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员个人自我评价整理20篇
积极参与组织生活,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服务群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党员个人自我评价整理”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目录
1.全面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在红土地上奏响"xx"曲。 4
2.发展绿色金融提升服务"双碳"质效 11
3.推进数字化生态银行建设的思考 20
4.党建引领促发展,笃行不怠谱新篇 27
5.数字金融使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33
6.关于中小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转型的几点思考 35
7.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43
8.锚定目标追赶超越在践行初心使命中汇聚高质量发展力量 45
9.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要做新时代的实干家 52
10.推进国有企业治理现代化的三个关键 58
11.发挥党委领导作用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62
12.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69
13.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73
全面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在红土地上奏响"xx"曲
龙岩是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是一片充满干事创业激情的红土地。作为xx金融龙头企业,xx银行始终牢记"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为经济建设多作贡献"的责任担当,深耕龙岩32载,多层次、全方位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勇当服务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排头兵"。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有关会议精神,全力做好金融服务稳住经济大盘工作,xx银行龙岩分行结合龙岩区域实际迅速拟定金融服务措施,高效对接重大项目信贷需求,用心擦亮"绿色银行"名片,持续发力普惠金融、民生消费等重点领域,把"国之大者"化为"行之要务",在红土地上奏响一支助力国强民富、业兴家旺的"xx"之歌!
一、党建引领业务,弘扬红色主旋律
"党建+"模式引领业务发展。xx银行龙岩分行始终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把讲政治落实到日常具体工作上,将政治建设与谋划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积极打造"党建+优质服务""党建+业务""党建+队伍建设"模式,建立分行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分、支行共同谋划发展思路、解决发展困难,让党旗在金融服务一线高高飘扬。新年伊始,中共xx银行龙岩分行委员会即根据xx省委和总行党委部署,认真制定,"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方案,明确全年目标任务,推动分行上下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加快工作节奏,加大推进力度,更好更快推动重点工作落实落地,实现开门红、开门稳。今年前五月信贷投放金额较去年同期增加亿元,同比增幅达30%。
强化优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xx银行龙岩分行广泛开展"党旗在一线飘扬、党员在一线建功"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围绕优秀党员榜样事迹开展宣传,在全行上下号召党员提高认识站位,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今年以来,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结合"三提三效"行动自我提升,业务管理部门对重点工作、重点指标积极推动,研究提升短板指标,落实党员责任制,不畏困难,树旗帜、亮身份。坚持以先进典型鼓励人,引导广大员工见贤思齐、力争上游、担当作为。漳平支行及分行团委分别被授予20xx年度总行"青年文明号""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落实总行近期科技人才、绿金人才"万人计划"等工作要求挂图作战,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数字化转型等重点工作落地见效,鼓励员工换岗交流、注重年轻干部培养、丰富培训方式,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有效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服务产业振兴,谱写金融"xx"之歌
围绕龙岩的"5+N"现代产业体系和重点园区提升工程,xx银行龙岩分行着力通过综合金融集团渠道优势和丰富的金融产品服务闽西产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商行+投行"一体,服务重大项目。xx银行龙岩分行结合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和《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抢抓历史契机,紧跟政府步伐,制定专项金融服务方案。将充分发挥私募债权、并购融资、权益投资等投行产品优势,引入保险、租赁公司等融资渠道,主动融入项目立项、审批、落地的全过程,有效满足龙岩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广州市对口支持重点项目,以及重点产业龙头企业等领域信贷需求,"一企一策"做好金融服务,发挥重大项目战略支撑作用。今年以来,已落地xx银行全行首单、xx省首单革命老区债权融资计划亿元和加拿大多伦多交易所私有化项目紫金矿业7000万美元并购银团贷款。债券承销规模32亿元在当地市场占比%,位居当地全市场第一。
打造"园区金融"模式,服务产融供应链。产业园区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xx银行龙岩分行强化产业链大中小企业一体化服务,助力园区发挥稳增长主阵地作用。结合园区制造业核心企业需求,定制个性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为核心企业提供"e票贷""合同贷"等应收债权融资服务,同时通过与核心企业信息交互,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截至5月末,服务省级及以上工业区入驻企业超500家,占园区企业总数的比重超30%,授信余额74亿元,并通过供应链金融支持中小企业融资金额超17亿元。大力推广技改贷款、制造业贴息贷款、金服云等特色产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高风险、估值难的特质,打破传统信贷评价模式,应用"技术流"风控评价体系,并叠加"专精特新贷""人才贷"等专属产品,以金融之力助推园区企业转型升级。5月末,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融资余额为亿元,同比增幅达123%。
彰显地域特色,打造"一县一品"。认真推进落实"一县一品,贷动'闽'生"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因地制宜、下沉县域,全力打造县域特色亮点信贷工作品牌。通过党建共建助力漳平台创园"第一家园"建设,探索与台资企业深度合作的"龙岩模式",截至目前已服务台企31家,新增授信5200万元;全力支持上杭县金铜业、建筑业和工业园区绿色发展,5月末在上杭县融资余额近60亿元,其中绿色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比重达30%;在长汀县打好红色、绿色两张牌,挖掘革命老区丰富红色资源,服务"红色+"全产业链条,为古韵汀州等项目提供融资支持超5000万元,助力发扬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为马兰山生态示范林建设捐资500万元。
三、推进转型发展,奏响最美绿色和声
生态是龙岩的品牌和优势,而"绿色银行"也是xx银行持续擦亮的名片之一。作为全国首家赤道银行,xx银行已深耕绿色金融领域多年,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xx银行龙岩分行进一步以龙岩市"十四五"规划绿色产业政策为指引,围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为龙岩生态文明建设注入金融活水,奏响红土地上的美妙绿色和声。
为矿山生态修复贡献"兴力量"。近年来,紫金山体育公园成为龙岩人民热门打卡地,谁能想到这里原来是一座废弃矿山。紫金山体育公园是xx省首个市场化运作的矿区生态恢复治理项目,也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随着项目的开发,紫金山南部片区矿山修复项目急需资金加快项目进度,在获悉这一情况后,xx银行龙岩分行第一时间成立重大标杆项目敏捷工作小组,迅速开展贷前尽调、授信方案沟通、政策梳理等工作,通过总分支联动有效协调解决授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于今年3月末顺利发放项目贷款2亿元。
全方位支持城市绿色发展。xx银行龙岩分行还重点聚焦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固废处理、大气污染治理、新能源新材料等核心领域,助力当地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例如,关注城乡供水一体化、黑臭水体治理、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垃圾固废处理项目的进展;挖掘"非绿色产业"新建项目和技术改造升级项目绿色融资需求,充分运用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助推产能过剩行业转型升级,自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以来,发放碳减排贷款5笔、8190万元;大力支持新能源新材料制造产业集群、环保机械产业集群等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推动工商业企业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贷款落地。5月末,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达亿元,较年初增长12%,支持了龙净环保、常青新能源等客户,以及龙钢再生物资、春驰水泥节能降耗等一批绿色环保项目。
四、夯实服务基础,加快普惠金融节奏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xx银行龙岩分行高效助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做好服务"六稳""六保"工作,不断优化普惠金融服务,加快推进节奏,全面助力龙岩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用好助企纾困政策,加大减费让利力度。通过加大纾困贷款投放力度、配置专项信贷资源、主动减费让利、开通绿色信贷通道等方式切实加大助企纾困力度,为普惠型小微企业、受疫情冲击严重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开展首贷专项行动,支持首贷户69户、授信金额超8亿元。疫情发生以来累计办理纾困贷款143户、金额超9亿元,每期纾困贷款投放金额均位居龙岩市场前三。此外,据不完全统计,自20xx年龙岩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设立以来,已累计向广大普惠小微企业减免贷款利息及银行服务收费共计6600余万元。4月30日起,还进一步将对公账户余额管理等8个项目调整为免费,并下调部分与客户日常基础结算相关的项目收费标准。
优化还款方式,减轻客户还款压力。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企业,主动联系,采取使用展期、调整还款计划等延期还本付息方式,加大对无还本续贷"连连贷"等产品的使用,落实"应延尽延"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仅今年1-5月已办理无还本续贷亿元。对受疫情影响出现按揭贷款还款困难的客户提供灵活调整还款安排的支持,房贷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在线办理"随薪供"还款,最长可3年不归还贷款本金,有效缓解还款压力。
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融资便利度。通过科技赋能普惠金融,"线上""线下"齐发力,不断拓展普惠金融服务半径,快速满足客户融资需求。借助"金服云"平台数据汇聚优势,推广纯线上融资产品"快易贷",今年以来已审批通过48户;将xx普惠平台通过链接实现线上融资产品端口嵌入企业端,方便客户直接发起线上融资,目前已落地"业通咨询"及"龙盛菜菜姐"两个平台;充分联动e龙岩普惠金融平台进行线上业务创新,打造消费"兴闪贷"产品,实现线上消费贷款秒批,并给予贷款利率优惠,通过纯信用、低利率的方式助力居民消费。至5月末,已审批通过客户1219户,审批额度达亿元,客户支用金额超1亿元。
提供贴心服务,应对疫情冲击。保障征信权益,合理调整受疫情影响人员的逾期信用记录报送;开通绿色信贷通道,对疫情防控企业和民生领域信贷设置审批快速通道、简化材料,最大限度满足客户对信贷资金"短小频快"的需求;扶持商户运营,组织开展全闽乐购、信用卡APP等满减活动,针对龙岩万达商圈、万宝商圈以及热门餐饮商户推出平台优惠券补贴等让利措施助力商户营业。此外,还依托"惠商城"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将"连城白鹭鸭"及梅花山虎园、漳平永福樱花园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等推送至平台宣传推广,助力线上流量转化至线下,促进居民消费。
提高站位谋发展,鼓足干劲抓落实!xx银行龙岩分行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闽西革命老区"干革命走前头,搞生产争上游"的优良传统,把服务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非常之力、行非常之举、求非常之效",坚决将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发展绿色金融提升服务"双碳"质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必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金融机构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分析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一、碳达峰碳中和塑造经济新图景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非传统安全威胁,应对气候变化就是应对未来的风险挑战。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距离实现碳达峰目标已不足9年,从实现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目标仅有30年左右,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既不能通过牺牲产业竞争力、主动降低经济增速来实现,又要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弥合全球2℃温控目标的碳排放差距,还要统筹考虑碳达峰与碳中和,为达成远期目标做好准备。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成功应对风险挑战就是创造发展机遇。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更将深刻影响全球发展格局、产业结构与生活方式,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铺就绿色发展蓝图。
从供给端看,产业结构加速绿色转型。环境与气候成本内部化后,塑造出新的生产要素,改变了传统的产业格局和生产组织方式。一方面,绿色产业破茧而出、蓬勃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领域展现出广阔发展空间;绿色乡村建设将带来林业碳汇、整村光伏、宜居庭院建设需求。另一方面,能源、钢铁、交通等高碳行业加快转型升级;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成本快速下降,为低碳转型创造有利条件;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共享化发展。
