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局专题党课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文旅局专题党课: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2024年5月17日,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我国旅游业取得的突出成就,强调“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深刻阐明了当代旅游业发展趋势,深化了对旅游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发展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定不移地走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
一、旅游业是战略性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
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引领我国旅游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2024年一季度,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7%,在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方面作用明显;全国出入境人员超1.41亿人次,同比上升117.8%。假日旅游人潮涌动,旅游过年已经成为新民俗。2024年春节假期八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0%;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同比增长47.3%。旅游已经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已经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
(一)旅游业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优化经济结构。旅游是最终消费、综合消费,关联性高、辐射面广、带动性强,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征。“十三五”时期,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增长态势,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超过10%。2023年,全国A级旅游景区直接就业超过1000万人,旅游带动综合就业近8000万人。随着旅游市场需求升级,旅游消费趋于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现代旅游业进入了“品质需求引导供给创新,创新供给推动需求升级”的良性循环,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协同发展,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随着文化、艺术、科技、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数字化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的广泛应用,体育+旅游,旅游+康养蓬勃发展,红色旅游、研学旅游新需求和新业态持续涌现,新一轮旅游投资和创业创新的高潮正在来临。
(二)旅游业是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中国人民自古就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承载了文化传承和文明创造新使命,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是旅游强国的时代要求。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精神文化层面需求越来越突出,更加期待书生意气的研学和家国天下的旅行。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发展旅游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创造现代文明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旅游业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民间外交,到当前以中外旅游年等形式增进国际交流合作,旅游发展一直是中华文明的传播者、文化交流的民间使者,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和提升国际话语权的软实力。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贺信中指出,“希望中意文化和旅游界人士共同描绘古老文明新时代对话的绚丽景致,为世界文明多样性和不同文化交流互鉴作出新贡献”。202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向第十四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致贺信:“旅游是中美两国人民交往交流、相知相近的重要桥梁。”新时代发展入境旅游的决心从未动摇,政策工具也越来越完善。目前,我国已经与23个国家签署了普通护照免签协议,对12个国家实施了单方面免签证协议。随着国力增长和政策优化,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将继续扩容。游客出去了,交流合作也要与时俱进。加强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国别研究,创新双边和多边交流机制,主动设置议题,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提升我国在世界旅游发展体系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是建设旅游强国的重要使命。
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旅游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旅游供给体系日臻完善,绿色旅游、智慧旅游等新业态快速兴起,人民群众在旅游中体验到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为推动旅游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大游客的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需求,也在牵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以及旅游业创新研发和服务提升。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多措并举,方能行稳致远。
(一)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要保障游客权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旅游环境,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4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格调品位,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随着城乡居民出游人数的增长和旅游经验的成熟,游客不仅对旅行社、导游、旅游景区和星级酒店,而且对公共服务和商业环境提出了升级要求。尤其到了节假日和暑期旅游旺季,游客满意度更是观测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晴雨表。人民群众对解决旅游旺季热门景区和文博场馆预约难、停车难、强迫消费、诱导消费、价格欺诈、大数据杀熟等问题,有着越来越迫切的期待。为发展入境旅游,还要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要学会倾听游客通过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发出的声音,适时将游客满意度纳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约束性指标。
