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演讲稿优选优质6篇

文秘 分享 时间:

大学生应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挑战,勇于追求梦想,培养创新思维,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未来贡献力量。下面是阿拉网友整理编辑的大学生演讲稿优选相关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大学生演讲稿优选

实用的大学生演讲稿范文集锦 篇1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作生化学院第x届学生会选举竞职演讲!

首先,我作一个自我介绍:我叫,现担任班里的副班长。中学时,担任班里的学习委员,组织同学新课题研究,所写论文荣获市二等奖。我还曾担任学生会纪检部部长,每学期都被评为“学生会工作积极分子”。

期间,我每学年都荣获“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同时担任校刊主编,负责校刊的编辑工作。

2个月前,我参加了本学生会的招干竞选,在组织部的复赛中,我被刷了下来,进入了女生部。可以说,女生部原本不是我所热爱的部门,但是我认为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有义务更有责任担负其中的职责,我仍认真负责地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然而,我的.心中对组织部的热爱有增无减。我,做事认真,有时候执着得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感谢学生会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可以拥有从组织部跌倒翻个跟头又从组织部站起来的希望!

今天,我站在这里,竞选组织部部长!虽然,我没有在组织部当过干事,然而我相信,我可以凭着自己的工作经验,借着老师和学长学姐们的帮助,心怀对组织部的热爱和对自己的信心,我一定可以胜任这个职务!我希望学生会能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会爱我所选,尽我最大的努力,将本职工作落到实处。为了大学生的思想更好地与社会,与世界,与时代接轨,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吧!

实用的大学生演讲稿范文集锦 篇2

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这天要演讲的题目是:《我难忘的大学生活》。

20xx年9月我从地处偏僻的黄金乡来到这旅游名城哈尔滨,走进了旅游学院,圆了我多年梦寐以求的大学梦。有人说:“大学是铸就平凡人的辉煌,造就大师的摇篮。”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注定不能够成为大师,但平凡的我决不能够选取平庸。“非志无以成学,非学无以广才”,这次难得的求学机会将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转折点,所以我会倍加珍惜。带着这份朴素的感情、也带着我的期望和梦想,就这样默默地坚持着三年的大学生活。我虽然柔弱,但我不乏毅力;我虽然基础不扎实,但我用勤奋和汗水弥补着不足。

在两年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学院领导的关心爱护以及老师的谆谆教诲、同学们的和谐快乐相处,给我留下了完美的记忆,我衷心的感谢你们,感谢你们给予我知识和潜力,给予我温暖和关怀,在那里我要真诚地说一声:谢谢你们!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需要自我好好把握,我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认真地完成好每次的.作业。课后我总是畅游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知识海洋中,汲取着新鲜营养。

我将每一点滴时间都聚集到了课程中、专业中。“是斗士就要拼搏沙场,是学子就要勇攀高峰。”对于我,学习的艰辛可想而知,我要攻克的一道道学习障碍。一道道难题不会我就请教老师,或者和同学们一道探讨。“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我爱我的大学生活。只要付出的辛勤汗水能够得到学院、单位的肯定和大家的赞许,就足以让我感到万分欣慰,因为我学习的动力就是将学到的知识能更好地为未来铺就一条成功之路。

愉快、难忘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两年多的大学生活为我将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坚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将以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作风、负责的工作态度,透过我勤劳的双手,将一个个困难变成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响出悦耳动听的旅游工作交响曲。

时光流逝,空间转移。再见了,美丽的哈尔滨吗!再见了,我的大学————难忘的旅游学院!老师们,再次真诚地感谢你们,我在工作中会时常想念你们;同学们,让我们展开壮志与毅力的事业双翼,一齐飞向更高的蓝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实用的大学生演讲稿范文集锦 篇3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天气很好,借着这美丽的天气,我们相聚于这里,一起感受遇见的欣喜,也一起感受遇见的欢乐。今天我所要演讲的主题是“遇见”。希望大家能够细心聆听。

大学,就像是一个颜色丰富的游乐场,每一个游戏场地都汇集了各类不同的人,或许是因为喜欢和爱好,大家都成为了朋友。我想这大概就是一场关于喜爱的遇见。如果把我们的'专业比喻成游戏场地,而我们就是喜欢这个专业的游戏人,这一场关乎喜好的遇见,成就了我们这一场缘分,也让我们的大学,成为了我们缘分里的那一个聚点。

而遇见到底有多么的神奇呢?我想大概是它充满着各种未知性,总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事情。相信大家也有这样的一种感受,有时候当我们遇见一个人时,开始以为不会和他有过多的交集,但最后,我们竟然成为了最要好的朋友。这一种遇见是不是充满着刺激和好奇呢?世事变化无常,而我们的遇见也在这样的条件下显得更加珍贵。所以同学们,我们在遇见之后,仍要懂得珍惜,因为或许你身边那个人,就是坚持你走下去的依靠。

