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意识不足范例【最新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忧患意识不足范例【最新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忧患意识不足【第一篇】

是努力奋斗充实度过一生,抑或是在田间优哉游哉,过神仙般休闲的日子,虽然无名无利,却衣食无忧自由自在。这两者间的选择,怕是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只有前者才是人生的出路,而后者,不过是桃花源一般梦境的存在。

还记得自打幼儿园开始懂事起,我就有个休闲的愿望——退休。这似乎将要成为我的人生目标。一直到现在,我相信我的内心还是始终坚持着,所有的奋斗都是为了将来的退休生活,否则就得在年老后收破烂去了。有些扯远了,不过这至少可以说明,我从小就深深地向往着“安乐”。

然而父亲坚持地认为我总有一天会“死于安乐”。对于这一点我深表赞同。

对于选择忧患与安乐,我觉得答案已有些显而易见了。记得在一本书的封面上看到过:“你以为的时光静好,不过是在虚度光阴罢了。”这也不难引起我的共鸣,毕竟小时候总想着要退休,可能仅仅是因为小时候太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了。要真是退休了,那真的是虚度了一生。

不过虽然这样说,但至少对于我来说,既然已经处在了这样的“忧患”中,就得好好得“生存”下去。毕竟这几乎是没有可以选择的余地了。当然,这句话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由于我的那颗可怜的自尊心,本来没有什么乐趣的学习,倒也稍稍给了我一个努力的理由。很简单的例子,我相信把我扔到西方式的轻松课堂中,我照样同他们一样松松散散。要我想到说要多花些时间学点知识,还是免了吧。从普高考入重点大学的事也一定不会发生在我的身上,除非是在“忧患”中,我才能紧张起来,为了不被瞧不起什么的好好努力。一尝到甜头,便又马上选择了“安乐”——松散下去了。

或许,真如这句古话说的这样,像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种乱世出英雄。保持紧张的状态才是最该有的生活节奏,至少在退休前是该这样。能够坚定地选择在忧患中摸爬滚打,才是到人间走这一遭的真正乐趣所在吧?

忧患意识不足【第二篇】

小康社会解决了人们的温饱,让人们走上致富的道路,吃的更好了,穿的是名牌,开的是名车,排出的都是‘名毒气’。现在提倡人们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低碳生活能让“你”在世上多活一秒钟,一分钟,一小时……

望着天空中的迷雾,奔驰在马路上的汽车。排着二氧化碳气体,仿佛在那儿大摇大摆的,还相互显示气派。人们坐在舒适的车内,听着音乐、吃着瓜子,享受着。但是,又有谁想过,车群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排出的有害气体会给人类造福吗?人们不可以这样坐以待毙,只有和冥冥中的安排搏斗,为我们的居住环境添几分绿色,为地球母亲做几分贡献。

是的,低碳不止是少开私家车;大量的一次性饭盒,筷子、购物袋,不仅仅给环保工作者带来了更多的工作量,在这里,也许你会看见一双筷子,当你在沐浴时,你会看见满天飞舞的塑料袋在你的头顶上“翩翩起舞”当你在马路上,你会看见喝完的塑料瓶倾倒在地,被你踢,被他踢。买一辆宝马、保时捷、法拉利——同时也在为大自然增加及沉重的负担。

二氧化碳气体在空中是对人们不利的。它会使地球温度不断升高,造成巨大灾难,如果气温升高会对环境产生直接影响。2003年席卷欧洲造成3万人死亡的夏季热浪,每年都会出现。英国南部的夏季温度将超过40摄氏度。

当地球温度增至3到4摄氏度:高山冰川融化,使得下游城市与农田无水可用,受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秘鲁、巴基斯坦与中国。

当地球增温4到5摄氏度:南欧、北非、中东与其他亚热带地区极端热浪与干旱而不适合农作物生长,人类往极地地区迁徒。

当地球增温5到6摄氏度时:地球温度已是超过500万年最高记录,北极地区温度高于20摄氏度。

当地球温度增温6摄氏度或更高时:全年变暖失控,不再适合人口居住,全球人口大减,90%的物种可能灭绝,人类有可能也会灭绝。

步入小康社会的我们,是应该为哺育我们的地球妈妈尽一份“孝心”,为她送上一份祝福的时候了!为我们的母亲送上一份清澈!还家乡一份绿色环保!

