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调研走访报告总结范例优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主题教育调研走访报告总结范例优推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主题教育调研走访报告总结【第一篇】

一、走访时间

20xx年7月30日。

二、走访地点

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该厂位于王家店村附近,地处京沪铁路以东,南环路以北,滂河的西南岸。

三、走访对象

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理人员。

四、走访目的

1、了解企业的历史、现状及前景展望、用人要求、企业中各层次员工待遇及职业发展轨迹,优秀员工职业发展案例,以及企业发展面临问题及建议等。

2、通过走访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巩固和强化所学的专业知识,深入理解和掌握污水处理的工艺的流程、特点等。

3、能结合实际,运用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并更加深入地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运用,融会贯通。

4、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5、通过深入企业进行走访调研,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我们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并虚心听取企业对我们青岛农业大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

五、走访前准备

走访前我详细上网搜查了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的相关资料,并与污水处理厂的相关管理人员积极取得联系,拟提出了关于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和工艺等方面的问题。我力争做到带着目的、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入的走访调研。

六、走访企业简介

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配套项目,是山东省重点工程,也是泰安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经济强市目标,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而实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第二污水处理厂工程占地159亩,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8万吨,其中2万吨经深度处理后,可回用于工业或市政景观。其全年处理污水1800万吨。工程采用具有除磷脱氮功能的氧化沟处理工艺,厂区工程主要包括污水处理工程、回用水工程及附属建筑。厂外工程包括配套污水管网85公里。该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入“三河三湖”水污染治理项目之一,下拨专款给予扶持,工程总投资14560万元。其中,污水处理厂区工程投资为9372万元,配套管网投资5188万元,工程于20xx年4月正式开工,于20xx年11月27日竣工投入使用。

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为国有企业。注册资本432万美元,资产总额947万美元,负债总额523万美元;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10809平方米;员工人数163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62人。主要产品规模:日处理污水5万吨。产品质量生产技术居国内先进水平。

该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为%,大于本行业基准收益率4%,投资回收期年(包括建设期),低于基准回收期。同时,项目的建设可大大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护水体,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是泰安市委、市政府根据城市发展需要,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作出的重大决策。第二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投产,将使城市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并进一步缓解城市供水不足的矛盾,对促进泰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七、走访过程

20xx年7月30日,我早晨8点就准时到达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并与之前联系好的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理人员取得联系,在其带领下,我详细参观了该厂。在此期间,管理人员耐心的向我讲解了该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及工艺流程等,让我了解和掌握了污水处理厂的设计特点、工艺流程、设计理念、主要设计参数、各构筑物选型依据及其优缺点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在参观过程中,我认真观察,仔细聆听,积极思考,及时提问问题请他帮忙解答。理论联系实际,受益匪浅。

(一)氧化沟工艺流程图

调节溢流堰的高度改变沟渠内水深,进而改变曝气装置的淹没深度,使其充氧量适应运行的需要。淹没深度的变化对曝气设备的推动力也会产生影响,从而可以对进水流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二是通过直接调节曝气器的转速:由于机电设备和自控技术的发展,目前氧化沟内的曝气器的转速时可以调节的,从而可以调节曝气强度的推动力。

4、简化了预处理和污泥处理

氧化沟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都比一般生物处理法长,悬浮装有机物与溶解性有机物同时得到较彻底的稳定,故氧化沟可以不设初沉池。由于氧化沟工艺污泥龄长,负荷低,排出的剩余污泥已得到高度稳定,剩余污泥量也较少。因此不再需要厌氧消化,而只需进行浓缩和脱水。

八、走访体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我只在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进行了短短一天的走访调研,但我却学到了很多知识。非常感谢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给我提供这样珍贵的走访调研机会。这是我们大学生涯里精彩的一章。

