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论文热选优秀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论文热选优秀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论文【第一篇】

从初中到技校,是学生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是从一个学习阶段上升到更高的一个学习阶段的过程。其中,既有知识上量的变化,也有掌握知识方法上质的飞跃。开始,大多数学生会感到新奇、兴奋、情绪高涨,继而感到困扰、无所适从,兴趣剧减。这一阶段的化学学习和教学,会出现一些困难。如何从掌握知识的方法上、技能上加以引导、辅助,是能否使学生顺利过渡并适应技校化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从知识量上看,初中仅在初三开设化学课程,按学习知识的渐进性要求,已决定了其知识量不可能很多;而技校阶段要求掌握的知识量则出现急剧膨胀。

(1)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部分,初三侧重于从得失氧的角度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初步掌握原子结构中的电子排布规律。技校则上升到从电子转移这一实质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以化合价升降法来配平;从原子结构引导至掌握周期表的结构、应用,而且这两方面均可综合到元素及化合物性质中去。

(2)元素化合物知识部分,初三要求掌握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几种气体的性质,仅在酸、碱、盐、单质、氧化物的通性上有一定的联系和综合。技校则要求掌握卤素、氧族、氮族、碱金属等所有主族及其代表物的性质,以及族内物质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既要求点上的重点突破,也要求面上的综合归纳,往往给学生应付不下的感觉。

(3)计算技能上,初三主要是传授了围绕反应式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列比例求解的方法,并联系浓度、含量等计算。技校则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联系气体体积、微粒数目、溶液浓度等多方面的计算,计算方法上除了列比例外,更有过量计算、多步计算、差量计算等多种类型和方法,要求灵活性更高,理解判断能力更强。

(4)实验技能上初三侧重于重要性质的实验现象,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而技校则在此基础上,更要求全面系统地掌握重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一些重要的分离提纯方法,一系列阴、阳离子的鉴别、检验,真正使实验成为认知和学习的重要手段。

其次,从心理发展规律上看,初中学生属少年期,心理表现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初三又面临升学压力,无论学生、教师均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求掌握好知识的同时,能考取理想的学校,加上要求掌握的知识较少、较为基础,教师进行多次辅导、复习的机会较大,也就较容易误导学生:死记硬背是获取高分的方法。

而技工学生则属于青年期心理,具有相当的抽象概括能力,接近于成熟,开始喜欢独立思考,建立自我。因此,客观上要求教学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要有深度和广度。他们既想要得到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优良的学习方法,又希望凭自己的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处于矛盾的心境中的他们,往往选择已有的片面经验去解决技校中遇到的学习困难。偏偏技校的`学习正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移,良好的学习方法的建立,是走向成功的至关重要的途径。

二、解决的措施。

我认为,技校化学老师应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拟能力、归纳能力,应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理解反应的实质、熟练配平的技巧,使他们从大量反应式的记忆中摆脱出来提高学习效率。例如,通过下列几个反应的比较,学生便能较易得出相关的规律。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班上学生的平均分有大幅度提高,由原来的分,上升到分。

因此技校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我认为应做好下列几方面:

第一,要正视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把可能面临的困难对学生说明,使学生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并防止松懈情绪的发生或延续,使他们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到如何解决困难这一要点上来。为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及其兴奋性,我觉得不一定需要在技校开学初搞复习课,而应将旧知识的复习渗透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去。例如,学习氯气的物理性质时,可回顾初三学过的氢气、氧气等气体的物理性质,更好地突出了氯气的黄绿色、可溶于水、有毒等重要性质。

第二,努力将教学七环节-------引、读、做、议、讲、练、总有机地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去,并相应地有所侧重,达到培养各方面能力的目的。例如,“读”侧重于需一步步循循善诱,让学生得出结论,在教材内容的处理上,要求学生找出关键性的词句进行推敲、对比,求得全面的记忆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发掘教材或资料的合理的内涵和外延,培养阅读、判断能力,提高学生新旧知识的类比能力。“讲”侧重于把教材由多变少,侧重于以启发式、引导式讲清基本概念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例如,讲气体摩尔体积时归纳出四要素:前提-----标准状况、范围-----任何气体、数据-----升、物质的量-----1摩尔。

