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观后感范例【优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观后感范例【优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观后感【第一篇】

20xx年5月6日,我参加了市检察院组织的“红色文化延安行”活动。通过听党课,实地参观,重温了入党誓词,感受了延安精神,使自己对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在延安时期党的伟大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将终身难忘。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从儿时起我就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总想有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当我们乘车前往这块心中久仰的圣地,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脑海里浮现的是宝塔山、是窑洞、是延河、是枣园、是南泥湾、是棉纺车,这些特殊的符号和标志,勾画出我的延安印象。

经过多半天的颠簸,终于来到了神秘、神奇而神圣的地方。虽然早知道延安没有秀丽的风光,也明白她还不富裕,但延安所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红色底蕴却还是强烈地吸引着我,当我们踏上延安的土地,抚今追昔,真是感慨万千。

以往延安在人们心中最深的就是绵延的黄土高原散发出的空旷与贫瘠,总是和满山窑洞、黄土高坡、乡间小路、高粱玉米等联系在一起。而当我们真正走进这座城市时,却惊喜地发现,延安已加快了向现代化城市迈进的步伐,鳞次栉比的高楼,整齐清洁的大道,形色各异的橱窗,傲然挺立的钟楼,花团锦簇的公园,川流不息的车辆,南腔北调的游客,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现代文明正渐渐渗透到了延安的每个角落。

走进延安,置身于宝塔山下,漫步在杨家岭、枣园、王家坪间,亲眼目睹了当时新中国的缔造者们领导中国革命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简陋的办公环境和居住条件,让我想起了有关当时的生活写照:小米饭、南瓜汤、打着补丁的布衣裳。但就是在这里——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延安,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却成了中华民族翻身求解放的希望所在。因为在这里,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却涌动着一种精神,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打江山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时体现为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可以克服任何艰难困苦的坚强信念。正是这种信念,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仁人志士,使当时的延安成为一片热土。正是这种精神,鼓励着一批又一批有志之士投身革命,从而取得了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又一个胜利,直至新中国的诞生!

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那弥漫的硝烟、闪光的战刀,听到隆隆的炮声、雄壮的军号,似乎又回到了那杀声阵阵的战场,对那些勇猛冲杀、不怕牺牲的革命前辈,更增加了敬佩之情;对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生活,无不更加珍惜;对经过战争洗礼的伟大祖国,无不更加热爱。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的延安已是物是人非。但老一辈革命家创造的延安精神却成了留给后人的一笔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环境里显得尤其珍贵。大至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一个人,要想立于世界,就必须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成为战胜一切困难的利器,可以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可以让一个企业更加强大,可以让一个民族更加昌盛。所以,延安精神在今天这个特殊时代里,同样可以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成为指导我们前进的精神力量。

延安之行,使我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延安之行坚定了我的信仰。参观革命圣地,旧址犹在,有感慨,有惊叹!当年艰苦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当年艰苦奋斗的精神却始终在我们心里。作为一名检察干警,必须要爱岗敬业,立足本职作奉献。工作中应更多地正视个人利益的牺牲,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恪尽职守,以极大热情干好工作。为了这个信念,我们积极行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把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发扬光大。我将以此为动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开拓创新,努力工作,为检察事业的做出积极的贡献。

