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帮扶点调研方案范例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主题教育帮扶点调研方案范例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主题教育帮扶点调研方案【第一篇】

紧紧围绕“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和“六个到村到户”、“六项行动计划”总要求,通过对xx村致贫原因分析,结合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情况、村支“两委”的工作部署、召开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以及逐户走访村民了解的情况,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使xx村群众尽早脱贫致富,特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县xx镇南西方,xx村地形主要以山地、小型盆地为主,山间平地较少。气候以亚热带季风为主,适宜水稻、土豆、红薯等粮食作物生长。土壤以富含氮、磷、钾等元素的沙土土壤为主,适宜烤烟、辣椒、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生长。

xx村是xx镇十八个村之一,共有人口1387人,耕地面积1420亩,现有干部4人,其中农村干部3人,共有1个党支部,12个自然村,8个行政组。其中xx组是xx村政治、文化中心,山下组、排下组、小代坊组以发展蚕桑为主,种植大户刘秋华、平中华等,xx村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势头好,这将加速xx村奔小康,走向富裕、文明、法制、民主的生活。

二、贫困状况

一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落后。辖区内12个自然村,8个行政组,其中8个行政组处在高坡和半高坡地带,这些村边远偏僻,分布不集中,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群众生产生活十分贫困,靠农田土为生,自给自足,无生活来源,生活条件极差。如陂下、竹员、新树岭行政组存在部分零散分布,人数多、贫困度深。2015年,期末农村人口1387人。调查扶贫对象为79户278人,约占全村总人口的20%。

二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自然灾害频发,泥石流、干旱、冷冻害等灾害时有发生,给农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返贫现象严重。

三是贫困人群中有部分无脱贫能力,脱贫形式严峻。部分聋哑人、癫痫病人、残疾人、智障人等,他们基本上没有劳动能力,完全依靠家人和政府关怀生存。

四是发展相对滞后,财力紧张,财政保障及扶持能力弱。xx村地处山区,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低、总量不小,发展不足,财力投入扶贫开发非常有限,依靠财政救济可谓杯水车薪,需要上级部门的财政扶持。

五是社会民生事业落后,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农村教育设施薄弱,村级小学设施落后。xx村无村级卫生室,患病无法及时在村里治疗,使得大小病只能出村,给老百姓生活带来负担,致使农村缺医少药看病难问题较为突出。

三、致贫原因分析

对xx村贫困状况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二是贫困人口分布广,居住条件边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三是自然灾害频发,生存环境恶劣,返贫现象突出;

四是传统农业耕种观念更深蒂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十分艰难;

五是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

四、急需解决的主要困难

一是加大xx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通村、通组、串户路硬化、危房牛栏拆除改建、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美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村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完善xx村村的教育、医疗、文化、卫生、通讯等民生设施。

二是加大对贫困户扶贫到户帮扶力度。辖区内共有贫困户79户,贫困人口278人,需要在资金、制度、人员等方面加大扶持。一方面对精神病、残疾等无能力脱贫患者在制度上给予长期的基本生活保障,对一般贫困户帮助解决饮水、吃穿等衣食住行等问题;另一方面帮助贫困户实现就业,帮助贫困人群脱贫致富。

三是增加扶贫项目支持xx村实施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给予扶贫项目资金支持,实施整村推进计划。

四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农村融资体系落后,农民融资困难,农户产业规模化的巨大阻力,同时可以帮助完善产业发展所必须的其他硬件设备,如道路、水电等。

五是加大种养殖技术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时积极加大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技能培训,增加其收入。

五、帮扶计划

通过对xx村致贫原因分析,结合本村村情民情,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尽早脱贫致富,使xx村广大老百姓过上小康生活,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一是产业发展。针对该村群众缺乏资金和技术,结合土质和海拨等条件,计划每年实行轮作,需要烤房修建、供电等费用问题;计划在古罗江组实施桑叶种植100亩;对种植大户进行扶持。

