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通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通用5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1

红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思想不成熟,在小学教育中渗透红色文化对其成长和发展,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都具有推动作用。但是,目前红色文化在小学教育中的发展状况不佳,存在很多问题。小学教师应该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应对策略,使红色文化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小学教育中红色文化的发展现状概述

1.学校不重视红色文化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上学不仅要获取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获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发展的灵魂。因此,学校要将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重要的发展位置上。而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些学校并没有意识到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尽管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但是应试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依然存在,有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理念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只重视学习成绩的提高,认为成绩好才是硬道理,而忽略了品德水平的提高。

2.教师教学方式不当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多篇类似《吃水不忘挖井人》等具有红色文化的课文。在学习此类文章时,学生很难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有些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革命情怀,便会借助角色扮演等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尽管能够提升学生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促使课文内容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但是娱乐性相对更强,学生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游戏来看待,更加重视在其中获得愉快的体验,无法深刻感受革命英雄人物在奋斗路上所付出的艰辛,无法感受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因此,教师要重视合理地应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感知革命先烈的宝贵思想品质,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

3.家庭教育缺失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家长给予孩子更大的期望。在課余时间,会为孩子安排课外辅导班和特长班,使学生的学习负担不断加重。家长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忽视孩子的品德教育,更缺乏对孩子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在家长的感染下,孩子也会更加追求学习成绩的提高,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家庭中,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教导时,可以讲述红色革命故事、带孩子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观看红色革命电影等。在红色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交流增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树立了良好榜样,促使孩子能够在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在小学教育中渗透红色文化的策略分析

1.学校层面

首先,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空间,积极打造红色文化。可以张贴家乡历史遗迹、本土风光、特色文化的相关图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也可以张贴“四史”学习教育的相关内容;还可以张贴伟人、名人的图片与事迹,介绍历史上重要的大事件等,真正做到“让每面墙壁皆红色,每处景观都育人”。

其次,营造红色文化舆论氛围。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基地,积极营造红色文化舆论氛围。广播站利用课间十分钟播放红色歌曲、朗诵红色诗词、讲述红色故事等。学校要定期更换黑板报、宣传橱窗,为学生分享红色经典。另外,还可以利用国旗下演讲进行红色教育宣传,倡导各个班级在课前齐唱红色歌曲等,使红色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教师层面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播放红色经典影视作品,如《小兵张嘎》《举起手来》等影片。这些影片都是学生喜爱的,观看影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畅谈观后感,这样不仅能使他们接受很好的教育,而且也是一次情感的洗礼,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使他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另外,教师要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小学各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教育。

3.家长层面

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向孩子灌输红色文化经典。首先,父母要言传身教,点滴渗透。为孩子购买红色经典书籍,与孩子一起诵读红色故事,给孩子讲解红色故事,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了解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学习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接受精神洗礼,领略红色魅力。

红色文化精神鼓励着我们不忘初心、奋勇向前,不可丢弃这些宝贵的精神。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价值体系正处于塑造阶段,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应该积极地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促使他们从小就树立爱国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

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2

地方红色文化可以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也可以成为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载体。但目前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地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基于此,本文通过高校“红色文化”现状,探讨高校红色文化渗透途径,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地方红色文化有机结合,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足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红色文化”现状

(一)、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红色文化”认同的影响

价值多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年轻人,特别是00后的大学生,易受西方文化的熏陶,传统与新式、封闭与开放、个人与集体、国家利益的冲突,造成了价值的分散;此外,大学生受年龄、社会经验、行为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往往不具备对多元价值观的判断力和权衡能力,致使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钻空子,一些学生以为艰苦奋斗的年代已经过去,以革命精神和物质载体为主体的“红色文化”早就落伍了,他们所接受的主流是日韩风,即适时地享受物质生活,忘掉阅读,沉溺于庸俗、媚俗、低俗的文化,致使许多精华文化被严重边缘化,难以被认同。

(二)、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内化的社会现实问题

从社会学的观点看,大学并非处于“真空”状态,它与社会紧密相连,因而,当代大学生在接受“红色文化”时,会受到社会问题的影响。比如:腐败问题、治安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都让“红色文化”难以渗透到校园中。同时,“红色文化”也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优秀资源,但“红色文化”的教学费用也相对较高,组织学生到革命遗址、纪念地、博物馆等地实地考察,可让学生对“红色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但这种教学方式需要包含交通、组织、游览等,目前只有少数几个省份免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部分地区仍然实行收费制度,这加大了“红色文化”的投入,从而限制了“红色文化”的教育,也就制约了“红色文化”的有效实施。

(三)、“红色文化”教育的传播方式单一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先进文化形态,其传承价值极高,随着“红色文化”这一热点问题,高校校园内的“红色文化”被广泛地运用于高校,而其传播形式却不尽人意。首先,大学在“红色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没有正确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也没有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去贴近生活、贴近课堂、贴近学生的要求,从而无法掌握文化传播的规律,也就不能真正地使受教育者受到熏陶。此外,也有一些学生认为,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胜劣汰,只重利益,所以,虽然“红色文化”已经被应用到了“两课”中,但他们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却停留在表象和感性的层面,一眼就能看出来,很难在短期内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别说理解和应用了。第三,网络时代是一个网络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承可以利用各种媒体,比如广播、网络、电视等,特别是网络,可以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更多的方便。然而,我国高校的网络资源总量与能力还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在高校加强网络建设,任重道远。

二、高校红色文化渗透途径探讨

(一)、强化思政课教学的主要途径

教师要牢牢把握红色文化的核心,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就地取材,让学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不断丰富教育内容,不断提高教育效果和质量。例如,李达故居、陈树湘生平事迹陈列室、烈士公园等,来告诉学生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历史意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英雄烈士们真实的过去及伟大功绩。因此,高校要加强对红色文化遗址、红色故事、红色英雄的发掘与研究,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要坚持“红色文化”走进学校,把“红色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程中,并在“红色”课程中进行“红色教育。通过组织学术讲座、组织红色教育研讨,使学校洋溢着红色文化的气息。

(二)、以“红色”为核心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地位,其“隐性”文化会无意识地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是在校园内开展红色教育、学生红色协会、诗歌朗诵、红歌比赛,并参观学校历史博物馆。在国庆等重要节日中,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资源来培养学生。利用学校宣传板、文化墙等宣传文化立场,设立红色文化宣传板、学校广播红色知识栏,学校设立纪念雕塑、红色宣传口号等红色文化教育氛围充分体现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3

红色文化教育具有巨大的历史穿透力,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为了进一步了解红色文化教育,7月11日,广西师范大学“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队前往桂林市全州县进行实地调研,开展以“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现状调研——以全州县为例”为主题的2021年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11日下午,为深入了解全州县的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实践队来到广西桂林全州县才湾镇,参观湘江战役纪念园。

实践队成员来到馆内,首先参观的是2016年在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整体展览,展陈红军长征全貌;随后在一个专题展厅内参观湘江战役的重要战争和主要场景,展陈“三大阻击战、四次渡江、五次突围”战斗史实,彰显红军英烈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馆内采用多种先进陈列手段进行展示,既有历史文物、文献、图片资料等的展陈,又有大型雕塑、绘画、场景模拟和声光影像多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系统全面地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全过程。

实践队成员在讲解员的讲述中,重温湘江战役,深入了解到湘江战役期间红军战士奋不顾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感人事迹,接受党史学习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让我们对党领导和红军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那段光辉历史和重大意义有了进一步深刻认识。

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后,团队成员感受到全州县本土红色文化的教育力量,体会到中央红军在其中所展现的“坚定信仰、无限忠诚、钢铁纪律、敢于担当”的品质,表示要牢记初心使命,以史为鉴,不断赓续红色血脉,担当时代责任;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趁青春正好时,为时代增添新风采。

7月12日,为更深入了解全州县本土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现状,广西师范大学“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队将此作为研究的主要问题,到全州县中小学进行调研。

实践队前往全州县城关完小、全州县第二中学初中部以及全州县第二中学高中部,在校门口向中小学生发放问卷,了解中小学生对本土红色文化的认知情况以及学校、老师将本土红色文化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采访,团队得知中小学生对于全州县本土红色文化了解程度良好,教师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播放红色革命历史视频、组织演讲红色故事比赛以及组织开展研学活动,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

当受访学生们谈及本土红色文化给予他们的力量时,他们感慨如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红军过草地、爬雪山、陈树湘烈士断肠铭志的革命英雄精神始终激励着他们不忘初心,面对困难不轻易言败;同时他们纷纷表示要坚定理想信念,珍惜学习机会,不断充实自己,将来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此外,团队成员还采访到南宁中国旅行社全州营业部的负责人。据负责人介绍,现如今大部分学生对本土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相对良好,个别中小学生对此的了解程度更为透彻,旅行社与全州各中小学校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对接,结合实际情况,一同组织开展研学活动,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以及四大渡口、三大狙击战等,对中小学生进行本土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扎实推进全州县红色革命研学,提升全县红色研学教育活动质量和水平。

本次实地调研,实践队从湘江战役纪念园到中小学校,通过亲身体验全州县本土红色文化,感受到本土红色文化的教育力量;通过对中小学生以及部分群众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出全州县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实际运用现状,探寻本土红色文化在当地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方法路径,为进一步引导全州县中小学生铭记红色历史、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基因、弘扬本土红色精神奠定坚实基础。

