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范例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范例精编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1

一、企业融资管理的内涵及主要方式

融资管理是企业为满足自身资金需求,实现融入资金的风险与成本的双重控制,通过风险、可行性分析等而选定的融资战略及相应的融资模式,以构建更加合理的企业资本结构。融资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企业财务目标、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选择合理的融资渠道与方式、确保资金结构的合理性。目前,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有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两大类。其中,内源性融资是企业通过经营利润的积累,作为企业运营资金的来源,如企业的资本公积、折旧基金、累计未付工资等,其具有低成本性、低风险性等,但融资规模相对有限。而外源性融资则是企业融资的首选方式,它能借助金融市场向社会筹集资金,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常见的有:向商业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以企业固定资产融资、通过上市发行股票融资、互助式担保融资、民间借贷等融资方式。外源性融资规模较大,能够满足企业发展资金需求,但融资成本和风险相对较高。

二、企业融资管理现存的问题分析

(一)风险意识和资金成本观念较差

目前,一些企业为解决眼前经营问题,盲目举债,不顾资金利用效率的高低,也不管企业资本结构如何,在融入资金前对借入资金的使用缺乏合理的财务规划,导致资金闲置、浪费问题严重,增加企业财务风险。资金成本观念差体现在缺乏对企业融入资本的成本与收益配比原则的考量,财务人员融资时,只在意目标资金的筹集,而不考虑资金成本,淡薄的资金成本意识也使企业融资管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二)企业融资渠道相对狭窄

企业融资方式虽多,但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我国现有的融资渠道仍相对狭窄,尤其是未上市的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融资渠道主要集中在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银行贷款等方式;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则集中在银行贷款,以及借助于担保公司的担保贷款等,融资渠道单一。由于上市融资门槛较高,债权融资流通性较差等,使得大部分企业依靠银行贷款进行融资,而银行业惜贷使企业难以获得充足的发展资金。

(三)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混乱

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主要表现为财务信息失真,因而难以获得期望的融资额度。一是财务报表与实际情况不符,存在人为粉饰经营业绩的行为,从报表层面看,表现为企业资产、收入规模与盈利状况不相符。二是会计核算及科目使用与实际不符,存在故意错用会计科目的现象,或是通过提前、推后入账的方式影响财务报表数据。三是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过高,导致企业融资审核不过关。

(四)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

对于多数企业而言,由于上市融资不易实现,因而多数采用从商业银行贷款的债权融资模式。这一方式相对安全,且贷款利率在企业的承受范围之内。但从实际情况看,中小企业往往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认为中小企业并非“优质客户”,给其发放贷款比大型企业具有更高的风险性,而且中小企业可抵押的、易变现的资产相对较少,因此商业银行并不热衷于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即使受理此类业务,也会要求偏高价值的抵押物,使得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三、加强企业融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风险意识和资金成本观念

企业管理层及财务人员应理加强风险意识,在综合分析企业资金使用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将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有效结合,避免资金闲置问题,以降低因融资成本过高引发的财务风险。在降低资金成本方面,企业要合理预测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提前做好融资准备,分阶段进行资金筹集,以实现降低资金成本的目标。此外,要分析各种融资方案的可行性,并对其融资成本进行比较,在规避融资风险的基础上,选出融资成本最低的方案。

(二)完善金融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层面应采取措施完善金融市场,为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环境。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规范各类融资形式,使得各类融资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勇于创新,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在相关制度的保障下,充分发挥新融资渠道的作用。此外,应完善企业内控制度,为外源性融资奠定基础。通过完善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使得各项指标满足外部融资要求,为企业争取更多的融资渠道。同时,应做好融资渠道储备,避免依靠单一融资渠道带来的风险。

(三)加强财务管理,提高报表信息真实性

不论企业以何种方式融资,都离不开对其财务报表信息的审核,只有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才能获得所需的资金。企业应加强自身现金流管理,努力提升经营业绩,增强获利能力,从本质上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这样才能争取更多的融资渠道。此外,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分阶段对资本结构进行调整,并在财务报表中如实反映。这样可以使投资者在做出投资行为前,客观评估企业盈利能力与发展潜力,进而决定是否投资或是投资金额的多少。

(四)提高商业银行对多数企业的扶持力度

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上应倾向于扶持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是通过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平台、加强司法监督、提供财税支持等方式,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借助网络信息化技术,组建公开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企业融资的信用管理,促使企业加强自身经营管理,提升企业资信度。三是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合作型的金融机构及相关中介结构,疏通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并规范民间融资机构,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2

研究的背景

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新兴工业国家还是在处于制度变迁中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中小企业己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我国是个中小企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群体日益壮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力量,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中小企业不仅在数量上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且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推动科技进步,缓解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截止到2008年年底,在各级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970余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达到388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的%;缴纳的税金占全国的%;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达90%,其中吸纳了80%的城镇就业人口,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也基本由中小企业吸纳;中小企业发明的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融资困难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仅是实务界关注的重点,国家制定政策措施的焦点,同时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2008年受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冲击,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比以往更加突出。一方面,受出口减少,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影响,中小企业收入及盈利空间大幅缩减,造成了中小企业内源性融资减少;同时,信用紧缩,金融机构的贷款更加谨慎,惜贷现象进一步恶化,致使中小企业外源融资也受到限制。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较大面积出现了中小企业亏损,倒闭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就业等问题。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查,2008年全国约十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2007年同比减少巧%。全国上半年规模以上的工业中小企业停产,半停产万户,下岗工人约2000万人。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典型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己经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三分之二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

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已出台了一些政策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比如,提高纺织品等出口产品的退税率;适度放宽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政策;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扩大股票市场,推出创业板块;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允许组建私营银行和金融公司;各银行也在推行小额贷款等。从市场方面来看,目前市场上原材料的价格,尤其是资源类原材料的价格己经有所回落。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许多中小企业也针对国家的宏观环境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裁员并加强内部成本控制管理。但是,多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所以,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研究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国情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特点,探索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出路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国内研究现状

刘东、杜占元在其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1998)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状况,理论基础以及各国政府采取的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并对我国如何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万兴亚在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政策(2001)一书中重点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概念界定,框架和设计原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现状等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其它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践经验,提出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和促进体系。

张捷在其结构转换期的中小企业金融研究(2003)一书中重点对中小企业金融特征和金融约束进行了阐述,对金融体制的结构变迁及其对中小企业金融产生的影响做出了历史考察和国际比较,并且对我国经济及金融体制转轨进程中的中小企业金融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提出构筑复合共生型的多元金融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金融问题的根本出路。

林毅夫在其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2001)一文中指出,不同的金融机构给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和效率是不一样的,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出路

国外研究现状

Berger和Uden(2002)从关系融资的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关系型融资假说,他们认为企业固定地与少数银行打交道,经过长期和多渠道的接触能够使银行取得贷款企业及其业主的多方面信息,可以有效地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关系型贷款方面比大型银行更具优势。

等探讨了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并结合我国的国情,研究了现阶段我国政府应该哪些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项目,作者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融资项目所产生的效益,同时,还介绍并比较了美国政府扶持小企业融资的措施及其经验,指出美国的经验对我国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如相对于直接贷款而言,信贷担保项目更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借贷风险,从而能更有效地贷款给中小企业

研究的意义

2008年,国家提出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的政策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规模扩大,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的需要将日益增强,因此更加需要资金的支持。而融资困难却会使中小企业贻误市场良机,从而阻碍其健康发展。同时,中小企业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后金融危机时代,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这一宏观经济目标,通过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将是一个可行途径。所以,笔者认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不仅是化解中小企业自身生存危机的重要出路,而且对今后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思路和方法

首先对中小企业以及融资方式等概念进行界定,并简要介绍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和融资需求方面的理论,然后描述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接着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探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产生的原因,之后比较研究了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2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理论

我国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中小企业是一个企业规模形态的概念,它是一个相对而且动态的概念。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对中小企业的界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国际上对中小企的划分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标准。定性的标准主要有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等。定性标准一般包括三个核心特点:企业家具有独立所有权,自主经营和较小的市场份额。这种界定主要为欧美国家采用,但由于其容易受主观判断的影响,因而很少单独作为界定中小企业的标准,而往往与定量标准结合使用。定量标准主要有职工人数,总资产和营业额等。我国对中小企业界定的标准通常采用的是定量标准。

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了中小企业标准,这也是我国现行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见表1-1)。

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

融资,即资金的融通。广义的融资包括资金的融入和资金的融出两个方面,狭义的融资是指企业为经营和生产准备好所需的资金的过程或行为(方晓霞,1999),本文所研究的融资指的是狭义的融资。

融资方式是指企业融入资金所采取的具体形式,体现资金的属性。企业的融资方式,按照资金的来源可分为内源融资方式和外源融资方式。内源融资是指从企业内部筹集资金,具有自主性,有限性,低成本,低风险等特点,主要包括企业的留利资金和沉淀资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就需要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而这些仅靠内源融资往往是不够的,还需要依赖外源融资。外源融资是指从企业外部融入资金的方式,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外源融资不受企业自身积累能力的约束,能够快速并且大规模地实现资本集中,但是也要承担较高的成本和风险。