在这里我想说一说我的室友。我这一场室友之缘非常的神奇,我常常在想,会不会是命运的安排,让我们最终相遇,然后彼此“纠缠”。当然我这个纠缠一词是打了引号的。我能够和我的室友相遇真的很曲折,当初刚步入大学的时候,学长学姐一不小心把我的床号和班级都弄错了位置,导致我差些和学姐们一起住了。后来幸运的是,我又重新调回了自己的班级,最终和这几个有趣的室友相遇。其实遇见就是一场缘分,而缘分也是遇见之后的礼物。这是我感慨最深的一点。

大学真的很短暂,我也常常告诉自己,如果我遇见了自己喜欢的人和事,我就要去勇敢的追寻,不要怕辛苦,也不要怕失败,因为我相信有天注定,也有人改变。不管最后结果是什么,我们都应该不负这一次遇见,也不负于这次青春。大学的时光哗啦啦的像是流水,我也会珍惜每一个朋友,更是珍惜这一次遇见的缘分,让我们之间的友谊更加天长地久,也让这美丽的记忆停留在我的脑海之中,久久不散。

实用的大学生演讲稿范文集锦 篇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的名字叫白丁倩。今天我的演讲的题目是“爱学校,保护学校,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假设有人问我:“除了家,你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最喜欢的地方是我们美丽和谐的__大学。”是的,大学是我们的象牙塔,是我们温馨的家。每天早晨第一缕阳光静静地洒向大地,温暖着我们的大学校园,迎着凉爽的秋风……在这个美丽的环境中,校园里的一切看起来都非常美丽。

然而,这样一个美丽的校园,却存在着很多本不应该存在的现象,也因为这些现象,时刻影响着校园的整体形象。有些同学喜欢随意丢弃纸屑、塑料袋;课间休息时,有些同学会抽烟,吵闹恶作剧;还有一些同学受不良习惯的影响说脏话、骂人,与班里同学也不团结。不按时上课,不遵守纪律,不尊敬老师,不爱护公共财产的现象时有发生。

同学们,这些都是不热爱学校的表现!虽然这些现象发生在少数学生身上,但它们不仅仅是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还损害了学校的形象。学校的文明程度取决于我们每个校园人。爱护和爱护学校是每个学生的共同责任和义务。每一个学生关心和爱护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学校才会变得更加美丽。

在这里,我想给在校的同学们提出几点倡议:同学们在看到老师时能主动问声好;爱学校里的一草一木,不践踏花草;有序上下课;遵循课堂纪律,严格自律,听从教导……

同学们,校园是丰富我们思想的地方,学校里清新美丽的环境影响着每个人的行为举止。学校是我们共同的家。学校的发展需要每一个学生共同努力。学生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我们学校的风采,关系到学校的荣辱。同学们,行动起来,让我们学会热爱我们的校园,从现在开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共同创造一个干净优雅的校园环境,让文明之花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绽放!

谢谢大家!

实用的大学生演讲稿范文集锦 篇5

各位同学:

今天是学校党委组织的“中大学子气质大讨论”活动的启动仪式,我很愿意、也很高兴借这个机会与同学们面对面,同大家交流一下我对大学生素质建设的一些想法。

我今天准备与同学们交流的题目,叫做“我心目中的中大学生”。众所周知,人才培养是大学最根本的使命,如何通过若干年的大学教育使一大批具有良好潜质的优秀青年“成才”,是我们作为大学老师和管理者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而如何通过在大学中若干年的学习使自己“成才”,则又是诸位同学们必须认真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这是一个双向的问题。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对心目中理想的中山大学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我心目中的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说到大学生的素质,如果全面而言,那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如果具体而言,可能是见仁见智的,人们对这个问题或许会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大学培养学生的目标是要让他们成为人才,就是既要“成人”,又要“成才”。所谓“成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所谓“成才”,就是要培养智力和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知识本领、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在中山大学讲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就不能不讲我们的校训,孙中山先生希望中大的学生应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大家知道,这十个字同样也出于儒家的经典,它们是达至孔夫子的“君子”境界的途径。我想儒家的“君子”,就是古代圣贤眼中的一种理想的人格,它对于我们现在对大学生“成人”和“成才”目标的讨论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理想人格不断被赋予具有时代感的新的内涵。在这里,我不想就理想人格过多地谈古论今,只想谈谈我个人心目中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所应具备的一些素质,这些素质大概有以下七个方面:

1、知礼。“礼”是一个宽泛的概念,简单说,它强调的是社会的规范和秩序。而“知礼”,则是一个人自处于社会的一个行为准则。中国古代历来重“礼”,但目前的中国,随着社会的迅速转型,礼仪的缺失已成为了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孔子说过“不知礼,无以立”,我们的大学生作为将来中国建设的栋梁之才,“知礼”自然是其必备的素质之一。

