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驻村第一书记推选材料范例【推荐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精编驻村第一书记推选材料范例【推荐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推荐材料【第一篇】

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XXX,男,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年39岁,1996年12月在部队服役,2010年1月转业后安置到XXX市XX县交通运输局工作,2015年8月向组织主动请缨到XXX乡XX村担任第一书记。

XXX乡XX村位于XXX乡东南部,省定贫困村,辖9个居民组,耕地514亩,林地21000亩,267户975口人,其中贫困户130户421人,已脱贫103户359人。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基层党员,该同志对农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农村始终有一种无比特殊的感情,时刻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的光荣使命,坚持扑下身子,同村广大干群一道,把脱贫攻坚和党的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落实,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推动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扑下身子,搞好调研,当村发展的明白人。该同志时刻铭记“担负着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担负着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怎样工作才能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的责任和使命,把掌握村情作为入村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他主动向乡政府、包村领导和村干部讨教,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和群众接地气、深谈心是自己的强项。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到老党员、退休的老支书、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的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在对走访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分类召开了座谈会,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掌握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及优势劣势,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精心绘制了脱贫攻坚对象需求、目标时限、帮扶措施、帮扶责任、组织机构等作战图,挂图作战,对表交账,有计划、有目标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建强组织,夯实基础,当党建工作的带头人。“蓝图绘就,重在添彩”。发展规划制定后,为确保规划如期实现,他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来凝聚发展合力。紧紧围绕全市开展的“百村示范千村提升”活动,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认真履行党建指导员的职责,每月5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党员活动日,主动上党课,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规范开好“三会一课”,要求每个党员研读政策,带领群众学政策,主动用政策为发展服务,深入学习增素质;培养和发展2名正式党员和2名预备党员,壮大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四必到”“四必访”制度,把关心困难群体放在工作的首位来抓,两年多来组织村两委成员入户看望困难群众40余户,帮助解决实事难事30余件。制定了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并加强对村党支部工作的监督,要求村务工作事事要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让群众明白、使干部清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村“三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拓宽渠道,调整产业,当脱贫致富的引路人。该同志深深牢记村民如何增收是脱贫的关键,先后带领村民到本县、赴外市5次进行产业发展观摩学习,6次组织产业发展技术培训,打破群众惯性思维模式,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引导全村群众每年稳定发展食用菌230户200万袋,带动108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2万元;发展猕猴桃种植136户450亩,并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套种200亩,可带动80户困难群众有稳定增收项目;栽植核桃8400株,130户贫困户共栽植连翘万株;发展兰花种植10000株,可带动22户困难群众户均增收4000元;发展大鲵养殖业,养殖大鲵1000尾。同时,帮助该村成立猕猴桃、食用菌、兰花合作社3个,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贫困户实现了户户都有3个以上长短结合的脱贫项目,为全村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为民服务,实心实意,当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该同志始终做到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扎扎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先后争取资金1500余万元,从各个方面改善该村基础设施:争取资金60万元高标准修建了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和标准化卫生室;争取资金112万元建设150Kw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年发电收入15万元,扶持贫困户30户,户均增收3000元,村委终于有了集体经济;争取资金500万元积极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对村级公里道路进行拓宽升级改造,修筑护路坝3公里,路基已全面完工,6月份铺设柏油;争取资金260万元修建月子沟口大桥,已完成桥台建设任务;争取资金70万元对全村3公里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河道变得既整洁又畅通;争取资金50万元对村党群服务中心再次升级改造,变成冬暖夏凉经济适用两层小木楼,各项服务进一步完善。争取资金450万元对全村150户居民房屋进行特色民居改造,已完成50户,得到群众一直好评;争取资金12万元修建旅游公厕2所;争取资金4万元安装监控,加强该村平安建设;争取资金15万元为村里配备移动式垃圾箱10个,垃圾清运车1辆,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集中清运;同时,本着“搬穷窝、斩穷根、换穷业”的扶贫工作思路,立足拔穷根,动员搬穷窝,使55户177人享受了异地搬迁扶贫政策,已搬迁41户145人;争取市人行扶贫政策,2016年确定该村为金融扶贫试点村,率先在全市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完成了全村130户贫困户和131户非贫困户的基础信息采集,档案资料整理,信息录入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已为贫困户办理小额贴息贷款57户28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无启动资金的难题,为全市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做了标杆,目前,该村基础设施基本达标,贫困群众脱贫愿望强烈,“两委”班子团结向上,全村上下和谐稳定。付出总有回报,该同志的工作业绩受到各级领导一致肯定,得到群众普遍赞誉,先后多次被县和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推荐材料【第二篇】

