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研究论文大全(最新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探究式教学研究论文大全(最新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探究式教学研究论文大全【第一篇】
过去的会计工作重点是对实际发生过的经济业务活动予以记录、分析、整理,主要侧重于《会计法》中规定的核算和监督工作,要求使用正确的记账方法,工作重点在于确保工作依法合规,真实有效。随着时代的发展,根据传统会计工作而实行的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逐渐显现出一些与时代向脱节的地方,具体有以下方面的缺陷和不足。
(一)课程设置上的缺陷在传统中等职业教育会计教学模式下,课程科目主要包括会计原理、工业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预算会计、管理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专业理论性课程,从课程结构上,理论教育和专业课程比重偏大,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等不到加强,同时,专业课层次过高,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充分,知识结构不够合理,这都给学生毕业后在适应现代企业工作要求方面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的缺陷过去的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单方面强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模式中关系固化、僵化,缺乏活动,教学方式死板,教学方法以课堂灌输式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背硬记,无论学习活动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教学内容离不开教材,不但单调乏味,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之间差距越来越大。
(三)教学成果评价模式上的缺陷传统的会计教学,主要通过闭卷考试的方法进行教学成果评估。这种方法,检验的主要是学生对教学内容记忆的好坏,对于学生是否充分理解、掌握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无法有效衡量。许多学生本身对学到的知识并没有充份理解和掌握,没有学到脑里、心里,而是单纯通过几个通宵的赶工硬背,就能够通过考试,这种复述性的考试对于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并没有很大帮助,也无法检测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学校采用德育、体育、智育多管齐下的教育评价方针,虽然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学生德智体各个方面的情况,但和当前学以致用,强调素质教育和学生实战能力的教学趋势并不相符,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好评的学生,未必适应当前紧张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尤其在考评体系中非常强调学生对既有规定的遵守,而不考虑其存在是否合理,非常不适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其关键是强调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水平。对受教育者全面素质和实战能力的评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随着改变,这些都给会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就业形势要求会计人才不仅要具有坚实的知识基础、系统、全面的知识结构,还要具有较强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水平都有着明确的要求。相关研究表明,当前企业对员工的评价因素,按照其重要性排列依次为职业道德素质、职业判断能力、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作为培养中等技术人员的职业学校,要想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适应市场需求,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优化中等职业教育会计教学体系结构,实现通用性会计人才的培养以前有人做过企业财务负责人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企业需要的会计人员,不仅仅要具有专业的会计知识,还要对税收、金融、管理学、法律方面的知识有所掌握。而现阶段中等职业会计教学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文写作、财务管理、电子计算机、外语、生产管理等方面很少或者没有进行相关学科设置,这不符合当代会计职业教育需求,必须予以改革。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构建完善的素质教育体系,素质教育的内在属性是对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的要求。从会计教学来讲,就包含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会计专业知识和社会公共关系等方面的素质教育。要充分重视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在科学设置课程,确保课程的全面性,除了会计专业课程外,还要设置数学、外语、文学、经济法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基础性课程,设置税收、证券投资、国际贸易、统计、市场营销、金融等实际工作中与会计业务相关的课程,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素质培养范围,实现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的互补与共融的目的。(2)调整理论教学结构,夯实学生理论知识基础,确保学生基础扎实,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较快的接受新知识、新技能。(3)强化实践教学,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资源投入、基础设施、体制、机制、制度保障等多个方面着手,建立健全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提高会计教学实践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和现代化水平,将实践教学作为中等教育会计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工作主线,贯穿于会计教学全过程,建立校企联合机制,学校和企业保持常态联系,制定在校学生企业实习、实践计划,在校生定期到企业实习,熟悉企业工作环境,体验企业工作氛围,企业可以委托学校培养专向人才。学校和企业分别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功能,共同构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统一。
(二)增强学生会计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大实践操作在教学中所占比例(1)新的教学模式要坚持学以致用原则,以学生为核心,从实战角度出发,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融合。目前的会计教学,多数是对教材的宣讲,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很少接触到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工作工具实物,由于缺乏直观感受,使得学生对会计学习多数停留在表层阶段,难以从具体问题延伸开去思考更深层次的内容。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会计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针对这个问题,学校可主动寻找、收集一些会计票据实物,通过课堂展示,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增强教学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2)采用现代先机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向学生展示财务凭证票据的使用与管理以及财务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形,让学生对于会计工作有着更加全面和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掌握知识细节。