我们应该培养“知礼”的学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首先应该对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乃至言谈举止有一个恰当的引导。这里我想讲两个例子,一个是20xx年在我们学校珠海校区举办的“五月的鲜花”活动的例子,那次活动是由教育部主办,我校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等几所单位联合承办的一次大型诗歌咏唱会,并且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浙江卫视现场直播。但是在演出当日,天公不作美,大雨一直相伴,尽管如此,却丝毫未能减低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们的表演热情,整场演出一直持续了近三个小时。然而令我感动的是我们所有在场的珠海校区的同学,尽管大雨瓢泼,但是为了能够让活动继续,让现场直播不至于中止,他们坚持观看到整场演出的最后,而且秩序井然。演出结束时,现场一点纸片都没有。当时,我也是和教育部的领导与同学们一同举着伞看完了演出,当老师和同学们接过工作人员准备好的姜汤时,负责整场节目电视直播的教育部高教司和教育电视台的领导热情拥抱,祝贺活动成功,他们盛赞中大的学生高素质,认为他们是盛开在珠海最美的“花朵”。

第二个例子是在20xx年我校80年校庆期间青年志愿者的例子,由校团委组织培训的一千余名青年志愿者在校庆期间承担了大量繁重具体的工作,他们对嘉宾实行了一对一的服务,他们出现在校庆活动的每一个角落,成为校庆活动中一支生气勃勃的力量,他们热情周到、积极主动、彬彬有礼,成为校庆工作中一道亮丽的风景。青年志愿者们在校庆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爱校情怀、良好素质,给各级领导、校友和嘉宾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很多参加校庆活动的同志都跟我提及这些学生,认为他们展现了中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中大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我想,无论是珠海校区那些可爱的同学们,还是出色完成校庆工作的青年志愿者们,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看到了泱泱大校学子所应表现出来的风范。

一个“知礼”的学生,应该有敬畏之心,应该遵守社会的基本规范和秩序,应该懂得去尊重别人。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让学生们知道各种场合都有不同的礼仪,要自觉地去了解、遵守这些礼仪。这两年我们学校开始在校庆日举行学位授予仪式,其目的,就是希望学生接受一种礼仪的教育,知道何为“敬畏”,何为“感恩”。

最近我又向校长办公室提议,从今年开始是否对学位授予仪式再作一些调整,我想我应该给所有从中山大学毕业,获得学位的学生,尤其是本科生们一一授予学位,当然,如果这样做,大概要进行近二十场,但为了学生,我认为值得去做。同时我也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我们一定能形成一个符合中大实际、又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山大学的学位授予仪式的,学校所作的这种种尝试,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重建大学礼仪的一种努力。重视各种礼仪制度的重建与规范,是中山大学乃至全中国的高校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知礼”的教育,使我们的学生形成一种超越“工具理性”的人文素养,从而成为一个“文明”的现代人。

2、诚信。我认为,这是做人的最基本准则,是一条底线,也是现代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保障。如果说“知礼”的教育强调的是对社会秩序的遵守的话,那么诚信的教育强调的就是一个人内在道德感的培养。只有内诚于心,才能外信于人。诚信是由内心诚实表现的自愿行为,同时也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熏陶。诚信危机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痼疾,建立诚信的社会道德体系是我国当今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因此,大学要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首先就要培养具有诚信素质的学生。讲“诚信”,首先就要“知耻”,内心不知耻,就无所谓“诚信”。例如大学中作弊现象,对待这一现象,在大学中甚至还不能说有着共同的价值观,许多学生在作弊的时候,并不以此为“耻”,反而视之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诚信”并不是第一考虑的选项。甚至是一些老师,还会为因作弊而受处分的学生求情,说这个学生“品学兼优”。大学应该是社会良心的所在,如果在大学里都不能形成一致的诚信的价值观,那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就真的令人忧虑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学校一直以来对作弊行为严惩不贷的原因所在。

说到诚信,我还想到了学校“仲明助学金”的例子。“仲明助学金”与其他的奖助学金不同,它是一种道义贷款性质的助学金,受过资助的同学都知道,凡是符合条件的申请者,都还要与助学金的基金会签订一份道义契约,这份道义契约是道德约束而并非法律合同。根据契约,受助者毕业后要从“受惠社会、回报社会”的道义出发,在有能力偿还时再将助学金归还至基金管理委员会。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已毕业的受助学生大部分恪守道德契约,并把这种内心的道德信条转化成为现实行动,很多同学工作后陆续返还了助学金,为以后的受助同学树立了榜样。我想,这项助学金不仅解决了受助同学的生活问题,而且也让他们有了一次诚信教育的经历,懂得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或许这个经历对于他们的人生而言具有更大意义。