这次走访调研是对我们所学理论知识的'一次全面的升华,是一次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通过这次走访调研我对自己所学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使我感觉到自己所学的强弱所在,了解到理论和实际生产中的差距,同时对我国现代污水处理技术、监测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不仅为自己的毕业环节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参考,同时也为自己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次走访调研使我进一步了解了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污水处理的重大意义,增强了节约用水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前提,而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作为一个未来环境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自己所背负的任务有多么艰巨。这次走访调研不仅强化了我的专业知识,还提高了我的综合职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技能、爱岗敬业的品质,从而为今后能承担技术工作、生产工作和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深入企业的走访调研过程中,通过与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理人员的沟通交流,我认识到:我们环境工程专业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专业,很多企业都需要我们环境工程的专业人才来治理环境污染问题。污水处理厂就是我们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的一个很好的就业场所。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非常欢迎我们青岛农业大学的毕业生到其工厂就业。同时,他还就我们学校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例如:多鼓励学生积极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企业等进行参观实习;要求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等。在参观的最后,我热情邀请泰安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到我们青岛农业大学进行宣讲及招聘工作等,该厂表示非常乐意接受我们学校的毕业生。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在深入企业的走访调研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如何分析解决问题。同时,我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我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回报社会。

主题教育调研走访报告总结【第二篇】

根据xx市人社局关于开展“人社服务员计划”活动方案的安排部署,为进一步宣传人社惠企政策,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摸清新冠疫情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和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6月份以来,我局组织调研专班分批次走访了52家企业,现将收集了解的相关情况梳理汇总形成调研报告。

一、走访调研企业的基本情况

本次走访调研的52家企业,主要分布在襄阳市区内,城区分布情况为:襄城区22家,占比%;樊城区18家,占比%;高新区11家,占比%;东津1家,占比2%。行业分布情况为:制造业25家,占比%;零售业15家,占比%;服务业12家,占比%。从企业类型上看,大型企业5家,占比%,中型企业2家,占比%,小微企业45家,占比%。

我们走访的52家企业,以2020年1月为基数,在本核定年度内2-6月共计为企业减免养老、工伤和失业保险费共计万元,其中:免征养老保险单位缴费元,免征失业保险费万元、工伤保险费万元。下半年,除5家大型企业外,中小微企业继续享受阶段性免征政策,经测算,47家中小微企业将减免三项社保费超过3000万元,这对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会起到积极作用。

走访中我们了解到,阶段性免征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稳岗补贴发放、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均已落实到位。我们共收集47家企业反映的问题(未受疫情影响的5家企业没有提出问题)78条,其中涉及人社系统的问题有49条,涉及市直其他部门的问题29条。企业提出的问题中,属于人社系统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我们现场解决社保经办类的问题10件,后期协调系统内相关单位(科室)解决36件,有3件尚在协商解决中。已经解决的问题占收集本系统职责内问题的94%;收集的需要协调市直其他部门解决的29个问题,除2个协调银行解决贷款问题已经落实外,其余问题目前我们正在配合市人社局进行协调推进解决。

总体上看,我们对企业提出的涉及人社部门职能的问题都最大限度地给予了解决,人社部门的纾困惠企政策对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就业岗位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给予了实实在在的帮扶,得到了所有企业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尤其是我们执行国家阶段性免征三项社会保险费政策普遍反映较好,走访的企业负责人都表示,这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尽快复工复产的“真金白银”和“润滑剂”。

二、疫情对企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

从走访调研的52家企业情况来看,本次疫情对企业影响较大的有6家,占比%;影响较小的有41家,占比%;基本未受到影响的5家,占比%。总体上看,对传统加工行业影响较大,对高新技术行业影响较小,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影响最小。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尚未达到正常生产水平。走访调研的52家企业都已复工复产,达到正常生产水平80%~100%的企业占%,达到正常生产水平50%~80%的企业占%,未达到正常生产水平50%的企业只占%。疫情发生后,受原材料紧缺、物流不通、行业复工率低等因素影响,企业生产各类原材料都有不同程度的涨价,加大了企业经费支出,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特别是食品加工行业,如湖北陈小五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湖北五谷稻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因为疫情原因原材料供应量少,普遍涨价,导致企业年利润下降。经统计测算,我们走访调研的52家企业,1—6月份利润普遍下滑30%左右。

(二)订单数量明显减少。企业受湖北交通及物流影响、产品市场需求下降,加之生产进度拖延、供应链出现断裂、劳动力不足等原因,导致订单数量下降。尤其是对制造业,预计全年产值普遍下降10%-20%;部分企业的订单量同比降幅达到了50%。比如襄阳普士利工程器材有限公司,受疫情影响,客户订单数量急剧下降,而且还存在职工减员情况;襄阳东和汽车装备有限公司,整个行业大环境不好,加之受疫情影响,1-6月份,订单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只有45%左右。

