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范例优推4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范例优推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第一篇】
根据本学期,针对“学案教学”中的突出情况和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一、实施案例研究的有效性
1.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变化
教师观念的转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备课中的转化课做好准备,教学就会有条不紊,重点突出,难点容易突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备课时,教师不仅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的需求,而且要创造一个与学生接近和协调的学习情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在突出学生知识目标的同时,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比如《生物必修1》中的“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既要突出细胞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相关内容,又要注重培养学生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技能,帮助学生认同科学探索的特点,提高“科学素养”。
2.营造浓厚的学习案例文化氛围。
改革之初,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板报、标语、宣传品等方式,为学习计划教学改革营造了浓厚的氛围。具体措施是:(1)用宣传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合作学习是所有人的期望,学习计划的改革势在必行的口号代替校园里的许多口号,并张贴在醒目的位置;教学走廊和教室的标语被拆除,代之以具有师生个性特征的“凡人语录”,激励师生尽快改革;教学区黑板报内容更新,教案教学改革的操作方法和流程被替换,使教案教学改革深入人心;教室黑板重新分组,有了组名和个性的宣言,演讲厅变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展现了学生大师的地位。上述一些实践做法,为我校学习计划教学改革扫清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3.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评价学生的方式也改变了
在原有的教学过程中,“教”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主导的对象。老师经常用教学方法机械地把课本上的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机械地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然而,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和“学”的地位在变化,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在变化。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逐渐将课堂教学从强调“教”转向强调“学”,逐渐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大量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不仅动脑,而且用手、口、主动去探索。在教学方法的应用上,教师不能简单地使用教学方法,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我们将绩效评估改为多重评估。在传统教学中,成绩是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经过学习计划教学的'发展,我们丰富了评价模式和方法。成绩只是其中一部分。考核项目包括纪律、卫生、课堂表现和各种活动,分数量化。周一总结,一月总结表彰。元旦,除了表彰三好学生、模范学生、优秀班干部外,还表彰了优秀的学习小组和团队成员,以及进步最大的人。还奖励了书画、演讲、跳绳、舞蹈、歌唱等单项比赛的获胜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习计划教学改革的顺利稳步进行。
3.课堂效率显著提高
课堂效率的提高得益于教师课前的努力和认真备课,尤其是对学生而言,即如何用更精炼的语言和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由于教师对最佳时间的把握,教师根据不同的班级类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确保在最佳时间内完成主要任务和解决关键问题。然后,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教学过程一直朝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得到一些东西。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需要讨论的问题
1、课堂形式的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呈现形式:教师预测和预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只是“陈述知识点”或“讲解知识点或陈述规律性结论”;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有人关心学生有什么活动以及如何做。“学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学”,要求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甚至是方式、方法、步骤)呈现给其他听课(或观察、检查、评价)的老师,彻底改变“一个字”的教学方法。那么这两种形式是可以同时存在,还是两种方式可以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我认为简单地否定其中一种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
2.学习计划编制中的问题
我们在改革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可以说是困难重重。首先,准备和写学习计划很难。现在班级人数大幅度减少,科目多为一人代替,学习计划的准备和编写都比较困难。其次,很难准备教案。有些课文需要两个甚至三个课时,不能一一准备。学生有时会感到累。如何对知识保持一颗强大的心,是目前困扰我们的另一个难题。我们愿意给予局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帮助。
3.学习计划应用中的问题:
当初我们规定一定要按照“学习计划”的模式来进行。在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我们只能停留在课本知识的解读上。一旦我们开展问题引导、提问和探究活动,我们就不能在最后两节课完成一个学习计划。有些教师只是生搬硬套教学环节,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训练,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每周根据学科情况调整使用学习计划,但不少于两个。《简学计划》已经下发,老师可以为每节课写一份简学计划,从而灵活运用学习计划。
4.学生适应:
一开始老师反映学生基础差,不能适应学习计划的教学。孩子们习惯于跟着老师,听老师讲课,自己记笔记。说明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还存在问题,需要教师的重视。
三、未来努力的方向
1.推进“学案教学”备课,加强指导,定期交流,使教师在设计“学案”中快速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加大教师培训和出国留学力度,积极吸收先进理念和方法,更好地推动“学案”教学的深化。
3.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推进“学案教学”是一个渐进深入的过程,既需要我们的引导,也需要一定的制度保障。比如在推进“学案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教师投入多,有的教师投入少,有的教师应对肤浅,甚至有的教师抵触。如何引导,如何需求,如何管理,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鼓励教师自觉开展课程改革实践。
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第二篇】