从需求端看,绿色消费成为社会新风尚。随着低碳生活概念的宣传普及,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自身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前期,我国已开展三批低碳省市试点,在绿色低碳生活、消费方式上,探索出一些成熟有效的经验做法。电动汽车、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等消费品,以及绿色出行、绿色旅游、绿色物流等服务,共同形成覆盖老百姓"衣食住行用"的绿色产品体系。终端消费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搭建起越来越多的绿色消费场景,已深刻改变传统消费模式。
从金融端看,绿色准则融入管理全过程。在传统股东价值以外,金融机构开始重视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治理体系之中,形成了与绿色金融业务相关的制度规定和战略规划,环境和社会因素成为评判企业价值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标准。同时,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过程中,也充满着不确定性。金融的本质是经营风险,良好的绿色金融功能,需要捕获、量化和规避各类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中产生的风险,并向社会传递风控信息,增强抗风险能力。
二、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
绿色金融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在政策标准、金融工具、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减污降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一,提供信贷支持。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能源消耗尚未达峰,产业转型任重道远。金融主要从两个方面推动产业转型:一是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壮大,二是帮助高碳排放产业提升效率、降低排放。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成绩。截至20xx年末,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已达万亿元,同比增长33%,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同比增速个百分点。
工商银行持续加大对绿色产业的信贷支持,通过差异化信贷政策、专项规模、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绩效考核等工具,引导全行支持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同时,对传统高碳行业,工商银行大力支持企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持续退出落后产能,帮助企业低碳发展。工商银行绿色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主要指标均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绿色贷款所支持项目可实现每年节约标准煤469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562万吨。
第二,创新服务手段。为了解决绿色资金供给不足、手段单一等问题,金融业坚守服务实体经济初心,积极开展全方位金融创新。金融监管部门先后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将绿色债券和绿色贷款纳入中央银行贷款便利的合格抵押品范围,并在六省(区)九地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取得诸多具有推广价值的创新成果。金融机构稳健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形成了包括绿色股权、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在内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工具体系。
工商银行高度重视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持续完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首批开展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等绿色产品试点,发行了境内首期10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是我国作出碳达峰碳中和承诺以来,全国性商业银行境内发行的首只绿色金融债券。联合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在业内首家发布基于最新市场标准、可跟踪复制的"中债-工行绿色债券指数",为境内外投资者了解、投资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提供便捷渠道与参照依据。积极对接全国碳市场建设,配套提供资金结算、顾问咨询、基于碳配额的投融资等金融服务。
第三,推动安全降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近年来,金融监管部门组织国内主要银行对火电、钢铁和水泥行业开展了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不断总结测试方法和工作经验。金融机构坚持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稳妥有序退出"两高"领域和"僵尸企业",把腾挪出来的金融资源更多地投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同时,大型金融机构还逐步强化信息报告和披露,六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均出具了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对ESG进行披露并增加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相关信息,报告绿色信贷的资金使用情况和投向。
工商银行有效推进投融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实行客户绿色分类,把企业技术、环保、能耗等指标嵌入信贷流程,严控"两高"项目贷款。在业内首创环境风险智能化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手段及时掌握环保违规信息,对环境风险实施智能化管控,并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创新开展ESG评级与环境压力测试研究,为全球环境风险量化提供了研究案例。定期发布绿色金融专题报告,向社会全面披露绿色金融组织管理、政策制度、投融资规模、节能减排成效、绿色运营等情况。
第四,完善全球金融治理。我国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积极推进,跨境绿色金融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20xx年,G20重启可持续金融研究小组并升级为工作组,并完成首个可持续金融框架性文件《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中欧共同牵头完成《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绿色分类标准趋同并取得阶段性进展;"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政策不断完善,绿色投融资业务实践有力地支持了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工商银行积极与全球金融机构沟通交流,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倡导成立了"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BRBR),依托机制平台加强国际绿色金融交流合作和能力建设;加入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GIP)、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UNEPFI)、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UNPRB),积极参与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投资者(GISD)联盟等合作。20xx年,工商银行在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会议上发出《气候友好银行北京倡议》,得到了国内外金融同业的积极响应。
第五,健全金融标准。绿色标准是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当前,全球绿色金融已经发展形成了覆盖信贷、债券等多渠道,主体、项目等多维度,全球、区域、国家等多层次的标准体系。金融监管部门大力推动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建设,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绿色债券支持目录、绿色金融发展评价标准等一系列基础性标准建设取得持续性突破,成为全球范围内规范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的重要参考。
工商银行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长期以来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的绿色金融标准制定。早在20xx年,工商银行就在人民银行领导下,依托中英财金对话框架,发挥中英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组中方牵头机构作用,与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UNPRI)共同推进试点金融机构开展气候与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与监管部门和相关金融机构共同编制《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人民银行已正式印发该标准。
三、提升金融服务"双碳"目标质效的思考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面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转型,金融机构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积极参与"双碳"目标实现路径的研究,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
提高绿色金融战略定位。发展绿色金融,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是金融业服务人民、造福社会、保护生态的应尽义务。金融机构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助力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防范环境与气候风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态的需求作为开展绿色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认识绿色金融对实现"双碳"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意义,把"双碳"目标要求全面融入自身战略规划和经营发展全过程,加快绿色转型进程。
明确绿色金融转型路径。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指引,金融机构要制定自身的绿色转型目标,探索服务"双碳"目标的有效路径。一方面,要加快运营低碳化。大型金融机构要树立大局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将节能减排内化为基本理念和自觉行动,建立健全内部碳管理和能源管理制度,借助金融科技力量完善低碳运营模式,加强碳足迹管理。另一方面,推进资产低碳化。按照国家所需、金融所能的要求,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投融资结构绿色转型,保持投融资政策的前瞻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建立健全覆盖企业运营全过程、贯穿投融资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产碳信息管理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
丰富绿色金融供给。在投资端,要围绕碳资产价值实现机制布局资金链。以国家自主贡献重点项目和地方试点作为开展气候投融资的主攻方向,重点向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产业以及二氧化碳封存与捕获应用、储能等绿色技术倾斜,推动金融资源从高碳行业配置到低碳领域。在资金端,要加强碳金融和气候投融资领域新模式、新业态研究,积极应用新方式、新手段、新渠道开展产品与服务创新,引入更多长期稳定资金。通过不同种类的政策支持工具应用,降低绿色融资成本。围绕拉长期限、盘活资产开展金融创新,形成更多绿色金融服务方案,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贷款、绿色消费信贷等产品,促进绿色消费。
防控绿色转型风险。在服务绿色转型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节奏,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是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统筹研究绿色转型对金融机构战略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等各类风险的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举措。二是开发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情景,摸清风险传导机制,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前瞻性;构建有效的数据采集与管理体系,对重点关注行业或资产组合率先开展压力测试试点,探索适合金融机构的测试方法和模型工具,多维度检验模型适用性。三是建立全流程立体化的ESG管理体系,从气候和环境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转移及检测等方面,完善现有的风险管理制度、方法和系统,通过气候风险"识别-评估-监控-预警-治理"的智能化闭环管理,提升气候风险管理效能。
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一是搭建企业环境风险信息大数据服务平台,完善企业环保整改进度信息披露及信用修复工作机制,为推进投融资环境风险智能化管控提供支撑。助力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开发重点行业的企业环境与社会影响数据计算工具,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社会使用。二是培育绿色金融中介机构,推动绿色咨询机构的设立和发展,加快培养绿色投融资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会计、评级、评估等专业机构对绿色资产的审计与认证、估值能力。三是进一步健全包括政策制度、金融产品、业务流程等方面在内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更好地支持绿色金融统计、评估、监督。四是深化数字赋能。探索新技术与碳信息库、绿色项目库、ESG评级等领域的结合,夯实业务拓展和产品创新基础。
推进绿色金融全球合作。在《巴黎协定》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下,各国金融机构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一是强化开放、共享理念,进一步凝聚发展绿色金融的全球共识。二是在金融监管部门指导下,参与构建全球趋同的绿色金融发展倡议和标准,强化绿色金融资源的统筹与协同。三是加强环境与气候信息披露,积极协同客户及其合作伙伴,共同改善环境表现。四是充分发挥各类绿色金融合作机制的作用,就共同关注的议题深入开展研究,并指导业务实践。
