其乐融融。
她的丈夫范俊山93年参加教育工作,是高峰村的一名民勤教师,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爱戴,虽然背后有说不完的酸甜苦辣,但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直从事了十几年的教育生崖,又转入了高家沟乡工作,现任残联协官员,工作中他勤奋学习,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任劳任怨,始终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自力,是单位领导和同事普遍认可的好同志。两人自1995年结婚以来,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同甘共苦,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建立了一个和谐美满的最美家庭。
他们一家通情达理,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迹广传乡村世界,夫妇用农村家庭的勤劳、坚强、善良、朴实和全身心的爱使他们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平安的氛围,也为左邻右舍、亲朋好友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更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和谐家庭的深刻内涵。
新闻报道先进事迹【第七篇】
暴雨如注、电闪雷鸣,汹涌的洪水漫过道路,眼前是黑压压的模糊世界……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30岁的壮族女干部黄文秀生前传回的最后视频画面。
为了做好扶贫工作,黄文秀倾尽心力,克服困难,把发展基层村庄的党建水平作为突破口和抓手,强化村党支部建设,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强化思想政治建设,用实际行动和成果,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信赖程度。她积极钻研和实践,探索“党建+产业”的发展路子,谋划产业发展的路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的推动发展,加强乡村青年志愿者服务,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对脱贫致富的思想意识和行动质量,凝聚力量,一起努力改变落后状况。以“扶贫路上只有前进没有后退”的勇气和坚毅,冒着暴雨连夜开车返回工作岗位。返途中,遭遇山洪暴发,她随所乘车辆被水冲走,牺牲在扶贫工作的路上,年仅30岁。黄文秀同志将短暂的一生,献给了党和国家,献给了党的事业,献给了为人民服务的基层工作,不愧是优秀扶贫干部代表,体现了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同为驻村干部,感动于黄文秀同志无私奉献的同时,也深知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在广阔的基层一线,要扎根在群众中,把所掌握的知识综合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不讲条件,始终听党的话,按党的要求做,这就是共产党员的光荣,是共产党员闪耀在身上的不同于其他群众的优点。党所指引的方向,就是共产党员工作的方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追梦路上,全心全意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能量,尽可能多地发挥出自己的重要作用。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黄文秀同志在基层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青春,用生命诠释了他的初心和使命,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长征路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学习黄文秀同志的不忘初心,坚定信念。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工作,到20开始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这个决定凸显了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不忘初心,始终心系家乡群众,我们要向她学习,不忘共产党员初心,坚定一切为了人民的理想信念,联系群众、脚踏实地、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为人民群众奉献自身。
学习黄文秀同志的牢记使命,矢志前行。黄文秀同志在基层工作时,走访入户学方言,积极向群众靠近,引进技术带领群众发展致富等等。我们要向她学习,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勇于直面困难,克服阻碍,用务实的工作践行使命担当,用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贯彻矢志前行,展现出新时代基层党员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在基层的岗位上尽职尽责,用于担当,敢于奉献,向先进典型学习找差距,用履行自身言行抓落实。
“我来自广西贫困山区,我要回去,把希望带给更多的父老乡亲,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尽绵薄之力!”这是黄文秀20在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时所保持的初心和梦想。她义无反顾的选择当一名定向选调生,回到自己的家乡广西,扎根基层,服务自己的家乡父老!
“我是一名党员,是来自白色革命老区的壮家儿女,将革命先烈们奋勇前进,不断拼搏的精神传承下去,我们青年一代责无旁贷!”年3月,她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主动请缨,成为乐业县新华镇百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在百坭村,黄文秀扑下身子,吃住在村,穿村入户了解民情,下田帮扶体察民意。短短一年她带领全村88户417人脱贫,完成了屯内公里的道路硬化,4个蓄水池的新建,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万元。这一组组数字就是她的执着和坚持换来的脱贫成效,就是对她工作最有力的肯定,就是对她辛苦付出的无上赞扬!
“截至目前,全村还有15户56人未脱贫,百坭村的基础公共服务还有待建设完善,如何推动产业发展还需继续谋划,面对这些,我充满信心。”对于村里的情况她如数家珍,对于村里的脱贫攻坚她胸有成竹!
“我们百色是脱贫攻坚的一个主战场,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责无旁贷,同时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有信心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不获全胜,绝不收兵!”满腔热血的黄文秀扶贫攻坚之路确不幸戛然而止。206月16日晚,担心村里会因为暴雨受灾,黄文秀看望了身患癌症刚刚手术完的父亲后,连夜驱车赶回驻村点,途中遭遇山洪,所乘车辆被洪水卷走,不幸遇难,年仅30岁。
黄文秀走了,她带着她未完成的初心和梦想离开了她热爱的工作岗位,但是黄文秀又没有离开,因为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还有百余万的同路人,他们每一个都是“黄文秀”,他们用无悔的青春和炙热的初心将“共产党员”这一身份重新定义!