股权融资又叫所有权融资,是指企业在创办或增资扩股时向其股东筹集资金的方式;而债权融资则是企业通过发行债券,银行借贷等向企业的债权人筹集资金的方式,它可以在企业生命周期中的任何时期进行。广义的债权融资包括企业的全部负债,有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民间借贷,商业信用等。

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繁多,且大多数企业的信息不透明,目前又没有全面,系统的统计体系,所以对其融资现状做到精确描述是极其困难的。

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中小企业传统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内部积累,银行贷款,申请财政扶持资金,民间借贷,商业信用融资等。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推出之后,上市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有了多样化的选择。近年来,又涌现出一些新兴的融资方式,如风险投资,海外上市,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租赁融资,供应链融资,典当融资,信托融资等。

民间融资普遍存在

民间融资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企业之间的融资,主要有亲友借贷,,企业间借贷,民间票据贴现,钱庄等形式,我国中小企业的民间融资以民间借贷为主。民间融资中有些属于非法融资,如地下钱庄,非法集资等

内源融资占据重要地位

与大型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对内源融资的依赖度比较大。特别是在企业创建初期,几乎完全依靠自有资金,90%以上的资金由业主及其家庭成员提供1。在企业存活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以获得各种外部资金,但是内源融资仍占有较大比例。

间接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中,间接融资占据较大比例,而间接融资又以银行贷款为主。

间接融资还包括票据融资,租赁融资和典当融资等。由于我国的票据市场起步较晚,商业信用环境不佳,发展不规范,中小企业票据融资比例较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近两年,我国票据融资虽然增长较快,但却并未真正惠及中小企业;租赁融资也由于缺乏有利的环境而发展滞后一方面融资租赁立法不完善,目前关于租赁的法规散见于合同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等,尚未颁布专门的融资租赁立法,同时也缺少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受企业经营者观念落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对租赁融资的应用也较少,而银行贷款由于其操作方便,成为大多数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采用的主要方式。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知,总体来看,内源融资和债务融资在中小企业的融资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股权融资则比较少,这在形式上和融资优序理论所提倡的融资次序大致一致。但这并非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趋近完美,其融资不存在问题了;相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为优序融资是在资金供应充足稳定的前提下,基于降低融资成本的考虑,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是企业的自主决策,选择的结果;而我国中小企业的这种融资状况却是源于企业的被动选择,是各种融资方式受限的无奈结果。我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指出,目前全国每年有35%的中小企业倒闭,其中有六成是由融资问题造成的o。

内源融资能力不足

内源融资虽然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之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还严重不足。2005年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的中小企业将内源融资作为首选的融资方式,但该报告同时指出,在融资规模上,内部留存利润仅占全部筹集资金的%。内源融资的主要来源就是留存收益,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且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财税负担较重,同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风险,盈利能力普遍不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多注重当前获利,缺乏长远的经营规划,在利润的分配中表现出重分红,轻积累的倾向,中小企业自身积累不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难以拓展

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是随着新融资体制的确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的平台和成长的空间。2004年6月25日,中小企业板首批8家公司上市,2009年中小企业板正式启动5周年时上市公司有273家,到今年IPO排队超过800家。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发展还是很快的,然而它们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只解决了部分高科技成长性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间题汤其他类型的中小企业几乎与之无缘。与我国上千万的中小企业数量及其融资需求橱比,中小板和创业板提供的融资可谓杯水车薪。

银行信贷融资困难

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如果贷款的请求得不到,满足,便会形成融资缺口。而事实正是如此一一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面临合获得银行贷款困难的问题。中小企业对我国的工业产值贡献比例在60%以上,而其获得的信贷比例不足10%,两者显得极不相称。其实,中小企业信贷困难在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情况更为严重。

2008年,在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紧缩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更加困难,江苏和浙江地区,中小企业信贷满足率不足30%?。在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引导下,2009年我国新增贷款万亿元,其中中小企业新增贷款万亿元,中,小企业分别占新增企业贷款(万亿元)的343%和驴,但贷款覆盖率19%与发达国家的50%相差甚远。同时有资料表明,2009年信贷猛增是大量票据融资所造成的虚假繁荣?,.大量的票据融资并未使中小企业受惠,而且新增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主要流向了房地产行业,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贷困难问题依然未得到有效缓解。2010年新增贷款目标约为万亿,但信贷资源仍然相对稀缺,银行不会过于放弃收益以争取业务规模,这种带有一定政策性支持的银行信贷的发放对象目前主要仍是一些达到一定资产规模并有较高信用等级的中小企业,无法真正覆盖整个中小企业群体。

民间融资受限且融资成本高

民间融资虽然是中小企业正规金融的一个有益补充渠道,但其运用却受到较多限制。首先,民间融资的人缘,地缘特征,决定其一般只能局限于一个狭小的地域空间进行,难以满足跨地区,大规模经济活动的资金需求。其次,我国的金融体系中一直都没有确立民间融资的正当性,民间融资大多处于地下或半公开状态。由于民间融资有可能扰乱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其中的违法行为不易被政府监管层观察到,由民间借贷引起的社会暴力和民事纠纷等行为时有发生等因素,国家对民间的各种高息借贷行为一直采取打击的态度,以致中小企业利用民间融资也存在一定风险。

同时,民间融资的成本一般都很高。典当融资的月利率达5%,而小额贷款公司推出的抵押贷款年利率高达21%;民间信用借贷中,有些是无息或低息的互助式借贷,但大多数借款的利率水平都比较高,一般参照银行贷款利率,根据供需状况变动,且明显高于银行贷款利率。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缺陷阻碍了融资

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上的缺陷,会造成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资产流失,成本增加,规模扩大受阻等负面后果,以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这不仅为中小企业内源融资困难埋下了伏笔,而且也会抑制正规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甚至成为股权融资的障碍因素。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经营风险较大。中小企业受规模限制,经营活动范围较窄,无力涉足多产品,多行业,多市场,自身分散风险的能力本来就较弱,再加上管理的不善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很大。而中小企业的粗放式经营模式更进一步加剧了经营风险。除少数高科技企业外,我国中小企业多处于竞争较为激烈的劳动密集行业,缺乏必要的设备和技术创新,在生产过程中浪费,污染问题普遍存在,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市场需求缩减,成本提升的情况下,经营就很可能陷入困境,倒闭的风险很大。

中小企业信用文化缺失、整体信用水平较低。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严重,企业的经营状况信息和财务信息,是各利益相关者做出投资或信贷决策的主要依据,而信息不透明则会阻碍企业的外部融资。

中小企业抵押资产欠缺,担保困难。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不清晰问题广泛存在,以致很多中小企业都缺乏可用于抵押的房产。中小企业规模小,拥有的固定资产也不多,而且房产,机器设备等抵押物变现处理的困难也抑制了银行向其贷款的积极性。有些中小企业的动产资源比较丰富,有些企业无形资产占较大比例,但我国动产质押,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融资方式还很不成熟,主要集中于个别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规模较小。

中小企业一个重要特点即规模相对较小,这也是其不能满足上市融资条件的先天缺陷。其次,规模小的企业其资金需求往往具有时间紧,金额小,需求频繁的特点,而银行贷款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特点,银行对每笔贷款所需的信息收集,监管费用大致相同,单位交易成本随贷款规模的增大而降低。而中小企业的这些融资特点使银行贷款难以产生规模效应,造成银行不愿向其贷款。

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

缺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主要原因。去年创业板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大步,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在发达的资本市场,公司债券的发行规模已超过了股票,而在我国,公司债券还没有普及,发行的都是国债或国有大型企业债券,债券市场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我国的资本市场主要就是股票市场。而且,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刚刚试点,市场定位和相关制度不够完善,三板的活力未能充分展现。

金融体系结构不合理,银行信贷机制有缺陷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体系也分化出了一定的层次性,呈现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大型金融机构与中小金融机构相互补充的局面,但目前的金融体系结构仍不够合理。主要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不够发达,且民间金融一直没有被纳入到该体系。我国现有的正规信贷体系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组成。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占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一半以上,几乎在全国各个区县都有分支机构,是信贷体系的主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信贷资金的垄断性提供者,但其主要定位是为大中型企业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实力,与中小企业的贡献和融资需求明显不匹配。目前国家虽多次提出各商业银行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力度,但商业银行的信贷机制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

信用评级和信用担保系统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一切经济交易的基础,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更是如此。如前所述,信息不对称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大障碍因素,中小企业可用信用资源缺乏,银行难以获知中小企业的真实信用状况因而不愿放款。发达国家大多己建立了相对完善信用体系来缓解这一问题,健全的信用征集和信用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增加市场主体间信息的了解,而且可以改善信用秩序混乱,信用关系扭曲的局面,有利于中小企业整体信用水平的提高;同样,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也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而在我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信用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善。

