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书记沈浩先进事迹【汇集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小岗村书记沈浩先进事迹【汇集4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沈浩:我在小岗村当书记【第一篇】

沈浩:我在小岗村当书记

时间:2009年11月09日

来源:《时事报告》

作者: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书记 沈浩

编者按:11月6日晨,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传来噩耗,小岗村村支书沈浩意外去世。惊闻这个消息,《时事报告》编辑部上下都很震惊。去年11月17日,“时事报告厅”曾把沈浩书记请到中国农业大学,为现场400多名大学生讲述了他在小岗村的故事。报告会上,沈浩书记谈到小岗村未来发展的目标时说:“到2012年,小岗村人均收入要突破1万元,可用财力要达到1000万,我们的农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0个亿。”这个目标尚未实现,沈浩书记却突然过世了。

报载,小岗村村民对沈浩的突然离世都十分悲痛和惋惜,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说:“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干部、贴心人,他的心里一直装着我们小岗,他是为我们小岗村的发展累死的,他真是当代焦裕禄!”去年的报告会上,我们感受最多也是沈浩书记对小岗村的责任和深情——他当天上午到的北京,下午在农大做完报告,当晚便又风尘仆仆地赶回了小岗村。同样,当天报告会上,沈浩书记谈及自己在小岗村当书记5年工作的点点滴滴,语言朴实无华,在场的同学们却听得泪光盈盈。我们在此再将沈浩书记当天的报告全文登发出来,以纪念这位“新小岗村”曾经的领路人。

我是安徽省的第二批选派干部,2004年2月从安徽省财政厅被选派到小岗村任党支部书记,在小岗村工作已经有5年了。第二批选派干部任期在2007年快结束时,小岗村的村民又摁下了手印找到财政厅,找到省委组织部,要求我留下来。后来,在6000名选派干部当中,我是唯一的一个留下来的,作为第三批选派干部连任至今。

下面我介绍一下小岗村。小岗村是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的一个行政村,凤阳县大家都知道,这里出过朱元璋皇帝。小岗村地处淮河的南岸,它离最近的县城也有将近40公里,很偏僻,是几个县交界的地方。当年摁手印的时候小岗村还是一个小生产队,只有20户人家,其中还有2户是单身汉。后来到了1993年,因为小岗村有名气了,就和另外一个生产队合并成一个行政村。到今年年初还是一个不足500人,有1800亩耕地的小行政村。今年3月,小岗村又进行了调整,这也是农村改革的一部分,把小岗村和另外两个行政村合并了。合并后的小岗村是一个有850户,将近4000人,有1000亩耕地的大行政村。发展的空间大了,任务也更艰巨了。

“大包干”让小岗村一年跨过“温饱线”,但为何20年没过“富裕坎”?

小岗村在30年前是一个什么状况?家家以要饭为生!就是现在的村委会副主任,当年大包干的带头人之一,也曾经和老婆孩子一起去要过饭,他说,那时候要到了干粮,回来才能吃一顿热乎的,要不到,连过年都没饭吃。吃粮要靠返销,花钱要靠贷款,生产要靠救济,生活非常困难,家家户户都出门要饭,还发生过饿死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饿死也是死,不如拼一下,大家就合计,把田分了,把地种好才能够有饭吃,结果他们就把地分了。到了1979年的春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了一次大丰收。有人就提出来,能不能让我们多干几年?当时的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说了这么一句话:“老百姓有饭吃,能增产,就是最大的政治。”结果下面也就没什么杂音了,这样就干起来了。当年不但给国家还了过去的贷款,而且还交了公粮,自己还吃不了。1979年年底,小岗村就过了一个很肥的春节,没有一户要饭的,敲锣打鼓,唱歌欢庆,这叫“一年越过了温饱线”。