2021年4月10日,崇左市公安局黎源同志派驻凭祥市上石镇油隘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扶贫攻坚工作。驻村工作以来,第一书记深入村屯调研、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第一书记驻村以来的先进事迹例举如下:

一、深入村屯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体察民情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后,首先通过村干了解油隘村的基本情况和村中比较贫困的农户情况。在村干的带领下,用了3个星期的时间对村中12个屯的贫困户、五保户、困难党员户、村干部、致富能手户和本村学习、驻军、派出所等单位进行走访,并到叫册互市点了解了互市点的一些基本情况,熟悉了本村各个屯的具体位置和本村的具体民俗习惯及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第一书记除回崇左或凭祥向领导汇报工作外,坚持每日必到村屯开展工作,双休日经常都在村里开展工作,把上级组织部门对第一书记驻村的6个100%要求做到位。

二、倾听群众心声,为群众排忧解难

1、到村委工作的第一天,村团支部书记就反映油隘村那浦屯的水利渠道因大量降雨已被洪水冲垮,致使那浦屯下游的村民农田不能灌溉,无法进行春耕,如果不及时把水利渠道维修好,过了春耕的最佳时期,秧苗很难成活。因事情比较紧急,向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后,第二天第一书记自己出资到凭祥市购买了16条内孔20cm的水管,还请了凭祥市交警大队的车辆把水管运送到田头,并安排该屯村民小组长组织群众立即对被毁坏的水利渠道进行临时的维修。因维修及时,水利渠道水路恢复畅通,保证了村民的灌溉用水供应,顺利进行春耕生产,此举得到了群众的赞誉。

2、第一书记在到礼那屯进行走访调研时,礼那屯的村民反映屯内的道路现状很差,特别是下雨天的时候,车辆根本无法进入,村民行走也比较困难,黎源书记得知这个信息后,立即组织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召开了屯内的小型会议,决定通过一事一议的方法由村民集资投工投劳对屯内的道路进行硬化,并拟定在施工时联系后盾单位进行资金或原材料的投入,得到了村民们的拥护。目前该项目已在村民中进行筹集资金。

3、叫册屯是油隘村离越南边境最近的一个屯,只有几百米的'距离,村民饮用的水源都来自越南境内上游的一条小河,第一书记通过走访村民了解到村民们都很希望能够饮用上安全、卫生的水源。为此,第一书记协同镇党委书记和市扶贫办的领导深入叫册屯实地进行了多次的调研,并召开了屯内的过半村民的会议,镇领导和市扶贫办的领导当场拟定联系油隘村的各挂点单位投入资金在叫册屯修建一座可供全村饮水的水井,并把屯内的道路进行硬化,美化叫册屯的屯容屯貌,此举也得到了村民们的高度赞誉。