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4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为了弘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源流的红色文化备受关注,其研究显得异常重要。本文以揭示红色文化的内涵为出发点,以澄清基本问题为核心,以解析红色文化研究的现状为主线,探究红色文化价值传承的有效途径,以期推进红色文化研究的系统化。   关键词   红色文化;内涵;价值;大众化;思考   1.红色文化内涵的研究现状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党以来,所谓的“红色文化”如星星之火迅速展开燎原之势,虽然“红色文化”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并被学者所研究,但是至今并没有对其进行一个权威且完整的定义,综合当前学者对红色文化的研究成果,对红色文化内涵的定义主要有一下几种结论。红色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典型特点即“红色”,而红色在中国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意义,即代表喜庆、权威和勇气,用红色来比喻和象征一种革命文化,它是相对于“白”而言的。红色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面对白色恐怖的重重包围,领导红色区域红军与“白军”对垒,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产生的。国民党将红军、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称之为“赤色”、“赤化”,而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起也以红色作为自己的象征色,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独具特色的旗帜和方向。所以红色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中红色寓意与社会历史实践的思想有机地整合后所形成的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有一些学者基于红色文化的形态,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来界定红色文化。物质层面的红色文化指客观存在的、有形的红色文化,如革命旧址、遗址、遗迹等;精神层面主要指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而制定的制度规范,如革命纲领、路线等,以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时代精神等。基于红色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又从广义和狭义来界定红色文化,广义的“红色文化”指的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中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狭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和遗留的物质和在历史实践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纵观以上观点,红色文化内涵的不同定义,包含有:无产阶级、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等,它们也都代表了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但是笔者认为诸多学者更多的只是站在某一个层面对其进行定位。笔者认为红色文化内涵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对传统文化的扬弃、传承和创新。第二,红色文化化与精神文化的统一,既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所创造和遗留的物质文化,也包括党在革命和建设历程中所表现的精神文化。   2.红色文化价值的研究现状   目前,虽然学术界也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的深远价值所在,并展开了相关研究,但是研究力量较为薄弱,研究成果不显著。当前对红色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层面。首先,阐述了红色文化的教化、传承、凝聚、规范、导向和激励价值。具体来说:第一,红色文化具有潜在的精神教化效应,中国革命的历史事迹、革命旧址、革命者可歌可泣的精神内核等都是教育后人的最佳教材,在红色文化的感召下,呼唤着每个人内心对其的渴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并更好地践行到实践中去。第二,红色文化具有深远的文化传承价值,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有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三,红色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红色文化中所饱含的坚定理想与信念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了稳定的向心力。第四,红色文化具有普遍的规范价值,红色文化的实质是人格、德行的教育,有利于丰富教育内涵,起到很好的规范行为的作用。第五,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导向价值,在文化多元化的同时,弘扬文化主旋律是必须的,红色文化就是我们必须弘扬的文化主旋律,其自身承载着神圣的精神导向作用。第六,红色文化激励价值,红色文化催生奋进力量,中国革命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了红色文化极好的激励教育作用。其次,阐述了红色文化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具体体现在:第一,红色文化政治价值,红色文化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的政治认同,维护国家安定团结,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第二,红色文化经济价值,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支持。第三,红色文化文化价值,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提倡的“先进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红色文化作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留给广大人民群众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可有效抵制腐朽没落思想文化的侵袭,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第四,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即影响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红色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弘扬社会主流文化,引导文化正确发展方向,以文化的潜在影响力唱响社会主旋律。红色文化的价值研究都很全面,也很系统,但就目前研究态势,研究重心更多的集中于红色文化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价值。红色文化本身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高扬其文化价值是适得其所。由于红色文化本身渗透着强烈的政治气息,肩负着党的红色使命,无疑在当前中国文化多元化进程中更多的被赋予了政治形态的价值。又鉴于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遗留下的宝贵的红色物质财富,其本身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从而发展成为红色旅游和红色产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综合观之,国内关于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的研究和重视程度有待商榷,如果红色文化过分的强调其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最终红色价值的最大化就会大打折扣,反而会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抵触情绪。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最终都需要回归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而服务,所以关于红色文化的价值的研究应该更多的向文化价值倾斜。   3.红色文化内涵与价值研究的思考   综合国内外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目前有关红色文化的研究时热时冷,持续性和系统性不足;其次,有关红色文化的研究还存在部分薄弱环节,与红色文化价值的发挥与传承不相称;第三,由于红色文化自身时代性特点,国内相关直接研究出现较晚,尚未构成红色文化理论体系,对于红色文化内涵的官方定义、红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联系与区别、红色文化的地位何在及红色文化如何有效的发挥其效用并实现其大众化未能形成系统研究成果。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学术界自1921年开始陆陆续续关注红色文化的相关研究,但更多的依赖于国家政治导向,红色文化研究总体上还需要系统深化和拓展。我们深知,红色文化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弘扬红色文化在帮助我们了解红色岁月,保留红色记忆的同时,还能够为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生动的历史教材,能够在人们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树立起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因此我们我们必须将红色文化放在突出重要位置,理应注重红色文化的传承,运用各种传播方法,将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精神深植于人们心底,自觉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并向下一代纵向交接,从而实现红色文化的生生不息。但是,在红色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过多的依赖政治宣传作用,使广大人民群众被动的接受,并非万全之策,我们应该以政治宣传为主导,先在先进分子中传播,进而实现大众化。借助新媒体,采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的真实案例,扩大其积极的正面效应,最终服务于大众。而且我们也知道红色文化并不能自己走向大众,也不可能直接的吸引大众,这就需要我们以创新手段,扩大红色文化的宣传,将红色文化浸润到每个群众的心田,从内心深入去接纳和行动,这才是红色文化价值得以实现的良好状态。   总结   总而言之,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凝聚升华,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红色文化都是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加强红色文化建设有助于社会时代价值的提升,表现在有利于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和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   作者:夏春花 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98页.   [2]王以弟.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J].理论界,2007(8).   [3]赖宏,刘浩林.论红色文化建设[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6(4).   [4]朱继东.什么是真正的红色文化[J].2012(3).   [5]刘润为.论红色文化[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4).

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5

按照市教育局关于“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安排部署与要求。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校委会进行讨论研究,并通过外出学习和请相关专家领导点拨等活动,最终我们确定了以“红色教育”为我校6月份的创建特色。“红色教育”主要开展以下系列活动:一、红色教育影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形象时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学校通过“走进红色历史”报告会、“塑红色课堂”观摩、“游红色旧地”、“读红色经典”等培训活动,在教师中营造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风气,培育教师忠诚奉献、勤劳吃苦、团结友善、光明磊落的精神,挖掘、传承和弘扬红色校园精神,让教师志存高远,神采奕奕,敢与强的比、敢跟高的攀,既能教书,更会育人。让教师充分利用校本和社会区域资源,深挖学科教材与德育内容的'结合点,巧妙地把革命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使“红色精神”通过课堂,逐渐进入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地纳入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之中。二、校园环境熏陶针对确立的红色教育主题,我们将重新设计校园文化,将校园里、走廊中、教室内全部以红色人物的事迹介绍、革命故事为主题,做全面的展示,营造浓厚的红色教育氛围。三、系列活动感染1、听革命故事。每学期,学校都请老干部、老革命军人到学校为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回忆当年的腥风血雨,诉说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一个个动人的革命故事,化作对孩子的无声教育,滋润孩子的心灵。   2、看红色影片。学校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或班会时间观看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红色影片;或者让教师以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家观看红色电视或电影。   3、唱红色歌曲。学校利用音乐课、课前5分钟等时间,举行校园红歌会,教唱红色歌曲。   4、读红色书籍。学校为学生提供反映革命战争时期的故事书、小说、诗歌、回忆录等书籍让学生阅读,从而刚感受革命先辈的集体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5、祭革命烈士墓。每年清明节,学校都组织学生到陈店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让少先队员献上最诚挚的敬礼,并擦拭墓碑,清除墓碑周围的杂草,激发学生“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理想信念。   6、网上祭英烈。通过网上祭英烈教育,让学生或说、或写、或做,感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红色精神。   7、编红色教材。为使红色教育制度化,有成效,学校将组织人员编写以红色教育为题材的校本课程。   以上7方面的系列活动,我们将力争通过团队活动中引导、学科课堂中渗透、常规管理中深化、课程学习中强化、日常生活中内化、校园文化中熏陶等途径来完成。