第三,继续加强实验在课堂中的作用。实验性强是化学课最显著的特点,不仅仅是教师演示,将尽可能多的实验改由学生亲手实验效果更佳。让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发问、判断、解决,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及实验设计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学校、劳动局可举办类似“家庭实验100秒”这类实验技能竞赛,这将有助于实验的推广,设计亦有助于全体学生的实验及思维能力的提高。

第四,加强基础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强所学理论对学习的指导作用,技校需要学习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达七族之多,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而不混淆,则需理顺族内各物质性质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并加强所掌握的基础理论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对学习的指导作用,分析、比较清楚族间性质的相异性和相似性。例如,在讲授卤素这一章时,以代表物氯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主线,联系溴、碘的性质,建立简明的知识网络。

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易得1个达到稳定结构,去理解铁与氯气反应得三价铁的原因,使学生系统记忆的同时,得到理论的指导。

以上是我对初中、技校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一些粗浅意见,只是将问题提出来,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指教。

(责任编辑:魏广元孙美莲)。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论文【第二篇】

(重庆市巫溪县通城初级中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改之风在我国的全面盛行,广大数学教师开始致力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希望以此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并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结合教学经验,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做了研究和阐述。

一、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确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数学学科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高度抽象性,往往使很多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气氛也显得沉闷压抑,而且呈现出来的教学局面是学生以被动者的身份接受来自于教师知识的灌输。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性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鉴于这一基本理念,我们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以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实现。

比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上课后,我并未直接为学生讲述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的知识点,而是点了几个学生,让他们用列、排说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学生a:第二列第三排;学生b:第五列第六排;学生c:第三列第二排……然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a和学生c的位置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他们的列数和排数不一样,这两个数是正好相反的。”“嗯,很好,那根据这个事例,你们觉得位置与列数和排数有关系吗?如果要确定一个位置,需要几个条件?”“有关系,需要两个。”“是的,那么,如果我们用(2,3)表示学生a的位置,那么学生c的位置该如何表示?”“(3,2)。”“没错,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同学的位置,都是由一对有序的数组成的,而且每个同学的位置都可以看城市由两条相互垂直的数轴的交点确定的,对于在平面内的点,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表示它的位置。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它与刚才我们论述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我通过设计学生可以参与进来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行了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学习主体性,也为课堂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打下了基础。

二、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进,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

如今,我国已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21世纪,各种现代化设备层出不穷,对于教育领域而言,具有现代化教学特点的教学手段也已进入了广大教师的视野。而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教师要注意二者的有效整合,将其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于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我们要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进,从而创设出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多姿多彩的图形》时,我就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观看了大量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如一些建筑图片:泰姬陵、祈年殿、北京国贸大厦等,以及一些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食物,如词典、魔方、饮料罐、足球、漏斗、帐篷、螺母、金字塔等。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抽象、归纳,将这些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这样,我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熟悉、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体验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特征,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对其进行更好的识别。

三、注重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所以,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改变以往单纯以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评价模式,淡化教学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转而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比如,在评价内容上,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学习情感与态度;在评价主体上,由原来只以教师为主体的发展成学生、教师都为评价的主体;在评价方式上,由原来的教师评价发展为教师自评、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同时,我们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原则,即多向学生说一些鼓励话语,使学生对自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逐渐建立学好数学自信心。

参考文献:

王勤涛。试论初中数学如何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契合[j]。才智,(11)。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论文【第三篇】

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在数学活动中的选择和倾向,是数学学习的内在动机在学习活动中的体现。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快速接收数学信息,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能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过程中不易疲劳。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注重教师语言艺术的运用。

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数学学习活动与数学内容本身所引起的兴趣,间接兴趣是由数学学习活动所产生的结果而引起的兴趣。直接兴趣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活动或内容引人入胜,毫无枯燥乏味之感;间接兴趣可以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数学学习兴趣,把数学学习活动坚持下去。间接兴趣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表象,有利于他们深刻理解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曾指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抑扬顿挫,和谐悦耳的声音,生动活泼、简洁练达的表述,根据需要学生注意的内容、知识,采用不同的语速和音调,根据内容适当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比喻、典故并在应用比喻时选择生动贴切、浅显熟悉的事物去比喻说明那些抽象深奥的事物或原理等等,都是语言美的良好体现,可以为课堂增加生动性,避免学生听觉疲劳的好办法。要做到这些,也为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通过普通话到成长为一位能够引经据典、表述生动的教师,还需要付出不断的努力。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注重课堂教学中习题的设计,教学内容力求生活化。

