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范例(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范例(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第一篇】

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出现了飞跃式的进步。但是,随着城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的义务教育发展明显地落后于城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城乡教育的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差距

城镇 在硬文化建设方面:城镇生均占地面积达到标准,各功能室齐备,学校绿化建设较为理想。软文化建设方面:城镇学校有一套可行的规章制度;学生大多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精力充沛,精英集聚,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办学理念新颖;家庭重视,一般是六个甚至更多的人关心一个学生;教育质量高,是家长、学生向往的地方。

农村 受教育政策导向的影响,多年来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偏向于城市。农村教育资金的筹备能力极其有限,教育设施配备的城乡差距日益严重。如在硬文化建设方面:与城镇相比,农村生均占地面明显不足;多数学校功能室不齐,且一室多用;学校绿化建设大多处于起步状态。软文化建设方面:农村学校虽然有一套规章制度,但不一定是可行的;学生的行为习惯差;部分学校教师趋于老龄化,结构比例不合理,学校管理者也很难接受新的理念;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的较多,多数学生是跟随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导致家庭教育缺失;学校教学质量明显落后于城镇学校。

尽管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在进步,但城乡教育的差距也在进一步加大,缩短城乡教育差距的问题已迫在眉睫。因为只有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才能推动农村学生更好地享有教育的权利,也才能让农村学生实现追求的梦想,进入像城市学生一样理想的殿堂。

如何缩短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抛开外部因素不说,笔者认为,作为学校,可从打造校园文化方面入手。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景观、校园建筑设计、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

采取措施,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

抓住发展机遇,搞好规划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对于教育投入加大,农村小学也面临新的机遇。第一,国务院将教育定为强国之本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求全国城乡教育在一定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均衡发展。第二,重庆市对城乡教育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为重庆的教育改革注入了强大动力。第三,重庆市根据市城乡教育改革的总体部署,结合大足县的实际情况作了具体的安排,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建设发展规划》。第四,雍溪镇对溪中心小学教职工有着积极推进学校向前发展的热情和信心。

规划方面,依据《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进行科学的、结合实际情况的规划。第一,按生均占地面积的标准征足土地。第二,各室规划齐全。第三,三区分开(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布置合理,且规划出绿化地带。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缩短城乡教育差距 美化环境,营造育人氛围。赏心悦目的环境给人以精神鼓舞,让人享受教育,催人奋进。所以,校园的每一幢建筑、每一处场所、一草一木,都应该序列化、整洁化、人文化;教室、寝室、试验室、食堂等学生生活学习场所的布置应简洁、朴实;“说话”(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等)自然而贴切,富有警示性和教育性。

搞好文化建设。制度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好的制度,既能规范教职工行为,也能约束领导言行,促进人的发展和事业的发展。科学规范的制度能够形成干群同心、师生同德、共谋教育大计的良性循环机制。

明确学校办学理念,打造“三风”环境文化建设。明确办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打造育人环境氛围,让“三风”上墙――校风:勤奋、进取、求实、创新;教风:敬业、严谨、爱生、乐教;学风:勤勉、认真、好问、善思。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是学校工作的“一号工程”,更是搞好文化建设的基本动力。搞好德育工作,第一是要充分调动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第二是要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第三是要调动后勤服务人员服务的积极性。第四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学校与家长的特殊联系。第五是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

爱岗敬业是推进文化建设的保障。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言行可以触及学生的灵魂,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自我,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就学校方面,应通过多方面的工作来协助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具体做法上是加强业务学习,建构学习共同体,营造协作式文化氛围;学校搭建平台,展示教师风采;组织教师到区市参观学习,听取专家的学术报告,使他们不断充电,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之,只有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才能满足农村学生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才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也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村学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第二篇】

一、当前我国城乡教育差异的表现

(一)家庭教育观念差异

学校教育不是教育的开始,也不是教育的结束。城乡家庭教育差异是导致城乡教育差异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城乡家庭教育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教育重视程度和教育方法上的差异。

父母忘记了他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思想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当下许多父母不能做孩子的好榜样。正是因为家长的示范作用和教育观念出了问题,才造成孩子对是非观念没有判断能力。还有,在农村,许多家长外出打工,把子女交给了老人。这些老人一方面要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他们的个人文化素质低。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他们怎么能用知识改变命运呢?

