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范文范例【优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1500字]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范文范例【优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1500字【第一篇】

这周,我线上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虽然比不上实地参观,可也颇为震撼。

以前,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都是来自于影视作品、书本描述和老师的讲解,虽然能了解到革命中中国共产党的不易,也能感受到他们的伟大。可终究只是纸上谈兵,理解不够深刻。

直到这次,我线上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才真切地感受到那种震撼,那种心酸,那种不易。

这个纪念馆里有延安沙盘,有毛泽东骑过的马的雕像,有周恩来穿过的皮大衣,有谢子长用过的细瓷碗,有任弼时用过的拐杖与戴过的眼镜,有毛泽东用过的茶缸等等遗物。看着这些物品的时候,我竟情不自禁的落下了眼泪,看着这些物品,仿佛就看到了它们的主人当时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他们那时也大多都是青年,是什么让他们扛起了拯救中国的大任?是一腔热血!是责任!更是那幽幽的爱国之情。

因为爱国,他们没有抱怨的走完了长征,翻过雪山,趟过河流,亲人、朋友的不断离去,他们怨吗?他们恨吗?他们将那满腔的怨与恨对准敌人,他们的肩上背负着中国的命运!

参观完纪念馆,心里面有着酸涩,也有热血澎湃。酸涩是心疼那些受苦的将士,更是心疼那些早早殉国,却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无名英雄。热血澎湃是因为对祖国的热爱又增加了。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很幸运,可这份幸运是那些烈士带来的。新中国早已解放,可革命尚未结束,祖国的未来还在我们手上!我们当代青年仍需不断努力!

随后我又线上参观了四渡赤水纪念馆。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

纪念馆突出介绍四渡赤水战役的全过程,系统的展示了“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的战争史,突出表现了毛泽东等军事指挥艺术上的“神”,凸显了四渡赤水战役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从小就听爸爸给我讲四渡赤水战役,爸爸给我讲的时候总是告诉我,红军之所以能够胜利,就是因为用兵比较“奇”,总是出其不意,能够将敌方耍的团团转。在此次战役中,中国共产党人铸造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英勇斗争、无私奉献的伟大革命精神。

看看纪念馆的陈列,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再从“一渡赤水”到“四渡赤水”场景展示,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国家解放而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

前两天看了一部关于飞夺泸定桥的电影,那么多红军战士,一天一夜之间用双脚跑完240公里,好多人硬生生跑死了。在过桥的时候,更是有无数人被敌军打落,葬身于江海中。看的时候我就特别心疼,中国红军的胜利是用万千战士的血肉赢来的。

参观着这四渡赤水纪念馆,就仿佛站在历史潮流中,看着那些战士四渡赤水,他们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他们做到了,而我们,要努力维护好他们的战果。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1500字【第二篇】

11号,在系党总支的组织带领下,我们一行15人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学习活动。

我们的首站便是参观了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村。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北京知青支援建设大西北工作了7年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在梁家河的工作生活经历对于他人生的重要性,他说道:“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来到村史馆,我们聆听了讲解为我们介绍了初到梁家河的习近平总书记靠着顽强的毅力和共产党人的新年克服了“五关”:跳蚤关、饮食观、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在同当地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切的感受到了当地人民贫穷落后的生产力所带来的生活压力。1974年,习近平当选为梁家河的大队支书时为了解决村里人们的烧火做饭问题,带领全村人民建起了陕西省的第一口沼气池;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增加经济收入,习近平总书记还在村里办起了铁业社、代销社、缝纫组等。在担任大队支书的这几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发挥了共产党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无论干什么活,习近平总书记都是冲到最前面。有一次天气比较冷,为了打井,习近平总书记带头跳进冰水中,一干就是1个多小时。习近平总书记为梁家河所做的贡献,村民们铭记在心。当习近平总书记离开梁家河时村民一直把他送到了延川县,那张大伙凑钱照的合影至今令我影响深刻。

接着我们参观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住过的窑洞、知青旧居、劳动场所等地方,真实感受到了这里艰苦的生活环境——住的是最简单的土窑洞,睡的是大通铺式的土炕,我切实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在梁家河插队时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精神,也感悟到了一个城市青年到农村插队的思想转变和意志磨练过程。

第二天上午,党员教师们不顾天气炎热和路途劳累,参观了位于延安市内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共分五个部分,通过照片、文物、文字的形式向人们展示1969年——1979年10年间28000名北京知青来延安插队的生活、劳动的情景。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在当时的困难环境下,知青们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进行劳作。有一副图片展示的是延长县黑家堡公社糜草洼村的北京知青蒋燕燕担麦子下山时,身穿的裤子上竟然有24个补丁。还有就是为了陕北的建设而献出宝贵生命,长眠于此的70多名北京知青以及200多名落户陕北的北京知青。他们对陕北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70年代中后期,知青陆续返乡。他们当中有的进入了高等学府进行深造,有的出国成为了成功的商人,有的知青进入到了政府部门,成为了国家的公仆。近几年陆续有知青重新踏进了这块装载着他们青春岁月的黄土高坡,他们出资兴建小学,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再下乡”成为了他们新的奋斗目标。

在展览最后的结束语中写到:“当年的知识青年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生长在红旗下,与共和国同呼吸,同命运。少年树立了革命理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青年走向社会最基层的农村,培养了实事求是的观念和作风;而立之年,通过补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作用......延安的北京知青,是知青群体中的一个缩影。习近平同志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让我们在历史中思索人生,在榜样前汲取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奋勇前进!”

