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一教学设计大全优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一教学设计大全优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一教学设计大全【第一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计算物体周长的方法。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倡算法的多样性。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560+240=410+190=200+200=240+410=。
2、什么是周长?
3、谈话导入。
笑笑家附近有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公园,绿树丛中有凉亭,凉亭周围有环形小道,今天我们去哪里游玩好吗?(小黑板出示情境图,小道没有标明数据)。
4、板书课题:游园。
二、合作探究。
1、观察图形:你看到了什么?
小组合作探讨,交流所看到的。
2、想一想。
(1)、要求这条环形小道有多长,实际上就是求什么?
(2)、要求这个图像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展示汇报。
3、标出每段路的长度,再看图,你看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解决问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5、小组展示交流,说说自己的算法。
三、检测。
1、课本p46“试一试”的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2、小组检查汇报完成情况。
四、训练。
1、课本p47第3题。笑笑在动物园里沿着右面这条路线走一周,她一共走了多少米?
2、课本p47第4题,计算下面的周长。
3、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一教学设计大全【第二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实物投影,口算卡等。
一、基础练习。
1、课文联系一中的第1题。
教师运用口算卡片处事题目,要求学生直接回答算式计算结果。回答时,要求语言表达完整。
考虑题目数量不够,增加题目。
(1)20×2030×5012×3040×7。
(2)15×3025×4016×5080×15。
2、补充计算。
(1)28×24(2)42×35。
要求: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讨论;
选取部分学生板演;
提问算式意义。关注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理解计算中每一层的含义。
然后,教师进行小结。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表扬多种算法带来的新思维。
3、用竖式计算。
185263。
×23×41×42。
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请3人上台板演;
2)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3)教师讲评,及时纠正错误。
4)提问学生,计算过程的注意点。
二、专项练习。
1、练习一的第2题。
“选数填空”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其目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学生自己先填写,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策略。
归纳出:把题中各数的0先暂时省略,再来进行选数填空,最后再补上0。
最后,汇报结果。全班进行订正。
2、练习一的第6题。
这是一道数学趣味题,同样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策略意识。
解决过程:
(1)首先,让学生明白题目的具体情境,懂得要解决什么问题。
(2)要求找到能打开开锁的钥匙,用连线与万宝箱连接。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老师:看谁用最简便的方法,最快找出来。
(4)汇报结果。
3、练习一的第7题。
这是一道判断题,同样引导学生不必计算,运用估算进行判断,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把因数进行取舍成整十数,然后把结果进行比较。如54×24=4526(错),想:把54看成60,24看成30,60×30=1800,正确结果应该小于1800。
三、巩固练习。
课内外作业。
课文练习一的第3、4、5题,第8、9题。
第3题:主要是时与分的单位换算,这一问题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遇到,没有困难。
第4、5题,鼓励学生独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8题,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先计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一共有多少箱,再算它们一共有多少瓶;二是先算出苹果汁与橘子汁分别有几瓶,再算出它们一共有多少瓶。这两种算法都可以,且不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
第9题,共有3个小问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启发学生想一想:今后碰到类似的要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解决。
2、小黑板的选用作业。
四、作业设计。
“五星级”对应的练习。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略)。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一教学设计大全【第三篇】
教材通过创设一个运输蔬菜的情境,将口算除法的内容蕴含其中,十分自然地导出例1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教材通过呈现学生的不同算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补充理解它们的算理,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
20xx年月日。
1、知识与能力: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口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六、教学重点: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七、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八、课的类型:新授课练习。
九、教学方法:观察法、交流法、讨论法、指导法、讲解法等。
十、教学准备:小棒、口算卡片、小黑板等。
十一、教学过程:
1、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法。
4、如果不分小木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呢?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6÷3=2。
60÷3=20。
5、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6÷3=2600÷3=200。
3、试一试:
360÷6=640÷8=。
(三)、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24÷3=8240÷3=80。
(四)、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640÷8=30÷3=360÷9=420÷7=。
(五)、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1、2小题。
十二、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60÷3=20(箱)。
(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600÷3=200(箱)。
(3)、李阿姨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40÷3=80(箱)。
十三、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一教学设计大全【第四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统计知识进行整理,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体验统计的全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
2.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使学生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问题,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整理统计知识,进一步体验统计的全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空统计表、统计图,实物投影仪等。
一、知识梳理。
师:说说本学期我们都学习哪些统计知识?
