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通用4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第一篇】
各位领导、同事:
今天我就党的“宗旨性质”方面做中心发言,不正之处予以指正。
宗旨性质其实包含宗旨及性质两个概念,应该分开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党的宗旨性质的根本就在于广大的人民群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奋斗。结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学习和理解,我觉得要服务好广大人民群众,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工作离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必须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何保证人民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是要从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着手。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全面落实观察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社会保障发挥这社会稳定器作用。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二、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坚持群众路线,核心问题是党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在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群众路线使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工作方法,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既解决认识提高问题,有解决行动自觉问题,使群众路线落地稳,扎根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贯穿到党的全部工作中。
我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平时应该多与员工交流,关心关爱青年员工,听取包容老员工的意见,帮扶困难职工,把具体工作落实到底,保障员工舒适安定的工作氛围和环境。
第三、要较高的人文道德素质,即吃苦耐劳、敬业奉献、团结协作、积极进取。道德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道德素质的提高是每个人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标,同时道德素质的提高伴随着人们成才的全过程,社会复杂多变,价值趋向多元化,作为共产党员只有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才能找准自己前进的灯塔,同时把握好自己心中的标杆,做出有利于自己、有利于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好事,反之必定危害社会、危害国家。作为共产党员,面对社会的种种,我们应该坚信共产主义,坚定自己的信念。
第四,要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即知识全面,语言表达、写作、交际能力要强,要以实际行动,去诠释党的根本宗旨。多参与部门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毛主席曾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我们拿什么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总之,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脚踏实地,立足本职,才能无愧于心,才能发挥党员作用,才能传递更多的正能量。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第二篇】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当前,如何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不愿联系群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愿意联系群众:现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却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往上面跑得多了,往下面跑得少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意愿关注不够,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高高在上,疏远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不强,方式方法滞后,不善于联系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个性化、复杂化特征,平衡各种利益诉求难度增大。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虽然知道干群关系的重要性,但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解决复杂性问题缺乏招法。
3.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下基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新形势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意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做客”思想严重,没有主人翁意识,下基层一阵风,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只在面上走一走,很少到农户访贫问苦;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对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推则推,不解决实际困难。
4.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引导渠道、联系载体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各地制定了不少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但有些制度存在不足和缺陷,缺乏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比如:原则性的规定多,具体操作性不强;软性要求的多,硬性规定的少,特别是贯彻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未能真正得到落实。[1]另外,密切联系群众,“怎么联系”、“联系什么”,也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
二、原因和难点分析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员领导干部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更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容易淡化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忘记自己是群众的公仆,以掌权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还有些领导干部总想着升迁,只愿意做能出风头、出政绩的“大”事,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不想面对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担心群众过多提意见、提要求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把群众看成是“大老粗”,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认为群众是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做决策、定工作过程中,不事先调查研究,不注重汲取群众智慧;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养成依靠群众的习惯,反而出于怕群众参与会复杂添乱、怕群众知情会提意见、提要求等各种心理,能不让群众参与的尽量不让群众参与。
3.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盲目追求政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唯上是从,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迎合领导的意图,“凡是领导打招呼的就去做、凡是领导机关希望看到的就去干”,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不管切不切合实际,不管符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根本不注重实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实际困难;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即使身子下了基层心还浮在上面,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增添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
4.一些地方联系群众工作监督弱化,考核不力,查处不严
目前各地对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不力、查处不严:一是监督尺度不规范。目前各地联系群众的制度,软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实际操作中随意性大,难以把握。二是运作程序不规范。联系群众“联系什么”、“怎么联系”,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落实不到位。[2]三是督查考评不规范。监督考核缺乏量的规定与质的标准,手段过软,执行难以奏效。四是监督不力,查处不严。对做的不好的、甚至是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处不力,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群众工作时缺乏耐心,缺乏热情,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三、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对策建议
1.大力加强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当前,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把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放在首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只要我们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我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2.加强培训锻炼,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做群众工作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把提升能力作为群众工作的关键。当前,一是要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要宣传动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经风雨、增见识,在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
3.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平台,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更好的联系群众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健全政策导向机制,用导向转变带动作风转变。要改革完善目前的干部政绩评价标准,把能否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根据领导干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表现选拔任用干部。[3]二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当前特别要在健全和完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加强监督等制度机制上下功夫。三要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为群众表达意愿、参与重大决策提供平台。