忧患意识不足【第三篇】

[摘要]当今世界已进入一个全球化时代。受到全球化这一特定时期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忧患意识缺失的现状令人担忧。文章试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四个视角对全球化时代职业院校学生缺乏忧患意识的原因进行探析。

[关键词]全球化职业院校学生忧患意识

[作者简介]刘绮婷(1976-),女,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社科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广东广州510665)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14-0178-02

忧患意识是指“构建在对现实社会的各种现象进行理性判断基础上的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牵挂和担忧,并深刻警惕历史进程中出现危机、问题和困难的爱国主义情感”,带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体现出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忧国忧民的精神。忧患意识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衰,具有极其紧迫和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普遍存在规模大、类型多、生源杂、素质低的情况。这使部分职业院校学生自卑感较强,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一头,是二等公民”。一入校就有“选错了路、入错了门”的心情,不思进取。一部分学生缺乏斗志、意志消沉、纪律松弛、作风散漫,思想上解除了武装,陶醉于社会初步繁荣,沉湎于安乐,对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幸福淡而忘之,爱国主义情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社会变革的参与不积极,忧国忧民思想淡薄,缺乏艰苦奋斗精神。

一、从政治视角探析全球化时代职业院校学生忧患意识缺乏的原因

1.和平环境使部分学生滋长了和平麻痹思想,这是职业院校学生忧患意识缺失的环境因素。目前,从国内看,随着战争年代的远去,特别是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以后,阶级斗争不再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世界的两大主题。这种国内国际的和平环境,是我们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利条件,是我们党、国家和各族人民所梦寐以求的历史机遇。但是,由于身处和平环境,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只看到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的一面,而看不见潜在的局部战争危险的一面,不容易看到挑战,不能直接感悟到危机和压力及现实的威胁,不知道“敌人”在哪里,因而滋长了和平麻痹的思想,淡薄了国家利益观念和国防安全意识。

2.改革开放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严重滞后是部分职业院校学生缺乏忧患意识的重要原因。在改革不断向深度推进,开放不断向广度拓展的过程中,我们中不少人,尤其是领导干部经不起冲击和考验,用“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的价值观念取代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一切向钱看”的功利性追求取代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用“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糜烂生活取代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而且,多年来,职业院校在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政治教育、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中已涉及过忧患意识教育,但由于认识的偏差和重视的不够,忧患意识教育还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在内容和形式上特别在方法上缺乏创新,针对性不够,缺乏震撼力,失去了应有的效果。这在职业院校学生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们中一些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知之甚少,而对西方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特别欣赏。他们虽然经历过高考,并在大学中学过哲学,但过去学习的马列主义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过就置之脑后了,进入大学后又由于侧重实践操作而忽视了基本理论的学习。由于基本理论欠缺,在一些重大是非问题上难免头脑不清。在西方价值观和市场经济等价交换法则的影响下,部分学生形成了利己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价值观。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产生了怀疑和动摇,许多学生读书不再是“为中华之崛起”,而是把它作为追逐权力的手段,从而在现实生活中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

3.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直接导致了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忧患意识的缺失。近几年,西方国家利用各种方式、手段,分化、西化社会主义国家,以自由、平等、人权为核心的西方政治思潮冲击着大学生的政治方向意识,这些都会对我国的意识形态产生冲击。特别是在对外开放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许多职业院校学生认为与西方各国的经济往来是在互惠互利、平等自由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意识形态中的信仰、价值观、道德观等没有本质上的差异。这种缺乏社会主义政治立场观点的错误认识和失去政治警觉的处世态度,销蚀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根本界线,从而导致部分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不坚定,并由此而产生道德准则的混乱。

二、从经济视角探析全球化时代职业院校学生忧患意识缺乏的原因

1.经济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院校学生忧患意识的影响。随着经济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大批国有企业转制、合并甚至破产,由此带来了劳动力结构的重大调整,使得大批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进入非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工作或从事个体经营创业。他们更多地关注自身的生存和利益,远离政治环境,以与父辈截然不同的方式生活和工作,对社会变革的参与不积极,这必然会造成他们政治观念的淡薄,从而淡化忧患意识。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对职业院校学生忧患意识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市场经济的利益原则、竞争机制、等价交换原则,对培养职业院校学生自立、自强精神,强化竞争拼搏意识,树立求真务实精神,以及敢于维护群众正当利益的行为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市场经济自身的盲目性、自发性特点和利益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的消极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他们的人生价值取向,是他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错误价值观、政治观滋生的根源。

三、从文化视角探析全球化时代职业院校学生忧患意识缺乏的原因

1.多元文化对职业院校学生忧患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的情况下,除了正统社会主义文化及西方文化,各种宗教文化思想都有复兴之势。各民族、各地区、各人群亚文化层出不穷,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和不稳定化。近十年,无论是高雅文化、大众文化还是流行文化都表现出与正统意识形态疏离的倾向,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忽视传统文化培养的职业院校学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对外开放和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的过程中,西方的实证主义、历史主义、实用主义、存在主义等被介绍到中国,成为一部分大学生的处世哲学,西方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为当代大学生所认同。广告文化、营销文化、服饰文化、西方文艺作品等对大学生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他们有计划地通过电视、广播、电影、书刊及音像制品等手段对我国意识形态进行有目标的渗透侵蚀,宣扬资本主义的美好,歪曲、诋毁、攻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进行文化侵略,引发了一部分大学生对终极性理想信念的蔑视和鄙弃,产生信仰和信念危机。更多的职业院校学生把实用主义奉为圭臬,成为讲实惠的一代,这直接导致道德失范、拜金主义等现象的泛滥,一定程度上淡化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忧患意识。

