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共产产党员个人主要事迹(精彩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优秀共产产党员个人主要事迹(精彩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优秀共产产党员个人主要事迹【第一篇】

闫修全,男,汉族,1963年8月出生,1992年12月加入中共共产党,高中学历,梁山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1988年10月起在村“两委”工作,2011年4月至今任闫集村党支部书记。服务群众三十年来,他始终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带领村“两委”班子与广大村民一道,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惠民生,为闫集村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一)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抓好党员学习教育。首先,学习内容做到亦“新”亦“专”。立足“三会一课”制度,积极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等理论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党的光辉历史,作为支部书记,他每月为支部党员讲授镇党委、政府相关文件、村日常工作业务等相关知识。其次,学习方式力求灵活多样。带领村党支部利用主题党日、专题讲座等载体,不断提高学习广度深度,同时对行动不便的党员开展送学上门活动,做到学习教育全覆盖。第三,学习成效确保入脑入心。每个月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一次专题学习,着重提高党员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季度组织党员至少开展一次主题学习和义务劳动,同时在学习中,积极引导党员们畅所欲言、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形成共识,确保每一次学习都能入脑入心,取得实效。自“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支部组织专题学习近50次,开展主题研讨会20余次,梳理党员个人问题及整改清单340余条。

(二)加强后备干部培养,搭建锻炼平台,优化党员队伍。首先,支部班子成员在走访访谈的基础上,为村党支部培育新的力量,切实把常年在家有知识、有干劲、有带头示范作用和奉献意识较强的年轻人作为党员发展对象,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2018年,新发展积极分子4人,其中致富带头人2名。其次,该村党支部建立了致富带头人、后备干部培养台帐,立足划片定岗机制,设岗定责引导他们村庄经济发展和村内公益事业建设。近年来,后备干部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和扶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中发挥很大作用,累计300余人次参与到村“急难重”工作中,8名后备干部队伍为村班子补充了新鲜的血液、充实了队伍力量,使得村各项工作开展的更顺畅。

二、制定村集体发展规划,落实奋斗目标

每年年初,闫修全带领村“两委”开展走访摸底,调研商议,第一时间完善村庄发展规划。为了真正让村庄变化、让群众满意,闫修全同志坚持每月向镇党委汇报工作,谈想法、争项目,同时,在村里进行深入的宣传发动,引导村民积极投身到村里各项建设发展中来。

1、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一直以来,闫修全同志多方争取政策,促进村庄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2015年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投入资金万元新打286米的深水井一眼;利用上级水利抗旱专项资金及扶贫资金10万元打灌溉用机井10眼,解决了群众浇地难问题。为有效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2016年,争取市环保局投资扶贫资金15万元,群众集资万元,对全村胡同进行了水泥硬化,硬化面积22000㎡,同年,发动广大党员、后备干部带头筹资,在一份干渠西侧、邱堂自然村后街建设一座桥,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2、推进村庄环境建设。2016年,在市环保局的大力帮助下,利用扶贫资金19万元,将西闫集村总面积1000㎡的坑塘进行彻底的治理,栽种荷花、进行养殖,并进行了发包租赁,使废弃的坑塘变成了漂亮的一道风景线,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同年3月,投资9万元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了绿化,在村内主要街道、路口安装了路灯、监控,闫集村治安状况得到极大改善,高标准推动“硬化、亮化、绿化”,极大的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三、抓民心树新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针对红白理事会、村级广场舞队伍等服务群众组织运行不规范、职责不明确等问题,他积极推动村民代表会议的召开,重新选举人员、完善工作条例和村规民约,促进新风尚在闫集村的发展。立足镇党委要求,积极组织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通过召开党员与村民代表大会,制定了婚丧嫁娶的有关规定,并将明白纸发放到户,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支持与称赞。

在闫修全同志的推动和争取下,2014年闫集村投资21万元建成面积1200㎡的综合性“文化广场”,为了进一步方便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2016年村党支部又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项目投资万元,分别在邱堂、田垓、王换徐三个自然村建设文化广场。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工作。闫修全同志号召全体党员带头签订《移风易俗责任书》,要求党员身先士卒,主动担当起倡树新风尚的主力军。在广大党员的带领下,闫集村率先修订《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