(3)理论教学和模拟实际操作相结合,全方面提升学生会计业务技能水平。通过采用“会计模拟实习”的方式,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加以培养和强化。“会计模拟实习”是指在专门营造的会计工作仿真环境中,有参加的学生做为会计开展的会计业务实践训练。在这个模拟实习环境中,一切条件都尽量和真实的会计工作保持一致。学生在里面以会计人员的身份尝试开展会计业务工作,按照会计工作的真实模式和流程,使用真实的票据、凭证。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的体验到会计工作的特点,对于学生全面学习、掌握会计工作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意义重大。(4)加强校企合作,建立良好的实战教学机制。在“会计模拟实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关系,定期派遣学生到企业见习、实习,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会计工作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在人际交往方面有所接触,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打下基础,缩短毕业生上岗适应周期,增强毕业生竞争力。
(三)采用更加科学的会计教育考评制度和素质教育,特别是强调学生创造力的教育目标相比,我国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考评方式僵化、考评方法简单、缺乏全面性和动态考评是其主要缺陷。针对这个问题,要采用系统化的评价体系,多方面、多角度的考评教育成果,对整个教学过程实施动态追踪,采用多样化的考评方法,深入评价教学结果各项深层次影响。在原有学习成绩外,更要评价学生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企业输送基层技术员工的重要职责。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机制激烈变革,经济发展速度空前的重要时期,会计人才作为企业发展运行所需人才的基本组成之一,其长期需求是十分巨大的。在新的历史形势下,相关管理单位和学校要充分重视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重要作用,加大投入,用于创新,优化学科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建设,为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人才培养夯实基础,为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会计人才。
探究式教学研究论文大全【第二篇】
合浦县石康中心广西北海536100。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学的中心工作,正因为如此,教学工作在学校的中心地位,决定了教学管理特殊性和重要性。教学工作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学工作的管理,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始终遵循规矩,科学地组织和使用教学系统内部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和信息等,努力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使其管理方法更具有科学性。
教学管理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这也是教学管理的基本原则。要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研究和处理教学管理工作范围内的各种问题,并善于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手段进行学校教学管理,才能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
1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是搞好教学管理的根本。我们要用现代科学教育理论指导教学管理工作,学校领导必须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学校管理学》,以科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管理意识,不断地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因此,首先强调的就是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才能抓好教学管理工作。
掌握科学理论,并以此作为基础,这对教育管理才有更强的说服力和可信效度。在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的同时,辅之以科学的教学量化评估手段,把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以及劳动纪律等方面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估考核,实行量化评分,实施奖勤罚懒。在量化的评分中,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准确、实事求是地评估,要充分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情况,才能把评估工作做细做好,以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水平。
2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
教学管理工作,必须遵循教学和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及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减少失误和少走弯路,以达到较有成效的管理效果。例如,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的规律,在课堂上传授科学知识时,要按认知规律和一定的科学体系进行教学。在中学新生刚进学校时,首先要注意抓好科学知识的衔接教育,而初、高中的科学知识,跳跃性较大,学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必须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按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进行教学。学校教育以教学为中心,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必须注意协调安排好教学工作,使各学科教师能按规律办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科学的教学管理。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科学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校长办公室系统,如语言、微机系统,教学、考试监控系统,就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管理效率。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手段,是当前教学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是现代化教育的标志之一,相对于旧传统的管理模式,它具有极大的优越性。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才能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因为运用现代微机系统,资料储存量大,增大了管理容量,使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在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特别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数量化理论,对教学管理的一些内容进行定量分析,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运用信息论原理设计教学管理程序,利用微机来储存资料,使教学管理达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以提高教学效果。
4拟定科学的管理方法,要有创新性的常规。