绿色金融发展方兴未艾,绿色转型重任在肩。工商银行将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推动绿色金融向纵深发展,以金融力量守护好绿水青山,并与全球金融同业携手同行,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事业持续贡献金融智慧和力量。
推进数字化生态银行建设的思考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潮涌奔至和更迭升级,商业数字化转型在概念的日益"泛化"中,也在静水流深、纵驰推展。有人说,当前金融科技已然迈入下半场。面对未知和未来,技术无限、革新无界,我们认为仍要保持敬畏和开放的态度,或许当前只是经过了线上化、互联化迈入了金融科技的"第二节",后续仍将沿着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方向持续演进。
一、生态银行的内涵
在这个VUCA(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模糊性Ambiguity)的万物互联时代,数字化转型路径无法按图索骥,只能在"小步快跑"中迭代试验,逐渐逼近目标方向。中小银行在体量、资源等方面有先天的不足,多数既无法"以正合",也无法"以奇胜",唯有"和衷共济""和合共赢""和而不同",加快向生态银行的发展模式转型。
关于生态银行,目前尚没有标准而统一的定义,对其内涵的理解也是莫衷一是。"生态"一词源自古希腊,原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紧密相连的关系。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提出了生态学的概念;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他认为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和交换。延伸到金融领域,金融生态的核心理论是生态平衡原则,即系统中各方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也是金融生态模式的竞争优势所在,即实现协同效应、共享共赢。我们认为,生态银行秉持开放、创新、合作、共赢的理念,以用户的显性、隐性、潜在需求为导向,以金融科技为依托,集结用户、合作伙伴、第三方开发、科技公司、服务支持等多方参与者,聚焦圈、链、场景、系统、平台,重构服务链条,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配置,业务模式的迭代与创新,价值创造的和合与共生,金融服务的泛在贴切、如影随形。
二、生态银行的四种模式
结合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实践演进,生态银行通常表现为四种模式,分别是"寄生依赖"模式、"寄居嵌入"模式、"共生共建"模式、"自建融合"模式。其中,前两种模式可持续性不足,后两种模式才是构建生态银行的有效路径。
"寄生依赖"模式时刻顶悬"达摩克利斯之剑"。从生态银行构建模式的角度看,"寄生依赖"可以理解为商业银行与生态参与方的初级合作,在合作中的核心环节,商业银行完全依附于合作方,这种模式很可能会面临平台或业务的合规性问题。比如,在银保监会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之前,有些中小商业银行与平台的合作,完全依赖合作方的客户推介、信用审核、不良资产清收等,存在将贷前、贷中、贷后管理的关键环节外包的现象,仅提供资金出借等简单功能。这种完全或主要依附于合作方,缺乏自身的专业技术和能力,不掌控关键环节、不能做到全程风险把控的模式,就是典型的"寄生依赖"行为。由于生态模式会连接多方合作伙伴,如果商业银行只是简单地"寄生依赖"于平台介入,不能采取有效的风险管控、风险缓释或隔离措施,则很容易断开风控链条,增加风险暴露,不利于自身的稳健合规经营,也不利于整个金融生态体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寄居嵌入"模式傍人门户融合不足。商业银行在生态体系中的"寄居嵌入"模式,可以理解为与合作伙伴的"松耦合"合作,没有绝对话语权,但能够通过API、SDK、H5等方式将业务、产品、服务等整合组装,嵌入合作伙伴的平台系统,作为垂直价值链中一个环节,进而服务生态用户。在践行这种模式时,一些商业银行虽然输出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但仍较多依赖合作方的平台运营和渠道,展业行为有些类似"寄居",依然面临合作伙伴平台运营、业务开展资质等系列潜在合规风险的掣肘。比如,20xx年以来,面对负债的博弈困境,不少商业银行开始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引流和获客优势,在互联网平台推出了存款产品。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不少乱象和风险隐患。20xx年监管层面出台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商业银行不得通过非自营网络平台开展定期存款和定活两便存款业务,包括但不限于非自营网络平台提供营销宣传、产品展示、信息传输、购买入口、利息补贴等服务。虽然"寄居嵌入"的业务模式不一定都会涉及合规风险,但从价值创造、提升自身话语权、把牢风险管控等方面来看,也不是构筑长期竞争优势的应有之义和长久之计。
"共生共建"模式实现和合共赢。"共生共建"模式,是商业银行与合作伙伴的升级合作模式,是一种深度的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与合作伙伴资源共享、有机协作,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嵌入式场景为切入点,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充分输出自身的"金融产品+科技能力",实现与合作伙伴的场景共建、数据共享、价值倍增。国外某领先银行,专注于为第三方提供开放API服务,采用B2B2C方式,实行BaaS(银行即服务),为用户提供便捷服务。渤海银行经过持续的实践探索,已积累了与产业合作伙伴在数据级、场景级合作展业的经验,着力与合作伙伴在共建生态层面上开展相互赋能,比如,基于合作企业的价值链匹配嵌入金融及非金融方案,开展B端属性业务合作以及将金融服务链接至零售客户生活及经营的众多场景的C端属性业务,提升对产业客户金融服务能力。
"自建融合"模式在开放中培塑主导优势。"自建融合"模式是银行对外合作的高级阶段,商业银行通过以我为主、自建平台,构建核心业务场景,同时集结优质合作伙伴,外接第三方场景,推动公域流量向浅私域、半私域再向主私域流量的高效转变,实现客户沉淀的裂变,在自主和开放中构建渠道"无感穿行"、资源优势互补、服务隐形配置的生态体系。国内某领先银行以双APP为抓手,同时向合作伙伴开放API、SDK、H5,开放线上平台,将多元、高频的生活等非金融场景植入连接到自身的平台之中,着力打通"金融+生活"场景,实现客户的全触达、全旅程、全链路服务。
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构建生态银行的经营模式,在人才、技术、资金等各项资源受限的情况下,短期可以先采取"共生共建"模式。布莱特·金在《银行》中提到"最好的赌注是与市场的颠覆者进行合作,而不是试图竞争",这是成本较低且能快速迈入加速跑道的较优选择;但我们认为,从聚势谋远的角度看,中小银行仍要在开放合作中秉轴持钧,培养独立性、自主性,在发挥商业银行服务实体、信用中介、资金融通等传统功能的过程中,彰显其在生态经济价值链中的价值增聚、服务迭新的作用。
三、商业银行生态体系的构建
《海军战略》一书中关于战略四要素(集中和达到集中的办法、中心线和中心位置、由中心位置所表现出的内线运动、海上交通与军事供应和胜利的关系)的观点历久弥新,延伸到商业银行生态体系的构建,我们可以将其精髓概括为:战略集中、择势而为、能力胜任、敏捷触达。
战略集中,即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实现聚焦,加快向生态银行转型。"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正是对这一要义的精准阐释。经过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鹅"的奇袭,全球经济复苏态势依然严峻,作为与实体经济唇齿相依的商业银行,也在风险管控、服务质效、资本约束、数字化转型等方面面临考验和挑战。在内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韧性与弹性至关重要,对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可谓生死攸关。生态银行模式的和合之力,将有利于锻造中小商业银行突围"利器"。生态银行兼有平台银行的开放创新和敏捷银行的高效响应属性,能够站在平台上连接平台,聚集众力共同构建生态体系,将是未来中小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良好选择。渤海银行聚焦圈链、平台、场景、系统、生态五大核心要素,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对行业资源和渠道进行场景化组合,完善开放生态银行服务体系。
择势而为,即在构建生态金融体系过程中,谋篇布局,把控关键环节,抢占枢纽位置。"善战者,求之于势。"生态金融模式离不开各类合作伙伴的优势互补,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实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是其本职。在构建生态金融体系的过程中,虽然中小商业银行资源禀赋不及大型商业银行,但也要着力在共建生态中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抢占生态体系价值链中的关键位置。一方面,坚持行稳致远,立足自身功能定位和经济、社会属性,服务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百姓美好生活,依托金融科技,提升G端、B端、C端金融服务需求的适配性、贯通力和一体化程度,重构完整智慧生态;另一方面,坚持后发先至,总结开展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得与失,在产业数字化的浩瀚蓝色疆域之中,提前布局、快速行动,基于生态思维,强化G端互联互通,赋能B端企业的经营能力,辐射C端"长尾"客户,基于银行产品谱系创新产业链、供应链金融嵌入式服务,进而构建跨B、C端产融生态,再进一步输出行业级标准化解决方案。
能力胜任,即在技术开放的背景下,增强自身承接金融科技、匹配生态模式的能力。商业银行的能力建设是全方位的,也应是企业级的,包括但不限于业务与产品、组织架构、整章建制、机制体制、系统运行、人才队伍、薪酬激励等方面内容。我们如果从系统思维的角度,从架构的层面来解构能力建设,那么实现生态模式的具象化、落地化,一方面需要具备承载生态思维的业务架构,全面梳理银行的知识图谱,推进基于精益管理的流程再造;另一方面需要健全支撑该业务模式的IT架构。业务和IT架构的深入融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能力提升。具体来说,一是要建设基于分布式云计算的基础技术架构,实现强大的计算能力,推进云计算架构的扩容和私有化改造,这是未来商业银行科技转型核心的工作之一。二是要实现组件化、插件化的"搭积木"服务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的应用系统会更多地使用微服务的设计理念来开发和改造。三是增强API开放银行服务能力,既要构建强大的新一代核心系统,更要将银行的服务能力封装成可以向生态输出的能力。
敏捷触达,即基于用户全旅程需求,在全渠道管理中融入智慧化元素,为用户提供隐形、无感、泛在的服务。在生态模式下,要着力建立健全更广域的数据采集、更深度的用户触达和更敏捷的营销体系,要着力强化用户的需求引导、沉浸归属、习惯养成、沉淀留存,即实现从外部流量作为流量运营的入口,进而在浅私域、半私域进行流量导引,再到主私域的流量深层运营和客户忠诚度培养。在经典的互联网漏斗型用户运营模型--AARRR模型中,获取(Acquisition)、激活(Activation)、留存(Retention)、变现(Revenue)、自传播(Refer),分别对应用户生命周期的五个重要环节,是用户增长的重要基础。为实现敏捷触达,中小商业银行要在获取环节上创新模式,构建多元化新门户和新触点,并在激活、留存、变现、自传播等环节发挥门户和触点的重要作用,持续优化手机APP建设,重视关键节点和触点的建设,对物理网点再定位,增强商业银行产品或服务与客户的交互、连接。在对用户分层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从线上到线下再到线上、智能服务或远程关系管理的客户价值提升的闭环,实现客户价值的线下"机械增压"和线上"涡轮增压"。
在万物互联、和合生长、边界重构、价值共创的时代,思危、思变、思远是中小商业银行亟待审视、正视、重视的问题。中小商业银行要积极拥抱、构建并融入智慧生态,开放创新、守正创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开拓新的发展着力点、重塑竞争优势,以真正实现焕然豹变、敏捷豹奔。
党建引领促发展,笃行不怠谱新篇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活,经济活;经济兴,金融兴。作为党领导下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省级分支机构,近年来,xx银行长沙分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将"国之大者"作为"行之要务",坚持金融报国为民,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服务xx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
一、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工作的根和魂。xx银行长沙分行始终将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精神谱系筑牢思想根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利用xx省"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红色资源,先后组织党员干部赴xx第一师范学院、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许光达故居以及山河智能等开展现场学习教育超过60场次,从这片红色热土中传承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党的精神谱系,增强分行党员干部弘扬党的红色血脉的行动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以党的创新理论把稳行进方向。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作为各级党组织理论学习的"首要责任""第一议题",近两年下发《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系列学习丛书超过5000册,分行党委班子带头讲党课、基层支部书记上微党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分行大学习大普及大落实。紧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深入领会新发展理念,将服务实体经济、服务xx"三高四新"作为经营本源和第一责任,勇于担当时代重任、主动服务发展新局。
以党的组织建设保障行稳致远。按照上级党委部署,将党建工作细化为21项考核指标纳入综合考评,从考核上抓实党建。高质量发展党员,党员在分行员工中占比近40%。坚持业务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在哪里,成立二级分行党委,20个基层党组织覆盖全辖所有分支机构,战斗堡垒建在了服务一线。坚持从严治党,落实一岗双责,强化分行纪委及二级分行纪委职能发挥,建立纪检工作与防风险工作协同联动"1+X"监察工作机制,聚焦信贷风险、操作风险、案件风险、合规风险、员工行为、财务管理及采购管理等关键领域,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强化检查监督和执纪问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牢牢守住了风险底线。
二、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本源,xx银行长沙分行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积极融入xx"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不断提高金融供给质量。
加大投放全力稳经济大盘。积极贯彻落实xx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着眼于服务现代化新xx建设,我们坚持"商行+投行",加大信贷投放支持张吉怀高速铁路、平益高速等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投行融资多渠道引入资金支持新基建、新产业,20xx年至今年5月末,分行对xx省提供服务融资额净新增近1000亿元,5月末总量达2000多亿元。聚焦xx打造"三个高地",大力支持高端制造、科技创新,制造业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连年增幅超过30%。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擦亮绿色银行名片,投入资金支持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常德穿紫河流域治理、长江水运船舶洗舱站建设等工程和城乡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为xx省"一湖四水"保护贡献力量。着眼于碳达峰、碳中和,先后落地xx省首笔碳汇林业贷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购贷款,目前分行绿色金融业务余额达465亿元,20xx年以来新增超过200亿元,为xx的青山绿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金融活水。