(二)师资力量的差距

1.教师队伍的隐性缺编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近些年来,虽然在农村地区出现了一些所谓的教师超编现象,但实际上我国农村地区教师资源的短缺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偏远农村真正用于教学人员出现严重的缺编。落后的教学设施,艰苦的教学条件,同工不同酬的待遇,甚至有些地方拖欠教师工资等原因造成农村优秀教师逐渐减少,纷纷向城市或者发达地区流动,致使农村教育师资在数量和质量上不能适应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教师的隐形缺编。

2.教非所学,学科结构的失调

教师良好的专业素质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由于教师的缺编和专业教师的缺乏,导致农村教师“教非所学”的现象非常普遍。我们可以从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所学专业与任教学科、骨干教师状况和教研教改情况进行分析。

1从学历的起点看:农村学校的教师第一学历以中专为主,而城市基本上是重点师范大学的大专及本科毕业生。所以农村学校教师学历起点普遍偏低是导致城乡教学质量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2、从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上看:城市中小学教师的职称结构相对合理;但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评职称方面比城市困难。因此,职称难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从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的差异上看:农村学校教师所学的专业与任教学科不一致的情况还占一定比例。而城市学校这种现象非常少见。所学专业与所教学科不符也是影响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4、骨干教师状况:农村学校基本上不存在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正教授级高级教师等;而城市几乎每所学校都有10多个特级教师,他们可以带动全校的教科研工作,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三)教學设施的不同

在城区学校,由于政府投资力度大,教育设施可谓接近完美,多媒体、科技楼、以及各类教学器材、实验器材相比于农村学校都算齐全,甚至于农村学校望尘莫及的远程教育,根据一些地区的调查情况来看,远程教育既缩小了城乡教育的差别;,也给农村学校带来了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而且还对农村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将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给广大农村孩子带来了福音。由此看来,上面所说的这些差距都是造成农村与城市孩子教育差异的外在因素。国家以及政府部门都应该看清这样的情况,并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变这种现状。

(四)资料缺乏带来的差距

教育公平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保证。然而,在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便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教育起点不公、过程不公,最终导致教育结果不公。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首先要考虑如何实现城乡教育公平。这就应该有当地政府部门拨款投资于学校各类学习资料与书籍,增加学生的广度。

二、解决城乡教育差异的对策

(一)改变农村家长传统教育观

增强农村家长的素质,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水平。首先,促进农村家长不断学习,更新农村家长教育观念。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其次,大力优化家庭教育外部环境。消除封建文化残余,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

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城乡互动。农村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方式,促进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家校两方教育力量配合协调;做好城乡家长互动。

(二)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

首先,是要解决农村教育投入问题。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在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所占的比重,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推动地方政府加大义务教育上的投入。

当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教育的评估标准从单一的以量为中心转向全方位以质为中心,过于关注量的指标,更加注重学习质量,是大限度的促进教育公平。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一方面,要提高农村地区教师收入,解决工资拖欠和工资过低的问题,切实贯彻落实农村教师医疗保险等权利的政策,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教师收入,增加农村教师数量。

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村教师的职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加强师德教育,使每一位教师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时代的教育理念。

(四)教育资源配置的倾斜性

构建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差距,实行对农村教育的倾斜性政策,修正过去一“城市为中心”的政策取向,增加对农民地区的教育资金投入总量,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为农村学校发展提供资金和物质保障。

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尽管教育的总体趋势是在进步,但城乡教育的差距也在进一步加大,缩短城乡教育差距的问题已迫在眉睫。因为只有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才能推动农村学生更好地享有教育的权利,也才能让农村学生实现追求的梦想,进入像城市学生一样理想的殿堂。

如何缩短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抛开外部因素不说,笔者认为,作为学校,可从打造校园文化方面入手。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景观、校园建筑设计、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

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第三篇】

社会发展一日千里,在这样的背景下,无庸置疑,我省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有了全面的提高。但是农村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作为一名处于城市与乡村交接地带的教师,我对此感受颇深,同在一片蓝天下,城市与乡村,重点与非重点学校有着巨大的差别,致使农村教育发展滞后。那么,城乡教育到底有那些差别,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小学生不能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去看看一位农村教师的亲身经历。

