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泽东思想是。【最新8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关于毛泽东思想是。【最新8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毛泽东思想是。【第一篇】
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1.萌芽的主要标志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息息相关的,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的历史,就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毛泽东思想萌芽于创立中国共产党和大革命时期。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包括民族的、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的、党内的种种矛盾,纷纷展现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这就产生了一种需要,提供了一种可能,促使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来探索中国革命的规律,思考和研究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
萌芽的主要标志是两篇文章的发表,这就是: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毛泽东发表的这两篇重要文章,集中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这一时期理论探索的主要成果。
作为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主要特征,是注意对中国社会实际的调查和革命规律的探索,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比较准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基本分清了敌我友问题;
二是对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领导权问题作出了分析;
三是认清了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四是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作了初步分析,开始提出了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方针。
2.萌芽的历史条件
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能够在这一时期萌芽,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点密切相关。
第一,中国共产党进行现实斗争的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列主义的政党,面临着中国革命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实际问题,必须考虑“结合的问题。
第二,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的直接推动。1920年7月,共产国际召开“二大,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对殖民地和落后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同盟军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这些都对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和统一战线策略,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第三,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理论探索的不断深化。中共一大确定了最高纲领,中共二大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和联合战线策略,中共三大决定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中共四大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这一切无疑对毛泽东思想的萌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何在这时期,毛泽东思想还只是处于萌芽状态?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尚处在幼年时期,理论准备不足,革命经验不多,对中国国情研究还不够。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形成的主要标志
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和中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阶段。
形成的主要标志,是下列重要文章的发表: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主义》
毛泽东在1928-1930年间发表的这些著作,初步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思想
2.形成的历史条件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民主革命新道路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总结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深刻地总结了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结果。
首先,“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提供了惨痛的历史教训。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左倾领导者们,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奉若神明,机械搬用,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其次,教条主义所造成的严重危害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对“走自己的路进行深刻思考。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失败的惨痛教训,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再次,新局面的开辟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相继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开始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历程。
三、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成熟的主要标志
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的总结和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科学总结了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使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2.成熟的历史条件
毛泽东思想在这个时期达到成熟,有着重要的历史条件和主观原因:
第一,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根本政治保证。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全党的统治,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使毛泽东能够站在制高点上总揽中国革命的全局。
第二,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与两次失败的反复比较,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有了推动和领导北伐战争胜利的经验,也有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葬送第一次大革命的教训;有了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取得胜利的经验,也有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使革命几乎陷入绝境的教训。正是这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反复对比,为党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党对这些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也必然会推动毛泽东思想日趋成熟。
第三,抗日战争的复杂环境和丰富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土壤。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围绕这场战争所展开的形势相当复杂、矛盾纵横交错。这就为中国共产党驾驭各种复杂矛盾,把反帝与反封建斗争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关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毛泽东思想正是在科学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达到了成熟。
