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5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新时代青年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5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新时代青年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篇1
***同志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社会群体。广大青年要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争做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同志多次用“总开关”“精神上的‘钙’”“革命理想高于天”等生动话语强调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极端重要性。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信仰什么主义、捍卫什么主义、坚定什么立场,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争做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正确政治立场,矢志不渝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还要敢于并善于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观点作斗争,在斗争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升捍卫马克思主义的能力、信心和决心。这些都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广大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坚持以这一科学思想为指南,努力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广大青年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机遇、注入了新动力。***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用9个“学习马克思”深刻阐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应向马克思学习什么、如何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等重要问题,为新时代青年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指明了方向。广大青年惟有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才能真正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谛。首先,要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力求钻得深、吃得透,在学习中抓重点、钻难点、找落点。其次,要在社会实践中塑造马克思主义精神品格,特别是按照《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相关要求,积极参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程等重点工程。第三,要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深入研究脱贫攻坚、社会民生等热点问题,建功于改革发展一线,实现理论认知和社会实践的统一。
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同志指出,“我们对马克思和《共产党宣言》的最好纪念,就是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好、宣传好、贯彻好。”作为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对党忠诚,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火热的社会实践中继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尤其要勤练、苦练“内功”,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在研究好、宣传好、贯彻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上创新方法、提升水平。要善于选取新颖的传播视角,采用生动的表达方式,注重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以听得进、学得懂、记得住、用得活的方式方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
新时代青年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篇2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这是全党和全社会对广大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出的更加鲜明的时代使命和殷切希望。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程度相对较为落后。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自然科学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和突破,高铁、重工、航天、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领域甚至走在了世界前列,同时代的发展相比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滞后性。一些学者在总结社会实践中,仍然延用西方的理论体系来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话语权,这虽然和西方霸权学术话语有关,仍然暴露出自身的不足。当代青年学者是幸运的一代人,也是责任重大的一代。幸运与责任并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传承和发扬好马克思主义,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理论力量。
1忠于理论扎实透彻研究马克思主义方法和思想
传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深入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而不仅仅是流于表面。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实践中早已证明了。尽管总有一些人在不断的宣称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这样的言论,但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从深刻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把握“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历史论断和发展规律,即: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对把握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建设中的大趋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938年,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深入扎实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要一味地把马克思主义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而是深入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解决问题。
2扎根群众从实践中探索理论发展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建立在与时俱进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创立至今,之所以能科学的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而生生不息,不是因为它是一成不变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这种优秀的理论品质是当今传承和弘扬马克思主义需要坚持和发展的。从实践出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通过实践改造和认识世界,同时人的本质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同样的社会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向前推进。需要注意的是,在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俄国的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根据时代发展背景和实践形势的需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果。在新时代背景下,更要注重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实践品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同志曾在中国偏远贫穷的陕北农村扎根七年,工作期间他真正为当地的群众和百姓解决了一系列困扰生活的问题,如农业生产、生活、卫生等,这些问题无一不是阻碍当地百姓发展的实际问题。***同志在陕北农村插队的这七年,从最开始的熬“四关”到后来的和当地百姓打成一片,再到后来的入党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取得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性的生产和生活变革,无不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鲜明体现,扎根群众,关心和关切群众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竭尽全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想群众所想,解群众所难,成为他们之中的一份子,并在生活生产实践中总结经验,从群众当中汲取营养。“在实践中把知识里的水分蒸发掉”这样才有丰富的有用的实际的理论,才能把理论更好地运用于实践。纵观历史,在中华民族所处的特殊时期,总是会有一心为民的人、甘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这是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而以***同志为代表的这些优秀而普通的中国共产党员也是中国共产党能不断在历史发展中前进的原因,走进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发展群众的党的群众路线则是共产党能长久执政的根基。
3立足时代在包容中发展理论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立足时代,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兼具全球视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指导下,开展实践和理论探索。在信息化繁荣的今天,青年人拥有更多的学习渠道和资源,对世界的发展更具宽广的视野,能更加深刻地在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把握机遇,这就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历史发展潮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自信,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比较中外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并诉说好中国故事,不再将西方话语奉为金科玉律,也不盲目跟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在包容中发展自身,站在前所未有的变局中上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用中国自己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阐述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以及背后的制度安排,一定能够增强中国的学术软实力。