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6

一、活动目的:为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和利用红色资源优势,用红色文化引领党员干部职工健康成长,我**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群众路线”红色主题教育活动。   1、使我**思想教育更加富有实效性,增强干部职工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学习民族的历史和传统;   2、使职工确立远大志向,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   3、激发干部职工“继承革命传统、赞美祖国繁荣、立志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的热情。二、活动步骤: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参观**革命英雄纪念馆;   第二阶段:观看关于爱国主义革命教育的红色影片;   第三阶段:参观**县**镇红军医院;   第四阶段:以“红色记忆”为中心开展主题交流研讨会。三、活动内容:(一)参观北山革命英雄纪念馆   1、由行领导组织,合理安排时间,组织带领本行职工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看展品,瞻仰历史珍迹,聆听先烈事迹,重温红色记忆,追溯宁化红色老区革命的光辉历程;   2、由行领导率领全体行员,向革命英雄纪念碑行敬礼仪式,表达真诚的缅怀之情;   3、组织职工举行庄严的重温入党誓词仪式。全体党员在纪念碑下宣读入党誓词,借此激发职员热爱、传承红色经典文化的激情。   (二)观看红色教育影片、学唱红色歌曲   1、由**办公室组织开展全体干部职工推荐红色电影活动,每人限推3部,由办公室根据职工推荐统计评选出员工最爱红色电影,将影片下载后,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统一观看,影片观看完后交流观后感想;   2、全体干部职工合唱红歌—《**》、《**》,追溯宁化县红色光辉历程。   (三)红色之旅—参观宁化县石壁镇红军医院   组织干部职工前往**镇探寻红色足迹,参观红军医院,缅怀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深刻感受革命艰辛,接受一场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红色洗礼,以此弘扬继承革命吃苦耐劳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开展以“红色文化记忆”为中心的主题交流座谈会   交流座谈会以推荐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老党员向青年职工讲述“红色文化、苏区革命事迹”为主体,重点传述宁化革命老区的红色历史、红色人物事迹,党员干部职工全员参与,积极探讨交流此次活动的感想。四、活动要求:(一)广泛发动,全员参与。充分运用内部网络平台、宣传栏等宣传阵地,突出红色主题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二)精心部署、抓好落实。结合自身实际,明确活动目标,推动活动落实,把活动开展情况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上报上级行。五、活动总结:此次“红色教育”活动,是我**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力求通过团队活动引导、苏区文化熏陶等途径,整合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的德育力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次深刻实践,对进一步坚定党员理想信念,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缅怀先烈,传承文化,培养干部职工的“红色精神”,将红色文化植入每一位行员的心灵。我**全体干部员工立足做好本职工作,履行**职责,切实做好辖区**、**管理、**等主要业务工作,服务辖区**建设,确保辖区**稳步运行。

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7

一、遵义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关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准确内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一般都认为其内涵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中国革命时期的伟大精神及载体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优秀品质、精神及载体,所以红色文化是具有高度价值和深度内涵的文化形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广大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载体,它主要包含精神和物质两种形态。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长征文化、抗战文化、解放战争文化及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在这些文化中蕴涵着爱国爱民、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不怕牺牲、敢于革命等核心精神,这些精神是新民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渊源。

二、遵义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特征

遵义红色文化资源除了具有红色文化资源普遍具有的直观生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富于感染、寓教于乐等特征外,还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一)丰富的资源内容

遵义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有着丰富的内容,如在对战斗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区域的实地考察中,发现了大量物质形态的文化资源载体,而在历史资源的查阅过程中,关于“黎平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强度乌江”、“四渡赤水”、“遵义战役”等历史的记载和研究也非常深入,尤其是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还涌现出了大量的音视频资料方面的文化资源载体,这都为遵义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遵义及其周边地区的涵盖范围虽然并不大,但红色文化资源却很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除了像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四渡赤水纪念馆等显性的红色文化资源外,还有大量的红色文献、红歌、革命标语等文化资源的表现形式,如诗歌《红军坟》、《邓萍挽歌》,渗透着红军和人民群众的身心,表达了红军对的革命决心以及对战友的热爱之情。这种多样性特征非常有利于高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舞蹈教育,使大学生更容易被遵义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所吸引。

(三)很高的教育价值

无论是遵义的红色文化资源体现出的普遍性精神内涵还是其独有的价值内涵,都可以开发提炼出包括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在内的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内容,尤其是民族精神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可以同舞蹈教学进行充分的融合,促进高效舞蹈教育课程的建设,让新时期的高校舞蹈教学在遵义红色文化资源中找到科学、有说服力的教育载体,而这些教育内容不仅能够形成对高校舞蹈教育的有力促进,还可以承担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

(四)突出的历史地位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自长征以来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明确地回答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指出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同时,改变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因此,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红色教育资源,体现的是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如何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红色资源,这就决定了遵义红色文化资源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三、遵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遵义红色文化在高校舞蹈教育实践中的融入,可以为高校舞蹈教学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革命斗争时期脍炙人口、生动鲜活的红色音乐、舞蹈、美术资源来自当年火热的革命生活,这些资源都为遵义及其周边高校的舞蹈专业提供了优质的课程开发资源。遵义地区的红色文化建设和发展相对比较全面,对遵义及遵义周边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整理、挖掘研究后,可以将长征红色文化资源等素材用于高校舞蹈教学及创编中,对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次,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和舞蹈文化艺术的追求在不断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由于具有超越时空的感染力、说服力和震撼力,所以其教育价值和艺术特征日益凸显,将遵义红色资源应用于高校舞蹈教学的具体实践当中,可以更好的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操、理想信念、道德素养和德育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再次,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得本区域红色资源和红色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中产生良性互动、稳固传承的积极效应,对弘扬长征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遵义及其周边高校可以以本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为依靠点,逐步在高校建立具有红色题材、内容、样式的舞蹈教学学科和创作学科,拓展舞蹈艺术专业的办学思路和教育理念,提高舞蹈专业的办学水平,加快特色专业学科的建设,这对地方高校舞蹈艺术专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此外,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如对战斗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进行实地考察,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舞蹈作品,传承红色人文精神,建立具有红色人文特点的高校文化氛围,进而实现高效舞蹈教学深度与广度上的不断拓展,提高学生的舞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育具有为祖国建设无私奉献的当代大学生高尚情怀。

四、遵义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高校舞蹈教育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和价值,增强舞蹈教育的实效,就需要结合学生的舞蹈教学实际,就素质教育目标下高校舞蹈教学的任务目标进行调整,就红色文化资源在舞蹈课堂上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动作创编等进行创新,重视学生在舞蹈课堂上的情感体验,进而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舞蹈教学的有效融合。

(一)整合红色教育资源,创编红色舞蹈剧

目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虽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如艺术创作领域的快餐化、低俗化、碎片化,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导致很多舞蹈作品创作缺乏真正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而红色文化不仅真实、生动、富有感染力,还能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所以高校应当从战略高度重视红色教育资源与舞蹈教学的整合,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进行音乐舞蹈剧的创编,实现高校舞蹈教学资源的不断建设。例如,遵义及其周边的高校,可以参照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红色娘子军》等优秀作品的创作形式,既可以创编“黎平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强度乌江”、“四渡赤水”、“遵义战役”等历史舞台剧,也可以创编“毛泽东”、“邓稼先”、“邓萍”等人物剧。遵义的红色资源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波澜壮阔的红军长征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传奇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转折,所以史诗题材、人物题材的舞蹈剧的创编,可以实现红色文化资源与舞蹈教学的紧密结合,丰富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促进学生舞蹈专业素质和德育素质的同步培养。

(二)创新舞蹈教学形式,扩大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力度

在传统的高校舞蹈教学课堂上,主要依靠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进行,如采取上课、听报告和参观访问等方式,由于传统的教学形式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示范性的指导,没有充分激发出学生在舞蹈课堂上的主体意识,所以不利于学生舞蹈专业技能和审美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对于90后大学生,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具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对专业知识的获取以及舞蹈专业的学习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因此,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课堂上的应用,仅仅依靠传统教学手段很难实现理想的效果,舞蹈教育工作者应当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形成对传统大众媒体的有效补充,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在舞蹈课堂上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现代化,增强红色文化资源表现形式的生动形象,提高红色文化资源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扩大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的感染力,从而让高校的舞蹈教学更加的“接地气”,最终达到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增强舞蹈教育实效的目的。

(三)加强情感体验,实现舞蹈专业教学和德育教育的同步

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遵义红色文化资源在遵义及其周边高校舞蹈教学课堂上的应用,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资源整合优势,高校不仅可以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实现舞蹈教学课程的建设,丰富舞蹈教学的表现形式,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审美教育,通过观看红色视频、开展红色专题教育、建设校园红色文化等途径,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全面深入了解特定历史环境下中国革命者的成长经历,以及坚韧不拔、艰苦朴素、无私奉献、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充分激发大学生对舞蹈艺术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实现舞蹈专业教学和德育教育的同步开展。

(四)构建基于红色资源教育的舞蹈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育作为舞蹈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舞蹈专业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加深对舞蹈理论知识理解与认知的主要形式。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育手段,来提升红色资源在舞蹈课堂上的教育质量。例如,高校舞蹈教学可以同校园红歌大赛、红色小品、红色话剧等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积极参加红色文艺演出,逐渐建立一批又红又专的校园舞蹈文化品牌活动,增强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同时,为了确保高校红色舞蹈实践教育的成效,高校可以制定红色舞蹈实践教育制度,从而使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规范法、常态化和制度化,确保实践教育活动的持续、高效。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理念和全新的高等教育环境下,高校舞蹈教学需要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但是由于对红色文化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和实践的阶段,对遵义及遵义周边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有待进行系统的整理。因此,身为遵义周边地区的高等院校,需要充分抓住教育部评选全国红色教育基地的有利契机,大力挖掘研究红色文化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实行和开展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将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更好地融入到高校舞蹈文化的教学、实践、创作和生产过程中去,打造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开发和应用的新模式、新版本,促进高校自身教学特色的形成,树立品牌形象教育,为地方高校红色文化特色舞蹈教学的开设做出贡献,为地区红色文化构建做出贡献,为保护和传承中国红色文化做出贡献。