二是技能培训。针对种植大户、村民技术缺乏,计划举办烤烟、蚕桑等种植技术培训。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围绕产业建设,为切实解决广大种植户运输难题,计划在xx组新建一座现代化桥梁,需投入资金82万元,同时硬化小代坊至塔元路公里水泥路,硬化陂下至芦元路1公里水泥路,需投入资金75万元,可解决涉及8个组465户1378人的出行问题,同时可解决涉及四个组258户682人的安全出行问题。

六、工作要求

(一)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三)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紧密配合,对照帮扶计划,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快逐一落实,并及时发现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纠正工作中的不足。每月定期向镇报告工作实施进度,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主题教育帮扶点调研方案【第二篇】

针对落后地区,我们国家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实行帮扶政策。开展帮扶工作,扶持经济发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1篇帮扶工作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统一按排,20xx年xx月xx日,我们市人大机关驻村帮扶工作组一行两人,正式入驻东营区龙居镇崔家村,开始为期两年的驻村帮扶工作。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我们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在虚心向前批驻村同志学习请教的基础上,走门串户,拜访党员和群众,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落概况

xx村位于xx区xx镇,在政府驻地以南3公里处,地处油区,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重。全村现有228户、708人,可耕地2100余亩,人均3亩。该村现有党员31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村支部和村委会已分别于xx月xx日和xx月xx日顺利换届,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5人,新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务实,思路清晰,干劲很足。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作物种植和外出务工,整体收入较低,人均纯收入7278元,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1、村集体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

村集体无经济支撑,对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都造成严重的影响。

2、群众家庭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和农作物销售收入。

农业种植结构十分单一,主要种植棉花,有极少户种植小麦。,全村共种植棉花余亩,占全村耕地总数的95%以上。外出务工主要是在城区烧锅炉,每年在外务工人员近百人,方式都是自发的、松散的。村内原有零星分散的养殖业,没有形成规模,在通街修路搬迁后中止,没有再进行养殖。

(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在上批帮扶中,为村里修了柏油路,配套排水沟,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建设了文化大院、村民健身广场,使村民有了文体活动地点,村支部和村委会有了工作场所;对村庄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均已普及。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

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兼任,“两委”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通过走访调查,大多数群众对村干部都比较满意和拥护,具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在驻村工作组的帮扶下,进一步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从驻村后调研情况看,该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建设方面

1、该村“两委”班子有带领群众致富的热切愿望和实际行动,但因大部分时间忙于自己生意或农活,精力不够集中,开拓意识不够强,缺乏应有的工作力度。

2、党员队伍老龄化较为严重,全村28名党员中,45岁以下的仅3人。党员文化程度偏低,在发展农村经济上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

3、组织生活不够健全。因为平时农活较多和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党员会议组织少,制约了基层组织活力的发挥。

(二)经济建设方面

1、村集体基础薄弱。

为典型的农业种植村,几乎没有集体收入来源。

2、农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绝大部分村民以种植棉花为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

3、群众致富门路较少。

绝大多数农民致富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年复一年地在小农经济这个模式中循环运行。许多有头脑的年轻人不愿在村里干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尽管就业困难,也不愿留在村里,致使村级经济发展缺乏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4、劳务输出缺乏组织。

该村每年劳务输出近百人,还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状态,缺乏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引导,基本从事短期劳务,且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

(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少数村民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淡化,对履行义务观念淡薄,更很少提出发展村级经济的好建议。村民的精神生活相对匮乏,在走访中,部分村民有成立村锣鼓队等自发娱乐组织的迫切愿望。在个别老龄群体中存在“迷信”现象。

(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村南已预留机动土地,养殖小区何时规划和建设;村西有部分农田因引水沟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无法使用,能否近期解决。

主题教育帮扶点调研方案【第三篇】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今天常委会对区人民政府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听取并审议。刚才,区农业农村局马春秀同志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就我区三年来在低收入农户帮扶方面所做的工作向常委会作了报告,报告是实事求是的,同意这个报告。会前,区人大常委会农村办公室在主管主任的带领下组织农村委员会委员、部分区人大代表对我区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组采取深入到户、座谈到村、分片听取汇报的方式,对平原、山区、两沟的6镇乡8村4户进行了实地调研,听取了14个镇乡主管领导对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的汇报。全面了解了我区三年来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的现状、重点及成效,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下面结合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蔡奇书记来怀柔调研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的意见》要求,从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出发,结合我区实际认真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及低收入村发展的实施意见》《怀柔区加强城乡劳动力就业创业工作意见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成立了区级领导小组,建立了区、镇、村三级责任落实机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截至底,我区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到明显提高,低收入农户生活水平得到有效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领导,站位高远

