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精编事迹【参考4篇】
【导言】此例“乡村医生精编事迹【参考4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乡村医生的事迹【第一篇】
小王,男,汉族,学士学位,消化专业副主任医师,消化内科医疗组长。2004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曾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进修学习。从事临床工作18年。熟练掌握消化科常见疾病、多发病、多种疑难疾病的诊治工作。熟练掌握电子胃镜、结肠镜、ERCP操作及相关治疗。发表多篇国家级论文,主持、参与完成科研多项并获奖。先后被医院评为“青年岗位能手”“十佳医生”“先进党员”等称号。2017年获得省级青年肠镜大赛优秀奖。2018、2019年获得医院优秀病历书写一等奖;医师节MDT团体二等奖。
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每年诊治出院病人近400人,其中危重病人近30%。积极钻研业务,多次成功抢救多名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诊胃镜下异物取出术等急危重患者,深得病人及同事肯定。2017年在临泽县人民医院帮扶工作期间,积极开展多项消化内镜下诊疗技术,为当地医院扩展了新技术。多次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危重病人谈论、食物中毒病人抢救工作。
在近20年的`临床工作中,几乎没有完整的节假日,也无主动休假,只要病人需要,风雨无阻,对于疑难危重、老弱病残患者从来都是迎难而上,从不退缩,这是源于对职业的`执着和对生命的敬畏,每逢遇危重病人,总能以院为家,长时间守护,直到病人转危为安。在临床工作中“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待患者如亲人”。简单的话语却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职业操守的人才能做到。
作为一名医生,他深深懂得敬业精神至关重要。敬业就是要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全力为病人解除痛苦;就是要对工作精益求精,对患者极端负责;就是要关爱病人,甘于奉献。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选择了神圣,选择了伟大,选择了高尚,选择了奉献。
乡村医生的事迹【第二篇】
小李同志从事临床一线心血管疾病救治工作二十五年以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类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他扎根边疆、乐于奉献、虚心好学、刻苦钻研,临床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创新能力。他医德高尚,视病人如亲人,以患者挽救患者的生命为最高人生目标,多年来已使近百位濒临死亡的心血管患者重获新生,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及同行的充分认可。
在多年的临床一线工作中,小李同志已不记得多少次于半夜被叫至科室或导管室处理危重患者、行急诊手术。小生就是其中的一位患者,当时已77岁的高龄的杨大爷2005年因脑梗塞在神经内科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任心内科主任的小李同志刚刚出差到家,晚间12点接到值班医生报告后不顾劳累迅速赶至导管室进行急诊手术,术中患者因年龄大、病情复杂多次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小李主任冷静沉着、镇定指挥抢救,最终成功完成手术,当走出导管室时,已经是凌晨3点多钟了。次日他又最早赶至病房观察患者病情,向主管医生交代注意事项。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也因此受到了无数患者的好评及肯定。
2003年夏天,一位名叫李兰英的老人被120送至我院急诊科,经诊断是“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正在家吃午饭的小李同志立即于急诊科参加抢救,患者病情危重,出现呕吐、大小便失禁,他不怕脏乱认真查体、积极抢救,最终使患者转危为安,经长达1月的精心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出院了,此后长达6年的。时间里,老人每年都会来到军区总医院看望小李主任,只要感到身体不适就一定会到军区总院治疗,她说“军区总院就是我第二个家”,她还把周围的许多老朋友介绍到军区总院看病,在她心目中,人民军医才是最可信的人。
小乐老人家住军区总院对面的地矿局家属院,今年已有80高龄了,从1998年开始他就和我院心内科结下了不解之缘,从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安置起搏器、植入冠脉内支架到反复心衰的治疗,老人一次次在心内科住院,每次都能转危为安,在10余年的看病过程中,他也和小李主任成为了忘年之交,不是简单的医患关系,更有着诚挚的信任和深厚的友谊,老人说“我的孩子都在国外,李主任就是我的亲人”。小李主任就是这样,把每一个病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热情、认真、负责的对待着,不仅看好了身体的疾病,也让他们的精神有了更大的安慰。这么多年来,小李主任以他卓越的人格魅力和高超医术,使无数患者成为了心内科最忠实的宣传者。
在担任心内科主任期间,小李同志注重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及人才培养,将科室人员分批送至国内各大知名医院进行学习,不断引进先进治疗方法,短短几年内使心内科的冠脉介入、电生理及先心病的介入技术均领先于国内及全军水平。心内科的临床工作中又许多疾病需要接触放射线进行治疗,而放射线对人体是有一定损伤,小李同志在工作中对年轻医生手把手传帮带的同时,不忘关心他们的身体、生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将科室各级医生的工作与休息妥善安排,而自己长时间接触放射线却不顾休息。就是这样的无私奉献,造就了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专业实力强大的心内科,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科室先后多次被医院和联勤部表彰为先进科室和基层建设标兵单位。而小李主任也成为了科里各级医生学习与敬佩的榜样。