青年共产党员就是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就是要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的钻业务,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铁、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将“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共产党员的决心继续践行前进!
6月22日上午,在广西百色市殡仪馆告别厅里,上百人聚集于此,沉痛送别乐业县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
年,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放弃更好的选择回到家乡百色支援建设,成为广西百色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的第一书记。之后,她以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埋头苦干、不为名利,与群众日夜相伴,用心用情用力为基层群众做实事、办好事,为百坭村的脱贫攻坚倾注了心血和汗水。
在黄文秀的驻村日记里,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她对工作的认真投入,对驻村百姓脱贫致富的期盼。她帮助村子发展电商,让砂糖橘等土特产远销全国各地;她为百坭村申请到通屯的路灯项目,在村里走夜路不再需要手电筒;她挨家挨户走访全村195建档立卡户,记录本上清晰标注着每一户的致贫原因......驻村满一年的她,汽车仪表上的里程数正好增加了两万五千公里,她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跑完了长征,却因意外戛然而止。“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铮铮誓言,是扶贫干部们不忘的初心,黄文秀以生命赴使命,以忘我的情怀燃烧出信仰的火光。
黄文秀用短暂而优秀的一生诠释了一名年轻干部的担当和作为,诠释了人生的价值和追求,是新时代以实际行动坚守共产党员初心的典范,是新时代牢记使命为民服务的榜样。黄文秀是一朵“小红花”,她用信仰、信念、信心诠释了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靠担当和奋斗始终忠诚于党的事业,将“红色基因”展现得淋漓尽致。“小红花”虽然倒下了,但她内心的坚定和执着,却能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对未来长征之路的坚持,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
黄文秀就是在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奋斗的一员,这种甘于下基层、乐于与群众融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干部人才,是一大批基层干部的缩影。送别这位倒在扶贫路上的年轻生命,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学习她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扎根基层、心系群众,胸怀大爱、无私奉献,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品质,方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凝聚拼搏奋进的力量。
黄文秀同志201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百色工作。2018年3月,黄文秀同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年6月17日凌晨,她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不忘初心:坚守扶贫第一线。了解黄文秀的人都说,她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由于父母亲身体不好,家境贫寒,黄文秀通过国家的助学政策完成了学业,上大学后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以自己品学兼优的表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黄文秀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只有把个人的追求融入党的理想之中,理想才会更远大。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生存得有价值,就不能光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作出贡献。”在北师大研究生毕业后,她依然决然地选择了下到最基层,偏远地区去工作,把自己的满腔热血奉献给那片贫瘠的大地,因你贫瘠的大地开满了鲜花,你留下的脚印,映衬了最美的风景。
坚守使命:干出一片新天地。扶贫之路充满艰辛。黄文秀白天走村串户遍访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晚上与“村两委”研究脱贫对策,制定工作方案全力推进。夜深了,她一个人孤零零住在村部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没有脱贫产业就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山里产业短缺问题,黄文秀带领村干部和群众学经验、找路子,立足当地资源,大力发展杉木、砂糖橘、八角、枇杷等特色产业,请技术专家现场指导,挨家挨户宣传发动,鼓励党员带头示范。她的奔波没有白费,2018年,百坭村8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下降到%。
初心不灭,青春无悔。芳华虽短,馨香永存。
新闻报道先进事迹【第八篇】
刘__的丈夫李宏真是个砖匠,经常外出给别人干活,带孩子照顾老人和干家务所有的重任都落在刘__一个人的身上,孝敬老人,她任劳任怨,从来没有怨言。她婆婆李世兰86岁了,走路腿脚不稳,11月因路面光滑摔倒在地,造成腿部骨折,在县医院住院二十多天,她整天侍候婆婆喂吃喂喝,端屎端尿,在医院住院期间,她还帮助侍候邻床的病友,打开水、上街在食堂买饭菜,同病房的病友见人就夸奖她,有个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儿媳。
三、四月份,天气暖和,婆婆腿脚都还没有完全恢复,她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婆婆,在村上到处走动,让婆婆晒晒太阳,让好多村民深受感动,好多人羡慕李世兰的命好,娶了这么个好媳妇,真是上辈子做了好事,烧了高香,她经常教育子女,见人要礼貌、尊大尊小,她常说:“人人都有老的时候,我这样做是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身教胜过言教,以身作则胜过一切”。她是一个好儿媳、是贤妻、是良母,她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勤俭持家市他们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合理消费、勤俭节约。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生活中点点滴滴要从每件小事做起。他们家注重美化环境,从不乱扔垃圾,这些意识已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之中,并成为全家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家庭创造了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也才会更和谐。
邻里和睦,真心待人是他们全家的处事态度,一家人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时候,他们都热心帮助。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创造美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这平凡琐碎的的生活中她勤奋敬业,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她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在炎炎的夏日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每一个路过树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绿荫,不求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