三、走访农户,解决矛盾纠纷,排除不安定隐患

1、在油隘村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工作时,在公告贫困人口名单后,因谣言的原因(民间谣传列入贫困人口后每月每人可领很多现金补贴),未列入贫困人口的群众就到村委、镇政府、市信访办反映情况。期间,每日到村委和镇政府反映问题的群众过百人,最多时达到200多人,造成了不安定的隐患。问题发生后,第一书记每日坚持在村委、镇政府或凭祥市信访办对反映情况的群众做思想工作,给群众答疑解惑,并在镇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不分双休日,冒着酷暑连续几个星期下到村屯逐户进行入户调查、宣传,期间第一书记走访了油隘村12个屯所有的农户,并进行了登记造册。经过走访和宣传,现在村民们情绪比较稳定,已经没有到村委或镇政府反映情况的现象,排除了不安定的隐患,为下一步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2、礼那屯有位村民把自己家的山头承包给外地老板进行药材的种植,应老板的要求,修建一条可供车辆行走的道路,该村民在修建道路时,因未和本屯的村民协调好,就把路修过其他村民的山地,毁坏50多株树木,并在修路开挖土方时有大量的山石滑落山脚村民的农田,影响了其他村民的耕种,此事引起了村民们的不满,经自行协商无果后,村民们就到村委找到了第一书记解决这个难题,并表示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就准备用暴力进行解决。第一书记在听了村民们的讲述后,次日顶着烈日就召集了村干和当事人各方到现场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发现村民们所说的情况基本属实,当即对把山地承包给外地老板的村民做了细致的思想工作和法律宣讲,该村民经第一书记动员后,当即表示愿意进行赔偿和恢复被损坏的农田,之后第一书记又和村民们说明了修建道路对村民们今后进山进行耕种和运输农作物时的便利之处,村民们听了第一书记的劝说后也当即表示接受这次调解,只要能恢复农田的耕作,只需要适当的赔偿即可。得到各方当事人的认可后,第一书记就组织各方到村委签订了调解协议,并握手言和,使得此次村民纠纷得到了妥善的处理,避免了更加恶性事件的发生。

四、传递政府关怀,警民结对全力帮扶贫困户

第一书记本人认为,此次组织干部驻村扶贫攻坚的初衷,既是体察民情、帮扶贫困人口脱贫的一项措施,又是传递政府温暖和关怀、密切干群关系的一种方式。干部不能脱离群众,干部要帮助群众,干部要把自己的关怀传递给群众,让群众体会到温暖,感觉到希望。在深刻理解此次驻村活动意义的基础上,第一书记基本天天下村走家串户,特困户则询问疾苦,致富户则倾听经验,有脱贫意愿的农户则帮忙筹划,让村中的农户都感觉到政府对他们的关心,使他们形成“政府并没有忘记我们”的认知,这种认知就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让群众觉得,政府尊重他们的愿望,政府会全力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从而增加了他们对自己脱贫计划的信心。

第一书记通过和入农户走访和谈心后,在本村12个屯中选出23户有劳动能力和致富意愿的农户进行全面的帮扶,并联系后盾单位崇左市公安局的各个党支部对这23户农户进行结对帮扶。崇左市公安局各党支部在深入到结对农户家中了解家庭情况后,根据各个农户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了帮扶计划,并投入了适当的致富启动资金或物资,使得各农户致富的思路得到了开阔,提升了农户致富的信心和能力。

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推荐材料【第三篇】

王鑫华,卢氏县农牧局菌业生产管理办公室生产技术股股长,卢氏县食用菌研究所所长。2015年7月派驻卢氏县东明镇北苏村党支部任第一书记。自担任村第一书记以来,自觉融入到村民之中,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聚民心,发挥领头雁作用,认真履行第一书记职责,带领村三委和驻村队员,勤奋努力,扎实工作,为北苏村群众早日脱贫努力工作着。

北苏村位于卢氏县东明镇,距县城10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1550亩,耕地900亩,经济林面积650亩;全村辖10个居民组,340户1400口人,目前共有五保户3户,78人享受政府低保,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28人。

——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

王鑫华任驻村第一书记以后,牢牢抓住党支部的核心地位,全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进一步明确村党支部的核心地位,切实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核心、思想核心、决策核心和行动核心作用,不断巩固基层基础。二是认真开展培训。邀请县乡优秀党务工作者对支部委员进行培训,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支部活动。三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和党员活动日制度。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坚持上党课制度,狠抓每月5日的党员活动日活动,努力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四是注重发展新党员。认真制定党员发展计划,积极吸收年轻人加入党组织。2017年已培养两位入党积极分子,做好了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的储备工作。

在王鑫华的带领下,北苏村党建工作得到了上级党委的充分肯定,2017年北苏村党支部被县委组织部命名为“五星级支部”。

——强化民主监督,力推“四议两公开”