通过各种有趣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有兴趣、有热情、有欲望,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出自发专注、表情兴奋、愉快满足、乐于参与,把不足蕴藏在情境之中,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为了使学生对数学不产生厌倦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习题时,要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突出重点,并具有开放性的原则,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进展,让学生在解决不足中不知不觉地发散思维、提高解决不足的能力、增强学习的兴趣。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若教师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敢地从教科书里跳出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在更广阔的天地间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将感性的实际活动与内心的'感受、体验结合起来,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学生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学生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学生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尽量生活化、合理化、多样化。

从教学方法看,要坚持启发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为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自觉地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另外,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从教学手段看,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还要尽量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现代气息,使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说到先进的教学手段,许多教师首先想到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的确,多媒体教学手段内容充实形象,有“声”有“色”,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大的时空范围,使原有的模式化教材变为“开放的”、“参与式的”、“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活教材。然而每一次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后都未能完全摈弃原先沿用的传统的教学手段,可见教学手段的作用各有千秋,教师应合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之从生活化入手,开阔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变教学手段使用观念为“需用方用”,而不是“为用而用”。现代教育形势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学习也由存储型向探究型变革,由僵硬式转为开放式。教学手段日益丰富的同时,手段的采用也要因地制宜,因为即使是同样的教学手段用在不同的班级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所以新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不但要紧扣课程标准,而且更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水平和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来组织教学活动。

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交流,让教师与学生的内心世界相和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信任又尊重学生,理解又支持学生,启发又鼓励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

五、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体现等相关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做出恰当的评价,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身有着的不足,对学习数学有明确的认识,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上课之前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讲评,在课下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及学习、生活情况,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等。教师评价应有鼓励性,能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评价过程确保不侮辱学生的人格,不损害学生的尊严。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一旦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内驱力会成倍增加。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学生个体,有针对性地以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动机、态度、自信心、思维策略、革新意识和能力进展等方面进行适时、正面、积极的评价,对于思维策略有革新的学生要给予大力表扬;对于学困生,要重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大胆肯定,及时表扬,并提出努力的方向,在指出学生不足时要委婉,不能伤其自尊心和积极性。

总之,提高学生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建立高效课堂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教育教学中要不断寻找更好的策略,使学生真正做到想学数学、乐学数学,为学生以后攀登数学高峰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的兴趣高昂,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论文【第四篇】

江西南昌新建县第五中学(330100)。

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已有15年,遇到过各类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虽然课堂上讲了很多遍相关的内容,但是学生还是听不懂,或者是一知半解,并且很多的学生陷入了“一讲就懂,一做数学题目就懵”的怪圈。这引起我多年的思考和探索,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并针对现代中学学生的特点,提出一些可行的教学方法。

1确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

我们教学主要针对书本的知识,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很多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没有用,只要掌握简单的数学运算就可以了。持这种功利主义的观点大有人在,我们认为初中数学与我们现实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并且很多的现实生活中都能运用到数学的相关知识,这些数学知识并不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数学属于理科,强调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数学也要求很严谨。学习数学可以锻炼我们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也可以为今后继续深照打好基础。也有的学生是为了考试而学数学,这当然也无可厚非,这类学生想学好数学但是一直没有方法。因此我们作为教师有责任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观,在教学中笔者也会将初中数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他们明白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且有极大的用处,同时也要告诉他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课堂上创设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参与当中去,让他们对新事物产生好奇心,体验数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2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我们认为成绩是提高兴趣的最好老师。初中数学是比较乏味的一门学科,笔者发现很多学生要么一开始就没有什么兴趣学数学,也不想把数学成绩提高,这类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也没有明白数学的重要性。还有一类学生是刚开始有兴趣,但随着数学学习难度的提高,有许多的数学知识没有学懂,成绩也不断下滑,所以越学越没有兴趣了,产生学习的障碍,最后根本就不想学了。因此在教学中要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笔者认为激发学生最好的方式是不断提高他们的成绩,虽然有的.学生本身数学思维比较差,但是他们迫切希望改变这种现状,但是苦于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以至于最终也没有能提高成绩。而这其中教师的作用非常的关键,我们要了解不同的学生,并且重视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针对比较差的学生,不能有偏见,要鼓励他们认真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数学的方法在提高成绩中处于核心地位,良好的和正确的方法可以有效的使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减少课业负担,少走很多的弯路。