2.信息革命对传统社会结构、行为模式与价值观产生的重大影响直接影响了职业院校学生忧患意识的形成。信息革命对当代学生成长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历史上任何一代人。网上空间具有的即时性、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与匿名性已经或正在成为许多青年人特别是部分思想散漫的职业院校学生迷恋的生活方式。对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大众文化的泛滥、高雅文化的消退、色情及消极文化的侵袭、消费心理的盛行等,会对部分职业院校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思想影响,使他们淡漠国家民族观念甚至是非观念,影响忧患意识的形成。

四、从社会生活视角探析全球化时代职业院校学生忧患意识缺失的原因

1.社会结构的转化对职业院校学生忧患意识的影响。一方面,“国家――个人”的两层型社会结构转化为“国家――民间机构――个人”的三层型结构,社会流动性不断加大,相对减弱了国家对个人的控制力,使个人对行政机构及其衍生物的依赖性大为降低,单位人正向社会人转变。社会个体可以更多地从个人兴趣出发去选择个人的生活方式,这势必会造成包括职业院校学生在内的广大青年政治观念淡薄、社会参与意识不强。另一方面,贫富两极化加剧。富有人数增加,出现了中产阶级;贫困人口数巨大,失业人数不断上升。富人与中产阶级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社会价值观影响越来越大。职业院校学生面对各种不同甚至相悖的价值取向存在理想和现实间的矛盾,感觉无所适从,以至于他们更注重眼下的现实,缺乏远大的理想。

2.变革中产生的社会矛盾对职业院校学生忧患意识的影响。首先,改革开放对于全体人民来讲,是“第二次解放”。过去严重的失误使人们产生了急于致富的补偿心理,一些不正确的舆论导向使人们对改革开放的期望值过高。于是,不少人只要权利,不要责任,只想索取,不想奉献,把利益的获得视为天经地义,而对责任与义务的付出则视为可有可无。其次,改革开放产生了一些人们不愿看到的分配不公现象。与暴发户阶层相比,劳动阶层还相对贫困;许多大中型国有企业的日子不好过;知识分子政策写在报纸上比落在实际中要华丽得多,等等,这种极不平衡的心理感受直接导致价值观念的转变。再次,对那些只拥有计划经济体制经验,没有经过市场经济培育的职工来说,要一下子从强烈的消极、依赖、被动中解脱出来,立即成为富有竞争的、充满主动的、积极的、创造型的人十分困难。有的因惰性太强跟不上形势,有的因缺乏竞争意识被淘汰,有的因不遵守“游戏规则”受到惩罚,这些社会转型中的不适应者对改革开放前后出生的职业院校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从而也影响了他们忧患意识的形成。

另外,当前,不少职业院校学生为独生子女,其家庭环境优越,从小被溺爱,形成自私自大心理,这就使他们当中不少人不可避免地在人生价值观方面出现种种弱点,如只讲索取、不愿奉献,价值取向急功近利;好逸恶劳、学习松弛、自私自利、不肯付出、敬业意识薄弱;害怕艰苦、贪图享受、爱慕虚荣、追求高消费等。这样,全球化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影响和职业院校学生个人自身存在的弱点和特点,就使职业院校学生对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的现象不能进行理性的判断,造成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忧患意识。

忧患意识不足【第四篇】

一、问题的提出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招待会上,温总理语重心长的说:“我们前面的道路还很长,也不平坦,还会遇到许多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困难。我们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励精图治。”表现了作为大国总理深深的忧患意识以及由此延伸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忧患意识,本意是忧虑患难。它是指人们对所处现实进行否定性、批判性思维基础上所产生的对危机的一种自觉感受和预知能力。我们通常所说的忧患意识是指民族忧患意识。民族忧患意识是建构在对现实社会各种现象进行理性判断基础上的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和命运的牵挂和担忧,表现出的是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民族忧患意识对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增强作用,它唤起并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加强了中华民族各阶层各团体的团结合作。毫无疑问,一个在血液里充满了忧患意识的民族,绝对是一个强大的民族。从每个个体看,忧患意识包括个人对自身命运的关注和忧虑,它与享乐意识相对。充满忧患意识的人,他总是从事物的不合理性来看待现存事物,揭露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危险,并产生要消除这种危险的强烈愿望,以获取更可靠的成功,从而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从本质上说具有忧患意识的人是生活的勇士和强者。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离不开他们的努力。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只有让今天的每一位公民尤其是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忧患意识,才会促使他们顽强拼搏,艰苦创业,中华民族的明天才有希望。

二、调查结果

1.90后大学生对国家的前途和发展普遍感到牵挂和担忧,但对于我国目前可能存在的危机情况认识不足

2.90后大学生的民族忧患意识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观念上,“知”与“行”不统一