中小企业融资的管理机构和支持政策体系不健全

缺少统一的中小企业融资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统一管理机构,#是对中小企业进行支持的重要一环,这也是发达国家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扶持政策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国家很多宏观政策都是围绕国有大中型企业制定,银行业也大致体现了这种要求。我们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数量和惠及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扶持方案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往往是在产品方面仅考虑创新,在制度方面仅考虑法规,相关政策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衔接。同时,许多扶持政策,特别是有关商业银行对企业信贷方面的鼓励政策,往往是倡导性的,缺乏必要的实施机制和硬性规定,以至于落实效果不佳。

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在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比较落后,关于中小企业比较完整的法律,仅有一部2003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且尚未对原则性的法律条文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配套的投融资,技术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制度没有建立,法律本身的效果难以充分体现。我国现有的《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都缺少支持中小企业的相关条款,所以法律的执行并未向中小企业倾斜。

此外,中小金融机构,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等方面也都没有详尽的法律规章可依。政府虽然出台了不少政策性文件,但在具体操作和强制执行等方面难以满足现实需要,一些地方政府制定的一些政策甚至存在着和国家所倡导政策的原则和精神相悖的地方。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高层次立法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致使中小企业顺利融资失去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4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缺陷和固有的一些特点,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还得从中小企业自身入手。中小企业固有的一些特点,如规模小,资金需求量少却频繁,缺少抵押担保物等,难以通过企业自身的力量加以改变,但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管理水平不高,信用缺失,财务信息不透明等方面的素质缺陷,却是可以通过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加以改善的。

规范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因素,公司治理结构是否规范,完善,不仅影响中小企业的投融资决策,关系到其管理效率,而且往往也是银行是否愿意提供贷款以及提供何种条件贷款的关键。一方面,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形成企业内部的权力制衡机制和企业运营的内部监督机制,避免高度集权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监督缺失造成的资产流失,管理混乱等现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从制度上保证中小企业经营和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也可以为企业树立规范管理的良好公众形象,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从而吸引更多投资。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潜力以及信用能力。中小企业要想降低经营风险,增强内源融资能力,就必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突破人员素质和管理两大瓶颈,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各方面进行整合,致力于核心竞争技能和专长的获得,形成企业的整体优势。

增强信用观念,加强企业信用建设

我国中小企业不仅面临着资金的匾乏,同时也有责任的匾乏,信用度的匾乏。事实己经证明,不讲信用,诚信丧失构成了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巨大障碍。所以,中小企业必须强化信用观念,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在企业内部提倡信用文化0,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自觉依照市场经济规则办事,以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赢得银行的信任和资金支持

建立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提高信息透明度

为了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赖和支持,中小企业要掌握与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等外部机构的交往技巧,强化信息披露意识,加强与外界的信息沟通,提高信息透明度。中小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信息的传播,收集,分析和反馈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经营方针,财务状况等信息,准确并及时地向贷款银行批露,配合银行深入了解企业经营计划和相关状况。

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应提高融资认知能力,积极接受新的融资理念,学习,了解新的融资知识和工具,勇于开拓新的融资方式。除了传统融资方式外,中小企业还要根据自身特点和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中的资源和国家的扶持政策,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型融资模式和融资途径,如创业投资,应收账款融资,外贸融资,融资租赁等。

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进一步推进创业板市场的发展

纵观国际资本市场,创业板的创建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起步较晚,我们可以在吸收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具体特点,不断探索创业板的健康发展之道。

积极发展债券市场

通过发展债券市场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发行企业债券可以为大型优质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从而使信贷机构更多地关注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债券发行制度,适度降低债券发行标准和要求,使具有一定实力的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发行债券这一方式融到所需资金。

努力发展场外交易市场

场外交易市场可以为未在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的企业提供证券交易平台,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解决未上市中小企业证券的流动性问题。场外交易市场也可以为主板和二板市场发现和培育上市资源,有利于交易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目前,我国场外股权市场由多个独立市场共同组成,包括由全国200多家产权交易机构组成的产权交易市场,原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报价转让系统组成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还有天津股权交易所和天津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组成的股权交易市场等三大市场。

增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国有商业银行要转变观念,重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开拓

国有商业银行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从实务领域看,发达国家的大银行凭借其贷款技术和管理创新,已形成进入地方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优势。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少不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

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

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在组织,产权设置,效率,服务等方面有很多相似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也比较容易,前文在理论上分析了中小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中具有优势,事实上国内的情形也是如此。

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建立中小企业征信体系

为了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就要实现信用信息服务的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由此就必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体系。应由政府牵头,协调与整合各方信用资源系统,建立一个全国性,共享性的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评级提供依据和基础。

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

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能够有效降低被担保者的融资成本和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是担保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够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较为成熟的场经济中,凡经营业务与信用相关的投资,担保,证券,顾问,基金等机构一般都要经过信用评级公司的信用评级。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结果,直接影响到受保者的市场融资成本。就目前我国信用行业发展现状而言,为保证信用担保业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迫在眉睫。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企业本身都要努力参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共同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从而增强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充分发挥专门管理机构的职能,形成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

在政策方面,要多关注中小企业的生产压力,为中小企业融资构建良好的财政,税收,法制环境,抓住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向型经济构成主要影响的时机,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针对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的特点,分区域,有计划地鼓励中小企业转型,并对此类企业提供包括融资在内的相关配套优惠措施。

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

中小企业从整体而言,都具有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竞争力弱等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等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安排和法律规范,为中小企业发展构建一个公平有力的竞争保障体系。我国已经实施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需要各地依据该法律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实施细则,通过中央,地方和民间组成的组织机构体系及培育与多元化的融资体系相配套的环境,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我国应该能够制定和逐步完善有关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表明,政府的资金支持和金融市场的资金支持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我国财政资源有限,中小企业数量巨大,因此应该更多地采用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3

【摘要】中小企业在规模、管理、资金以及抗压能力上都没法与大企业等量齐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融资困境。本文先介绍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再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内外两方面分析梳理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自身管理欠缺、政策落实不到位、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并拓展思维,从多个角度出发去探寻能帮助这类企业的融资新途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政策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正在不停的增加,总的来看也拥有良好的势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已是经济浪潮中的重要一员。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们在经济运行中所做出的贡献愈发明显。然而早在09年的时候,就有研究表明:80%的中小企业存在获取资金困难的境况,导致这些企业自己的成长空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可见,难以缓解资金需求这个问题早已成了中小企业变强变好的阻碍。我们的政府虽然不停地出台各类政策,而中小企业融资却一直是个大难题。

(二)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开放达到更高的层次,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成长得十分快速,它们已经在经济和民生的各个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缓解就业与推动经济增长方面。有关数据表明,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在我国企业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高于90%,它们为我们悄悄贡献了近65%的经济总量以及大约49%的财政税收,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为减轻地方性的就业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我国的中小企业还很有活力,它们没有那么壮大的规模,经营方式也不是那么死板固化,这些长处能使企业灵活地进行生产经营工作,同时有助于我国经济资源的恰当利用,推动整个地方的经济增长。今天,用什么办法才能克服它们难以获取足够的资金这一困境,不仅决定了中小企业能否长久兴盛,而且事关我们的市场经济的完善和繁荣。

此文主要基于实际需要,总结出中其融资存在的问题以及从不同视角提出解决方案,提出创新途径。笔者觉得这个题目有不容小觑的探讨价值。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自身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中小企業本身规模较小,资金需求量与大企业相比虽然比较小,但是它们的资金使用情况不够乐观。这往往与它们的经营管理者的自身素养不高息息相关,中型企业暂且不说,但小型企业多为个人建厂运营,往往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不懂得为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流动比率分析等,也容易忽视销售货款的适时收回、坏账准备的及时确定等,有的小企业甚至不注意评估生意往来的客户信誉、偿还能力。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企业未必能做好相关财务管控工作,非常容易出现预算、投资、融资等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从而影响整个资金流转过程。

(二)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

各种经营信息难以及时、充分、完整地传达出去这个问题是公认的难题,很多的中小型企业都为其所困。正如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所分析的那样,中小企业并不是都不可靠,其中必然有发展前景很好,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它们理应获得充足的资金供给来支持它们的发展,这对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市场经济的强大都有好处。但是,它们夹杂在众多企业中,不能有效地将信息传播出去,即使它们拿出了漂亮的账本,但由于金融机构想要降低风险,保护自身利益,还是会减少融资行为的发生或减少融资额,因此,它们也难以获得充足的资金。

(三)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

为了扶持中型小型企业发展,我国不断通过形形色色的法律规定和特定的一些政策来为中小型企业的成长拓宽空间,尽管这些法律法规减轻了它们的成长压力,但还是没能于根本上把它们获取资金困难的情况处理掉。从一方面来看,有什么样的政策就会有什么样的对策。即使我们的政府不断地发布扶持中小型企业成长的政策,但真正问题不在政策的缺失,而在于政策的落实。我国的很多政策都不具有法律的刚性约束,大城市也许还好点,小县小镇(尤其是西北地区)能一丝不苟将政策落实到位、给中小企业带来切实利益的很少。另一方面,政策有了,我们还缺相应的监督机构来监督、保证政策能落实、能惠民,没有监督机构,在实行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也不能及时对政策作出调整。