投资银行既"融资"又"融智"。我们积极打造领先债券银行,20xx年至今年5月累计承销和投资企业债券均逼近400亿元,既有xx省首单乡村振兴债、革命老区债支持湘西等地区的高速公路建设,服务乡村振兴;又有全国钢铁行业首单绿色票据支持xx钢铁技术更新和节能降耗,助力产业升级。着眼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依托总行及境外分行的专业优势,累计承销、投资省内企业在境外发行的美元债超过10亿美元,实现了省内企业境外美元债服务的全覆盖。广建投资、投行朋友圈,搭建代理推介业务体系,20xx年以来已为省内企业和项目引入资金超过200亿元。服务多层次资本市场,投资中伟新材等新能源新兴赛道企业,投贷联动综合服务帮助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并发展壮大,为xx省企业上市"破零倍增"计划的推进"融资"又"融智"。
普惠金融稳增长保就业。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冲击,xx银行长沙分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xx省委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通过"技术流"与"信息流"相结合的新型授信模式为"专精特新"等科技型企业提供"资金流",支持破除"卡脖子"的枷锁。与政府、园区、市场、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共建风险分担机制扩展融资的覆盖面,多举措稳企纾困。依托xx普惠云平台切入场景,加大普惠贷、快易贷、经营闪贷等线上产品应用,有效提升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20xx年至今年5月,分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长达80%。对受疫情影响出现困难的企业落实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主动承担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各类费用,合理调低贷款定价,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保市场主体青山常在,为稳增长、稳就业贡献了力量。
三、坚持金融服务便民利民的宗旨
推动消费平稳增长、实现共同富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xx银行长沙分行将服务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经营宗旨之一,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民生水平。
财富管理带动百姓共富。立足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xx银行提出要树牢擦亮财富银行"金色名片",助力百姓财富增值。通过打通"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价值链条,依托专业的投资团队和风控体系,形成了以xx理财为主打、各类专业机构优质财富产品为补充的财富管理体系,建设专业财富管理团队,加强销售合规管理,加快钱大掌柜、线上理财室、智能投顾等线上渠道建设,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差异化配置能力,引导居民储蓄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新兴产业,实现产业与百姓财富共兴共荣。根据普益标准20xx年一季度全国银行理财能力排行榜,xx银行综合理财能力排名连续18个季度领跑榜单。近三年,xx银行长沙分行年均销售财富管理产品超千亿元,累计助居民财富增值超过65亿元。
数字xx扩展服务外延。进入数字时代,xx银行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积极构建开放生态,依托银银平台向长沙银行、华融湘江银行及农商行十多家本地银行输出产品和服务,实现金融服务上山下乡。科技赋能建设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学校、智慧医院,使金融服务在百姓吃穿住行各个环节全天候不打烊。打造金融云、普惠云平台,让数据多跑腿,构建线上全方位、线上化、场景化融资生态,并依托国内首款企业移动支付创新产品"xx管家"与企业网银深度融合,为省内数万企业提供了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工具。立足促进消费升级,深化"金融+生活""高频+低频"场景协同,不断扩展手机银行、好兴动等生活服务类APP的场景生态,从茶颜悦色、超级文和友的消费满减优惠到水电气便捷缴费,xx生活服务广受客户喜爱,在20xx年长沙市品牌节活动中,我行好兴动APP获评金融标杆品牌。
好银行助生活更美好。xx银行长沙分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托国内首个养老金融服务方案"安愉人生"服务我省老年客户超过50万,金融适老服务更加专业和深入。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建青年突击队20支,挂牌108个党员示范岗,为特殊客户提供上门、延伸柜台等便民服务,以专业服务防范堵截电信网络诈骗,守护百姓的钱袋子,近两年劝阻堵截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16起,挽回客户损失超过150万元。在全辖网点建设"兴公益"惠民驿站,为群众提供日常便利服务,关爱每一个忙碌的身影,让xx银行"好银行,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和宗旨落地生根。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在接续奋斗新的征程上,xx银行长沙分行将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扎根三湘,服务三湘,推动xx高质量发展,书写金融支持现代化新xx建设的新篇章。
数字金融使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数字金融、金融科技已充分印证自身的独有价值。从业界实践来看,数字金融、金融科技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改善用户体验,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得性,有力支持了普惠金融的发展,同时还大幅降低了成本与风险。因此,各类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加大对金融科技的重视和投入,这体现在科技投入占营收的比例不断提升、科技员工占比持续加大、纷纷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等。
面对宏观环境的变化以及一系列新的监管要求,站在从业者视角不难发现,未来数字金融的使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过去的"提升效率"过渡到"促进公平与可持续",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更多思考如何发挥金融科技的能力和价值,为实现一系列国家战略目标而努力。
数字金融可以助力共同富裕,服务乡村振兴,精准滴灌小微企业。不少银行机构基于前沿技术,挖掘农业核心企业的采购、生产、仓储、物流等环节的数据价值,为其上下游供应商提供服务;还有银行基于小微养殖户与核心企业的交易记录、纳税记录等可信数据,为其提供信用贷款服务,有效支持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我们看到,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溯源、基于AI(人工智能)的农业卫星遥感数据等领域大有可为。"
数字金融可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有效弥合"数字鸿沟",让金融服务惠及更为广泛的群体。在不远的将来,相信可以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在"个人信息可携带权"的框架下,促进数据合法合规流动;或者通过隐私计算、联邦学习等技术,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基础上发挥数据生产力;同时提升数据治理能力,进一步保障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
数字金融亦可以助力"双碳"目标的达成,更可以助力"信创"目标的实现,例如,通过推动开源等举措,促进自主可控技术发展。
微众银行目前已推出涵盖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的30多个开源项目。其中,最大的区块链开源项目FISCOBCOS已有超过7万社区开发者、200多个标杆应用投入生产。未来,期待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将金融科技的核心技术开源,助力缓解机构间数字化发展鸿沟,积极输出开源实践经验助力"信创"工作,并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促进中国的金融科技技术与应用实践成为国际"事实标准"。
关于中小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转型的几点思考
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商业银行经历了网点时代、网银时代、移动互联时代,智慧化、隐形、泛在的银行时代正在开启。布莱特金在《》中指出"未来的银行将是无感知金融",看似飘渺,实则步步临近。而金融科技将成为推动商业银行此轮转型变革的"新引擎"。今年新冠疫情的奇袭,击散了战局中最后一抹雾霭,商业银行角逐金融科技转型的格局日渐清晰,有的银行已经完成"跑马圈地"进入"精耕细作"的阶段,而不少的银行仍然缺兵少马无方向。中小商业银行唯有以变革之姿、转型之态、敏捷之速,树牢"五个观念",破解"三个瓶颈",打造有机协作的科技生态银行,方能决胜未来。
一、坚持理念先行,树牢"五个观念"
一是树牢"紧迫"观念。金融科技的资源配置和创新驱动属性,能够在提升商业银行获客能力、优化服务品质、降低运营成本、重塑业务模式、提升风险防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具有先发优势,国内银行业的金融科技转型布局,已然不是混沌未开之际,经过前期探索发展业已形成行业共识、实践路径。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厘清思路、补齐短板、消除观望、起而行之,实为上策。
二是树牢"战略"观念。放眼国际,不少金融强国已将金融科技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顶层设计的出台,更是加速推动了金融业金融科技转型的步伐。20xx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员会,20xx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xx-20xx)》,并提出到20xx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将金融科技上升为战略转型方向,以切实承接顶层设计的要求和部署,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树牢"本源"观念。商业银行向金融科技转型,实现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协调和发展是大趋势、大洪流。在变革之中,科技一定程度能够改变金融的业态,却不能改变金融的本质,即扎根实体经济、提供资金融通、优化资源配置。商业银行在向金融科技转型的过程,要始终固守金融的本源不动摇,离开金融本源的科技创新,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四是树牢"全面"观念。根据国际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定义,金融科技主要是指由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带动,对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服务业务供给产生重大影响的新xx务模式、新技术应用、新产品服务等。本轮金融科技对银行业的影响不是细枝末节的修补,不是零敲碎打的冲击,是对银行信用基础的冲击、对服务模式的重塑、业态的重构。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统筹大局、系统思考、全面转型,方能在竞争格局中赢得一席之地。
五是树牢"理性"观念。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带来了众多机遇,也带来不少挑战。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本身发展具有一定不足,在金融科技转型之际,要理性对待、扬长避短。一方面,借助金融科技大势,充分发挥自身"船小好掉头"的灵活优势,积极寻求弯道超车的机会;另一方面,理性认识自我,金融科技是"先进武器",但自身有没有承接的基础能力,有没有适配的人、财、机制,如何去补足,是需要客观正视、前置解决的问题。
二、坚持问题导向,破解"三个瓶颈"
中小商业银行在规模、人员、技术等方面不具优势,但从分层多元服务实体经济、匹配各自功能定位来看,利用好金融科技转型的契机,依然可以打造成为"精而美"、"小而美"的银行。在蝶变之际,中小商业银行需要着力破解数据、人才、机制的三个主要瓶颈。
数据是金融科技赋能的基石。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五个生产要素领域阐述了改革方向。其中,数据是首次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位列其中。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虽然在经营过程中,积累了一定客户和业务交易数据,但总体来看,"质"和"量"亟待提升,量的层面存在数据储备不足、积累不够的问题,质的层面存在数据离散化、碎片化、业务定制化的问题,数据的积累、引入和数据的清洗、治理,是当务之急,强化数据的集中化、标准化、通用化,是必修之课。
人才是金融科技赋能的载体。创新驱动实际上是人才驱动。从金融科技公司的标准看,大概40%的人员是科技或者数据建模人员。国内各大银行纷纷争夺金融科技人才。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金融科技专业人才配备不足,同时也缺乏相应的培养体系。短期虽可借力外包科技人员,但从长远来看,加大引入、持续培育既有金融思维,又懂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确保银行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机制是金融科技赋能的关键。科层管理能够高效应对已知、固有流程。但在当今错综复杂的经营环境下,商业银行对客户需求的敏捷响应、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迭代创新、对复杂风险的敏锐识别的紧迫性、必要性、时效性日益突显,"敏捷化"转型迫在眉睫。"敏捷"最初在软件开发领域引入,是一种轻量型的开发原则,但延展到商业银行管理层面,可理解为在复杂系统下基于客户需求为中心的,一种响应变化的能力,一种过程控制的方法,一种持续学习的思维方式,一种迭代创新的价值导向。在当前新形势、新环境下,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要跳出银行看银行,打破固有思维束缚,突破"深井"羁绊,精简架构层级和决策链条,构建敏捷、韧性的高效组织和团队,创新机制体制,形成强有力的纽带,释放金融科技的强大效能。
三、坚持实践至上,构建有机协作的科技生态银行
海明威提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这一"冰山理论"同样适用于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转型。商业银行向金融科技转型,一方面,需要在外部构建全场景化、嵌入式服务的开放银行平台,集聚客户、金融科技公司、同业机构、第三方机构等生态成员,形成有机协作的生态体系;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在内部构建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前中后台,以"一盘棋"、"一股绳"的全局思维,练好冰山水面之下的"内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练好内功是商业银行成功向金融科技转型的重中之重。
1.明确战略定位,自上而下强力推进
