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信息化工作总结范文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档案信息化工作总结范文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档案信息化工作总结1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档案工作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档案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xxxx年,xxxx县档案局根据档案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结合我馆的实际,始终把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档案事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适时规划,突出重点、有序推进,在基础设施建设、档案数据库建设、档案网站建设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为进一步加强我县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县档案局成立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制订《xxxx县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工作,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政务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同时积极与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加强协作,及时将档案信息化工作纳入全县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之中,统筹、协调、规划全县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xxxx年,我局在经费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我局在原有的基础上,投入近20万元,添置服务器、网络版软件、计算机、数码照相机、复印机等相关数码设备,极大的改善了我局的信息化硬件设施,促进了我局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在全县各镇区(街道)及县直各部门的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局针对各单位财力条件的不同,提出财力许可的单位一次性投入到位,财力条件有限的单位,先添置部分先行设备,并采用逐年分步添加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至xxxx年底,县直各单位综合档案室档案管理软件计算机普及率达到98%以上,镇区档案室达90%,其它基础设施也在逐步完善之中,为我县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分步实施,档案数字化建设初具规模

档案目录的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基础工作,也是数字化档案馆(室)建设的必备条件。我们优先突出服务重点,为了使老百姓能及时享受到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民政策,我局把便民利民惠民作为此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把馆藏的民生档案目录先行数字化录入。截止xxxx年底,已录入馆藏档案目录案卷级52536条、文件级812456条,大大方便了我县人民群众的查找利用,也为我馆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今年我局投入16万元资金,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对馆藏部分利用率较高的纸质档案及珍贵档案进行数字化加要,截止xxxx年11月份,共全文扫描档案368322页,为建设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打下了基础。为了实现档案馆、档案室在业务上相互衔接,便于机读档案目录和电子档案的移交,我局向财政局等档案工作硬件设施较好150多家单位推广使用了档案管理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加快步伐,推进档案信息网站及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场所建设

xxxx年,我县不断完善档案信息网站建设,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对网站版面内容进行增加,目前我局档案信息网站分别整合了政府公开信息查询、现行文件查询及档案馆馆藏档案查询三个利用版块,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档案信息网将档案信息资源集聚和整合起来,实现档案资源社会共享,更好地为各级领导和机关服务,为社会各界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五、加强培训,提升档案人员综合素质

我局历来重视对档案业务人员的的培训工作。xxxx年我局积极开展省、市、县电子政务和档案信息化知识培训共3次,定期对各单位专(兼)职档案人员进行计算机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提高其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技术的能力。并针对新形势、提出新要求,要求各单位的专(兼)职档案人员需持双证(《档案工作资格证书》和《江苏省计算机能力二级证书》)上岗,努力把我县档案队伍建设成既会档案管理、又会计算机操作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回顾xxxx年我局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思想观念、管理水平、服务手段等与档案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及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还有待不断增强。今后,我局将不断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进程,加强开放档案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档案信息利用率,让更多的馆藏档案信息通过网上快速查询,更好服务社会大众。

档案信息化工作总结2

为适应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我馆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发挥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的作用。现将我馆档案信息化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服务社会为重点,以方便群众档案利用为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我馆档案信息化工作,切实履行部门职能。

二、档案信息化工作情况

近年来,按照档案法律法规及《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及《**自治区档案事业“十四五”规划》的要求。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安全保密”的原则,加快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大力推动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和数据库等软件建设。

(一)加强领导,提升业务水平

一是有计划、有目标的抓档案信息化工作。二是针对专业技术欠缺的现状,通过外出培训考察、请专家上门指导、开展信息化专项研讨等形式,提升全区档案信息化专业水平。

(二)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建设

一是区档案馆积极申请资金,在“十四五”末初步建成档案信息化系统,配有机房、服务器、高清快速扫描仪、电子触摸屏等硬件、软件设施。二是区属各单位档案室投入。根据行业特点,配备相应的档案管理计算机、软件系统等档案信息化硬件设备。

(三)分步实施,档案数字化初见成效

区档案馆现有119个全宗部分实行了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管理,可提供6万余条案卷级目录和30万余条文件级目录计算机检索。从2012年起,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区档案馆重点将馆藏重要的、利用率高的、急需的婚姻、林权、知青、退伍军人、人事劳资等民生档案先期进行全文数字化扫描。截止目前,档案馆已数字化存量档案8个全宗,65799卷、21108件、约1800万页,并投入使用。2018年启动了实体档案与电子档案双接收工作。区档案馆2022年底我馆为服务对象查阅利用档案4000余卷(件)。复印档案共6000多页,出具查档信息证明3000余份,来电来函代查20人次,档案数字化极大地提高了馆藏档案的查全率与查准率,给利用者带来了方便,同时也为保护档案实体、延长档案寿命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档案信息化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信息化资金短缺,档案数字化工作缓慢