那是今年5月的一天,我们去西安的一所新建中学去听课,结果无意中看到新建的一所学校应聘的过程,前来应聘的大多数人是硕士生,本科生,有的甚至是陕西省的教学能手。应聘者即便有很高的文凭,但学校对每位面试者仍会提出很严格要求,从基本素质到讲课都有很高的要求,要先讲课,后说课,然后是应对专家的提问。学校实行了独特的管理,打破了以往的任命制,采用了招聘的形式,由局长招校长,教导主任,然后由这些人组织请专家当考官来招聘优秀教师,他们的这样做把热爱教育,有能力的人招聘到学校,经过严格筛选才能应聘上岗。试问这样的学校教学质量能不上去吗?当然招聘的教师每个人也有很大的压力,但是在这样一个竞争环境中他们的热情也一定很高,因为他们都很珍惜这次机会。而在农村学校别说硕士就连本科生也很少,在此之前,我们一直以为我们的那所学校是很优秀的,然而,当我目睹了城里的教育模式和管理体制后,我感到很震惊,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我们的学校和这个学校的差距很大,大的连我自己都不敢去想。教材的不同,管理的不同,生源的不同,体制不同,人的观念不同,等,面对这种情况,给我留下了深深的思索: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怎样缩小这样的差别?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愿意和教育战线及社会各界关心教育的人士做探讨。

一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

近年来,因县、乡两级政府财力不足,投入有限,加上受城乡、区域财力、管理体制、发展规划等因素的影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以及校际之间义务教育的差距相当之大。同时,在同一区域间,又由于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差别,也造成了重点学校学生生源过剩,大量扩招,高价收费,资金大量浪费,教育质量难有保障。而普通学校却生源缺乏,教育经费紧张,甚至连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的开支都困难。以上这些因素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不同程度的教育失衡,很大数量的青少年享受不到公平的教育机会,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在教学设施、教学手段、经费保障、师资力量以及生源等办学的硬件软件条件方面都远不如城市。为应付“普九”达标,大部分学校负债累累,全省累计达30多亿元,欠债3000万元以上的有26个县。有的小学还在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老师的一张嘴的传统方式授课,没有电化教学,不能与现代教育接轨,享受不到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高,制约着以县为主、乡为辅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系的发展。

2、农村教师进修深造机会少,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比较突出

据了解,不少地方的农村中小学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为零。农村教师尤其是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农村教师因学校没有足够的活动经费,很少参与各种教师进修和培训,凭借着原来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老本”,穷于应付,专业教育程度无法提高,难以胜任新增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相当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手段陈旧,基本上是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教条式”的方式方法,甚至存在严重体罚现象,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无法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另外,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样令人担忧。一般城区中学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占60%左右,而农村中学教师有本科学历的只有10%。城区小学具有本科学历的占17%,农村小学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占%。一份调查显示,2005年城区初中升入重点高中的为%,而农村初中仅为%;城区初中升入普通高中的占71%,农村初中仅为20%。在2005年的招生中,某县农村有16所初中,其中9所中学无一人升入县重点高中,升入普通高中的仅有12人。

3、农村学校布局不合理,教学管理不够规范,办学效益不高

相对于城市学校来说,部分农村学校布局不合理及管理较松散、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据了解,一些乡村小学由于生源不足,生师比偏低,教育投资效率不高。由于我国经济和地理因素十分复杂,教育的城乡差距本来是无法避免的,但城乡二元化体制以及由此衍生的教育管理制度更使这一差距一再扩大。就像历来许多政策对待农民和市民不平等一样,目前政策在对待城乡教师也有很大差别。比如,以在校学生数量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师生比例农村初中为18∶1,县镇为16∶1,城市为∶1;农村小学为23∶1,县镇为21∶1,城市为19∶1。可以看出,农村教师比城镇教师承担着更大的工作量。。不少农村学校教师不同学科“一肩挑”,许多学校任用业务素质不过的代理教师,由于受学识和精力的制约,不可能门门课程都教好;至于个别采用“复式教学”的农村学校,教师在同一空间、同一时段里既要教高年级的学生,又要教低年级的学生,要都教得好更是难上加难,至多是能把语数两门教好,别的科目就根本谈不上。在教学管理上无章可循,随意粗放,要么是观念陈旧,欠缺人文性,抓不住重点,要么形式注意严重,机械仿照其他学校照抄照搬管理欠缺科学性,更欠缺个性和创意。

4、农村教师工械资待遇偏低,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不能同工同酬,大量有能力的农村教师流失

同届毕业、同职称的教师在农村学校的工资待遇与在县区市所在地的学校相差300多元,与发达地区的学校工资收入差距高达1000多元,这还不算工资以外的其他福利待遇。农村教师的住房、医疗等待遇无法得到保障,特别是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在贫困农村还时有存在,农村中小学教师经济收入普遍与城市及发达地区相差1~2倍。同样是师范院校毕业,同样是从事义务教育工作,因为城乡不同、区域不同,收入分配如此不公平,无法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又如何能让农村教师安心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呢?

