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年度改革工作要点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局年度改革工作要点3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局年度改革工作要点1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省市场监管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四届八次、十次全会精神,按照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会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促发展拉高线,保安全守底线”的工作目标,以制度建设为主线,以推进“四个更”、守住“三大安全”等为重点,持续推进市场监管各项改革,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提升治理能力,为推进全省市场监管工作迈上新台阶注入强大动力。

一、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1.确保疫情防控有力有效。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和严格开展市场价格监管、野生动物市场监管、农贸市场活禽交易监管,以及食品和防护用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各项工作,维护市场秩序总体稳定。同时设立绿色通道,加强医疗防护物品供应保障,强化计量、特种设备等检验检测服务,全面推进疫情防控各项工作,打好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2.着力促进复工复产。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两促进”,主动作为、优化服务,提出省局应对疫情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务实举措,牵头出台扶持个体工商户的措施,积极引导扶持企业、个体工商户有效应对疫情,克服困难问题,力争把疫情冲击和影响降到最低。

二、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

3.继续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要求,依据准入许可条件情况,将省局权限内的工业产品、计量标准器具许可审批事项委托至设区市和省直管试点县(市)实施;推动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食品添加剂等许可审批的权限下放到设区市和省直管试点县(市)。深化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改革,全面推进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电子证书管理,开展部分低风险食品告知承诺制许可试点。

4.开展“一照含证”改革。坚持“以照含证、集约办理、信息支撑、综合执法”的总体要求,在全国市场监管系统率先开展“一照含证”改革。通过统一证照申办、集中并联审批、统一加载证照信息,向申请人发放一张同时加载市场监管领域所有相关许可证(含登记备案)信息的营业执照,实现一张营业执照涵盖所有许可证信息的改革目标,实现办营业执照“最多跑一次”、办许可证“一次不跑”,为市场主体提供办事更快、服务更好、程序更简、花钱更少的营商环境,真正做到让市场主体一照一码行天下。

5.推进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健全完善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工作机制,履行好对社会的承诺,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2个工作日内的目标。做好与“赣服通”的应用对接,实现登记注册业务“掌上办”。不断完善优化系统功能,扩展无纸全程电子化业务覆盖范围,实现企业变更、简易注销等业务“不见面”办理。

三、推动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

6.加强质量强省建设。统筹市县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设区市质量工作考核、开发区争先创优综合考核评价,强化质量工作导向。突出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组织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完善评价标准体系和评审专家库,增强质量奖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发挥职能融合优势,打造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和知识产权等“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

7.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力争一批优势行业的重点产品企业标准进入全国企业标准“领跑者”行列。研制中医药基础类标准、中医技术类标准、中药材类标准、中药技术类标准、中医药装备类标准及中医药服务管理类标准,加快研制一批急需的中药饮片炮制技术标准,构建中医药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做好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考核验收。建立“江西绿色生态”系列地方、团体、企业标准组成的标准体系,筹备成立“江西绿色生态”认证联盟,注册申请“江西绿色生态”证明商标,为打造“江西绿色生态”保驾护航。

8.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研究制定我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以及推进计划,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着力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修订《江西省专利费资助暂行办法》,强化对授权发明专利资助和PCT专利申请授权资助。以“六方协议”为契机,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进力度,积极指导各地出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办法。

四、强化“三大”安全监管创新

9.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机制。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推进全省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督促市县落实属地责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细化部门监管责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新型食品安全治理体制。制定《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食品安全“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建立食品生产企业自查制度,强化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抽查考核。创造性开展食品小作坊提升工作和乳制品、肉制品以及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实施产地环境净化行动。开展放心食品超市自我承诺活动。提高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有效性,加大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工作力度,不断完善对抽检数据的分析利用。

10.进一步加强药品质量安全管理。印发我省疫苗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推动省级药品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启动建设省级药品追溯系统,建立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机制,加快实现疫苗、麻醉药品、血液制剂等重点产品可追溯,今年率先实现疫苗“一物一码”。推进“两法”实施,集中力量加大对生物制品、注射剂、特殊药品等高风险企业和产品监管。突出风险预警防控,督促企业开展上市许可持有人不良反应直报工作。坚持重典治乱,查处一批违法违规行为、移送一批重大案件、解决一批影响药品安全的突出问题,确保不发生重大药品质量安全事件。研究制定药品质量安全管理执业人员培养、准入、使用、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