学会预习。

学会听课。

学生可以做简单的笔记,课后再进行补充。对于老师上课的提问要积极进行思考再回答,完成课堂练习进行巩固,课后也要做一些相关的练习来复习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论文【第五篇】

摘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往往是责备,产生很多不良的后果。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把学生的错误当成可开发利用的教学资源,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对待学生的错误呢?作者就教学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希望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错误资源;开发利用。

无论是什么科目,在教学活动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一旦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就会对学生进行责备,责怪学生马虎、脑子不转弯,这种对待“错误”的方法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不能及时对错误进行分析利用,对于教学产生一定的危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所犯下的错误,把错误当做一种资源,对这种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以提高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一、什么是错误资源。

要想让错误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首先要搞明白的就是什么是错误的资源。错误的资源指的就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所产生的错误认知,或者是由于粗心导致犯下错误,也有可能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太片面而导致的错误。为什么说错误是一种资源呢?因为通过学生所犯下的错误,老师可以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弱点,然后进行针对性训练和教学,从而使学生不再犯下相同的错误,使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高。

二、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错误资源。

(一)学生对于知识联想的混淆产生的错误认知。

学生对于知识都有一定的联想的能力,但是往往有的适用于这个知识的理论并不一定同样适用于其他知识,而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时候很有可能按照自己的逻辑思维进行联想,导致错误的理论产生。

(二)学生由于粗心犯下的错误。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在遇到比较熟知的知识的时候容易犯下粗心的错误,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不是学生对于知识的不理解,也不是学生知识点的欠缺,而是由于学生的粗心所造成的。举例而言:初中数学会涉及勾股定理,学生对于这一点都很熟悉,如果老师出一个题目,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长是5,另一条边长是6,那么另一条边长是多少呢?学生会考虑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这两条边都是直角边,另一种情况则是6是斜边的长度,5是直角边的长度,这两种情况大家都能考虑到,但是一旦老师出一个题目: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6和8,求另一条边的长度,很多学生往往会只给出一个答案就是10,这种形式的错误就是由于学生粗心所导致的错误资源。

(三)由于学生对概念理解不请所导致的错误资源。

在授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对于老师所讲解的内容理解上出现偏差,因此导致错误的产生。举例而言:教师在教授《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时候,很多学生对相似和全等的概念并不理解,例如边长为3、4、5的三角形和边长为6、8、10的三角形,很多学生认为这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完全一样,应该算是全等三角形,这种错误就是由于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不清所导致的。

三、如何对这些错误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对这些错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呢?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点作探讨,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帮助。

(一)教师要改变对于学生所犯下错误的态度。

在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在遇到错误的时候都会产生反感的态度会对学生进行训斥,举例而言:,但是有的学生在做习题的时候经常会把这个公式理解为,老师会训斥学生:“这个公式一直让你们记住,怎么就记不住呢,脑子怎么就这么笨呢?”这种行为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得学生即使遇到了错误也不敢提出来,这就需要老师纠正自己对错误的态度。在学生遇到此类错误的时候,老师可以这样说:“为什么大家都会认为公式应该是这样的呢?大家想一下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下次不再出现这样的错误呢?犯了这个错误的同学也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提出来,大家一起进行探讨。”老师以这样的态度对待学生所犯下的错误,那么我相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够更进一步,学生也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错误。

(二)利用错误帮助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有的时候学生犯下错误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学生之所以会出错就是因为对这个知识点掌握得尚不够全面,因此,老师可以在新课程的学习的时候把错误当做学生的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

(三)将学生的错误进行分类汇总,提高学生辨错能力。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这句话在这并不是特别适用,但是一个数学知识点,有十个学生错了就可能有十种不同的错误点,如果老师将学生的不同的错误点进行分类汇总,然后根据学生所犯下的不同错误制定出一套可行的解题方法,那么,学生所犯下的这些错误是不是也为教学带来了积极的作用呢?分类汇总,从而避免学生在下次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依旧犯相同的错误,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辨错能力,使学生在遇到同等类型的选择题的时候一眼就看出来哪个答案是正确的,错误的答案错在哪里。