多数同学觉得在应对我国可能存在的危机中,自己所需承担的责任较小,不能将这种忧患意识上升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奋斗的实际行动,民族忧患意识更多的还只是停留在观念上。调查对象中40.7%的同学觉得自己所选的问题“很迫切,自己也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责任”。但其中只有35名同学在实际中通过积极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来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占全部受访对象的13.6%。还有59.3%的同学对于自己所选择的问题觉得“很迫切,但自己力量太小,等其他人来解决”。显然,相当多的一部分同学对于他们所担忧的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还只是停留在观念在。"

3.部分同学对我国所处的国内国际形势了解较少,或根本不关心,缺乏应有的忧患意识

部分大学生对于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盲目自信,不能正确认识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少数学生存在着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倾向,社会责任感淡薄。通过分析,对于自己没有选择的,觉得不担忧的问题,50%的同学觉得“问题太大了,与个人关系不大,无须担忧”;35.5%的同学觉得“我国已经挺强大的了,发展形势好,世界很和平,无须担忧”;14.7%的同学觉得“人生应该享乐,不应有烦恼。”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部分同学的社会责任感较为淡薄,不能将个人的荣辱得失与民族盛衰强弱紧密结合起来。部分同学对于我国的发展盲目自信。

4.90后大学生对个人将来的发展普遍感到担忧过,并且在行动上努力使自身更具竞争力

随着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大部分学生对将来的前途发展感到担忧过。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同学选择通过考研、考资格证书、读第二学历、参加社会实践等各种途径使自己更具竞争力。与民族忧患意识比起来个人忧患意识有更多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在调查中,有245名同学对于自己将来的就业感到担忧过,占总人数的95%,其中有74.3%的同学为了使自己将来发展更好,通过考研、考资格证书、参加实践锻炼等各种形式在实际中努力着。显然,在近年来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的担忧远远超过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与民族忧患意识比起来,对于个人发展的担忧更多的上升为学习前进的动力。

三、原因分析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90后大学生普遍具有忧患意识,但是,他们对于“忧”从何处来认识不够,与个人忧患意识相比,民族忧患意识更多的只是停留在观念上。通过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如下:

1.常态社会下,社会舆论对于我国发展存在的问题关注不够

当代大学生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的信息。他们对于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内忧外患”的认识,主要来源于社会舆论的报道。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这只是我国国情的一个方面。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不很发达和不很富裕是发展中的中国必须直面的社会现实,也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最大的国情。但社会舆论过多的颂扬祖辈的业绩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成绩,而对祖国曾遭受的灾难,对目前我国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国内、国际问题和危机或是避而不谈,或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未能深入。以致于一部人,包括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在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下提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是逆时代的潮流而动,是开历史的倒车。

2.未能将国情、民情、社情教育有机地融入到高校的课程体系中

准确地把握国情,是国家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正确认识国情,是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选择人生道路的重要途径。目前,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还没有专门针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课程,思想政治课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有关部门对中、小学教育尚且颁布了《加强中国近代、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的总体纲要》,而对于大学教育则缺乏这方面的具体要求,致使许多学校不重视对大学生的国情教育。上海市曾有人在一所重点中学进行了一项有关国情知识的调查,结果表明,能正确回答的学生仅为调查人数的20%。这么低的比例是令人吃惊的。在我国部分地区淡化甚至忽视忧患意识教育的同时,世界大多数国家,甚至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却充分认识到了忧患教育的作用,并且把忧患意识作为其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高校扩招,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当代大学生的精英意识有所淡化

精英意识是人关于自己在社会角色、社会责任、社会作用等方面优于或重于一般社会成员的意识,即社会主体自觉。以往的大学生是以社会精英自居的。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的精英意识受到了来自多方面且越来越强烈的冲击。今日之大学生,不论是心态、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还是其外部行为,都已与社会精英相去甚远,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失落。比如,大学生们大多已不再因为自己是个大学生而有多少自豪、骄傲,已经不再以“天之娇子”而自居,而是觉得上大学只不过是一件平常事。当代大学生大多已不再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谁”的豪迈情怀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已到了再不努力就会被社会所拒绝的地步,有了“社会是否需要我”这样的担心和疑问,有的甚至已觉得自己已成为被社会拯救的对象;他们在面对贫富差距拉大、腐败、社会不公平等社会现实时,大多数人已不再具有以往大学生所具有的社会批判意识,而是变得有点冷漠,他们中的大多数觉得自己只是社会普通的一员,该履行的只是一个普通社会公民的责任、义务!"