四、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1.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得到发展。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关于重庆谈判》
《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论人民民主专政》
这些文章提出和阐述了一系列重要问题:
第一,针对蒋介石在抗战胜利后顽固坚持独裁、内战、卖国三位一体的反动方针,揭露其假和平真备战的阴谋,提出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作出必要的让步等一系列关于和平谈判的理论和策略。
第二,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强调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第三,总结人民军队长期的作战经验,提出了打败国民党军的十大军事原则,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军事战略学说。
第四,总结一百多年来中国革命的丰富经验,依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的具体条件,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完整公式。
第五,提出要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规定了夺取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上的基本政策。
2.建国后的继续发展
建国以后,毛泽东思想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第二,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写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也从不同的层面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使毛泽东思想在建国后得到继续发展和全面展开。
毛泽东思想是。【第二篇】
认识论与历史观统一是毛泽东方法论的基本思路
毛泽东的方法论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可以将之划分为两大类,即认识的方法和实践的方法,当然,这样划分具有相对意义,因为在实践哲学中,认识与实践不具有可分性,它们具有同根性—生活实践,所以二者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认识的方法本身就是实践,实践的方法必须以理智指导为前提,二者的区别仅仅在于它们的实践活动的不同环节的侧重点不同。毛泽东的实践哲学就是以实践为总特征的唯物史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认识论与历史观相统一是毛泽东方法论的基本思路。
毛泽东依据认识论和历史观相统一的基本思路所阐发的方法论,体现在他的整个思想发展过程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并以实事求是的方法论为基本思路,不仅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做了认真详实的分析,而且对中国现存各阶级及其相互关系做了一系列的剖析,从历史唯物论的角度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以及革命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提出了将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运用于中国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即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将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的必备方法,也是反对唯书本、唯上级指示、唯教条主义的最有效方法。
此后,毛泽东哲学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始终是以人民群众作为实践的主体,以分析、调查研究中国社会的现状为主要内容,以求索“中国向何处去”的道路、解决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为根本目的,从根本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为理论宗旨。这就决定了毛泽东的方法论思想中的认识论与历史观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必然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认识的规律,也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这种规律是对党的群众路线,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论概括。毛泽东这一理论概括是有前提的,他视人类的认识活动为一种社会活动,认识的基础依赖于人类实践,而并非主体和客体,从这个角度讲,认识运动的总规律与党的群众路线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一方面,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在实践活动中人们不断获得新的认识和动力,这种认识和动力不断引导人们向更高的实践阶段发展,由此可以说,人们的这种认识和动力不断推动实践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在实践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实践要想不断向前发展必须依赖群众。也可以说,党的群众路线既是一种认识的历史过程,也是一种实践发展的历史过程。
其次,认识的方法,也就是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这种方法是对党的群众路线,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具体展开。人类的认识是一种过程,这种过程是以实践为基础,由此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历史过程。毛泽东将这种认识过程作为我们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如《井冈山土地法》就是在土地革命开始后,毛泽东亲自到江西永新县夏幽一带搞试点,走访贫苦农民,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1928年12月制定的。土地法公布后,毛泽东又进行了追踪调查和研究,使其更加完善,更加符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毛泽东思想是。【第三篇】
摘要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探索。勇于理论创新,善于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理论创新 毛泽东思想 中图分类号D614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传播,使中国先进分子在救亡图存的苦苦探索中找到了真理,使中国人民拥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实践的理论、开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革命实践,就必须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的再创造,使其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获得丰富和发展。
艰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为中国先进分子所接受,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求索的结果。而马克思主义要真正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必须要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因此,马克思主义是否适用于中国,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和诘难,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李达、李汉俊、陈独秀、瞿秋白等,以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和阶级斗争等理论,有力地指出了各种思潮的谬误,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以来思想传播的主流,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理论力量和生命力。但是,怎样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具有特殊国情的中国革命实践之中,确实面临重重困境。