(四)民间借贷利率高、小型借贷机构抗风险能力弱

中小企业对资金供给的要求具备了“短、小、频、急”这四大特别之处,很多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融资的它们往往会转向民间的不正规贷款或是地方性的小金融机构、信贷公司等。在这些方式下,中小企业虽然能较简便迅速地筹集资金,解一时之急,却又因民间借贷没有足够完善的相关法规来约束,不乏坐地起价的现象,利率通常较高,往往还伴随着一些不规范的约束条件。

地方性的小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虽然也能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但它也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难题,再加上经济大环境瞬息万变,小型借款机构能否在风云变幻中抵抗外来风险、保住自身都是问题。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中小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在资金利用这个关键词上,中小企业应该特别关注。它们所处的融资环境本就恶劣,如果连现有资金都利用不当,就容易造成内忧外患的局面。中小企业的资金使用应当注意“开源节流”这四个字,企业更能掌控的是“节流”。在“节流”上,企业必须强化对流动资金的管控,尽可能减少现金支付,降低不必要的现金流出量,也可采取纳税筹划的方式,通过正规、合法的渠道适当地减轻资金负担。总之,中小企业需要将目光放长远,尽量落实资金管理的三大目标: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这样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促进它们的资金高效使用,如果能够自给自足,还担心融资难吗?

(二)重视风险评估

重视这个问题有利于中小型企业降低发生资金短缺的几率。这里所说的风险遍布企业生产运作的许多层次,因此,企业若能按下图所示的步骤依次做好风险界定、风险辨识、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就有很大的机会发现日常运作中隐藏着的大大小小的风险,进而规避它们,防止资金短缺。

比如,企业应当注意评估生意往来伙伴的财务状况,看看他们是否有良好的发展势头,是否有能力及时偿还应收款项,是否能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减少资源浪费;再比如,企业应当重视经济大环境的变化,自己所处的行业是否有可能出现不景气的时段,并为此做好相应的准备,防止货物销量急转直下,存货大面积积压或是出现贬值现象,导致经营运作的资本没有办法及时收回,周转无力。做好风险评估工作,企业也能减少资源浪费,面临选择时也能尽量规避风险,“择良木而栖”。

(三)通过立法完善中小企业担保制度

中型和小型企业的贷款模式一般来说有下面这三种:信用贷款、抵押贷款、担保贷款,这三种方法都要涉及担保二字,而大部分地区的中小企业面临着担保力度不足的难题,能够为融资进行担保的中介机构又比较少,而且它们的担保能力也不是足够强。

要处理好上述问题,我们应当努力将中小企业担保制度愈加具体化,将门槛适当放低一点,进一步优化抵押等担保环节多,手续繁杂,成本也比较高的情况,由法律来确保制度实施到位,并且不断对它们使用的这些体系做出改进,让其得到优化,让中小企业不再对担保问题望而却步。

(四)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几点创新措施

1.采取“链型”融资。所谓“链型”,主要是指供应链等链型结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我们不是非要将其看成单独的个体,而是可以将它们看成组合看成整体。对于利用供应链进行资金的获取,世界上有很多该方面的研究人员做了研究,在他们的探究下最终推出了“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念。

供应链都存在核心企业,它的周围有很多的小企业作为它的上下游经销商而存在,它们虽然小,但整个供应链的稳定发展离不开它们的正常运转与协作配合。既然在这整个链中各个大大小小的企业之间联系紧密且长期合作,若银行对该链中的某一个成员(主要是位于核心位置上的大型企业)发放贷款,那么在其他成员比如中小企业急需资金的情况下,资金充裕或是有渠道融资的成员可以通过应收、预付账款等方式帮助它们渡过难关,因为帮它们也就相当于帮自己。

在一般情况下,银行等机构不容易做到对小型企业的全部营业信息了如指掌,而把它们放在一条条的供应链中,上述机构就能透过整条供应链来了解它们的真实状况。因为供应链中各个企业在与中小企业的长期合作中,能积累很多生意伙伴的各种信息,应该会稍微弱化信息传达不到位的情况,有助于银行决策。我们可以认为,供应链金融具有良好的使用潜力,不失为一条好途径。

2.通过互联网金融融资。互联网金融最近几年十分流行,虽然它与民间借贷没本质区别,但是它将互联网作为平台,有利于更多的资金流动(民间借贷往往受到地区的限制),有助于中小企业融资。

互联网金融有助于缓解我们所讨论的中小型企业渴求资金时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它使企业的多种数据能够被供给资金者获取,融资双方通过互联网就能进行供需配给,降低了融资成本(现实生活中银行要投入成本对中小企业的信息进行搜集与做出评价,程序多,耗时长,不管结果如何,都会先搭进人力、物力),再加上中小企业借款单次金额不高,次数往往较多的这些独特之处,互联网金融为它们服务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目前,我们已经接触了几种互联网金融模式,比如众筹、P2P,虽然它们也有各自的缺点,却仍然能成為解中小企业燃眉之急的方法之一。

3.尝试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财务会计中常见的词语,在中小企业需要进行设备更新或加大生产量而又资金不足时,可通过这个方法租用生产经营所要用到的各种机器和设备等,但不必一次性将款项付清,为企业节省了现金流出。这一融资方式比较适合中小企业,毕竟这些租来的设备的所有权不属于自己,它对企业的各个方面基本没有那么严格的要求,手续也相对简便。

四、结论

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愈发成为制约它们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总结出了导致中小型企业获取资金不易的四大缘由:中小企业自身资金管理存在问题、信息不对称、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民间借贷利率高,小额贷款公司抗风险能力弱。针对这些难题,本文主要是希望中小企业能够先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然后采取灵活的融资方式,比如“供应链”等融资方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会越来越多。

基金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名称:内部控制缺陷制定的同群效应,项目编码:17GWCXXM-02。

作者简介:曹芳芳(1995-),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企业融资。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4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银行的制度约束、政府缺乏支持及现存的社会环境是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提升企业素质,改革现有的金融体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企业;融资难;对策

中小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服务、解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筹资难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健康发展。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差、融资难问题,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和对策。就目前我国国情来看,我认为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银行的制度约束、政府缺乏支持及现存的社会环境是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提升企业素质,改革现有的金融体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对策。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初步分析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发展中小企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政策,中央银行和各类商业银行也逐渐认识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巨大潜力,制定了若干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这些措施和政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中小企业目前融资难问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仍受到诸多限制,其融资难的问题并末得到实际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中小企业的机制障碍

1、缺乏有效的抵押和担保

首先,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高。目前抵押贷款的抵押率,土地、房地产的抵押率一般为为70%,机器设备为50%,动产为25一30%,专用设备为10%。其次,中小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效益好的企业既不愿意给别人作担保,也不愿意请人为自己作担保,效益一般的企业,银行又不允许作担保人。而且企业之间相互担保,往往是一家企业出了问题会连累一批企业,这通常又被认为是社会稳定所难以承受的,使担保常常变得有名无实。因此,从东部到西部,各家银行担保贷款比重在下降,抵押贷款比重呈上升趋势。最后,抵押担保费用高及资产评估服务不规范。由于企业资产评估登记要涉及土地、房产、机动车、工商行政以及公证等众多管理部门,而且各个部门都要收费,如果再加上贷款利息,所需费用几乎与民间借贷成本相近,普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另外,资评估中介服务不规范,还属于部门垄断服务,对抵押物的评估往往不按市场行为准确评估,随意性很大。评估登记的有效期短,与贷款期限不匹配,企业为此在贷款期限内要重复进行资产评估登记,重复交费。

2、规模小、资本技术密度低、技术装备水平落后

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巨多,但大多仍处于小规模运转状态。从2001年的资料看:我国私有企业为203万户,从业人员2,714万人,户均人;注册资本金2001年底达到18,212亿元,户均8,971元。同期,个体工商户为2,433万户,从业人员4,760万人,户均人;注册资本金3,436亿元,户均14,123元。另外,中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包括设备的新旧程度、技术状况、自动化程度等。总体上讲,我国国有企业比世界发达国家落后,私有中小企业比国有企业落后,相当一部分乡镇中小企业是用城市企业淘汰下来的设备。我国工业普查资料说明,我国主要工业企业的设备技术状况是:属于70-80年代国际一般水平的占%,国内先进水平的占%,国内一般水平的占47%,国内落后水平的占%。而世行研究报告显示,按国际水平要求,我国国有企业设备技术水平属于国际60-70年代水平的占20%,仍可使用的占20%-25%,应予淘汰的占55%-60%,与国际技术装备水平相差20-30年。因此,我国的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技术装备是十分落后的。

