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心得体会范文【汇集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心得体会范文【汇集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心得体会【第一篇】

党的**届**全会《决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刻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原则,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定》精神上来,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际,锐意创新,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一届**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基本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局面初步形成,经济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要看到,我省改革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经济结构仍不合理,城市与农村、山区与沿海发展差距明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企业改革还不到位,社会事业改革发展相对滞后;政府职能的转变还不适应改革开放新阶段的要求;要素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不够发达,市场秩序不够规范,社会信用不足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届**全会的要求,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改革,注重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根据党的**届**全会确定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我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各项改革的推进,要突出重点,力求在较短时期内,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新进展;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和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社会事业各项改革有新突破;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健全就业和社会分配制度、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有新成效;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有新局面。通过不懈的努力,全面完成中央提出的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各项任务。

进一步深化我省经济体制改革,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和**届**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必须着眼加快发展的要求,着力消除各种影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拓展发展空间;必须立足为民谋利的宗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必须适应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使改革与开放同步推进,良性互动;必须致力统筹兼顾,协调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走群众路线,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心得体会【第二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五”时期,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际,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我国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的积极作用,促进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厚植了制度根基。《建议》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深化对市场和政府二者关系的认识,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就现阶段来说,为了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我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设有效市场。我们要研究、掌握、尊重与运用市场运行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文化、法律、政策等多维角度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从而激发各类经济主体发展新

活力。二是打造有为政府。既要通过规范而完善的制度来抑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消极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使市场“有效”,又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规范政府自身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使政府“有为”,实现市场积极作用和政府积极作用的有机统一,从而创造 1+1>2 的经济发展动能。三是依据“探索规律—制定规划—出台政策”的路径深入推进。首先要认真研究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结合的客观规律,制定出一定时期内可操作性规划,再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操作政策,从而有序推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立足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局势,亟待从以下五个方面全面发力,加快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

第一,推进市场制度改革创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既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也是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我们要从我国市场主体的现实出发,通过推进市场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来激发各类市场的活力。一是在国有市场主体方面,要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积极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构建多元化产权结构;进一步推进党建融入公司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打造国际一流企业集团;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二是

在非公有制市场主体方面,要深化各地基层政府体制改革,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文化理念、法律体系和政策体系,优化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通过加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非公有制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发展信心与活力。三是在行业改革方面,要区分竞争性与非竞争性两类不同性质的行业,以及非竞争性行业中的两类不同性质的企业(非竞争性行业中也有竞争性企业),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企业及其竞争性环节的市场化改革。四是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要重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大力培育企业家队伍,弘扬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目前,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一是加强宏观调控所需要的数据库建设,提升大数据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治理能力,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夯实宏观经济治理基础,提高宏观调控能力。二是建立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税收、金融、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与投资、产业、就业、消费、外贸、环保、区域、城乡等政策紧密配合,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三是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研究、论证、制定、执行、评估、激励机制,重视预调和定调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四是根据国际经济周期变化情况,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搞

好跨经济周期政策设计与有效运用,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促进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协调发展。

第三,加快制度创新,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现代财税金融体制是现代市场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构建现代财税金融体制的重点包括,一是在财政体制方面,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提高财政资源统筹能力,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健全预算管理体制机制及政策体系,提高财政支出标准化水平,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厘清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与支出责任,完善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系,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二是在税收体制方面,建立健全现代税收制度,完善地方税、直接税体系;优化税制结构,适度提高直接税比重;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提高征管效率。三是在金融体制方面,健全现代中央银行制度体系,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深化利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机制改革,支持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既提升直接融资比重,又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金融机构治理机制,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提高金融监管能力,严格防范金融风险。

第四,健全体制机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一是要从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基础制度入手,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促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形成。二是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放宽市场准入,保护知识产权,促进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体系的形成。三是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四是健全要素市场化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提高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水平。五是加强市场监管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质,提高市场综合监管能力。

第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保证。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要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继续推进政府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深度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市场化、公正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出现的新业态、新产业、新领域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完善重大政策事前评估、事中跟踪观察和事后评价制度体系,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法治化水平;深化政务服务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增加政务透明度,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入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改革,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心得体会【第三篇】

我是1981年进入人民大学经济学系学习的,1988年硕士毕业留校任教。从上大学时卫老师给我们上课算起,至今受教于卫老师已有38个年头了。我虽然不是卫老师嫡亲的门下弟子,但是,几十年来我一直认真学习卫老师的学术成果和治学精神,感到受益终生;我跟卫老师也有很好的私人交往,深得卫老师的厚爱,感到十分荣幸。中组部的同志到学校来调研时,我总结了卫老师的八个方面的杰出贡献,明确地得出结论,卫老师获得国家荣誉称号是实至名归。中组部的同志问我,授予卫老师国家荣誉称号会不会有非议,我回答说,卫老师旗帜鲜明地坚持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几十年,成绩斐然、贡献突出,并且跟许多人进行过学术争论,因此,个别人不服气或者有不同意见是完全正常的,但是我相信,中国经济理论界特别是政治经济学界的绝大多数同行,一定会非常拥护中央的英明决定。那天中央台采访我,我又概括性地讲到了卫老师的几个方面的突出贡献,不过没有全部给播放出来。