3、担当。敢于担当,是一个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孙中山先生对大学生“做大事”的期待,正在于“担当”二字,他亲笔题写的校训中强调“笃行”,意义也在于此。我们知道一句话,叫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也知道李大钊的话,“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大学生要敢于接受并承担责任,首先是要有道德心去担当社会责任,要有爱心去奉献社会。我想举一个我们学校政务学院学生的例子,学院04级的一位同学患了重病,而且家境拮据,班级的同学得知了这件事,就组织了一次捐助活动,捐助活动几天内就筹集了上万元。一位该班作为交换学生留英的同学,还将自己的奖学金全部捐赠出来,但是,受救助的同学知道后却坚决不要,她说自己不能让同学们为她付出这么多,后来捐赠活动的组织者找到了患病同学的父亲,才最终说服她接受了这笔捐赠。我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从参与这个活动的同学家长那里知道这件事的,我听了以后非常感动,我们的同学多么可爱啊!我想,这其实也体现了我们的学生对社会的承诺,有爱心、有正义感,才能承担社会责任。

其次,大学生要有能力去担当起社会责任。记得我还在浙大工作时,曾与宝钢有很多接触,宝钢人事处的干部告诉我,每年都有很多来自不同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同时进厂,在培训过程中,厂方要组织一些活动,就问同学们某某工作谁愿意做,举手的往往是清华的同学,争着说“我来干、我来干!”我当时就想,这就是清华的学生,他们在这培训的过程中就能够脱颖而出。今天回头来想想,这种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领袖气质,正是我们要求大学生们应该具备的品质。

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就是社会的建设者,而不是社会发展的观望者。这种责任心,从大处讲是将自己的发展与社会进步和国家、民族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是一种爱国精神,是一种勇于将责任放在自己肩头的勇气;从小处讲是一种意志坚韧而富有爱心的精神。如果一个人总是遇事推诿,逃避责任,那么与此同时,他就可能错过了成就事业的机会,担当和成功是相伴随的,是离开校门后有所建树的基本素质。

对于家庭来说,青年是家族的希望,因为从物种进化的角度,年轻的一代担负着这个种族继承与繁衍的责任,所以,青年人都被父母亲朋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够安身立命、光宗耀祖。对于国家来说,青年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青年人肩负着兴国安邦的使命,梁启超先生说得好,国家的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因此,在同学们身上,肩负着家国的责任,任重道远。

4、勤奋。勤奋原是学生之为学生的题中之义,本没有太多值得讨论的余地。但我们面对的现状是,我们的学生在上大学前一定是刻苦学习、拼命读书的,否则是不可能进得了中山大学的,但一旦进了大学,有一些就松懈了,甚至还有些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因此,我们还是要强调读书的勤奋。知识的获得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不勤奋,一切都无从谈起。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如果说在义务教育阶段,我们要提倡给学生减负,那么在大学阶段,你们已经是成年人,应该自觉的“加负”,主动地去汲取知识。

我想,这里其实包含了两种态度,一是要“非功利”的读书,一是要“去惰性”的生活。首先,自觉地勤奋学习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非功利”的.求学态度,是一种脚踏实地的风范,是一种自强不息的品质。与此同时,大学生活自由而多彩,而求知与读书确实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因此,同学们还要注意克服惰性,要把读书、尤其是“非功利”的读书当作一种习惯,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样才有助于克服惰性的生活。总而言之,勤奋就是好学,是善于学习,一个善于学习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主动地训练自己从而达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

5、超越。敢于超越,是社会进步、国家强大的要求,中国的发展需要一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我们培养的大学生要在国家现代化和社会进步中扮演重要角色,就必须要有超越意识,要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超越自我,敢于超越常识。只有敢于超越,才会产生创造力,才会成为我们常说的“创新型人才”。

还有一点,超越又具有人生态度的意义,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具有超越的意识,遇到各种事情的时候都能够超越世俗,超越个人的利害得失,能够理性、通达地直接面对内心不愉快的感觉,能够“将心比心”地去理解自己不喜欢或有感情冲突的人和事,那么,我们所取得的,就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教书育人”的成就,而是某种道德上的成就。

6、阳光。同学们应该有所理想,应该胸襟宽广,应该自信向上。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曾经在一些场合说过,如果要交朋友,千万不要和那些经常抱怨世事不公,总是觉得人生暗淡的人作朋友,因为这样的人是不会给你阳光和力量的。换一个角度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有阳光心态的人会有很多朋友,可以说这是一个人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

