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方略
党课: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方略
同志们: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创造性提出的治国理政重要方略。作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要内涵之一,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基础和有力保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要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党的XX大报告中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和不确定性背景下,统筹发展和安全关乎国家根本利益、社会和谐稳定以及人民群众福祉等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
一、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内涵特征
(一)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内涵。首先,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核心在于厘清发展和安全的整体性协调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也即如何加强二者所代表的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融合,严守安全底线的同时,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础,完善全球安全治理参与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其次,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原则在于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并在面对机遇和风险时能够头脑清醒地做出正确判断,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决策和部署。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必须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最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主要抓手是高质量发展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其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具体落实发展方面的相关工作要求,并作出与之对应的安排部署,都需要对标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行为准则。同时,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在此背景下,总体国家安全观标志着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达到新高度,把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思路之一,因而,提到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内涵,就必须考虑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二)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特征。时代性。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提出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而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任务、阶段、要求和环境。一方面,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艰巨,任重道远,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另一方面,在当下的中国社会,物质资源积累达到一定程度,而这不断突破社会发展初期的格局,引领着人民群众对民生的诉求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元演进。而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美好愿景有了更大幅度的跨越,这势必引发“发展成为怎样的社会”“如何进一步发展”“为什么如此发展”等类似时代难题讨论。在这样的背景下,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的根本原则,其中蕴含的相互关系会伴随社会的发展而表现出显著的时代性特征。动态性。统筹发展和安全存在时代赋予的特殊性,但也存在事物发展角度下的动态性。从发展和安全的外部视角来看,做好二者的统筹需要在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情况下不断抉择,而这一过程中存在众多复杂因素影响,各类风险叠加、联动、传导、共振效应可能增强,也会演变出不同的形态。随之带来的安全压力,对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必须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形势。从发展和安全的内部关系来看,发展和安全是一对具有普遍意义的辩证关系。发展成为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安全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内涵和关系变化产生的根源在于根本矛盾的变化,而随着外部矛盾的不断调节,二者的不断运动变化自然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状态。因此,需要以动态思维看待统筹发展和安全。协调性。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二者关键在于“统筹”。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将两个完整的系统进行融合,其过程涉及的领域更宽、锚定的目标更细,需要整体性地统筹规划,以此更加科学地构建总体目标,所以,总体目标必须具有整体性、协调性。2023年4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积极识变应变求变,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具体而言,协调性体现在统筹二者的目标在于实现发展和安全的可持续,既避免将发展和安全简单地理解为“一般齐”,机械性地叠加在一起,也不能只是将国家的总体规划简单分解,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出现“两张皮”,而是要在理念、机制、制度和队伍等方面构建一体化驱动模式,以系统性思维把安全贯穿发展全过程,将发展打造得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实现社会安全稳定。实践性。安全和发展二者均需以实践为基础。从本质出发,发展和安全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无论是从理论上或者是实践应用层面上,均可实现二者正反馈“和谐”关系的形成。从来源角度看,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是远离当代现实社会生活和脱离社会实践的空谈,而是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且在实践中不断演化的活生生的问题,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此同时,如前文所言,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动态的过程,是在不断积累新的经验和获得新的知识,并为解决新的问题提供更好方法和工具的过程,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去解决、改善或创新。这也决定了在探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逻辑时,必须同社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才能准确把握其根本规律。
二、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逻辑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一个复杂命题,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社会属性,且在协调二者关系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演进。因此,解释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逻辑不能单纯从宏观理论上论证,也不能狭隘地简单化处理,而应当从整体的角度了解问题的背景、范围和影响因素,把握问题的关键点;形成全局认知的同时,从中观角度深入分析,将其内在蕴含的潜在价值观挖掘出来;最后回归到具体问题上,从微观层面理解问题的实际表现,实现互相补充、促进多维思考,进而为后续探讨实践路径奠定理论基础。
(一)宏观层面: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破局之策。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我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安全局势面临着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等组织的威胁,在国内外因素的交织作用下,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新时代面对如此复杂局面,继续深化改革,巩固发展成果,利用好发展优势和潜力的破局之策,其所提倡的是科学框架下的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发展利益。党的XX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既是我国未来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高水平安全的要求,也是党和政府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执政水平的要求。当下,依托体制机制优势,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的国家安全模式已然形成,尤其在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国家的相关部门展现出了应对能力,平安中国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不仅粮食、生态、资源、核安全等传统安全领域得到保障,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安全也在按部就班地加以完善。从宏观层面来看,世界格局与秩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今天,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发挥自身优势的应然之举,也是确保稳中求进的关键举措。
(二)中观层面:凸显人民至上根本立场的民主宣言。发展和安全的优劣决定着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改革开放以来,从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到提出和形成科学发展观,再到当前阶段新发展理念的提出,我国的发展理念随着发展环境、发展阶段、发展任务的变化,正在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创新。这是因为,发展不仅关乎总体国力,还在深层次影响就业收入、教育培训、医疗健康、社会保障和居住环境等关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福祉的各领域。发展在促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实现社会公平和包容、推动文化创新和社会制度改革,以及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极高价值。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无论任何时期,对于安全的向往都是最普遍的需求,也是各个民族共同的愿望。人们追求稳定和平静的生活,厌烦社会动荡和安全威胁,希望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工作、学习、休闲和家庭,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更高品质生活。在新时代,人民群众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关注更加突出,大家盼望着发展成果能够得到公平的共享,以此满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实现。因此,统筹发展和安全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也进一步强调了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真正意义上凸显人民至上根本立场的民主宣言。