拟定科学、合理并有一定创新的常规,是实施教学常规管理的第一步,必须认真考虑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要有方向性。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反映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体现把“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的各项“转轨”政策。同时教学常规必须符合学校管理规律。例如,教学管理工作必须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规律,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必须依靠教师,要注意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要有实际性。教学管理常规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例如,学校的生源、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学校资金等方面的客观条件要科学地制定教学管理的措施,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常提出的要求,是执行者经过努力能达到的,切不可过高或过低的要求,以挫伤执行者的积极性。
变他律为自律。学校制订教学管理常规要有约束性、限制性,必须通过正面的要求与奖励、支持,强化个人那些符合社会的需要,并符合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为社会所需求的愿望、追求与行为,以使师生员工从“要我做”的他律状态,转化为“我要做”的自律状态,激励教师进取向上,鼓励教师在教学改革中不断改革创新。
实践证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实行教学管理,才能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使受教育者在学校接受系统的知识武装、技能训练和思想塑造。因此,必须加强学校教学管理,才能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特别重视教学管理的科学性问题。
探究式教学研究论文大全【第三篇】
(一)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建行动导向教学环境。
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本质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所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创设行动导向的教学环境,精心组织课堂探究活动,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法练法”;转变师生角色,教师由过去的“讲演者”变为“合作者”“引导者”,学生由“听众”转变为“发言人”。
(二)激发学习动机,创设乐学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动机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关键。比如设计丰富的课堂探究情景、教师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及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等,这些能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因此,在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时,教师要设计多样化的探究活动,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乐学的学习氛围。
(三)强化课堂的问题设计,让行动导向更有针对性。
结合教学的重难点,突出数学问题的设计,让行动导向更有针对性。在问题设计时,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以下几点:1.设计思路清晰;2.问题设计要能够达到怎样的预期目标,即隐藏在设计背后的假说、观念能够给学生怎样的启发;3.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了解这样设计的其他因素,以便更好地设计问题,寻求完善创造性设计的方法和途径。
二、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激发学生“行动”,提高“行动”效益。
(一)运用情境教学,让学生积极“行动”
“行动”来源于学生的主观欲望,这样的“行动”才更有价值,课堂学习效率才能更加显著。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呢?我们可以运用情境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悟数学,探究数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从而围绕解决的问题展开课堂探究,让探究活动更有针对性。当然,教师的情境创设要科学、合理,文字量要适中,便于学生理解;从情境中提炼出的具体问题,要有一定的新意,并具有启发性。在实践教学中,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常用的问题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
(二)积极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愿意“行动”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课堂表现形式往往更多的是采用自主探究形式展开的,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数学素养。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愿意“行动”,使自主探究活动更有质量。当然,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不仅要设计好探究主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同时对于探究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帮助,使得探究有针对性。在激发学生乐于参与探究活动时,开展自主探究学习的方法显得更加重要,不同的探究方式,对问题的解决往往途径不一样,效果也大不相同。比如高中数学教学中,常常采用类比———联想的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形成命题再加以证明的,教材中采用这种探究学习方式的内容较多,如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四种二次曲线、三种多面体及四种旋转体等。在教学中,我们可抓住其发生过程、内涵、结构、性质以及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的相似性来设计问题的引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这样的课堂探究,学生更愿意“行动”,最终促进自主探究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让行动导向教学法成为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行动导向法更能体现课堂学习活动的价值。教学实践表明:行为导向教学法不仅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获取必备的数学知识,在认知数学概念和数学素养上能做到积极互动,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只有积极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才能挖掘学生内在的数学学习潜能,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数学知识,领悟数学思想。总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积极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它能够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以学生“行动”参与为中心,在掌握数学知识与思想方法、技能技巧的同时,更突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数学素养,这正是新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
探究式教学研究论文大全【第四篇】
