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朱德的事迹作文(实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500字]朱德的事迹作文(实用5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_的事迹作文500字1

1959年初春的一天,_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开演前,_同志正和观众谈笑,突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_一眼便认出那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向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然后请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自己才坐下。

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_元帅身穿便服,准备去接见北京市中小学部分模范教师代表。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_长,应该穿军服才好。”彭总说:“我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老师应该穿便服……”接见的时候,彭总频频微笑着向老师们问好,亲切地说:“解放军要向老师们学习,解放军要搞现代化建设,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离开老师们怎么能行呢?”

英雄事迹故事2022-06-03

经典短篇励志故事2022-05-06

童话世界故事2022-05-06

关于发明故事精选2022-06-05

冰雪故事范文2022-05-07

课外读物故事精选2022-06-07

故事教案2022-05-08

关于诚信简短故事2022-05-06

经典禅理故事2022-06-13

反思故事2022-05-07

_的事迹作文200字2

新中国成立后5261,_长期担任党和_,依4102然保持着简朴的作风。难得的1653两身较好的外衣,也只是参加重要国事活动或外出时才穿,一回到家里,仍换上旧衣服。

他在家里的衣服,已经洗得发白,领口和袖口都打了补丁。有的衣服实在太破,不能再补,_还舍不得扔掉,要求两件拼成一件。

有一次,康克清先斩后奏,未经_同意,把裁缝师傅请到家里,准备为他做身新衣服。

_见了裁缝师傅,却讲起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道理:“衣服被子只要干净就好,补补能穿能盖,何必买新的?给国家节约一寸布也是好的。这比战争年代好多了,那时候一件衣服得穿多少年!”

最后,工作人员出面帮助康克清解释,说是为了参加活动时穿,_才勉强同意

_的事迹作文500字3

_的生母钟氏(1858-1944),从小生长在极端贫困、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的流浪艺人家里。钟氏19岁嫁到朱家,数十年如一日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煮了全家的饭,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生_的前几分钟还在灶前煮饭,_呱呱落地之后,她又起身接着做饭。钟氏生有13个子女,由于生活艰难,有5个刚刚生下来就被溺死。

_在两岁时被过继给大伯父。大伯父因无后代,遂领养_为嗣。这样_又多了一位养父和养母。钟氏晚年知道自己的儿子担任了八路军总司令,仍不辍劳作,自食其力。她唯一所求就是在有生之年能见儿子一面,因处于_时期,_身负重任,钟氏未能如愿。1944年2月15日,以86岁高龄辞世。

_母亲去世之后,蔡畅在延安纪念三八妇女节大会上说,_母亲的模范行为是妇女界的光辉榜样。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100多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_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

_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_中央党校的挽联是:“唯有劳动人民母性,能育劳动人民领袖。”

钟氏去世之后,_十分悲痛,百忙之中写下了《母亲的回忆》,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上。几十年之后,一名外国记者问_:“您一生最大遗憾是什么?”_回答说:“最大的遗憾就是在老母逝世前连一杯水都没倒。”

_的事迹作文1900字4

吉安,古时又称庐陵。

庐陵历来重视教育兴盛,人多儒雅,序庠相望。

历代状元占全省近三分之一,“隔河两宰相”、“一门六进士”、“五里三状元”等至今仍传为佳话。

庐陵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史册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在一定历史时期,成为民族先进文化的代表,有时甚至左右文化潮流的前进方向。

欧阳修、文天祥、解缙、杨万里、胡铨、杨邦义、李时勉、刘球等是庐陵先贤中的杰出代表。

文献之邦/庐陵文化村落吉安从秦汉起称庐陵,至唐才称吉州,元以后改为吉安。

人们称庐陵文化,是因庐陵之名最早,时间也相对较()长,从秦汉至唐达800年,而习惯又往往成自然。

何况欧阳修、文天祥这些历史上重量级的人物在诗文中均以庐陵人自许。

所谓庐陵文化,主要是指读书人多,文教设施多,建功立德者多,发表著述多,达官闻人多。

也就是状元进士多,宰相尚书多,学者专家多,忠臣义士多,文章诗词多,书院学堂多,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不仅人气旺,而且文风盛,特别是忠烈多,并且延续千年不衰,尤以宋明两朝为最。

庐陵文化内涵可谓博大精深,其精神却是刚正义烈,是古代江西地区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也占有相当的地位和比重,并为宋元明清四朝文化的中坚。