11.稳步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坚持“把隐患当事故处理”的观念,以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危化品企业特种设备等为重点,深化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电梯应急处置平台,确保全省电梯平台上线率达50%以上,努力实现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分析平台的数据上传。加快全省特种设备“智慧监管大数据平台”建设步伐,推进电梯、气瓶安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启动电梯维保、电梯检验改革。推动电梯安全责任保险,实现保险覆盖率达到50%,并逐步推行电梯“保险+服务”等管理创新,鼓励保险机构参与电梯安全治理。

12.健全重点产品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理机制。聚焦儿童用品、纺织服装、家居用品、装饰装修材料、农业生产资料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以及舆论关注的热点产品,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和监督抽查。推动建立行业和区域质量安全监测预警机制。细化落实省局《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加强应急工作人财物保障,构建全省系统上下联动的应急处置机制。适时组织“三大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督促企业加强安全应急工作,指导企业建立安全应急预案,帮助企业提升安全应急能力。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及对市场监管工作带来的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疫情防控与应急处理机制。

五、加强市场监管检验检测与信息化建设

13.推进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建设。跟进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依托省电子政务外网、省政务云及省大数据交换平台,开发食品生产经营监管、追溯标准管理、检验监测和风险评估、应急管理、食品综合业务管理等系统。在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基础上,梳理市场监管业务数据,充实信息资源目录管理,搭建一体化业务协同体系,完善一体化应用支撑系统建设,初步构建市场监管综合应用平台并不断完善业务应用。依据我省疫情监测数据平台建设需要,将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中相关信息共享。

14.加快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步伐。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围绕全省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等重点领域,结合产业状况和已有条件,积极申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跟进国家钨与稀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加强与科技、财政等部门协调,加速推进筹建进程,力争完成建设目标,促进产业升级发展。

15.增强检验检测技术能力。组织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监督检查和能力验证活动。做好羽绒制品国家级质检中心正式验收准备,申报筹建国家食品监管快速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发挥省药检院“中成药质量评价重点实验室”作用,开展中成药质量评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展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能力提升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省医疗器械中心新实验室落户中医药科创城。加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力度,力争达到1500项。支持建设中国科学院稀土研究院,提升钨与稀土国家级质检中心技术能力。积极申报筹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科学技术与科普基地。

六、进一步提升监管与执法效能

16.突出重点与热点领域监管创新。加强信用监管工作,强化部门信用联合惩戒。稳步推进企业年报“多报合一”工作。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集中促销专项整治行动。密切关注热点商品、关键时段、重点市场的价格动态,严防供需之外的人为涨价,严厉打击哄抬价格、串通涨价、价格欺诈。建立健全全省广告监测网络,对省市县三级传统媒体广告发布情况实现监测全覆盖。试点推行线下经营实体七日无理由退货承诺制度。加强消费领域商品质量监测,不断提高消费商品供给质量。

17.推动市、县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印发的通知》精神,推动市、县市场监管部门年内完成改革任务。扎实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等综合执法办案制度,建立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以案代训、岗位练兵、抽调办案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执法人员办案能力。

18.加快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在实现全省“一号对外、多线并号、集中接听、部门依责办理”的基础上,依托全国12315平台,构建“互联网+热线+短信”三位一体的12315“五合一”平台,实现全国12315平台、省12345政务服务平台的数据共享互通,强化投诉举报处理与执法办案、信用监管以及与地方政务服务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12315平台汇集市场问题和社情民意的功能作用,实现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情况的统一监测研判,为市场监管部门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支撑。

19.进一步厘清职责权限。清理部门规范性文件,整合市场监管制度规则。梳理制定省市县乡四级监管事权清单,健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划分不同执法层级事权范围。起草制定我省市场监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行政执法监督暂行细则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问责”工作手册》。开展市场监管治理体系标准化研究。

七、其他工作

20.积极做好各项改革配合工作。根据省委深改革部署要求,按照各项改革牵头部门的部署安排,积极参与,扎实推进,全面完成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制定出台《江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建设疫情监测数据平台等19项改革配合任务。

局年度改革工作要点2

武汉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是今年新成立的政府工作部门。2019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进改革创新发展。在机关事务管理方面,努力夯实基础,完善工作体系,探索机关事务规律,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努力在法治、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方面取得新成果,开创机关事务新局面。

一是巩固工作基础,完善服务体系

1.建立和完善政府机关的工作制度。建立与国家、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工作联系和信息提交制度,完善市政府机关事务的工作制度和机制。召开市政府机关工作会议,举办市政府机关工作培训班,提高政府机关工作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编制《武汉市政府机关工作简报》,建立市政府机关事务信息交流和提交制度。加强市局与区、省、省外政府机关的沟通,探索政府机关工作规则,加强与高校、省、市社会科学部门的合作,促进政府机关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指导我市政府机关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2.推进政府机关事务的制度化建设。收集和总结重要的政府机关事务法规、文件和制度,编制和印制《武汉政府机关事务文件汇编》,按照市委的要求,清理1978年以来涉及政府机关事务的党的标准化文件和相关文件。加强武汉会议中心会议服务管理,修订《武汉会议中心运营管理办法》,制定考核标准。加强政府机关内部运行制度建设,促进各项工作的科学、标准化和程序化。探索建立办公室、公务车辆、公共机构节能的地方标准体系,提高程序和效率。