在战略转型中,你选择什么,就会靠近什么,就会大概率成为想成为的角色。从战略层面,确立金融科技转型的定位和方向,能够在全面客观认识自身的基础上,系统思考整体转型策略和路径,统筹集中有限资源消除痛点、打通堵点、解决难点,在组织架构方面,更有利于构建开放、韧性、敏捷的组织和团队;在人才支撑方面,更有利于构建部门、项目的双轨制,将员工从岗位上解绑,逐步培养一批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专家;在数据化建设方面,更有利于构建企业级的数据管理架构,统筹兼顾数据资源、数据治理、数据应用和数据运营等方面内容。
2.拥抱开放银行,探索生态共赢
开放银行本质上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以场景服务为切入点的共享平台金融模式,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商业银行"隐形"和金融服务的无缝和泛在。鉴于中小商业银行规模、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并没有优势,闭门造车、单打独斗,并不尽然会收获显著的转型成效,有时甚至会陷入"囚徒困境"。在积极践行金融科技转型的过程中,中小商业银行要坚持"量体裁衣",以开放的姿态,自建或共建生态圈,抱团取暖,创造新的价值输出。通过积极融入开放银行生态体系,持续拓宽获客渠道、延展服务边界、创新业务模式、共享数据资源,实现融合赋能、协同联动。
3.夯实内功,打造全面数字化的前中后台
一是基于客户旅程,打造快前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通过开展用户画像、精准推介金融服务、持续跟踪诉求演变、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全景式认知并优化客户体验的迭代流程,实现用户到客户的转化,构建一套与用户实时互动、为用户实时提供价值的金融业务体系,提供覆盖售前、售中和售后全部环节、涵盖金融与非金融产品、客户生命周期的全生态服务,满足客户全旅程需求。持续强化金融科技手段的分析和应用,加大对客户的偏好、行为等的预测与引导,通过提供精准、智能、专业化服务,为客户带来定制、隐形、无感、泛在的金融服务体验,在"千人千面"基础上实现"一人千面",最终建立渠道拓客、产品获客、创新活客、服务稳客、体验粘客的新型客户关系管理体系闭环。
二是基于数据中台建设,打造强中台。阿里巴巴用几百人的运营团队支撑了几万亿的网站成交金额,其中60%-70%来源于数据支持的机器决策。这一事件彰显了数据技术对未来商业的驱动和影响。数据中台尚没有明确的定义和概念,对于商业银行,我们可将其理解为经营管理的"中枢神经"、"中央厨房"和"变速齿箱",具体可从六个方面来解构其内涵,数据中台是一个管理的概念,是一个敏捷的组织,是一个交换信息的虚拟场,是前台客户需求的镜像反映和需求触发后的应激反射,是一种扁平化流程、平行化作业,它既"随叫随到",又"无影无踪"。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数据中台是数据资产化管理和数据价值转化的承载平台,能够通过聚合和治理跨域数据,将数据封装成服务,为前台业务的创新和迭代赋能。在数据生产要素时代,中小商业银行若要构建持续的竞争优势,就需要抓牢"数据中台"这个牛鼻子,以业务价值为纲,在全行层面尽早建立起对数据这一关键生产要素的统筹体系,建立清晰的数据战略,完善演进式架构,一以贯之的持续迭代建设。
三是基于企业级IT建设,打造大后台。当前金融交易多频次、大流量、高并发等新特征要求金融机构加快推进分布式架构转型。经过不断发展和实践,分布式架构已成为商业银行系统建设的大趋势。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短期可借鉴同业经验,优化传统核心系统架构,提升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中长期可着力构建"双核驱动、无感耦合"的系统架构,加快"上云",以切实提升科技敏捷开发的效率,提升处理速度、容错容灾能力,对业务发展形成坚强支撑。
四是鼓励全员创新,营造创新文化。为切实保障金融科技转型的成效和持续性,中小商业银行要着力培育创新文化,最大限度激活全员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潜力。广开言路,建立开放、扁平的创意管理通道,鼓励员工自由提出产品创意、流程缺陷和用户体验等问题。强化正向激励,建立创新激励机制,通过物质、荣誉、晋升等方式鼓励员工主动思考、参与创新。强化机制引导,通过技能培训、创设基金等方式为员工创新提供便利,通过实施"重点工程",凝聚一批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推进项目实施和平台建设。
渤海银行着力打造锐意进取的科技生态银行,坚持走"轻资本占用、轻资产发展、轻风险偏好、轻网点布局、轻资源消耗、轻运营模式、轻管理架构"的轻银行发展之路。坚持"科技驱动服务、科技驱动业务、科技驱动风控、科技驱动管理、科技驱动创新"的发展理念,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规模化解决客群痛点,为客户提供智能、便捷、高效的服务;聚焦"圈链、平台、场景、生态、系统"五大核心要素,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对行业资源和渠道进行场景化组合,完善开放银行服务体系。重塑业务和服务模式,将核心业务和服务嵌入合作平台的业务流程中,打造了共建、共享、共赢的"线上渤海银行"开放生态银行体系,以账户管理、支付清算、资金存管、金融产品等服务为抓手,不断开发改进信息技术应用,推出行业电商平台、政府政务平台、智慧社区平台、智慧城市平台、金融资产交易所、非银金融机构等众多业务场景解决方案。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中小商业银行要深刻把握新形势下的变与不变,加快向金融科技转型,努力将金融科技打造成为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微众银行充分发挥"非接触式"金融服务优势,以"微业贷"和供应链金融等为依托,在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初步实现广泛覆盖,深度服务下沉客户,并推行下调利率、延期还本付息、还款优惠、减免手续等措施,切实向实体经济让利,为支持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稳企业保就业贡献金融力量。李南青表示,微众银行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以创新、科技为动力,在持续发力服务小微企业和践行普惠金融的同时,实现自身全面、稳健、高质量发展。
微众银行一直以"让金融普惠大众"为使命,把服务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作为品牌的最高责任,在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方面贡献力量。
微众银行始终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20xx年底推出国内首个线上无抵押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微业贷",并持续对其延展,以贴近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广大经销商、供应商的需求。截至20xx年末,累计触达小微企业188万家,为其中超过56万户提供信贷服务。"微业贷"有效满足了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金融需求,成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微众银行充分发挥"非接触式"金融服务优势,以"微业贷"和供应链金融等为依托,在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支持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稳企业保就业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是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截至20xx年底,小微企业管理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207%,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二是初步实现广泛覆盖。截至目前,微众银行小微企业客户已覆盖全国27个省的200余座城市,在贷企业法人客户数占服务业务覆盖地区小微企业总数的比重超过6%。
三是深度服务下沉客户。去年一年,微众银行新增"首贷户"10万户左右,超过2/3客户年营收低于500万元。
四是推行下调利率、延期还本付息、还款优惠、减免手续费等措施。去年一年,微众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15亿元,惠及19万客户。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发放利率较20xx年下降个百分点,将中央有关减费让利的政策要求落到实处。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微众银行向版本迭代的"升级年"。面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微众银行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以创新、科技为动力,在持续发力服务小微企业和践行普惠金融的同时,实现自身全面、稳健、高质量发展
锚定目标追赶超越在践行初心使命中汇聚高质量发展力量
8月5日,冀中能源集团党委对华药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新一任领导班子将共同保持和传承好历届领导班子识大体、顾大局、团结共事的优良作风,树立全局一盘棋思想,思想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迅速进入角色状态。各级领导干部要紧盯年度目标任务,心无旁骛地干、坚定不移地干、只争朝夕地干、善作善成地干,全力以赴完成重点工作既定目标,为推动企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华药是有着红色基因的国有企业。1958年6月华北制药建成投产,彻底结束了青、链霉素依赖进口的历史,开创了我国抗生素工业化生产的新纪元,被誉为"共和国医药工业长子"和"新中国制药工业的摇篮"。在华药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切为了人类健康"的企业使命和"人类健康至上质量永远第一"的企业宗旨起到了强有力的引领与支撑作用,这不仅是华药精神的生动写照,更是几代华药人排除万难、矢志不渝为国担当、为民造福的初心与使命的集中体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起点时心怀的承诺与信念,是困境时履行的责任与担当。当前企业面临的外围环境、内部矛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困难、新挑战、新机遇同时存在,要保障企业健康和谐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深入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坚持政策导向。要提升政策水平,把握好政策导向,把各类政策学懂弄通、用好用活,特别是政策上的红线、底线、高压线绝不能行差踏错。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咬定目标、坚定信心。以目标倒逼工作进度、评价工作成果、检验工作成效,强化执行力,全力抓落实。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要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坚持问题导向,需要我们勇于动真碰硬,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必须坚持价值导向。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转变,但无论怎么变,我们的初心不能改变,价值观念不能改变,发展信念更不能改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时时处处为国家、企业和职工利益着想,言而有信、言出即行,兑现自己的目标和承诺,把人民的健康事业持续发展下去。
砥砺德行,勇于担当。领导干部的道德品行关系着企业的前途命运。砥砺德行,就是要求领导干部磨炼品德行为,坚持"讲政治、守规矩、有担当"的职业操守。"讲政治"是领导干部的立业之基。国企领导干部是党和组织选派到国企工作的,我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责任的重大、使命的光荣。"讲政治"就要做到"心中有党"。对党忠诚,听党的话,是讲政治的首要原则。既然从事了国企这份职业,就应该坚定地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不能在"为公"还是"为私"的价值取向面前走了岔道、偏了方向。要将自我价值的"准星"定位在努力做优做强所经营管理的领域上,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守规矩"是领导干部的xx之本。"守规矩"的前提是懂"规矩"。"规矩"包括党纪国法、企业的规章制度、办事规程、行为准则以及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守规矩"就要"心中有戒",就要信奉并遵从"规矩",在"规矩"划定的范围内行事,不违规、不犯规。"守规矩",关键是"守"。任何时候都必须将自己置于"规矩"之内,绝不能以实用主义的态度随意曲解"规矩",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一旦不顾"规矩"的约束而自我放纵,突破"规矩"的底线,就会渐行渐远甚至走上不归路。"有担当"是领导干部的成业之源。担当就是责任。勇于担当的核心要义就是敢挑重担,认真负责,坚持原则,攻坚克难。"有担当"就是要干事创业。作为企业领导干部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岗位上的三件事:知道自己在企业该做什么;知道自己在企业不该做什么;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才能把企业做得更好。如果一个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碌碌无为而不思进取,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或者把一个好端端的企业,短短几年就带得千疮百孔、巨额亏损、债台高筑,还谈什么担当?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克难必定有我"的担当精神,脚踏实地,善作善成,用真实力、真本领带出强优企业,才是真担当。
以勤为本,恪尽职守。做人德为先,做事勤为本。"不勤无以成事",一个干部的态度怎样,工作如何,能否恪尽职守,直接影响着工作的落实程度。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必然会贻误工作。作为领导干部坚持以勤为本是关键。要勤于动眼,积极学习。要把学习作为终身追求。通过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认真思考和指导本单位、本部门、本岗位的工作,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提倡勤于动脑,就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用新视角去观察问题,用新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新方法去解决问题,增强抵御各种风险、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如果不勤于动脑,对工作敷衍了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遇到新情况、新矛盾时,就想不出新点子、提不出新对策、拿不出好方案,势必影响企业的发展。要勤于动嘴,宣传疏导。作为领导干部要理直气壮地向职工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张旗鼓地宣讲企业改革措施和有关规章制度及具体要求,经常深入基层不厌其烦地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强有力的疏导工作,关心关爱职工,切实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献计出力,做好本职工作。要勤于动腿,深入调研。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从办公室走出来,深入到基层一线去,到艰苦环境和情况复杂、矛盾突出、困难较多的地方去,到职工群众中去,与他们打成一片,及时了解新动向,掌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化解新矛盾,总结新经验,开拓新业绩,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广大职工的信任,才能取得第一手资料,才能有发言权和决策权。要勤于动手,率先垂范。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每项工作从开始到结束,领导干部都要把对企业负责和对职工负责统一起来,亲自动手抓,以身作则,狠抓落实,使工作真正富有成效。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高高在上、瞎指挥。