四、教育建议

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就是将忧患意识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内容结合,引导在校大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复兴进程中艰苦奋斗、为国分忧、为民造福,使他们自觉克服心态浮躁,贪恋安逸、不思进取的错误思想,从而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苦乐观、知行观,成为有远大的抱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1.应高度重视高校的国情教育工作

国情教育是忧患意识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目前的现状,在对青少年进行国情教育时应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1)国情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新时期我国的形势与政策

我国建国至今已经六十年了,六十年来我国国情有了很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威望日益提高,民族团结盛况空前。青年大学生在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还应加强对他们进行以新时期我国的形势与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国情知识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国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低,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党内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期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任务将落在他们身上,只有加强对他们的国情教育,让他们在深刻认识国情知识的基础上树立忧患意识,这样才能切中时弊,才能真正看清当前我国国家民族忧患之所在,从而从心底里产生深刻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成为为国家发展、民族前进而奉献的不竭动力。

(2)国情教育要突出国家兴衰荣辱史的教育

我们的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的科技、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小学开始我们的教科书告诉学生: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的科技、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史实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一百年间是我国的屈辱史,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向学生讲解这段历史,让他们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2.忧患意识教育要与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教育相结合

90后大学生成长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太平盛世”。一方面,他们的生活环境比祖辈、父辈们要安逸得多,他们大多数人没有经受过艰苦生活的磨练,缺乏新旧生活,治乱安危的对比感受,很容易产生怕苦怕累,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的错误思想与行为;另一方面,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在生活方式上追求时髦化、奢华化,不良的生活方式也容易使他们产生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的思想。正确的忧患意识教育除了教育大学生正视目前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外,还必须着重培养他们解决这些“内忧外患”所需要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3.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大学生精英意识

具有精英意识的人是充满自信的,深信社会发展一定有自己的舞台,觉得自己对社会历史进步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即自己应该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力量之一,对自己所置身其中的群体、社会、民族、国家的现实处境、前途命运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认为自己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大学生的精英意识,教育者可以从多方面加以引导。例如,通过课堂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古往今来,知识分子与国家的兴衰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各种社会实践让他们认识到现实社会中还存在着许多落后面,让这些落后面在他们心里产生震荡,从而从心底激发出改变这种落后面的强烈愿望。又如,让他们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懂得为国家强盛做贡献是每个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此外,还应让他们感悟到个人利益与祖国利益是一致的,一个人的事业成就愈大,为国家贡献愈多,便会有更多的自豪感和幸福感,而无愧疚感。

4.要切实抓好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育

忧患意识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对社会进步和人生发展富于远见的深刻思考。体现出的是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忧国忧民的精神。只有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人才会深怀忧患意识,把为国为民排忧解难作为自己肩负的神圣责任,忧国忧民是爱国爱民的一种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正是这种社会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正确认识我国发展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强意识,并在实际行动中奋发图强、开拓进取,为祖国和人民排忧解难。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切实抓好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大学生自觉地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的政治素质,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将个人的荣辱得失与民族盛衰强弱紧密结合起来。

忧患意识不足【第五篇】

1

有一个波斯商人坐船航海,一路上总是哭哭啼啼,战栗不已,打假百般安慰他,他仍继续哭闹。船上有一位哲学家自告奋勇的说道:“让我试一试,我可以使他安静下来。”哲学家二话没说,立刻把那波斯商人抛到海里去,在他沉浮了几次后,人们抓住他的头发,把他拖回船上。上船以后,波斯商人作者一个角落里,不再吱声。

见此,有人问哲学家:“你这方法奥妙何在?”哲学家说:“原来他不知道灭顶的痛苦,体会不到坐在船上的可贵,一个人总要经历过忧患才能知道安乐的价值。”

虽然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但是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刻。俗话说:“置于死地而后生。”一个人有了忧患经历,才会增强忧患意识,才能深切体会到绝处逢生的安乐,才会更加珍惜宝贵的生命,努力提升人生的价值。

2014年中秋节的头一天,我逢凶化吉,在大翻斗车的车轮下神奇般的转危为安,遇难呈祥,倍觉自己是白拣了一条命,又重新活了一回。在那生死攸关的一瞬间,让我悟出一个清晰的道理,人生最重要的就是生命,一旦生命完结,人生的一切都顿时化为乌有。我因祸得福后,返老还童,开始了新的人生旅途。

有了忧患经历,使我增强了忧患意识,更加珍惜生命的每一天,更加乐观的面对每天所发生的一切,不再因任何事情而闷闷不乐。正如一位网友说的那样:“活着真好。”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只有脑袋还在脖子上,就没有任何理由愁眉不展。

增强忧患意识,还应当充分认识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能忘乎所以,而应当更重视安全,预防和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确保一生平安。

增强忧患意识,更需要站的高,看的远,不因浮云遮望眼,要有充分的自信。毛泽东主席“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我是自信人生百二年,日当水击三千米,外加跳舞数十曲,骑行超过三十里。

增强忧患意识,树立乐观心态,坚持健身运动,养成良好习惯,幸福就会永远伴随在身边。

2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一个习惯有准备的人。

2、天有不测风云,为所有的事情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譬如我们买保险。

3、培养自己对世界和社会未来的洞察力。提升了洞察力,自然就会增强忧患意识。

4、凡事都做好最坏的准备,这也是消除忧虑的很好方法。

5、学习一些历史,学习一些哲学,懂得借鉴前车之鉴的道理。

6、不断总结自己和别人的人生经历,总结成功和失败,在其中发现一些规律和道理。

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他强调,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这既是对我们党面临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作出的科学判断,更是向全党再次发出的郑重告诫。深刻领会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和“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重要论断,增强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不断提高经受考验应对危险的能力,对于保持我们党长期执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增强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就要充分认清经受考验应对危险的严峻性