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8

摘要:通过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2004—2020年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相关论文数据进行转换分析制图发现:我国红色文化教育研究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机构较多,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红色文化教育内容、主体和途径;研究演进态势围绕红色文化教育对象、主体及应用,经历了缓慢发展期、平稳发展期和快速发展期。后续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生、高职高专和中职中专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建构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共同體,深度解析红色文化内涵,注重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混合研究。

关键词:红色文化教育;CiteSpace;热点;演进态势;展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学者认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领导先进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1]在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重要时期,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教育领域中受到密切关注,并被迅速应用于学校的教学实践中。就整体而言,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范围较广,学者们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内涵、路径等作了深入研究,还有学者专门针对红色文化教育等进行了实证分析。但目前运用科学的计量软件进行系统回顾的研究鲜为少见,难以对已有研究形成系统认识。

鉴于此,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计量法和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对2004—2020年国内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论文进行多层次研究,即利用CiteSpace对教育大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时间、机构、热点主题聚类等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探究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演进趋势,以期为深入推进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一、研究工具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工具

CiteSpace是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教授研发的一款可视化软件,为分析学科演化潜在动力机制,探测学科发展前沿,CiteSpace基于共引分析(co-citation)和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等,对研究领域文献进行计量,以探寻研究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并绘制出一系列可视化图谱[2]。本研究采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红色文化教育知识图谱,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借此探究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热点和演进态势。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覆盖面较广、文献数量较多的CNKI学术期刊为检索对象,对国内外教育文献的时间、机构、关键词频次、聚类、热点以及突显率进行分析。

在CKNI中选择“高级检索”类型,选择“主题”检索,检索条件为“红色文化教育”,文献分类目录选择“社会科学Ⅱ辑”,发表时间限定为2004—2020。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共检索出1952篇相关文献,通过人工筛选,剔除征稿启事、新闻报道、会议通知、专利等,共得到1799篇有效文献。通过格式转换、阈值设置、路径选择、聚类分析等操作,展示整个网络的可视化方式呈现最终分析图谱。

二、研究时间、机构及热点分析

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呈现不同的研究趋势,本文围绕时间和机构展开分析。

(一)研究时间和机构分析

1.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时间分布

为分析红色文化教育论文发表趋势,本研究统计了2004—2020年发文量,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2004—2010年,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论文发文量不多,整体研究处于缓慢发展期。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3]。红色文化在思想内涵上与爱国主义文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研究者开始关注红色文化与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联系。

2011—2015年,红色文化教育进入公众视野,整体研究进入平稳发展期。2011年,发文量增至41篇。这一方面归结于2011年为建党90周年的特殊历史时期,另一方面与《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出台密切相关——该决定助推了教育研究者对红色文化的深入挖掘。自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总书记论述了红色文化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而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内容体系,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发文量呈稳定发展的状态。

2016—2020年,有关红色文化教育研究论文数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整体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一方面归结于网络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大数据”等使红色文化教育进一步强调与时俱进;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驱动研究者将其融入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因此,有关红色文化教育研究论文的数量不断上升,体现了研究者对红色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入。

总体来看,2004—2010年,红色文化教育的发文量较少,处于缓慢发展期;2011—2015年,红色文化教育的发文量在40到70篇之间,处于平稳发展期;2016—2020年,红色文化教育的文献数量呈指数增长,处于快速发展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指出了红色文化的价值,强调要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4]。在中央政策导向下,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可望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2.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机构分布

为分析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机构的分布情况,本文统计了相关研究机构发表论文的数量,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总体发文量最多,其次是遵义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师范大学、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并列第三,表明这5个机构具有较强的研究实力。在26个机构中,有10个研究机构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而排名前26的机构发文量相当,说明我国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已受到多部门、多机构(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广泛关注。

(二)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反映了文献的主题内容。为分析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内容,本文对关键词进行剖析。关键词共现分析是指对较为集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是指对同质性较高的关键词进行组合分析。

1.关键词共现频次分析

基于词频统计法,对文献信息中代表文献核心内容的关键词共现频次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表格将关键词频次清晰展现,可以探测红色文化教育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对每年出现的关键词的共现词频、中心性及对应年份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2004—2020年,我国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热点主题可以通过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来了解。在1301篇有效文献中,出现频次排序前32的关键词如表1所示,前10的关键词分别是“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红色文化资源”“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资源”“路径”“价值”。除了“红色文化”和“红色文化教育”关键词外,其他都体现了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热点,这反映了红色文化教育在推进、发展过程中关注领域的聚焦和变化。

2.关键词聚类分析

研究热点之间的关系往往能够反映研究的纵深性。CiteSpace的关键词聚类功能可以明确某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5]。在CNKI中下载红色文化教育论文数据并进行处理,将切分年代设置为1年,选择标题、摘要、关键词、节点类型等作为聚类词来源,剪切连线设置为路径探测算法,进而得到红色文化教育文献聚类图谱[6](见图3、图4)。

聚类结果分析显示(见图3),图谱分析模块值Q=>,说明划分的网络结构具有显著性,各个研究主题的边界清晰;平均轮廓S=>,说明聚类分析具有合理性。因此,本文得到的聚类信度和效度较高。

红色文化教育关键词共现网络显示(见图3),其共有节点541个,连线628条,网络密度为。结合图4可以看出,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围绕红色文化教育,随后依次是信仰、当代大学生、红色资源、创新创业教育、高校思政课、红色文化、地方高校、高校思政教育、思政课等领域。

在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关键词共现频次聚类图谱中,一共形成11个聚类,根据聚类结果的相似程度进行聚类编码,参考张睿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7],可以将11个聚类分成3组(见表2)。

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成为关键词共现图谱中最大簇群,反映此领域研究受到学者的重点关注,具体可以分为两个维度:

一是地方红色文化教育价值、模式、问题研究:红色文化教育(#0)、红色资源(#3)、红色文化(#6)、地址(#10)。地址是指研究者探索各地方或区域红色文化:胡雪峰等探析了四川藏羌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教育的价值[8];张新以遵义长征文化为例,提出了依托红色文化,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观点[9];孙志勇等探索了“太行山红色文化走廊”的育人模式[10]。部分研究者研究红色文化教育体系与存在的问题:张绍荣构建了红色文化教育传承体系[11],戴明新梳理了当今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12]。这些探讨为红色文化教育如何实现基于地方的教育(place-bacededucation)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二是红色文化教育与其他领域的研究结合,如高校思政教育(#8)、创新创业教育(#4)、信仰(#1)。红色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汪立夏阐述了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开发和实践[13];范方红提出通过红色文化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滋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14];石书臣等整理了(*),从德育角度进行了思考[15]。近些年来,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红色文化也成为研究热潮:谭贻群分析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16],金民卿提出通过红色文化激励青年创新创业[17]。在信仰方面,主要是红色文化教育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相结合,如邓鹏从理论必然性、客观必要性、现实可行性论述了红色文化应当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18]。依托思政课、双创教育、信仰教育,融入红色文化教育,为红色文化教育运用及研究深化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2)红色文化教育主体(#2、#7)

分析显示,有关红色文化教育主体的研究形成两个簇群:当代大学生(#2)和地方高校(#7)。大学生是高校受教育的主体,两个簇群有一定相似性。研究者对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的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十分重视,以高校大学生为特色的研究始终是该领域的热点:王春霞等探讨了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实现路径[19-22],陈九如等分析了高校红色教育的逻辑理论与内在机理[23,24],魏法汇等强调了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作用[25,26]。显然,以高校大学生为特色的研究始终是该领域的热点。

(3)红色文化教育途径(#5、#9)

分析显示,有关红色文化教育途径的研究形成两个簇群:高校思政课(#5)、思政课(#9)。近年来,红色文化教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27]:李懋君提出,应把红色文化引入课堂教学,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28];张艳等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探索[29]。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路径与方式。

三、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演进阶段分析

CiteSpace可以绘制关键词时区图谱,从而了解不同时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热点,表现不同时期热点的演进趋势。本研究按时间片段绘制红色文化教育前沿关键词时区图谱,直观地展现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见图5)。由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时间分布图和前沿关键词时区图谱可知,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发展脉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4—2010年)主要涉及红色文化资源、实践教学,第二阶段(2011—2015年)涉及红色文化教育的主体——高校大学生以及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全面突起,第三阶段(2016年至今)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红色文化教育的应用。

时区图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呈现研究趋势的过程,但会受到频次的影响,一些出现频次不高但突显性很强的热点主题难以体现出来[30],因此,为科学合理预测红色文化教育领域的学术前沿与发展趋势,有必要对突显词进行分析。根据CiteSpace相关分析,可以得到红色文化教育突线及对应的突显率和被引历史曲线(见图6)。

根据突显词被关注的起止时间,可将2004—2020年间我国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演进趋势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围绕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对象展开,从红色资源角度对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对象进行解读与展现:汪立夏提出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13];刘虹等提出红色资源具有政治主导性、科学展示性、民族传承性、客观真理性特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資源[31]。这一阶段处于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缓慢发展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刚刚起步,因此,如何构建研究体系框架、全面认知红色文化成为该领域的关键问题,研究者通过对红色文化研究对象的探索,打开了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大门。

第二阶段主要围绕红色文化教育研究主体展开,从当代大学生、地方高校的角度对红色文化教育研究主体进行论述:徐朝亮等提出应利用红色文化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32];王洪叶等从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的角度对红色文化教育的主体进行了研究,指出只有当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产生真信、真学、真用的朴实情感,才能吸纳红色文化的价值资源,沉淀大学生人格[33]。这一阶段处于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平稳发展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步入正轨,在前期红色文化对象研究的基础上寻找研究主体成为该领域的核心问题,研究者通过关联红色文化及其主体,**了红色文化教育流于形式的难题。