第一重困境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理论准备的不足,也就是理论与实践存在尖锐的矛盾。1922年1月,张闻天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发表文章,批评李汉俊死抱马克思主义学说“太呆板了”,提出“社会主义都是活的东西,很有伸缩余地的”。李汉俊则回答说,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系统的理论,现在首要的任务是全面系统地掌握它。在理论准备不足而实践又刻不容缓的现实背景下,只能用马克思主义现成的结论来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无产阶级在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应该处于什么样地位,就成为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因而出现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第二重困境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能力不足,需要指导。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帮助下成立的,并且按照共产国际的规定,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需要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革命实践中,苏共和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外国同志难以准确把握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情况,出现了指导偏差,使中国革命遭遇了严重挫折。比如,扶植王明等“左”倾教条主义宗派,把苏联经验教条化、神圣化,对不同意见者严厉压制、残酷打击,等等。“左”倾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批共产党人如饥似渴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进行着不懈探索。他们努力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应用到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之中,对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教条主义进行了抵制、批判和斗争,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新的创造,总结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使中国共产党走出迷雾,中国革命在黑暗的摸索中迎来朝阳。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逐步结合
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实践中,就有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陈延年、邓中夏、彭湃、周恩来等同志,对中国革命的道路、形式、主要力量等进行了理论思考,提出了有创造性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重要思想。例如,毛泽东同志在1925年撰写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基于中国的国情,分析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初步思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国共产党人,在反对国民党的武装斗争中,在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探索着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毛泽东同志在1928年到1930年间,结合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进行理论创造,撰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分析了在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条件下,农村红色革命根据地存在、发展的可能以及农村武装斗争对于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同时,撰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明确提出要反对本本主义,强调要结合中国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解决中国问题。这些重要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等同志,系统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以来的经验。毛泽东同志撰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分析了党内错误思想的认识论根源;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理论著作,系统地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以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李达、艾思奇等理论家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和大众化进行了学术梳理。至此,毛泽东思想得到了多方面的展开,且愈发成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创新发展,指导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其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先后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关于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等。在这些理论的指引下,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对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
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多个方面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中不仅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还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在今天仍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和创新的精髓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的主题,是解决20世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如何结合的问题,精髓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
基于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如何被运用于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大国,是一个时代性问题。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缘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失望以及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带来的希望曙光。但更重要的是,中国人民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过程中,屡屡被“先生”欺侮。被抛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后产生的“诸多道路都走不通”的深深焦虑,使得新的生产关系和新的阶级力量的出现和发展有了内在的社会基础。走俄国人的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一个重要结论。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必须解决中国革命的特殊道路问题,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针对性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现实性仍然存在着较大的落差。因此,解决中国革命的特殊道路问题,需要在具体实践中再探索、再创造,使之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适应。这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了更高要求。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他表示,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要“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并强调这是“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要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要重视其在中国具体实践中的运用,要在解决中国革命的现实问题中进行丰富和发展。中国革命的实践是广大人民的实践,因此在理论形式上要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要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写道:“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要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同志强烈反对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态度,他曾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为教条主义者画像,认为这是学风不正、诚信缺失的表现。他撰写的《实践论》一文,从知与行的关系展开,论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过程和环节;他撰写的《矛盾论》一文,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展开,论述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创造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方法论。毛泽东同志用“实事求是”来概括这样一条思想路线:“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根本思想路线。