(三)企业融资难依然存在。当前,银行贷款杠杆高、条件苛责,虽然国家出台疫情下给企业金融支持,政策是好的,但是落实起来有些难。许多银行依然按常规操作,看企业财务、已贷款状况以及生产运营情况等,直接导致企业融资难,未能减轻企业负担,很多企业希望能多提供如“贴息贷款”“低息贷款”等惠企政策。比如襄阳宏航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融资非常困难,因受疫情影响,经销商货款结算不及时,银行融资条件严格,导致上半年资金缺口达300多万元,难以扩大规模;部分企业因为银行抽贷等历史遗留问题造成资金短缺,贷款难。比如湖北卫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尚有1080万资金抵押在银行,每年贷款都面临抽贷问题,企业生产资金链异常紧张。

(四)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一直以来,制造业都对岗位人员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要求,加之今年疫情影响,一些专业技术人员流失,导致目前制造业普遍存在技术人员短缺问题,特别焊工、冲压工、化工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岗位人才非常缺乏。受地方房价高、工作环境偏远等条件限制,导致部分企业引进具有专业技术的大学生难度较大。有的单位员工流动性大,跳槽频繁,企业留不住人。受疫情重点地区影响,企业复工以来,有的岗位人员不能正常到岗或者离岗,我们走访的企业中,复工复产率最好的企业也只有%的员工到岗,这对一些从事重要技术岗位的企业来说损失较重。比如襄阳市精信催化剂有限责任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专业人才缺乏较为严重,急需具有化工背景的操作工及专业技术人员,用工缺口达50人左右;湖北东方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主厂区在宜城雷河)因地处偏远,难以招聘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公司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就连驻地在高新区的江山重工公司,目前生产一线焊工也十分短缺。

(五)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受疫情影响,我市部分企业出现了“有岗无人”和“有人无岗”就业结构性矛盾,“就业难”和“招人难”同样存在。一方面,由于我市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技能工人和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不足,部分新成长劳动力的实践能力还难以跟上市场变化,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就业难题仍将持续存在;另一方面,我省属于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本市外出务工人员受阻,部分外省市对湖北籍务工人员在就业招聘上出现了“歧视”现象。虽然我们通过外地人社部门采取了“点对点”联系就业帮扶和组织务工人员返岗等积极措施,但多数地区以“疫情防控”为由予以拒绝。同时,我市一些企业需要招用的外地员工,多数也因害怕“疫情”而落空。就我们走访的几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情况来看,“招工难”的问题特别突出,如湖北金环公司(原湖北化纤厂),疫情期间员工流失了164人,自三月份复工以来,公司一线普工短缺200多人,通过网上招聘以及与驻地人力资源基层平台对接,采取了“点对点”“走村串户”等多种方式招聘人员,效果均不佳,这一影响将延续到下半年。

三、推动我市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政府各职能部门尤其是负责民生保障的人社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切实解决企业提出的问题,利用上级政策利好,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推动“后疫情时期”我市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抢抓国家政策支持机遇。国家产业政策,对企业发展具有直接且显著的指引作用。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要抢抓中央支持我省疫情防控的政策机遇窗口期,用足用好“财税支持17条”“支持中小微企业18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30条”等国家与省援企惠企政策,立足我市实际、吃透政策、把准趋势,加强涉企政策的统筹与协同,提高执行政策的可行性、精准性。政府各职能部门要通力合作、协调一致,形成“一盘棋”。一是人社部门要落实好国家对我省中小微企业免征“三项社保费”延长到年底的政策,更好地纾解企业困难,为企业复工达产提供“润滑剂”;进一步加大援企稳岗的政策支持力度,落实好对不裁员或少裁员企业的稳岗补贴,帮助企业开辟更多的工作岗位,稳定就业;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条渠道开展专项招聘,“点对点”地解决部分企业人才短缺和“招工难”问题。二是税务部门继续落实好涉企税费优惠政策,对于能够直接减免的各类税费等,调整繁琐的申请程序,让企业能够快速、便捷、低成本的享受,抓好普惠性政策落地落实。三是行政审批、市场监管、金融等部门,要最大限度地放宽市场主体准入、企业融资条件,以专项补贴、免息贷款等形式增加纾困资金,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延续惠企政策时效,侧重对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保障吸纳大部分就业的民营市场主体稳定生存。四是鼓励国资委建立国企、企业联合会、行业协会、商会与民企对话机制,相互分享彼此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体验与经验;鼓励与支持政、学、企多方联合组织高质量发展论坛,共同探讨企业高质量发展道路。五是各行业主管理部门要继续抓好惠企政策督查督办,坚决彻查政策落实中打折扣问题。

