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技巧精选10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舞蹈教学技巧精选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舞蹈教学技巧【第一篇】

傣族舞蹈按可以分为群舞、单人舞、对舞、器械舞等;按其所表现的内容可以分为孔雀舞、象脚鼓舞、刀舞、蜡条舞、长指甲舞、捞鱼舞以及马鹿舞、狮子舞等。其中,最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最着名。

是动作节奏性强,手的敲打,腿的踢踏,胸部的拱缩,肩的耸动,身躯的仰俯都按固定的节奏动作。小象脚鼓舞以灵活娇俏见长,可进行斗鼓、赛鼓活动,以踢中对方或扯下对方的头巾者为胜。中象脚鼓舞扎实稳重,以鼓音和鼓尾摆动大小定优胜。大象脚鼓鼓声宏大,主要在群众性舞蹈场合作伴奏,舞步比较简单。

打鼓以右手为主,左手按住鼓面起配合作用。象脚鼓舞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性。每当插秧结束后的日子里,傣家人常常在象脚鼓的伴奏下翩翩起舞。许多地方有赛鼓之风。赛鼓时,许多象脚鼓同时敲响,鼓声震天,喧声雷动,场面壮丽动人。

学习傣族舞蹈的.时候要:1、一位手:大拇指向回扣,放在大腿前侧。旁一位手:双手手腕折回来,手要有点弧度,大拇指向回扣,手臂微微弯曲,在大腿两侧。

2、后一位手:双手放在臀部后面,不能叉在一起,稍稍分开,手不能离身体太远,要有点弧度,大拇指向回扣,手臂微微弯曲。

3、侧一位手:双手放在身体的一侧,手位与“一位手”相同。

:重拍向下沉,慢慢地沉,向下走要均匀,脊椎要垂直,蹲的时候不能前倾也不能后仰,脊椎对着脚后跟下沉,向上提的时候要缓慢,和下垂时一样。

:下沉的时候出右胯,双膝向下弯,左膝叉住右脚的膝盖,上身向左,头向右看;反方向动作,出左胯,右脚点地向左腿压,这个时候左腿是主力腿,重心都在左腿上,出胯的时候上身不能前倾后仰,保持正直,顶出右腰,头往左看。

当身体下沉的时候都有个抬腿动作,勾回来的时候膝盖不能向前顶,一定要垂直向后踢腿,而且是勾脚,每当踢起时都要迅速,动作要干净,还要配合呼吸;当腿向后踢的时候上身有点左右起伏,不能垂直起伏;当起左腿的时候,出右胯,起右腿的时候出左胯,这个动作在傣族舞中是非常重要的。

舞蹈教学技巧【第二篇】

现代舞的训练方法与传统舞的训练方法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在运动模式上也是采用不同的用力方式和发力点来进行动作运动和训练的。下面网友为大家介绍现代舞蹈训练技巧,希望能帮到大家!

玛莎·葛兰姆以收缩与延展为其动作原理,技巧训练著重于收缩下腹部肌肉以凝聚动力,再将此动力发放以延伸动作至更远、更高、更长。地板训练包含坐姿、跪姿及躺姿;站立动作以重心移转、平衡及延展为主;流动组合以走、跑、跳、转以及三拍子的变化为主要的训练诉求。

杜丽丝·韩福瑞以跌落与复原为其动作原理,技巧训练以摆荡与重心转换时所产生的动力为主,形成起动、滞留、落下、再起的弧形动作循环。韩福瑞的动作训练模式,也可以引申至宇宙万物间周而复始的现象,是为舞蹈技巧训练蕴含人生哲学的重要范例。

荷西·李蒙为韩福瑞的嫡传弟子,其技巧训练原理建基于韩福瑞技巧之上,再注入李蒙个人的钻研心得。除了保留以摆荡与重心转换的"跌落与复原"基础外,李蒙技巧更加强调动作的圆滑顺畅,以及肢体各部位的分解动作练习,李蒙视肢体各部位为单一乐器,当全身活动时,就犹如一场交响乐一般,多种乐器共同演奏动人的旋律。