但是,随之而后的20多年里小岗村又停步了。可能同学们会问,小岗村是中国改革第一村,因为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就是从小岗村开始的。这么一个村应该让它带头富起来啊?也不然。我举个例子,很多学生在读高一时成绩很好,到高二也不错,到高三考大学时就没有考好。小岗村摁了手印,做了一个举动,被定义为改革第一村,应该是比较富,我原来也这样想。虽然我是安徽人,又在省财政厅工作,但是我以前没有去过小岗村,我去了以后的感觉跟大家一样——这个村怎么能是这样呢?后来我在那儿工作了以后,我觉得小岗村不富裕有它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就是交通不便地处偏远,虽靠近淮河但十年九旱,又是一个典型的分水岭地貌,生产基础条件非常差。一家人有20亩或者是多一点的土地分散在30个地块、40个甚至是50个地块,并且地块的形状和土质还不一样。小岗村村民就是在这种客观原因下依靠种地生存,而且还是用简单、粗放的种植方式,怎么能够富裕?很困难。第二个就是农民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文化水平还非常低,小岗人摁手印时,就两三个人是小学文化,只有一个人是文化水平最高的,是初中文化。到了第二代人,能吃饱就感觉是达到了最大的理想,也有点小钱花了,对于上学还是不够重视。第二代人真正读大学的还是很少的。这样对信息的接受能力肯定很弱,市场开发能力就不要谈了。第二代人中也有想创业、想致富的,知道种地不行了,想搞一点别的,但资本从哪里来?没有原始资本,经济基础薄弱。贷款的话,在农村贷款是很困难的。第三个原因就是主观上的,当时摁手印的时候是冒着生死的危险,“如不成干部杀头、坐牢也安心”,这句话实际上是有托孤的气氛在里面。现在他的愿望满足了,能吃饱饭了,用一句话说就是“小富即安”。可那叫什么富?根本不叫富。还有就是,小岗村出名后,又跟一定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了,村里可能就会因此闹一些纠纷,不团结,影响了村里的发展。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缺少一个好班子。在我们国家,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我们都认

为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领头人非常重要。但是小岗村多少年来没有这么一个班子。种种原因致使小岗村在20多年里发展很慢。

沈浩初到小岗村,六问小岗村,并组织村民进行思想大讨论——我们落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想不想好?想好的话怎么加快发展?

我2004年到小岗村,给我的感觉是,这里还不如人家一般的村子富裕,这种状况实在不行。我做的第一件事是调查研究。在我之前有很多的工作班子到那里去,都是干半年就干不下去了。老百姓对我们是怀疑的:我们小岗村人都搞不好小岗村,你们怎么可能搞好?村民们对小岗村的前景是迷茫的,没什么信心。我了解了情况以后首先开展了一次思想大讨论,首先从转变观念入手。我出了几个题目:小岗村是怎么出名的?出名以后人家是怎么看小岗村的?社会上的评价对我们有没有帮助?我们后来又落后了,落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想不想好?想好的话怎么加快发展的步伐?一系列的问题,从村干部会议到党员会议一直到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大会,我们都在讨论这些问题。我带队参观学习,到华西村、到大寨、到红旗渠,回来的路上我在河南登封招待所开座谈会,让我们的党员代表、村干部分析,看看人家再看看我们自己,差距在哪里,下一步应该怎么做。大家都说,很惭愧,我们虽然有名,是穷出名了,人家那个出名是真地干出来的。他们当时感觉到,回去一定要团结,要好好地做。这个讨论、学习就产生了很大的效应。

回村以后我又做了一件实事,为了树立在村民当中的威信,我决定把村里的路修一修,当时小岗村的沥青路大概只有一公里,其他的都是土路,很破旧。我争取到了50万元的资金,当时规定是要工程招标的,开始也招标了,结果最多的要76万才包这个工程,少的也是60多万。而且,我是财政厅下来的,我知道这几年国家的支农支出是增加了,但真正让老百姓受益的还不多,资金跑冒滴漏的现象还是有的。当时有个别的村干部提出来要承包这个工程,我坚决反对。我没有招标,提出来组织老百姓自己干。我们制订了资金分配机制,租来了机械,让老百姓都参与进来。我亲自带着队伍干了三天,制订了质量和进度标准,比如,一天一个班组能修70米,修70米之内,我给你7块钱1米,你修到70米以上,我就给你9块钱1米。之后我就是不去,这个路的质量也有保证了。大家都说这个路是我们祖祖辈辈要走的,大家一定要保证质量。有一天晚上,人都走了,机械也弄走了,但有一包水泥没有用掉,撒落在路面上,当时只剩下几个村干部,我就带头用手捧,给弄干净了。这事传出去后,大家都说,这个书记是来为我们办实事的,虽然人家是从省里来的。最后,大家比我还积极,机械也都会用了,结果我们保质保量地修了路,才花了23万块钱。路修好以后,我们就开了一个全村表彰会和总结会,因为20多年来没有这样集体干活了,这样一干,增加了大家的团结意识、互助意识,凝聚了力量。另外,干自家的活还可以拿到工资,又学到了劳动技能,大家都很感谢我,这一下我在小岗村的威信就树立起来了。