似乎可以这样说,越是担当重大的责任,可能遇到的“麻烦”就越大。以此推理,大家目前即使遇到了麻烦,也只能算是“小烦”,如果被这些“小烦”就击退了,当然更不用说去承担更大的“烦恼”了。比方说,有的人因为失恋了一次,就说看透了感情;因为找工作失败了几次,就说看透了社会。这种所谓的“看透”,其实是一种老年人的心态,是消极的态度。西方有一句谚语,叫做“有三岁之翁,有百岁之童”。所以,我在这里说要“阳光”、要“永葆朝气”,没有朝气,只有暮气,那不是一件好事。在座诸位是青年人,更应该有一股蓬勃朝气,那是一种阳光的、向上的、不循规蹈矩的、充满扩张性的精神状态。有一句话说:人要诗意地栖居,我想,人首先要热爱生活,才能像诗一样地生活。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去年岭南学院毕业的一位女同学,由于骨癌,她从大学一年级起就开始化疗,但是她始终以乐观的精神支撑着自己,每当有老师同学看望她时,她总是用充满阳光的笑脸面对,从没有过抱怨生命对她的不公,在治疗的过程中,她曾经休学过,但只要有可能,她就申请复学。最终,她在大剂量化疗的后遗症中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大学学业,在去年顺利毕业。我想,她这种对生命的阳光态度正是我们所应该提倡的。

我想,青年人应该总是能够首先触摸到时代的脉搏,跟上社会前进的脚步,一个阳光的青年,应该表现出积极的精神面貌,体现出时代发展的特征。另外,我还想强调体育对于阳光心态的培养。生命在于运动,体育对于一个人的阳光心态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应该养成对体育的爱好,培养一项或几项擅长的,可以陪伴你一生的体育活动,这将使你受益终身。

7、职业准备。我曾在一次全校就业工作会议上说过,我们的就业教育应该贯串于整个大学教育的始终。我们的学生应该有一种切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职业观,如果大学生的就业产生困难,对于中国这样国民平均素质较低的国家来说,就是人才的最大浪费。大学生应该在就学期间就不断地重新评价自己,认真考虑自己今后的职业取向,作好充分的职业准备。

我校的校友、凤凰卫视的主持人马鼎盛就是一个例子,他在我校读历史学,但他对自己的职业期待则是传媒,因此,他读书时,尤其关注的是军事史的学习,甚至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还组织了一个专门讨论太平天国史的4人读书小组。前些年,已经是著名的军事评论员的马鼎盛回到了母校,给我们的同学作了两场演讲,题目叫做“中大不比哈佛的差”,讲如何论证海湾战争美伊军事力量的对比,与哈佛、牛津的专家学者唱反调,以一个中大本科生的学历打败了世界顶尖大学的博士,预见性地论证了战争的结果。他说,“我为什么不比哈佛的人差,因为中大是个加油站,而且加的油都是环保的,可以循环利用。”他认为,中大的老师、中大的学风和治学传统对他的成长及职业生涯的影响是深远的,正是超脱地、历史地看待问题,才能够看清事实的真相。

对于中山大学的学生而言,他不应将未来的职业仅仅看作是一个“饭碗”,还应该看到更崇高的职业使命,看到我们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是否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我们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应调整到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这与前面所提到的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心是联系在一起的。

以上七点就是我对大学生素质的一些个人看法,或者说是我所认为的中山大学对人才培养的一个预设目标。既是列举,就一定会有疏漏,但还是可以对上面几点作个总结,我心目中理想的大学生,应该是一个“文明的现代人”,他们诚信知礼,积极向上,敢于超越,勇于担当,他们顺应时代的发展,善于吸收现代世界文明,富有开拓进取的创造精神。

总之我想,中山大学培养出来的本科生,尤其应该与众不同,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你们应该是“社会的精英”。举一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大学本科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出身”,因为大学本科阶段是人生知识技能奠基、思维方式形成和人格日趋成熟的重要时期,在一所名牌大学所受的四年大学教育,完全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重塑性格。我希望我们中大的学生们都能在中大的学习过程中塑造和完善自己,在自己的血脉中注入中大精神,并终身以此为荣。同时,我也相信,这样的大学生,才是真正适应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人才。

正如我曾对院长们说过,各个学院都应该对本学院的特色,对学生培养有一个预设的目标一样,我想,每一位同学对于大学生的素质都可以而且也应该有自己的理解,有一个自我的期望,但是,我认为,关键并不在于我们的目标内容如何、期望值有多么高,而是要为实现这个目标去不断实践和努力,我们应该找到适合自己而又行之有效的途径去实现各自的梦想。那么我们能否实现这个梦想呢,这就是今天我要说的第二个问题。

二、中大具有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精神土壤

也许有人说,大学培养人,无非就是组织大学老师上课、保证学生修满学分、最终顺利毕业而已。我想,这是对大学、尤其是像我们这样具有大学精神的学校的一种误解。我刚才说,大学教育可以重新塑造一个人,这绝非仅仅通过进修课程就可以实现的,否则,中山大学就与普通的教学型学校没有区别了。我坚信,中山大学是具有大学精神的大学,所谓大学精神,应该是大学悠久的历史传统,是厚重的学术积淀,是和谐的校园氛围和蓬勃的发展趋势。这种精神不可捉摸,但可意会,它时刻在塑造着大学中每一个人,尤其是像诸位这样可塑性更强的青年学生。