玛莎·葛兰姆以收缩与延展为其动作原理,技巧训练著重于收缩下腹部肌肉以凝聚动力,再将此动力发放以延伸动作至更远、更高、更长。地板训练包含坐姿、跪姿及躺姿;站立动作以重心移转、平衡及延展为主;流动组合以走、跑、跳、转以及三拍子的变化为主要的训练诉求。

发源于六十年代的美国纽约市下城,由当时活跃于杰德森教堂的'年轻人,不断探索与实验肢体的潜能,经由接触即兴衍生而成的形式。肢体的活动型态与动作的动力既不过度使用,也不全然放松,而是任其形成一股延续不断的精力,使得肢体从某一动作延展至下一个或数个动作。活用运动生理学及解剖学的知识,延展技巧可以使肢体在最省力的状况下,让全身的骨骼、肌肉贯连合一,完成一连串的肢体动作。

当后现代舞蹈于二十世纪的六十年代兴起后,固定形式的现代舞技巧训练便逐渐受到前卫舞蹈艺术家们的批判,转而以自由发挥作为动作训练的主要形式。除了突显教授者的个人风格外,自由形式的肢体训练也包含对于时间、空间及能量的各种探索,通常是从日常生活的基础行动如走、跑、跳、转、蹲、滑等衍进而成。

舞蹈教学技巧【第三篇】

在这个时代舞蹈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放松方式,教好舞蹈也是一门学问,每个人的身段、理解能力都不一样,教学方法因人而异,那么在大学如何成功的完成舞蹈教学呢?下面网友整理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材直接决定教学内容,目前我们的老师是发什么教材我们就教什么东西,不顾学生的需要与时代的发展,导致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东西,一到社会上去就发现远远落后了。所以,在使用国家规定的舞蹈教材基础上,舞蹈教师要善于进行科学选择,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材内容。同时,舞蹈教师要善于编写教材,高校舞蹈教学具有一定的自主空间,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收集各种教学资料,编写各种校本教材。例如:对非专业的学生、专业的学生、学校舞蹈队的学生采取各种不同的教材内容,形成学校的校本舞蹈教材体系。在拓宽教材的内容基础上,要进一步拓宽教材的呈现形式,舞蹈教材可以是课本、讲义,也可以是有利于学生自学的光盘、软件等等,所有能够适用于学生舞蹈学习的都是良好的教材。

我们要培养大师级的舞者,就需要把个性提高到备受尊重的位置,要重视对学生艺术个性的尊重与张扬。唯有这样,才能够激发舞者为艺术而献身的勇气、信心与自豪感。舞蹈是一门个性化的艺术,舞蹈艺术的高度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对艺术的理解与把握,所以,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在身体条件、舞蹈基础知识和对舞蹈的认识等多个方面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不同特点的学生向不同的方向去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可以将学生分为有一定基础和基础较为薄弱两种类型。针对基础薄弱学生重点抓基本功和基础舞蹈知识;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感受韵律的美,激发他们的艺术想像力。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舞蹈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选择不同的舞蹈教师与舞蹈类型,进行分支发展。

一方面,要把舞蹈技能教育与艺术理解能力教育结合起来。舞蹈艺术是舞者心灵的表达,对舞蹈的悟性不仅取决于天赋,也与培养有关。高水平的舞蹈者需要有敏锐的艺术感知力与思维力,所以,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悟性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教学,加强舞蹈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以及人文修养,对于学生舞蹈艺术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体悟、思维、创新、实践,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感知力的培养是积极的。

另一方面,在技能训练的同时,要加强理论与鉴赏课程的教育。学生的感悟灵感是建立在大量的感性知识积累的基础上的,大量的体验与了解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所以,要让学生“见多识广”,通过观看国际、国内音乐知识的音影教材,大量观看各种表演与评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加强学生理论知识方面的培训。同时,要重视舞蹈的实践。要改变舞蹈学科划分过窄、学院派过分追求技术规范性的特点,创造不同舞蹈交融以及实践的机会,增加剧目排练,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社会中锻炼,在实践中学习。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技能覆盖面广、具备实践能力的全面实用型人才。这样的舞蹈教学才能得到学生的欢迎与社会的接纳。