3.开展机关事务标准化研究。根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和《湖北省机关管理条例》

务管理办法》,按“务实管用、急用先行”的原则,与市标准化研究院开展合作,做好《武汉市党政机关会议服务规范》《武汉市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两项地方标准的立项申报、起草、征求意见、评审、报批等工作。与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房管局、市建设局等相关市直部门一起,开展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研究工作,深入推进机关事务工作的标准化建设。

4.建设和完善机关事务工作信息化平台。在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指导下,加快推进全市党政机关及市直事业单位办公用房信息化管理平台、公务用车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完善市级综合执法执勤用车保障平台;完善全市公共机构节能信息化统计平台;建设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门户网站,达到宣传法规、执行政策、信息公开、方便群众的目标。

二、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保障能力

5.做好接待会务保障工作。加强对武汉会议中心服务质量的监管与考核,确保在武汉会议中心举办的市级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的顺利有序进行。加强对接待车队的管理,建设正规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车辆服务机制。加强永清庭苑供暖等后勤服务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服务保障任务。

6.做好办公用房调整服务协调工作。主动做好机构改革涉及的办公用房调整配置事项,在充分调研沟通协调基础上,安排好此轮机构改革涉及的11家市直单位办公用房的需求调整。对其他单位的办公用房需求,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合理合规予以安排。做好办公用房的维修管理工作,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一起,建立办公用房维修审批机制和办法,保障好、服务好市直机关的办公用房需求。

7.完善公务用车调整与核编管理。完成全市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的编制化、标准化建设。在总用车编制不增加的前提下,协调调整好新成立单位的正常用车需求。加强市级综合执法执勤用车保障平台管理,落实日常监督,及时掌握平台运行情况,提高保障平台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对各区(功能区)公务用车的指导和监管。

三、加快改革创新,推进集中管理

8.推进办公用房的统一管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强化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的集中统一管理。今年重点制定《武汉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建立健全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统一规划、统一权属、统一处置、统一调配制度。做好办公用房的调查统计和清理工作,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和机构改革后的“三定”方案,重新核定市直各单位的办公用房面积,对空置闲置的办公用房予以登记造册,统一管理。

9.推进公务用车的统一管理。在建设全市公务用车平台的基础上,掌握分析全市公务用车情况,探索公务用车形式改革,推进建设全市公务用车平台,实行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制度化使用,节约公务车辆资源,提高公务车辆的使用效率,最大化保障公务用车需求。落实生态环保要求,推进新能源车进入公务用车序列,原则上新更新的公务用车,统一审批购置符合标准的新能源车。

10.提升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国家级、省级节约型公共机构创建及日常管理、考核工作,认真抓好第四批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第六批省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继续推进学校、医院的合同能源管理工作。加强能源资源消费统计工作,重视能耗数据分析和应用,指导市直机关开展能源资源节约管理。加大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力度,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和绿色出行行动,推进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圆满完成省下达的年度节能目标任务。

四、强化自身建设,推进目标管理

11.完善绩效目标责任机制。以四张成绩单为抓手,明确部门、明确项目、明确责任、明确要求、明确时限。一件件抓落实,一项项做到位。做到不漏人,不漏项,零差错。按照责任机制,每月报进展,每季查问题,半年作总结。对绩效目标完成进度慢、效果差、敷衍了事,推诿塞责的予以追责。

12.做好机关建设和综治工作。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文明创建和安全保卫工作,做好机要保密和综治维稳工作。积极开展工会工作和群团工作,营造团结合作,生动活泼的机关文化,增强干部职工集体荣誉感和事业心。推进法治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法律服务制度,加强《宪法》宣传和法治教育。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选派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干部驻村扶贫,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确保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认真完成各项扶贫工作任务。

13.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针对新单位、新工作、新业务的实际,加强干部队伍培训工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外出学习,内部培训,自学提高等方式,提升干部队伍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通过典型宣传、先进评比、考试考核、干部选拔与轮岗等活动,增强干部职工“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的竞争意识,真正做到“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五、全面从严治党,履行主体责任

14.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强化党组织书记“一岗双责”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强化“三重一大”集体讨论制度,认真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和党课教育,做到警钟常鸣,常抓不懈。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从紧从严,抓早抓小纪律问题和作风问题。