一、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创建于1995年,是一所滨州市教学示范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在籍学生数242人,在职教职工19人,40岁以下教师18人,占总数的94。73%,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17人,占专任教师数的89。47%,执教县及以上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并获奖的教师11人,占专任教师数的57。89%。学校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办规范加特色学校,育合格加特长人才”为办学目标,以“让社会满意,叫家长放心,使学生成才”为办学宗旨,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教学工作始终以课程改革为重点,围绕教学要为促进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学生的终身学习愿望和能力打基础这一核心问题,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着力推动教学创新,转化教育价值观、质量观、教学观,强化教学管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育效率,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大力推进教学科研工作,扎实组织落实学生学习活动规范化,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的基础建设,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积极创造条件落实课程计划,建立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把教育教学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做到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学校制订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教研制度等一系列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以之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学科计划、教研组计划等较全面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教学工作。我校积极推进目标化管理,对教职工的工作任务、工作常规和工作效果逐一分解,量化评分,实行奖优罚劣。严格学校教学秩序,树立严谨教风,学校秩序井然。
三、切实加强常规过程管理,常规教学长抓不懈,扎实有效
学校严格进行教学过程和终端管理,以规范教学常规,把各科教学常规制度内化成教师的自觉意识,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为此,学校一方面重视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建设,初步形成了教学常规管理体系,使备课、上课、作业、检测、评估等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为正常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提供了重要保证。另一方面学校注重教学常规的落实,坚持领导随机听课、课业负担问卷调查、月底作业、教案普查等等,强化教学常规,实行科学管理,形成认真负责的良好教风。
我校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检查过程当中,树立一批备课实、讲课精、批改细、辅导诚的常规教学教师典型。我们的教师备课认真详细,科学规范,字迹工整;备课是教师的职业劳动。教师在吃透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研究学生、摸清学生学习情况的前提下,按照教学的规律,进行课堂教学的创造性设计。备好课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1、备课程标准。老师们备课前认真学习《国家课程标准》,以《标准》来指导自己的备课和教学。认真钻研,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原则及低、中、高各年段的具体教学目标和任务,把握各年级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
2、备教材。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把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哪些是重点章节或重点内容,按照教学目标,认真组织和处理教材内容,确定重点、难点、关键。课堂是变化的,我们提倡写个性教案、实用教案、创新教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
3、备学生。备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兴趣要求。备学生要摸清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底子(上、中、下)及发展变化情况,经常分析学生,特别是中下学生的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学习上的障碍,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教学有的放矢。还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状况、兴趣爱好,使教学符合学生实际。要面向全体学生,查漏补缺。特别对学习困难学生要深入了解,分析原因,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4、备教法学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研究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抓住关键的方法,探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途径。根据现有条件,充分运用教具、学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5、大力提倡教师写教学后思,因为许多精彩的教学片断或教学遗憾是课前无法预料的,教师不断总结教学实践情况,积累教学经验。
教师们的教案除了有较完整的教学步骤外,还针对每节课的得失,撰写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创新;教师们备课针对新课程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分课时制订出知识性目标、过程性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性目标,体现了知识点、能力点、德育和美育的渗透点,学法指导上用功夫,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们在备课时因生制宜,就地取材,收集、剪贴、制作教学需要的资料、图片、投影片,上网查找扩展教育信息,很好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第三篇】
第一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教学大纲,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已完成了第一章至第六章以及实验部分的内容,期末温习工作也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温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无论是教师的编写提纲,还是课堂上的精讲多炼,处处都体现了师生的默契配合。一个学期来,我在教学方面留意了以下几个题目,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留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留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留意循循善诱,由浅进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尽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留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进步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工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留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把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留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这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把握了一定的元素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之间的关系,并留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爱好,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厉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进步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本人教学中,课前预备十分周密,演示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纵,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纵,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第四篇】