在实践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不断结合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进行新的理论探索和创新,重视思想建党和理论强党,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制胜法宝,也是马克思主义永葆活力的根本所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中国共产党铸造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善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因。特别是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活的灵魂,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是推动和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行理论创新的精髓。正如***总书记指出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中国共产党人要以更大的理论勇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中,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②《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③***:《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3年12月26日。
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
毛泽东思想是。【第四篇】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语言的灵魂。毛泽东的浩翰论著及气势磅礴的诗作,无不展示出一个立意高远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气魄。在长期的革命生涯和写作过程中,毛泽东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不仅成为他的思想的最好载体,使得形式和内容完美融合,相得益彰;而且由于其处于特殊的历史阶段,对当时正从草创走向成熟的现代汉语 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性影响。故而对毛泽东语言特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毛泽东的思想,也对如何扫除时下文坛存在的“文字游戏”等诸多不良甚至恶俗的语言现象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言简意丰,继承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
说到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毛泽东气势恢宏的诗词作品。但事实上,无论是诗词创作还是政论文的写作,毛泽东都堪称语言大师,其文字功夫少有人望其项背。以至有人说,毛泽东在打仗时是“用兵真如神”,而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则是“用字真如神”,真正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这应该归功于毛泽东自少年时开始积累的古文功底。毛泽东八岁时被父亲送进私塾,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少年时的毛泽东虽然相当叛逆,但博览群书,钻研文学、历史和哲学,所以精通文学,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深研历史,尤其是中国几千年辉煌的文明史;谙熟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古典哲学。而且对自然科学和佛学也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应该说,毛泽东是在厚重丰富的中国文化传统的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他吸取了中国古代汉语言约意丰、强调语法规范、重表现力的特点,并注重实用性,最终形成了言之有物,白话地道,表达清晰,说理透彻,文质彬彬的语言特色。
这对正在成长中的现代汉语具有重要意义。毛泽东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写作,即已体现出驾驭现代语言的才能。而此时,虽然五四运动已过去一段时期,现代汉语仍处于过渡和转型阶段,不仅文法、句式尚不成熟、规范,也没有多少被公认的典范的现代文可作楷模。现代汉语写作的书面语言不可能凭空产生。如何吸琼纳玉,取之众长,创造出现代汉语的新规范,成为一代新文人的历史使命。人们将古代文言及《三言》、《红楼梦》以来的古阿拉文库,人民群众生活中的语言,欧美诸国语言视作吸取营养的主要来源。但一部分文人学者,包括一些文章大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摆脱不了文言痕迹,谴词造句中存留着过重的旧书卷气。另一部分文人则由于长期受西方语言熏染,也由于专业领域的原因,出现较为严重的欧化倾向。毛泽东的语言则避免了上述两种倾向,从20年代起便做到了规范纯正、畅达明快,少有文言印记及欧化倾向,成为同代文人中使用自然流畅的现代汉语的极少数。无论是作为文艺性论文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还是哲学论著《实践论》、《矛盾论》,都是现代汉语的典范之作。
可以作为语言范例的文句在毛泽东的著作里俯拾皆是。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篇:“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1〕在论述小资产阶级时,毛泽东说,他们“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地位。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重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2〕。描摹人物,可谓穷形尽相。
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他这样形容农民运动:“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3〕再如,他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形容中国革命的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4〕。这类脍炙人口的语句,早已为几代人耳熟能详。
这些语言不仅合乎语法规范,准确简明地把意思表达出来,而且极富表现力。对毛泽东来说,符合语言的基本要求并不难,但简陋的词句、刻板的文法和章法,只会平淡寡味,对读者毫无吸引力。所以,写文章不仅要追求语言的简明规范和通畅,话要说得明明白白,而且力求富有表现力,力求鲜明的个性和魅力。他自己的写作实践是这种语言追求的最好诠释。
毛泽东不仅继承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推陈出新,表现出化平凡为神奇的语言才能。他善于从古代历史、文学中吸收大量的成语、典故、熟语和格言警句,并加以提炼改造,赋予新的内涵。如“愚公移山”、“实事求是”、“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钦差大臣满天飞”、“东风压倒西风”、“小脚女人”等等。经过毛泽东点石成金的引用、化用,许多古代词语、民间熟语进入了现代语汇,获得了新的生命,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语言宝库。
二、文以载道,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
20世纪的语言哲学告诉我们,语言不仅映射现实,还塑造现实、塑造社会,塑造群体乃至多个个人的生存。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它不仅是政治工具,还是政治本身。人类依靠语言建立秩序,借助语言定义世界与自我,根据语言展开我们最重要的行为。这一观点为我们所揭示出的语言的本体意义,修正了我们对于语言的浅薄认识。
毛泽东并没有学过语言哲学,却强烈地意识到了语言的重要性。于是他不仅身体力行,在大量论著里展示具体的语言理想和要求,而且决心改造语言,于20世纪40年代在延安发起了整顿文风的“反对党八股”运动,迫切地要求全党改进文风与语言,将文以载道的优良文化传统继承下去。