中大的文化传统毫无疑问地具有塑造人格的功能。这里,我不能不谈我们的校训。校训是一所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集中体现,代表着这所学校的终极追求,它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中的每一个人。因此,校训给我们留下的丰富涵义,已经成为我们学生素质形成的文化基础。我们的校训出自中国儒家经典《礼记中庸》,原文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1924年,孙中山先生为其亲手创办的国立广东大学题写训词,写下了这十个字,1926年,为纪念故去的创办者,国立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而这十字校训则一直沿用至今。

“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的校训,比较简单的解释就是:要有广博的学识,能仔细地探究,去谨慎地思考,可以明确地辨别,最后要切实地去实行。这十个字其实是儒家对于读书、治学、做人的经典诠释,是达到“至善”之境的途径。今天,我不想对此作过多的学理化论述,只想通过几个例子并以我个人的理解来解释一下,这样让大家对我们校训的内涵有一个更深入、直接的了解。

先说博学。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有学问嘛,但怎么样才算有学问呢?我听过钱钟书与黄永玉之间的一段故事。有一次黄永玉先生画了一幅以凤凰涅槃为寓意的国画,作为国家送给广岛的礼物,一位国家领导请黄先生说说“凤凰涅槃”的文字根据,他原以为很简单,但找了《辞源》、《辞海》、《中华大辞典》等典籍,结果都是没有,实在憋得没办法了,他忽然想到了当时住在隔壁的钱钟书,就打了电话过去,于是钱先生就在电话里给他解释说,这是郭沫若1921年在自己一首诗中编出来的题目,是三教九流之外的发明,确实没有地方找出处。但是凤凰跳进火里面再生的故事是有的,在古罗马钱币上有过浮雕纹样,但却不是罗马的发明,可能是希腊传过去的故事,说不定和埃及和中国都有点关系,可以去《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本第三册找找。黄永玉一去找,果然找到了。

我想,这个例子可算是博学了,但钱钟书先生毕竟和中大没有直接的关系,下面我想讲五个中大的例子或故事,分别说说中大校训中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

说到博学,我们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陈寅恪是清华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被公认为是继司马迁和司马光之后中国最杰出的史学家。陈先生的最后二十年是在中大度过的,晚年他视力不好,几乎失明,住进康乐园后,学校为了保护他,专门在他的住所周围修筑了一圈栅栏,还在门前砌就了一条白色的水泥路,这也是因为陈寅恪的视力只能辨别浅色而铺设的。陈寅恪故居和那条水泥路都还保存着,大家可以回南校区康乐园探询一下这些建筑,或许可以体会到与大师之间近距离接触的感觉。我记得20xx年金庸先生来中大访问时,特别提到希望到故居凭吊陈寅恪先生,我还陪同他满足了这个愿望。

下面说说陈寅恪的博学,有一个例子,陈先生在写他的鸿篇巨著《柳如是别传》时,眼睛已经看不清东西了,书稿是通过口述,由他的助手帮助撰写而成的。在书中,他总是引经据典,当遇到不确定的问题时,他总可以告诉助手,在他书架的哪一层的哪一本书中的哪一页,可以找到问题的出处。我想,如果不是对治学抱有强烈的欲望,不是饱读诗书、博学强记,一般人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这与钱钟书先生在电话中解释“凤凰涅槃”的故事可谓异曲同工,应该是对博学最好的诠释了。

说了博学,再说审问。所谓审问,就是仔细地探究,要善于提出问题。什么叫善于提问,怎么样能够提出好的问题,我认为,只有通过详细地探究,认真地考察才能做得到。这里我想举一个德国总理施罗德来我校演讲时的例子。20xx年,时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来广州访问,他在中大的怀士堂为我们的学生作了一场演讲。说到怀士堂,这是我们中大最具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当时德国外交部的官员们在为施罗德演讲选址时还在考虑应安排在广州还是在成都,在看到了我们的怀士堂并了解到它的历史以后,当即就决定将演讲地点安排在广州了。现在想想,我还真的佩服他们的眼光,因为就在去年,在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的纪念邮票中的第四枚就是中山大学,邮政总局的设计师们选取的票面内容也是这座怀士堂。据我所知,这是继北大和复旦之后,第三个国内大学登上“国家名片”。