通过引进人才,规模生产,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开发旅游业,如今,小岗村的人均收入从2004年的2300元增加到6000元。但沈浩认为,小岗村最大的变化是思想观念的变化。

后来我们根据小岗村的现状提出了“三步走”振兴小岗村,那就是发展现代农业,开发旅游业,招商引资办工业。

现代农业怎么发展?土地就是这样的土地,人还是这样的人,观念是有些转变了,老百姓也想种先进的东西,但不知道种什么,种什么不知道怎么管理,管理好了又不知道到哪里去卖,这都是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就想通过引进大学生,引进先进技术来带动村民。我们引进安徽科技学院的大学生来种双孢菇,当时有五六个同学到小岗村来考察,到现在真正留下来的只有一个女学生,叫苗娟,她

现在已经是凤阳县的团支部书记了。2007年,又来了十几名大学生,包括南京农业大学的,襄樊的、河北的都过来了,还有更多的农民加入进来,搞了一个创业基地。大学生不光是带来了技术,最主要的是给我们带来了一种观念,实际上也是一种精神,感染了我们的村民。村民们会想:人家一个女孩子家,一个小男孩到了这个地方,这么艰苦,能做这些事情,我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为什么不能做?一下子就把小岗村一潭死水搅活了。

大学生不光是带来了先进技术,而且以大学生为主体还成立了合作社。去年生产双孢菇还是单搞单干,比如收购稻草,他家是收5分钱1斤,我为了抢稻草,我就给6分钱1斤,这样搞,生产成本老是控制不住。今年,大学生成立了合作社,统一用工,统一购原料,统一销售,成本大大地降低了,这就是大学生起的作用。另外听说大学生到小岗村创业,有一家安徽的工厂一下子赞助了300万元资金,在小岗村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地服务中心。我说这些就是想告诉大家,农村才渴望人才了,太需要大学生了。

现在讲一下开发旅游业,我们盖了一个大包干纪念馆,依托这个我们开展了红色旅游,另外大学生创业基地、葡萄示范园也都是值得参观的地方。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小岗村应该是处处是看点,点点是风景,现在正在做4A级的旅游区。我们的“农家乐”红红火火。胡锦涛总书记在我们一个大包干创始人家里座谈吃饭后,现在这家的“农家乐”排队都坐不上,一天都是七八桌十几桌的饭,旅游业潜力非常大。总书记视察后,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有三万多人走进小岗村,跟农民搞互动,吃住在农家,所以旅游业正在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

还有就是招商引资办工业,这是小岗村人的梦想,也是一个发展规律,每一个地方都是无工不富。我们利用小岗村这块金字招牌招商引资办工业,现在工业刚起步,我们有了小岗面粉厂、小岗钢构厂,还有小岗村人在外面打拼了多年回

来办的公司。小岗村在外面打工的人纷纷地回来创业,叫作“凤还巢”,这个非常好。

我们小岗村的生产这几年有了很好的发展,我也是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另外,我特别注重从每一个环节中提高村民的素质。为什么我们要积极地推广“农家乐”旅游?主要是家里来客人了,卫生环境就要搞好,原来两口子吵架、骂人,客人来了就会不好意思再吵了。包括我们村的文化生活,我们成立了妇女协会、老年协会,一方面是丰富他们的生活,最主要的还是提升素质。

通过方方面面的事情,我在这几年里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要不然老百姓也不会摁手印把我留下来。最让我感动的一幕就是今年的大年三十,我要回家过年,早晨起床一开门,有一个妇女站在我门口,她说老奶奶要请我吃饭,她说的老奶奶已经80多岁了。老奶奶请她的孙媳妇在家里做了很丰盛的饭,她说,我请你吃饭你不要害怕,我不找你要钱也不找你麻烦,只觉得你在这里干得太不容易了,你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大的变化,我请你吃顿年饭表达一下我80多岁的老人对你的心意。当时我听了之后很感动,端起了酒杯我就喝了一满杯。结果村里的老百姓都来了,有的拿来腊肉,有的拿来鸡蛋、苹果,让我带回家,这种情形下,我有再多的苦也荡然无存了。我说这些的意思就是,你只要真心地对待农民,为他们去办事情,他们就会接纳你。