毛泽东认为,“党八股也就是一种洋八股”〔5〕,“从历史上看,党八股是对于五四运动的一个反动”〔6〕。“洋”即不是“土”,不是本土固有的东西,因而它不是一种“旧”,而是一种“新”,是一种“新八股”。这种东西之所以会成为“八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既“洋”且“新”的本性所决定的。“新”说明它尚未成熟,“洋”则意味着它还没有完成“中国化”与“化中国”的过程。外来的现代意念在很大程度上还处在概念化的阶段,像一个尚未附体的幽灵在中国大地上游荡,向往它、认同它的人们还停留在照抄照搬、鹦鹉学舌的水平,此时出现党八股是必然的。但存在并非都是合理的。党八股面目可憎,即使不被它毒害和俘虏,也会被窒息得喘不过气来。毛泽东为它罗列的八大罪状,在“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语言无味,象个瘪三”这类朴素而传神的嘻笑怒骂中,对党八股的切齿之恨溢于言表,从抨击其“到处害人”到“妨害革命”再到“祸国殃民”,毛泽东想“医治”党八股这个世纪顽症的决心可见一斑。
毛泽东说:“党八股这个形式,不但不便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这种文风,早已存在,但尚未充实,尚未得到普遍的发展。我们破坏了洋八股和党八股之后,新的文风就可以获得充实,获得普遍的发展,党的革命事业,也就可以向前推进了。”〔7〕
无论这次运动的结果如何,毛泽东用平地起风雷的大眼界、大情怀与大勇气来**“党八股”这个大家早已习焉不察且安之若素的无物之阵,由此可见,作为兼理论家和实践者于一身的领袖人物,毛泽东非常注重语言的实用性。在他看来,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技巧不好有碍丰富内容的表达,但形式最终是为内容服务的。与平淡无味的简陋语言相比,内容空洞、言之无物才是文章的最大弊端。正因如此,毛泽东倡导并发起的“反对党八股”的运动,既成为唐宋以来崇尚文以载道的古代优良文学传统的继承发扬,又成为对流行一时的党八股的一记猛喝,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三、生活、人民群众,是语言的惟一源泉
毛泽东的语言成为现代汉语的典范,并体现出鲜明的个性风格,有主观的、客观的,历史的、现实的,群众的、个人的多种原因,但究其实质,“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向生活学习语言”集中地体现了毛泽东的语言观。这绝不仅仅是一个革命领袖人物的平民观的体现,而且是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写作过程中深深体会到的真理。
在《反对党八股》中,毛泽东提出了“三个吸收”: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第二,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第三,学习古代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毛泽东始终注意以群众生活语言为基础,努力从上述三方面吸收语言营养,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这正是现代汉语的根本和源泉所在。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
但毛泽东绝非一个普通文人或文化领袖可比。在其所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学习之中,他认为:“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代的。”〔8〕所以,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不失却自我,充分体现出善于融汇众长的综合能力,吸收群众语言而不失却其典雅高致,吸收古典营养却又戒绝文言痕迹和旧书卷书,吸收优秀外国语言却又不流于繁冗拖沓。这是其超乎常人的语言功力所致,也与毛泽东独立创新的个性相关,是其个性的自然展示。在集农民、学者、政治家、诗人的秉性于一体的毛泽东身上,农民的质朴和率真、学者的渊博和儒雅、政治家的胸襟和胆识、诗人的激情和浪漫想象十分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其个性突出的语言特征。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杰出的语言大师往往开辟一代文风,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无疑,毛泽东便属于这种产生深远影响的语言大师。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他的影响还主要限于党内和军队;而从40年代开始,随着他的历史地位的确立和党的力量逐步左右全国,毛泽东的文章也逐步广泛地影响了社会各阶层。在建国之后,更为几代人耳熟能详。虽然毛泽东特殊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促进了其文章的影响力,但我们必须看到,直至今日,毛泽东的语言所产生的影响仍是一种巨大的无法回避的历史存在。他的文章在现代汉语写作中的地位,对现代汉语发展的意义,他的品格、文采和魅力,对已进入21世纪的中国仍具有表率作用。
毛泽东思想是。【第五篇】
今天我阅读了《毛泽东思想》这本书,深受启发。深深的被其中的智慧哲学所震撼。以下是几点体会心的。
毛泽东思想是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实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通过在党校老师们的生动全面的讲授和自学下,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近代以来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对中华民族的理论贡献是巨大的。正如刘少奇同志在《论党》中所说:“毛泽东思想,一方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方面又完全是中国的,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把我国民族的思想水平提到了从来未有的合理的高度。”可以说,在中国有了毛泽东思想,才有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了毛泽东领导全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才有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和国家的强大辉煌。
在中国,不仅毛泽东思想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而且毛泽东的伟大品格也具有动人的感染力。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了革命成功,他苦苦探索,呕心沥血,坚持真理,不畏强权。他为国家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为创造祖国的美好前程而奋斗。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高超领导艺术,永远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楷模。
二、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真理光辉
我们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在中国当时的具体情况下,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功能?如何正确对待共产国际给我们的指示?我们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这些都从客观上要求我们确立一条正确的认识路线。但是,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付出过惨痛的代价。1941年皖南事变的发生使毛泽东不仅思考我们党在苏维埃后期的“左”倾错误,同时思考抗战初期的右倾错误。他认为“左”和右看似两个极端,但是能从“左”到右,说明两极相通,相通的根源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脱离开来,说白了就是思想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他认为应该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于是就有了延安整风,就有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党的七大在全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从此,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被全
党广泛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国革命节节胜利,勇往直前。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首先,实事求是着眼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毛泽东正是在对中国革命实践深入研究中,在同王明等“左、右”倾教条主义斗争中创立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其次,实事求是的根本点是要从对客观实际的研究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正是在这样的基点上,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在实事求是基础上增加了解放思想的内容,丰富了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涵。第三,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不断创新。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创新的结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如果说毛泽东当年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主要着眼于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主要着眼于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体现的与时俱进思想路线,主要着眼于面对新世纪、新形势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点强调“立”。无论是解放思想还是与时俱进,最终都要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这就是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真理的光辉。