大家都知道,长期以来卫老师不仅专注于《资本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而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也是卫老师的研究方向和专长,卫老师在这两个研究领域都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何全面认识卫老师在政治经济学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和宝贵的治学精神,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时间关系,这里仅就卫老师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成果和学术贡献谈三点学习体会,算是抛砖引玉了。

第一, 卫老师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卫老师青年时代就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历史责任感,他亲眼目睹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黑暗,为了追求真理和人民解放,他毅然参加了革命。他曾受到过敌人的逮捕,经历过他的战友为了人民的解放而流血牺牲的悲壮,从此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更加坚定地确立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信仰与追求,立下了为追求真理、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人生宏愿。

新中国成立以后,从1950年起,卫老师就投身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与研究事业中,至今69年了。在这漫长的69年中,卫老师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前三十年中曾经有过的比较激烈的政治运动。在“左”风比较厉害的特定历史阶段,卫老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坚持独立思考,不做风派人物和墙头草,专注于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研究,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做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后,卫老师以极大的热情和全新的精神风貌投入到火热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研究之中,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运行体制等一系列重要研究领域发表了十分丰硕的学术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卫老师的所有这些研究,都有一个极为鲜明的特点,就是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维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维护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决拥护改革开放。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一些人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往往会有比较左的印象。学术界早就知道卫老师是一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但是即使是学术倾向不同于卫老师的许多学者,对于卫老师的学术造诣和政治品格也都赞赏有嘉,并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影响,例如,日本《中国经济月刊》评论卫老师是“中国稳健的改革派经济学家”。

第二, 卫老师始终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是一个伟大的社会实践,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如何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正确解读党中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消除杂音噪音,并且为党和国家积极建言献策,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健康发展,这是中国学者面临的重要历史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卫老师始终秉持这样的立场原则和神圣职责,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党的政策方针和改革开放重大实践问题展开了丰富多彩的理论研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成果,在正确解读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央方针政策、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发展方面做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具体来说,一是卫老师以极为严谨科学的态度,对于学界和社会上存在的许多片面的错误的观点和主张展开了无私的不懈的理论斗争,在理论的正本清源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二是卫老师以极为严谨科学的态度,对于改革开放的重大实践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例如卫老师在经济运行机制、社会主义本质、公平与效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生产力要素等各方面的学术成果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 卫老师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和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

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这个事业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具有十分鲜明的创新性,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秘密之所在。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学者和理论家,如何勇敢地面向实践面向未来,在思想认识上跟上时代和实践的发展步伐,并且能够勇立时代潮头,不当落伍者和社会进步的绊脚石,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如何既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基本立场和基本原理,同时又能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扬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勇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事业的讴歌者和贡献者,在这个方面,卫老师堪称我们的楷模。

几十年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在每一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卫老师始终站在经济理论研究的前沿,密切关注实践发展,在许多最具时代性和实践性、最鲜活的重大理论问题上发表了系列学术成果。例如,80年代初关于异化劳动理论的研究、80年代中期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的研究、80年代末期关于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问题的研究、90年代初期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研究、90年代中期关于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新世纪以来关于公平与效率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等等,所有这些学术研究,充分彰显了卫老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和与时俱进的宝贵精神品质。

老师们、同志们,卫老师的学术成果十分丰硕,卫老师的治学精神十分崇高。卫老师为共和国做出了突出贡献,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我们要像卫老师那样,严格要求自己,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人和人民教师;我们要向卫老师那样,精诚治学,精忠报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我们的力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心得体会【第四篇】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这一新的概括,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前提是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和实质。

经济制度是经济关系在制度上的反应,经济关系是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其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关系。一定的生产关系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二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既定的前提下,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过程中形成的具体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就是生产关系在制度上的表现,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对经济制度属性和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决定性影响。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解起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者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内在统一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其中,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反映了生产资料的归属关系,不仅规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也对分配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由我国生产力状况、所有制关系决定的,是所有制关系在收入分配领域中的实现,反映了生产方式、生产成果的分配方式,对所有制关系及其实现方式具有重要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所有制关系为前提和基础,体现所有制关系、交换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并受所有制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影响,对所有制关系及其实现形式也有重要影响。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其一,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评价经济制度必须结合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只有适应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济制度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纵览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实践可见,只要经济制度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相反,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例如,新中国成立后,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发展富强、中国人民生活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经济建设中,也曾脱离我国的国情,不顾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盲目搞“一大二公三纯”,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后,我们党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其二,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坚持和完善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制度追求。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只有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保证共同富裕和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收入分配制度主要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只有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才能保证劳动者相对平等地占有生产资料,从而形成有利于劳动者的分配制度,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共同富裕目标奠定物质基础。实践表明,市场经济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相结合就会有不同的制度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结合,既发挥市场经济的效率优势,也彰显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既体现市场经济的特征,也体现社会主义性质特别是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要求。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与时俱进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源泉。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体现了党的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这种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是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

长期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并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一论断体现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等方面的作用,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基本经济制度之间相互支撑的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

总之,理论来源于实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建立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上。从发展趋势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适应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某些具体制度也要不断调整和变化,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要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70 934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