3、人才缺乏、管理落后

由于我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中小企业难以吸引到所需人才。这有从业人员社会观念的原因,也有中小企业主自身素质的因素,不重视人才。据统计,全国大企业每百名职工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为人,中小企业仅有人,许多甚至根本没有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同时,因为缺乏技术和人才,中小企业业务经营能力差,且一般都缺乏中长远规划目标,又难以引进和采用先进生产技术,造成在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处于市场上的弱势状态。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负责人及其一般管理者还停留在家庭式管理状态,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较为大量而严重地表现为管理中存在决策简单化、主观专断现象,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

4、产品质量可信度低、信用观念淡薄、缺乏信誉

中小企业由于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管理上的落后,其产品的质量很难保证,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商品来自中小企业的不在少数。致使人们对中小企业产品很难认同,导致其产品很难畅销,甚至可能大量库存,发生资金周转困难,使其有限的流动资金也被占用,无法扩大再生产,使其经营勉强维持。但不可否认,也有不少中小企业,其产品质量的可信度是非常高的。与此同时,信用观念淡薄,缺乏信誉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又一要因。信用是一种资源,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市场经济中,信用己成为市场交易的基本准则。而在我国,信用不足己成为中小企业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尤其是个别中小企业的某些欺诈行为和由此引发的抽逃资金、拖欠账款、逃废银行债务、恶意偷、欠税等信用问题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使得众多投资者望中小企业而却步,更倾向于将资金投入到资信较好的大企业及国债市场。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其资金的安全性,只能设置更高的要求以及更严格的贷款审批程序,使得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更加难以满足。

(二)银行的制度约束

1、金融改革不到位、商业银行商业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金融业的主角中、工、农、建四行还背有相当沉重的历史包袱,其他众多中小商业银行无不以争抢和保持大客户为开拓重点,金融改革不到位,人为因素还突出。国有大中型企业欠款难还,毫无疑问,对于本来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贷款份额造成挤出效应,使中小企业贷款更加困难。受长期计划经济影响,目前我国银行业的服务意识、忧患意识、生存意识均比较薄弱,拓展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缺乏内在积极性。

2、银行控制风险的要求

我国金融改革力度的加大,使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实行了信贷收缩和信贷集中的策略,银行加强了信贷风险的控制,责任风险管理责任制度日益强化,并且大部分实行了终身责任追究,银行贷款的门槛在不自觉中抬高,大部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认定主要是以大企业的指标作参照,用大企业的标准评定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大部分中小企业也就很难达到发放贷款的条件。

3、银行内在经济利益的要求

商业银行经营的首要原则是盈利性,管理目标是实现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因此盈利为其主要目标。提高盈利水平,就要在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在扩大负债规模的基础上扩大资产规模,合理安排资产结构,提高生息性资产比重;同时,在满足贷款和投资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负债结构,降低筹资资本,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开支。中小企业尽管借款数额小,期限短,但在银行的每笔业务流程完全相同,而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与向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贷款的手续完全一样。这说明,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成本高而收益低。与此同时,中小企业本身一些固有的缺陷,使银行对其贷款存在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银行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低,中小企业申贷无门,实在是事出有因。

4、缺乏保护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

由于法律、法规对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现在银行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大多数是宏观指导性的意见,缺乏相关法规的配套、衔接,使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都缺乏参与市场公平竟争的法律保证。加之由于人为因素的原因,一些地方默许甚至纵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法院对银行债权的保护能力低,银行在维护金融债权的过程中“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也多次发生,加剧了银行“恐贷”心理,从而也造成“企业贷款难,银行难贷款”的局面。

(三)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

1、国家对中小企业支持不够

1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不够

国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步制定和实施了不少扶持政策,使其融资问题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却尚未形成足够的重视,缺乏配套的专门为其提供服务的优惠政策。不仅如此,现行金融体系还对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金融的活动作了过分严格的控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2缺乏统一的中小企业的管理机构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的要求,政府应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给予特别的扶持,其中最为迫切的一个环节就是建立一个统一的专门机构来对中小企业进行管理,实施政府的相关政策主张,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进程中所取得的基木成功经验。而在我国,现行的管理模式是按所有制及部门组成的“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有关中小企业机构设置重叠,职能重复,政出多门。迄今为之尚无一个统一的专门机构来对中小企业进行管理,这样不仅不利于中小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规划和协调,也不利于政府对它们进行宏观指导的政令的有效实施。

2、直接投资渠道对中小企业障碍重重

1尚未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多层次、不同风险度的股票交易市场

为了控制金融风险,我国政府近年来已将证券交易严格控制在证券交易所范围之内,其余的场外交易基本上属于非法交易,形成了资本市场几乎只有交易所一个层次的独有景观。这一结构单一的资本市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已突出表现在:一是难以发挥资本市场机制;二是难以提高资本市场的集中度;三是不利于降低资本市场的整体风险。导致大量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无法利用资本市场渠道筹集资金。

2发行上市门槛高、层次不够

在股票市场上,对中小企业发行股票的最大障碍是规模限制。按我国法律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为1000万元,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这些规定显然将很多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挡在资本市场门外。多层次上市标准是海外成熟市场的共同经验。虽然深交所设立了中小企业板块,但其并未降低上市门槛,与主板市场的区别不大,只向多层次市场迈出了很小的一步。

3中小企业难以利用债券融资方式

至于发行债券,尽管我国民间投资的潜力巨大,但社会投资需求与民间投资供给的长期错位造成了民间投资领域的极度狭窄,目前发行的重点建设债券、中央企业债券和地方企业债券,利率固定,期限较长,主要用于大规模进行的工业技术改造、城市化进程以及基础设施等资本密集型项日的投资,带有政府主导垄断的推动型色彩。姑且不说中小企业难以进人这一投资领域,投资项目也不是中小企业的强项,就债券本身所具有的利率、期限特征和所有制特征也难以适应中小企业的需求。剩下的只能是民间借贷,这一渠道除了资金有限、满足不了中小企业规模扩张的需求外,还因其“非法”而受到打压。

3、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

我国现行的金融体系是建立于改革开放初期,基本上是与大企业为主的国有经济相配备,随着改革的深入与经济结构的调整,却未能相应的建立起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不仅如此,一些原先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城市信用合作社也纷纷并成合作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其服务对象也发生了改变,致使中小企业信贷渠道愈发变窄。一些中小企业只好转向民间渠道融资,民间融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样不仅扰乱了我国的金融秩序,而且还时常发生经济纠纷。民间融资问题的解决己不能简单地靠行政手段,必须积极地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拓宽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才能使该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4、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

在中小企业发展进程中,中小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为了顺利解决该问题,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我国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发展后,据统计至2001年6月底,全国中小信用担保机构己超过21111家,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和从事中小企业担保业务的商业担保机构也超过11111家,己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建了省级担保机构,上述担保机构筹集担保资金约11111亿元。我国担保体系在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缺口上己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其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由于担保资金的有限性,对于中小企业巨大的资金需求而言,其只是杯水车薪,且担保资金的追加并没有制度化。没有财政资金的持续投入,没有有效的资金来源,仅仅依靠自身担保费用和利息收入,很难维持担保基金的有效运作。二是由于担保基金是政府组织出资,是行政产物,其不能完全摆脱政府干顶,担保业务市场化运作受到了限制,影响了担保功能的正常发挥。二是由于我国对担保基金未能建立起再担保制度,使得担保基金的风险分散与转移能力均较弱,担保机构承担了较大的风险。

5、风险投资机制建设滞后

由于我国风险投资业起步较晚,风险投资机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首先,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单一。我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投入,个人、企业、机构等投资潜力未被充分利用。风险投资的社会化程度不高使得资金规模有限,同时也使市场风险得不到有效分散。其次,风险投资注入时间滞后。美国风险投资约有80%的资金主要集中于风险企业的成长阶段和创建阶段,其余20%投在种子期及成熟阶段。而我国90%的资金投向成熟企业,真正应起作用的创业阶段的投入却极为有限,风险投资注入时间滞后使得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及产业化水平均较低。第二,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存在缺陷。顺畅的出口是风险投资发展的关键。风险投资的最终目标不是经营企业,而是通过一段时间的经营管理后相机退出投资,从而获得较高的回报,这是投资者进行风险投资的积极性之所在。从我国现行的市场机制来看,风险资金的退出渠道尚未完善,有的退出渠道尚未形成,有的虽己形成们但运作却不规范,不规范的市场操作使得投资者望而却步。最后,与风险投资相配套的政策法规不健全。我国在风险投资力一而没有相关独立的法规,风险投资只能按公司法来管理,公司法而未能对风险投资的特殊性作出相应的规定,从而使不能给风险投资者以必要的法律保证。

二、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方面作出努力,企业要加强自身建设,银行要加快改革步伐,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政府要发挥政府推动和引导作用,要培育一个良好的社会融资环境。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企业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各方面建设

1、实行灵活的经营战略、提升竞争能力

中小企业要实行机动灵活、市场适应性强、拾遗补缺的经营战略,避开行业内大企业、大公司所关注的热点项目,选择他们易于忽视而又有一定经济效益的“缝隙”产品或配套产品,用有限的资金,采用“小而专、”“小而精”、“小而新”的发展模式,在大企业的夹缝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或是选择在某一个行业中处于支配地位的大企业,实行强弱联合,采取依附协作的经营战略和生产方式,充分利用大企业的资金、技术优势,形成“小而联”的企业发展结构,突破中小企业自身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局限性。