为了增强村务工作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王鑫华组织村三委完善了村务公开工作制度。首先理顺会议制度,明确专人做好会议记录并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做法,实行民主决策,接受群众监督。其次完善《村干部值班制度》《村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村务规章制度。

——坚持多措并举,扎实开展精准脱贫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美丽苏村

驻村后,王鑫华上下协调,跑项目,要资金,争取到一个又一个基础设施和产业扶贫项目。争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75万元,硬化道路13条公里。争取农村饮水工程项目资金20万元,埋设饮水管道公里;争取基本口粮田项目资金19万元,打机井3口,完成砂石路建设1200米;争取文化项目资金95万元,修建文化广场3000平方米,实现舞台、健身器材、文化活动室全配套;争取卫生项目资金20万元,建成标准化卫生室;争取新能源项目资金5万元,实现村主要道路太阳能路灯全覆盖。

(二)加快产业发展 ,增强脱贫内生动力

经济的发展,实质是产业的发展;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驻村后,王鑫华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一要义。结合北苏村富余劳力多的实际情况,一方面是引导群众走出去,通过劳务输出脱贫致富;另一方面,着力强化村级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增强脱贫内生动力。一是因地制宜做好产业规划。根据本村实际,重点发展食用菌、畜牧养殖、林果业、大棚蔬菜等特色农牧产业。二是强化生产技术指导。聘请市、县专家对农民群众进行生产技术培训,使其进一步掌握生产技术,提升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三是通过项目建设引领产业发展。申请国家海关和县扶贫办项目资金40万元,建立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带领贫困户发展羊肚菌、黑木耳、玉木耳等高附加值食用菌产业,就地解决当地贫困户劳动力30余人;对现有的600亩核桃林进行高产丰产管理,将其建设成为高标准核桃种植基地;建设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发展香菇代料40万袋、蔬菜大棚10个。四是积极做好金融扶贫。协助申报12户贫困户60万元贴息贷款,切实解决了他们在产业发展上资金短缺这一大难题。

(三)加强困难救助,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

驻村以来,王鑫华坚持把困难群众放在心上,积极做好困难救助,帮群众渡过难关、解除疾苦。协调国家海关总署、郑州海关、三门峡海关为北苏村学生及幼儿园捐物达3次,捐赠学生文体用品和食品70套,价值近2万元;为村民免费发放农药40箱,价值12000元;积极协调乡镇关爱基金,慰问贫困户47户,总价值达12500元;组织帮扶人员送温暖活动,筹集资金8000元,对47户贫困户进行看望和慰问。除此之外,为4个贫困家庭学生申报雨露工程助学,解决助学金8000元;帮助因意外事故和生病住院的贫困户连条门、李丁户、付会宾解决大部分医疗费用;每天帮助年逾八旬腿脚不便的老太太袁秀荣提上一桶水,袁秀荣老人逢人就说:“这娃对我真好!”

——积极排解矛盾,维护农村稳定

真诚化矛盾,稳定促发展。驻村期间,王鑫华努力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截至目前,本村没有发生一例群体性事件、恶性事件和非法访事件。

——轻伤不下火线 只为脱贫攻坚

驻村以来,王鑫华经常白天到贫困家中入户,倾听贫困户的实际需求,晚上加班整理内业资料。除了第一书记这个身份,他还是我县食用菌专家县科学技术拔尖人才。他自己也记不清任第一书记以来熬过多少夜,又有多少周末不能陪伴孩子。但是你见到他,看到的依旧是那一如既往的笑容。2017年11月在去贫困户家走访途中不小心摔倒,造成股骨平台内不全骨折、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关节腔积液。不巧的是,下周一县人劳局举办的义工培训班轮到了他主讲。他轻伤不下火线,拄着双拐在课堂上整整讲了七天。讲完课后,他又拄着拐杖积极开展太阳能路灯安装、“最美东明人”表彰人选筛选、贫困户慰问等工作。一个月后,骨头没长,主治大夫强制让其休息。不得已,他请了两周的假,可就在请假的第二天,他拄着双拐的身影又出现在会场之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风正、能力强、乐于奉献。在贫困户眼里,扶贫干部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给他们带去帮助和希望。王鑫华正是这万千扶贫战线上的最普通的一名扶贫干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扶贫干部的承诺,用汗水泪水践行着一名基层扶贫干部的信心和决心,彰显和诠释了基层扶贫干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的爱民情怀。“不破楼兰终不还”,正是有了这些千千万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基层扶贫干部,我们的脱贫事业才能取得一个个更大的进步。