(二)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疫情期间基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政务办公、网络购物、网络教育、在线医疗、视频社交等数字经济消费快速走进大众视野,让其成为“后疫情时期”推动经济发展强力引擎。一是针对疫情暴露出我市许多企业信息化能力不足的短板,积极推进企业转型发展,补齐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漏洞和短板,整合利用并发挥数据资源的强大引擎作用;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务大数据主动与社会资源对接,实现共建共享,带动企业加快信息化转型升级。二是支持和发展新就业形态。合理设定互联网平台经济及其他新业态、新模式监管规则,降低服务收费,促进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为劳动者居家就业、远程办公、兼职创业提供条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劳动者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三注重企业创新发展。加大对初创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企业扶持力度;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宅经济”、在线教育、无人零售、智能配送、智慧医疗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大以5G为方向的新型现代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企业大规模应用先进信息化技术创造条件。四是加大基础研发、原创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发展公共检测检验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整合利用各类创新资源开展创新创业,强化创新成果商业化应用和创新成果保护。五是进一步鼓励企业落实质量工程、开展品牌建设的政策举措,加强质量监督、环保检查,加大违法失信行为惩处力度;更新发布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标准,鼓励开展高质量发展的第三方评估,并将结果作为奖优扶强重要依据。六是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减少政府职能部门对产业链、价值链低端环节的关注,引导资本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布局;加快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发展,提升金融机构、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力,更好发挥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扶优汰劣”功能。打造鼓励与引导企业高质量发展良好社会氛围。

(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解放生产力、提升城市竞争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一方面,营商环境的改善,可以提升企业发展活力,增强企业发展信心,进而提高企业效率效益;另一方面,良好的营商环境,可以大幅降低整体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从而增厚企业利润。一是人社部门要深化“人社服务员计划”,甘当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开展人社服务“快办行动”,落实好“打包办”“即时办”“简便办”等便民服务措施,要求市民中心人社服务大厅全体工作人员,牢固树立“人人都是窗口、个个都是形象”和“工作就是服务”的理念。对办事流程进行再优化、再简化,取消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和盖章环节,实行关联事项“一表多效”、多科(室)“并联审批”,疏通“堵点”,切实为企业解决“烦心事”。二是加大各级政务服务的“放管服”改革力度。重点抓好我市及各县(市)区政府部门的“放管服”改革,以“放管服”统领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等重要改革,从小处着手、细处着眼,认真清理各类业务事项,推行前台“一窗式”综合受理服务。在政务服务上,全面推行“窗口集中受理、科室协同办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和简化经办事项的办理环节、步骤和程序,形成“一个科室负责、一个窗口对外、一个领导分管、一站式办结”的“四个一”服务新模式。三是加大公平竞争、公开透明市场竞争秩序建设。通过市场监管,约束企业以市场化手段,通过公平竞争获得收入、赚取利润、谋求发展;持续清理整顿涉企收费,进一步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监管收费行为。四是通过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实现全程网办,深化企业登记“同城通办”,提升政务服务质效。五是推行服务企业“首席服务员”制度。政府各职能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企业实行“包保服务”,对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实行“首席服务员”制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推进各类在建、新建项目迅速开工建设。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对东风襄阳基地板块、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药、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类等企业开展针对性政策帮扶,继续推行项目全程代办制度,以优质高效服务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主题教育调研走访报告总结【第三篇】

响应上级组织号召,我校自6月份开展“下基层、访民情、听民意、解难题、促和谐、保发展”活动动以来,根据市县各级组织的意见,由校长廖善星、书记郭惠勇等5人组成调研小组,在组长的率领下,深入村组,深入群众,就拟定的相关内容开展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重点走访了割畲村、慈悲村、朱地村等五个自然村。本次调研活动在具体实施上做到了既“身入”又“心入”,在具体方式上,我们主要通过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村干部座谈会、走访各类典型对象、到田间地头并进村入户与农民交谈等方式,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村情村况。