“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是我们党的时代忧虑。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每个时代都有党的集体忧虑。我们党的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事关国家前途、民族命运问题上,在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矛盾,都告诫全党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都以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为忧患的出发点,以党的执政能力为忧患对象,以防范执政风险为忧患重点,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忧患的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的面前。这“四大考验”、“四大危险”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时代忧虑,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党一贯的强烈忧患意识,另一方面反映了党的建设的严峻现实。执政考验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考验,应当说,我们党绝大多数同志都能保持清醒头脑和奋发为民,但党内一些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严重破坏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丧失党的纯洁性,危及党的执政根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面临的最艰难的考验,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面临着能否顺利解决各种深层次矛盾的难题。市场经济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复杂的考验,如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当前我们党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外部环境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尖锐的考验,在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冲击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动荡的国际环境对我国主权安全构成了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切实做到居安思危。

“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课题。我国已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显露。这些新情况,尤其是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使我们党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考验,党的建设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繁重。当前,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解决好“四大危险”课题。我们党是一个大党,必须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从党的建设现状看,对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精神懈怠危险”必须高度警惕,一些同志精神世界空虚、思想道德滑坡、贪图安逸享受,缺乏信念、缺乏自信、缺乏斗志。“能力不足危险”也越来越明显,一些同志知识、能力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难以胜任所肩负的历史责任,难以应对和驾驭复杂局面。“脱离群众危险”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危险,一些同志对党执政为民的理念理解不深,官气十足,高高在上,不深入了解群众,背离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最为严重的是党内“消极腐败危险”,一些同志对手中的权力来源和性质缺乏正确认识,有的甚至利用手中权力谋取不正当利益,在一些领域腐败案件易发多发,严重侵蚀着我们党的肌体,并引发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是我们党必须勇于正视的现实。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党所面临的这“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是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形势、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问题,以及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现象等在党内的集中反映和相互交织,每一个都绕不开、躲不过,每一个都关系到我们党的兴衰成败。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遏制党内消极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对领导干部来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经受考验应对危险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也特别紧迫。

增强领导干部的忧患意识,就要牢固树立经受考验应对危险的坚定信心

坚定的信心,来源于我们党对内外形势的正确判断。我们党强调面临的考验与危险,反映了我们党的一贯思维方式和优良传统。“四大考验”、“四大危险”的存在,是我们党深刻分析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而作出的正确判断,并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多次提出。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再次强调这个问题,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当前国际国内局势的深刻洞察,和对党的建设发展形势深刻思考作出的重大决策,目的是引起全党的高度警觉。党的发展史告诉我们,我们党是在不断战胜考验和风险、不断破解时代课题中壮大起来的。当前,无论是国内的发展形势,还是国际的竞争形势,都迫切需要我们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克服盛世心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无视考验和危险的存在,就会使我们党处于被动甚至危险的境地。

坚定的信心,来源于我们党风险考验的成功经验。我们党经过长期的革命和战争环境考验,养成了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传统。每当革命和建设进入重要历史关头,党的领导人都会及时强调风险考验的问题,并且都能有效应对。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清醒地看到,前进的道路极不平坦。九八洪灾、非典疫情、汶川地震、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利比亚动乱撤侨等等,各种挑战接踵而至。然而,我们党的领导人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都能化险为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党的作风建设、反腐败斗争顺利推进,在台湾和东海、南海问题上,牢牢把握战略主动,着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坚持原则,坚守底线,维护核心利益,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全面推动外交新发展,表现出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能够迎接“新赶考”,应对各种风险考验。

坚定的信心,来源于我们党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党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决定了我们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不能停顿,决不允许在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就自满懈怠,也决不允许领导干部故步自封。经过30多年的探索,尤其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经受考验和应对危险的理论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军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新的执政理念、治国方略、发展思路和信念意志,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这是我们应对考验与危险的基本理论、基本方针、基本思路和方法。我们有党的科学理论的指导,有正确的路线方针保证,就一定能够经受住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考验,防止各种危险,始终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

增强领导干部忧患意识,就要努力提高经受考验应对危险的实际能力

要切实夯实经受考验应对危险的思想基础。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人,关键在党。这里指的两个“关键”,重点就是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是我们党的中坚力量,能否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大危险”,关键要看领导干部这个群体的能力和作为。因此对领导干部来说,一是要把忧患意识作为领导工作的经常心态来对待。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安危兴衰和荣辱成败,都逃不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规律。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居安思危的优秀品质,始终保持清醒和警觉,在“四大考验”与“四大危险”面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经得起考验和诱惑,做到对党忠诚、赤心报国、诚心为民。二是要把理论武装作为高尚的精神来追求。“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只是表现形式,根子还在人的思想深处。只有强化理论武装,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切实解决思想问题,从根本上坚定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才能自觉接受考验和应对危险。三是要把思想作风建设作为党性修养的终身课题来坚持。官德之要是作风。作风正,源于思想好、人品高、党性强。对领导干部来说,有权力更要有定力,要终身坚持党性修养和锻炼,锻造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形成超常的政治定力、工作定力和生活定力。只有夯实经受考验、应对危险的思想根基,才能在风险考验面前与党同心同德、同舟共济。