再如,城市教师每年拿13个月工资,农村教师连12个月的工资都难以保障。近几年一些地方又推行城里教师到农村“支教”晋升高级职称优先的政策。试问,为什么不干脆让在农村辛苦从教的优先晋升高级职称?人家偶尔来一次是镀金,比俺一辈子呆在这里还受优待,这太不合理。许多城里的教师全都是高级了,农村教师还在为一两个名额竞争。城里教师住房问题正在改善,还是政府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来抓的,可农村教师好像不需要住房一样,谁都没提过这档子事。城市学校资金充足,教师有福利、奖金各种补贴,甚至开始带薪休假了。而很多穷得叮当响的农村学校连十来块钱的班主任费都出不起。

5、教育体制落后

目前,农村教育体制仍然是国有制为主,大多数学校还是保持原来教学的模式,领导没负担,教师没压力,教好教坏一个样没有竞争的压力,农村学校尤其是山区农村学校因为条件差、待遇低,招不来好教师,即使花大力气招来了往往也留不住,自己培养起来的骨干教师也常常“另谋高就”。有好的教师难,有好的生源也不容易,因为只要有择校条件的好的生源总是想方设法选择到城镇学校就学。由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为条件差,留不住好教师、好生源;而留不住好教师、好生源,办学质量下降,更没有人愿意为农村教育“买单”同时,在同一区域间,又由于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的差别,也造成了重点学校学生生源过剩,大量扩招,高价收费,资金大量浪费,教育质量难有保障。而普通学校却生源缺乏,教育经费紧张,甚至连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的开支都困难。以上这些因素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不同程度的教育失衡,很大数量的青少年享受不到公平的教育机会。

二、城乡差别产生原因

1、农村文化观念落后,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教育投资小,教育重视力度不够

由于受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民小农意识非常严重,还习惯于传统农业的思维定式,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市场意识不突出,创新能力不强。尤其是经济比较落后的贫困山区和偏远农村,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还比较陈旧,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新形势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没有更多的收入,从而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教育投资较小。

2、政府监管不力

长期以来,我们有些基层政府行为不规范,政府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分工不明;政企不分、政事不分;大包大揽的太多,致使政府监管力度不强。我们要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

3、择校高收费问题将农村子弟拒之门外

目前收取高昂的择校费已经成了阻挡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村的学生进不了好学校,不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甚至有些贫困家庭的子女还可能因此辍学――这对于整个地区的发展来说会有多大的影响是不言而喻。

4、城乡教学条件差距继续拉大

在农村尤其是边、穷乡镇谈现代教育标准,简直是多此一举,好一点的乡镇尚存在电脑老化不堪用、学生活动无场地、图书资料很短缺、教学仪器极残缺的现象,那些经济落后的边远山区就更不用说,单建校债务就被扰得几无宁日,贫穷的日子逼得一些乡镇走上恶性循环:重视经济指标,忽视教育性社会指标,以致反过来因人才、文化科学因素又牵制影响经济发展,没梧桐引不来金凤凰嘛!相反,一些城市学校投入上亿元,甚至数亿元建设“示范性学校”,有的学校甚至有条件建设超标准运动场等高标准设施。

三、缩小这种差别的对策

第一,各级政府要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让农村与城市教育同步发展。

这也是我国“十一五”期间一个决策,建设新农村,消灭差别,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在根本上要靠财力的支持。依法增加教育投入,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统筹和投入力度,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区与镇(街道)两级人民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职能,科学合理地制订城乡中小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进一步明确公用经费列支范围,并随着教育成本的增长逐年递增公用经费,逐步做到城乡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基本一致,努力加快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彻底改变农村办学条件,使农村在校学习的学生能够和城市一样,享受先进教学条件给他们带来好处。

第二,统筹规划,进一步优化城乡中小学布局。

1合理调整高中段学校布局,努力实现规模化办学。按高中教育要集中县城的标准,积极支持有关民办学校办好高中段教育;2加快基础教育布局调整步伐。按初中建在中心镇和乡镇所在地,小学建在中心镇所在地和中心村的标准,加快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现代化标准化建设。布局调整过程中进一步消除农村薄弱学校,减少城乡学校在硬件建设中差距。

第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增加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能力。

1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办好现有中等职业学校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及时改变和调整现有专业,积极发展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适应和服务市场经济的能力,广泛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乡镇就业或自主创业。2广泛开展以农村劳动力培训为重点的成人教育。进一步搞好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建设,努力推进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组织实施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积极开展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和培训,又要积极开展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职业技能的培训,不断促进农村新增劳动力的转移。