随着群众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档案利用查阅量越来越大,现有的模式远远不能满足这种趋势的发展,只有不断优化信息化设备,加快存量档案数字化和增量档案电子化进程,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界的利用需求。现在开展的档案数字化工作进展缓慢,远不能满足庞大的利用需求。现在数字化完成约占馆藏档案的40%。馆内剩余的60%的未数字化的档案,数字化难度大,而档案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新进的档案也需要数字化。资金短缺,庞大的工作量靠现有的档案工作人员来无法完成,只能购买社会服务。从区档案馆看,存量档案数字化的资金缺口为690万,每年增量档案电子化的资金缺口为50万左右。

(二)缺乏档案信息化专业人才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不仅需要档案人才,还需要网络管理、数据库维护、计算机操作的专业人才。现有档案馆的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基本侧重于档案业务,而熟悉计算机的网管人员没有,所以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在技术上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档案信息安全问题始终存在

在档案实体安全上比较成熟,而信息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难题,虽然从制度上、安全保密规定上都作了严格要求,但仍然存在安全漏洞。

(四)增量档案电子化问题的解决存在较大困难

一是信息化思维缺乏。各单位档案在新形成档案归档时,只注重实体的整理,没有信息化思维。二是资金和技术欠缺。首先整理档案增加了电子化环节,相对就会增加经费的投入,其次进馆单位自行开展增量档案电子化时,与区档案馆的信息化系统相对接,存在标准的掌握、软件的使用、数据的挂接等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宣传,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化意识

一是提高全区档案信息化意识。将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区信息化建设规划,纳入电子政务工作,纳入智慧城市建设。二是做好经费保障。解决区档案馆存量档案数字化问题,在资金上分3年投入,争取在“十四五”末实现存量档案数字化达到80%,解决区档案馆增量档案电子化问题。三是做好政策保障。要求区属各单位按照区档案馆的统一要求,逐步做到资金到位、人员到位、设备到位,限时建成数字化档案室。

(二)立足实际,分步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一是立足*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模式,找到切实有效的方法措施,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二是进行数字化处理必须按全区统一的标准和要求,统一采购提供数字化处理服务的公司,由此公司来代完成增量档案电子化的任务,为后期档案双套制形式进馆和查阅利用打好基础。

(三)常抓不懈,严防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的发生

一是始终把保障档案安全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不断提升档案安全保障的能力,采取更加有效的安防措施,保障档案信息的读取、保存、传输、迁移安全。二是加强档案数字化外包中的安全工作。保证数字化工作在封闭性网络进行,防止数据输出终端、档案信息迁移、临时备份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

总之,我们将排除困难,迎头而上,继续加大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力度,为*区经济社会和档案工作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档案信息化工作总结3

我县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在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项目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浮山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实施方案》,切实做好我县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措施

1、召开项目启动会

20xx年7月31日,召开有县乡两级卫生保健单位参加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启动会。此次会议标志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我县正式展开。

2、积极开展项目培训

20xx年8月1日,举办有9个乡镇卫生院院长、负责项目工作的工作人员,各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参加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班,为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工作奠定了基础。

3、加强组织领导。

县乡两级成立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建档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4、广泛宣传动员。

在全县范围内加强宣传力度,印制发放《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老年人健康管理》宣传材料、《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政策宣传等宣传材料60000份。居民健康档案宣传标语200条,并且还制作了大量的工作规章制度。有效地调动了妇幼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5、加大督导力度。

自建档工作开展以来,我县领导小组共组织人员,下乡督导30余次,有效地保证了建档工作的顺利开展与工作的质量水平。

二、《居民健康档案》建档情况:

今年截止到10月13日完成纸质建档76817人,完成建档率56%;完成电子建档13828人,完成建档率11%。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建档9561人,高血压患者建档6784人,糖尿病患者建档1123人,重性精神病患者建档108人,0—6岁儿童建档人,孕产妇建档人。较好的完成了我县今年的工作任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种种原因,各基层妇幼医生缺乏工作积极性,工作态度不积极。