要切实夯实经受考验应对危险的能力基础。对我们党来讲,“能力不足的危险”是一个长期面临的课题。我们要经受考验、应对危险,关键在于能力建设。因为,我们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事业,而且事物又总是发展变化的,应对考验与危险的知识本领和能力,不能一蹴而就。早在1939年,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们队伍里也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这种本领恐慌不是过去存在,现在和将来都会存在。本领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锻炼获得的。过去,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今天,我们同样是在建设中学习建设,在改革中学习改革。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学习不是为了当官,而当官必须学习。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本领要增长,领导干部学习是首要。在新形势下,学习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时代的要求。习近平同志最近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做学习大国。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把学习作为推进事业进步的先导,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学深悟透,真正掌握各自领域的新知识新本领,才能从容应对各种风险的考验。

要夯实经受考验应对危险的群众基础。习近平同志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党的发展史告诫我们,群众路线是我们的根本工作路线。经受考验、破解危险的根本在于群众路线。领导干部应当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中,切实解决好对待群众的态度和感情问题,真正弄清楚“人民创造历史”的真理,经常听群众呼声,诚心诚意地服务群众。任何时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作为人民群众一分子的性质不能变。要坚决克服高高在上的态度,讲群众听得懂的话,做群众满意的事,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样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只要坚定不移地走好群众路线,我们党就有决心有能力有办法应对各种考验,化解各种危险。

要切实夯实经受考验应对危险的廉洁基础。腐败是社会毒瘤,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致命风险。反腐倡廉事关人心向背,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对反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领导干部必须坚持鲜明的政治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坚决的态度重拳反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不论是谁,也不论官位多高,都决不手软,让全党全国全社会看到了希望。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常鸣。当前,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从被查处的腐败案件看,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极其恶劣。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严于律己,廉政勤政,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零容忍”的态度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要加快推进反腐败制度机制创新,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4

从国内外企业应对危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可以得出结论,对危机意识进行培养是企业抵御危机侵害的有力武器.

1、树立危机意识:要培养企业全体员工的忧患意识,企业领导人首先就要具备强烈的危机意识,能把危机管理工作做到危机实际到来之前,并为企业应对危机做好组织、人员、措施、经费上的准备.

2、设立危机管理的常设机构.它可以由以下人员组成:企业决策层负责人、公关部负责人和公司一些其他主要部门的负责人.这些成员应保证其畅通的联系渠道.当危机发生时,该机构自然转型为危机领导核心.

3、建立危机预警系统:企业公关危机是企业内外环境出现问题造成的,因此,在危机爆发之前,必然要显示出一些信号.当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如下征兆时,就有必要提请决策部门注意并进一步加强监测:对企业或企业领导人形象不利的舆论越来越多;受到政府、新闻界或同行业人士的异乎寻常关注;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不断下降;组织遇到的麻烦越来越多;企业的运转效率不断降低.

4、制定危机管理方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有效的公关危机管理可以防止危机的出现或改变危机发生的过程.实施公关危机管理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检查所有可能造成公司与社会发生摩擦的问题和趋势;确定需要考虑的具体问题;估计这些问题对公司的生存与发展的潜在影响;确定公司对各种问题的应付态度;决定对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的行动方针;实施具体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不断监控行动结果;获取反馈信息,根据需要修正具体方案.

5、企业内部媒体公关培训:在企业发生危机时,企业能否冷静自如、坦诚大度地面对媒体、巧妙地回答媒体的问题,是化解危机公关的—个重要关键.预先对企业领导者以及公关人员进行这方面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6、建立并维护良好的媒体合作平台:定期与媒体进行沟通,获得媒体的信任与支持.

7、加强企业内部传播流程管理:适当时候进行危机预演,让内部人员熟悉发生危机时必须要做的事情.

5

四○四是我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原子能联合企业,为我国“两弹一艇”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创造了曾经的多个辉煌,作为典型的国有核军工企业,四○四长期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庇护下,有计划稳步地向前发展着,也享受着这种平衡带来的踏实,试想,如果企业的员工一直都沉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盲目乐观,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没有一点儿风险意识,那么,这个企业就如同温水中的青蛙,最终会因为失去竞争力而惨遭淘汰。可见,不断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已成为当前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那么,什么是风险意识呢?