生: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学生小组交流整理。
师归纳(板书):
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两个事物,便于比较。
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
二、统计知识的应用、内化。
1、统计表。
师:下面我们就用所学的统计知识来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
师: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你们都打算到哪里度过呢?就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出示:
海洋公园。
市民广场。
儿童乐园。
男生(人)。
女生(人)。
合计(人)。
(动手操作完成表格)。
师: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教师摘录问题)。
师:这些问题你会解决吗?(人)。
学生解决问题。
2、统计图。
师:请你根据统计表,完成下面统计图。
(要求: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相互评价并回答问题)。
海洋公园。
市民广场。
儿童乐园。
(1)想去()的人最多,()的人最少。
(2)如果你是老师,你准备带全班同学去哪里?为什么?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综合应用。
独立完成书本p127题15。
反馈----交流-----评论。
三、总结升华。
本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一教学设计大全【第五篇】
电影院。(教材第36~37页)。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经历估算的过程,会解释估算的过程,进而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
教法:引导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电影院吗?电影院里也有许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借助“电影院”来继续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板书课题:电影院)。
投影出示教材第36页的“电影院”情境图。
师:这幅情境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
1.估算的方法。
师:通过观察,我们能知道哪些信息?电影院的座位够用吗?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集体交流。
生1:我们知道看电影的共有500人,这个电影院的座位共有21排,每排可坐26人。
生2:电影院的`座位够用,如果电影院的座位仅有20排,那么电影院里就共有20×26=520(个)座位,520500,所以够用。
生2:我是这样想的,把电影院里的座位想成20排,每排想成25个,共有20×25=500(个)座位,500=500,所以座位够用。
师小结: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先估算出电影院的座位总数,然后把它与学生的总数进行比较。若学生总数等于或小于估算的座位总数,则坐得下;若学生总数大于估算的座位总数,则坐不下。
师:总结一下,座位总数是如何估算的呢?
生:估算时,把座位排数或每排可坐的人数(即每排座位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几十五的数,然后用“座位排数×每排座位数”求出座位总数的估值。
师小结:把已知的数据想成稍小一点儿的数据后,结果大于或等于要求的数据,那么原来数据的结果一定大于要求的数据。
2.计算方法。
师:那么大家一定想知道这个电影院具体一共有多少个座位,那怎么列式呢?
生:把每排的26人×排数21就可以了。(师板书:26×21=)。
师:怎么算呢?
学生既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同桌交流。
生1:先算前20排共有520个座位,后面还有1排有26个座位,一共是546个座位。
20×26=520(个)1×26=26(个)520+26=546(个)。
生2:我是用上节课学到的列表的方法算的。(教师用投影仪演示列表法)。
生3:我是列竖式算的。
学生叙述,教师板书。
师:太好了,你们的这三种方法都很好,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
师:用竖式的计算方法简便易学,大家一定要掌握。
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例2。
师:刚才我们通过估算知道了电影院的座位大致是多少。那这道题怎么估算呢?
学生和同伴讨论,师巡视辅导。
生1:我觉得应该比380多。我是这样估算的,我把12看成10,38×10得380。(师板书:38×10=380)。
生2:我觉得应该比480少。我把38看成是40,40×12得480。(师板书:40×12=480)。
师:大家看一看,为什么会出现两个估算答案?