同时,要把舞蹈训练与思想道德教育融合。舞蹈教育一般不直接讲道德内容,舞蹈在德育上的高明之处是通过舞蹈艺术悟性的培养去加强道德理解能力;在对审美能力的培养等过程中,激发学生去追求美、热爱美;是通过舞蹈大师的人格魅力等,去熏陶学生认识美。打造具有舞蹈特色的特色道德,造就具有道德魅力的舞者气质。

首先要改理念。现代教学活动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舞蹈教师要善于吸纳新的教学思想与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模式的创新,通过模式的改革推动教学方法的变化。新理念的首要问题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加学生思考与创新、实践的机会。

其次要重视具体方法的使用。电化教学的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了高校教学活动,在舞蹈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电化、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例如:观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舞种,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利用电教设备,举办相关知识的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举办作品分析讨论会;组织学生观摩舞蹈作品录象带,欣赏著名舞蹈家的表演等。

舞蹈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后,仍要与教师讲解相结合、与学生的练习实践相结合、与教学反馈相结合,才能提高舞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我们相信,凭借舞蹈的生命魅力,我们的舞蹈教学最终能够在推进舞蹈艺术发展与熏陶学生灵魂方面取得双丰收。

传统的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学方式也主要是讲授。课堂上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评价教师是教师教授的内容和授课方式,对学生的“学”的关注很少。教师自己也习惯于认为自己应该知识渊博,所谓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强调知识上位即教师知识储备的重要性。但研究性教学是借助于问题或案例进行的一种开放性学习,不仅问题和案例对教师来说是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也不是惟一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一个学习者。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先知者,师生间的交流与相互学习使师生关系从正式的、刻板的、权威性的转变为非正式、平等的关系。由于研究性教学具有开放性,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和利用课外资源,学习和掌握甚至教师都不具备的知识。因此,在知识占有方面先于、多于、优于教师的现象确实频频发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转变自己的心态,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回答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而是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知识、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原有的知识权威优势不复存在。教学中如何设计教学情境,如何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尤其是如何把握指导团队工作的技巧,对教师来说是新的挑战。它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都提出了比传统教学方法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应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其中教师教学方法与技能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教学理论的学习、教学方法的更新不仅仅来自教师经验的积累。教师培训的内容应强调教育心理、课程理论、教学方法的系统学习和基本训练,尤其是教师教学方法的科学训练应成为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内容。

在传统的知识传递型教学过程中,教育就是把“包装”、“封存”在课程计划和课本之中的知识原封不动地教给学生,学生不必独立思考与自主构建,只需接受、吸纳、牢记就行了。学生的作业是封闭式的,有清晰准确的答案。而研究性教学过程从讨论问题开始,学生的作业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涉猎大量的资料,课程学习本身不仅在于学习知识,还在于掌握学习知识的能力,同时应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习惯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学生来说,参与教学、积极思考、大胆存疑、完成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业是他们面临的新的挑战。研究性教学,首先要求师生间进行平等的对话与探讨,而对于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参与尤其是有效地参与讨论与研究,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习惯的改变。从听讲到对话,学生也需要跨越心理界限,因为学习的过程是参与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而非盲目接受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教学过程的观念转变不应仅限于研究性课程,学生积极的思维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应该在所有的课程教学中得到培养。