三、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永放光芒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中,提
出了党的群众工作思想。实践表明,只有把群众真正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切实做好群众工作,我们党才有力量。正是在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才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理论依据。毛泽东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国家主人的位置上。他一再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因此,他始终把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团结依靠群众的大多数来进行革命和建设放在战略和策略的高度上。代表群众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根本标志。毛泽东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他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他认为,共产党及其领导者能够给予人民的“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切实做好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党在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其中,“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根本宗旨,是群众路线的立足点;“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根本原则,是群众路线的依据;“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是群众路线的基本点。同时,毛泽东还提出了“向人民负责”这一做好群众工作的原则,强调“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这是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深入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四、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思想观点,为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理论和思想上的准备。
提出了完整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矛盾学说。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各种矛盾,但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是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进行调节,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不断地巩固和完善。
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经济建设思想。毛泽东指出:“一个国家搞经济建设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道路。首先,毛泽东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他把现代化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中国逐步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其次,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他在《论十大关系》中系统地阐述了农、轻、重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三者
毛泽东思想是。【第六篇】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P3毛泽东思想的时代条件。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是怎么样的。
答:二十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以及“战争与革命”。
P4-5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过程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著作有哪些?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P5党的七大
党的七大的内容,以及指导思想是什么。
P9毛泽东对文化建设的建议
毛泽东关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提出的新的方针是怎么样的?
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
P10七届二中全会的“两个务必”。
毛泽东所提出的两个务必。
1.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地、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2.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P1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党的建设(三大作风):
理论结合实际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作风
P1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P2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P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难祸害的总根源是什么:落后
P26-P27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中国农民革命的问题与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和主力军:无产阶级;农民;
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中农;
可靠同盟者:城市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P27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如何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中国革命的领导者。P3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根据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建国后我国的国体是什么:人民民主专政
P3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P37统一战线的经验:一是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二是要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
P39党的建设。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P441949年-1956年是过渡性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有哪些特点。
特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5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2.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的阶级力量。
P47过渡时期的“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一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改)。
P53和平赎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为什么是和平赎买?