生:一个是取38的邻近的整数来估算,乘数变大了,所以得数比较大;一个是取12的邻近的整数来算,乘数变小了,所以得数比较小。
师总结:得数应该是在380和480之间。
师:我们用竖式算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竖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然后指名学生板演。
小结:估算可以快速估出得数的大致范围。
三、师生归纳总结。
师: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吧。
生1:两位数乘两位数,可以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乘,最后把两个积相加。
生2:也可以列竖式计算,先用第二个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师:这个计算方法很重要,同学们一定要熟练掌握。
板书设计。
电影院。
26×21=546(个)38×12=456(元)。
答:电影院有546个座位。答:买电影票需要456元。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一教学设计大全【第六篇】
1.推导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在经历推导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抽象过程中,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现实性。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应用意识,增强自信心。
推导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会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一、复习导入。
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请同学摸一摸它们的面积。
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如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
二、探究新知。
1、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师:拿出课前研究单,先回顾昨天的研究,然后小组交流你的想法。
小组汇报。
说一说你的发现。
(每人说一个,说完一个交流一个。)。
汇报的.时候讲清楚为什么一行摆6个小正方形能正好摆开,因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边长是1厘米,就是6个小格,宽是3厘米,所以放3行,一共放18个小正方形,就是18平方厘米。瓷砖的数量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那么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看看。
课件出示。
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用小正方形铺,数格。
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用小正方形铺,数格。
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用小正方形铺,数格。
师:看来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就是长×宽。
练一个,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所以,我们要先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多少,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那么他的面积就是长×宽=21平方厘米。
2.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当边长都相等时,也就是正方形的计算公式就是边长×边长。
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计算,验证。
边长是5厘米的正方形,计算,验证。
边长是7厘米的正方形,计算,验证。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68页练习题,计算三个图形的面积(说)。
3、判断。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4平方厘米。()。
(2)长方形面积大于正方形的面积。()。
(3)一个边长是4分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一样大。()。
4、每人在卷子背面画一个长方形,画一个正方形(要取整厘米数的)请同桌互换,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里,让学生说自己在这节课的收获,说说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何帮助,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一教学设计大全【第七篇】
本节课是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例8的教学内容《归一解决问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连乘、连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更好的学习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情境图,画出数量关系,弄清数量间的关系,找到解题办法。因为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系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或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1.学会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能力。
2.经历用图形表征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能沟通图形与算式的联系,增强画图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对比辨析初步建立归一问题模型,增强比较归纳能力,感受数形结合思想、函数思想和模型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用图形表征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能沟通图形与算式的联系,增强画图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比、辨析,初步建立归一问题模型,增强比较、归纳能力,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模型的思想。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法;答疑引导法;数形结合法。
(一)导入新课
1.一个面包4元,我要买8个面包,一共需要多少元?
2.先出示:我有56元钱能买几个水杯?
谁能算出来?为什么不能算出来?
预设:缺少一个条件。
再出示(一个水杯8元)
(二)创设情境
1.出示超市图片,引入情境
a:从图上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3个盘子18元,要买8个盘子)
b:你能把问题补充完整吗?
(买8个这样的盘子需要多少钱?)
c:抽学生把题目完整的说一遍。
2.课件出示题目:3个盘子18元,我要买8个这样的盘子,需要多少钱?
3.质疑:要买8个盘子,能直接算出来吗?
(三)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
1.独立尝试用画图等方式表示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这道题能一步解决吗?如果不能,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写出算式。
3.完成后和小组成员交流你是怎么画图的,怎么列算式的。
学情预设
预设1:画的实物碗的示意图。
预设2:画圆圈图。
预设3:画线段图。
1.展示圆圈图。
师:你们能看懂他画的是什么意思吗?他的这幅图有没有把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表达完整呢?那你对他的图有没有建议。
师:那你能说一说他的算式是什么意思吗?
2.展示线段图
师:为什么每一段都画的同样长?你能在题中找到对应的话吗?
教师相机提问:18÷3=6(元)求的是什么?
提问:为什么要先求出一个盘子的价格呢?
学生:问题要求8个盘子的价格,所以必须先求出一个盘子的价格。
3.教师相机将学生的意图总结成板书。优化解题思路。
师:结合图示,怎样能表示清楚题目所要求的问题呢?
生:(板书)
18÷3=6(元)一个碗的价钱?着重提问!
6×8=48(元)求多个碗的价钱。
师:我们把一个碗的价钱也叫作“单价”,8个碗叫数量,最后算出的是“总价”。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列式方法?
预设:列综合算式来解答。
18÷3×8
=6×8
=48(元)
师:第一步先算的是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一个碗的价钱。这件事很重要!