为期两天的参观与学习结束了,知青对于八零后的我而言一直是那么遥远,但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知青生活,对党的历史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也对我的思想意识有了全新的改变,更加坚定了我的政治信念。作为党员教师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1500字【第三篇】

这次延安学习培训,对我个人来说,首先是感到非常有幸能实地目睹延安的风采,其次是心里充满了期待,因为延安一直是我心驰神往的地方。我是第一次来延安。以前对延安、对中国共产党这段历史的了解,都来自书本和有关学习材料,这次亲临实地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瞻仰了王家坪、枣园、杨家岭、宝塔山等革命旧址,通过情景教学、现场教学、展览图片、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深入而全面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足迹,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灵魂得到了洗涤,深感不虚此行,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有三点收获和体会:

一是系统深入了解了延安的历史知识。

通过雷万青等老师的系统讲解和革命旧址实地参观,我对1935--1948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都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一是了解了这一时期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比如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七大。二是对当时中国的时代背景有了更多侧面的了解,比如共产国际的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国民党的围剿、日本的侵略、人民的疾苦,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三是进一步了解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各种复杂的局面,创造性地走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成功道路。通过重温延安革命历史,我深深地认识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的十三个春秋,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在革命伟人曾生活工作的一孔孔窑洞前,在七大会址的中央大礼堂里,在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前,在一个个斑驳无语的文物前,我们仿佛回到革命年代。更使我们感悟到了革命前辈胸怀天下、救国为民的伟大胸怀,感悟到了共产党人追求真理、善于斗争的智慧韬略,感悟到了历史巨人人格魅力。

二是深入了解和领会了“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不仅仅包括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四个方面的精髓,还有随处可见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忘我工作精神以及白求恩的国际友爱精神等等。在这么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靠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对革命信念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我被这些精神所感动,更为这些精神所焕发出来的力量而所折服,这些革命先驱们正是用这样一些精神的力量与强大的敌人对抗,尽管他们手中有的只是小米加步枪,但他们的精神力量无比强大,让敌人胆寒,让敌人退却。可以说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时也是我党精神力量的大胜利。

延安精神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经过十多个年头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培育和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延安精神是党的传家宝,是我们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年延安精神指引着先辈们打下江山,今天我们更需要将他发扬光大,进一步指引我们建设小康社会。

三是进一步增强了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经过这次延安之行后,我深刻地感受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散发着一种神奇的力量,革命圣地给了我一次关于党性和党的知识的教育,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同时我们还要永保延安精神的本色,勇于担当,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延安之行,让我受到了一次最难忘的党性教育,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印记和精神密码,在思想上、精神上和心灵深处得到了深刻的洗礼和升华。我会在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铭记延安精神、发扬延安精神、践行延安精神,更加自觉地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定力,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更好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始终忠于初心、乐于奉献、勇于实践、敢于担当,切实做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不断提升自身政治思想水平和工作业务能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展现新形象、贡献新力量。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心得体会1500字【第四篇】

红色7月,烈日炎炎,我和爸爸驾车来到了永安市洪田镇马洪村开启了红色之旅,寻访一个特别的“红色足迹”——中央红色标语博物馆。

我原本对红军的印象,就是平时和外公一起看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影视剧了解的。外公和我说了好多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我对他们的有勇有谋从内心里特别地敬佩崇拜,觉得红军是一支英勇无敌的军队。但是,长辈说的这些过去的历史又似乎离我很遥远。直到今天爸爸带我走进了这博物馆,看到了墙上这些红色标语和从少共国际师走出来的开国将领的肖像照,让我的眼前浮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爸爸一边带我参观,一边向我讲解标语的意思和它们的背景故事:1934年秋天,粟裕将军的红一军团指挥部与少共国际师(即红十五师)先后到马洪村上坪驻扎过三次,遗存有红军井、红军战壕、红军医院、红军学堂等旧址。在逢源堂等4座廖家古宅里,保存着较完整的红军标语及漫画、留言条有300多条,这里是苏维埃时期红军标语的“博物馆”。

我细心地阅览每一条标语,字体都不太一样,而且有些标语很清楚,有些很模糊。爸爸耐心和我说:马洪村上坪曾是个战略要地,除了红军三进山村,国民党、当地土匪也多次进村驻扎。村民为了保护红军标语,与国民党官兵和当地土匪斗智,巧妙地用厚纸张或白灰刷涂等措施遮盖,把红军写在墙壁上的标语保护起来,所以有些标语的字迹看起来不太清晰,也是村民们保护下来的宝贵遗迹。

在博物馆里,不仅仅有各种各样的红色标语,还有一首乐谱——《少共国际师出征歌》。我想让爸爸唱给我听,爸爸说他不会唱,但是他能教我唱少先队队歌,因为我们是少先队员,作为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就要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和我们一起参观的爸爸朋友是马洪村里的人,他听我和爸爸的对话,就在一旁哼唱起歌儿来:“剪不断的情,割不断的根。红军是咱忘不了的人。建农会,分田地,穷苦农民翻了身……”听说这首《红军是咱忘不了的亲人》,洪田镇马洪村的村民们都爱唱。当时红军在这里驻扎时,和当地的村民建立了很深的鱼水之情。他们说,红军为劳苦人民的解放流血牺牲,我们永远忘不了他们的恩情。

我们走出博物馆,又看了看门口边上的介绍:“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为抗日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解放,红军不辞辛苦地南征北战,一手拿传单一手拿枪弹打倒敌人;如今,我们有幸福和平的生活,也要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成为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才能为祖国开辟更美好的未来。

69 590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