(三)微观层面: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前置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前提都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要充分意识到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双向支撑作用,科学防范和及时化解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风险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把握现阶段纷繁复杂世界、顺应时代潮流、利用好发展机遇并成功应对挑战的关键,但要发挥其实际指导和引领作用,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做到有的放矢。要实现新时代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阶段的跃迁,其核心工程就是坚持对高质量发展的不断追求。具体而言,一方面,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离不开统筹发展和安全。高质量发展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而所有这些理念都是以确保健康发展为前提的。安全是高质量发展这一系统性和整体性概念的基础,安全权益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经济文化繁荣的根本影响因素。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构建的新发展格局离不开统筹发展和安全。新发展格局是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协调区域经济、调整经济结构为蓝图的,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当下国际国内实际情况提出的新发展模式,其本质要求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释放潜在市场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社会供需的再平衡,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这就需要考验政府化解矛盾,保证经济循环畅通无阻的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巩固社会长期稳定。
三、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实践路径
面临新一轮的调整和优化,需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底线思维,牢牢掌握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正如XX大报告中指出的,“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虽然我国高质量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客观条件和现实基础,但许多需要突破的难题、显现的和潜在的风险同样亟须找到解决对策。鉴于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探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实践路径。
(一)突出政治引领全局,谋划主动发展,筑牢底线安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这两件大事是新时代、新征程的重要命题。因此,统筹发展和安全就必须全面、系统、整体落实政治引领。只有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紧紧依靠社会各界力量,提高社会管理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创造力,才能牢牢掌握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其一,突出政治引领全局能够将不同社会群体的力量综合起来。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重要课题,涉及诸多方面的利益重新分配,需要不同立场、不同角色人民群众的共同谋划参与。例如,统筹发展和安全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决策。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政府在制定发展战略、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需要企业的参与和担起责任。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经济影响力,肩负社会责任,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除此之外,统筹发展和安全还需要学术界、社会组织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等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共同奋斗。这个过程需要科学的组织和翔实的部署,因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最高政治原则,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其二,只有突出政治引领全局才能确保主动。通过突出政治引领除了能够充分利用和整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各种资源外,还能够保证在错综复杂的形势面前,保持清晰的战略思维和坚定意志。突出政治引领使得信息更加集中统一,从而更加深入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此对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和研判;增强对风险的敏感性,确保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其三,突出政治引领全局是捍卫政治安全的必要条件。国家政治安全是国土安全、军事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方面的基础,而政治安全也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根本和基础。执政地位得以巩固,才能筑牢国家安全屏障。突出政治引领全局能够始终保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在统筹发展和安全过程中提升信心和底气,也极大地保障了国家安全观与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进而将捍卫政治安全同青年成长结合起来。突出政治引领全局能够保证政法队伍的干净纯洁,进一步完善惩治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犯罪机制,打造维护安全稳定的“铜墙铁壁”。
(二)加速科技应用转化,赋能创新发展,打造智慧安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就必须借助于科技,坚持用科技来武装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破解制约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难题,不断增强我国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综合国力,夯实支撑国家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根基,进而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一方面,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能够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国际经济贸易格局的剧烈动荡之中,科技创新始终是不变的话题。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有效管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卡脖子”风险,以实现产业安全和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科技实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的增长,在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改变产业格局,提高生产效率和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都能够产生深远影响,并且科技创新可以帮助解决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如能源需求和气候危机等。另一方面,科技在安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对保障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安全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今,随着科技成果在安全领域的不断应用转化,人工智能、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智能感知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等已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侦测犯罪以及情报研判、应急处突等方面。尤其是当下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和生命安全的犯罪行为逐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亟须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结合传统方法和科技手段,深化数据整合共享、平台体系建设、智能应用研发,全面打造智慧安全,提升智能化水平。
(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践行健康发展,保障深层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任务。在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许多社会治理问题愈发凸显,风险也随之而来。风险具有突发性、自发性和多元性,需要提前谋划,预研、预判、预防可能发生的情况。重大风险的范围包括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等领域。做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就意味着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威胁和损失,确保人民基本权益得到有效保护,这不仅能够促使发展模式更加健康、稳定,在空间视角下,还构筑起了多维安全体系,进一步加强了安全防范和管理,保障深层次的安全。在统筹发展和安全框架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也需要瞄准以下几点。一是重视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对症“下药”。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策略,以适应不同需求和条件。量身定制的风险化解机制保证了风险管理和防范措施的匹配程度,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因素需要、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不同的政策法规条件下,有针对性地灵活进行风险管理。二是构建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增强“免疫”。如同健康的体魄拥有完备的免疫系统一样,实现健康发展也必须具有相应的免疫体系。加快建立安全风险管控体系能够规范风险管控系统的标准,进而提升管控水平,以实现实时对存在的隐患进行准确预警。三是开展巡视巡察,做好“体检”。通过巡视巡察等手段掌握一手数据信息,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风险,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分析不同风险控制措施的成本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方案,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四)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推进协同发展,实现长久安全。从整体战略角度统筹发展和安全必须做好不同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进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优势互补、突出高质量发展、保障发展同频共振的必然途径。只有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才能解决不平衡、不充分所带来的主要矛盾和社会问题,实现整体稳定和长治久安。首先,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通过调整和协调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推动各地区经济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其次,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能够推动社会公平的实现。通过缩小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公共服务,改善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条件,提高社会公平性。最后,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有助于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协调和整合各区域的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可以促进区域协同效应和合作共赢,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盘活各类资源,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形成相互交流、合理发展和科学共享的良好局面,减少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和社会矛盾的积累,缓解社会的不满情绪和不稳定因素,实现社会稳定发展和长久安全。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下一篇:党课深刻领会两个答案的内在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