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推荐材料【第四篇】

***,男,汉族,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年39岁,1996年12月在部队服役,2010年1月转业后安置到三门峡市卢氏县交通运输局工作,2015年8月向组织主动请缨到瓦窑沟乡庙上村担任第一书记。

瓦窑沟乡庙上村位于瓦窑沟乡东南部,省定贫困村,

辖9个居民组,耕地514亩,林地21000亩,267户975口人,其中贫困户130户421人,已脱贫103户359人。

作为一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基层党员,该同志对农民始终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对农村始终有一种无比特殊的感情,时刻牢记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的的光荣使命,坚持扑下身子,同村广大干群一道,把脱贫攻坚和党的建设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实处落实,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推动该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扑下身子,搞好调研,当村发展的明白人。该同志时刻铭记“担负着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担负着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怎样工作才能让组织满意,让群众满意”的责任和使命,把掌握村情作为入村开展工作的第一要务,他主动向乡政府、包村领导和村干部讨教,采取盯紧靠上的“土办法”,和群众接地气、深谈心是自己的强项。一天到晚地待在村里,到老党员、退休的老支书、支部委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贫困户的农户庭院、田间地头,与他们进行面对面交流,征询他们对村庄发展的建设意见、发展思路。在对走访群众反映的情况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分类召开了座谈会,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将村情民意摸清吃透,掌握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现状及优势劣势,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该村脱贫攻坚工作规划,精心绘制了脱贫攻坚对象需求、目标时限、帮扶措施、帮扶责任、组织机构等作战图,挂图作战,对表交账,有计划、有目标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建强组织,夯实基础,当党建工作的带头人……

拓宽渠道,调整产业,当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四、为民服务,实心实意,当农民群众的贴心人。该同志始终做到主动倾听群众呼声,扎扎实实为群众解疑难,办实事先后争取资金1500余万元,从各个方面改善该村基础设施:争取资金60万元高标准修建了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和标准化卫生室;争取资金112万元建设150Kw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年发电收入15万元,扶持贫困户30户,户均增收3000元,村委终于有了集体经济;争取资金500万元积极实施整村推进项目,对村级公里道路进行拓宽升级改造,修筑护路坝3公里,路基已全面完工,6月份铺设柏油;争取资金260万元修建月子沟口大桥,已完成桥台建设任务;争取资金70万元对全村3公里河道进行清理整治,河道变得既整洁又畅通;争取资金50万元对村党群服务中心再次升级改造,变成冬暖夏凉经济适用两层小木楼,各项服务进一步完善。争取资金450万元对全村150户居民房屋进行特色民居改造,已完成50户,得到群众一直好评;争取资金12万元修建旅游公厕2所;争取资金4万元安装监控,加强该村平安建设;争取资金15万元为村里配备移动式垃圾箱10个,垃圾清运车1辆,实现了垃圾集中收集,集中清运;同时,本着“搬穷窝、斩穷根、换穷业”的扶贫工作思路,立足拔穷根,动员搬穷窝,使55户177人享受了异地搬迁扶贫政策,已搬迁41户145人;争取市人行扶贫政策,2016年确定该村为金融扶贫试点村,率先在全市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完成了全村130户贫困户和131户非贫困户的基础信息采集,档案资料整理,信息录入和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已为贫困户办理小额贴息贷款57户28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无启动资金的难题,为全市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做了标杆,目前,该村基础设施基本达标,贫困群众脱贫愿望强烈,“两委”班子团结向上,全村上下和谐稳定。付出总有回报,该同志的工作业绩受到各级领导一致肯定,得到群众普遍赞誉,先后多次被县和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和优秀共产党员”。

70 21114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