案例:执教完《牛郎织女》这篇课文之后,笔者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个表演表现型作业:要求他们自由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小组将课文改编成一个短剧剧本,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一次课本剧表演赛。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积极,每个剧组都希望可以在比赛中大显身手。几天后的表演赛上,同学们为我们呈现了一幕幕精彩的表演,仔细听,你能发现剧本中很多对话都是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改编的,且合情合理。表演表现型作业有效突破了传统的作业设计形式,这样的作业设计形式可以给同学们眼前一亮的感觉,让他们增强完成作业的兴趣。具体的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对于表演表现型作业是非常感兴趣的。这次作业完成后很多同学都希望我们能多设计一些这样类型的`作业。同学们的要求亦有效激发我们对设计表演表现型作业的信心。
2专题搜集型作业的设计。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学生应该“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基于此种情况,我们可以适时的设计一些专题搜集型作业让学生来完成。所谓的专题搜集型作业主要是指围绕某一个特定专题,要求同学们利用图书馆、阅览室以及网络等多种渠道来搜集和整理相关的信息。案例:去年暑假,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专题搜集型作业让学生利用假期完成――围绕《走进叶的世界》这一专题,要求从叶的形状、颜色以及功用等方面对叶展开调查和研究,并且呈现出一份完整的调查研究报告。开学的时候,同学们的作业完成情况让人颇感惊喜。作业的内容详实,形式多样,其中不乏有图片、标本、说明和实验数据等。并且几乎所有同学都对作业的封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由此我们可以充分看出他们完成该份作业的细心。有同学表示:“在整个暑假我不断地找资料,问别人,撰写研究报告,真的是花了好多时间,不过我并没有感觉到辛苦,通过这次作业的完成学到了好多知识,非常有意思。”专题搜集型作业的设计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过程,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信息搜集的相关知识,更可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效统一。
3社会实践型作业的设计。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语文学科是最容易和我们的社会生活有效联系起来的学科之一。而社会实践型作业的设计亦可以成为连接语文课堂和社会生活的坚实桥梁,拉近语文与生活的距离。案例:学习完《只有一个地球》之后,笔者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个社会实践型作业:要求同学们分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我们生活周边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找出有效解决对策,并用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作业布置下去之后,结果让笔者感到非常欣慰。例如,通过调查,有的同学发现河流中很多鱼发生了大面积死亡,这都是由于污水所造成的。追溯源头,原来最近水稻田里发生了大面积的虫害,因此农民在水田里喷洒了大量农药。农药融入水中造成了大面积的水体污染。由此学生提出这样的对策:研制一种新型农药,让水体不受污染,同时又可以有效除虫。虽然对策不见得目前可以实现,但是也充分体现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最终会走向社会。因此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多设计一些社会实践型作业,让他们早日增强对社会诸多现象的了解,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铺平道路。通过社会实践型作业的完成亦可以有效巩固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可谓是一举两得。
4结语。
除了上述几种作业设计形式之外,我们还可以设计游戏型作业、分层型作业等。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允许多种作业形式的存在。不过,不管是何种作业设计形式都应该以促进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应该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准绳。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一定会呈现出更高的有效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优化我们的作业设计,设计出多种类型的语文作业。
探究式教学研究论文大全【第五篇】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对各个学科的渗透,这是我们教育思想一次伟大的解放,它的现实意义远远超出了教育本身。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育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这里就以《落花生》一课教学为例,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渗透人文精神的。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学生根据兴趣需要学会选择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形式,指导学生依照自身特点,或圈点,或查写,或操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让每个学生学会面对陌生领域,自已去搜集,筛选资料,寻求答案。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我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花生的和作者的资料,如“花生为什么又叫落花生?”“除了书上介绍的你还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对作者许地山知道多少?”等等。在这些问题中,学生兴趣哪一项就查找哪一项,任务一明确,孩子们就行动开了,或上网查找,或到图书馆、图书城查找,或请教有关专家等。课堂反馈时,我发现通过自已的方式,学生查找到的资料十分丰富,增长知识的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调动起来。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中,在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我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
生甲:我喜欢读“种花生”这个部分,因为只有辛勤耕耘,才会有收获嘛。
生乙:我喜欢读“议花生”这个部分,因为这一部分中,父亲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使我受到教育。
生丙:我喜欢读“吃花生”这个部分,因为“吃花生”这一内容,让我感受到了劳动的滋味。
生丁:我也喜欢读“议花生”这个部分,因为父亲说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
学生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知道多数学生喜欢读“议花生”这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重点、难点之所在,这样,我就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自主实践,给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是语文实践,“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程标准》语)。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由、愉悦、和谐的实践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动、多思、多说、多听,尽情舒展生命活力。