当然,施罗德总理在演讲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么多故事,但是他对中大还是充满了兴趣,我记得他在演讲之后说,期待与我们的同学进行热烈的讨论,我当时就特别说明,“请总理阁下亲自指定同学提问”。因为,我相信,中大的学生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有深度的问题的。事实也确是如此,这些同学的问题提得非常好,涉及到中德关系、中欧关系,民族历史观的问题,他本人的从政经历等等。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我们中大获得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的一个成员的问题,他说德国学者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要像诗一样地生活,请问总理在繁忙的工作中,如何保持轻松的心态,享受生活?施罗德对这个问题非常满意,他十分认可这种生活态度,他说生活中应有美好的因素,什么是美好,要自己去努力寻找,比如他自己就喜欢打网球,并从中体验到了快乐。我想,这些问题如果不是通过认真思考是不可能提出来的。比方说刚才的问题,我也不曾知道海德格尔这样的名言,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因为我曾经对中大的师生们说过,希望他们学会享受在工作、学习中自我实现带来的快乐,而海德格尔却要人“像诗一样地生活”,比我的想法更高了一个层次,对我来说,当然也是一种提升。

施罗德总理也对中大学生的提问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同具有这么广泛知识的学生交流非常有意义!”而更有说服力的应该是当时陪同来访的外交部官员的评价,他们说,中大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亚于清华学生的水平,这应该是中国最好大学的学生了。

其实,我听到自己的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心里也是感到十分欣慰,因为我知道,能否提出高水平的问题是衡量一所大学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志,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代表了这所学校的水平。所以,去年我来这里与东校区的同学们做讲座的时候,曾开玩笑地提醒大家不要提肤浅的问题,要提有深度的问题,结果很多人后来就真的不敢站起来提问了。当然,我是鼓励大家提问的,只是希望你们在提出问题之前,要经过仔细地探究,要让提问的过程同时也成为自己增长知识的过程,这才是我的目的。

“审问”之后说“慎思”,就是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细致、谨慎地考察、分析问题,要将所学为己所用。我认为这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阶段,通过对已知问题的真正吸收,然后融会贯通,进而进行反思,这是在治学过程中思想的一次飞跃,只有这样,学者才能将“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才有可能对知识有所创新。这里,我想讲朱熹平教授的例子,可以说是对“慎思”的完美解释。

大家一定知道朱熹平教授与他的伙伴合作破解了“庞加莱猜想”的报道。正如朱老师自己所说,他是通过对“庞加莱猜想”相关理论的系统研究,运用美俄数学家的理论方法完证了猜想。他曾说过,国际上很多团队都对“庞加莱猜想”的证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俄国数学家,这个猜想的完成,是国际数学界的同行们你一步我一步,共同做出来的。他说自己只是比较幸运,完成了“临门一脚”。

我觉得,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朱熹平教授真正读懂了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的东西,真正读懂了俄国数学家佩雷尔曼的东西,并且吸收成为了自己的知识,这篇论文——《“庞加莱猜想”暨几何化猜想的完全证明:汉密尔顿-佩雷尔曼理论的应用》,其实就是用自己的方法说明了运用佩雷尔曼的思路来证明“庞加莱猜想”是行得通的。吸纳前人思想,融会贯通,然后再有所创新,我想,这就是“慎思”的真正意义吧。

我们校训的第四点是“明辨”,学理越辨越明,不辨就难分真伪,不辨就难分是非。说到“明辨”,我想举夺得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的中大辩论队的例子来说说。先要弄清楚,此辩非彼辨,也就是说,辩论的“辩”不同于辨别的“辨”,既然不同,为什么还要举这个例子呢?因为在辩论赛场上,每一轮比赛的辩题都是现场抽签决定正反方立场的,所以,我们的辩论队在准备比赛的时候,并不是简单地站在正方或反方的立场来准备比赛,因为那样最多就只有50%的获胜机会。如何才能做必胜的准备呢,那就是必须认真分析每一场比赛的辩题,通过透彻的分析而让自己具备驾驭问题的能力,这样在比赛中,无论抽取到何种立场的辩题,都会处“辩”不惊。因此,要“辩论”,必先“辨析”,只有做好了辨析的工作,才能有必胜的把握。也正是如此,我们的辩论队才能披荆斩棘,夺得全国大专辩论赛的冠军,继而摘得国际大专辩论赛的冠军。总之,我觉得正是运用了“明辨”的方法,才有了中大辩论队夺取世界冠军的成绩。