精诚团结,同舟共济。回顾百年党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胜利的取得,每一个成就的背后,都包含着无数奋斗者和实践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的团结协作精神。安定团结是压倒一切的事。要把团结作为一种能力来锻炼和提高。团结是一种重要的领导能力。对一名领导干部来说,这种能力是必须具备的。越是领导干部,就越要做团结的榜样,对团结能力的要求就越高。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个人修养是搞好团结的基础。要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团结。在企业内部,在一个班子里,要讲合作共事,讲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不在非原则问题上论是非,不在小事上做文章,不在个人得失上争多少。以高度政治责任感维护集体领导,维护班子团结统一。要把团结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和运用。"人心齐、泰山移",体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也揭示了团结作为一种资源的重要作用。对内而言,要个人心情舒畅,集体坚强有力,形成心齐气顺劲头足、同舟共济渡难关、团结一致干事业的良好氛围;对外而言,应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把团结作为一条纪律来遵守和执行。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团结是一条纪律。《党章》明确规定:"党员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遵守和执行团结这条纪律,要求我们必须要自觉站在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讲发展的高度,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积极认真地去做有利于企业大局、团结、稳定和发展的事。领导干部要做到一视同仁,依靠大多数。不能有近有远、有亲有疏,不能偏听偏信,否则是搞不好团结的。而领导班子团结是团结的前提。领导班子团结了,才可以带动各部门的团结,进而从整体上保证企业的团结。坚决反对领导班子内部的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反对任何人拉帮结派,追求小团体特殊利益的"狭隘化的团结",这是对企业团结破坏力最大的事。
锚定目标,追赶超越。使命呼唤担当。今天重铸华药辉煌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我们没有理由不迎难而上、奋发图强。当前,面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局面,公司党委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增信心、勇担当、办难事、攻难关、破难题,凝心聚力、锚定目标、追赶超越。要把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积聚发展力量,勇于担当作为,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全力推动企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要把追赶超越作为做好工作的基本着力点。追赶超越是在特定时期承担特殊历史使命的一种追求、一种担当。核心是要体现出干事创业的氛围和劲头,关键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追赶超越不是另搞一套,更不是空喊口号,而是当前以及"十四五"期间各项工作的主基调,核心是通过对标和目标管理,促进企业整体工作在一定时期内上台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职工要将追赶超越作为做好工作的基本着力点,向困难发力,向挑战进军,坚定企业向好发展的信心与决心。要把完成全年既定目标作为追赶超越的最低标准。追赶超越,究竟追赶谁、超越谁,追赶什么、超越什么,要"定好位"。要把高质量完成全年既定的目标任务作为最低限的追赶超越,签订责任书的各项指标必须完成;要向更高目标迈进,向行业标杆看齐。要结合实际,在改革、创新、管理等方面找准自己的差距和短板,找到追赶超越切入点和有效抓手,制定科学追赶超越目标。要把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作为追赶超越的有效保障。追赶超越绝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阵风",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全体干部职工要树立"追赶超越从我做起"的意识,撸起袖子、扑下身子干工作、抓落实,把既定的目标任务一件一件往前推、一项一项往实抓。要建立完善领导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抓落地、强执行,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担当、激发追赶超越的热情。要推行以管理审计、绩效考核、效能监察、督查督办为重点的考核机制,形成点面结合、纵横联动的考核体系,确保追赶超越任务指标按节点完成,顺利实现年度任务目标。要把营造良好氛围作为追赶超越的根本前提。各级党、工、团组织要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危机·责任·追赶·超越"主题大讨论和形势任务教育,深化干部职工对"追赶超越"工作要求的认识,引导干部职工将践行初心使命与奋力追赶超越结合起来,在全公司形成高点定位、比学赶超、奋发有为、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纪委各级组织要强化监督执纪和效能监察,确保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监督执纪问责就跟进到哪里,为实现追赶超越目标保驾护航。
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靠艰苦奋斗创造出来的。蓝图已经绘就,目标已经明确,只要我们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信心和决心,坚定把改革创新向纵深推进,就一定能够开创追赶超越的新局面,将"建设美丽新华药"奋斗目标逐步变成美好现实,让更多改革成果惠及企业发展和职工群众。
让我们携起手来,迎着新时代的朝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锚定目标,追赶超越,全身心投入到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现代化医药健康产业集团事业中来,做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组织、无愧于职工的业绩。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要做新时代的实干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企业家爱国有多种实现形式,但首先是办好一流企业。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肩负着实干兴邦、实干兴企的崇高使命和历史重任,要始终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做新时代敢干事、善干事、干成事的实干家。
一、以骨子里的信念忠诚、激情澎湃的热血忠诚筑牢实干初心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作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以信念忠诚和热血忠诚苦干实干。
信念坚定、忠党报国,是国有企业实干家最鲜明的政治品格。骨子里的信念忠诚,是把忠诚作为与生俱来的先天禀赋和基因所在,是一种源自骨髓里的忠诚、纯粹的忠诚、最高境界的忠诚,毫无条件、毫无保留地坚信党、忠于党。激情澎湃的热血忠诚,是把一腔热血献给党、以冲天干劲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是一种义无反顾追随领袖的忠诚,闻令而动、奋勇直前、心无旁骛,在"无我"状态中豁出去干事业。做到这样的忠诚,就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真学深思中厚植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根基;就要不断强化作为"企业家、经济家、政治家"复合型人才的角色意识,以实干精神办好一流企业,切实做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为、兴企有方、清正廉洁。
新时代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要坚决恪守"不做官油子、誓做实干家"的纯真本分,像大山里的石头一样见棱见角,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坚决与投机取巧、弄虚作假、溜奸耍滑等种种"官油子式"的行为作斗争;要始终保持纯洁干净的内心,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在纷杂嘈杂中磨砺品格、砥砺修养,在斗争洗礼中锤炼党性、立身立德,以良心对良心的负责涵养一心为公、真情干事的最高境界,以"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清晰可见的"形"筑牢实干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作为国有企业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步步紧跟、一招不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党交给的事业伸出肩膀扛起担当、举起双臂托起担当,在急难险重面前豁得出去,敢闯敢干有魄力、吃硬抗劲顶压力。一定要胸怀"两个大局",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把工作放到国之大者中思考,把自我价值、企业发展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实际行动全力保障国有企业高质量稳增长任务落实落地,毫不动摇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具体到中国五矿,我们牢牢把握好发展的"方向盘",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实干担当,转化为建设世界一流金属矿产企业集团的矢志追求,及时确立"三步走、两翻番"奋斗目标,打造形成"四梁八柱"产业体系,努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矿业航母"。
二、以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企业精神锤炼实干作风
实干必须以过硬作风为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倡导并身体力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领袖的率先垂范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引领,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坚持问题导向、效率优先、行动至上的执政理念,迅速跟紧看齐,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中大力弘扬实干作风,满负荷激情工作。从中国五矿来说,就是要深入实践"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的企业精神,今日事今日毕,今天好好干、明天好好干、天天好好干,时刻做到思想向上、精神向上、行动向上。
要始终保持攻坚克难的进取姿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业要实,要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矛盾和问题往往是检验实干的试金石,瞄着问题去、奔着问题上是实干作风扎实深入的鲜明体现。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啃硬骨、涉险滩"的攻坚期,这就要求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少一分"等、靠、要"思想,多一分"闯、冒、试"劲头,争当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要处理好推动发展与解决问题的关系,看问题看大不看小,抓问题大小统筹抓,在"江阔水急行大船"的大发展中解决主要矛盾,在苗头倾向出现时抓早抓小抓细。国际金融危机后,面对全球冶金市场严重萎缩,企业震荡的巨大挑战,我们提出既不让问题久拖不决被拖垮,也不让风险集中爆发被压垮,迅速拉开攻坚克难、奋力自救的改革大幕,削山过坎、扭亏止血、"让僵尸企业入土为安"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精准发力,卸掉了一个个历史包袱,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一批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企业经营业绩连续刷新纪录,曾经最困难的冶金建设老企业浴火重生、成功转型。
要始终坚持只争朝夕的效率准则。做新时代国有企业实干家,既要有"抢"的意识,也要有"快"的速度,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先机、赢得主动。"抢",就是要抢市场抢机遇,中国五矿正是把市场作为生命线,坚持到"有草的地方放羊、有鱼的地方撒网",快人一步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确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领域先发优势和领军地位,打造新能源正负极材料闭合循环产业生态系统,形成企业发展新动力新增长点。"快",就是要快部署快落实,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五矿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决策、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发出紧急"动员令",及时组织召开电话会议全面部署,发出"疫情终将被我们战胜,我们的日子还要继续过,山峰还要继续攀,大路还要继续行"的必胜宣言。广大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始终站在前头,全体五矿人万众一心,火速驰援一线,高质量完成34家疫情防控医院相关项目设计建设,加速复工复产,全级次企业4月初达到100%复工。中国五矿实现疫情防控与生产经营"两手抓、两手硬",上半年经营规模逆势增长,经营效益优于央企平均水平,充分展现出"顶梁柱"关键时刻"顶得住"的央企担当。
要始终发挥干在前面的表率作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实干作风归根结底要靠广大干部员工套牢责任、身体力行,这不是上级压下级压出来的,不是处罚处理吓出来的,而是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敢抓敢管带出来树起来的。"关键少数"要切实发挥实干家的带头示范作用,并不断提升抓班子带队伍这个"第一能力"。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必须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紧紧扭住作风建设不放松,首要从领导干部"讲正气、讲责任、讲贡献"破题,从廉洁纪律严起、从日常规范管起,驰而不息打造风清气正干部队伍;必须始终抓住"好干部"标准不放松,选人用人一看党性二看业绩,用实绩检验干部,把盯着做事而不是围着领导的干部选出来,把冲在前、跑得快的"千里马"用起来,让好干部站要位、把关隘、挑大梁,绝不让"官油子"越混官越大。实干蔚然成风,企业干部领跑、团队奋进,就会形成"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的生动局面。
三、以金属矿业护国报国、冶金建设国家队的大贡献交出实干答卷
实绩是实干最终的落脚点。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坚持以发展作为不可动摇的主基调,真抓实干谋发展,脚踏实地抓落实,实实在在成大事。要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以恒心办恒业,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接续奋斗、对历史负责,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追求长富久安;要提升引领发展的真本领,以战略前瞻性的眼力把握大势规律,以坚如磐石的定力驾驭复杂局面,出色完成党交给的事业。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国有企业要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实践中勇当主力军,统筹好速度规模稳健与质量效益提升,统筹好国内产业链稳定和全球竞争力提升,主动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升级,加快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中国五矿作为金属矿产领域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将更加聚焦金属矿业和冶金建设主责主业,着力补短板锻长板,畅通聚合全产业链。