师:分步计算和综合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生共同总结:分步计算和综合算式虽然形式不一样,但是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4.(反归一)想一想:
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1)学生自主解答。
(2)交流展示。
学情预设预设1:先求出一个碗的价格,再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分步列式)。
18÷3=6(元)
30÷6=5(个)
预设2:先算出一个碗多少钱,再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列综合算式)。
30÷(18÷3)
=30÷6
=5(个)
师:为什么18除以3要加小括号?(要先算一个碗多少钱,也就是先算18÷3,而18÷3在右边,所以要加小括号。)
对比一下这个问题与刚才的问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
学情预设:
生1:相同点,第一步都是用除法求出每个碗的价钱。
生2:不同点,求总价要用乘法,求单位数量就要用除法
(四)拓展延伸
对比
1.课件展示对比两个问题的解法。
讨论提示:4人小组讨论。
a:仔细观察两题的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为什么会不同?
b:这两个问题都用了两步来计算,你觉得哪一步最关键?
2.学生汇报。学生边说,边课件出示。(2-3人说清楚即可)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两种问题所用的解决方法的区别)
3.总结:这两个问题都用了两步来计算,你觉得哪一步最关键?(第一步,先算出1份是多少)
课件出示:这样的题关键是要先算出一份是多少。
预设:知道了3个碗是18元,但不知道一个碗的价格,都是要先算出一个碗的价格,才能计算后面的问题,这就是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问题。
预设:第一道题是在求“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也就是求8个6是多少?是求“总价”。而第二道题是在求“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也就是在求30里面有几个6?是求“数量”。但不管我们要解决 什么问题,都要先求出一个碗的价钱。
4.买6个碗需要多少钱?
生1:一个碗6元,6个碗36元。
生2:3个碗可以看成“一份”,6个碗就是有这样的2份!所以18+18=36元。
预设:着重点出“1”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一些。
(1)一个碗6元,买9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2)一个碗6元,买10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3)一个碗6元,买20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4)一个碗6元,买100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预设:无论条件如何改变,只要我们知道了“一个碗多少钱”,我们就可以求出9个、10个、20个、100个……甚至更多个碗需要多少钱?(知道了“1”,就能知道更“多”)
(买到的碗越多,总价越多,但不变的是什么?单价、一个碗的价钱)
(五)检测达标
1.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小林读一本故事书,3天读了24页。
(1)照这样的速度,7天可以读多少页?
(2)照这样的速度,全书64页,几天可以读完?
2.分别抽4名学生上台投影汇报自己的做法。其它同学做裁判。
(1)和(2)哪个题最好算?为什么?
(六)总结全课
1.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这样的题关键是要先算出一份是多少,接着,如果让我们算几个几是多少就用乘法,如果让我们算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就用除法计算。
2.把一个、一条,一天看做一份,就是先求先求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像这些问题就是我们数学上常说的归一问题。(板书:归一问题)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一教学设计大全【第八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 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以单位面积为参照, 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提高估测能力。
3、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 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 乘积。
课前谈话:我们刚刚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概括起来我们知道了两件事: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知道用面积单 位铺满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 这节课我们继续 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 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 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
(2)谁估计得比较接近?
(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
(3)用 1 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 方法一样?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 铺满是多少个面积单位吗?
(3)课件演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 单位了。
4.运用半铺方法测量长方形面积。
(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
( 2 )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 个)
(2)能想象出
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间接测量方法。
(1) “半铺”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它是不是适用于任何一个长方形面 积的计算呢?
(5)为什么宽是 4 厘米,就能摆这样地行呢?怎么列式?
(6)量出长和宽还真的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呢!
6.利用多张卡片深 化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 比比谁能很快地算出这张卡片的面积,面积是多少?怎么列式?(板 书算式。 ) 大家共同研究,有了这么了不起的发现!
(三)归纳公式
(1) 研究到现在, 你知道量出长和宽后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吗?
(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
(3) (指算式)看到长几厘 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
所以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平方厘米数。
1.这种发现对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吗?
2.交流反馈:选取教室里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先估计它的面积, 再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看看估的和算的是不是较接近。 3.练习: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的研究过程。今天我们研究出 了求长方形的好方法,能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其实利用这个方法, 还可以求其他图形的面积,今后我们会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