在教学《落花生》一课中,从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到精读课文,理解父亲说的话,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我都引导学生自已读,自已学,自己汇报,自己评价,亲自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两段话这一环节时,父亲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包蕴着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学时,我不过多地讲解分析,而是先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和步骤,然后以人四人为一小组,先自己读,自己学,接着把自已读懂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交流。实践证明,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按学习要求找出花生与三种水果的不同特点,体会出花生默默无闻,默默奉献,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学生体会出花生品格后,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就是那位父亲,你觉得该怎样读这两段话,才能表达出你当时的感情呢?大家来评评谁读得最有感情,学得最像。”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读者声情并茂,评者真诚中肯,在读与评中学生与“父亲”产生了情感共鸣,领悟了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与发展。
三、大胆质疑,给学生探究学习的环境。
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人文氛围,能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爱护、尊重和期待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主体”,尊重学生,尤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程标准》语)。只有允许学生尽情表达,而且鼓励学生尽情表现,才能谈得上解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在教学《落花生》课中,学生质疑:“老师,课文中桃子、石榴、苹果是不是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呢?”我马上肯定这位学生爱动脑筋,然后抓住疑点引导学生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闸门打开了:
生1:“我认为课文中不是在比较它们谁的用处大,而是重点在说花生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而不像桃子它们那样挂在枝头上,让一看就喜欢”。
生2:“我觉得课文中还是含有对桃子、石榴它们的批评。因为作者自己的笔名叫‘落花生’,他一定很喜欢花生,所以也喜欢花生,把果实埋在地里,默默无闻,不喜欢桃子、石榴把果子挂在枝头炫耀自已。”
生3:“老师,我觉得桃子它们把果实高挂枝头不是炫耀,而是向大家展示,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就像班上有特长的同学向大家展示自已的才华,你能说是炫耀吗?”
生4:“我就比较喜欢苹果、桃子,它们既好看又好吃,还富有营养。”
生5:“我出喜欢苹果、桃子、石榴。大家平常买东西都喜欢看广告,买牌子,它们外表美,挂在枝头为自已作广告,有什么不好呢?”
生6:“老师,大人们常说现在社会需要自我表现的人才,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是可贵的,但苹果它们自我推荐也值得赞赏。”
探究式教学研究论文大全【第六篇】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从而布置合适的作业。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 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由更多关注学习的结果转为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积极探索。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些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还依赖于作业的改革,因为作业是为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供学生课外进行的练习。它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目前,小学生课外作业既多又滥,缺乏创造性,影响了儿童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甚至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因此,我注意在作业设计上多下功夫,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对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进行了变革,真正把学生从烦琐的、机械的、重复的练习中解放出来。
一、快乐学习运动记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长此以往,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语文教学当然就难于逃脱费时低效的窘迫。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位特点以及认知水平,我设计了许多作业练习。有的是随堂练习,有的是课前的预习,更多的是学习课文时的动手动脑作业。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许多实践性很强的作业时常出现在我的课堂中。应该说,比起常规的抄写练习,难度是较大的,可是完成的情况却比想象的好许多,学生不但不把它们看成是负担,能按时完成,而且还花了很多时间,把他们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可以说以作业为乐。将学习从单一的抄抄写写中解放出来,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作业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想象,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因人而异形式不一。
(l)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自主”应当成为小学生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教师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合理地设计作业,增加作业的可选择性。我们可以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较a套餐要低一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另外,在作业形式上也要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将听、说、读、写与演、唱、面、制作。游戏以及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作业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2)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一刀切的作业往往增加后进学生的课业负担。如果学生自己选择作业,就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另外,对于作业,过去片面强调独立思考,没有把“合作”作为必要的素质来培养。自主性的作业应当允许学生选择完成的方式,可以在与爸爸妈妈的合作下完成,也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完成。如和爸爸一同制作拼音卡,搜集资料,参观调查;和同学一起完成小制作,小实验,排演课本剧等。
三、多科整合开放作业。
学科整合的思想是新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指导思想,学科整合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作业改革中,我们可以把美术、音乐、思品。英语以及信息技术等学科与语文学习整合起来,使他们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比如,学会了有关蔬菜的词语后,让他们跟爸爸妈妈学着去某场买菜;这样把作业设计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以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创新能力,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综上所述,作业的革命是为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是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作业改革要踏踏实实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成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体验成功乐趣的活动。