四、错误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为什么说错误是一种资源呢?因为错误能为教学带来一定的成长与进步。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那么对错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对教学都有哪些积极的意义呢?首先来讲,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能够得到改善,为何这样说呢?因为之前在遇到错误的时候教师总是一味批评学生,而现在遇到错误的时候老师能够积极开发利用这些错误点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因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其次,教学效果变得更好。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学生犯下的错误,学生的错误不能及时进行指导纠正,因此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依旧会出错,而错误资源被开发利用之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了有效探讨,学生意识到究竟错在哪里,在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就会变得很小心,从而避免相同错误的再次发生。错误是一种资源,希望每一位教师都正确面对学生的错误,有效开发和利用错误资源,同时让初中数学的教学变得更美好。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论文【第六篇】

素质教育和新课改都要求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数学课堂上“填鸭式”的被动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多元智能化发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是对于新课改的要求以及教学方法,有很多老师对它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现实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一些误区。本文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新课改教学下课堂实践的经验,来谈谈新课改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和实践。借此抛砖引玉,希望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1、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

一般情况下,数学课堂相对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来说比较枯燥无味,这在无形中就给数学课堂的教学带来了困难。新课改下,要求数学老师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渐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中生处在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比较叛逆的时期,因此,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交流的方式和技巧,让他们能够接受建议,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2、注重初中数学课程目标的转变。

初中数学教学课程中,不能死守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注重在课堂上强调数学的推理过程,即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以及从这个结论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让学生去体验学习的过程,使他们学会正确思维的方法和学习方式,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预习,然后把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给同学介绍下,把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述,以及勾股定理这一基本定理在以后几何学习中有哪些重要应用。最后把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与勾股定理联系起来进行讲述,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生活中处处存在学习的道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注重调整数学课堂的教学结构。

数学作为一门主学科,对以后的发展以及升学考试,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数学老师要重视学生数学的学习,在课堂的教学中调整课堂的教学结构,例如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和讨论。在学习习近平面几何的过程中,一个题目往往有多种解题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析,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对表现不足的小组进行鼓励和引导。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知识;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4、注重数学课程评价系统的建设。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往往以分数论,谁的分数高谁就代表优秀,打击了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新课改的目标下,要求数学老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能只看重学生的分数。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改进教学、促进发展。唯分数论的评价系统显然不符合这一目标。因此,初中数学老师要注重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以及学生的思考。这样才能培养健全的学生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虽然新课改为初中数学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改变了传统上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也要看到在新课改过程中,一些老师对新课改的目标理解不透彻,形成了一些教学上的误区。笔者就简单谈下这些误区,以便学生在新课改环境下取得更大的进步。

1、过多地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忽略了老师的引导。

在新课改的课程中,有的老师认为新课改就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老师什么都不干涉。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造成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一个问题往往很多时间不能解决,久而久之就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老师的知识毕竟比学生的知识全面,因此老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地进行引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真正从新课改中得到全面发展。

2、片面地追求情境化教学。

情境化教学的设置目的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设置符合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教学情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只片面地追求情景化的教学方式,那学生可能会只顾沉浸在情境化的教学氛围里而忘记了数学本身的魅力。这样不仅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基本概念及知识掌握得不扎实,更有甚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3、滥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是最为新型的教学方式,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改就是多用多媒体,殊不知,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不宜都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很多还是需要老师在黑板上进行勾画教学,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论文【第七篇】

主体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强调的是在教育过程中促进人的发展。因此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基础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明确强调“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以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全面发展为原则,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把表扬和奖励带进课堂,评出学生的自信心,评出学生的成功感,评出师生情感的交流,评出学生主动要求发展的欲望。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教学评价成为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和发展的手段。

二、学生活动设计的策略。

学生活动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点。活动设计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活动和发展创造条件。课堂上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看学生是否参与?如何参与?参与多少?把学生要参与、要活动、要思考、要发展、要创新的需求融于活动中。这里要说明的是学生活动并不是单指学生形体上的运动,而是学生作为主体对课堂教学的参与。

在设计活动时,教师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即让学生动眼看教师的板书和演示;动耳听教师的讲授和同学的回答;动脑思考课堂上的问题;动口回答教师的提问;动手演算例题、习题和作图。只有让“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才能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实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思维。

例如:在讲《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一节中有这样一道例题:

求证: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笔者在教学时将学生活动设计如下:

1.让学生画一个任意四边形,并连结四边的中点。(学生动手作图)。

2.让学生猜想连结四边中点所得图形是一个什么样的四边形。(学生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说出所猜结果)。

3.学生验证猜想结果,思考证明的方法。(动脑思考方法、动口叙述思维推理过程)。

4.学生板演解题内容。(学生动手书写)。

5.推广结论:

a.什么情况下,四边形是菱形?

b.什么情况下,四边形是矩形?

c.什么情况下,四边形是正方形?