说完了“学、问、思、辨”,最后还要落实到“行”,可以说“笃行”是治学的最后阶段。“笃”有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意思,只有实践所学的知识,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从而体现人生的价值。我想了一下,在中大,“笃行”的例子还是有很多的,这里我就讲一件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去年,我到湛江一家很有名的海产养殖企业参观,这家企业与我们的生科院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我们的研究成果应用在养殖技术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记得那次我一走进那里的养殖基地,就有几个渔民样子的年轻人冲着我微笑,说“黄校长好”,我还十分“得意”,以为连湛江的“渔民”都认识我这个校长,谁知等到他们报了家门以后才知道,原来这几位年轻人是中大的动物学专业的博士生,他们长期沉在企业里,为企业解决技术上的问题,风吹日晒,看上去好像和渔民没什么两样,以至于他们有次返回学校,还被门口的学校保安误认为是外来闲杂人员,拒绝他们进校。此外还有五六位我们的教授,每个月至少会有两三次到企业去工作,我觉得他们真的很了不起。还有一个例子,也是几位生科院的教授,他们常年在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西藏林芝地区从事虫草的人工养殖试验,去年暑假我去看望过他们,那里环境十分艰苦,每天要驱车几个小时往返于驻地和养殖基地之间,还要承受高原反应给身体带来的不适,现在,他们的工作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国家提出对西藏的支持要变“输血”为“造血”,我想,我们这些教授从事的就是一项“造血工程”,因为他们的工作不仅可以改善当地因挖掘虫草而破坏的环境,更可以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请大家想想,什么是“笃行”,我觉得这些教授及其学生们的行动就是最好的诠释。

同学们,我们的校训体现了大学求知、求真、求善的道德感和贡献社会的使命感,这里面闪耀着大学精神的光芒。校训为我们指明了读书、治学、做人的途径,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到“学问思辨行”其中的逻辑意义,真正做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那么也就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了,如真能如此,那么我们的学生培养目的也就达到了。

我想,中山大学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文化传统,这是中山先生和学校的先贤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大人珍惜和传承。然而,在传统之外,我们大学还需要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以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是我们所有中大人都应为之努力的目标。我想,这个目标,大学的管理者尤其应该重视,因为大学作为一个学术共同体,教师和学生无疑是主体,学校制定一切规章、制度都应以发展学术、尊重教师、

善待学生为出发点,必须要以培养学生、培养人才为轴心。

当然,大学的管理不仅是保证大学课程的设置,还要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例如,这次在东校区举行的“我与校区共成长”的植树活动,就是在校长办公会议上讨论通过的。学校认为,植树不仅是美化生活环境的活动,更可以让同学们产生热爱母校、热爱生活的感情,我从来不认为爱校甚至爱国仅是个口号,爱校也好、爱国也好,从来都是具体的,是要通过培养对母校、对国家的感情而逐渐形成的。当然,植树仅仅是一种形式,我们希望同学们都能够亲自动手,当你们的汗水浸入到这块土地之后,你们也就自然对它产生情感,在你们毕业之后,这将成为大家美好的回忆。更重要的是,你们的行动也将被定格在中山大学的记忆之中。

最后,我想针对大学排名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我想,这的确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大学的发展是要有一个目标,但大学排名只能部分地说明问题,而且他们的测量指标和评价体系也不一定很科学。我相信我们中大是在向前发展的,而且是稳定地前进,但是别人也在发展,否则中国的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就要下滑了。可喜的是,我们现在有很多重要指标都是比较好的,比如近年新晋的长江学者、杰青、甚至院士的情况都较理想,近年入选百篇优博的形势也很好,说明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水平是高的。我觉得,大学的发展,校长负有最重要的责任,但是,中大的希望更是在于大学中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同学的努力,当然也就包括在座诸位。如果大家都能认为这个学校是值得我为之热爱的,愿意为学校的发展而付出努力、为之奋斗,我们的学校就一定会因你们的努力而发展、而进步。总之,我们不能浮躁地看待大学排名,中大的发展就在于你我他、在于我们共同的努力。

同学们,今天我所讲的算是个漫谈,但其中有一条主线,也是我的一个期望,就是中山大学的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中山先生说,“学生要立志做大事”,对于什么是“做大事”,他说“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家变富强。”我的理解是,我们专心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就是在做大事,就会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这也可以说是大学培养人才的终极目的。

总之,我希望同学们能够传承中山大学的精神,继承中山大学的血脉,要葆有蓬勃向上的朝气,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而最终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这就是我作为校长对心目中学生的期望。我想今天就讲到这里吧,希望能够与大家共勉。

谢谢大家。

实用的大学生演讲稿范文集锦 篇6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我的梦,中国梦》。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四大发明是华夏民族名扬四方,成为各国仿效的优秀民族。

近代的`中国,曾长期受帝国主义是侵略和掠夺,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饱受了耻辱。

现在的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富强。民族的富强是中国梦,我的梦。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胜于地球。

作为祖国的未来,作为一名少先队员,为了这个梦想,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刻记得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从现在开始,抱紧自己的中国梦开始奋发,用自己的小梦成就国家的大梦。

我们的未来在我们的手中。祖国的未来就在前方。我的梦便是中国梦,中国梦便是我的梦!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一步步实现我的梦,实现中国梦。

69 39887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