坚决扛起金属矿业护国报国的大担当。面对我国战略性资源对外依存度依然居高不下的局面,我们将进一步坚持以矿业为立企之本、以资源为发展之基,按照"战略上有竞争优势、管理上有成本优势"的基本原则,不断加强全球资源配置和产工贸一体化能力,有效保障国家金属矿产资源安全与供给。
充分彰显世界第一冶金建设国家队的大贡献。面对新时代新需求,顺应钢铁产业由"破"到"立"的发展规律,中国五矿组建了世界第一冶金建设国家队最强阵容,承担了宝钢湛江钢铁、越南河静台塑钢厂等全球近年来几乎所有的大中型绿地项目,基本包揽国内大中型钢厂战略性升级改造项目,为钢铁大国走向世界钢铁强国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无论未来如何,中国五矿都将始终站在国际水平的高端和整个冶金行业的高度,用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持续不断的革新创新能力、无可替代的冶金全产业链整合优势,引领中国冶金走向更高水平,促进全球钢铁工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突出强化全产业链集成的大优势。重组后的中国五矿在全球率先打通资源获取、地质勘查、设计建设、开发运营、贸易物流、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通道,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断瞄准产业链各环节的互联互通持续发力,创新打造千亿内部市场,有序推动多领域协同协作和深层次整合融合,从产业整合、管理整合,到人员交流、文化融合,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互补式重组发展模式。面向未来,中国五矿将进一步挖掘全产业链系统集成的潜在优势,不断提升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高质量发展的更大实绩,为做好"六稳"落实"六保"、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进国有企业治理现代化的三个关键
公司治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国有企业推进公司治理现代化对于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保障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国有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立足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推进公司治理现代化不能简单照抄西方企业模式,而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种完全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新型企业生产关系。在此过程中,需把握三个关键因素。
(一)彰显关键优势,推进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公司治理效能与核心竞争力。
一是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以规范化、具象化标准,明确党组织的企业法定地位。例如,可发布全集团通用的党建入章参考范本、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工作正确方向;坚持制度先行,实现二级公司主要领导"一肩挑"全覆盖,为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提供组织保证。以简明、实用、高效为目标,制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事项和决策事项清单、董事会授权事项清单等,张榜明示党组"议事""定事"、董事会"决事""授事"、经理层"管事"范畴和程序,以制度流程保障党组织科学高效参与公司治理,发挥独特优势。
二是坚持国企姓党,突出党组织对公司治理的根本性、方向性领导,使公司治理引领企业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能源保供及"六稳""六保"等急难险重关头,国有企业始终冲锋在前,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造福,起到了"压舱顶梁"的作用。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高质量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能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吸引和激励具有使命感的优秀人才,更有利于大幅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品牌影响力和组织凝聚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发挥关键作用,构建治理主体各尽其职、相互制衡和相互协同机制。
一是持续优化股东结构,适时推进股权多元化或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并在具备条件时支持其参与公司治理。
二是充分发挥董事会功能,健全董事会决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闭环管理规范体系,确保单次决策信息充分、科学高效,多次决策步步为营、持续优化。具体地说,可构建董事会决策事前党组前置研究、法律审核、会前沟通"三个必须",事中充分发表意见、充分揭示风险、充分完善议案"三个充分",事后执行情况定期反馈和投资后评估"两项机制",使董事会决策得到有力支撑。
三是保障经理层行权履职,建立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制度,完善经理层分权授权、业绩考核、激励监督各项机制,使其切实履行经营管理职责。明确经理层责权清单(根据经营管理需要,应由其行使的权力)、授权清单(按其行权能力,董事会授予的权力),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通过薪酬刚性兑付、经理层持股等方式,构建充分体现市场价值、组织贡献和创新要素价值的经理层激励体系,充分发挥党内监督、出资人监督、职能监督、业务监督和社会监督对经理层的监督协同效应,有效破解"内部人控制"难题。
四是畅通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关节点,系统梳理并调整党委(党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在管理中的交叉、重叠和真空区域,实现治理主体之间的责任衔接、管理衔接、流程衔接。
(三)提供关键保障,促进公司治理成为企业全面参与市场竞争的强力支撑。
一是健全沟通保障。公司治理发挥作用既需要权责划分、履职规范等硬性规定,也需要沟通酝酿、交流协调等柔性手段。各治理主体之间,特别是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和总经理之间应及时充分交换信息,不断消除信息壁垒,为科学民主决策创造条件。
二是健全制度保障。注重以制度流程形式固化治理主体之间关系、协同运作机制、实践探索经验等,形成公司治理制度体系。注重以新技术手段为制度体系赋能,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企业、行业既往决策数据,科学调整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和协同机制。具体地说,可打造制度管理数字化平台,使公司治理制度具备"外规内化联动+制度流程一体+制订使用互动"的特征,制度流程可根据国家政策、经营环境和使用者反馈等因素实时调整,保证公司治理制度体系与时俱进。
三是健全文化保障。先进的治理文化是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落地生根的重要保障。各类决策、行为的背后是理念、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峡集团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净利润等关键经营指标年复合增长率均达15%左右,实现了长期稳健发展。这一成绩的取得,直接原因是较完善的公司治理带来的系列科学战略决策,深层次原因则在于从三峡工程论证筹建时起传承下来的三峡精神和"看准了就下决心"等治理理念。20xx年,经进一步总结提炼,在传承坚守的基础上又赋予了三峡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可见,国有企业应在保留核心理念的前提下,不断完成对治理文化的扬弃,使之全面适应新发展阶段,体现新发展理念,为治理现代化厚植文化土壤。
发挥党委领导作用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国有企业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xx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企党建会上指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
五年来,中国中车党委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全面推进公司治理现代化,着力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
一、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健全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中国中车创建于1881年,在上个世纪20年代,是早期共产党人组织革命活动和工人运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车始终秉持厚重的红色基因,听党话跟党走,持续擦亮"姓党为党"的政治底色。
全国国企党建会以来,中国中车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从确权明责入手,加快健全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制度。中车境内330户全资、独资和控股独立法人企业全部把党建要求写进公司章程,明确了党组织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形成了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
把握功能定位。我们明确党组织在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确保党组织成为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中国中车做到了党委发挥领导作用,把好方向、管好大局、促进落实;董事会发挥决策作用,战略管理、科学决策、风险防控;经理层发挥执行作用,决策执行、日常管理、业务指挥,实现公司治理形神兼备、有形有效。建立完善"1+3+N"制度体系,"1"即公司章程,"3"即党委、董事会、总经理工作规则,"N"即各治理主体具体运作的26项基本制度和247项专项规章,通过完备的制度体系,确保党的领导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各治理主体依章依法依规行使职权,做到同心同向、同轨同轴,共同推动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在企业落实落地。中国中车连续6年位居《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充分展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强劲实力和品牌价值。
厘清权责边界。我们牢牢抓住完善治理结构组织体系,系统梳理各治理主体的工作职责,正确处理党委、董事会、经理层的关系。中国中车坚持"职权与功能定位相匹配、权力与责任相对等、决策质量与决策效率相统一"的原则,科学划分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制定实施《党委前置把关清单》《董事会决策事项清单》《经理层经营权限清单》,既保证党组织的意图在重大问题决策中得到体现,又维护董事会对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权,维护经理层的授权范围内的决策权和日常经营管理权。各治理主体对有什么权、管什么事、负什么责,都能够铭记于心、笃之于行,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运行。在研究讨论和审议决策重大事项时,党委重点把握"能不能干",董事会重点把握"要不要干",经理层重点把握"怎么来干",三者各有分工、密切配合、协调运作,营造了充分尊重、彼此信任、相互支撑的决策环境,确保各治理主体行权履职有章可循、无缝衔接,议事决策规范高效、运行顺畅,重大事项科学民主、风险受控,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战略管控水平。
明确前置要求。党章规定,国有企业党委发挥领导作用,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党组织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中国中车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党委前置研究的各项措施,并将实践探索出来的经验固化下来,做到党委先对企业重大经营管理事项进行把关审议,再提交董事会或经理层进行审议决定,确保党委在重大决策上说得上话、做得了主、拍得了板。中国中车成立以来,较好完成了业绩指标,经营利润持续攀升,连续6年获评经营业绩A级企业,企业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中国中车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万余亿元,实现净利润700亿元,上缴税金800亿元,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充分展现了中央企业的责任担当和社会价值。
二、坚持质量效率兼顾,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科学决策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决策一旦失误,损失难以估量;机遇一旦错过,定会贻误发展。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决策质量和决策效率双提升,不仅是对国有企业的政治要求,也是国有企业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规范决策程序。我们坚持从机制和流程上完善重大事项的议事决策程序,探索建立了"酝酿启动、经理层论证评估、党委前置把关、董事会会前沟通、董事会决策、党委意图落实报告"的决策流程,做到环环相扣、步步衔接,既防止"程序空转"又防止"叠床架屋"。会前,侧重于决策酝酿,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提交会议集体决策前,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深入调查研究。会中,侧重于集体决策,在符合会议规定人数的前提下,与会人员逐一充分讨论决策事项、分别发表意见并说明理由,因故未到会人员也要书面委托表述意见。会后,侧重于执行决策,3天之内形成会议纪要并印发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将会议决定的重大事项纳入督办监管系统,实行闭环销号管理。
前置把关到位。党委前置研究主要是对重大事项进行把关定向。党委抓大事、议大事、谋大事,细化前置审议要点,重点看决策事项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战略部署,是否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否存在重大风险,是否有利于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和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否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纲要,是否听取了有关专业管理意见。中国中车党委提交董事会、经理层审议决定时,重点从决策事项战略方向、责任担当、资源配置、风险评价、权限安排等方面进行审议。中国中车明确了涉及企业战略、投资、科技、改革等20类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经党委前置研究讨论后,再由董事会决策。坚持"四必原则",凡是前置研究的事项,会前必须调查研究、必须科学论证、必须风险评估、必须充分酝酿。20xx年,董事会决策事项48项,除6项涉及董事会自身建设的事项外,其他42项均在党委前置研究之后,才由董事会决定,经理层根据党委和董事会要求抓好执行、推动落实。