四、关心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

闫修全同志将村“两委”班子在服务群众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固定下来,逐步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比如:每年重阳节上门为行动不便的党员、独居老人理发;每年最少一次联合卫生院举办便民服务活动,包括测血压、测血糖、医疗咨询、理发、修理小家电、法律咨询等。村党支部自2016年起,每逢农忙,就会组织“党员先锋队”,帮助鳏寡孤独农户春种秋收。此外,亲自挂刷成立“党员治安巡逻队”配合镇政府“镇巡逻、村打更”秋冬季治安巡逻工作,村治安状况得到极大改善,群众纷纷为党支部的主动担当点赞。今年以来,支部共有50多名党员参与村党支部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帮扶对象近120名,为群众解决难题43件。

闫修全同志自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为民服务的信念,促村庄发展、促群众致富。30年如一日的不改初心,终于换来了闫集村容村貌、民俗民风的全面向好,其本人也多次获得“工作先进个人”、“优秀政协委员”、“梁山县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真正在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了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担当。

优秀共产产党员个人主要事迹【第二篇】

**,男,汉族,**乡**人,****年*月出生,**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月参加工作,现任**乡**村党建指导员。

在我们马渠这片包含热情的土地上,老百姓像黄牛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虽然思想守旧,目光短浅,但是他们老实憨厚的品格足以使落日的余晖变得光芒四射。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干部,总会有一些特别的品质,**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干部。

**是一名退伍军人,他退伍回家以后,看见家乡落后的面貌,特别是山区的农民,交通条件严重限制了农户的发展,道路陡峭而狭窄,人们出行都有困难更不用说运输农产品了。从那一刻开始,在**的心里就萌生了让老百姓告别山区,集中安置的想法。因此,**从20**年*月当上村干部的那天开始,他就筹划着**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项目。从新农村重大项目的申报到审批,从坐落地址的选择到基础设施建设,每一个项目的实施对他来说都是一次破茧成蝶。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艰辛付出,终于于2016年3月在闫塌山村建成41户,**村建成31户,塔洼村建成11户,胡大山村建成10户新农村,实现了93户农民告别山区的梦想。

同时,**还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同志,他于201*年**月考上了公务员,来到了**乡政府工作,来到了乡上以后他也不忘贫困户脱贫工作,自愿到**乡贫困面最大,条件最艰苦的**村工作。他每天为贫困村基础建设工作,为贫困户产业培育工作忙得焦头烂额。时间匆匆流过,他不是在扶贫就是在扶贫的路上,实现了党员联系困难群众的梦想,也实现了自己真正的人生价值。

优秀共产产党员个人主要事迹【第三篇】

xxx,男,1948年9月生,汉族,**镇松林村人,初中文化,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开始在村里任职,1988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在他的带领下,松林村由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变成了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连续多年被评为全镇全面或单项先进单位,2007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计划生育模范村,2008年被市爱卫办评为**市卫生村。

该村面积平方公里,辖28个村民小组,595户,人口2150人,200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196万元,其中工业及第三产业收入715万元,人均纯收入4590元。苏太逊同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1年来,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支部书记的身份当好领头雁,为全体村民作表率,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为本村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说起松林村,过去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两山五湾尽岩壳,中间一条甘溪河,暴雨三天路行船,天晴一月没水喝,丰收年景吃菜粥,饥荒之年讨米多,有钱不住竹园榜,好女不嫁松林坡,要想丰衣又足食,除非日从东边落”,这首民谣,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松林村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贫穷状况。由贫瘠到小康的巨变,离不开农村党支部这个战斗核心,离不开为民书记苏太逊同志的努力。

一、以“联户帮带”为切入点,加强党建工作

2007年全县推行合村并组,竹园榜村和松林峪村合并为新的松林村,苏太逊担任松林村党支部书记,他在带领党支部一班人开展“双争创五好”,带领大多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同时,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全村共有党员59名,其中2名村主干具有大专文凭,15名党员是科技示范户,“双带”能力较强。党支部把党员“联户帮带”做为实施民心工程的切入口,积极组织全村59名党员对困难户的帮扶工作,用真情暖民心,用爱心赢民心,帮助困难户提高他们解决生活困难的能力。他个人在联户帮带活动中,为自己的联系户从资金、农业技术、家庭生产生活等方面解决实际困难,先后帮助6个困难户真正走上了致富路。该村原有15个特困户、5个残疾户,生活不能自理,村支部开展“一争两创”活动,义务帮困,开发荒山种桔橙80亩,每户每年增收2000元—5000元以上。既增强了“造血”功能,又帮助困难户树立生活信心,促进全村共同致富,和谐发展。