第三阶段主要围绕红色文化在教育中的创新性应用展开,从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讨论红色文化的教育应用:常沛从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角度对红色文化的教育应用进行了分析,指出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国历史发展的精神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34];衣玉梅基于红色文化视角对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进行了分析,认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红色故事、红色文化、红色血脉是树立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头[35]。这一阶段处于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快速发展期,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渐入佳境,在前面两阶段对红色文化对象和主体研究的基础上,如何突显红色文化的时代性,将红色文化与现实环境相结合,成为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四、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通过CiteSpace软件,本研究对CNKI数据库中2004—2020年有关红色文化教育的文献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可视化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时间分布来看,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最早始于2004年,从2011年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在2016年,红色文化教育受到了广泛关注,该研究领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成果数量丰富,整体呈上升趋势。

第二,从机构分布来看,参与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机构较多,科研人员队伍不断壮大,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研究机构各自为政,合作较少,仍未形成有凝聚力的科研群体。

第三,从红色文化教育关键词共现及聚类分析来看,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主体、途径是当前研究重点。在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研究方面,学者们重视地方红色文化教育价值、模式及问题的研究,以及红色文化教育与其他领域的结合研究;在红色文化教育主体研究方面,主要形成了以高校大学生为特色的研究热点;在红色文化教育途径研究方面,学者们对红色文化教育融入思政课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第四,结合时区图谱和突显率来看,红色文化教育的演进态势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处于缓慢发展期,主要围绕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对象展开,涉及红色文化资源、实践教学;第二阶段处于平稳发展期,主要围绕红色文化教育的主体——高校大学生以及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全面突起;第三阶段处于快速发展期,主要从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对红色文化的创新性教育应用进行研究。这印证了红色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内涵不断更新,也展现了红色文化教育的发展方向。

(二)研究展望

2004年以来,研究者对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不断深入:从对红色资源研究到对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应用研究,从发挥红色文化的政治性功能的研究到发挥其育人功能的研究,从通过书本、课堂等传统路径应用红色文化的研究到新媒体、新形势下多路径应用红色文化的研究等。从最初的几10篇到当下的上千篇,研究难度不断提升,研究主题不断贴合时代,研究内容不断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研究质量不断提升[36]。红色文化教育研究不仅是一个量变的过程,更是一个质变的过程,结合CiteSpace软件分析结果和相关文献梳理,对今后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对中小学生、高职高专和中职中专红色文化教育研究

2004年以来,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对象主要为高校大学生,针对中小学生、高职高专、中职中专的研究较少,缺乏应有的广度和深度。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研究主题的切入点,对问题的分析与解释乃至研究结论会产生重要影响,多类型的研究对象会使得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更加多元化,从而使得研究结论更加丰富与详实。

2.建构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共同体

目前,红色文化教育研究主体都集中在高校,且高校之间缺乏协同合作。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实际上离不开社会、政府、企业等相关主体的共同参与,共同体构建既可以成为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力量,又可以为企业持续成长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撑,还可以为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长期的实践基地[37],因此,建构多元主体协作研究的共同体对于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改进和研究的深度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构“基地+”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共同体,基于高校和研究机构建构“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共同体,可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研究多元主体的研究优势,增进彼此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水平的提升。

3.深度解析红色文化内涵

2004年以来,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演变,从最初的红色文化研究对象探索,到对红色文化教育主体的研究,进而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对象、主体的研究体系的搭建,促进红色文化在教育中的创新性应用的阐述与研究。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正处于体系完善、框架成型、应用广泛的发展时期,然而,红色文化传播不够普及、内容解析不够深刻将成为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阻力,因此,在现有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基础上,丰富红色文化的内容研究,对红色文化内容进行深度解析,提炼红色文化更深层次的内容属性具有极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注重定性定量结合的混合研究

混合研究在同一框架内通过利用定量和定性可以合并两者的优点,克服一些由于使用单一方法而带来的问题,即增加交叉性优势,压缩非重叠性弱点[38]。

2004年以来,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红色文化教育进行的量化研究较少,研究方法较为单一。对红色文化教育内容进行研究能凸显内容问题,使红色文化教育更加合理化、人性化,但忽视量化研究不利于探究红色文化教育现状等问题,对红色文化教育进一步发展也会有所影响,因此,运用定性定量结合的混合研究对提升红色文化教育研究的质量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马静.红色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5:72.

[2]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3).

[4]田修胜,胡树祥.发扬红色传统传承老区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以湖南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9(6):78-81.

[5]段春雨,蔡建东.国际泛在学习领域知识图谱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85-95.

[6]张子石.基于CiteSpace的网络学习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8):77-84.

[7]张睿,王义保.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热点、演进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学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5):78-81.

[8]胡雪峰,魏大军.四川藏羌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教育价值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2(10):196-199.

[9]张新,戴如莲.依托红色文化遗产推进理想信念教育——以遵义长征文化遗产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24):14-15.

[10]孙志勇,冯译冉,刘青.“太行山红色文化走廊”育人模式的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9):65-66.

[11]张绍荣.论红色文化教育传承体系的构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5):116-118.

[12]戴明新.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5):51-52.

[13]汪立夏.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以江西省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进校园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0(7):54-57.

[14]范方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6):73-75.

[15]石书臣,张朋林.***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的德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5):1-6.

[16]谭贻群.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分析[J].湖北农机化,2019(20):18.

[17]金民卿.以红色精神激励青年创新创业[J].人民论坛,2017(30):134-135.

[18]邓鹏.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9(19):26-28.

[19]王春霞.论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及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132-135.

[20]陈俊.网络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9):90-92.

[21]王玲,陈昱霖.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1):86-88.

[22]韦红霞.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1):89-91.

[23]陈九如,张烊烊.新时代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逻辑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7):114-117.

[24]陈海燕.高校红色教育的机理分析与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2):73-76.

[25]魏法汇.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作用[J].人民论坛,2017(28):138-139.

[26]张来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102.

[27]湛风涛,林婉婷.红色文化在思政课的应用研究综述[J].党史纵横,2016(9):53-54.

[28]李懋君.以红色文化教育为抓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19(5):123-125.

[29]张艳,王妮.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5):13-14.

[30]危浪,桂学文,喻红艳.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的前沿热点与演进态势——基于CNKI(1992—2019年)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成人教育,2020,40(3):42-48.

[31]刘虹,陈世润.红色资源: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资源[J].教育评论,2008(3):7-10.

[32]徐朝亮,周琰培.利用红色文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J].继续教育研究,2009(7):98-100.

[33]王洪叶,王爱华.当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危机及应对思考[J].理论与改革,2013(1):139-141.

[34]常沛.論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43-45.

[35]衣玉梅.红色文化视角下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4):119-122.

[36]吕晓娟,周婧,钟桢.中小学教科书研究七十年的回溯与前瞻——基于软件的可视化分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2):68-77.

[37]林伟连.产学研合作共同体:内涵特征与构建路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47-51.

[38]田虎伟.混和方法研究——美国教育研究方法的一种新范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7(1):12-17.

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9

一、红色文化的特点

1.红色文化是最具民族性的先进文化。

红色文化虽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但它吸取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正是植根于优秀民族文化,才获得巨大的发展动力,成为先进文化的典型。我们党所倡导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源于《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原意是指做学问要注重实际,切忌虚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将“实事求是”予以改造,使之富有新的内涵,成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也是对古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只不过这里的“民”不是泛指,而是特指“人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创造的“两弹一星”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和敢于创新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可见,红色文化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先进性。

2.红色文化是最具科学性的先进文化。

红色文化的发展过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红色文化的发展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红色文化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红色文化又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决定了红色文化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已经被实践所证明,它坚持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利益等基本原理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过时,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显得更加充满活力和生机。邓小平同志说:“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正是由于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才使得红色文化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和时代特征,才使得红色文化更具科学性。

3.红色文化是最具大众性的先进文化。

红色文化与人民大众有着天然的联系,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红色文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红色文化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这充分体现了人民大众的心声。二是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共同创造。人民群众是红色文化的创造主体,正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克服不同的困难,红色文化才得以不断更新,这其中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亿万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的宗旨,我们党才能永远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红色文化也才能获得发展的不竭动力。

4.红色文化是最具时代性的先进文化。

红色文化总是与时代的脉博同跳动,它是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任何一种文化模式或文化形态、文化内容,都存在于具体的时代之中,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要求和文化特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反映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时代特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色文化反映了建设新中国,摆脱贫穷、追求幸福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时代,赋予了红色文化不同的时代内涵。红色文化与时代特征的紧密联系,使红色文化具有时代魅力,反映时代要求,引领时代进步,成为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二、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1.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我们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我们党所走的道路就是一条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道路。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还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都是如此。无论现在、过去、将来,坚持马克思主义都是不能动摇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道理,要被人民大众所接受,还需要通过合适的途径,红色文化的具体性、通俗性、生动性、丰富性,正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最好教材和有效载体。红色文化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入人心。弘扬红色文化及其精神,使我们更加感受党的领导的伟大,感受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更加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2.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红色文化倡导的是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品质可以极大地鼓舞人民群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实现这一伟大理想,还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价值取向愈来愈呈现多样化的倾向,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把社会成员的思想引向正确的方向,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精神动力。