这几年通过党的好政策,通过社会各界的帮助,通过小岗村人的努力,小岗村有了很大的变化。村民的收入这几年是一年一个台阶。2004年的时候人均年收入才2300多块钱,到现在人均已达到6000块钱,我们安徽省平均是3400块钱的水平。我们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农民家里的电器跟城里人是一样的,手机是人手一个,有的家里还买了小轿车。

小岗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它太农村了,它是广大农村的缩影,它所发生的每一点进步确实也不易。当然,国家近几年在财政上有很大的支持,那都是基础建设投入,基础设施现在也基本完善了,有一家医院,有一所设施完善的小学,接下来还要设乡镇的银行,还有农贸市场,等等。最大的变化,我可以骄傲地给同学们报告的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小岗村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思想观念的变化,这一点是不容易的。小岗村人现在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并且积极地投身和参与,与我刚开始去的时候相比,思想观念的变化太大了,现在说话都是谈发展,谈怎么赚钱,讲和谐,讲团结。还有就是我们的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这也是加快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包括村里的三个大学生村官,也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借着胡锦涛总书记走访小岗村的机遇,小岗村描绘出新的发展蓝图。

今年9月30日,没有想到胡锦涛总书记能够走进小岗村。1998年,江泽民总书记走进了小岗村,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胡总书记又走进了小岗村,可见党中央和全社会对我们小岗村是多么地厚爱。这对于小岗村来说更是一种发展的最好最大的机遇。现在,小岗村人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总书记也给我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希望把生产能够搞得更好一些,农民的文化生活搞得更丰富一些,村庄搞得更整洁一些,也祝愿我们的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结合总书记的讲话,我们又对小岗村进行了重新定位。第一,小岗村要成为现代农业的示范村,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更多的企业家走进小岗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致富。第二个就是小岗村要成为城乡一体化的新农村,我们是一个普通的农村,现在在做这方面的创新和实验。第三个,小岗村要成为致富创新的实验村。小岗村改革在先,成为了典范,应该继续弘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在制度方面要创新,继续创新,这也是上级部门对我们的要求和信任。

最后就是建设全面小康的新农村。根据发展的形势,结合小岗村的实际,也是实实在在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给小岗村定了一个保守的目标:到2012年,小岗村人均收入要突破1万元,可用财力要达到1000万,我们的农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0个亿。我相信有党的好政策,各级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帮助和关注,小岗人坚持继续弘扬“大包干”的创新精神,这个目标应该是可以实现的。小岗村应该有一个好的发展,因为小岗村不仅仅是小岗村人的小岗村,也不仅仅是安徽的,它是中国的乃至是世界的。因为有很多的国外媒体,包括国外想了解中国农村的,首先想到的就是小岗村。

“大学生到农村,你要融合农民,但你不能被农民融合掉,你要当农民,你还要‘跳出’农民”。

同学们肯定会问,你在那个地方工作难不难?我是省财政厅的,我到农村去,别的不说,上厕所都遇到困难,你说难不难?我那么好的工作,我年龄也不小了,我在小岗村工作不止一次地流泪,你说难不难?这个村太有名了,别的村做一些事情可能很正常,小岗村一做就会引起很大的关注。小岗村人搞分田单干是敢为人先,实际上这里面再仔细地想一想,我有时也琢磨,分田单干实际上是一种不团结的表现形式,它要是团结就不会分了;但是它也透着一种团结,你要说它不团结又分不成,偷偷摸摸干的,有一户举报了就干不成了,这也说明小岗村内部的情况比较复杂。另外,小岗村中央关注、省里关注,县里更直接地引导,再加上镇的管理,从行政上是这么一揽子下来,还有社会、媒体等各方面的关注,新闻单位说这里是一个焦点,我就处在这个焦点上,你说难不难?但是我相信你只要真心为老百姓办事,老百姓拥护你,你就可以大胆地往前走,当然你不能乱来,可以创新,但不能违法。