第四,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和引导。

办好教育,不仅是各级政府必须履行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吸收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投资教育,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制。

第五,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要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同时在评优、晋升过程中,要优先考虑热爱农村教育的教师,配合强师工程方案,积极推进城乡教师互动行动方案,除安排优秀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外,积极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同时选派农村优秀教师到城镇中小学挂职见习,尽可能地使每一所农村学校都能拥有大体均等的物质条件和师资条件,使大多数的农村教师能安心在农村工作。乐于在农村工作。

第六,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请专家进来,让教师走出去,多开展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的校际交流,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第七,要改变农村学校的体制,打破以往的常规教学模式,采用竞争上岗的招聘形式,由局领导招聘学校领导成员,再由这些人招聘任科老师,然后由班主任招聘自己各课的老师,层层把关,每个人都要有一种压力。只有这样农村的教育才能跟上,才能消除城乡教育的差别。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的发展进程,各界人大代表对此都十分重视,今年又实行了减免西部学生学杂费的政策。我们想,有党中央的关怀,有着各级政府的重视,农村孩子享受良好教育的愿望应该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我们都在期待着。

城乡教育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第四篇】

1城乡教育差距之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城市和乡村,教育事业都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城乡教育的差距却依然存在,甚至出现加大的趋势。伴随近年来城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更为明显地滞后于城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下,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也存在巨大差距,这是农村义务教育不能大发展的症结所在。据有关资料,2001年生均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表现为:城镇小学生均教育经费为1484元,农村为798元,城镇是农村的倍;初中生均教育经费城镇为1955元,农村为1014元,城镇是农村的倍。城乡教育投入的差距直接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必然带来城乡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的不均衡。

城乡学校设施、师资力量差距明显。

长期以来,受教育政策导向的影响,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偏向于城市。而农村教育资金的自筹能力极其有限,教育设施的城乡差距也不可避免。

除此之外,城区学校学科教师配套,专业专任,专业水平普遍较高,教师进修交流机会多于农村学校,福利待遇高于农村学校。

2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尽管国家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上做了许多有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中办、国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针对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突出问题做出了全面部署。但由于农村老百姓传统思维的根深蒂固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偏低,使得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因此,只有通过发展农村教育来改变农村老百姓的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培养新型农民,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势在必行。

农民思想道德素质需要通过教育来提高。

农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和城市文化水平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教育,切实将农村教育落到实处,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出符合新农村的新型农民,才能更好的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

农民传统思想根深蒂固,需要教育来指导。

如今大量的农村青年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都进城打工,打工的农村青年去到城市,又被那里的物质生活所吸引不再甘于生活在农村。很多青年都不再回去,有能力的把家人接进城里,没有能力的就在城市里过着打拼的生活。我们必须把培养新型农民的期望寄托在敢于与勤于学习的农民身上,通过加强对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转变农村人固有的思想,才能真正的培养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才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

3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差距之对策

提高教学硬件设施、缩小城乡教学设备差距。

实施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在人口较多的乡镇保留初级中学和中心小学,撤并部分人口较少的乡镇初中,个别规模较大的行政村根据需要设置完小,其余小学全部撤并或调整为初小及教学点。同时,对城区小学生源重新划片招生,争取做到校园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班额合适,并达到安全、卫生及绿化美化标准。

加快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机比,逐步完善城域网建设和“校校通”工程,建设覆盖全县的教育资源库网络,加大教育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促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共用。全面提高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缩小城乡师资差距。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大专毕业生不想去,好老师外跳”的现象,而教师队伍的老龄化问题也已经十分严重。教师工资过低和教师工资标准不统一是制约农村教育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1加大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执行省中小学教职工定编标准和下达的编制总额任务,在逐校核定教职工编制时要向农村学校倾斜,新增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的需求。英语、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配备,应重点向农村学校倾斜。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实行有利于边远山区学校教师稳定的补贴政策,修建教师公寓,努力为农村学校教师创造安心教育、服务农村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2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县级财政统发制度。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做到教师队伍由县统一管理,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一县一标”,确保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通过银行按时足额直接拨人银行开设的教职工个人的工资帐户。

创建适用于农村教学的教育模式及制度,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首先,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可以适当的根据农村的环境来调整农村孩子的课程,要偏重理科教育,然后文科辅助,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其次,继续改革现行的分省定额,划线录取制度。努力建立起以高校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新型高校自主招生、独立录取的新体制。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能满足农村广大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正,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从现在做起,抓住机遇,全力以赴,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69 896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