区人民政府能够深刻认识到做好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将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来完成。强化各级党组织对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各级书记抓帮扶的责任体系。专门抽调区直2名正处级领导干部和6名工作人员,成立专项工作督导组,对全区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进行督导。

(二)目标明确,成绩突出

区人民政府结合我区实际情况,认真制定了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五年任务四年完,最后一年巩固提升的任务目标。截至20底,全区共有低收入农户9971户、20238人越线达标,越线率达到97%。同时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493元,同比增长%,超出其他生态涵养区平均水平。

(三)认真落实“六个一批”帮扶措施

按照“六个一批”帮扶措施的要求,区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严格按照帮扶措施认真执行。三年来,共计投入市级资金亿元,发展提升产业项目109个;累计就业帮扶2146人,基本实现了有就业意愿的低收入农户全部就业;对12个低收入村512户进行了生态建设帮扶;年全区对8776个山区生态林管护员发放补贴资金万元,其中涉及低收入农户2533人;全区累计享受低保、五保、低收入家庭3360户,4846人;与此同时区人民政府还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东城区政府、市属国企、高校开展低收入结对帮扶工作。目前,32个市级低收入村已全部完成帮扶协议的签订工作,实现我区市级低收入村结对帮扶全覆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年来,在区人民政府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区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在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实际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部分“特殊群体”脱低困难与返贫现象共存

目前,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按要求计划于实现全部“脱低”。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隐患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一些安排公益岗位年龄偏高的低收入农户,一旦超龄失去公益岗位,收入马上下降,可能再次返贫。二是部分未列入低收入的“边缘户”,一旦遇到因病、因学、因生育等因素立即造成人均收入降低,很有可能进入低收入行列。三是部分低收入农户已经达到脱低条件,但是为了享受低收入政策,在收入上进行谎报、瞒报,致使达到退出条件的没能够及时退出,导致确实有困难低收入农户没有更多的岗位进行安置。

(二)产业扶贫发展缓慢,效果不明显

一是就目前政策而言,适合发展的产业项目相对较少,而且普遍存在对项目的限制多、申报难、审批慢、效益低的问题;二是部分产业发展缓慢,缺少能够起到长效增收、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部分镇乡发展的产业项目也仅在起步阶段,带动增收效果不明显,所以不少镇乡对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不高。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大部分镇乡因为上述原因产业资金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三)部分低收入农户主动发展意识不强,吃“政策饭”思想严重

一是在客观上,大多低收入农户家庭都是年老体弱,因病因残缺少劳动力,缺乏生产技能;有些不能享受低保及残疾政策的农户需要在家照顾老人、孩子不能就业,造成收入过低。二是在主观上,部分低收入农户不愿积极参与就业,谋求发展,一心享受国家救济,“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有一部分低收入农户因为自身懒惰,不愿外出打工,导致收入过低,从而享受低收入政策,使得一些不享受低收入政策积极参与就业的家庭意见很大,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影响。

(四)驻村帮扶工作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驻村帮扶工作参差不齐,帮扶项目少,措施单一,效果不明显,对帮扶工作仅停留在对低收入农户的物质帮扶上;有的单位把帮扶按照民政救济来做,形式简单,在立足于村情和低收入农户实际开展帮扶方面缺乏有针对性的支持,没有起到帮扶应有的作用。

三、几点建议

(一)完善长效机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任务。虽然到20要实现建档时的低收入农户全部脱低,但是低收入农户是动态的,每年都有增减,建议区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一是要提前做好谋划,探索稳定的脱低长效机制,从而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确保实现“脱贫”不“返贫”。二是对已脱低的低收入人口适时的开展“回头看”,看每个脱低家庭是否真正进行脱低,还存在哪些返贫风险,巩固脱低基础。三是对脱低困难的特殊农户要加强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一户一策”精准施策,力争早日脱低。另外还要防止瞒报、谎报现象,确保政策能够用的准确,落到实处,真正做到精准帮扶。