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录下“智慧的火花”,在作业的引导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作业不但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而且他们能及时体验作业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作业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语文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探究式教学研究论文大全【第七篇】
[摘要]机械技术应用基础是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教师应该根据这门课的特点和要求,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结合当前学生的特点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大力推广教学改革。首先分析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机械技术毕业论文。
机械技术应用基础课程主要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传动、机械设计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以及独立进行机械设计的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和今后工作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保障。
机械技术应用基础是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对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进入社会工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学生分数普遍偏低。
前些年,高职学校的学生都是高考分数没有达到二本的学生,录取分数线也比较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都很强。而这几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再加上部分没有考上二本的学生去上了三本,导致高职学校录取分数线偏低,这样,学生的基础都不太好,学习能力也随之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传统的机械技术应用基础课程,主要以讲述理论课程为主,理论课程的讲解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很抽象,学习起来就比较枯燥。这样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对于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去过工厂的经历,没有见到过工厂里的切削加工机床等设备。当然更没有听说过机械的相关概念。这样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讲述他们曾经没有见过甚至是没有听说过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有很大的难度。如果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初期就觉得难以理解,这样学生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对后续内容的学习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如果在学习课程之前,安排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初步对机械有个认识,对基本的概念也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再回到课堂中进行理论课程的讲解,学生学习起来就会很轻松,很容易在学习初期就建立起学习的兴趣。
(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调,多采用板书的形式,在一些情况下会结合一些挂图和数学模型,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为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采取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1.合理采用多媒体。
以往传统的授课都在普通教室里进行,主要通过教师板书和教具演示进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走出普通教室,去多媒体教室上课,通过动画演示,会给学生一些新鲜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讲到常用机构这一章内容时,特别适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其中课件中很形象地把低副机构和高副机构的应用实例进行动画演示,这就使这一部分的内容更为生动形象。印象很深的是,每次讲到铰链四杆机构时,首先演示木质的四杆机构教具,随后动画演示四杆机构可以应用在雷达天线上、雨刷器上、汽车前轮转向上、公交车门启闭上等。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并且觉得四杆机构确实很有用,在很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就把知识掌握了。
2.采用提问式。
以往学生已经习惯由老师讲解新的知识,他们只是被动地去接受。这样学生听着听着注意力就不集中了。事实上有很多内容,老师可以换一种方式,提出一个和本节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随后再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例如,在讲摩擦型带的类型时,教师可提出:大家所了解的摩擦型带都用在什么场合啊?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学生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回答。缝纫机上有、四轮车上有、电梯上有。不一会儿,好多答案就汇总出来了。随后我的第二个问题继续提出:大家想一想,你们说到的这些摩擦型带的应用场合,如果把带垂直截开后,截面都是什么形状呢?此时,学生就开始相互讨论了,圆形、梯形、矩形。又一轮答案出来了。最后,按照大家回答的内容,我最终写出摩擦型带的类型。当我全部写在黑板上之后,学生会发现很多内容都是他们自己分析得出的答案,这样会让学生很有成就感,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
3.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要融合。
前面提到,在学习本课程内容之前,最好安排学生去工厂或学校实习场进行实习,目的是对机械有一些简单、初步的认识。这样对后续学习课程有所帮助。实际上,在课程讲述过程中,以及课程结束后,还应该安排学生去机械实训室进行参观、学习。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丰富和完善所学知识。另外,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来讲,还应该进行减速器的设计。这样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在实实在在的课题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基础、所学专业等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合理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1]何东昌.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序[j].高等职业教育,20xx(1).
[2]熊学慧,付海军.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方法浅析[j]职业技术,20xx(20).