3.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人们确立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我们处在改革创新的时代,需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沃土,是时代精神得以生发的源泉。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民族精神,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还是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无不体现改革创新的品质,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重要精神动力。继承红色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时代精神,使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更加深入人心,为时代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品质,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的鲜活教材,它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价值取向上是完全一致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不断内化的过程,红色文化既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的感性认知,又引发我们深刻的理性思考。从感性认知来说,红色文化中积极的道德成分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从理性思考来说,红色文化融进我们的血脉,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使人们能够自觉地知荣弃耻、扬荣抑耻、践荣遏耻。

三、以红色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红色文化的优秀品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丰富养料和土壤,以红色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红色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我们处在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先进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相互交织,如何保证以红色文化为代表的先进文化成为社会的主导文化,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要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热爱祖国、勇于奉献、敢于创新、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使这些精神成为人民群众的崇高追求和自觉行动。其次,要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腐朽文化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这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格格不入的。抵制腐朽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做好舆论宣传,使腐朽文化失去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认同度,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再次,要坚持开放包容的立场。

红色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精神品质,它是在广泛吸纳各种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产生的。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思想呈现交流、交融、交锋的态势,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外来文化,大胆吸收有益于自身发展的积极成果,以丰富发展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红色文化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使红色文化的精神品质被大学生所接受,必须借助校园文化这一载体。同样,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也必须依赖先进文化的引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孕育的无数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所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和崇高革命精神,无疑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最好教材。高校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优质资源,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日常活动等校园文化教育平台,加强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学生真正认同红色文化,自觉践行红色精神,从而树立主流价值观念,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红色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关系。现代社会,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网络具有互动性、时空性、便捷性等特点,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给人们的学习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如何以红色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这是时代提出的课题。一要构建红色网站。网站定位应为利用网络技术,宣传先进文化,使网站成为红色理论的研究阵地,科学理论的传播阵地,解疑释惑的学习阵地。网站既要注意理论性、科学性,又要注意趣味性、生动性,切实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和影响力。二要创建网络课程。整理红色文化优质资源,形成图文并茂的网络课程,借助网络传播优势,加强红色文化的教育,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又可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三要实施网络监控。对于BBS、贴吧、博客等网络平台中出现的言论,不能任其泛滥,要做到实时监控,既要保证网络言论的适度自由,又要保证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10

红色精神文化不是红色和精神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将中国历史文化中红色寓意与社会历史实践的思想有机的整合;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地选择、变通、重组、整合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它蛰伏于近代,形成于“五四”以后,成熟和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主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进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传承、丰富与发展。

一、红色精神文化的概述及其对红安县居民生活的影响。

提起红色精神文化,首先不得不详细阐述红色中国人民对于红色的特殊情结,红色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本点在于红色。故此,要探究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就必须由红色谈起。中国人的红色情结与生俱来,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基因中。在传统中国,人们赋予了红色以权威、勇气、喜庆吉祥、美丽等意境。到了近代,特别是随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青年运动的风起云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和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红色在中国逐渐演变为革命的代名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红色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关于红色精神文化,我们不得不慎重的下个定义,更好的反应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时代主题。“红色精神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过程中,与时俱进地吸收、整合、优化古今中外文化,凝练形成的具有中国社会背景和时代特色的思想、理念和人物及由此衍生的一切活动。“红色精神文化”富含独特的文化价值,而这种价值最根本的体现就是其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精神生态的广泛影响。以红安县为例子,红色文化的影响深入红安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1.从政治上来说,红安红色文化形成了以红安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他起着十分重要的政治教育功能是开展青少年德育的有效

载体。

2.从经济上来说,它有力的带动了当地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成为红安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3.从文化上来说,它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和历史教育功能。红色文化的存在正是为了时时警醒红安人民,一粥一饭,当思处来之不易,要时刻身怀感恩之心和忧患意识,把握过去,对比现在,展望未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

二、红色精神文化的传承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和文化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动力。人民群众也是当之无愧的红色文化的传承主体。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和客观环境的改变等一系列的原因,红色文化正面临着愈加严重的信仰危机和传承危机。因此,党和政府应该承担起重拾红色精神文化信仰和传承的历史责任,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突出红色精神文化群众性,把群众作为红色文化活动的主体,充分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使群众乐于参加,便于参加,变“小众化”为“大众化”,老少皆宜,雅俗共赏,从而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创造条件。

三、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承方式及其结果

红安的红色精神文化是基于红安县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的,红安县是湖北省黄冈市辖县,原名黄安县,是董必武、李先念以及223名将军故居所在地,是全国将军人数最多的县,故被称为“将军县”。所以其地位之重要就决定了其精神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当然,其精神文化主要是指红色文化。

1.传承方式

相较于现代社会的文化,红安文化可以算作一种传统,既然是传统,那么它的传承方式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也正是由于时代的交错,使得文化的传承也成为了一种棘手的问题,现在以红色文化的传承为例来进行分析。

红安作为我国第一“将军县”,建立革命纪念馆等当属重要的当

代传承方式。红安文物胜迹遍布全县,确定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63处,如天台山、香山湖、对天河、吴氏祠、老君山,董必武旧居,李先念旧居,红四方面军诞生地,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董必武纪念馆,红军洞等110多处建筑和革命遗址遗迹,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其次,国家将其列为重要红色资源保护,加大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如开辟了专门的旅游线路,加强其红色资源的集中性开发,培训专门讲述红安历史的讲说员。再次,通过网络、报纸、书刊等加强对红安红色资源的宣传,从而使人们加深其印象,将红色精神文化广泛传播开来。

显然这主要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官方传承,而文化作为劳动人民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在民间的传承就更显重要了。而红色文化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其民间的传承多以民间红色故事、红色童谣、红色故居等方式来传播的。这种方式使得我们深入红色资源的创造者的良心,让我们更容易产生一种共鸣。

2.由红色精神文化引发的结果

官方的宣传由于特有的力量,使得红色的资源得以由民间出现在我们眼前,并对看见它的人们产生了宣传所达到的结果,但是这种传承终究是略带强制性的,尽管它是标榜对红色精神文化的保护。而我们民众所接受的也仅仅只是红色革命的辉煌,无法真正理解红色文化背后的故事。所以,在这一层面上,民间的传承就相对更重要点,这一传承方法更有利于我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能够使我们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不至于把红色资源纯粹的当作一种旅游资源来对待,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和心灵的洗礼。

四、红色精神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

为了客观、全面的获得“将军县”红安群众对于红色资源认识的现状,本次调查研究采用个体访谈、实地考察、文献查阅等方式来获取相关信息。

通过走访和询问当地居民,对于该地红色资源的保护措施和当地群众目前受教育情况进行深入访谈,并经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基础设施现状;最后对调研结果予以整理。对红安将军县的红色文化的传承

和认识问题总结如下:

1.学历普遍偏低,保护意识较弱

首先,据调查,红安县居民的学历主要集中在初高中乃至更低水平,大学学历仅占到30%,较少大学以上学历居民,思想政治教育程度不高,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欠缺,进而影响政府红色文化宣传效果。

2.红色文化理解程度参差不齐

基于历史社会原因,当地居民半数以上政治面貌为群众,共青团员人数占到

%,党员为%。党员对于红色文化往往有比较深刻的定位,但当地党员年龄层偏大,较难理解不断丰富发展的红色文化。大部分居民学历较低,对于红色文化的认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接受了知识文化教育的群众年龄层偏低,生活阅历有限,导致红色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不足,对于红色精神的理解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3.经济引擎作用乏力

在传统的几大苏区,其策源地基本已完成市的建制。如井冈山在2000年设市,湘鄂边苏区的洪湖在1988年设市,甚至延安在1972年,即已成为地级市。

其次,作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中心的红安,长期以来,因为行政区划的设置问题,在经济发展中处于被动局面。就行政隶属关系,红安隶属于黄冈市,但其经济却与武汉联系更为紧密。这种状况,形成了红安两头落空的尴尬局面。

作为黄冈的一个县城,在黄冈市的十一个县区中,更多资源,倾斜到黄州和已经改市的麻城。在黄冈与省及国家的合作与投资中,项目很少落到红安。黄冈的两座发电厂,一座在黄州唐家渡,一座在麻城。特别是麻城火力发电厂,总投资近50亿,其中中国电力出资比例达93%。基本上等于是中央援建,仅税收每年预计可达2亿多,几乎等于红安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红安比之延安,因为行政地位的设置区别,导致了经济发展自主性的巨大差异。

行政建制过低,与武汉都市圈及东部沿海的疏离,使红安未来面

临困局,需开辟第三条发展道路。

六、开展革命老区群众红色教育的若干建议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国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红色文化,更是中华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积累、传承的灿烂奇葩。红色文化是千千万万人的智慧结晶和鲜血一同凝固而成,因此传承也必须有适当方法作为保证。

1.接地气,形成红色文化地域特色

革命老区本身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是一笔精神财富,应该加以提炼吸收,完善自身的素质,夯实基础,避免出现红色无形资源的传承出现断层现象,导致不利于红色资源保护的现象出现,甚至形成浮于表面形式的没有扎实基础的文化。打造“接地气”的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当地居民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避免形式化教育,加上进一步的融会贯通,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有一定的作用。