当今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更加懂得在批判中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历史的发展是实践的基础,而对于中外理论的融通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在人类文明发展到达的前所未有的高度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更加全面、辩证、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不断丰富人类文明,这也是时代和历史赋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责任。
新时代青年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篇3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家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对青年人才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是***总书记对我们新时代青年的殷切要求,也是我们青年为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所肩负的责任。新时代的大学生能否真正成长、成才,需要依靠的是我们坚定的信仰。
一、新时代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认识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信仰的认知不准确
“信仰”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对某种宗教,或对某种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后来,“信仰”逐渐引申到了哲学层面,我们认为信仰是个人的意识行为,是人们对生活所持的某些长期的和必须加以捍卫的根本信念。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信仰”应当是尊重一些科学的、理性的准则,信仰一旦确立,我们的人生意义和价值标准也将受其影响,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当下,依然有些大学生存在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迷茫的情形,这些都是缺乏信仰导致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确立信仰,信仰能够使我们的存在更有价值,能够指引我们的学习生活向前进。
(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认知模糊
当下,很多大学生的思想是要求积极的,但是对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还存在对其内涵的认知模糊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不用说,作为一名大学生,肯定非常熟悉,从小学的《品德与社会》到本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一门学说,是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经过170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门科学的原理,能够给我们生活、学习、工作带来动力并指明方向。因此,需要高校的思政教师为这些青年学生注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让学生理解其科学内涵,这是其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第一步。
二、新时代大学生培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坚持和发展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保证
毛泽东同志就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践行者,他说道:“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只有真正地对马克思主义有了信仰,才会去坚持和发展自己的信仰。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那样,他没有动摇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坚定地践行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才会有了后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带领我们取得的成功,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因为我国一代又一代的国家领导人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才能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然而未来是属于青年的,未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必须是由青年人来走,因此培养新时代的大学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只有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素养的大学生才有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十八大中,我党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提出的“德”,就是要求青年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部分都能够很好地帮助人们探索未知,培养大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可以科学地指导大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因此,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条件
当代青年要肩负起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责任,尤以大学生的责任更为重大。青年的价值取向就会决定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党的事业、国家的事业需要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者来实现,而我党能够永葆生机地向前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如火如荼地展开正是因为有了一大批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脚踏实地地推进我们的事业”,并且“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前进的”。通过我国领导人的这些重要讲话,我们能够看出社会主义的建设是需要持续不断进行的,而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就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我们民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如何培养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
(一)增强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
到了大学这个阶段,人就应当有了很强的自主性以及独立性,因此自我教育就成了高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还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想要增强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仅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也就是增强其自觉性。学校需要的是明确好自我教育的目标,为每位同学制定好符合其特点的教学计划,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学,让他们自觉地参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自己领悟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才能真正理解其科学道理,也才能让人对其信仰。
(二)校园思想政治课学习常态化
高校应当是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了解马克思主义以及接受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必须要在这个阶段夯实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在高校应当使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首先,适当增加思想政治基础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等的开设课时,从最基本的学习开始,逐步提升大學生的道德基础和思想修养。其次,利用好高校的党校、团校对思想积极的、优秀的学生进行再次培养,加深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引导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最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的建设,以学生带动学生的方式,增强高校校园马克思主义教育氛围。由社团组织校园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探讨中。
(三)增加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的机会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会了理论,这还只是处于认知层面,想要真正理解其科学内涵,需要的是实践,亲身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内涵理解的最好方式。社会实践是促进信仰理念升华的关键,一个人如果能够经历得足够多,那么他从书本中所学到的知识也就能够更好地运用于生活中,对于信仰来说也是一样,一个人经历越丰富,他最终确立下来的信仰也就会越坚定。当下,一些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解不够深,还会产生动摇,就是因为缺乏实践。只有大学生积极地投身于诸如大学生“三下乡”这样的社会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问题,能使大学生真正地信服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真正了解其价值,从而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新时代青年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篇4