探究式教学研究论文大全【第八篇】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如果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可以从下几个方面入手:
1.设置良好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任何教学手段顺利开展的前提,对于启发式教学而言,尤其重要。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在于: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地位,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实现三动:动脑、动口、动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相应心理健康技能,用以指导实际生活。课堂教学始终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营造出尊重、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愿意参与课堂互动。
2.重视新课导入。
能否将新课高效导入,是启发式教学得以成功的保证。以“情绪调节”一章为例,如果课堂开始就将单纯的知识点罗列,即使加以解释,学生仍然会缺乏学习兴趣,且不能使学生将知识有效迁移到生活情境中去,也达不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启发式教学导入课程时,可以插入与情绪有关视频、图片,或引入情绪问题等讨论话题,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辅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使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知识的正向迁移。
3.掌握提问技巧。
启发式教学能否有效,关键在问题设置,问题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情景之上设置问题。在课堂导入之后,有具体的教学情景或学生脑海中已形成相应情景,才能开始设问启发,否则就是空中建楼阁,没有生长点,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思路,达不到启发的效果。
(2)以学生现在知识、智力、能力水平为基础;学生原有水平是一个重要的生长点,任何教学都要依据学生现有水平而教,启发式教学更应重视学生现有水平,设置问题任务应该是让学生能接受、不反感、能理解的问题,通过思考努力,能解决的问题。如果脱离学生现有知识、智力、能力水平,就如启发小学生了解大学课堂知识一般,无法成功。
(3)问题要具有探索性,有挑战性同时又不失趣味性;问题应该是真正能促进学生思考,不能为问而问。仍以“情绪调节”为例,在学生已观看情绪相关视频的基础上,可以提出“同一个事件,为什么会有不同情绪呢?”引导学生得出“是观念而不是事件本身不同产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引出情绪调节方法——改变不合理观念。而通过思索得出的答案,更易于记忆。如果问题不具探索性,学生不需要思考便能从书本上或过去经验里找出答案,那么学生无法主生兴趣,也谈不上记住,无法记住,在实践中将不能有效运用。
4.运用启发式教学要注意的事项。
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时,始终要多表扬、多鼓励、不批评、不责备,使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乐于参与课堂互动。对于学生的错误回答,不能直接指出,而是通过对比、反问等技巧,引导其逐步得出正确答案。对于本身就没有正确好坏之分的,例如“人格”“气质”等知识点,应多设置开放性问题,不设标准答案,激发学生创造思维,让学生学会求异,明白包容,从而用包容的态度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二、结语。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启”,而难点也在于“启”。要想做到行之有效的“启”,要让学生能够立足于理论知识,将之迁移至实践中,需要教师能够掌握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教师应该要熟悉所授课程内涵外延,熟悉启发式教学的模式与流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能够积极尝试启发式教学手段,注重教学反馈,不断研究创新,积累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启发式教学手段,从而更好地上好本门课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探究式教学研究论文大全【第九篇】
探究式教学最主要的优势体现就是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自觉性。
然而,很多教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往往是“假探究,真灌输”,打着探究的幌子实施知识灌输,剥夺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机会,使得探究活动的优势难以发挥。
因此,为了保证探究式教学效果,遵循自主性原则是首要前提,在实施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甘当“绿叶”,通过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以问题引导探究活动等方式让学生逐渐适应探究学习模式,习惯自主自觉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只有遵循自主性原则,才能真正发挥探究式教学的功能。
(二)渐进性原则。
探究活动本质上是一个思维活动过程,按照思维活动规律,探究活动应该是按照渐进性原则逐渐深入的。
在探究活动中,渐进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探究的主体和形式,另一方面是探究的具体问题。
在具体的探究问题上,教师也要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逐步深入的探究活动,只有遵循渐进性原则,才能保障探究活动有效而顺利地实现探究目标。
(一)确定探究课题。
确定合理的探究课题是保证探究式教学质量的关键,一般来说,教师可以从这样几个方向入手选择探究课题,一是教学重难点,二是学生的生活实际,三是一些热点问题。
这些方向的课题对学生来说一般都具有较为显著的现实价值,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
另外,在确定探究课题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课题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的水平,这样的探究课题才具有实施意义;二是探究的课题要尽量具体。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知识水平和能力经验上毕竟有限,倘若探究的课题过于笼统,探究面过宽,就很容易出现探而不究、浮于表面的问题。
例如,我们在对“力的合成”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的时候,最好选定一个具体的方向进行探究,如“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在具体的课题指导下,探究活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学生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从而有效保证探究的效果。
(二)创设合理的'探究情境。
探究情境的创设是教师在探究式教学中发挥作用的关键时刻,在探究活动开展前,创设合理的探究情境不仅可以为探究活动做好铺垫,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是保证探究效果不可或缺的环节。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探究活动选择恰当合理而生动有趣的情境作为引导探究活动开展的引子。
例如,在探究“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时,笔者拿了一个塑料水桶,里面装满水,然后请两位同学上来,先是让他们各自把水提起来,感受一下水的重量,然后让他们分别抓住塑料桶提手的一端一起用力把水桶提起来。