一、走访挂点帮扶对象概况

割畲村距离宁化县城区60多公里,与所在的安远乡政府所在地相距15公里,与江西广昌县塘坊乡毗邻的偏远山村。是自然保护区——牙梳山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村共6个自然村,400余住户,1600名村民;耕地面积2500亩;山林面积27000亩,其中14000亩划归“牙梳山”国家自然生态保护林。xxxx年人均年纯收入约4500元。收入主要是种植烤烟、冰蓝芋、莲子和水稻,自然保护区补助款,300余人在外打工工资。村财年收入不足20000元,收入主要是自然生态林的一小部分补助款,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穷山村。村级两委组织今年完成换届工作,机构健全,共有30党员,党员老龄化突出,支委人员年龄结构较合理,两委主要干部对摆脱目前较为落后的经济现状和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充满信心。

二、调研基本情况

1、走访主要对象。这一次下基层调研,我们走访慰问了三类对象,一是困难老共产党员;二是慰问特困户;三是慰问孤寡五保人员。在朱地村,我们走访了1974年入伍,1978年入党的老党员谢xx同志,他早年丧偶,又患有较严重的支气管炎,与独子谢世雄相伴生存,35岁的儿子常年在外务工,由于家庭贫困至今没有娶上媳妇。但谢xx同志始终不忘党的教诲,保持着党员军人的气质,能大力支持村两委工作,并能力所能及地做些村里修桥补路的善事,在调解村民矛盾方面有较高威信。在朱地村我们还走访了87岁高龄左眼失明的五保人员谢太荣;体弱多病生活困难的王立兄村民。在割畲村我们走访了特困户谢学桂一家,家里共五口人,但只有其妻黄xx是正常人,谢学桂本人有腿疾干不了重活,儿子和媳妇均为聋哑人,的9岁孙子又患有癫痫病,至今没有上学。还有因公致残且被丈夫遗弃的的张连香、还有因中风导致下肢糜烂性溃疡常年无法行走的王启良。同时还走访了一些发展经济的带头人等。每到一处,工作组都能与村干部和群众深入交谈,或与群众一起参加劳动,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对困难户嘘寒问暖,亲切询问他们生活、身体情况,了解其家庭成员和收入情况、以及子女教育就业情况等,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并给每户送上300元慰问金,鼓励他们要有生活的勇气,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在党的帮扶下走出生活困境,创造新生活。在走访中我们发现,群众对党的政策是拥护的,对“大走访”活动是肯定和支持的。

2、村级财务运行紧张。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发现,割畲村的村财比较紧张,缺少村级企业的支撑,从以往来看,整个村财年收入有时还不足20000元,今年换届以来各种欠费达3000多元。

3、两委班子有一定战斗力。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这个村村干部的配置比较合理,班子运作情况正常,村干部之间能团结协作,工作积极主动,工作热情较高,能较好的完成镇党委、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能根据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制订富民帮扶工程计划,经常上门开展活动,通过帮助了解市场信息、提供致富信息、介绍就业门路,与农民接对交朋友,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实际行动来帮助困难户脱贫致富、示范户发展壮大,在整个新农村建设中体现出了较强的活力。但也有个别村干部有时对集体决策理解不够,在工作中出现分力情况,造成工作较被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割畲村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村里超过一半的山林被划为自然生态保护林,农民失去了靠山吃山的大部分根基,政府补助款较少,每亩每年补助元,其中35%还要用于保护区的管理费用,到村到户钱不多,村里、村民得到实惠有限,对政府的意见也比较大。

二是拆点并校后,造成100多小学生上学困难。全村小学生甚至是学前学员都要到5公里远的营上学校上学。路程较远,没有校车。学生早去晚归靠租用私人运营的面包车。

三是村部借用原来的小学校舍办公,建构不配套,功能不齐全,且年久失修,条件简陋,不利于工作开展,急需筹措资金对村部进行一次整修。

四是用水困难。大部分自然村没有修自来水,个别村子修了自来水,因资金问题基本上是半拉子工程,没法用或不好用。

五是有4个自然村没有闭路电视,大部分村庄手机通信信号不强。

六是村里因难户较多,其中残疾人家庭和五保户等特困户就有5户。村财收入低,增收潜力不足。

七是年青党员基本在外打工,留在村里的老党员大多卧病在床或基本失去劳动力,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带领乡亲致富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八是基础设施需要加强。村里还有约公里的泥巴路没有硬化;人口密集居住区的生活垃圾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影响村民生活质量,现急需装置约30个垃圾箱和添置一辆垃圾转运车等。