一、风险意识的含义

中国有句古话,叫“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其对个人如此,对家庭如此,对企业或其他组织也是如此。这里讲的“不测”,用经济学的术语说,就是指不确定性,正是在这种不确定性中蕴含着种种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这句古话其实就是人们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对人生经历的种种不确定性的感悟或认识,或者说是在历史长河中自发形成的一种风险意识。

那么,在一个企业中,什么是企业的风险意识呢?风险是指对个人、单位容易造成直接的、致命的威胁和毁伤的思想、行为、事件,是危险发生前的一种征兆信号,是危险的预警。所谓企业的风险意识是指企业对风险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警醒和觉悟,它来自企业对经营环境的真实认知,是一个成功企业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给企业带来的无法预测的影响,由于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企业的风险类型也很多,需要企业认真分析,建立回避风险、利用风险的机制,积极面对,加以克服。而要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首先要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每个员工都应该时刻居安思危忧企业之忧,严格落实企业各项决策和部署,把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和“军中无戏言”的执行力化为自觉行动。

二、加强员工风险意识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风险意识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我们就不能够很好地认清形势,认明方向。我们知道,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社会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企业要发展就必然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成长正是在不断战胜危机中实现的,由此可见,企业要生存发展,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强化风险意识。

近几年,四○四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企业实力迅速增强、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企业和谐发展等工作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但市场上核领域的同行业企业单位的生产能力也悄然壮大起来,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新的问题、面临新的挑战,如:技术、设备、人才等问题,这就更要求我们每一位员工要居安思危,时刻意识到危机的存在,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进而从大局出发,从自身做起,忠于企业、团结拼搏、勇于创新,用自己不断增强的实力来促进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风险意识缺乏的表现及其对策

(一)缺乏风险意识的表现

缺乏风险意识或风险意识淡薄有多种表现:其一是职工队伍竞争意识欠缺,部分员工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思想观念中,整天躺在功劳簿上,不能主动承担企业的压力,被曾经的辉煌业绩冲昏了头脑,不能充分认识企业发展可能面临的风险和困难,仍然仅以收入的多少评判企业发展的好坏,缺乏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其二是心中虽有些许风险意识,但却心存侥幸,因而轻视对可能降临的风险的管理,直到风险突降,才悔不当初;其三是因现实中缺乏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使有些人对各种风险损失抱无所谓的态度,因而无所谓风险意识,也无所谓风险管理。凡此种种缺乏风险意识或风险意识淡薄的企业,犹如一支在战斗中不设防的军队,处境是十分危险的,其命运是令人担忧的。

风险有时就是机遇。与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不同,风险偏爱无准备的头脑,而对风险无准备的头脑是抓不住机遇的。对处在调整改革机遇期的企业来说,要想抓抢机遇求生存图发展,就必须增强风险意识,树立风险观念,加强风险管理。

(二)增强风险意识的措施和对策

1.加强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引导宣贯力度

在职工学习和教育中,要经常讲行业形势、企业形势,使大家头脑清醒,提高认识,把公司的压力层层传递。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加强这方面的宣贯,让每位职工心里都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让其理解改革并参与改革。同时,还要引导职工把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和个人的价值取向充分的结合起来,实现公司发展和个人价值发挥的双赢局面。

2.员工自身风险意识的加强是关键

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在困难时不失信心,顺利时防止灾祸,始终保持风险意识和清醒的头脑,我们就会在风云变幻的市场大潮中,躲过凶猛潮水的拍打,冲浪前行,自强不息。在企业中,每一位员工同样也应该有一种风险意识,作为一个有强烈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的人,就应该着眼于大局,时刻提醒自己不断的进取,任何时候都不能抱以沾沾自喜的态度,有了这种保证,我们的企业包括我们自己才能在各种挑战中应付裕如、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不断发展壮大,把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

3.从企业文化入手,营造良好的氛围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渗透到企业工作的各个环节,为企业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好的企业文化不仅表现出的是一种欣欣向荣、日渐辉煌的景象,使每位员工在一种活跃、轻松的氛围中工作,同时还要给每位员工以“危机感”,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氛围。好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精神的引领,能不断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四在几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的辉煌,同时也孕育出了“艰苦奋斗,科学严细,团结奉献,勇于创新”的四○四精神,这种精神是四○四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四个一切”的核工业精神在四○四的真实写照。

过去,我们一直强调自己在核工业系统是最大的企业,在人才、技术及设备等方面有许多优势,那是因为当时的政治责任大,科研力量雄厚。但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许多企业的综合实力大大提高,我们原有的一些优势逐渐丧失,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打造自身的品牌、塑造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以精神的力量、文化的承载,促进员工风险意识的提升,才能迎接新的挑战。

特别是作为一名核工业人,我们要将“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大力弘扬四○四精神,积极宣传模范人物和优秀团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思想教育活动,加强对员工进行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挑重担,勇于创新、敢于奉献的教育引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去武装员工、引导员工、鼓舞员工,多方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员工的自我价值能充分发挥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坚持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爱党爱国爱企爱岗教育,唱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力地抵制了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营造理解人、尊重人的良好人文氛围,千方百计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认真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向心力和凝聚力。

因此,在公司发展的新时期,作为四○四人的我们每个员工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要始终牢记责任重于泰山,敢于、勇于承担责任,有所作为”,立足实际,增强风险意识,为公司又好又快安全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70 895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