(二)创新生产经营方式,提高产业扶贫作用

一是要牢固树立产业扶贫理念,充分认识到产业扶贫的重要性,认真利用好产业扶贫资金,立足本地优势扶持一批适宜的产业扶持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帮助低收入村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而增加本地就业岗位,确保低收入农户能有长期稳定收益的就业机会。二是积极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致富能手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把低收入群众的利益联结起来,帮助他们通过土地流转,增加租金收入和劳务收入,使低收入农户增收,实现长效脱贫。三是进一步研究产业资金的使用途径,破解资金使用难、使用慢的问题。对于低收入帮扶企业,在帮扶项目上的行政审批、税收、资金等政策予以适当倾斜,从而形成低收入农户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模式。

(三)整合项目资源,实施精准帮扶

一是整合资源。区教委、人保、园林、民政、残联等多个部门在低收入农户帮扶方面都出台了相应具体的政策,建议区人民政府把相关政策进行统一汇编进行下发,从而能够更好的集成政策,用好、用足帮扶政策,切实把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做深、做实、做出实效,形成合力,解决帮扶工作中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真正做到精准帮扶。二是加强驻村帮扶单位和干部的责任,细化帮扶任务,创新帮扶形式,切实发挥驻村工作组和村“第一书记”的作用,为村选对路子、上好项目、教会技术,变“输血”为“造血”,确保帮扶工作的实效性。

(四)加强宣传引导,激发主体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讲话指出,“要强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格局,贯彻精准脱贫方略,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要及时予以帮扶”。工作中要认真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教育引导低收入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克服“等、靠、要”依赖心理,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意识,促使其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进而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个人努力的帮扶氛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党委政府关于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的战略部署,释放出坚决打赢帮扶攻坚战的强烈信号。

(五)强化考核问效,确保如期脱贫

今年,是脱低攻坚战的关键一年,也是提升脱低攻坚的水平和质量的一年。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到2018年底部分镇乡已经全部脱低,建议区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进一步完善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的目标考核机制,及时掌握进度,定期对全区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同时加强对低收入农户帮扶项目资金的监管力度,对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问题,要坚持“零容忍”态度,保证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推进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是全面落实中央的战略部署、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是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以及蔡奇书记来怀重要讲话精神。今天,常委会听取并审议此项工作,充分体现了区人大代表对低收入农户帮扶工作的关心和关注。区人民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以务实的作风和有力的举措坚决打赢低收入帮扶攻坚战,确保到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主题教育帮扶点调研方案【第四篇】

XX侗族自治县位于XX最西部,总面积1508平方公里,辖7镇16乡297个村。境内聚居着侗、汉、苗、回等26个民族,总人口26万,其中侗族占%。1956年成立自治县,是全国较早成立的民族县之一。XX地理区位偏远、立地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全县现有110个贫困村,有贫困人口近5万余人也是XX省重点贫困县之一,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还极为艰巨。在当前,XX的扶贫开发工作仍然面临资金投入不足,基础建设薄弱,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缺失,贫困人口数额较大、隐性贫困现象严重,扶贫产业规模较小、结构不优等突出问题。必须立足新阶段、研究新形势、采取新举措,才能加快推进我县扶贫开发进程。

新阶段我县扶贫开发工作面临三个方面的新形势。

一是扶贫开发的任务更重。

国家的扶贫标准将调整至1067元,扶贫开发的首要对象从没有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调整为新标准以下的全部人口,并对其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从此不再区分绝对贫困与低收入的概念;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也不仅限于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而是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目前我县家庭人均纯收入不足683元的绝对贫困人口还有8300人、家庭人均纯收入在683至944元之间的低收入人口还有23240人。国家上调后的贫困线标准1067元计算,我县的贫困群众还更多,贫困面更大,需要扶助的贫困群众将多达5万余人。这些贫困群众,大多分布在自然条件差、地形地貌复杂、自然灾害频繁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都十分困难,扶贫开发的任务更加艰巨。