我说这些话的意思就是告诉大家,将来你们中可能会有一些大学生村官,如果有这样的经历,对你人生意义的是很大的。但是到农村不光是一腔热血,你面对的问题有很多,农民的素质需要我们去影响、提高。要融合他们,但是不能让他们把我融合掉,我要当农民,还得要“跳出”农民做好引导的工作。我家里面也有90岁的老母亲,我有一个女儿正在上高中,因为我长期不在家,女儿的学业也受到了影响。但是,今年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小岗村,在和总书记握手的那一刻,我所有的辛酸都荡然无存了,剩下的只有幸福感。这几年让我在小岗村当书记是组织对我的信任,因为小岗村不是一般的村,这是很不平凡的经历,这几年的磨炼对我的人生价值是一个提升,对我的人生也是一个极大的丰富。

最后,我有一个祝愿,就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现在的“三农”事业需要更多的人才来为它服务,为它创造,我真心地希望在座的学子有一大批人能为“三农”做出更多、更大、更好的贡献,为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谢谢大家!

提问:沈书记您好,在听您作报告的时候我非常感动,我知道您在那个环境下会遇到种种困难。您在小岗村克服困难的动力是什么?

沈浩:我不说大道理,在小岗村这几年我的人生观和我的思想觉悟都在改变和提高。举一个例子,我原来在机关的时候也跟很多同事一样想当个处长,当厅长,工资再增加一点。但是你到了农村之后跟农民打交道,发现他们的幸福感很强,70多岁了还在地里干活,咱们一个月的收入相当于他一年的收入,但他们觉得很幸福,这个给我的启发也很大。

另外,从当官来说,有的乡镇书记也是大学生,干了一辈子最大的理想是回到县里,能当个科技干部当个局长就不错了,人家也是兢兢业业地在基层做工作。

我是一个选派干部,我是从省里选派过去的,说白了,我本身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小岗村是不一样的村,我能在那里,首先是组织对我的信任,另外还有小岗村人对我的期盼,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还是支持我,帮助我,关怀我的,我应该要好好干。

小岗村不仅仅是小岗村人的,它成了中国农村的窗口。我作为一名党员、一个国家干部,又是选派干部,本身有这种(带头建设好小岗村)责任和义务。我也考虑过、退缩过,但是我最终怀着积极地态度坚持到了现在。如果不是一种积极地态度,一种责任感的话,你说我图什么?其实,明年的这个时候,第三批选派干部的任期就结束了,但总书记的到来对小岗村来说是最大的发展机遇。这个机遇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你要不重视起来肯定就会错过。其实我也可以糊弄你(指小岗村),给你修修学校,打个井,修条路,你们也会说我好,不会有任何矛盾。但是我不能这样做,我必须要抓住小岗村这个难得的机遇谋发展。能做多少算多少,我今天是上午到这里来的,晚上马上坐车要赶回小岗村。我觉得做人要有一种责任感。

提问:沈书记您好,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合作社在小岗村的发展情况和一些成功的经验,谢谢。

沈浩:讲到合作社我一再强调的是,大家要吃饱穿暖,30年前一定要分田单干;要建设美丽富裕的家园,30年后一定要合作。中央电视台的“我们”栏目走进小岗村时,我当时讲我们现在一定要合作。农民还是一盘散沙的话,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那是很困难的,终究要依靠有组织的、农民自愿合作的形式,而且要靠村干部引导。小岗村有葡萄合作社、蔬菜合作社、双孢菇合作社。比如双孢菇合作社跟没有建合作社时相比,经济效益凸显,成本大大降低,产量也增加了,另外市场的话语权更大了。现在是多家收购商到小岗村来争相收购,过去

是他家卖1块钱1斤,我为了卖出去我就卖9毛钱,这样一来就降低了收入。说实话,农民是最讲实惠的,他尝到了甜头不由自主地就会加入合作社。我们还想成立农民资金合作社,每家有一点钱合在一起就可以做事情,然后带领大家致富。合作社的建立不仅仅是在经济上有效益,更主要的是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互助,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我们从政策上对这个工作非常重视,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

