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后感【汇编8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后感【汇编8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后感【第一篇】
对于长期从事基层工作且事务性较多的人来说,要静下心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更好的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觉得关键是要运用好“四个去”的办法,这样学习培训才会好的收获和效果。
1、学得进去。就是要保证我们能够真正融入到学习当中去。
首先是能够静下心来。平常大家都习惯于处理具体事务,很少去思考过这些具体事务背后的理论基础,从热运行转向冷思考有个过程,但一定要先让心静下来,心静才能静心学。
其次是制定好学习计划。学校虽然安排了教学计划,但我们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安排好个人的学习计划,比如读好书、写文章、谈体会等等,这是对学校教学计划的有益完善和补充,是更具个人特色的学习计划。这样才会达到学习知识、完善自我的目的。
其三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努力适应角色转变,把平常的组织者、宣传者变成当下的倾听者、思想家,完全把自己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去,安排好作息时间,充分利用好时间,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2、跳得出去。就是要能够把学到的理论联系工作的实际,不能就理论学理论。
一要学懂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但理论又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我们要系统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平常我们没有掌握,或者说是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内容,我们更是要花精力把它学懂、学透。这是指导实践的基础。
二要联系实际。在工作中我们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有的问题解决了,但自己没有搞得太明白,平常因为事务多没有用心去思考过。现在我们就有精力来思考,当时我们运用了什么样的理论,理论运用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问题或不足等等,要善于把学到的理论同我们平常工作中的实际结合起来。
三要善于运用。当我们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了之后,要善于在实践中把理论同实际案例的运用进行归纳和总结,使理论的运用更有针对性、更有实用性、更有指导性。
3、深得下去。对于从事具体事务性工作的人来讲,学习纯理论较为枯燥。见子打子的多,讲实用主义的多,很容易出现对理论的把握,就是不深不透、一知半解。
要深得下去,一是要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梳理、思考,找出自身相关的了解、认识、理解和掌握存在的漏洞或不足,作为学习的重点。二是反复思考心中疑惑。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身的疑惑作为问题提出,与领导、同事进行互动交流,特别是要善于把平常自身工作当中遇到问题时的疑惑结合起来,这样针对性就更强,理论学习的价值就会体现出来。
4、升得上去。学习过程中必须要学有所获,要能真正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想把很多理论都系统的学习,进而提高,必须要善于抓纲、抓重点,提高归纳、概括的能力。要善于作读书笔记,善于把疑问带到课堂上,善于把模糊带到谈论中,善于把不解带到图书馆,坚持下去,我们就能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自觉地运用理论,我们的理论水平就能得到较大的提高,真正达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后感【第二篇】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的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有着很大的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使来自各方面的人民代表表达自己的诉求,实现真正的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凝聚全社会的共识,使中国政治保持稳定性连续性,避免多党制无法避免的政治恶斗。单一制国家结构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使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让少数民族群众体会到各民族平等和祖国统一大家庭的温暖。
党领导人民通过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保证了国家的经济安全,能为党执政和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对于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作用,使中国不会出现很多发展中国家存在的贫民窟现象。对于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也有着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党还领导人民建立了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打下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实现了“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的突破,奠定中国真正的大国地位;中美关系解禁让整个西方世界同新中国关系改善,为后来的对外开放创造了前提条件;还培养了人才,积累了经验,长时间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和观点。比如,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用100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等等。
虽然这一时期的探索经历了严重曲折,但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没有它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它积累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
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了党在这一历史阶段所应坚持的基本路线。十三大报告还概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将其命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还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还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创新型国家,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提出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都不能少,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他特别重视脱贫攻坚,要求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他还提出社会政策要托底,要守住民生底线,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同志提出,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也必须依靠人民。而要想得到人民支持,就必须体现公平正义,让人民从改革中受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同志指出, 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要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
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同志要求,要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盯住作风问题不放,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7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空前提升,人民群众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了信心。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
党领导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有效避免政治上的无序和内耗,保持政治稳定性和政策连续性以及决策的高效性和很强的执行力。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而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基础上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此,就要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允许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还要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先进经验。
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经济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等需求,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认清了执政党的使命。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始终为绝大多数人民谋利益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坚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党又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使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得到快速发展。而对外开放则带来了外国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外国的资源能源和巨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以及其他国家创造的人类文明共同成果。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的是全面发展,要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多方面需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已为中国的发展实践所充分证明。不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也从不同方面反衬和佐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所在。中国已成功走出非西方的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丰富了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为世界社会主义和众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后感【第三篇】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一本好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是受益匪浅。通过阅读,我知道了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也是诚信之邦。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是为人之道、立身之本。