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利于团结各民族资产阶级和各界爱国人士等;
P59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有哪些改变。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P69社会主义矛盾的理论。
党在八大前后,特别是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变化
P7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P7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P81民主集中制。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政治保证。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指导党内生活的基本准则。
第五章:邓小平理论
P87邓小平理论的时代背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和平发展;
P91十二大的主题(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主题的明确)
P92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断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如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P94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P941997年党的十五大的内容: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P97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灵魂是什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P9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203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灵魂);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初级阶段的时间)P100十三大提出的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P103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P106改革开放理论(三个有利于):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P107坚持公有制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公有制的特点是什么。
P110一国两制政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P121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P123三个代表为什么提出。
P12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过程(写入党章的标志)
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知道思想,并写入党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P131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P152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是哪些方面。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
P162政治体制改革方向。我国政治体制政革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
第八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
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解奋斗。
P175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P177反对台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P178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P18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
P18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从严治党的思想
P188两岸和平统一发展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
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P197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P199奋力实现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P20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P202 五位一体内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P207 新时代,新发展理念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P185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P197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P199实现中国梦的途径: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P20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在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在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P214什么是新常态下推动经济改革的主线或主旋律。
//P2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P216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P222反分裂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历史和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和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P251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一十二章: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P270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第十三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P2922013年,***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
第十四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P29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
P305确保党始终总览全局,协调各方,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其他知识点:
1.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幕。每五年一届的中央委员会通常召开七次全会,三中全会实际上是本届中央委员会就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一场深刻改革。
2.社会主义论断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本质的要求。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的第三步,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5.所有制的结构改变。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是由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
6.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
7.《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最早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论断的文章是《反对本本主义》。
8.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党校的题词是“实事求是”。
9.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10.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五位”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毛泽东思想是。【第七篇】