在江西,它与饶州、抚州文化并驾齐驱;在中国,它与苏州、杭州文化相互媲美。

庐陵自古称为“文献之邦”,或“文章节义之邦”,确非虚言。

先有“地灵”,才有“人杰”。

庐陵文化和经济的繁荣,得力于“母亲河”赣江航道的开通。

在古代,河流是交通运输的主要载体。

自从开通了大庾岭交通线后,赣江成为北方通往岭南惟一的一条航路,不仅是“官道”,也是民运的要道。

许许多多的儒士雅客,也在这条河上航行,写下脍炙人口的诗文。

到了明初,吉安府督朱政对城池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不管是学宫书院,还是游览纪念场所,都以庐陵先贤的事迹来教育感化后人,学宫书馆里的乡贤祠、名宦祠、进士堂、科第题名碑之类就是起这样的作用。

如庐陵历史上著名的“五忠一节”欧阳修、胡铨、杨邦又、周必大、文天祥和杨万里等庐陵知名人士,便是供奉纪念的对象。

对庐陵籍的杰出人物都会建祠堂纪念。

如“六一”(欧阳修)祠、胡忠简(胡铨)祠、周益国公(周必大)祠、文山(文天祥)祠等。

除此以外,还对历代到庐陵任职者中爱民的州官、县官,也立祠以表纪念。

如颜真卿、江万里、王阳明等都建有祠堂祭祀。

这些文化设施,增加了吉州城崇尚气节和儒雅之风的文化氛围,使庐陵历代状元有16名,占全省的近三分之一。

历代进士3000多人。

“隔河两宰相”、“一门六进士”、“百步两尚书”、“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的描述,至今传为佳话。

庐陵文化村落在江西众多古村落群中,更具典型意义的要数“庐陵古村群”。

现保存较好的文化古村有湴塘村、唐贤坊村、塘边村、卢家洲村、大江村、燕坊村、渼陂古村、钓源村等,每个村落都庐陵文化的一个小缩影,都出过大才子大学士。

其中大江村是南宋欧阳氏聚居地,一直文风鼎盛,300多年间,有21人名列进士榜,创造了“父子进士、朝天八龙、鸣阳三凤、兄弟尚书、三世宪台”的人文盛况……链接:渼陂古村渼陂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东南部富水河畔,始建于南宋初年,距今800 余年,村民都姓梁。

宋元时期,梁氏按古代宗法制度修建祠堂、制定族规,形成了一套尊祖敬宗,强化族权的宗法制度。

到了明朝中期,为适应时局的发展,村民开始从事商贸活动,到清朝时期,他们在附近一带已经形成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具有相当大的影响。

渼陂村的祠堂最宏伟的当然是梁氏宗祠————永慕堂。

这幢建筑最早建于宋代,后来经过多次重建,至今依然显得古朴雅致,雄伟壮丽。

祠堂飞檐高挑,是二层三进的砖木结构,高大的斗拱依然有着当年的气势。

祠堂里,每根柱子上都写着蕴意深远的对联,深浓的文化蕴味从中流露出来。

渼陂村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保存完好的有367栋,还有红四军的军部,‘二。七’会议会址, *** 旧居和曾山的旧居。

有一条古街。

这个村子也是人杰地灵,先后出了三位共和国的将军:梁兴初、梁必业和梁仁芥。

1930年元月初, *** 、_率领红四军由闽西挥师赣西,一路上连克乐安、宁都、于都、永丰等地,势如破竹,使当时的苏区出现了“赣水那边红一角”的大好革命形势。

2月6日,各路精英齐聚渼陂古村村中心的一栋民房内,村道及门口均派驻哨兵把守。

红四军前委代表 *** 、熊寿祺、宋裕和;赣西特委刘士奇、曾山、刘和谦、许伯年、胡品;六军_代表黄公略、王如痴、刘士奇(兼六军政委)、姚起华;苏维埃党团代表李文林、省委巡视员江汉波等50多人出席会议。

渼陂古村联席会议还组织了主席团, *** 、刘士奇、曾山被推举为主席团成员,由他们组织和领导了这次为期三天的会议。

*** 代表红四军前委根据“中央、通告”60号精神及党委在闽西的经验作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的报告,报告重申了“...

_的事迹作文200字5

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的粮食不多。

红军常常要抽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可是每次挑粮谁都争着去。

_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不料_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还让人写上“_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_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

70 1269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