现在最困难的是什么?缺乏这方面的人,也就是说合作社的领军人。我不是贬低我们的农民,农民有朴实、勤劳、吃苦、大方等很优良的品格,也有自私、狭隘、嫉妒、相互不服气等不好的东西。已经分了30年了都习惯了那种分的理念,单干的话,一块有规模的土地要涉及到几十户人家,他种小麦,他种玉米,他种花生,七零八落的,就是种同一种东西,比如说水稻,种的品种也不一样,打农药的时候,隔壁的看到他打药了明天也去打药了,而且加大剂量。现在就是这种状况。我们要是合作呢?适度规模的地块要是种小麦就统一种一个品种,管理上可以统一管理,比如要打农药了,让一个人牵头,把这几十户统一起来,委托一个人来打药,控制好剂量,然后卖的时候还能够卖个好价钱。还可以统一收割,现在的小田块,60块钱一亩,人家收割机还不给你收。合在一起的话,首先劳动量降低了,第二是成本降低了,药钱、种子钱、技术服务包括收割费等成本都降低了,产品质量和产量却提高了,而且还可以卖个好价钱,所以一定要合作。搞新农村建设,生产要发展,首先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走合作的道路。

提问:沈书记您好,我来自农村,您在去小岗村之前是干财政方面的工作,您刚才也说过向农村拨款的时候,即使是招标,钱到了农民手中还是会减少一部分,假如您现在再回到财政厅,怎么减少涉农支出“跑冒滴漏”的现象?

沈浩:你的意思就是如何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得到更大的利益和实惠。假如我回财政厅,要让我一下子改变现状还是很困难的。但是,假如要我负责某一块资金的话,我就会有一个创新和改革,要充分相信农民,让农民得实惠。现在是什么状况呢?有一些项目性资金,比如要修一条道路,按规定应该招标。招标的话,农民怎么去投标?而且还要有资质要求,于是,就出现县里有些人打着公司的名义去投标,实际上还是个人在干。然后他用工如果用本地的工人还好,但是他不愿意用本地的工人,他中标了就想把这个利益最大化,就有可能偷工减料。本地人在本地干事,不太敢偷工减料,怕被人家发现,外面的人,你就管不了了。这些项目能不能给我们小岗村人干?有些事其实很简单,挖一条沟我们农民不能挖吗?挖一米你给他10块钱就行了,他干了自己的活还能拿到钱,这多好。但是按照现行的制度,资质、发票等很多问题,农民都解决不了,达不到招标的要求。我向省财政厅长也反映了这个问题,我们厅长说,现在是你沈浩在当村书记你可以这么干,有的村,要是真把钱给他以后,你看那跑冒滴漏的,还不如招标。前一段《焦点访谈》就报道过,有一个地方工程干得乱七八糟,钱都落在了村干部的腰包里去了。所以说,这确实是新时期的新课题,因为国家的支农财政投入越来越多,所以我向总书记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新时期建设农村发展农村需要人员素质的提高,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村一级干部的素质,要进一步加强村这一级组织的管理。

沈浩先进事迹【第二篇】

目前,全国上下正掀起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我们一是学习他扎根基层、服务农村的奉献

精神;二是学习他心系百姓、一心为民爱民的公仆精神;三是学习他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四是学习他艰苦创业、勤政廉政的奋斗精神。

作为大学生村官,为了人生理想,选择到农村到基层。工作半年来,我有过彷徨,有过失落,有过怨恨,但通过学习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被他默默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强烈的震撼了,极大地鼓舞了我在基层工作的勇气,也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信念。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我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沈浩同志的精神,牢记宗旨,牢记我们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当好村里“八大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从最受农民欢迎,最能给农民带来实惠和最易于落实的事情做起,真正做到农民群众的贴心人,不辜负党的期望,在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安徽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先进事迹材料【第三篇】

2008年10月7日,小岗村新带头人、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前右)与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严俊昌、严金昌、严学昌交流小岗村的改革发展情况。

新华社发

2009年11月6日凌晨,一个极其平常的日子,一名普通的村干部悄然离世。

得知这位名叫沈浩的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去世的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批示中,对沈浩的去世表示沉痛悼念,对沈浩的亲属和小岗村村民表示亲切慰问。

一名最基层的农村干部,为什么得到总书记如此的关注?