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观后感【第二篇】

我们到达了活动革命圣地——延安。次日早晨开始,我们参观了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枣园和杨家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把大家的思绪又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大家再次感受了延安时期那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深刻领略了延安精神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体会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党员们肃立在大刀、长矛、土地雷和步炮前,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战火硝烟,听到了当年的战火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情景。中国革命的历史在党员们心头又一次打下了的深深烙印: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流血牺牲的战斗精神,永远是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在枣园、杨家岭等当年中共中央所在地旧址,我们在导游的解说下重温历史,深刻地体会到了延安精神在新时期的伟大意义。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当时的延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面对国民党的封锁,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多年下来,红米饭,南瓜汤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民饿垮,反而铸就了延安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延安精神”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党我军的最高领导人,却住的是普通的窑洞,用的是部队配发的木椅、木床,而正是在那张木桌上,毛泽东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大量有远见卓识的政论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也是在这延安窑洞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延安精神”是默默无闻、勇挑重担的“骆驼精神”。“骆驼精神”是我党对任弼时同志道德品质和光辉人格的形象比喻,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极为漫长的路,没有休息,只有工作,没有任何要求,只有埋头苦干,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一步一个脚印,负着重担向前。任弼时是我党的优秀代表,他体现着延安时期人民特有的品质和美德,是延安革命根据地得以巩固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如果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那么延安路则是“骆驼”踩出来的。这些“骆驼”同人民一道,共同背负着民族解放的重担,艰难地前行。

经过几天的参观学习,大家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艰苦奋斗是我们争取胜利的法宝。在回家路上,党员们表示要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当中要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立足认真学习科学知识,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带到生活当中,做好党员的模范先进带头作用,把延安精神传播到每个同学当中,洒满整个校园。特别是联系我们《思想道德休养与法律基础》课本中需要弘扬的革命精神,怎样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特别是大学生的精神主体中植入我们党的精神养料,怎么样去更多地通过教学途径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把这些革命精神转化成时代的进取拼搏精神,从而让我们的大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给与了我们一个非常生动的榜样。

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观后感【第三篇】

这周,我线上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虽然比不上实地参观,可也颇为震撼。

以前,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都是来自于影视作品、书本描述和老师的讲解,虽然能了解到革命中中国共产党的不易,也能感受到他们的伟大。可终究只是纸上谈兵,理解不够深刻。

直到这次,我线上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才真切地感受到那种震撼,那种心酸,那种不易。

这个纪念馆里有延安沙盘,有毛泽东骑过的马的雕像,有周恩来穿过的皮大衣,有谢子长用过的细瓷碗,有任弼时用过的拐杖与戴过的眼镜,有毛泽东用过的茶缸等等遗物。看着这些物品的时候,我竟情不自禁的落下了眼泪,看着这些物品,仿佛就看到了它们的主人当时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他们那时也大多都是青年,是什么让他们扛起了拯救中国的大任?是一腔热血!是责任!更是那幽幽的爱国之情。

因为爱国,他们没有抱怨的走完了长征,翻过雪山,趟过河流,亲人、朋友的不断离去,他们怨吗?他们恨吗?他们将那满腔的怨与恨对准敌人,他们的肩上背负着中国的命运!

参观完纪念馆,心里面有着酸涩,也有热血澎湃。酸涩是心疼那些受苦的将士,更是心疼那些早早殉国,却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无名英雄。热血澎湃是因为对祖国的热爱又增加了。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很幸运,可这份幸运是那些烈士带来的。新中国早已解放,可革命尚未结束,祖国的未来还在我们手上!我们当代青年仍需不断努力!

随后我又线上参观了四渡赤水纪念馆。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

纪念馆突出介绍四渡赤水战役的全过程,系统的展示了“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的战争史,突出表现了毛泽东等军事指挥艺术上的“神”,凸显了四渡赤水战役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从小就听爸爸给我讲四渡赤水战役,爸爸给我讲的时候总是告诉我,红军之所以能够胜利,就是因为用兵比较“奇”,总是出其不意,能够将敌方耍的团团转。在此次战役中,中国共产党人铸造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英勇斗争、无私奉献的伟大革命精神。

看看纪念馆的陈列,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再从“一渡赤水”到“四渡赤水”场景展示,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国家解放而甘于奉献的伟大精神。

前两天看了一部关于飞夺泸定桥的电影,那么多红军战士,一天一夜之间用双脚跑完240公里,好多人硬生生跑死了。在过桥的时候,更是有无数人被敌军打落,葬身于江海中。看的时候我就特别心疼,中国红军的胜利是用万千战士的血肉赢来的。