我是一个小学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小学生可塑性强,富有上进心,易于接受良好的引导。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不仅是使学习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激发学习的动力,不仅是使学生得到某一方面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完善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说是完成素质教育任务。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朋友,又是学生的表率。因此,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每一次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对每一个问题的处理、对学生的每一次评价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都是在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绝不能掉以轻心。教学的教育性是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作为一个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我深知,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一、让课堂充满情趣,营造愉悦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才能凝聚在一起,才能达到智力活动的状态。这样学生急切想学,并相信自己一定能学会,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兴趣,这样的教学,必将使课堂气氛充满情趣。
在学习活动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核心精神。而这种愉悦的情感体验一经产生,必然转化为学生继续努力探索的动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随时对学生的情绪、态度加以调节,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如发现学生在提问时感到犹豫,我立即以微笑鼓励其大胆提出,一旦学生提的问题有价值,我不但表扬他提得好,而且巧妙地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新的发现。由于不断地受到老师的肯定、赞扬,学生表达的思路清晰,思考过程一清二楚。这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教学双方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不同的形式,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情境,使他们身经其事、心在其中,带着热烈的情绪去学习。如在指导学生写一个活动场面时,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扳手腕”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我纵观全局,用鼓励性的语言激起比赛高潮,同时有意识地启发学生注意参赛者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观众的表现。比赛结束后,我让学生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要说什么。由于在活动中大家玩得很开心,因此说话的情绪特别高,一个同学刚说完,其他同学纷纷举手要做补充,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也争着要求发言。经过交流,我及时让学生把整个场面写下来,结果效果比我预想的还要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更浓了,学习成绩也水涨船高。
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把精力放在多数学生身上。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确定难易适度,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进度的快慢,也应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在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素质的。今天,课堂教学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程度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同一班内的学生能力存在差异,我借鉴复式教学方法进行区别施教,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在群体教学中增加个别化施教因素,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说勤奋》一课时,我首先从课题入手发问:“课文说了谁勤奋的事例?最后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师生共同边读边议。教学中,对于成绩好,能力较强的同学,我通过引导他们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来体会文章内容,而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则以朗读为主,并鼓励其大胆发言。最后,我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司马光和童第周为什么都能够达到理想的境界?结合“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我在上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路花香》一课时,在质疑问难时,一位平时不爱说话、成绩平平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师生的关注,他是这样问的: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挑水工说了这样一句话“那是因为我早就知道你的裂缝,并且利用了它。”为什么挑水工在这一句中既说了你又讲了它。这里的“你”和“它”指的是谁?我及时表扬了他读书认真,但我没有及时解答,而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使这位同学明白了“你”和“它”的实际意思,同时也激励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教学既面向了全体,又因材施教,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三、文道统一语文教学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同时语文又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做到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品德教育和谐统一?这就要求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避免把思想品德教育挤出课堂,也要避免对课文作架空分析、空洞说教。如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了解樟树本身具有的香气拒虫的特点,再结合宋庆龄的生平理解樟树香气拒虫的象征意义,借物喻人,水到渠成。这一思想渗透为学习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作好铺垫,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读、思的基础上,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理解得较为透彻。这里我却不仅仅停留在理解句子的含义上,而是更深入一层,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今后我们该怎样做人呢?”这样,将语文的语言文字的思想性融合于语文教学过程中,既对学生进行了语文基本功训练,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做的工作更新、更多、更重。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才能为将来更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做出贡献。
上一篇:新中国史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
下一篇:一岗双责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精编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