2008年,“”**大地震后,在为四川灾区募捐活动中,党支部号召群众积极献爱心,他个人带头捐款500元,全村共募捐21870元。

二、努力建设新农村,软件硬件大改善

在新农村建设中,苏太逊同志带领一班人,抢抓发展机遇,三年来,内引外联,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并发动群众集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全村面貌焕然一新。一是针对村级公路不畅,路况较差的现状,苏太逊同志采纳民意,把村组公路硬化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头戏来抓。2006年发动群众集资7万多元,争取资金260万元,硬化村级公路公里,组道4公里,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交通状况,从而也极大地促进了该村的经济发展,以前柑橘熟了,柑橘销售商说起松林的路就头疼,没有人愿意进村收购,农户只好用农用车转运,耗时费力价格低,路修好后,柑橘商直接进村收购,大车开到田间地头,每年仅柑橘销售一项,群众的人均增收近1000元;二是投入资金25万元修建村自来水供水系统,解决人畜安全饮水,保证全村用上安全卫生饮用水,共258户,805人受益;投资10多万元在全镇第一个拉通了程控电话和有线电视。三是今年软硬件建设再上台阶,在市纪委等后盾单位的帮助下,先后完成了投资100万元的公里公路硬化,投资40万元的电网改造,投资15万元的1500米引水渠建设,新建垃圾池8个,以村级活动中心为载体,投入48万元建成高标准村级活动中心,并配备了篮球、乒乓球、图书室等体育文化设施,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建有藏书2500册的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宽带网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四是积极引导农村实行“五改”,即改路、改水、改厕、改房、改圈,全村五改户和沼气池用户达80%以上,农村卫生状况大大改观,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五是坚持科学发展,提升村级可持续发展能力。目前,村里与国土部门合作,将村集体100亩老桔园进行国土开发整理,积极争取农业、林业等部门资金、技术支持,规划建设100亩柑桔新品种示范基地,以此推动全村柑桔品种改良,拓宽老百姓增收渠道。该示范基地于明年春天建成后,不仅为本村群众提供种苗接穗,还将成为全镇柑桔品种改良的科学示范基地。

三、民主监督无死角,规范管理见成效

苏太逊同志担任村干部二十多年来,清正廉洁,公私分明,从不乱报乱花村里的钱,在村里有口皆碑。他知道,打铁光靠本身硬,靠个人权威进行管理不是长久之计,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接受群众监督,才能使村级运转减少人为的猜疑和阻力,更好地集中精力谋大事、办大事。因此,村里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尤其是村里的财务制度,对非生产性开支做了严格规定,比如,到县里办事,不允许大吃大喝,不允许公款住宾馆,招商引资确有必要的,由当事人现行垫付,待招商引资和向上级争取的资金到位后,经村支委、民主理财小组共同审核,方可报销发票,近几年,先后向上级争取的建设资金达300多万元,基本上没住过宾馆,没有大吃大喝行为,非生产性开支控制在5%左右,村级财务定期公布,群众明明白白理财,村干部清清白白做人,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今年7月初,村里又聘请了党风廉政监督员,对村级运行的方方面面进行监督,10月份,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推行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这些措施,极大地凝聚了党心民心,为松林村健康、稳定、和谐、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今日的松林村,楼房林立,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群众****,精神积极向上,处处呈现勃勃生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苏太逊同志的辛勤努力,离不开党支部一班人的努力,群众高兴地说,“一谢党的政策好,二谢有个好书记。”

优秀共产产党员个人主要事迹【第四篇】

鲁绍辉,今年48岁,一个极普通的农村无职党员,有人说他:“爱操闲心,爱管闲事,好了别人,亏了自己”。他自己说:“人一辈子就几十年光景,多做点对大众有益的事,无论对人对己都是值得的”。

板桥河村共有共产党员28名,其中农村无职党员22人。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农村无职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和进取精神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党员先进性标准之间呈现出较大差距。不能、不会、不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促进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实施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新举措,板桥河村党支部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社会稳定等实际情况,以村党支部为单位,设置村务财务监督岗、科技带动致富岗、外来人口管理岗、精神文明建设岗、社会治安岗、民事调解岗、义务志愿服务岗等岗位,以村党支部为单位,采取自我认岗、支部定岗、群众荐岗等方式,为无职党员定岗定责。

在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则制度推行以后,板桥河村先后涌现出十余名先进无职党员代表。鲁绍辉就是其中一位,他自从上了该村“科技带动致富与民事调解岗”后,充分发挥着作为一名党员的积极模范作用,主动、积极投身于板桥河村的科技致富,科学种田建设当中。老鲁曾慷慨的说过:“作为一名党员,我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最怕的就是有事不便管,有劲使不上。设岗定责制度的推行,使我成为了一个无职有岗,无位有为的人,让我们这些农村无职党员能够结合自身特长发挥余热作用。”