接下来,笔者让两位同学不停地把手向水桶提手的外端移动,使得两位同学力的方向之间的角度不停加大。
随着角度的加大,学生感到所用的力气越来越大,到最后甚至比一个人单独提水所用的力气还要大。
这样一个生动直观的实验情境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合力不一定等于分力相加”的问题产生了探究欲望。
(三)师生合作,共同探究。
探究过程是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和学生都是探究教学的核心因素,只有恰当地进行师生合作,共同探究,才能更好地实现探究活动目标。
例如,在探究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时,通过情境创设引发学生进行初步探究,并提出利用“等效代替”探究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
而接下来,要想实施更深一步的探究活动,就需要教师从旁引导了。
教师可以组织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共点力的合成实验进一步实施探究活动。
为了保证学生探究主体地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实验器材,然后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待学生获得数据以后,引导学生作出力的图示,同时鼓励学生就实验结论进行大胆猜想,并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验证。
总之,在师生的通力合作、共同探究下,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探究活动的成功率,提升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四)积极巩固反思探究过程和成果。
探究活动结束以后,及时的巩固和反思是非常必要的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及核心内容进行反思,对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尤其要注意对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
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探究效果,给学生布置课后探究任务,这样可以把探究活动由课堂延伸到课堂以外,从而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技能。
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相较而言,探究式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灵活,教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无须苛求形式,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进行灵活的设计和实施,这样才能保证探究活动最大限地满足“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养成。
作者:高峰单位:江苏省泰州中学。
探究式教学研究论文大全【第十篇】
1.
1主动性原则。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和动手实践,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积极性,要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摆正自己引导者的地位,不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尊重和鼓励才能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1.
2倾听性原则。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要保护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但是凡事过犹不及,要适度而行,学生可以自发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提出猜想,但是这不是鼓励学生漫无目的地猜想,教师要懂得倾听学生的想法,要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
当然这个指导要注重方式方法,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暗示,也要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交流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
1.
3合作性原则。
不同的`学习个体,由于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的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和认知也会不尽相同,作为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将他们合理分组,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让不同的想法和经验得到共享,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讨论、质疑能促使学生深化对问题的认识,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实现探究的目的.
2.
1课堂提问要具备深度和发散度。
巧妙艺术的课堂提问,对于控制教学进度、调节教学气氛都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生活阅历,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但是同时也预示着探究式教学的终点.
提问不需要是具体的物理问题,但是必须与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相辉映,提问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发散度,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
这样才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学生才能有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
2.
2作业布置要注重探究性。
作为教师,要深刻把握探究式教学的思想,要活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要在作业布置中,尝试引入一些探究式的作业,比如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原因并鼓励学生自发地探索、证实猜想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缓解学习的疲倦感增加物理学习兴趣.
2.
实验教学是开展探究式教学的最好的阵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现有知识设计优化实验,分析总结结论,探索物理规律,对学生物理学科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学生亲自设计亲自动手验证实验定律,就会加深对这一定律的理解,解这一类的题目时才会更加得心应手.
比如在电磁感应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回忆初中的电磁感应的相应知识,先让学生猜想条形磁铁插入线圈中,在磁铁插入和拔出的过程中,线圈切割磁感线没有?会不会产生感应电流呢?然后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总之,探究式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重要途径,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值得我们不断摸索和尝试.
作者:陈淑萍单位:即墨市第一中学。
下一篇: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法论文优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