(学生思维发散思考并总结归纳)。

通过活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策略。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的要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对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总能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景中去接受知识。因此,恰当、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参与动机,能使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因此,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是教师最基本的策略。

四、培养开放式课堂环境的策略。

开放的教学环境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能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到最高境界。要培养开放的环境关键是师生关系开放,其中亲和度和自由度是两个重要的指标。亲和度就是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教师是学生知识的建构者,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鼓励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应当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伙伴。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才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五、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策略。

学生是正在成熟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相对较弱,再加上学生主体意识受地理环境、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习惯的'制约,这就导致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不够强。而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自己学习活动的发动者和维持者。只有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从事自己的学习,这种活动才能不断地维持下去,外界的强加是不起作用的。因此在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总之,学生是正在成熟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相对较弱,再加上学生主体意识受地理环境、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习惯的制约,这就导致目前农村学校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不够强。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多作表扬、少作批评,保护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满足学生摆脱过失的需要、克服胆怯的需要,要让学生明确目标,强化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明确学生对课堂教学应承担的责任,深化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最终让学生明白他们是自我发展的主体。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要持之以恒,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杜隆毅.浅谈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5).

[2]赵珍联.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4).

[3]侯素香.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数学课堂学习的程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8).

[4]程宏杰.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12).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论文【第八篇】

摘要:随着新课改之风在我国的全面盛行,广大数学教师开始致力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转变,希望以此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并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结合教学经验,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做了研究和阐述。

一、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确定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数学学科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高度抽象性,往往使很多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气氛也显得沉闷压抑,而且呈现出来的教学局面是学生以被动者的身份接受来自于教师知识的灌输。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性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鉴于这一基本理念,我们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以确保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实现。

比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上课后,我并未直接为学生讲述有关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的知识点,而是点了几个学生,让他们用列、排说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学生a:第二列第三排;学生b:第五列第六排;学生c:第三列第二排……然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生a和学生c的位置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他们的列数和排数不一样,这两个数是正好相反的。”“嗯,很好,那根据这个事例,你们觉得位置与列数和排数有关系吗?如果要确定一个位置,需要几个条件?”“有关系,需要两个。”“是的,那么,如果我们用(2,3)表示学生a的位置,那么学生c的位置该如何表示?”“(3,2)。”“没错,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同学的位置,都是由一对有序的数组成的,而且每个同学的位置都可以看城市由两条相互垂直的数轴的交点确定的,对于在平面内的点,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表示它的位置。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它与刚才我们论述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样,我通过设计学生可以参与进来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行了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学习主体性,也为课堂后续教学活动的进行打下了基础。

二、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进,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景。

如今,我国已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21世纪,各种现代化设备层出不穷,对于教育领域而言,具有现代化教学特点的教学手段也已进入了广大教师的视野。而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教师要注意二者的有效整合,将其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于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我们要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引进,从而创设出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多姿多彩的图形》时,我就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观看了大量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如一些建筑图片:泰姬陵、祈年殿、北京国贸大厦等,以及一些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食物,如词典、魔方、饮料罐、足球、漏斗、帐篷、螺母、金字塔等。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抽象、归纳,将这些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这样,我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熟悉、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体验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特征,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对其进行更好的识别。

三、注重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所以,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改变以往单纯以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评价模式,淡化教学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转而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比如,在评价内容上,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学习情感与态度;在评价主体上,由原来只以教师为主体的发展成学生、教师都为评价的主体;在评价方式上,由原来的教师评价发展为教师自评、师生互评、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同时,我们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原则,即多向学生说一些鼓励话语,使学生对自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逐渐建立学好数学自信心。

参考文献:

王勤涛。试论初中数学如何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契合[j]。才智,(11)。

70 2549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