人生观:把爱心献给群众,把丹心留给党

鲁绍辉曾在板桥河村任科技副村长4年,通过多年的历练,老鲁已从一个年轻、冲动、充满热情的青年,逐渐成为了一个沉稳、果断、责任心强的老革命。

他在自家责任田开始引种繁殖野生天麻、党参等多种中药材,为了掌握种植技术,专门到外地种植区参观学习,经过一年的潜心钻研,他成功了,当年收获了万余元,在他的带动下,附近农户也开始种植起来,并逐年扩大规模。同时,他率先种植魔芋,几年中,他成了魔芋大户,随之,板桥河村的魔芋逐渐走上规模,批量流向市场,并成了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产业。,板桥河村针对当前农村部分党员党性观念退化、组织观念弱化、宗旨观念淡化、知识和年龄结构老化、精神状态消极化等问题,从教育引导入手,在不计报酬、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让农村无职党员“上岗”,协助村、组开展工作,并在农村积极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使农村无职党员有岗、有责、有位、有为,并在全村进行广。老鲁听到这个消息以后,认为应该为村内的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事纠纷调解出份力,所以第一个就积极报名上任“科技致富及民调岗”。在汶川地震发生后,老鲁听到报道又积极组织该义务服务队的其他成员捐资自发奉献爱心,在老鲁的宣传带动下,虽然每个人捐献的不多,10元、20元、50元的都有,仅板桥河村在一天的时间内就集中捐集了一万八千余元,还有很多未来得及赶上的,或者在外地通过其他方式捐献的还不计其数,尤其有几位残疾人手拄双拐,一只腿行走几公里路将自己本来就不多的部分生活费都送了上来,其情景真是叫人感动不已,有的队员自己献了爱心,也交了特殊党费,还让家中其他成员也另行捐献。农历腊月二十六,春节将至,考虑到还有居住偏远,却拒不入福利院的孤寡老妇人彭远梅,无儿无女,年岁已高,恐怕生活上有困难,于是,老鲁请示村支部后,又商议组织慰问,一行无职党员队伍共8人,年纪最大的已有六十岁,不辞跋涉几十里,冒着冰雪严寒,将凝聚着整个队员及村委干部的一份温暖和爱心,亲自送到彭老妇手中。

上岗后,老鲁为了大家出行方便,能够早一点发家致富,他多方协调,奔波带动全组人民修组级公路,当有很多人不愿出钱出力,老鲁通过自己每天在工地上辛勤的劳作,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终于在他的坚持和带动下,历经两年多时间,这条公路已通往全组的每家每户,正积极的发挥着效益。大家都认为,鲁绍辉最大的精神寄托,是他给予别人的帮助和快乐。“有人说我傻,尽做亏本的事,但我觉得我是共产党员,有义务为群众服务。”老鲁坚定地说,“我付出了那么多,也什么都得到了。只要村里的建设好了,爱护环境的人多了,建新房的多了,富起来的人多了,我就高兴了。”

作为一名普通农村党员,他身上体现的是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他是一名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一个缩影。

党员观:无职应有为

作为一名农村无职党员,鲁绍辉收获的除了快乐,还有党和政府对他的信任。老鲁上岗两年多来,一直兢兢业业,村里有什么事都跟他商量商量,村民家里有什么事,也都会找他出谋划策。想起这一年来付出的艰辛和收获,他笑着说:“别人赚钱,我‘赚’的是信任与人心,金钱也许会成为过去,但信任是不会远走的,所以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赚’得更多。”板桥河村党支部始终这么觉得:尊重农村无职党员的精神需求,通过设岗定责,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力,激发他们全身心投入到为村民服务。只有把农村无职党员的原动力充分激发出来,党组织的凝聚力才能大大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才能快速扩张、党组织的战斗力才能大幅提高。通过让农村无职党员“上岗”,定岗定责,不但给了农村无职党员荣誉,也赋予了他们责任感和使命感。“引”着农村无职党员在各项工作中走在群众的前列,“逼”着他们在发展经济、科技致富、遵纪守法、计划生育、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模范作用,“促”着他们必须做一名合格的政策宣传员、共同致富的战斗员、维护稳定的安全员、依法治村的监督员和热心群众利益的服务员,进一步增强了他们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进一步激发了党组织“细胞”的活力,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70 7206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