二是数据统计人员缺乏专业统计知识培训,上报数据存在漏洞。

总之,今年我县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取得了一定的业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查找制约建档工作的结症,研究制定解决结症的办法,提高农村居民建档档案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平的完成。

档案信息化工作总结4

20xx年,栖霞区档案局适应国家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依据《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江苏省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2005~2010年)》、《南京市档案信息化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南京市档案信息化建设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主线、以省市要求为目标,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在全区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框架内,以网络建设为基础、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加强电子文件管理为重点,逐步实现重要档案资源数字化、档案信息利用和服务网络化、档案管理技术现代化、档案信息工作法制化,努力构建栖霞特色的档案信息服务多元体系。

一、领导重视、部门支持,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制度保障

栖霞区档案信息化建设从启动开始,便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2002年新馆建设工程中,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同步开展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规划与设计,为档案信息化建设配备设施、预留条件。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更是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投入资金160余万元,用于区档案馆软硬件设施的提档升级,为全区档案信息化建设夯实基础。同时,区政府信息中心辟出专门IP地址,用于区档案信息系统内部局域网敷设。成立了栖霞区声像档案管理中心,区委副书记亲自担任中心主任,区委常委、宣传部长以及分管副区长担任中心副主任,足见区委、区政府领导对这项工作的认识。面向全区各街道、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转发了区档案局(馆)拟定的《南京市栖霞区档案信息化实施意见》,为全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与此同时,全区70多家机关部门、街道、企事业单位,也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号召,做到资金到位、人员到位、设备到位、场所到位,实现自身档案室与区档案馆信息化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同步达标。

二、购置设施、搭建网络,推进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正逐步被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电子化办公模式所取代,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日益深入,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栖霞区档案局着重从硬件与软件建设两个方面着手。

1、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目前共购置服务器3台、计算机43台、投影仪1台、交换机1台、显示屏1台、触摸屏1台、刻录机3台、扫描仪2台、打印机4台、复印机2台、计算机自动控制温湿度记录设备1套,以及摄像机、照相机、电视机、录音机等多种硬件设施,极大方便数据传输与资源共享。全区70多家机关部门、街道、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室也配套购置计算机100余台,栖霞区应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普及率达100%。

2、强化软件设施建设,搭建档案信息化网络平台。栖霞区档案局借创建江苏省特二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国家二级馆的有利契机,先后投入经费160多万元,为档案局(馆)设立独立门户网站、搭建文档一体化档案综合管理系统、构建全区档案信息系统局域网。全区各街道、部门、企事业单位也同步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并通过专有网络与区档案馆通联,实现档案录入和管理的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

三、需求出发、稳步前进,注重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栖霞区档案馆建馆以来,已累计入藏各类档案103个全宗97万条。馆藏资源的不断增加与丰富,社会档案信息需求的丰富化、全面化和差异化,使得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呈现出多途径、多样化的特点。为适应新形势所带来的新变化,栖霞区档案局打破旧有的条块结合体系,一切从需求出发,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档案信息资源复合动态模式。

1、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先导,完备的档案目录数据库,将为未来的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提供优良的元知识元与元网络节点,是优良档案全文数据库的必备条件。基于此,栖霞区档案馆完成馆藏的103个全宗的97万条案卷目录和文件级目录的数据录入,实现全馆文件目录100%数字化。同时,建立目录中心,做到各单位档案室档案文件定期进馆、目录实时入库,实现数据库动态管理,基本完成文件级目录库建设。

2、推进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设。栖霞区档案局长期聘用6名人员,配备高速扫描仪2台、服务器3台、计算机43台以及相应的存储设备,组建档案数字化加工线,专门负责馆藏档案以及全区照片、录音、录像等多媒体资料的数字化工作。本着从需求出发的宗旨,首先开展对查档利用率最高的、关系民生的档案资源全文数字化工作。2009年,完成区委办、区政府办等26个全宗的文书档案、招工档案、干部任免档案等合计97万页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并通过全区电子政务平台,实现检索与查阅的网络化。

四、依托平台、协调发展,着力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

在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建设中,栖霞区档案局(馆)注重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努力开创档案资源的全社会共享之路。从宏观上,栖霞区档案局(馆)注重对管理理念的变革,树立前端控制、知识化管理与集成管理的理念;在具体实践中,致力于构建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的管理一体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网络化的立体档案资源管理系统。目前,栖霞区档案局(馆)的主要是依托电子政务建设,建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组织保障机构,尽量获得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支持,并将档案资源建设纳入全区电子政务发展规划,保证信息资源共享。最终,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实现主动沟通,促进协调发展。