中华民族诚信美德,真可谓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主持变法。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的木头,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黄金十两。人们不相信这么容易的事情能获得那么多的赏赐,结果没人出手试试。商鞅把赏金提高到50两黄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把木头搬到了北门。他立刻获得了50两黄金。就这样商鞅在百姓心中迅速地树立起了威信,从而顺利推行变法,使秦国日益强盛,最终统一了六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要得到别人敬重,就必须讲诚信、重诺言。
在现在生活中,爸爸常常告戒我:诚实是做人立身之本。我总觉得那是老生常谈的说教。直到有一次,爸爸用他自己的行为才让我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那是去年暑假发生的事,爸爸带我去北海玩。在“世界之窗”门口招牌上标着每位一百元的门票价,我就从爸爸钱包里拿出二百元准备买门票。“阿姨,我买两张票!”我对收银员说。收银员微笑着问:“小朋友,你有多高?一米五以下半价。”我看了看身高线,心想:“要是能省50元,爸爸一定很高兴”。“一米五,大……大概不到。”我结结巴巴地回答道。我迅速把150元钞票往她手里一塞,快步靠近身高线,轻微曲膝下蹲,把脖子一缩,拿了两张票就走。谁知爸爸脸色立刻沉了下来,低声问道:“小善,你觉得这样做对么?” “我只是高一点点儿,交两百元太亏了吧?”我小声辩解道。“差一点也不行。诚实是做人立身之本,你的人品难道只值50元钱吗?”我羞愧地低下了头,赶紧去把钱补上。
这次经历让我知道了诚实是做人的底线,一旦失去了,再多的钱都换不回来。
孔子曾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是呀,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如同一盏生活中的明灯指引我们前进的道路。让我们从小就用一颗诚信的心去面对社会,面对他人,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后感【第四篇】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题记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更应该去践行,至少要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许现在的我们翅膀还是稚嫩的,谈不上为国贡献,谈不上敬业奉献,但作为小学生我们能做的还很多很多。
上星期一,我们学校邀请专家给我们讲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让我清楚地明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这二十四个词的意义。观看这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讲,让我受益良多。
最令我深刻的是那句话——“你们现在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身在福中不知福来形容某人的不知足,来形容某人的不明智,来形容某人的不地道。是啊!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日益加剧,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速提高,但却不知道以前的生活是多么艰苦。
听到专家说的这句话,我想到,我们这一辈的小孩子有得吃,有得穿,哪懂得没钱是什么滋味?大人们总是跟我说起他们以前的艰苦生活,还忆苦思甜的,教育我不能浪费食物,不能乱花钱……也让我觉得现在我们能过上这么幸福的生活,真是来之不易!这句话让我悟出了不少人生的道理。
另外,专家还给我们讲解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这二十四个词。在生活中,我见到和听到过不少次这二十四个词,但如今才真正地读懂并想透它。
这二十四个词是想让我们知道、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行动遵循的准则。一个国家和社会是否拥有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观看了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演讲后,我感到非常震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我们的思想,不断形成精神共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让我们一起努力,建设好美丽的祖国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后感【第五篇】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我们党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发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庄严宣告。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支持浦东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7月1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发布。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
“千年大计”落地雄安,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起航,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探路。
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
100多年前——
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中国,尝试过一个个方案,摸索过一条条道路,强国富民的愿望却屡屡化为泡影。
1921年,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在东方点燃社会主义的火种,曾经困顿的中国有了奔向光明的方向。
40多年前——
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为社会主义中国寻找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亮出最鲜明的旗帜。
2017年,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百年征程,苦难辉煌。
而今,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
“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修建约16万公里的铁路、160万公里的公路;开凿整修全国水道和运河,发展内河交通和水利、电力事业;在中国北部、中部、南部沿海各修建一个世界水平的大海港……
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构想出这样一幅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
百年梦圆。如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古老的东方大国开创出一条自身迈向现代化的道路——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
公路成网、高铁飞驰,“嫦娥”奔月、“蛟龙”入海,中国航天员首次进驻自己的空间站,神州大地日新月异、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战胜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重大疫病,经受住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考验,特别是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创造了人类抗疫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得到极大彰显……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大洋彼岸,美国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一场“乡村,未来”特展正在举行。
从《逍遥游》阐述的自然哲学、《桃花源记》描述的田园生活,到当代中国乡村的形态面貌、生活方式,古老乡村和现代化巨变,吸引诸多参观者驻足。
“中国正通过不断投资基础设施、扶贫和技术创新,对广阔的农村地区进行彻底的重新定义。”策展人之一、荷兰建筑学和社会学学者斯蒂芬·彼得曼说。
乡村振兴“接力”脱贫攻坚。中华大地上,古老与现代碰撞,潜能无限,活力无限。
“中国模式已成为另一种选择,尤其是对于那些处于发展中的国家而言。”西班牙《阿贝赛报》评论说。
这条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这条路,坚持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坚持多边主义,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条路,牢牢抓住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条路,根植于5000多年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灿烂文明,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和70多年执政兴国经验,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是一个民族国家对自身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还根植于自身丰厚的历史文化和文明底蕴,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说。
“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走进浙江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青山如黛、林木葱郁,最醒目的是村口的火红色标识——飘扬的党旗引领横坎头村雕塑。
一家店铺里,村民黄金军正专心做着糕点。2018年以前他主要从事工业加工行业,近几年村里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一些有污染的企业逐渐被引导关停,他顺势转型开起了大糕店。“生意一年比一年好,旅游旺季得全家上阵。”