2.多样化,教育内容因地制宜

加强教育,是落脚于当地居民文化水平的现实状况,革命老区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年纪比较大的居民在沟通方面存在着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根据不同的年龄和学历分级教授,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寓教于乐。在教育内容部分,可以由政府牵头,开展一些和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同时穿插一些结合红色文化自主创业的内容或老将军们的奋斗史等等,从而激发群众的学习热情。

3.见缝插针,营造红色文化教育氛围

红色旅游热潮不可否认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常有“凑热闹,跟风”的现象,当下红色文化教育不够完善,没有把优秀的红色精神融入生活。对于居民来说,就近的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更何谈外来的观光者对于红色精神的真实接纳程度。通过利用已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各异的红色宣传文化活动,宣传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益处,形成长久的红色文化氛围,培育居民的归属感与荣誉感,深化红色精神的感召力与感染力。

4.多部门参与,整合资源创造最适宜合作模式

红色文化发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因此要借鉴“走出来,

引进去”的策略。由当地政府组织多方面筹措资金入股当地红色资源开发,实现利益共享。经过红色教育,当地群众红色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可以尝试培养居民自发性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节约人力成本,综合利用多部门资源,达成通力合作,形成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红色文化发展提供强劲的推动力。

在社会道德系统沦陷、社会精英人才大量流失和仍然不乏“从洋媚外”的精神的今天,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意义越加重要。通过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以验证历史和再现我国历史发展的艰辛,有益于现代人明史实,之兴替,忧国难,谋发展;在红色精神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有文明传承之价值,过程中可以教化国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青少年崇高的爱国情怀,坚定社会精英对祖国的信心;红色精神文化的传承,还有利于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经济经济助推之功效。红色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多重价值的体现和多种功效同时的发挥,有益于社会,亦有益于国民本身。因此,红色精神文化的传承十分必要。

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11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产物,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红色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内涵的分析,充分了解中华民族的的革命之路,深入了解中国发展史和民族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增强人们的政治素质及民族凝聚力,建设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   关键词:红色文化;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0-0178-02一、前言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红色文化产生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年代,中国近代历史上,国弱民贫,落后挨打,人民长期生活在饥饿与战争之中。为了改变中国人民及国家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为中国人民的自由平等而努力。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以及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价值观的影响,享乐主义、追名逐利、贪图享受、奢靡之风盛行。精神文明的退化,急需我们发扬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他们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不忘初心的精神支柱。和平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抢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都是红色文化传承与发扬的体现。因此深入探寻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精神的传播与传承,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增强民族自信心、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的现实需要。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國内学者们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颇多,新媒体视域下的红色文化传播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学者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中国特有的标志性文化,国内学者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颇多。   学者黄跃红(2017)认为红色文化是在我国革命斗争年代,由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广大无产阶级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产物。他认为红色文化包含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物质方面的红色文化形态如:革命烈士纪念碑、历史博物纪念馆、革命遗迹遗址等。而精神方面的红色文化则是无形的,是经过漫长的革命与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政治道德等,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等。①   学者张文、王艳飞(2016)认为,红色文化是将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文化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文化形态。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其培育民族精神、引领社会主义风尚等价值。②   学者王进(2016)认为,红色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科学的指导思想、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顽强的革命精神。红色文化传播需要端正态度,创新传播方式及内容,把握传播方向,提高传播者素质。③学者邱小云、周艳红(2017)以弘扬红色文化为着力点从五个方面应对困境与挑战:深度解读红色文化的内涵,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潜在价值,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通过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加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培养和提升红色文化传播者队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合力、凝聚力、引领力和塑造力。④   学者马静(2016)认为科学发展红色文化应从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内动力,协调是根本方法,绿色是基本方向,开放是战略基础,共享是价值取向。⑤   (二)国内学者关于新媒体视角下红色文化的研究   在全媒体时代,共享经济发展下,信息资源呈现爆炸式增长,中西观念的融合与碰撞,思想观念的多元化,西方价值观念涌入,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激烈,国际社会思想文化交锋频繁,在如此复杂的思想和舆论背景下,研究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及现实意义尤为凸显。   学者谢凯(2015)认为,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红色文化的现代化建设就是红色文化与互联网文化的融合创新,改革传统红色文化传播路径与方法,真正实现红色文化传播的现代化。⑥   学者张理甫(2015)认为,红色文化与先进的网络传播技术相结合,能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明确红色文化网络传播的生态定位,在此基础上为红色文化传播营造良好媒介环境,培育符合当前时代特征的、多元化的媒介生态因子,重新组构红色文化传播的生态链。⑦   学者晁永光(2015)认为,新媒体视阂下红色文化传播者既是红色文化信息传播者,又是红色文化传承人。他将更多的人吸引到红色文化传播平台,扩大红色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⑧   学者骆郁廷、陈娜(2017)认为,微媒体”创新红色文化传播的载体、手段及平台,开辟了传播红色文化新的空间。它不仅有利于红色文化的流动与传承,更是为红色文化提供了重建与创新的机遇。⑨   学者黄土(2017)认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变更,新媒体成为网络信息化传播的高地,从大众传媒发展到个人传媒,从信息单一到信息多元化,从各个方面影响着红色文化传播的模式和价值。⑩   (三)国内学者关于江西红色文化的研究   国内学者关于江西红色文化的研究主要是从红色文化的内涵以及与其他文化产业的结合来进行分析研究。   比如学者张晶(2017)认为,红色精神是我国共产党及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而江西的红色精神是最具代表性的。江西红色精神体现了江西文化的精髓与核心,比如井冈山精神、八一精神和苏区精神等。江西拥有多个革命历史遗迹与纪念馆,为青少年及群众提供爱国教育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作用。   学者谢梦瑶(2015)认为,江西作为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充当江西文化产业的“领头羊”。并从资源、资源价值、资源效用、发展及传承五方面对江西文化资源进行分析评价。   学者袁玖根,廖萍(2014)认为,江西是红色革命老区,拥有井冈山、南昌、瑞金、萍乡等革命圣地,并通过数字影像形式将革命胜地展现在人们生活中,将非常有利于红色文化传播。有部分学者将江西红色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通过旅游产业来发扬江西红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学者朱新莲(2017)认为,江西红色旅游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逐渐增强,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成为江西亮相世界的一张有力的名片,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网络特性,将红色旅游文化通过互动和服务的方式传播。重视传播手段的多样化和传播形式的创新,提高网络的吸引力和扩大传播范围。   在推动江西红色旅游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情况下,带动江西旅游经济的发展,这不仅仅是文化发展传播的改变,也是经济的改变,是社会的改变。三、国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外对于红色文化的研究颇少,只有少数学者对与红色文化相关的革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相关词汇提出自己的看法。   美国学者Maurice Meisner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与乌托邦主义》一书中,围绕马克思著作中“乌托邦主义”的深刻内涵进行描述,并认为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者,他既保持了“乌托邦主义”的冲动,又结合中国国情,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在其另一本著作《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并在对毛泽东时代的社会经济成就进行评价时,告诫人们:危险在于我们企图完全忘却并在沉默中无视革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四、结语通过梳理有关红色文化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在研究红色文化领域中,人们更多的是对于红色文化的内涵、红色文化的历史意义及区域环境中红色文化的影响等进行研究。但是对于江西红色文化的传播及与其他文化产业结合、以及与新媒体结合的研究较少,国外基本无学者涉及此研究。   ★基金项目:江西省文化厅艺术规划项目“新媒体视域下江西红色文化传播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G2018166。   注释:   ①黄跃红.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J].人们论坛,2017 (16):136-137.   ②张文,王艳飞.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人们论坛,2016 (23):126-127.   ③王进.浅谈新时期红色文化的传播[J].美与时代,2016 (04):61-62.   ④邱小云,周艳红,弘扬红色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思想教育研究,2017 (06):95-98.   ⑤马静.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红色文化科学发展探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6 (10):199-202.   ⑥谢凯.促进红色文化在网络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J].文化学刊,2015 (06):188-190   ⑦张理甫,媒介生态视域下的红色文化网络传播[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 (08).86-88.   ⑧晁永光.新媒体与红色文化关系整合研究[J].哲学文史研究,2015(08):53-54.   ⑨骆郁廷,陈娜.论红色文化的微传播[J].江淮论坛,2017 (03):139 144.   ⑩黄土.新媒体时代下红色文化的价值探寻[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04):75-78.