***总书记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中学毕业时,马克思的毕业证书上写着:“发挥才能,勿负众望。”诚如此言,马克思一生都在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不懈奋斗,颠沛流离却终生未改其志。他的思想与行动不仅真正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亦在更深远的意义上改变了人们对于人类历史的认识和理解。面对国内国际形势的新问题新挑战,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生动实践,当代中国青年作为“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注定要成为历史使命的承担者和践行者。在此过程中,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一系列立场、观点、方法,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深刻把握。
首先,马克思与我们仍是“同时代人”。哲学是思想所把握到的时代。对照当代世界变化趋势与人类社会发展状况,马克思面对社会历史条件改变所做出的理论回应和实践探索与当下存在深刻的历史性耦合。一方面,只有回到历史中才能真正理解当下。马克思恩格斯对时代的理解在理论上表现为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入剖析等。这些理论对于我们在今天的具体语境中辨识、回应时代问题仍具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只有从当下出发才能深入把握历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当代历史情境中证明了马克思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分析的准确性、科学性。与此同时,纵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时代命题的深入结合,是新时代青年担负起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需要青年,青年需要马克思主义,这是百年青年运动史所得出的结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为新时代青年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引。“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当代中国青年当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总书记强调,“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然而,此过程非一日之功。2022年3月,***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定理想信念要“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无论顺境逆境都坚贞不渝,经得起大浪淘沙的考验”。面对纷繁的外在环境和漫长的人生经历,新时代青年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引,深化对当代世界的认识,辨明历史方向;推动时代浪潮中的自我确立,明确自身使命;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精神和价值观念,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为之而奋斗。
再次,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新时代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思想武器。历史不为任何理论的普遍性提供保证,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真正实现从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的转变。在马克思主义的视域中,正是作为社会生活本质规定的人类感性物质实践构成了新唯物主义的逻辑基点。这不仅是理论层面的推进,更在现实历史进程中不断得到证明: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实践中深刻改变了中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的实践道路,已被历史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仅需要千千万万青年的全过程参与,而且需要在此过程中推动社会变革和自身发展。实践证明,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面向新发展阶段,当代中国青年“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总之,新时代青年只有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才能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一方面,新时代青年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筑牢理论根基,汲取精神养料。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及其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有助于我们真正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实质和当代价值,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当代性的具体表现,也是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客观要求。基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历史任务,广大青年要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常学常新,不断丰富和拓展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内涵和适用范围。另一方面,新时代青年应在笃学力行中加深对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自我理解,在理解中确知,在践行中确证。“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躬身实践、脚踏实地是将知识转化为现实力量的关键。新时代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深化对自身历史使命的认识与践行。
新时代青年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篇5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坚实后备力量,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生力军。当代青年应全方位严格要求自身,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做德才兼备的新青年。担负时代使命,青年责无旁贷。青年需具备扎实的理论素养,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立足于社会发展现实,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正确性的标准,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以实现全人类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人是社会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孤立的存在,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就是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转,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就是独立的个体都要投身到社会建设中去。
任何一个科学的学说从理论到实践并非一帆风顺,会遇到种种阻力,每当此时就最容易让理论的践行者心生质疑。因此,既然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学说,我们就应当相信科学的力量,相信客观规律的力量,相信众人奋斗的力量。这里的相信不仅仅是简单的对理论本身坚持,而是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融于内心,一个真正信仰马克思的人,才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才有格局以人类的幸福为己任。青年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军,更需要在理论上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在行为上践行马克思主义价值理想,在社会中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但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构并非一日之功,也非口头承诺,唯有真信、真行才能理解时代赋予的使命,才能在困难面前依旧明辨是非,坚定立场。
回归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从“走近马克思”到“走进马克思”,把握理论精髓。新时代青年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首先需要辨析“真马”与“假马”。当代很多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仅仅局限于政治教材,而教材虽然具有高度概括性,但不免让理论丧失鲜活性,甚至简单化、教条化。青年要想明辨“真马”,去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活的生命力,就需要回归到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本身,冲破信息时代言论碎片化、片面化的壁垒,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真正走进马克思主义。青年读原著应系统的读,与社会现象相结合的读,真正读懂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客观规律,把握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立场。只有系统学习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帮助广大青年认清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了解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广大青年唯有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阵地不动摇,才能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及文化自信。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错误价值观说不。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价值观是一个人因成长坏境、受教育程度,以及外部环境综合因素所形成的价值判断,是作为人的主体对客观事物和事件评价的依据。因此,党和国家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维度,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广大青年的行动指南,因此,当多种西方价值观争相试图占领青年思想高地时,青年更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坚持党和国家的领导不动摇,积极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行动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体悟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精髓。青年唯有守住信仰的高地,才能真正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面对时代的挑战不畏惧、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