2、多渠道筹资

中小企业要采用多种形式的筹资架道,利用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筹集资金,量力而行,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实力,循序渐进,减少盲目性,防止不切合实际的攀比性,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建立现代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自身要加快制度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要完善经营管理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增加透明度,保证对外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增强信誉,积累信用,建立起一套适合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现代管理制度。

(二)金融机构要加快改革、转变观念、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1、金融机构应转变观念

国有商业银行应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的贷款环境,调整信贷政策,修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打破以企业规模、性质作为支持与否的条件,支持中小企业的的合理资金需求,遵循公平、公证和诚信原则,逐步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投人的比重。商业银行在组织制度方面应创新,现在各国有商业银行除总行己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外,一级银行和二级银行也设置了中小企业信贷机构,制定和执行对本地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策略。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这一经验,改善金融服务,使中小企业能够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2、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就是银行的间接融资,但是我国各银行机构的贷款品种的一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多样化。因此,我国各金融机构应根据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不断进行开发和探索创造出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一般资本金数量少,资产规模小,很难满足银行资产抵押的要求,尤其是很难提供土地和房产的抵押,并且也很难找到满足银行要求的有实力的大企业为其提供信用担保,但其业务一般比较频繁,且资金周转快,因此会有许多短期的金融工具,如发票、应收账款、运输途中的货物等,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信用工具,应是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出发点。目前,我们予以鼓励的就包括了为中小企业开办融资租赁、仓单质押、货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保理、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等业务,还可将企业法人和股东的个人则产纳入抵押担保范围,从而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同时,金融机构更要研究开发适应中小企业中长期资金需要的金融产品。

3、加快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

我国金融机构受旧的经营观念和实际垄断体制的影响,习惯于坐等客户上门开展业务,不会去主动了解客户,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客户的主动信急沟通意识较差。我们认为,现在除了要创新金融产品以外,对于服务模式也是应该有所提升的,要形成正确的信贷营销观念,调动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动去了解、争取客户,培养符合自身银行特点和优势的客户群,而不是盲目跟风,一味地盲目向所谓的“优质大客户’集中,特别是要学习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和做法,做好信贷市场的细分工作,善于从广泛的市场客户,尤其是众多的中小企业中,发现和挖掘成长性好的、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主动加以支持和培植,使之发展成为自己稳定的客户。

4、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要加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扶持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潜力的科技型、城市劳动密集型和社区服务型的优强中小企业;国有商业银行对于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的中小企业,开通贷款“绿色通道”,提高服务效率,为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对发展前景好,信用水平高,经营稳健的中小企业要实行倾斜政策;银行系统要加快金融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综合化的金融产品,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在国有商业银行积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同时,要促进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多方位的金融服务。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创造良好的社会融资环境

1、政府必须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民营企业自身来看,其涉及领域较广、数量多,基础庞大,但除少数企业进人一些高技术领域外,大量的是传统的商业流通业、房地产和一般制造业,还缺乏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在发展中,内部和外部的作用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依靠自身力量,但政府的引导作用也至关重要。政府和人民银行应采取正面引导等措施,进一步净化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和信用环境。

1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扶持和引导

政府应在管理咨询、行业指导、技术创新、人力保障、税费政策等五个方面加强服务,提供足够的优惠政策,促其提升产品技术含量,避免重复建设,引导其增强市场竟争力。要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实现治理结构化,规范财务制度。

2建立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平台

通过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协调和配合,以人民银行为主体建立征信机构,将分散在各部门、各单位的企业信用信息统一收集,建立咨询服务平台,作为评定企业信用等级和查询的基础资料,以便银行掌握企业真实情况。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一经查实,全力打击。

3给予民营企业公平待遇

不仅要在法律、政策上,更要真正在理念上做到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除国家特殊规定的以外,所有投资领域,民间资本均可进入;凡是鼓励和允许外商投资进人的领域,均鼓励和允许民间资本进人;在实行优惠政策的投资领域,其优惠政策对民营企业同样适用。要放宽对注册资本的限制;放宽对专项审批的限制等;制定专门办法,加快解决民营企业土地、设备抵押、登记难等问题。

2、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融资环境

1建立社会信用担保机构

要充分认识和重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作用,要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起多层次、多结构、多种所有制并行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完善和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规范发展,保证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的运作符合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避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成为企业转嫁风险的避风港。各类型的银行金融机构要与信用担保机构建立平等的业务联系,银行对有信用担保机构担保的中小企业实行有差别的贷款利率和扶持措施。

2建立多种形式的中小企业银行

国外大多数国家都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我国缺乏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应设立中小企业政策性和商业性银行。政策性银行主要解决中小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和固定资产方面对中长期贷款的需求,对需扶持的中小企业发放贴息和低息贷款。商业中小企业银行,可由城市合作银行、城乡信用合作社或联社改制而来,充分发挥这些区域性银行对当地经济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为中小企业服务。

3促进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

要促进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如民营金融机构和外资机构。出于对金融风险的考虑,这两种金融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一直受到广大的争议,但是,事实证明,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监督,他们是可以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贡献力量的。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首先,依据我国现实经济情况,进一步放开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进入金融行业的门槛,即通过政策法规进一步放宽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木进入中小金融机构的限制;其次,对于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进入金融行业投资,政府要改变传统的行政命令式的干预方式,而应当把重点放在政策监督、法律规范和政策引导上。

4实施发展中小企业股票和债券市场

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发展中小企业股票和债券市场,逐步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市场,以适应不同的中小企、不同的融资需求渠道。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公平的融资空间,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体现优胜略汰原则。

总之,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的研究,切实可行地采取措施,改变现有中小企业的融资格局,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晓红,郭卢混.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张雁翎.民营企业融资方式比较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3,(2).

[3]李军.企业融资[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年7月.

[4]王群琳.多种途径解决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3).

[5]刘新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述评[J]经济学家,2005年2月.

[6]张昌彩.中国融资方式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7月.

作者:王宏男(1968-)河南南阳人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经济师

企业融资中存在问题及对策5

1引言

研究的背景

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新兴工业国家还是在处于制度变迁中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中小企业己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我国是个中小企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群体日益壮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力量,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中小企业不仅在数量上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而且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推动科技进步,缓解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截止到2008年年底,在各级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970余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已达到388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的%;缴纳的税金占全国的%;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达90%,其中吸纳了80%的城镇就业人口,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也基本由中小企业吸纳;中小企业发明的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

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融资困难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不仅是实务界关注的重点,国家制定政策措施的焦点,同时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2008年受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冲击,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比以往更加突出。一方面,受出口减少,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影响,中小企业收入及盈利空间大幅缩减,造成了中小企业内源性融资减少;同时,信用紧缩,金融机构的贷款更加谨慎,惜贷现象进一步恶化,致使中小企业外源融资也受到限制。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较大面积出现了中小企业亏损,倒闭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就业等问题。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查,2008年全国约十分之一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2007年同比减少巧%。全国上半年规模以上的工业中小企业停产,半停产万户,下岗工人约2000万人。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典型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己经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三分之二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

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已出台了一些政策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比如,提高纺织品等出口产品的退税率;适度放宽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政策;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扩大股票市场,推出创业板块;建立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允许组建私营银行和金融公司;各银行也在推行小额贷款等。从市场方面来看,目前市场上原材料的价格,尤其是资源类原材料的价格己经有所回落。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许多中小企业也针对国家的宏观环境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战略,进行了裁员并加强内部成本控制管理。但是,多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所以,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研究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结合我国国情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特点,探索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出路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刘东、杜占元在其中小企业与技术创新1998)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状况,理论基础以及各国政府采取的扶植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并对我国如何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万兴亚在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政府政策(2001)一书中重点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的概念界定,框架和设计原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现状等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其它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践经验,提出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和促进体系。

张捷在其结构转换期的中小企业金融研究(2003)一书中重点对中小企业金融特征和金融约束进行了阐述,对金融体制的结构变迁及其对中小企业金融产生的影响做出了历史考察和国际比较,并且对我国经济及金融体制转轨进程中的中小企业金融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提出构筑复合共生型的多元金融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金融问题的根本出路。

林毅夫在其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2001)一文中指出,不同的金融机构给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和效率是不一样的,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出路

国外研究现状

Berger和Uden(2002)从关系融资的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关系型融资假说,他们认为企业固定地与少数银行打交道,经过长期和多渠道的接触能够使银行取得贷款企业及其业主的多方面信息,可以有效地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关系型贷款方面比大型银行更具优势。

等探讨了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并结合我国的国情,研究了现阶段我国政府应该哪些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项目,作者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融资项目所产生的效益,同时,还介绍并比较了美国政府扶持小企业融资的措施及其经验,指出美国的经验对我国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如相对于直接贷款而言,信贷担保项目更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借贷风险,从而能更有效地贷款给中小企业