美国学者b·乔依斯认为,探究性、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创设一种环境。一种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学习环境。当学生处于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环境时,问题情境能够吸引并维持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我们将探究性与研究性教学视为同义语,在上述三种教学法中,我们不难发现:案例与问题是创建情境的核心。知识的学习、方案的制定等活动都是由问题引发的。由问题的解决而引发的讨论、学习和总结是研究性教学的共用的教学手段。即通过探索问题,揭示出问题的复杂性,使学生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议的组织、报告的写作与宣讲使学生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训练更接近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无论是案例分析,还是问题的解决,由于没有标准答案,因此,基于每个人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所得到的答案是个性化和富有创造性的。不仅如此,对于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和问题,即便是教师,也是一个学习者。因此,衡量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标准是设计方案的合理程度。也就是说,学生完成方案时知识的综合运用、思考问题的角度、方案的合理性、组织讨论的效率、最终的报告写作与口头表达能力,是衡量工作完成优劣的主要标准。因此,研究性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tolearnhowtolearn),即以问题为先导,使学生掌握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知识,使学生的学习更主动,并具有建构性的意义。

同传统的以认知为基础的课程教学法相比,研究性教学在师生关系上有了巨大的变化。在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因为优先掌握知识而成为课堂的核心,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往往是教师的“教”,关注教师教授的内容和宣讲的方式。但在研究性教学方法中,教师的主要工作首先是设计“问题”,然后是激发学生去思考、设计、总结和报告,工作由学生自觉完成。因此,教师不是课堂的操纵者、控制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推进者和辅导者。教师由知识的输出者逐渐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教师由独立的劳动者逐渐转变为合作者。教师由传统和法定的“外在依附”权威向由感召的、专业的“内生生成”权威转移,即受教育者和非受教育者的角色在课堂上会发生逆转,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主动的学习者,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在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部分实现了研究者的身份。这一变化导致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地位的迁移——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s—centered)的迁移。师生之间更多地体现为合作与交流的关系。

舞蹈教学技巧【第四篇】

怎样指导孩子学习舞蹈教孩子学习舞蹈,一般的家长都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舞蹈前,应首先对舞蹈这种艺术形式、舞蹈对儿童身心发展的独特功能有所了解。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基本质特征是手舞足蹈地表现人的情感,它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由所构成凝聚在律动之中的空间流动的美。家长指导孩子学习舞蹈,参加舞蹈活动,主要是通过舞蹈的创作、训练和表演,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的教育,开发他们自身的潜在能力,对我童性格、气质风度、身体、情操的`发展打下扎实而健康的基础。

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舞蹈,吃苦受累不说,还可能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这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舞蹈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符合儿童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天性,可全面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有利于儿童智力开发;孩子从小参加包括听、唱、想、做及舞蹈方队、队形、表情、节奏在内的各种实践,通过舞蹈训练将体操、武术、健美操、古典舞、芭蕾舞、民族舞、戏曲舞蹈等艺术融为一体进行练习,通过新鲜、生动的艺术形象的感受,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模仿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新力。同时舞蹈训练常常要使孩子出大力,流大汗,动作要反复训练,无形之中也培养了孩子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所以,舞蹈训练有着许多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独特功能。

当家长对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有了解之后,年轻的父母可适当购置一点必要的舞蹈书籍,可参照教材示范教孩子学习舞蹈,也可购置一些教孩子学习舞蹈的电脑软件、电视节目录像带等。如果条件许可,孩子又特别喜欢和向往舞蹈艺术,家长可带孩子进入艺校学习舞蹈,或请舞蹈家教教孩子学习舞蹈。

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生动为主要特点。所以,形象优美、动作生动的舞蹈配以富于诗情画意的音乐,立刻能使儿童产生喜爱和向往之情,激发起儿童学习舞蹈的欲望。家长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唤醒孩子的心灵,在示范、讲解时,要尽量把最准确、最优美的表情、动作显示给孩子,让艺术的魅力使孩子陶醉在美的海洋之中。

青少年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又比较喜新厌旧,所以,对待幼儿及学龄初期(小学生)儿童,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舞蹈时,在基础训练阶段,必须要加强趣味性,家长(或指导教师)可与孩子共同做舞蹈游戏,排舞蹈小品,活跃孩子的学习气氛,丰富其想象力。在学习进程的按排上,可将民族舞蹈、芭蕾舞、体操等交叉安排,以便使孩子能为断的有新鲜感,有利于孩子对舞蹈艺术的融会贯通。