九是机关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有群众向我们反映,现在政府机关干部下基层次数比较少,和群众直接面对面的机会更少,无形中拉远了与群众的距离,不利于干群关系。

十是农户负担尤其是隐性负担加重,降低了农户实际收入。比如说撤点并校后无形中加重了农民负担;高昂的非义务教育开支;人情交往、封建迷信和其他民俗文化活动支出负担重等。

十一是村务公开要进一步做实做好。

村务公开,农民最想了解什么?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也有侧重点的向群众进行了了解,调研结果显示:被访的群众都赞成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农户对村务公开的普遍看法是:通过公开村务,增强了村务管理的透明度,有效地防范了部分村干部假公济私等腐败行为的产生,同时使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意识得到增强。从调研可以发现,村务公开中农民关心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财务公开的相关内容。因此,做好财务公开工作,保证公开内容的全面与真实,才能真正给村民一个明白。

十二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还处于空白,需要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挖掘生态资源,做好农民增收工作。

四、几点思考

通过调研,我们也深刻认识到做好帮扶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我们觉得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是要进一步做好“身到心到”的调查走访工作。要抓住关键,全面掌握基本情况,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了解割畲村存在的矛盾和突出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找准工作的突破口。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帮助群众克服自然生态保护林给自己带来的暂时困难,理解生态保护的宜居环境的长远利益。帮助群众正确理解政策。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协助解决拆点并校带来的孩子上学难的暂时困难。

四是要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和充分利用职校的优势,引导挂钩村孩子接受职业教育、接受技能培训,逐步让家长和孩子形成知识改变命运,技能成就事业的理念。特别是困难家庭,学校可给予全免费接受特色专业、强势专业和企业订单专业学习教育的优惠政策。让群众确确实实享受到帮扶益处。同时有重点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培训工作。

五是要对困难群众实行结对帮扶。动员党员交纳特殊党费等形式,一个支部联系一个困难家庭,引导一个或几个干部、党员、老师联系一个困难学生或残疾、五保户农民进行实实在在帮扶活动,解决一些具体困难。

六是学校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挂钩村所在地的实际困难,为割畲村的公益事业给予适当的物质和资金帮助,力所能及办些实事。学校争取能办到的及时办理,不能办到的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加强对割畲村的扶持力度。

七是要帮助村两委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增强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示范作用。

主题教育调研走访报告总结【第四篇】

根据“机关干部下基层当好群众贴心人”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县物价局在第一时间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同志任组长,局长同志为副组长,xxx同志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带领局机关干部到局第四批选派干部挂职村槎水镇xx村深入细致地开展调研活动,通过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宣讲政策,入户调查,征求意见,解答群众疑问等形式,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活动要求,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由金冲、邱冲、波罗三片组成,全村面积约平方公里,约2万亩山场,联户集体林场2个,1200余亩可耕田;37个村民组,共986户3416人;劳动力约1400余个,其中外出劳动力约600余人。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逐步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使得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第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三农”政策,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目前,全村有95%的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项惠农补贴划入各户“一卡通”中,农民的生活得到了逐年提高,家庭收入逐年递增,家庭财产不断增长,推动乡村发展的物质基础得到不断的加强和巩固。全村现有私家小轿车26辆,有线电话600多部,户户都安装了有线电视,有20%的家庭购置了电脑。尤其是随着惠农政策的.不断深入,使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有一半的农户建起了楼房,很多盖新房投入的资金都超过15万以上,处处呈现出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的繁荣局面。

第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组织实施了精整水田、道路通达工程、退耕还林、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卫生室建设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村37个村民组实现了道路畅通;农村电网逐步改造,供电质量有所提高。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有线电视和电话、移动通讯覆盖全村,宽带网络逐步延伸,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

第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投入渠道的变化,基础教育投入得到了有效保障,中小学教育、农业信息网络、远程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组织实施了农民工培训、扶贫培训等科教工程,培养一大批农村科技能人,农用新科技在农村得到了有效推广。第四、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

在国家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普遍增强,以宪法为核心,农业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重点的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广泛普及,依法治村、民主管村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近五年未发生大事件、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一批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讲奉献、有知识的农村能人、致富能手被选为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建立了民主管村的工作机制。