抗战时期,横坎头村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如今,红色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让村民们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1年6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人口数量堪比欧洲大国的浙江,将率先探索到2035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对这个时代命题的回答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将继续在时代的接力中传递下去——
踏上新征程,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更加牢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踏上新征程,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布局全面铺展,现代化建设的方向目标愈加清晰;
踏上新征程,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紧紧抓牢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在把握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我们无畏风雨、坚定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后感【第六篇】
“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大力推进国家安全领域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开创维护国家安全的崭新局面,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新安全格局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外部压力前所未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大势,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和当代中国安全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结合起来,创造性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10年来,我们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推动国家安全工作实现历史性变革。
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制度机制日益完善——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2014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决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置。
2014年4月15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国安委主席习近平指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总体国家安全观系统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既解决好大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共性安全问题,同时又处理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阶段面临的特殊安全问题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个被确立为国家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写入党章,反映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
2020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举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10点要求。
2021年1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会议指出,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必须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
我国不断完善国家安全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国家安全危机管控机制、国家应急管理机制、国家安全综合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制度机制,国家安全工作合力和整体效能进一步增强,为动员打好国家安全总体战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制定出台一系列国家安全领域法律法规——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将每年4月15日确定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近年来,反间谍法、反恐怖主义法、网络安全法、国家情报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核安全法、英雄烈士保护法、密码法等一系列国家安全领域法律法规出台。
我国基本形成了立足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特点、适应我国所处战略安全环境、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10年来,我国政治安全进一步巩固,维护重点领域安全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安全意识普遍增强。
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发展与安全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把统筹发展和安全纳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列专章作出战略部署,突出了国家安全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
各地各部门一手抓防疫,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不动摇;一手抓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7月中旬,2022年中国经济半年报交出成绩单: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二季度经济顶住下行压力实现正增长,6月份经济企稳回升,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升。
截至目前,中国是世界主要大国中,新冠肺炎发病率最低、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中国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确保粮食安全是重大战略性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
10年来,我国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万亿斤以上,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能源被喻为工业的粮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近10年来,我国以年均约%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的国民经济增长;发电装机超过24亿千瓦,人均电力装机由2014年的1千瓦增长至千瓦。2021年天然气产量比2012年增长近一倍,原油产量连续10年保持2亿吨左右;“北煤南运”“西煤东运”能力显著增强,油气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成型;到2021年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6%,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上升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促数字经济发展,推进5G规模化应用;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5万亿元,过去10年累计消化不良资产16万亿元。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中国坚持底线思维,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国家安全工作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人民为坚强后盾、力量之源。
走进江西省首家国家安全教育示范点——南昌市红谷滩区红角洲管理处一个社区,小朋友们正在玩一款VR红色宣教小游戏。
“这款小游戏是我们发挥VR产业优势开发的,通过沉浸式宣教体验,传导了‘红色基因传承’的大意义,让青少年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安全的重要性。”社区工作人员说。
红谷滩区委国安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要用接地气、冒热气、有生气的“群众语言”,才能达到“润心细无声”的效果。
设立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安全法,深入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和全民国防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履行反间谍、维护政治安全、海外安全保卫等职能,侦破一批危害国家安全重大案件;贯彻落实香港国安法,依法惩治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组织实施恐怖活动、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等犯罪活动,坚决打击外部势力和敌对势力“反中乱港”的一切图谋。
国家安全机关出台《反间谍安全防范工作规定》《公民举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奖励办法》,为维护国家安全不断完善制度保障。
近年来,各地高校师生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以生动、真实的案例向高校师生展现维护国家安全的正确行为示范,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国家安全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经过综合施策、持续努力,全社会维护国家安全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各领域安全的人民防线进一步巩固。