发挥外部董事作用。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中车以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为总抓手,全面加强董事会建设。中车所属应建董事会的企业169户,全部做到应建尽建。其中,131户已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占比达到%。建立了外部董事管理制度和定期调研工作机制,针对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及时组织调研论证,上会前充分沟通,做到实际情况提前了解,不同意见提前反馈,难点问题提前解决。在加强董事会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授权放权力度。集团公司在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26项重大问题决策事项对子公司董事会放权,共减少投资审批项点13个,既保证规范行权又保证决策效率。
三、坚持执行监督并重,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中车既注重在决策环节发挥党委领导作用,对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把关定向,也注重在执行、监督环节发挥党组织优势和经理层作用,确保决策事项有效落实,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支持经理层行权履职。党委支持经理层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集团公司党委坚持每季度集中听取1次经营管理情况汇报,定期或不定期听取科技创新、深化改革、管理提升、风险化解等重点工作的专题汇报。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董事会向经理层充分授权。20xx年总经理主持召开办公会28次,决策经营管理事项132项,有力地推动了战略目标和业绩指标的高效实现。牢牢抓住三项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鼓励和支持子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目前,中国中车建立了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企业15户,新任经理层正副职80%以上竞争性选拔,市场化经营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52家全级次企业灵活开展中长期激励,综合采用岗位分红、股权激励、战略配售、员工持股、项目跟投、科技成果转化等多种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激励效果。中车时代电气在科创板上市过程中同步实施员工战略配售,株洲所在智轨项目中综合运用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混改员工持股、项目跟投的方式,充分激发了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了很好的激励效果。
完善履职监督机制。我们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将纪检、巡视、法律、审计、财务、人事以及监事会监督贯通起来,建立了监督机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群策群力抓监督的强大合力。建立审计监督、合规管理、内控与风险管理等定期向党委汇报的制度。专职副书记列席总经理办公会,纪委书记列席董事会和总经理办公会。20xx年起,相继开展了建强提升、提质换挡、成效跃升、深度融合、固化攀升"阶梯式、主题年"党建专项行动,扎实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以党建新成效开创企业改革发展新局面。在中央企业党建责任考核中,中国中车连续4年获评党建工作A级。中国中车的公司治理实践充分彰显了党领导的国有企业制度优势,调动和激发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中国中车发挥了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的排头兵和先遣队作用,如今"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重载列车技术在大秦线创造了重载铁路世界纪录,城轨地铁形成系列化、多样化、多制式的产品谱系,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工程样车成功下线。"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已成为新时代亮丽的"中国名片"。
20xx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乘坐京张高铁赴张家口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指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个成功范例就是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现在已经领跑世界。要总结经验,继续努力,争取在'十四五'期间有更大发展。"
中国中车将继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总书记重要指示作为做强做优做大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面落实国家战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中车智慧和力量。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一批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程中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兴则国家兴。我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中国中铁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下,切实肩负起央企使命,朝着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坚实前行。
坚持党的领导,筑牢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中国中铁作为首家完成"党建进章程"的境内外上市央企,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做到"四同步""四对接",实现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的有机融合。认真贯彻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工作要求,加强制度创新,抓住董事会"定编""落权""行权"三个关键,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的权责清单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积极构建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既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又充分发挥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决策作用和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执行作用,大力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全方位打造治理高效、充满活力、客户推崇的现代企业和可信、可爱、可敬的一流企业形象。
聚焦"产品卓越",当好中国建造的国家队。产品卓越是世界一流企业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中国中铁始终坚持以"中国建造铁肩担当"为企业使命,把质量作为立身之本,聚焦"高质量发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这一任务,坚持"发展优先、质量第一"这一原则,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努力把每一项工程都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建筑和百年精品工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以高质量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落实,以数字技术和智慧施工不断提升中国建造品质,为中国建造增光添彩。同时,坚决担负起现代产业链"链长"的重任,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快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链布局,加快传统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价值再造,发挥企业全产业链优势,带动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能力。
聚焦"品牌卓著",打造中国建造的新名片。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品牌卓著体现了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中国中铁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强品牌战略研究,将民族品格、优秀传统、品牌理念充分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促进品牌建设与业务发展协同推进,大力培育发展知名自主品牌,打造了京张高铁、京雄城际铁路等世界智能高铁范例,自主研制的盾构机产销量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时在扩大高水平开放中,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重点工程建设,推动优质产能和装备走向世界大舞台、国际大市场,以质量创品牌,以服务优品牌,讲好品牌故事,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努力把"中国高铁""中国大桥""中国隧道""中国装备"打造成为享誉世界的国际知名品牌。以建设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亚吉铁路等"一带一路"重点工程为契机,积极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打造全球建造的新典范、国家形象的新名片。
聚焦"创新领先",当好中国创造的主力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国有企业必须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成为核心技术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中国中铁作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自主创新,集中力量在解决"卡脖子"问题上实现突破,全面系统掌握了高速铁路勘察设计施工及关键装备制造成套技术,铸就了高铁这个我国自主创新的成功范例。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在智能高铁、智能高速公路、智慧城市、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加快突破一批前沿技术,加快锻造一批长板技术。聚焦创新能力和体系平台建设,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和重点实验室,自主培养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团队。聚焦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建设,加快技术突破、产品制造、产业发展的"一条龙"转化,打造更多大国重器。同时,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坚持市场导向,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进基础固链、技术补链、融合强链、优化塑链,打造中国创造的新标杆。
新征程上,我们将奋力拼搏、勇创一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步伐,以更好质量、更高效益、更强竞争力、更大影响力的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支持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国有企业要在做强做优做大中更好履行责任、担当大任。
把牢党的领导"定盘星"。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中国铁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确保国有企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就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证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重大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确保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体现在哪里,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筑稳经济发展"压舱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国企聚焦主责主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支撑和带动能力"。中国铁建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防风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保持定力、主动作为,既在生产经营、安全质量、运营管理等方面固"稳",又在市场开拓、提质增效、改革创新等方面促"进"。同时,我们坚持协同发展,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系统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体系。
当好改革攻坚"排头兵"。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中国铁建把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全力以赴拔硬钉子、啃硬骨头。坚持"集约化发展、专业化运营、精益化管理"原则,有序推动内部重组整合,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深入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创建示范行动和价值创造行动......事实证明,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就要以管理的不断深化带动企业治理能力的持续提升,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近年来,中国铁建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支撑,主动融入国家基础研究创新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突出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前沿技术攻关,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我们围绕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聚焦主业、做强实业、做精专业,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实现核心技术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自立自强;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做实做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着力打造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我们就一定能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上创造新辉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