综上所述,可见xx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是距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制约农村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调研发现,当前整个xx村还存在的制约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等方面的一些不利因素,有的是一直以来长期存在的难点问题,有的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村民委员会选举难。

xx村是由原金冲村和波罗村合并而成,由于历史原因,合村后积累了不少的社会矛盾,合村后村民尚未真正合心,而从地理位置上,全村又分成了金冲、邱冲和波罗三片,在村委选举中,地区思想严重,往往各自为政,没有全局观念,导致村委会主任连续多届未能选出。

第二、农村投入严重不足。

随着农村集资搞建设政策的进一步规范和得失利益的驱使,村民“一事一议”举步为艰。加之前些年村公益事业负债未消化,村集体经济无力加大投入。现阶段涉农所需的道路、水利、土质改造等基础投入,主要靠争取国家支农项目,而这些项目在实施的区域和资金分配上又十分有限,造成农村的多数区域是没有投入的。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农田水利建设和道路改造无法进行,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特别是近几年来旱涝灾害不断,农民增产增收遭受严重影响。

第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较大。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村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受市场经济影响,出现了读书无用论,部分少年初高中未毕业就进入社会。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主要为体力劳动,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第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近些年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但总体上看城乡差别依然存在,某些领域的差距还呈扩大趋势。在教育方面,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外流,有些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留守子女的日常教育、抚养问题也十分突出,加之农村教育的设施的配备远远不如城镇,学生所学知识面相对较窄。在医疗就医方面,尽管实施了“新农合”,但乡村卫生室就医条件较差,医疗水平较低是客观的现实,加之医疗费用报销政策的局限,农民就医的根本问题仍未全面解决。科技文化投入少,底子薄、基础差、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未从根本上改变,注定了农民精神生活单一贫乏。村级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不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不够健全,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依然薄弱。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村就业保障仍很薄弱,剩余劳动力只有外出务工。虽然增加了一笔收入,但这些人背井离乡,给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并可能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三、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xx村的实际,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选准选好致富带头人,以发展说话。

在选举中先要做好宣传发动、摸清民意,注引正确引导,树立xx是一家,发展靠大家的观念,积极消除积累的社会矛盾,在村委安排上即要做到保证能人上,又要能兼顾到各片,不能急于求成,逐步磨合,切实把那些年轻有为人同志选上岗位,从而带动大家发展致富,只要大家富了,肯定会认可。

第二、加快城乡统筹,促进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面对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建立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都要切实向农村倾斜,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要抓好统筹规划、城乡市场的统筹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统筹建设、城乡教育、卫生、社会事业的统筹发展和城乡社保制度的统筹,让农村和农民真正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建设成果。

第三、加大农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

一是xx公路,是xx村发展的大动脉,现在油路路面破损严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村里的发展。

二是还有部分小组公路为沙石路,损坏后无后续经费维修保障。

三是金冲和波罗农户用电到了晚上空调、冰箱无法使用,要尽快改组线路,或是加装变压器。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

第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机制。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现阶段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主动融入大市场。实现盲目生产向为市场生产、标准化生产的转移。通过选择优势项目,制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现初级产品向高级商品销售的转移。此外,要积极组织实施好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

第五、继承与发扬并重,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通过定标准、树典型,加强监督,奖惩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精神文明的评比奖励机制;文化活动要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借全县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引导农民发展地方民俗文化和地域风情文化;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科技宣传队等各种形式送文艺下村,加强先进文化在农村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继承并发扬农村自身所拥有的文明传统,提倡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良好乡风民俗。

第六、加快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加快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调整中小学布局,改善学校条件,让农村孩子享受城市孩子同等的就学待遇。在增强公共医疗卫生投入的同时,建立起政府出大头的农村基本医疗体系,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让农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

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使城乡居民同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通过加快区域发展,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增加二三产业比重,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变外出务工为就近务工,从而既增加农民收入,又促进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主题教育调研走访报告总结【第五篇】

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妇女既是脱贫攻坚重要的工作对象,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如何引导农村贫困妇女这个特殊群体,坚定战胜贫穷、改变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把她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必须充分考虑贫困妇女的特殊性,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制定合理有效的扶贫措施,切实提高妇女扶贫脱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把她们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发挥“半边天”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我建议通过加强家政服务培训来拓宽妇女脱贫致富的路径。