研究的意义

2008年,国家提出保增长、促内需、调结构的政策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规模扩大,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的需要将日益增强,因此更加需要资金的支持。而融资困难却会使中小企业贻误市场良机,从而阻碍其健康发展。同时,中小企业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后金融危机时代,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这一宏观经济目标,通过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将是一个可行途径。所以,笔者认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不仅是化解中小企业自身生存危机的重要出路,而且对今后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思路和方法

首先对中小企业以及融资方式等概念进行界定,并简要介绍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和融资需求方面的理论,然后描述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接着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探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产生的原因,之后比较研究了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2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理论

我国中小企业界定标准

中小企业是一个企业规模形态的概念,它是一个相对而且动态的概念。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以对中小企业的界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一般来说,国际上对中小企的划分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标准。定性的标准主要有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企业在市场中的定位等。定性标准一般包括三个核心特点:企业家具有独立所有权,自主经营和较小的市场份额。这种界定主要为欧美国家采用,但由于其容易受主观判断的影响,因而很少单独作为界定中小企业的标准,而往往与定量标准结合使用。定量标准主要有职工人数,总资产和营业额等。我国对中小企业界定的标准通常采用的是定量标准。

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了中小企业标准,这也是我国现行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见表1-1)。

融资方式和融资渠道

融资,即资金的融通。广义的融资包括资金的融入和资金的融出两个方面,狭义的融资是指企业为经营和生产准备好所需的资金的过程或行为(方晓霞,1999),本文所研究的融资指的是狭义的融资。

融资方式是指企业融入资金所采取的具体形式,体现资金的属性。企业的融资方式,按照资金的来源可分为内源融资方式和外源融资方式。内源融资是指从企业内部筹集资金,具有自主性,有限性,低成本,低风险等特点,主要包括企业的留利资金和沉淀资金。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就需要扩大规模,提高竞争力,而这些仅靠内源融资往往是不够的,还需要依赖外源融资。外源融资是指从企业外部融入资金的方式,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外源融资不受企业自身积累能力的约束,能够快速并且大规模地实现资本集中,但是也要承担较高的成本和风险。

股权融资又叫所有权融资,是指企业在创办或增资扩股时向其股东筹集资金的方式;而债权融资则是企业通过发行债券,银行借贷等向企业的债权人筹集资金的方式,它可以在企业生命周期中的任何时期进行。广义的债权融资包括企业的全部负债,有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民间借贷,商业信用等。

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繁多,且大多数企业的信息不透明,目前又没有全面,系统的统计体系,所以对其融资现状做到精确描述是极其困难的。

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趋势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中小企业传统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内部积累,银行贷款,申请财政扶持资金,民间借贷,商业信用融资等。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推出之后,上市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有了多样化的选择。近年来,又涌现出一些新兴的融资方式,如风险投资,海外上市,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租赁融资,供应链融资,典当融资,信托融资等。

民间融资普遍存在

民间融资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企业之间的融资,主要有亲友借贷,,企业间借贷,民间票据贴现,钱庄等形式,我国中小企业的民间融资以民间借贷为主。民间融资中有些属于非法融资,如地下钱庄,非法集资等

内源融资占据重要地位

与大型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对内源融资的依赖度比较大。特别是在企业创建初期,几乎完全依靠自有资金,90%以上的资金由业主及其家庭成员提供1。在企业存活并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可以获得各种外部资金,但是内源融资仍占有较大比例。

间接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中,间接融资占据较大比例,而间接融资又以银行贷款为主。

间接融资还包括票据融资,租赁融资和典当融资等。由于我国的票据市场起步较晚,商业信用环境不佳,发展不规范,中小企业票据融资比例较小,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近两年,我国票据融资虽然增长较快,但却并未真正惠及中小企业;租赁融资也由于缺乏有利的环境而发展滞后一方面融资租赁立法不完善,目前关于租赁的法规散见于合同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等,尚未颁布专门的融资租赁立法,同时也缺少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受企业经营者观念落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对租赁融资的应用也较少,而银行贷款由于其操作方便,成为大多数中小企业外部融资采用的主要方式。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可知,总体来看,内源融资和债务融资在中小企业的融资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股权融资则比较少,这在形式上和融资优序理论所提倡的融资次序大致一致。但这并非表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趋近完美,其融资不存在问题了;相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因为优序融资是在资金供应充足稳定的前提下,基于降低融资成本的考虑,以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是企业的自主决策,选择的结果;而我国中小企业的这种融资状况却是源于企业的被动选择,是各种融资方式受限的无奈结果。我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指出,目前全国每年有35%的中小企业倒闭,其中有六成是由融资问题造成的o。

内源融资能力不足

内源融资虽然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之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能力还严重不足。2005年我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的中小企业将内源融资作为首选的融资方式,但该报告同时指出,在融资规模上,内部留存利润仅占全部筹集资金的%。内源融资的主要来源就是留存收益,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且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财税负担较重,同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风险,盈利能力普遍不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多注重当前获利,缺乏长远的经营规划,在利润的分配中表现出重分红,轻积累的倾向,中小企业自身积累不足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难以拓展

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是随着新融资体制的确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的平台和成长的空间。2004年6月25日,中小企业板首批8家公司上市,2009年中小企业板正式启动5周年时上市公司有273家,到今年IPO排队超过800家。可以看出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的发展还是很快的,然而它们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只解决了部分高科技成长性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间题汤其他类型的中小企业几乎与之无缘。与我国上千万的中小企业数量及其融资需求橱比,中小板和创业板提供的融资可谓杯水车薪。

银行信贷融资困难

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如果贷款的请求得不到,满足,便会形成融资缺口。而事实正是如此一一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一直面临合获得银行贷款困难的问题。中小企业对我国的工业产值贡献比例在60%以上,而其获得的信贷比例不足10%,两者显得极不相称。其实,中小企业信贷困难在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只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情况更为严重。

2008年,在金融机构信贷规模紧缩的情况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更加困难,江苏和浙江地区,中小企业信贷满足率不足30%?。在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引导下,2009年我国新增贷款万亿元,其中中小企业新增贷款万亿元,中,小企业分别占新增企业贷款(万亿元)的343%和驴,但贷款覆盖率19%与发达国家的50%相差甚远。同时有资料表明,2009年信贷猛增是大量票据融资所造成的虚假繁荣?,.大量的票据融资并未使中小企业受惠,而且新增的中小企业信贷资金主要流向了房地产行业,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贷困难问题依然未得到有效缓解。2010年新增贷款目标约为万亿,但信贷资源仍然相对稀缺,银行不会过于放弃收益以争取业务规模,这种带有一定政策性支持的银行信贷的发放对象目前主要仍是一些达到一定资产规模并有较高信用等级的中小企业,无法真正覆盖整个中小企业群体。

民间融资受限且融资成本高

民间融资虽然是中小企业正规金融的一个有益补充渠道,但其运用却受到较多限制。首先,民间融资的人缘,地缘特征,决定其一般只能局限于一个狭小的地域空间进行,难以满足跨地区,大规模经济活动的资金需求。其次,我国的金融体系中一直都没有确立民间融资的正当性,民间融资大多处于地下或半公开状态。由于民间融资有可能扰乱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其中的违法行为不易被政府监管层观察到,由民间借贷引起的社会暴力和民事纠纷等行为时有发生等因素,国家对民间的各种高息借贷行为一直采取打击的态度,以致中小企业利用民间融资也存在一定风险。

同时,民间融资的成本一般都很高。典当融资的月利率达5%,而小额贷款公司推出的抵押贷款年利率高达21%;民间信用借贷中,有些是无息或低息的互助式借贷,但大多数借款的利率水平都比较高,一般参照银行贷款利率,根据供需状况变动,且明显高于银行贷款利率。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缺陷阻碍了融资

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上的缺陷,会造成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资产流失,成本增加,规模扩大受阻等负面后果,以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这不仅为中小企业内源融资困难埋下了伏笔,而且也会抑制正规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甚至成为股权融资的障碍因素。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经营风险较大。中小企业受规模限制,经营活动范围较窄,无力涉足多产品,多行业,多市场,自身分散风险的能力本来就较弱,再加上管理的不善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很大。而中小企业的粗放式经营模式更进一步加剧了经营风险。除少数高科技企业外,我国中小企业多处于竞争较为激烈的劳动密集行业,缺乏必要的设备和技术创新,在生产过程中浪费,污染问题普遍存在,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市场需求缩减,成本提升的情况下,经营就很可能陷入困境,倒闭的风险很大。

中小企业信用文化缺失、整体信用水平较低。中小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严重,企业的经营状况信息和财务信息,是各利益相关者做出投资或信贷决策的主要依据,而信息不透明则会阻碍企业的外部融资。

中小企业抵押资产欠缺,担保困难。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不清晰问题广泛存在,以致很多中小企业都缺乏可用于抵押的房产。中小企业规模小,拥有的固定资产也不多,而且房产,机器设备等抵押物变现处理的困难也抑制了银行向其贷款的积极性。有些中小企业的动产资源比较丰富,有些企业无形资产占较大比例,但我国动产质押,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融资方式还很不成熟,主要集中于个别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规模较小。