10年来,国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强,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证。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人民作为国家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人人绷紧安全这根弦,拧紧头脑中的“安全阀”,必将推动中国号巨轮在时代风云中破浪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筑牢安全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后感【第七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根本成就。回顾党领导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总结其成功经验,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很有意义。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的根本和基本政治制度,有着很大的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使来自各方面的人民代表表达自己的诉求,实现真正的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凝聚全社会的共识,使中国政治保持稳定性连续性,避免多党制无法避免的政治恶斗。单一制国家结构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使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让少数民族群众体会到各民族平等和祖国统一大家庭的温暖。
党领导人民通过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保证了国家的经济安全,能为党执政和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对于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作用,使中国不会出现很多发展中国家存在的贫民窟现象。对于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也有着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党还领导人民建立了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打下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实现了“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的突破,奠定中国真正的大国地位;中美关系解禁让整个西方世界同新中国关系改善,为后来的对外开放创造了前提条件;还培养了人才,积累了经验,长时间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还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和观点。比如,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用100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等等。
虽然这一时期的探索经历了严重曲折,但正如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出的,“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没有它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它积累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
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定了党在这一历史阶段所应坚持的基本路线。十三大报告还概括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将其命名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还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还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创新型国家,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提出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其中,最重要的是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都不能少,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他特别重视脱贫攻坚,要求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他还提出社会政策要托底,要守住民生底线,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同志提出,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也必须依靠人民。而要想得到人民支持,就必须体现公平正义,让人民从改革中受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同志指出, 必须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要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
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同志要求,要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盯住作风问题不放,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有利于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7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空前提升,人民群众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了信心。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
党领导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够有效避免政治上的无序和内耗,保持政治稳定性和政策连续性以及决策的高效性和很强的执行力。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而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基础上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此,就要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允许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存,还要学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先进经验。
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发展经济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等需求,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认清了执政党的使命。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始终为绝大多数人民谋利益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坚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此基础上,党又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使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得到快速发展。而对外开放则带来了外国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外国的资源能源和巨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以及其他国家创造的人类文明共同成果。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的是全面发展,要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多方面需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已为中国的发展实践所充分证明。不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也从不同方面反衬和佐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之所在。中国已成功走出非西方的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丰富了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为世界社会主义和众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后感【第八篇】
通过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对群众路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深刻体会到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为群众谋利益写在党的旗帜上,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有了新的时代特点。群众要求社会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表达个人利益诉求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复杂。当前学习群众路线,就是要求各级广大党政干部应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不懈地做好群众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党员,该如何将群众路线实践教育与本职岗位工作进行结合才能满足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需要?我认为:
1.全面、准确地把握新时代背景下群众路线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为人民服务、使群众得利,党员要真心实意当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在解决群众的问题上实实在在使群众得到好处,而不是为了“路线”而搞形式。作为专业教师党员,应该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同时注重教书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教生六年,想生一生”为他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要做一名认真、严格的教师。对待任何一件小事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将教学工作做的尽善尽美,在工作中努力做到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不图虚名,扎扎实实地把党和国家各项决策和工作落到实处。要充分尊重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立平等而亲密的师生关系。和家长搞好关系,相信家校携手才会让学生更健康、快乐的成长,让学生飞得更高远!
3.有甘于奉献的精神。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教师党员有自己的合法的正当的权益,但当个人利益与学校利益发生矛盾时,作为教师党员应该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
总之,通过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推进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下一篇:政治忠诚方面自我评价【实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