一、大好前景与市场空缺矛盾突出

家政服务业不仅会直接带动内需扩张、社会稳定,还可以促进生活方式转变和消费热点形成。多数家政服务业以困难家庭妇女为主要就业者,以满足社会危困人群及其家庭需求为重点,以帮助中高收入家庭提高生活质量为新增长点,带动中低收入者提高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重点惠及解决民生问题的薄弱环节和潜力领域。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城乡家庭家政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家政服务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新华社等媒体的报道中了解到,我国老龄人口超过亿,大约90%的老人是居家养老,加之“二孩”政策的落地,育婴问题更加突出。

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妇女劳动力已占农村劳动力的45%以上,但由于缺乏技术、缺少致富的门路,妇女劳动力无法和蓬勃发展的家政服务业有机融合,成为这一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拿xx举例来说,全县现有贫困人口14195户37307人,其中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妇女有8769人,家政服务业劳动力储备可谓是资源丰富,但全县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仅有1800余人,其中贫困妇女只有700余人,供给与需求不平衡。而且家政服务业准入门槛不高,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培训体系不完善,这些都成为家政服务业发展的`阻碍,使得家政市场缺人现象始终存在,空有大好前景,难以持续壮大规模。

二、xx家政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xx的家政服务业发展有十年左右,截止20xx年底,xx在工商局注册成立的家政公司大约有8家,还有一些没有经过注册也在做家政的大约有15家。大部分家政公司的经营业务是家庭保洁类的,对于月嫂、保姆、病患陪护、养老服务和小学生托管等需要技术含量的业务占比非常小。很多公司都是一张桌子,一个电话,几个熟人就开始做家政,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服务质量没有保障,价格标准也是参差不齐。据不完全统计,xx家政行业的从业人员主要是35—55岁之间的农村女性和部分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及灵活就业者,有80%的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而且很多家政服务人员没有经过正规的职业培训,不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

在市场需求及收入方面,xx的家政服务员、月嫂可谓是供不应求,月收入基本在1800——2500元左右,如果到xx、西安等外地就业,每月收入可达3000-5000元。今后家政服务业的市场需求,还将会越来越大,而且专业化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高,持有中高级资格证书的月嫂、育婴员、养老护理员等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目前xx具备开展家政服务培训教学资质的学校仅3所,20xx年全年共培养家政服务员1067名,市场缺口还很大。

同时,xx家政服务业的发展中还存在着其他一系列问题:一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和高素质家政从业人员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是贫困妇女文化素质较低,劳动技能单一,缺乏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三是家政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尚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广大妇女群众反映不愿意从事家政服务,其原因是做家政人员怕丢面子,怕受歧视,宁愿到工地打小工,也不愿做家政员的陈旧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和影响家政业的发展。

三、建议及对策

1.加大针对贫困妇女培训的经费投入。通过职业培训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再就业基地,加大培训经费投入。培训对象以贫困家庭妇女、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为主,以增强贫困妇女脱贫致富本领和自我发展能力为目的,希望政府积极引导,在针对贫困家庭妇女培训方面加大经费扶持力度,充分调动行业、家政服务机构和培训学校的积极性。

2.强化培训提升素质,打造专业化的高素质家政人员队伍。家政培训要以市场服务需求为导向,培训内容要紧跟形势,不断更新,要与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相衔接,既要关注基本的服务项目,又要逐步涵盖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同时,严格进行资质鉴定,切实打造一批专业素质强、业务技能精的专业化家政服务队伍。

3.加大对家政服务企业的扶持力度。对小微型家政服务企业,广泛吸纳贫困户、下岗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企业进行补贴扶持和税费减免,鼓励家政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吸纳更多的贫困妇女就业增收。

4.加强宣传教育转变观念。家政服务作为一门新兴行业,其发展和壮大需要全社会的正确认识和支持。通过现有的各类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家政服务在“方便大家,便捷生活”方面的特殊作用,提高全社会对家政服务行业的正确认识,为家政服务树立良好的舆论氛围,从而鼓励更多的贫困妇女和下岗失业妇女加入到家政服务队伍中来,早日脱贫致富。

5.加强家政服务就业信息发布。通过县上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平台,多渠道为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服务。并通过网站、广播、报纸等方式广泛宣传,引导人们转变消费观念,扩大家庭服务消费领域和消费群体。

69 1281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