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12

摘  要:本文以红色教育为研究对象,从红色教育的概念入手,根据其发展脉络,科学界定内涵。研究红色教育在国内外的发展,审视现阶段我国红色教育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学校与家庭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为我国的红色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教育  发展  对策

一、红色教育相关概念

(一)红色教育概念界定

人们之所以会对红色教育认知不足,甚至产生误解,学术界之所以对同一概念存在完全相反的理论,是因为对红色教育这一概念存在认知偏差。红色教育这一概念的界定应注意以下事项: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因此,在时代发展的不同时期,红色会存在一定差异,红色教育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二)红色教育的内容

理想信念教育实际上以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主要教育内容,教育的重心是培养公民的主体意识,红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强化公民的为人民服务意识。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人民大众是主体,是国家一切行为的导向,也是国家财富的创造者,是促进国家进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历史的更替,人民大众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因素。人民大众的爱国之情不仅是要爱国,还要对人民充满热爱与关切。从国家层面来说,只有全面关注人民大众的生存现状,与群众共同进步,才能保证爱国之情保持强有力的稳定性。在红色教育过程中,促使被教育者积极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一些学校红色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氛围营造不足

现阶段很多红色教育都是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层次和对“三观”的认知程度较低,甚至还未形成准确的“三观”,与成年人相比,对待事物的看法十分直接,缺少理性判断能力。从优势层面来说,小学阶段传输难度最低。在很多小学,每周开展的升国旗仪式、为低年级学生佩戴红领巾、国旗下的讲话等,都是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红色教育方式。同时,可以用软宣传的方式开展相关红色教育活动,包括在校园内张贴相关标语与革命英雄的相关事迹等。中学阶段,由于文化课程逐渐增多,红色教育的相关活动不易全面开展。到了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对较轻,此时可以抓住时机,开展相关红色教育活动,活动形式要符合大学生的“三观”。

(二)教育渠道单一

红色教育活动,应在社会、学校与家庭三个层面全面开展。但教育活动往往只在学校开展。就我国中小学现阶段开展的红色教育活动来看,绝大部分都是以课堂教育为主,户外活动局限于清明扫墓,渠道和形式单一。尽管高校形式相对丰富,但仍以课堂教育模式为主,部分相关课程以播放相关影视片段为主,难以深入了解红色教育。同时,很多高校开展的相关户外活动,以参观红色基地为主,多为自发行为,缺乏引导性和完整性。

(三)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不足

在相关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物质资源缺乏是一种显性特征。往往体现为经费不足,很多户外的红色教育活动只能以参观烈士陵园为主。很多人意识到红色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将目光放置在革命老区的开发层面,但开发手段缺乏规范性与科学性,削弱了文化内涵。在精神资源方面,尽管课本中涉及相关革命烈士的伟大事迹,但其他内容并未伴随时代的发展而提升。

(四)教育管理体制缺乏规范

教育活动的相关管理制度相对欠缺,平台交流不畅。

一,一些涉及红色教育的资源并不是免费开放的,收费制度阻碍了很多活动的有效推进。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红色革命地演变成了红色旅游基地,尽管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色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沟通机制的匮乏,导致教育活动不易有效开展。如今,红色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政府积极组织相关团体开发红色教育资源,很多学者开始涉足红色教育领域的研究,并得出相对应的研究成果与相关资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大众更好地学习红色教育知识。但由于缺少沟通平台,导致红色教育不易流动,停留在某一层面。

三,考虑到就业,一些高校课程,更多针对大学生毕业后的专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红色教育活动开展的力度。

三、促进我国红色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在教学上进一步完善红色教育

在互联网高速普及的时代,应积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建设相关网站,畅通沟通渠道,促使红色教育活动的开展能够与时代发展同步。但就目前发展来看,首先要树立红色教育相关网站开发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支专业的人才团队,推动网站建设。从学校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的力度与效果来看,高校无疑是中坚力量。高校应积极开展相关党组织与团组织活动,以灵活的方式开展相关红色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由于高校会定期开展相关党组织活动,此时可以积极以此为条件,有效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具体来说,可以组织学生到相关纪念博物馆进行社会实践,以多样化的形式推进红色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以科研推动红色教育发展

曾有国外学者表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最好的研究者。这一观点折射到红色教育活动中可以得出,高校教师要积极加大科研发展力量,以科研推动红色教育开展。对于高校来说,科研具有一定的有利条件,因此,高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在有利的科研环境下,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尤其是对于高校的教師来说,提高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开展科研活动,并积极将科研成果应用在具体的教学中,最大限度保证教学质量。从理论层面来说,科研活动就是扩充知识理论的过程。将这一观念放置在红色教育层面,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要考虑如何在科研背景下构建红色教育模式。第二,如何规范学校开展的红色教育活动。第三,如何促使学校发展的三个阶段相互学习、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红色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完善家庭环境为红色教育提供保障

红色教育活动应在三个层面全面开展,但现如今只在学校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家庭层面红色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大众对红色教育产生误解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家庭教育来说,首先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使家庭成员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形成正确的红色教育意识。同时,在家庭环境下开展相关红色教育活动,要基于家庭现状与特点,形成符合家庭的红色教育理念。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其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家长首先要规范自身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同时,家长对红色教育的重视程度会影响孩子对红色教育的认知水平。在部分孩子心中,家长比教师更亲密,这一点来源于天然的血缘关系与情感基础,此时,家长要积极发挥这一优势,向孩子传输正确的红色教育理念,推动红色教育在家庭中有效开展。

(四)优化认知过程取得更好效果

红色教育在家庭中的有效开展仅仅是促使家庭成员树立良好红色文化教育意识的第一步,目的是为后期的活动开展奠定基础。在完成这一步骤之后,在具体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保证红色教育活动的开展保持先进性与准确性,首先要让孩子学习红色教育的深刻内涵,掌握相关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孩子学习红色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不断丰富活动开展的形式,包括让孩子接触相关影视片段、相关书籍等,积极向孩子讲述革命先烈的伟大事迹,加深孩子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此外,还可以研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有红色意义的相关物品,例如国旗、红领巾等,促使孩子挖掘这些物件背后的红色意义,加深红色记忆,最大限度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怀。很多历史事件可以作为红色教育的关键内容,例如“南京大屠杀”“抗美援朝”等,要注意的是,在面向孩子开展红色教育活动时,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范围与对事物的接收能力,讲解要以孩子的语言进行,最大限度保证活动开展的积极意义。

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校教育开展的必要前提。国内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长期处于命令式阶段,难免导致孩子与家长之间产生隔阂,因此在对孩子进行红色教育时,家长要特别注意语气的表达,尤其是在和谐的家庭教育过程中,要以理性的观念看待孩子的成长,与孩子之间保持平等关系,同时做到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四、结语

本文以红色教育为研究对象,针对红色教育活动在学校、家庭等层面的开展进行了阐述,并针对红色教育活动在学校与家庭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但具体机制仍未形成。例如,开展红色教育的学校,做好工作连接不同阶段的大学、中学和小学,如何计划和实施具体计划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

参考文献:

[1]户振亚.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价值体现、现实境况、路径选择[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4):5-10,16.

[2]李寿国,赵叶子,黄克勤.新时代英烈精神的科学内涵和价值传承[J].理论导刊,2020(08):127-132.

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13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把中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中学思想品德教育重在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那如何发挥红色文化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理论联系实际,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除了传授课本知识以外,多向学生介绍淄博的红色资源,注重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把优良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

向学生介绍淄博革命烈士石潇红的事迹,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在党的领导下,组织抗日武装。1937年12月26日着名的黑铁山武装起义后,他于1938年2月8日率部挺进黑铁山,历任八路军中队长、营长、副支队长兼参谋长,鲁中军区、清河军区参谋主任,渤海五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1945年10月,遵照党中央的命令,率领部队通过渤海海峡进军东北途中不幸遇难,光荣殉国。让学生了解举世闻名的“黑铁山起义”“马鞍山战斗”及记载着国民党顽固派血腥的“太和惨案”,将革命先烈宁死不屈、顽强抗日的民族精神、革命气节生动地展现出来,激发中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理论教育优势。

二、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要想真正地把红色资源的教育意义发挥到实处,必须让学生切实感受红色资源的存在

利用周末的课余时间,带领中学生去参观毛泽东纪念馆、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焦裕禄纪念馆、孔繁森纪念馆等几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充分利用这些红色教育资源,制定学生参观教育基地的详细计划,组织学生深入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了解其历史内涵、文化内涵、精神内涵和思想内涵。组织学生开展重走“长征路”的活动,重温那段历史,重走那段两万五千里,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那份艰辛和勇气,感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领悟美好新生活的来之不易。

三、学校中多多开展与弘扬红色文化有关的活动,让学生成为宣传和发扬红色文化的小主人

如,学习雷锋精神的演讲比赛,比赛在全校开展,老师指导,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发挥学生的主力作用。让学生在搜集资料和演讲的过程中,觉悟得以提高,思想得以升华,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比如,让学生学唱《东方红》《保卫黄河》《红色娘子军》等革命歌曲。观看红色影视,精编《大转折》《英雄儿女》等多部红色经典电影,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前提下定期为学生放映,并及时组织开展影评、观后感等小讨论、小交流活动,让学生从电影中得到自我教育。

四、充分运用好本学校的网络资源,办好红色网站

网络的发展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开设“红色资源”网站,构建“红色资源”网络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进行网上思想道德教育。

红色文化的作用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看见的,它的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只有积极主动地发掘红色资源,构建开放性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接受文化的熏陶,经受实践的锻炼,才能使其免受不良文化的侵蚀和毒害,在理想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14

为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经站党支部研究决定,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如下。一、活动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雷锋纪念馆红色之旅二、活动人员全体党员和党外积极分子, 人。三、活动时间月 日,时间1天。四、活动地点雷锋纪念馆、雷锋故居、党史陈列馆五、活动目的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对党的认识,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站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党外积极分子赴雷锋纪念馆,重温红色历史,感悟革命初心,激发爱国热情。带动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始终同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活动结束后,每位党员撰写1篇心得体会。六、活动内容1.参观雷锋纪念馆、雷锋故居、党史陈列馆 。   2.重温入党誓词。七、活动准备1.活动联络 ;   2.参加活动人员统计、文字记录、入党誓词及党旗、条幅准备;   3.车辆及后勤保障 (办公室);   4.影像记录 。八、经费预算(1)交通费:1200元   (2)餐费:20人*40元/人=800元(包括驾驶员)

70 2625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