(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要让人民受益。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人民能否从旅游发展中受益,2020年6月8日至11日在宁夏考察时指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农民主体地位,把保障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探索建立更加有效、更加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乡亲们持续获益”。2023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要求,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促进农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化进程。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村,从“卖石头”到“卖风景”,昔日矿坑变身油菜花田、荷花藕塘,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路。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做好“冰雪”文章、发展冰雪经济,乡亲们吃上了旅游饭。部分旅游目的地发展过于关注来访游客的增长和投资机构,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当地居民的利益,影响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将旅游带动目的地城市和乡村的产业发展、居民就业和生活水平提高,纳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并采取务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实现。
(三)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提升传统产业能级。旅游业经济属性强、市场化程度高,旅游投资机构和市场主体规模众多、类型多样,包括以旅行社、在线旅行商和导游为代表的旅行服务商,以酒店和民宿为代表的旅游住宿商,以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为代表的旅游休闲运营商,以及地图导航、语言交互、移动支付等科技创新企业。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旅游业发展质量,以及资本、技术和研发创意等要素后续投入的水平。广大游客的品质需求正在倒逼旅游供给侧创新和结构优化,依托山山水水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建景区、收门票的传统旅游发展模式,正在被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场景创建驱动的现代旅游发展模式和新业态所取代。旅游强国建设、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要培育更有竞争力、影响力和引领力的旅游市场主体。要进一步完善旅游经济监测体系,持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研发投入、延伸产业链、增强带动性和国际性水平,形成“大集团主导、中小企业专业化经营、小微企业数字化创新”的产业新格局。
三、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旅游强国建设
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必须牢牢把握目标任务,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系统谋划、科学布局、优化供给、深化改革。
(一)强化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和科学布局。进一步明确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和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同步布局,大力推动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完善旅游发展议事协调机制,加强旅游高端智库建设,构建国家旅游发展理论和前瞻性的政策研究体系。培育新型国家旅游线路,形成点状辐射、带状串联、网状协同的旅游空间格局。地方要研究解决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形成因地制宜、因领域制宜、与时俱进发展旅游业的新举措。
(二)充分保护、合理利用生态资源和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旅游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有效推动了冰雪旅游、避暑旅游、生态旅游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创新,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广为市场接受的森林游、草原游、山地游和观鸟、科普、研学等旅游新产品。发展旅游要对历史文化做扎实深入的研究,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整体保护和传承,要“留人、见物、有生活”。面向方兴未艾的城市漫游、县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立足地域特色,保存乡土文化,完善配套设施,用小而精、小而美、小而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营造更多主客共享、宜居宜游的休闲环境。依托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资源,有序发展生态旅游和研学旅游。依托国家文化公园,用好世界级、国家级和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更多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文物主题游径。
(三)提升旅游供给和服务质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业是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要像抓“厕所革命”一样,不断加强各类软硬件建设,推动旅游业大发展。重点推进文化底蕴深厚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建设,培育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最佳旅游乡村,更好满足本地居民休闲需求、旅居者生活需求和旅游者度假需求。旅游休闲街区要挖掘传统文化,彰显本地文化自信并形成可视可触可感的生活环境与街区氛围,以时尚、健康和科技塑造街区的未来。重点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集团和服务品牌,坚定不移地支持国有、民营和股份制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和扶持新型旅游市场主体,帮助传统业态向市场化、现代化过渡,支持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走出去”,推动旅游产业国际化布局。引导旅游企业强化科技应用和文化创造,加快培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所必需的文化、艺术、科技、创投等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发展智慧旅游,提升旅游便利度和体验感,倡导旅游向善,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有温度的关爱服务。
(四)实施国内旅游提升和入境旅游促进计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推进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市场协调发展,是旅游强国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基础。近年来,出境旅游已经进入稳定发展期,确保我公民在海外旅行的安全、便利、平等和品质,应是新时期出境旅游的政策取向。要进一步扩大免签入境国家名单、为入境旅游者提供更加友好的支付、语言和互联网环境。组建市场化导向、专业化运作的国家旅游推广机构,将旅游纳入“一带一路”、上合组织、金砖机制、中国—东盟等多边议题。办好文化和旅游年、国际旅游交易会,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边境旅游试验区、跨境旅游示范区名单。完善旅游统计制度,建立健全旅游业发展评价体系,常态化开展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完善旅游执法协作机制,强化旅游安全救援部门联动,优化国际合作机制。完善旅游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着眼旅游强国建设目标,加强国家旅游战略研究和“十五五”旅游规划。提升旅游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强党对旅游工作的统一领导,形成党政齐抓共管、文旅部门主抓、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旅游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