4.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制度,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当前,一要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二要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制度和平台。要在过去已有制度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制度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5.切实加强监督考核,确保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当前,一要完善监督查处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专门机关监督查处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的代表和群众代表为监督员,有效发挥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群众等的监督作用。二要完善监督考评机制。要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民意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动态考评,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立足实际、服务群众。三要完善奖惩问效机制。要客观、公正地运用考核结果,要把联系群众工作的好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表先评优、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对作风粗暴、滥用职权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该整改的要整改,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法办的要法办。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确保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真正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第三篇】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要求。当前,如何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群众观念淡薄,不愿联系群众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愿意联系群众:现在交通便捷了,到基层去却少了;通讯发达了,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往上面跑得多了,往下面跑得少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意愿关注不够,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高高在上,疏远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素质能力不强,方式方法滞后,不善于联系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呈现个性化、复杂化特征,平衡各种利益诉求难度增大。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相对较弱。部分党员领导干部虽然知道干群关系的重要性,但对基层情况了解不深,解决复杂性问题缺乏招法。
3.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下基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新形势下,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责任心不强,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意识。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做客”思想严重,没有主人翁意识,下基层一阵风,不能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有的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只在面上走一走,很少到农户访贫问苦;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对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能推则推,不解决实际困难。
4.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引导渠道、联系载体等制度机制不够完善
近年来各地制定了不少党员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制度,但有些制度存在不足和缺陷,缺乏真正落实的可行性,比如:原则性的规定多,具体操作性不强;软性要求的多,硬性规定的少,特别是贯彻执行制度的监督保障措施不得力,使一些很好的制度未能真正得到落实。另外,密切联系群众,“怎么联系”、“联系什么”,也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
二、原因和难点分析
1.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化,对群众缺乏感情,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员领导干部成长和工作的环境比以往变得更加复杂,更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腐蚀,容易淡化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的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力观扭曲,忘记自己是群众的公仆,以掌权者自居,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还有些领导干部总想着升迁,只愿意做能出风头、出政绩的“大”事,不愿做艰苦细致、服务群众的“小”事,对群众生活疾苦漠不关心,不想面对群众。
2.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担心群众过多提意见、提要求
有的党员领导干部总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把群众看成是“大老粗”,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认为群众是决策的执行者、实施者,无须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做决策、定工作过程中,不事先调查研究,不注重汲取群众智慧;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没有养成依靠群众的习惯,反而出于怕群众参与会复杂添乱、怕群众知情会提意见、提要求等各种心理,能不让群众参与的尽量不让群众参与。
3.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盲目追求政绩,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唯上是从,在处理一些问题时,迎合领导的意图,“凡是领导打招呼的就去做、凡是领导机关希望看到的就去干”,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不管切不切合实际,不管符不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少数党员领导干部把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当做应付上级考核检查的形式,根本不注重实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实际困难;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即使身子下了基层心还浮在上面,下基层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增添群众负担,损害群众利益。
4.一些地方联系群众工作监督弱化,考核不力,查处不严
目前各地对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不力、查处不严:一是监督尺度不规范。目前各地联系群众的制度,软性要求多,硬性规定少,实际操作中随意性大,难以把握。二是运作程序不规范。联系群众“联系什么”、“怎么联系”,缺乏规范运作的程序,落实不到位。三是督查考评不规范。监督考核缺乏量的规定与质的标准,手段过软,执行难以奏效。四是监督不力,查处不严。对做的不好的、甚至是犯了错误的党员干部,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查处不力,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在处理群众工作时缺乏耐心,缺乏热情,严重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
三、进一步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对策建议
1.大力加强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获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执政基础。当前,要利用多种形式,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大力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教育,把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放在首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始终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只要我们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尽心尽力为群众服务,我们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2.加强培训锻炼,进一步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
群众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做群众工作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功,要把提升能力作为群众工作的关键。当前,一是要把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要宣传动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经风雨、增见识,在实践中提升群众工作的能力。
3.建立健全联系群众的制度平台,确保党员领导干部更好的联系群众
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一要建立健全政策导向机制,用导向转变带动作风转变。要改革完善目前的干部政绩评价标准,把能否联系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本职责,纳入到考核体系之中,根据领导干部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表现选拔任用干部。[3]二要建立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当前特别要在健全和完善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加强监督等制度机制上下功夫。三要健全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民主听证制度,完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为群众表达意愿、参与重大决策提供平台。
4.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维护群众权益制度,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当前,一要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二要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的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制度和平台。要在过去已有制度机制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制度机制,提升服务水平,要把办实事、办好事作为群众工作的立足点。
5.切实加强监督考核,确保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当前,一要完善监督查处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加强专门机关监督查处工作的同时,还要通过聘请社会各界的代表和群众代表为监督员,有效发挥人大、政协、新闻舆论和群众等的监督作用。二要完善监督考评机制。要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民意调查、满意度测评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工作的动态考评,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立足实际、服务群众。三要完善奖惩问效机制。要客观、公正地运用考核结果,要把联系群众工作的好坏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提拔任用、表先评优、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对作风粗暴、滥用职权等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要依法依纪坚决查处,该整改的要整改,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法办的要法办。要通过建立健全制度保障机制,确保广大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真正形成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强【第四篇】
增强宗旨意识,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力量之源。执政首在民心向背,顺民心则政兴,逆民心则政废。
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必须牢记:我们让人民群众满意,人民群众才会对我们满意。
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要用行动体现我们对群众的感情,体现到具体工作中,对来访群众有热心,对群众反映的困难有同情心,帮群众解决困难有诚心,遇到阻力和困难有攻坚克难的决心,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有长期作战的恒心,这样才能和群众心贴心。
存在的问题:
1.理想信念动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
2.对群众缺乏感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真诚为群众服务;
3.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不愿做、不会做、不敢做群众工作;
4.严重背离了党的宗旨,违法乱纪,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等。
整改措施:
1.增强宗旨意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2.增强宗旨意识,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3.增强宗旨意识,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章明确要求,每个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