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钻研文学、历史和哲学,政治家的胸襟与诗人的激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语言风格。正是这些朴实、风趣、通俗的“大白话”,传播了革命思想,凝聚了革命力量,激励了革命斗志,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一
毛泽东指出:“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在湖南农民运动时期,针对中国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文盲和半文盲占绝大多数的实际,毛泽东提出夜校讲课一定要通俗易懂,讲农民一听就懂的话。如讲打倒帝国主义就说“打倒洋财东”,在阐述群众工作时,讲到“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些针对工农特点的极其鲜明而朴实的语言,很容易为工人、农民所接受,也有效地传播了革命思想。
毛泽东特别善于学习和运用当地的语言,注重把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融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充分发动群众,因而很容易被劳苦大众认可。1928年,毛泽东率红军攻占遂川后,为宣传党的主张,逐字逐句修改陈正人起草的《施政大纲》,把“废除聘金聘礼,反对买卖婚姻”改成“讨老婆不要钱”,把“废除债务”改成“借了土豪的钱不要还”。当年,正是这种带烟火气的大白话,把革命的道理和思想播撒四方。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形象地说明充分的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矛盾的必由之路。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充分运用历史典故、寓言和神话来阐述革命理论、宣传革命思想。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拿“曹刿论战”的故事说明怎样以弱胜强;《将革命进行到底》利用古希腊“农夫和蛇”的寓言表达不能让革命半途而废的决心;《矛盾论》中用《山海经》的“夸父追日”、《淮南子》的“羿射九日”、《西游记》的孙悟空七十二变和《聊斋志异》中鬼狐变人的故事,说明“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幻想的变化,并不是具体的矛盾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变化”,而“科学地反映现实变化的同一性”才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深奥道理。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列宁也指出,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毛泽东善用群众语言宣传革命思想的做法启示我们,无论深奥的政治理论还是深远的革命主张,都要适应群众的认知水平和语言习惯,在理论通俗化、语言群众化、形式多样化、载体时代化上下功夫,用大多数人喜闻乐见的方式,用接地气的形式和生动鲜活的语言宣讲、阐释深刻的道理,才能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走进群众的心坎里,进而产生强大的感染力、穿透力和引导力。
二
在语言运用上,毛泽东既是高超的理论家,更是卓越的实践者。毛泽东搞教育作讲演不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形式多样,而且生动活泼、幽默风趣,深受广大干部战士的欢迎。
毛泽东在给斯诺讲到自己的家庭时风趣地说:“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毛泽东在一次讲话时,把日本侵略中国比作一头疯牛冲进了中国,正面和它直接对抗暂时抗不过,怎么办?靠持久战、游击战和全民族抗战。有扳牛头的,有拽牛尾巴的,有薅牛毛的,有砍牛蹄子的,最后的结果是这头疯牛必死无疑!听课学员在会心的笑声中明晰了党的革命策略,增强了战胜日寇的坚定信心。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用“大白话讲大道理”的经典之作。他用形象生动又一针见血、诙谐幽默又以小见大的话语风格,列举了“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等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并在引言中说道:“如果我们连党八股也打倒了,那就算对于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最后地‘将一军’,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可谓入木三分。
1957年11月,毛泽东到苏联访问,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苏学生时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在讲话中,毛泽东纵论天下,旁征博引,提出了“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的名言。亲切和蔼、风趣幽默的讲话让大厅内充满了欢声笑语。
语言传递情感和理想,也凝聚人心和共识。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我们不妨学习毛泽东用风趣幽默的群众语言去赢得群众、凝聚共识,多用群众耳熟能详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普遍认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实,多讲富有时代气息的话,多讲与群众心贴心、接地气的话,使革命真理、政治理论大众化,让百姓真诚信服、群众广泛认同,从而达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效果。
三
毛泽东的群众语言并非空洞无物、博人一笑的玩笑话,在不同的时期,常常是充满斗争气息、积蓄革命意志的战斗号角。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将革命进行到底!”“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等等,虽言简意赅、通俗直白,但却字字千钧、充满力量。
秋收起义失败后,部队退至湖南浏阳文家市集中。毛泽东在里仁学校操场上向全体指战员宣布了改变行动方向的决定,并作了一番动员:反动派并不可怕,只要大家团结得紧,继续勇敢战斗,终能用小石头,打烂蒋介石的大水缸,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毛泽东通过小石头与大水缸的关系,阐明要保存实力,不与敌人硬拼,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广大农村、山区去积蓄力量。这番动员,揭示了革命的艰巨性和最终必胜的信念,既稳定了军心也鼓舞了士气。
针对部队中存在单纯军事思想,只想打城市,不愿待在偏远农村地区,也不愿意进行艰苦的根据地建设等问题,毛泽东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革命要有根据地,好像人要有屁股,人假如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走着,老站着,定然不会持久,腿走酸了,站软了,就会倒下去。革命有了根据地,才能够有地方休整,恢复气力,补充力量,再继续战斗,扩大发展,走向最后胜利。他把根据地比喻为可以休息的地方,提高了官兵对建立革命根据地重要性的认识。数十年后,当年的老红军对这段话仍记忆犹新。
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经验时,毛泽东曾说:“敌人大炮比我们多,但士气低,是铁多气少。”“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这些铿锵有力的话语,义正词严又提振士气,极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和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语言。而蕴含真理和追求、潜藏理想和信仰的“大白话”更具磅礴的伟力。借鉴群众语言,创造特殊风格的话语,使之言之有物、言之走心,语言就获得了强大的表达力和无尽的魅力。正如毛泽东所说: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第二,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成分;第三,学习古代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并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则必然焕发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无穷力量。
毛泽东思想是。【第八篇】
群众路线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是实现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体现,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第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它的基本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这些也就是党的群众观点。
第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又一重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它的基本要求是:将来自群众的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回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党的一切组织和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和贯彻的根本路线。
上一篇:户口迁入申请书实用4篇
下一篇:对党支部支委意见和建议范例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