15.建设有战斗力的基层支部。进一步理顺机构改革后党组织管理关系,抓好《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学习,建设好基层支部和机关党委。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加强“学习强国”平台学习管理,组织开展“双进双服务”活动,落实好主题党日活动与“三会一课”,严格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的党性自觉。

局年度改革工作要点3

2012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一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今年我们文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着力营造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覆盖全社会的文化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和大繁荣,为我县奋力跻身全省发展第一方阵,建全省经济强县和全国旅游名城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为此,我们要致力于做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致力于在“打好新闻宣传主动仗”上下功夫,进一步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1、牢牢把握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这一宣传工作主线,全面做好十八大胜利召开会前成就、会中动态、会后落实等系列报道工作,积极在内宣和外宣上取得良好宣传效果。

2、对内新闻宣传紧扣我县“奋力跻身全省发展第一方阵,建设全省经济强县和全国旅游名城”这一奋斗目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选题策划、研究和落实,开办好“进园区、看工业”、“创建在行动”、“人口”、“转变作风促进发展提升”等专栏;全年力争对内新闻宣传发稿2400篇,比上年增加150篇,其中选题策划新闻力争突破600篇;对内新闻宣传在质量和数量上有新的突破。

3、对外宣传继续围绕在市台用稿实现“争一保二”的目标,力争在市台新闻上稿850篇、专题用稿150分,全年在大要稿和高层主流媒体用稿数量和质量上有新突破,参评节目等级得奖数确保在全市排名位居前三名。

4、坚持“新闻立台”和“品牌强台”策略,办好《新闻》和《视点》,努力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自办品牌节目,积极创造条件开办民生类专题节目《民生》,完善制片人制度,办好《平安》、《文化》、《旅游》、《教育》、《嗳敲哟天》等一系列制片人栏目。加强选题策划、精细采访、精心制作、节目评比等,将上述节目办成群众满意的知名品牌节目。加快推进节目采编播审发稿局域网建设,实现节目采编播全程局域网操作,使新闻宣传真正上水平上台阶。

(二)致力于在“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下功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1、积极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按照2012年民生工程下达的任务,完成送戏下乡79场,指导乡镇自办文体活动79场,送电影下乡3301场,建农家书屋68家。不断提高送戏、送电影下乡的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不断提高乡镇自办文体活动的水平,扩大影响面和农民群众享受文化服务范围,使民生工程真正惠及民生。

2、实施好“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国家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好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以及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的免费开放工作。

3、联合有关部门组成督查组,深入各乡镇调研文化站建设情况,以了解人员在编在岗、人头工资及费用、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文化活动开展等各方面情况,针对问题,有的放矢提出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的可行性意见,举办乡镇文化站人员培训班,组织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及《文化站管理办法》,提高文化站人员素质进一步完善县、乡、村文化网络。

4、全力以赴完成新博物馆建设工程,抓紧新馆陈列布展,招聘博物馆讲解员等相关人员,进行上岗培训,争取早日开馆。实施好县文化馆建设改造工程,力争新建青少年宫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创建文明城市打好基础。

(三)致力于在“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和演出”上下功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1、倾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增强以县文化馆为龙头、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骨干、社会艺术团体和各类文化艺术协会为基础的全县文艺活动组织指导网络,配合县里重大节庆活动,分期分部门举办文艺汇演,在县电视台推出评比大赛及文化讲坛活动,调动全县人民的参与积极性,打造品牌文化活动,精心打造一批少儿作品、音乐舞蹈作品参加省艺术节。

2、抓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组织优秀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采风,创作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成立和完善各类协会组织,通过协会每年组织1-2次创作会,大力培养歌曲、舞蹈、书画、摄影等创作人才。

3、加强、、三山边界文化交流合作,探索浙赣边界文化艺术交流新路子,创作编排文艺节目,参加第27届“三山”艺术节,协助办好第六届三清山旅游文化节。

(四)致力于在“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上下功夫,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编辑出版文化遗产画册。通过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资料,展示我县多彩的民俗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上半年征集图片资料,下半年完稿付印。

2、做好樟村板灯、“班”演艺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罗纹砚雕刻、临湖串堂班、横街茅楂会申报省级非遗项目工作。

3、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展示活动,鼓励和支持樟村板灯、“班”演艺和下塘提线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完善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机制,传习非遗技艺,引导非遗技艺展演融入我县“一河两岸”旅游综合体大开发格局中,让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五)致力于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上下功夫,推出和实施一批文化产业招商项目