在指导儿童训练过程中,家长容易忽略的一点其实也是舞蹈艺术的生命力所在,那就是“情”。舞蹈不是一系列动作的机械组合,而是通过动作来传情达意。所以,家长要启发孩子在领会舞蹈艺术的真谛,用心灵在表现动作,用动作释放心灵,释放思想。要鼓励孩子积极思考,体验生活,展开理想与想象的翅膀,大胆创新。

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孩子;家长要为孩子创设必要的学习舞蹈的环境,如时间、场地、服装、学习材料等;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舞蹈比赛、表演;当孩子逐渐成为舞蹈园里一颗含苞待放的花蕾时,家长可积极向舞蹈艺术学校(院)、芭蕾舞团、杂技团、体操队艺术团体推荐孩子,以使孩子走向更广阔的舞蹈艺术的天地。

舞蹈教学技巧【第五篇】

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演出时,还是平时的授课过程中,往往最苦恼的就是教孩子们舞蹈,尤其是每到排练节目时就头大,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倒英雄豪杰。那么怎么编排比较好?下面一起来看看网友为大家分享的幼儿舞蹈编排小技巧,相信你一定会思路打开的!

1:动作简单但是有情趣

2:舞蹈最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舞蹈这个概念对于3-6岁的幼儿来讲并不是很清晰,更多的是一种游戏,要让她们对舞蹈的故事有想法,这样她们才能真正的去表达她们理解的舞蹈动作,舞出她们的感情。

3:音乐欢快、节奏鲜明

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还比较简单,她们比较喜欢活泼的曲子,这对她们排练舞蹈来讲也更容易接受。孩子们因为喜欢音乐,受音乐的感染加入动作,可以通过听觉神经对动作神经的一种刺激。从而训练他们的节奏感和舞感。

1:要设计和组织动作

舞蹈动作是构成舞蹈艺术的基本元素。动作最好从她们的生活来,并且符合舞蹈主题

2:队形的排列和变化队形不可太复杂

3:有条件就让孩子们参与舞蹈动作的创编

孩子虽小,可他们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牵着他们的鼻子走,要给他们一定的空间、机会,让他们去参与和发挥。这样孩子们的创造性、积极性也有了用武之地。

4:排练时间要短

5:排练中使用的道具一定要安全且制作精细道具对于他们是增添他们对舞蹈的兴趣。所以从一开始排练就要准备好道具。道具一定要安全,不要出现安全隐患。

(一) 动作简单且有一定的情趣

小班幼儿的神经中枢的发育及肢体动作的发展都还不完善,上肢与下肢动作的`配合协调性及对动作的接受、掌握也就相应差,因此在创编小班舞蹈时,动作尽量简单。上肢在摇动同时,下肢动作不要太大。在小班第一学期可适当地加入一些简单的舞步,如:小碎步、小跑步、踵步、双脚一齐跳等。到第二学期可加入滚动步、进退步及一些其随意的舞步,如:小丁字步、连续跳等。动作简单,孩子易学会,这对初学舞蹈的幼儿来说,他们不会产生厌倦恐惧的心理。另外,动作要一定的情趣,如果一味地强调某种正规的动作,这会影响他们学的兴趣,稍加点情趣,效果就不一样。如我在创编《唐老鸭》这个舞蹈时,在鸭子左右摇摆走路的停顿上,加一些前挺肚子后撅屁股,再加上小撅撅嘴,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喜欢跳这个舞,而且会表演的淋漓尽致,形象到极点。

(二)舞蹈要有一定的情节内容

舞蹈对于孩子们来说,不仅仅是舞蹈,更深入的应该说是一种游戏,或者说是一个正在表演的故事,小班幼儿感兴趣的不仅是舞蹈动作,更感兴趣的是它的内容情节。单纯的舞蹈动作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而内容情节才会真正深入他们的心灵,感化他们的情操,他们才会用动作把他们心理的真正想法表现出来,舞出他们的感情,舞出舞蹈的内涵。因此,我在创编舞蹈《欢庆》时,更多地加入了内容情节、且有人物角色的表演,孩子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表演,他们跳着不同的动作,音乐虽然很长,但孩子们却始终都很投入,动作到位、节奏准确,从开始学舞蹈到最后的演出,孩子们一直没有厌倦过,这对小班幼儿来说,很难得。继而我和同事一起创编的《小毛驴》、《小蒙古》孩子们都很喜爱。