二是扶贫的工作难度更大。

受自去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以出口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势头严重受阻,外向型企业生产萎缩,我县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大量返乡,农村新的转移外出就业十分困难。据调查统计,我县目前外出务工返乡农民工人数已多达57999人,占外出务工农民总数的39%,而且返乡人数还在持续增加。农村劳务转移输出困难,返乡人数增多,将导致我县农村人口、资源及各类社会矛盾将日益突出,推进扶贫开发、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将变得更为困难。

三是扶贫开发的工作要求更高。

当前,我国扶贫工作进入开发扶贫和救助扶贫两轮驱动阶段,专项计划扶贫、惠农政策扶贫、社会各界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局面正在形成。国家扶贫战略、扶贫政策体系即将进一步调整完善。以专项扶贫政策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大扶贫”的格局,实行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将是今后较长时期扶贫开发的基本政策取向。对此,作为基层民族贫困县,必须在工作中更高更严要求,在基础数据收集、基本政策研究、基层举措探索上做更多、更细、更扎实的.工作,为上级的扶贫战略和政策决策提供科学客观的基本依据。

立足于以上形势,XX扶贫开发办将从四个方面着力,全面推进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

一、坚定一个目

即坚持以提升XX扶贫开发层次为重要目标,积极应对新阶段、新情况和新问题,从高处着眼、从重点入手。要深入抓好抓实扶贫工作调研,全面掌握新形势、新标准下我县的贫困状况,充分听取并掌握贫困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深入研究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水平,并积极为市、省和国家制定新的扶贫开发政策措施提供依据。积极争取国家和社会各界扶贫开发资金投入扩大我县扶贫开发规模,扩宽对贫困群众的扶助范围,全面推动我县扶贫开发工作上水平,出成绩。

二、突出两项重点。

一是研究开发扶贫项目。针对我县贫困农村现状、发展需要和农民愿望等实际,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重点研究开发一批能够较快、较稳带动群众致富的好项目、大项目,丰富我县扶贫开发项目库。

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在扶贫项目研究、开发、储备的基础上,积极向上级汇报,争取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加强对外宣传,用好项目、好前景、好效益争取企业投资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通过项目建设,促进贫困乡村经济发展,带动贫困农民多增收,快增收,稳增收。

三、抓好三项工程。

一是基础先行工程。当前重点是抓好第三轮20个“整村推进”村中19个村的公路建设、1个村的人畜饮水建设,并积极筹措资金,抓好面上其他贫困村的各项基础建设;

二是产业带动工程。肉牛产业方面,在10个贫困村扶持群众发展优质能繁母牛300头、肉牛1100头、种草500亩。农业方面,在6个贫困村扶持群众开发优质稻20XX亩,整修水渠8000米。在环县城4个贫困村扶持群众开发无公害蔬菜600亩,建蔬菜大棚8个。药材和经济作物方面,在4个贫困村扶持群众开发龙脑樟基地400亩、金银花基地100亩、优质葡萄基地100亩。

三是扶贫培训工程。在选好学校、选好专业、尊重学员自主选择的基础上,抓好贫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确保20XX年完成371人的目标。结合我县的种类产业发展,开展好农村种植、养殖为主的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在今年实现结实用技术培训2100人,推广农业新技术20XX亩的培训目标。

四、完善四个机制。

一是完善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乡村两级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推进乡镇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小建设,通过加强领导,促进全县各贫困村发展规划、项目管理及建设等工作协调统一,减少矛盾纠纷对扶贫开发工作阻力。

二是完善目标责任机制。在县扶贫办内部进一步细化工作,每项工作责任到人,确保工作有人抓,责任不重复。进一步完善对乡村的目标管理,分解工作,责任到人。实行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工作责任。

三是完善项目管理机制。进一步严格项目项目筛选、考察、研究、申报程序,确保项目科学合理,保证项目建设效益。进一步严格工程建设管理和工程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工程效益。

四是完善资金监管机制。在资金运行上,继续实行财政专户封闭运行。对扶贫项目工程实行招标,进一步完善招标程序和方法。在资金拨付上实行县财政、县扶贫办、项目所在乡、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共同多重把关,确保资金安排合理、运行安全和使用效益。

69 10761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