小李主任注重医德修养,从医多年,从未收过患者一分钱红包,多次用真诚化解医患矛盾,为科室年轻医生作出了表率。
25年以来,小李同志从一名大学毕业生迅速成长为科主任、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在心血管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于2004年被医院任命为医院副院长。曾任医院危重病救治专家组组长、副院长等。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四等奖3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三等功3次,其中战功1次,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多次受到军队和自治区的表彰。
乡村医生事迹【第三篇】
地处怒山深处的隆阳区瓦房乡是典型的山区少数民族乡镇,乡名以乡政府所在地——“瓦房街”而得名,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又有搬不完的北冲坝“米粮仓”之称,是隆阳西山片区开发较早的集镇。
1998年,20岁的胡玉军从保山卫校中西医专业毕业后就回到家乡瓦房乡瓦河村做了一名村医。当时没有专门的卫生室,大家给村里人看病都是在自家家里。那些年在村卫生室主要的工作就是打疫苗。
据胡玉军回忆,刚开始打疫苗时,老百姓不配合,不愿意到集中地点来打,他就和村里1位老医生挨家挨户挎着诊包入户打疫苗,当时打的是乙肝、百白破、乙脑。即使是上门服务,多数人还是不愿意打疫苗。有时候刚进到村民的家里就被质问:如果出了问题,你能负责么?有的村民甚至远远地看见他来了就把自己的门关上。为了完成疫苗接种任务,胡玉军耐心地和村民们讲解接种疫苗后得病和不得病的治疗区别。
入户两三个月后,村民们慢慢有了一定的意识,后来也被他的诚心打动,慢慢地就自愿上门接种了。
最初的时候,胡玉军的工资是18元一个月。这要养活一个家庭是不容易的。后来结了婚,有了孩子,承担的责任就越发多了起来。那些年来,大家基本都是一边做村医,一边干农活。虽然待遇不高,但要承担的岗位责任可一点儿都不能少。
胡玉军原本学历就不高,再加上后天的培训也都只是些基础的医疗知识,要想当一名业务技能过硬的好村医,还得“忙里偷闲”不断提升自己。他除了参加乡卫生院组织的集中培训学习,自己还买了书回来认真钻研。这些年有了互联网,有了微信,各种学习的平台也就多了起来。胡玉军对笔者说,实践出真知。看的病多了,自然就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治疗方案。
2004年1月1日,《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乡村医生经过相应的注册及培训考试后,以正式的名义执照开业。《条例》对乡村医生的准入、培训、考核等有了明确的规定。“我们都喜欢培训,每次接到培训通知都会克服困难,这是能提高我们能力技术水平的最好的途径。”胡玉军说道。
2006年8月,国家发布《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指出,社会和个人举办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组成部分,除提供医疗服务外,也可以承担预防保健任务。
胡玉军告诉笔者,在村里当村医,工作中的艰辛和委屈是别人不能体会的。就说这些年,在乡村开展的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签约对象的慢性病管理。
这个工作是必须要做好但又是困难最多的,管理就会困难重重。往往村医入户时,村民早早地就出去干农活了,中午时分村民又觉得测量结果不准确不愿意测血压。在瓦河村,村里有156位高血压患者,胡玉军就采用上门的方式为村民服务。这些年,村医们按片区上门服务,不在家的就打电话预约,往往十多天才能转完一圈。
在瓦房,大多数的村庄多数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一老一小”问题是最大的民生,如何做好“婴有照护,老有所养”?关心关爱老年人晚年的健康生活,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摆在村医面前的一大难题。“老人生病不上诊室,看病输液都要让他们去家里。我们不去不合情,去又不合法。但服务到万家就是我们村医的使命和担当。”胡玉军自信地说。
乡村医生的事迹【第四篇】
小曹,放射科主治医师,2005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本科学历,医学学士。毕业后分配至我院放射科工作至今。2014前往在上海复旦大学眼放射科医院进修1年。
放射科在许多人眼中是个“小科室”,而在他心里,是一份崇高的事业,对待每一个患者认认真真,对待科室同事,如同家人,在科室人员一直紧缺的情况下,经常加班加点,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每年的。`门诊量、出院患者、手术患者都在科室位列第一,多次年终考核被评为优秀,并先后荣获“医德医风先进个人”“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1篇,在省级杂志发表论文2篇;参与完成科研5项、新业务3项。经过多年的不断学习及历练,现已成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业务骨干,能够独立完成咽喉、鼻科内镜微创手术,多次参与处理科室急、危重症的抢救及救治,参与危重患者MDT多学科会诊、讨论及救治,受到医院同仁的认可,并多次收到患者锦旗、表扬信、网络表扬等。
2021年6月—2022年5月参加甘肃省百万医师支农,在阿克塞县人民医院下乡帮扶1年,期间任酒泉市医疗队队长,带领十余名队员们,克服环境、生活、工作中的种种不适,帮助当地医院开展新业务,填补专科空白,定期组织开展专业讲座,帮助当地医务人员提高专业基础知识,为当地百姓进行常见病的健康宣教,同时,对疑难危重患者,积极联系我院专家、科室,尽快将患者转入我院进行治疗,帮扶一年中,转入我院的`阿克塞患者就有数十位,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在我院与阿克塞县医院的医联体建设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前路漫漫,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则必成,在医者的道路上,他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