(三)音乐欢快、节奏鲜明、结构脉络清晰、情绪风格特点突出小班幼儿对音乐的欣赏还比较简单,只能欣赏音乐的表面对其中的内容还听不懂。他们比较喜欢欢快、活波、节奏鲜明的曲子,这对他们来说易于接受,也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动作与音乐的结合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为好的动作配适合的音乐,而是为好的音乐配合动作。孩子们因为喜欢音乐,受音乐的感染而加入动作的,是通过听觉神经对动作神经的一种刺激。另外,我们老师录制的音乐曲子的效果要好,否则会影响孩子们舞得情绪。这两年,在创编小班舞蹈时,特别注重了这一点。如《欢庆》的曲子《喜庆秧歌》、《天竺公主》的歌曲《天竺公主》、《葫芦娃》中的《葫芦金刚》等,都是一些孩子们比较喜欢的音乐,自然在这种音乐下创编的舞蹈,它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四)让孩子们参与舞蹈动作的创编

孩子虽小,可他们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与主张。画画时他们可以不画老师教的,而是自己想画的东西;剪纸时你教剪苹果,他们会剪出各种各样的苹果;玩插具时,你插一个你认为很象的飞机,他们会插出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飞机……所以说孩子们的想法多种多样。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不能是牵着他们的鼻子走,要给他们一定的空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参与、去发挥。我们创编舞蹈也一样,让他们参与进来,你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孩子们的创造性、积极性也有了用武之地。由于作品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会很卖力的去练、去跳。另外排练过程中更改动作是常见的,我们会和孩子们进行商量,让他们想动作,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一)舞蹈的排练时间要短。

(二) 排练时要讲究策略、排练舞蹈。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讲究方式方法,排练舞蹈也一样,也要有一定的策略。小班幼儿年龄小,对那种老师上面教,孩子下边学的死板教授方式根本接受不了,既学不会又没有兴趣。因此我们要走下讲台来,用他们喜欢的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

1、 把舞蹈的内容讲给孩子们听。每个舞蹈都有它表现的

内容。因此在排练之前要象讲故事一样把舞蹈的内容告诉给孩子们,这不仅会提高孩子们跳的兴趣,还能促进他们对某个舞蹈动作的掌握,如我们在排练《小毛驴》时,告诉孩子们,他们是骑着小毛驴去赶集,手里扬着鞭子可神气了,可是半路上摔了个大跟头,弄了一身泥,孩子们听后都哈哈大笑,并且争先恐后要跳这个无,因为他们了解舞蹈的内容,有了学的兴趣,也就爱跳爱动了。

2、 排练中多以鼓励、表扬为主。孩子们的感情比较脆弱,

心理承受力差,在排练过程中切记说一些有损孩子身心健康的话,有时学个新动作,孩子们一时学不会,我们不要急于求成,要耐心鼓励安慰孩子,因为此时此刻他们可能会比老师还要急,如果这时我们说一些伤害自尊心的话,他们不仅学不会,还会对学舞蹈生恐惧感,严重的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在排练中,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多鼓励、多表扬,这样他们才会爱学,才会喜欢舞蹈。

(三) 排练中使用的道具要制作精细。

道具是小班舞蹈中常见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动作来自于他们的肢体,道具是对肢体的一种衬托。对于孩子们来说,有了道具会更加增添他们对舞蹈的兴趣,同时也能给舞蹈增添美的色彩,所以从一开始排练就要准备好道具。道具的制作虽不象演出时用的那样好,但也要精细一些,否则会影响孩子们的排练。我们在排练舞蹈《红灯记》、《欢庆》等舞蹈是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因此节目排练很顺利,演出也很成功。

70 2131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