中小企业一个重要特点即规模相对较小,这也是其不能满足上市融资条件的先天缺陷。其次,规模小的企业其资金需求往往具有时间紧,金额小,需求频繁的特点,而银行贷款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特点,银行对每笔贷款所需的信息收集,监管费用大致相同,单位交易成本随贷款规模的增大而降低。而中小企业的这些融资特点使银行贷款难以产生规模效应,造成银行不愿向其贷款。

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

缺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的主要原因。去年创业板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大步,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在发达的资本市场,公司债券的发行规模已超过了股票,而在我国,公司债券还没有普及,发行的都是国债或国有大型企业债券,债券市场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我国的资本市场主要就是股票市场。而且,我国的场外交易市场刚刚试点,市场定位和相关制度不够完善,三板的活力未能充分展现。

金融体系结构不合理,银行信贷机制有缺陷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体系也分化出了一定的层次性,呈现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大型金融机构与中小金融机构相互补充的局面,但目前的金融体系结构仍不够合理。主要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不够发达,且民间金融一直没有被纳入到该体系。我国现有的正规信贷体系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组成。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占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一半以上,几乎在全国各个区县都有分支机构,是信贷体系的主体,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信贷资金的垄断性提供者,但其主要定位是为大中型企业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实力,与中小企业的贡献和融资需求明显不匹配。目前国家虽多次提出各商业银行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力度,但商业银行的信贷机制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

信用评级和信用担保系统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一切经济交易的基础,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更是如此。如前所述,信息不对称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大障碍因素,中小企业可用信用资源缺乏,银行难以获知中小企业的真实信用状况因而不愿放款。发达国家大多己建立了相对完善信用体系来缓解这一问题,健全的信用征集和信用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增加市场主体间信息的了解,而且可以改善信用秩序混乱,信用关系扭曲的局面,有利于中小企业整体信用水平的提高;同样,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也可以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而在我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信用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善。

中小企业融资的管理机构和支持政策体系不健全

缺少统一的中小企业融资管理机构,成立专门,统一管理机构,#是对中小企业进行支持的重要一环,这也是发达国家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扶持政策不足,尚未形成完整的政策体系,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国家很多宏观政策都是围绕国有大中型企业制定,银行业也大致体现了这种要求。我们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数量和惠及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扶持方案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往往是在产品方面仅考虑创新,在制度方面仅考虑法规,相关政策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衔接。同时,许多扶持政策,特别是有关商业银行对企业信贷方面的鼓励政策,往往是倡导性的,缺乏必要的实施机制和硬性规定,以至于落实效果不佳。

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在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比较落后,关于中小企业比较完整的法律,仅有一部2003年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且尚未对原则性的法律条文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配套的投融资,技术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制度没有建立,法律本身的效果难以充分体现。我国现有的《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都缺少支持中小企业的相关条款,所以法律的执行并未向中小企业倾斜。

此外,中小金融机构,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等方面也都没有详尽的法律规章可依。政府虽然出台了不少政策性文件,但在具体操作和强制执行等方面难以满足现实需要,一些地方政府制定的一些政策甚至存在着和国家所倡导政策的原则和精神相悖的地方。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高层次立法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致使中小企业顺利融资失去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4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

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缺陷和固有的一些特点,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还得从中小企业自身入手。中小企业固有的一些特点,如规模小,资金需求量少却频繁,缺少抵押担保物等,难以通过企业自身的力量加以改变,但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管理水平不高,信用缺失,财务信息不透明等方面的素质缺陷,却是可以通过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加以改善的。

规范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因素,公司治理结构是否规范,完善,不仅影响中小企业的投融资决策,关系到其管理效率,而且往往也是银行是否愿意提供贷款以及提供何种条件贷款的关键。一方面,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形成企业内部的权力制衡机制和企业运营的内部监督机制,避免高度集权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监督缺失造成的资产流失,管理混乱等现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从制度上保证中小企业经营和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也可以为企业树立规范管理的良好公众形象,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从而吸引更多投资。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甚至决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发展潜力以及信用能力。中小企业要想降低经营风险,增强内源融资能力,就必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突破人员素质和管理两大瓶颈,对企业内部管理的各方面进行整合,致力于核心竞争技能和专长的获得,形成企业的整体优势。

增强信用观念,加强企业信用建设

我国中小企业不仅面临着资金的匾乏,同时也有责任的匾乏,信用度的匾乏。事实己经证明,不讲信用,诚信丧失构成了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巨大障碍。所以,中小企业必须强化信用观念,加强自身的诚信建设,在企业内部提倡信用文化0,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自觉依照市场经济规则办事,以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赢得银行的信任和资金支持

建立良好的信息披露机制,提高信息透明度

为了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赖和支持,中小企业要掌握与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等外部机构的交往技巧,强化信息披露意识,加强与外界的信息沟通,提高信息透明度。中小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信息的传播,收集,分析和反馈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经营方针,财务状况等信息,准确并及时地向贷款银行批露,配合银行深入了解企业经营计划和相关状况。

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应提高融资认知能力,积极接受新的融资理念,学习,了解新的融资知识和工具,勇于开拓新的融资方式。除了传统融资方式外,中小企业还要根据自身特点和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中的资源和国家的扶持政策,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型融资模式和融资途径,如创业投资,应收账款融资,外贸融资,融资租赁等。

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进一步推进创业板市场的发展

纵观国际资本市场,创业板的创建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发展起步较晚,我们可以在吸收发达国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具体特点,不断探索创业板的健康发展之道。

积极发展债券市场

通过发展债券市场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发行企业债券可以为大型优质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从而使信贷机构更多地关注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债券发行制度,适度降低债券发行标准和要求,使具有一定实力的中小企业能够通过发行债券这一方式融到所需资金。

努力发展场外交易市场

场外交易市场可以为未在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的企业提供证券交易平台,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解决未上市中小企业证券的流动性问题。场外交易市场也可以为主板和二板市场发现和培育上市资源,有利于交易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目前,我国场外股权市场由多个独立市场共同组成,包括由全国200多家产权交易机构组成的产权交易市场,原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报价转让系统组成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还有天津股权交易所和天津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组成的股权交易市场等三大市场。

增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国有商业银行要转变观念,重视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开拓

国有商业银行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从实务领域看,发达国家的大银行凭借其贷款技术和管理创新,已形成进入地方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优势。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少不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大力支持。

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

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在组织,产权设置,效率,服务等方面有很多相似点,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也比较容易,前文在理论上分析了中小银行在中小企业贷款中具有优势,事实上国内的情形也是如此。

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建立中小企业征信体系

为了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就要实现信用信息服务的产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由此就必须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体系。应由政府牵头,协调与整合各方信用资源系统,建立一个全国性,共享性的中小企业信用征集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评级提供依据和基础。

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

完善的信用评级制度能够有效降低被担保者的融资成本和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是担保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够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在较为成熟的场经济中,凡经营业务与信用相关的投资,担保,证券,顾问,基金等机构一般都要经过信用评级公司的信用评级。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结果,直接影响到受保者的市场融资成本。就目前我国信用行业发展现状而言,为保证信用担保业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迫在眉睫。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企业本身都要努力参与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共同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从而增强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充分发挥专门管理机构的职能,形成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

在政策方面,要多关注中小企业的生产压力,为中小企业融资构建良好的财政,税收,法制环境,抓住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向型经济构成主要影响的时机,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和技术创新政策,针对中小企业船小好掉头的特点,分区域,有计划地鼓励中小企业转型,并对此类企业提供包括融资在内的相关配套优惠措施。

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

中小企业从整体而言,都具有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竞争力弱等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等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安排和法律规范,为中小企业发展构建一个公平有力的竞争保障体系。我国已经实施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需要各地依据该法律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实施细则,通过中央,地方和民间组成的组织机构体系及培育与多元化的融资体系相配套的环境,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我国应该能够制定和逐步完善有关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表明,政府的资金支持和金融市场的资金支持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替代性,我国财政资源有限,中小企业数量巨大,因此应该更多地采用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柏景岚,马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7

[2]曹凤岐.解决问题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明[J]资本市场2010

[3J曹强.非正规金融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有益补充渠道[J].沈阳大学学报.2009

[4]陈莉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地区差异分析[J].南方金融,2007

[5]陈乃醒,傅贤治,白林主.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8一2009)[R].北京:中国经济出版,2009

[6]陈晓红.论中小企业融资与管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7]成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建议田.财会通讯,2009

[8]丁宇.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选择一以美、日、德为例兼论我国的中小企业政策[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4

[9]傅汉清.美国小企业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10]公共财政与中小企业编委会.公共财政与中小企业[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11]郭斌,刘曼路.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温州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2

[12]何长见,何毅.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系统性障碍与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大地社,2007

[13]胡海峰,罗惠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

[14]胡援成.中小企业融资的调查与思考[J].管理世界,2004

[15]蒋伏心,周春平.交易成本,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

69 1374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