1、搭建文档一体化档案综合管理系统,加快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栖霞区档案局(馆)开通网上“现行文件利用中心”,通过定期收集区机关各部门可公开的政务文件,建成动态文件数据库,在网络上尝试提供现行文件分类检索查询服务。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栖霞区文档一体化档案综合管理系统”,利用自动采集与数据挖掘技术,通过与区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的对接,实现区电子公文网入网单位网内收文、发文自动记录、自动分类、自动归档,初步建构起基于栖霞区电子政务平台的电子文件中心。

2、建立栖霞区声像档案管理中心,创新声像档案管理模式。包括照片、录音、录像在内的声像档案的收集、储存与利用,一直是档案资源管理中的一块软肋。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声像档案的利用越来越频繁,如何更好的保存旧有的照片档案,并整合包括栖霞区有线电视台、《栖霞简报》在内的区内新闻媒体及各街道、部门产生的数量愈发庞大的声像档案资源,使其发挥更大社会效用,成为栖霞区档案局(馆)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又一个工作的重点。在栖霞区档案局(馆)的积极推动下,栖霞区委、区政府成立栖霞区声像档案管理中心,为声像档案资料的收集齐全、完整归档提供了组织保证。管理中心由区委、区政府牵头,区四大办公室、区委宣传部、区级机关工委、区文化局等部门以及区属各街道工委参与,区档案局具体负责。管理中心成立以来,共收集、整理、数字化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区视察、考察的各类照片以及反映全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工业、农业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照片1万余张,以及从区有线电视台收集历年节目影像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数码照片档案管理系统”与“音频、视频档案管理系统”两个子系统。

3、开通栖霞区档案门户网,拓展档案信息化服务新渠道。栖霞区档案局开通自己的门户网站──栖霞档案网.网站基于JS技术搭建,使用智能化后台管理系统,做到操作简便、权责明确、内容丰富,既适应政府机关工作又符合群众浏览查询需要。网站设置14大板块,内容囊括局(馆)介绍、政务公开、档案查询、现行文件查询、政策法规、业务指导、工作动态、网上展厅、栖霞区大事记、政府信息公开等内容。网站充分利用网络分布的广泛性、开放性、动态性和非线性等特点,在网上公布馆藏指南和检索目录,定期进行特色档案信息发布等,在互联网上开辟了一个为社会各界服务的新渠道。目前网站上载开放档案目录4000多条,访问人数与日俱增,初步显现档案门户网站社会效益。

五、践行标准、制定规范,尝试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栖霞区自档案信息化建设启动伊始,栖霞区档案局(馆)便十分注重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一方面认真学习、领悟我国已经颁布的与档案信息化相关的标准,并努力践行这些标准;另一方面依据具体实践经验,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评价并修订现有的标准,逐步建立适应栖霞区自身特点的标准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南京市档案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栖霞区的实际情况,经区委、区政府同意,栖霞区档案局(馆)制定了《栖霞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办法》。从电子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利用等环节对电子文件的操作进行严格的控制,提出具体要求。依据“办法”,全区近70家单位的档案室实现现行文件实施入库,每个季度向区档案馆报送一次声像档案,进一步规范了全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

六、加强培训、提高能力,重视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信息化人才是推动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动力,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最宝贵的资源。重视信息化人才培养,提高档案从业者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迫切任务。栖霞区档案局在全区档案人员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整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加大了对档案人员计算机技能及信息化水平的培训力度,为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做好准备。一是积极参加各级举办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班和档案信息化培训班,经培训绝大多数人都通过了公务员计算机应用技能考试,掌握了档案信息化基础知识,大部分档案人员都能够独立开展文档一体化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基本维护工作;二是积极组织部分从事计算机应用的人员参加政府信息化领导小组举办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协同办公系统培训及信息安全培训等;三是定期对本区档案人员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网络基础、文字处理、数据处理、电子邮件使用、电子文档管理、档案管理系统操作运行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在工作中,栖霞区档案局还安排人员定期到各个部门进行信息化指导,遇到有关信息化方面的疑问,始终做到有求必应、不厌其烦、耐心指导。经过努力,全区档案人员信息化技能水平大大提高。