参观着这四渡赤水纪念馆,就仿佛站在历史潮流中,看着那些战士四渡赤水,他们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他们做到了,而我们,要努力维护好他们的战果。

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观后感【第四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启动以来,山西省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主题教育总要求、目标任务、重点措施,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初心使命,更好地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省委用革命传统教育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形式激发党员干部初心使命,延安精神理所当然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延安精神的理解与认识,及新时代如何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谈几点本的人看法。

一、对延安精神形成过程的简要回顾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锻造和锤炼的一种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精神,这一精神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个人拍脑袋凭空想出来的,而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提出和形成的。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及其领袖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全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长达13年时间。在这13年中,蒋介石国民党对延安进行了空前的军事政治经济封锁,使党中央和延安军民长期处于极度的困难之中。但是,这种野蛮封锁,不仅难以扼杀我党和延安军民的斗争意志,反而激发了他们“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革命进取精神,并由此形成了“延安精神”,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

回顾历史可知,延安精神不是偶尔产生的,它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5年10月,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至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前后,是延安精神的初步形成时期。这一阶段培育形成了以“坚定正确的这种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为主要内涵的“抗大精神”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

第二阶段,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至党的七大召开前后,是延安精神正式形成时期。在这一阶段,形成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的“整风精神”。同时,在军民大生产中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特征的“南泥湾精神”,这两种精神成为延安精神形成的重要标志。

第三个阶段,1945年4月党的七大至1948年3月党中央离开陕北,是延安精神的成熟发展时期。在党的“七大”上,毛主席提出并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行了高度概括,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作风理论的提出,是对延安精神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二、对延安精神内涵的初浅理解

我通过认真学习和理解,认为延安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撮其大要,可以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每一步胜利,都是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精神支柱。

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府”。我党正是由于充分实践了人民服务的纲领,才能取得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和支持,中国革命也才能由最初的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并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三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并最终形成了内容丰富、理论完备、博大精深的毛泽东思想,从而使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克服重重阻力,战胜无数艰难险阻,最终取得胜利。

四是实事求是精神。用实事求是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实践证明,实事求是精神是党的生命线。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革命和建设就能顺利发展,取得成就。什么时候背离了实事求是精神,就会走弯路,犯错误,使革命和建设遭受挫折。在新世纪新阶段,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切实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

有新举措,这才叫作坚持实事求是,也是在坚持解放思想的前提下对实事求是精神的创造性运用。

三、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几点思考

(一)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必须始终坚持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博大精深的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延安精神在形成过程中培育的首要内容。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既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70年沧桑巨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始终不渝地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70年艰辛探索、40年改革开放,今天,我们站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新的历史节点上,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依然是保证我们胜利的重要法宝。

(二)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之一,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要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要带领群众发展致富,把解决好群众的利益问题作为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维护好群众的合法利益。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突出了中国特色主义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践主体。坚持群众路线,就能保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保证党的各项工作的成功。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执政为民。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都与群众路线息息相关。当党正确地制定和实行群众路线时,革命就胜利、发展;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失败。

(三)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必须坚持开拓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又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在传承中创新。邵阳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丰厚,我们要积极汲取其中的精华,充分运用现代技术、结合现代传播方式,催生新的艺术样式和业态。要在发展中创新。当前,互联网和大数据迅猛发展,各媒体要加大融合发展力度,充分运用短视频、动画图解、H5、抖音等多种创意鲜活的手段,做好主题主线宣传。要推动融屏聚合,形成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新媒体传播矩阵。要切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要在开拓中创新。坚持用更高目标引领,在深入挖掘、创新探索上下功夫,既满足当前文化产品需求,又引领创造出新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思想精髓。无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艰苦奋斗、执政为民也好,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也好,关键都要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党员干部只有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实际,才能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48 4532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