认真研究制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探索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完善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建立文化产业项目库和项目跟进制度,建立县级文化产业示范点、示范基地,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按照“创意为先、项目为王”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文化产业集群建设,重点扶持一批文化与科技互补,文化市场与旅游消费品相结合的文化产业项目,大力培植广播影视业、演艺娱乐业、文化旅游业以及工艺美术品创意等产业群,重点推出一批文化招商项目:

1、考棚项目---维修清代考棚,建造科举制度馆,展示历史悠久的“考”文化。全面进行修缮考棚,建立科举制度陈列馆。

2、阎立本墓项目---整修开发阎立本墓。新建祭祀享堂,牌坊、阎立本雕像,碑记。搜集阎立本书画资料,生平事迹,向世人展示其人、其事、其画。

3、《三清山之夜》大型歌舞剧项目---积极筹建“三清山之夜”演艺公司,围绕自然三清山,打造文化三清山,把三清山的道教文化、自然风光、民间传说和信江源文化化通过文艺的形式加以诠译,使之成为自然三清之后可供游客品味的人文三清。

4、怀玉书院重建项目----重建怀玉书院,在书院旁新建全国著名高校名校校训碑林石刻,以及朱熹在怀玉书院讲学时的《讲义》,重现朱熹怀玉书院讲学时的情景,丰富“原始怀玉、浙赣儒山”的旅游内容。打造怀红色文化旅游园项目。

5、怀玉砚雕刻博览园开发项目----充分利用丰富的怀玉砚系列资源,做好以怀玉砚文化为主题、三清茶文化为依托的融合砚台雕刻、木雕、碳雕、三清茗茶、奇石观赏等文化旅游工艺品为核心的怀玉砚雕刻博览园。

6、山头淤生态文化休闲综合开发项目----维修清代考棚、古城墙、大东门、南门门楼及女墙,建设城墙外环城市交通线路,整休阎立本墓、恢复端明书院,维修冰溪第一楼,还有整合即将竣工的武安楼、博物馆等,结合山头淤自然秀美的田园风光,倾力打造山头淤绿色生态文化休闲综合开发项目。

(六)致力于在“提升广播电视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进一步顺应三网融合大格局

1、积极推进“村村通”工程不放松,全力以赴推进广播电视向20户以下自然村延伸,解决群众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2012年全县城乡力争新增有线电视用户5680户以上。

2、加大管网建设力度不放松,运用横街、白云杆线搭挂改造的成功经验,逐步做好网络搭挂改造工作,以期在三网融合的竟争中占据有利先机。

3、加快推进数字化进程不放松,实施县城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启动光结点后分配网的改造,配合省公司做好网络整合工作。

(七)致力于在“规范行业管理和促进发展并举”上下功夫,营造统一开放、竟争有序的文化发展环境

1、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以党的十八大召开及暑期、国庆为重点时段,以网吧、游艺娱乐等市场为重点区域,以交叉执法、明查暗访等开式,部署开展系列文化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歌舞娱乐场所管理,加强网络文化内容建设,规范网吧经营业主守法经营行为。

2、培育繁荣文化市场,全面开放演出市场,让优秀演出团体和演员更多地登陆演出市场,进一步扶持民营艺术院团发展,大力培育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

3、打击侵权盗版出版物,查处取缔非法报刊,坚决扫除凶杀暴力、低俗文化、封建迷信及伪科学内容的音像制品、游戏软件、图书、卡通画册,查处违法违规出版、印制有害出版物的出版单位和印刷、复制企业,捣毁制售有害出版物的窝点和网络。

4、强化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安装和使用卫星电视接收行为,完善境外卫星电视设施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全力保障党的十八大期间安全播出。

(八)致力于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上下功夫,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1、推进文化市场稽查大队综合执法改革,打造一支文化市场、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综合执法队伍。

2、推进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加快推进电台、电视台两台合一,做到资源、结构合理优化。

3、根据文化体制改革有关精神,稳妥推进剧团体制改革,以及电影院、剧院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鼓励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文艺院团的改革。

4、进一步深化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施岗位设置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度,突出公益属性,强化服务职能。

(九)致力于在“加强文广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1、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有计划的对有潜力的中青年骨干人才开展跟班学习、重点培训、名家指导,提高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开展戏曲、歌曲、舞蹈、文博、群文等专业学科带头人的磷选工作,大力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

2、大力加强乡镇文化站人才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民间文化艺术人士,建立特色文化促进会,组成文化志愿者协会,使之成为专业文化队伍的有益补充。

3、以全县集中整治影响发展环境发展环境的干部作风突出问题为抓手,促进全局广大干部职工真正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努力使我们从事的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为全面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70 1033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