在沈浩去世20多天后,记者走进小岗村。倾听了一名共产党员、村干部殚精竭虑为人民的感人故事,体悟到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忠实践行对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感受到三份请愿书上那几百个红手印的真诚与滚烫&&

2009年隆冬。江淮大地朔风凛冽。

一场隆重的葬礼在安徽凤阳小岗村举行。几天前,一封在一夜之间落满67位小岗村农民红手印的请愿书递到上级组织和家属手中请回沈浩同志骨灰。此刻,上百户人家拖儿带女、扶老携幼聚集在这片旷野上。

一块高大的黑色墓碑被一双双粗黑的手立了起来,上书: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之墓。

方方正正的墓室上,覆盖着一面鲜红的党旗。

红手印,中国农民意志最真实、最朴素、最坚决的表达。

1978年初冬,小岗村十八条好汉冒着坐牢杀头的风险按下的红手印,掀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如今,那张生死契约已经平静地躺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整整31年后,朴实的小岗村人为请回一位普通村干部的忠魂,再次庄重地按下红手印。

一步一个脚印,沈浩带领小岗人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2006年秋天,98个红手印把沈浩留在了村里

2004年2月,沈浩被安徽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担任村党委第一书记。从省城合肥到小岗农村,从省直机关到基层一线,沈浩的内心不能说没有反差。来了就要有贡献,这是沈浩的朴素想法。

小岗村妇女主任韩巧兰对初来乍到的沈浩记忆犹新。2004年,猴年春节刚过,她起了个大早开始忙活。听说从省财政厅下来个干部,要住在村里,她去给他准备好铺盖。中午,韩巧兰在街上看见个身穿深棕色棉夹克,中等个头,白净脸的中年男人正往村民家里走。一打听,他就是新来的书记沈浩。

他恐怕在小岗呆不了两个月。之前下来的干部,有的来这‘镀镀金’,回去就提拔。韩巧兰和村里人的想法一样,但她心里纳闷,这书记一来就下农户家,看来和以往的干部不太一样。

我要一家一户吃顿饭。你陪我去关友林家。沈浩说。一听说要去关友林家,韩巧兰犯了难:沈书记,他家老婆孩子精神都有问题,吃的像猪食,卫生条件可差。苍蝇哄哄叫,床上、锅台上都是,多得像头毛。我就不去了。韩巧兰心直口快。村上人不去他家,我更要去看看到底有多难。关友林家这顿饭,沈浩吃了。不久,工匠粉刷了关家的三间平房,地面打了水泥。全家办了低保和特困户手续。

一个多月,沈浩把全村108户跑了两遍,摸清了小岗的家底&&

一朝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进富裕门,有人用这句话形容小岗村。还有人用偏、穷、乱、散四个字描述小岗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300元,村集体欠债几万元;村里到处是柴垛、垃圾,环境差;缺乏一个团结的、有战斗力的领导核心。

有人甚至对外派干部来小岗村有抵触情绪,提出岗人治岗。

是啊!小岗肯定难搞,既然来了,还怕吗?要退缩吗?绝不!沈浩在日记中写道,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融入小岗,了解民意,踏踏实实干几件事,让村民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修路沈浩干了来小岗的第一件大事。

村里友谊大道东边2里多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大伙都巴望着改成水泥路。沈浩跑上跑下争取支持,终于得到帮扶资金50万元。

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建议,自己的路能否自己修?这与沈浩的想法不谋而合。

修路的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浆。一天傍晚,沈浩和村干部来到工地。看到刚刚运来的水泥浆卸在地上,找不到铁锹,沈浩就用双手把水泥浆捧到路基里,全身都是泥,手还被灼伤。村里人叹服:这个沈书记人实在,不是来图虚名的。

行动往往胜过千言万语。沈浩常说,跟老百姓面对面,不如和大家肩并肩。3个多月后,路修好了。一算账,整整省了20万元,还加修了两条水泥岔道。全村劳动力每人挣了1000多元工钱。

路修好了,大伙的气也顺了许多。

不久,沈浩又干了一件大事保护村集体财产。

沈浩先进事迹【第四篇】

根据县委《关于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的文件精神和要求,为把学习沈浩同志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相结合,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结合,与县委年初提出“四大建设”相结合,与继续弘扬大包干精神相结合,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在本单位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我局认真组织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现将学习情况汇报如下:

我局在收到《关于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的文件后,领导高度重视,为使学习活动落到实处,见诸实效,及时召开党组会议,认真研究部署,并按照县委文件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要学习他勤奋( )敬业的精神。二是学习他艰苦奋斗的精神。三是学习他为民爱民的精神。四是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五是学习他锐意改革的精神。

我局制定了学习沈浩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计划,先后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学习《关于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中共__县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开展“学习沈浩事迹、促进科学发展观、加速凤阳崛起”活动的实施意见》、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并组织党员干部收看《红手印留下的沈书记》,开展了学习讨论活动。

70 9878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