七、严格纪律、落实规定,确保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普及,档案信息安全问题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档案信息安全涉及档案信息不稳定性、档案信息内容服务安全、档案信息数据系统安全、知识产权以及涉密档案安全保密等方面内容。栖霞区档案局(馆)切实落实国家及省、市相关部门对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所需要的软件、硬件环境,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1、建立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逐步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实现局(馆)24小时实时监控;加强对档案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监管,每台计算机实行定人定岗制度,其他人员未经同意不得随意使用,微机房工作人员不得将与工作无关的光盘、磁盘上机使用,确保档案数据库安全;加强对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和有效;档案馆的内部局域网与外网实行物理隔离,内网与外网分别运行在两台服务器上,并在外网上加了硬件防火墙,外网主要运行档案门户网站,内网主要运行馆内的0A系统与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并与政务网相连;加强身份认证和密钥等管理,使用网络行为控制系统,确保档案信息网络传输的安全。

2、深入贯彻《江苏省档案信息化建设保密管理办法》,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在“栖霞区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制作及档案全文数字化过程中,严格遵守保密规定,杜绝档案资料外泄情况的发生。建成后的“栖霞档案管理系统”设置严格的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和加密存储等安全保密措施。同时,栖霞区档案局还制定《栖霞区档案局保密制度》、《栖霞区档案局微机房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求全局人员提高保密意识,严格按照保密制度执行,切实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保密工作,提高防范高技术窃密的能力。外网信息发布方面,实行定人定责,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保密制度,非开放的档案信息一律不上外网,上网的档案目录和全文信息要经过严格的划控和鉴定,确保所有上网信息安全,防止失密、泄密事件发生。

八、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急需专业的网络、数据库维护人员和专业计算机操作人员,目前档案局人员结构老化,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急需专业人员来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2、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还不十分明确,资源共建与共享意识不强,缺乏宏观规划和管理,局限于档案库收藏资料、贮存档案的一般性水平。

3、档案门户网站建设还处在低层次的起步阶段。在现代网络环境下,档案网站的建立在一定意义上讲只是流于形式,公布的内容还不能体现档案工作的特色,无法满足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网站查阅利用档案信息的需要。

2xxx年栖霞区档案局档案信息化工作在省、市档案局的关心指导下,取得了一定成绩,发挥了较好服务功能,产生了一定社会效应,但同时也深刻体悟到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与广大档案利用者对数字档案需求的多元化、复杂化、个性化。在新的起点上,栖霞区档案局档案信息化建设将从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出发,通过有效履行服务职责来完善自身发展所需的外部社会环境,并从社会中获取自身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本着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加强档案信息化资源建设,完善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强化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数据的安全,进一步整体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我们坚信,唯有充分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努力构建全新的多元档案信息服务体系,才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才能真正推动栖霞档案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档案信息化工作总结5

为认真贯彻落实《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20XX年上半年,我卫生院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以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切入点,在全区范围内为农村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使农民能更多享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多享受到医改所带来的好的成果。现就这半年来为农村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目标和建档原则

(一)工作目标。到20XX年底,按照国家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要求,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60%;电子档案建档率达到40%。到20xx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制度。以健康档案为载体,更好地为农村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建档原则。在坚持居民自愿与积极引导、循序渐进的原则下,从一般人群起步,逐步扩展到老年人、慢性病人、孕产妇和新生儿等重点人群,分步骤、分阶段进行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组织、实施工作。建立起一套真实、科学、完整、连续、可用的“健康活档”,最终构建起区域性卫生信息平台,更好地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服务。

二、领导重视,重点部署,开展规范建档培训

卫生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有专人管理健康档案,并对健康档案实行包村管理,。

三、前半年健康档案工作进展

(一)是开展建档重点人群的调查摸底和为65岁以上老人体检和两个系统管理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全乡总建档数为10574人。其中0—36个月儿童建档为335人;65岁以上老人建档为1204人;高血压病人388人;建档数为388人;糖尿病人16人,建档数为16人;重症精神病人12人,建档管理12人;结核病人10人,建档管理10人。

(二)是落实了重点人群的随访工作。对已经建档掌握的重点人群中的患者,我们落实了卫生院人员包村、村医包户的措施,及时落实随访措施,对他们及时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对病情变化较大的9名患者,及时提出了就医指导意见,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四、不足之处

(一)孕产妇未建立健康档案,与妇幼管理记录不相符。

(二)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低。

(三)体检表填写较潦草,不规范。

今后的工作,我们将切实转变职能,努力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学习先进,力争取得新的更好成绩,为上级和良邑乡2万群众交一份满意答卷。谢谢!

70 7106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