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范例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课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范例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课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范文【第一篇】
网友导语:《再见了亲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赞颂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下面是本文的教学设,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体会重点词语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典型事例表现思想感情的基础上,体会写文章要选取典型材料。
过程与方法:自读自悟,写批注体会,在交流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教学重点:从具体内容中感受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亲人情怀。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情感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交流对亲人的认识,明白普通意义的亲人是指具有血缘关系的人。
3、指导朗读课题,重读“亲人”
刚才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学生回答)
师:大家都说了自己的见解,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师:仔细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他们是亲人?提醒学生可以用勾画相关语句,在旁边写批注感受等方法。
2 、学生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体会感动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学生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学习)
l 生读“大娘送打糕”部分谈感受
理解’雪中送炭”。
师:作者通过怎样的叙述表达感情的?(叙事抒情)
l 生读句子并谈体会(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这个地方让我感动,因为大娘为了救志愿军伤员失去了自己的小孙孙。
师:但即便如此,当敌机呼啸而至的时候,大娘却坚定地背起了伤员,永远地舍下了自己的小孙孙。这就是我们的大娘!这就是我们的亲人!(让学生读这段话,抓住“背起”“ 丢下”“唯一”感受大娘的大爱 )。 其实,在这8年的时间里,大娘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付出的太多太多!
l 师:同学们,透过刚才的语言文字,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大娘?
(关怀体贴的大娘无私奉献的大娘情深似海的大娘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大娘……)
师:是的,她为我们付出的真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l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志愿军深深的.感念。
4、引导学生,深情朗读
(二)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三)逆向思维,咀嚼情节
师:同学们,这就是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所作的,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亲人!
问:志愿军有没有为朝鲜人民流血牺牲?能不能从课文中看出来?(学生回答)(板书: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
问:你对课题的含义有什么新的理解?
(四) 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
师:同学们,中朝两国人民8年的浴血奋战,生死相依,用鲜血铸成的伟大友谊跨越国界,而今志愿军战士踏上归国的火车,火车即将开动,大家拿起课本把最后几段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生读)
1、推荐书籍:《谁是最可爱的人》
2、完成课后小练笔。
再见了,亲人
大娘 洗补衣服 几夜未眠
送打糕 昏倒路旁
救伤员 失去小孙孙 鲜血凝成的中朝友谊
小金花 救老王 失去妈妈
大嫂 挖野菜 双腿伤残
课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范文【第二篇】
1、了解作者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了那些材料。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唯一”“深情厚谊”造句。
3、知道反问句又加强语气的作用,能改写成陈述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要理解内容,概括中心思想的基础上,了解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
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
教具:录音机、录相带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1--3自然段,完成课后题1(l)、2(l)、(2)、(3),并口头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1、“亲人”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人。如父母、兄弟、姐妹等。那么课文中的“亲人”是指谁?“再见了,亲人”这句话又是谁讲的呢?(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地把他们带入到学习课文的氛围中。)
2、创设情境,用音乐烘托气氛。
用假设把学生带入志愿军战士的行列中,让学生通过“我们”去体验和表达志愿军的情感。
(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录音起)好像现在我们就是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去抗美援朝、保家为国的志愿军战士了。
1、感情引读,了解段意。
2、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并思考:这一段叙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赞颂了什么?
3、感情导读,理解内容。
(1)出示导读问题:
为什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朝鲜大娘?
哪些事情说明大娘像慈母一样为我们花心血,给我们送温暖?
为什么说大娘给我们送打糕是“雪中送炭”?
大娘为什么要“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
(2)带着侍饽?量挝模?斫猓?br为什么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朝鲜大娘?(启发学生通过读书,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并投影出示这句话。)
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联系上下文理解“多少”和“慈母般”的意思。
指导朗读这句话,在朗读中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强调“多少”读重音,体会连用两个“多少”对表达感情和加强语气的作用。
哪些事情说明大娘像慈母般为我们花心血,给我们送温暖?
板书:洗补衣,几夜不眠;
送打糕,昏倒路旁;
救伤员,失去孙孙。
(3)为什么说大娘给我们送打糕是“雪中送炭”?
理解“雪中送炭”:本义――比喻义――在课文中的意思:在我们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处于困境,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朝鲜亲人给我们送来了打糕,送来了关心、帮助、支持,送来了慈母般的温暖、战胜敌人的力量和胜利的希望。
大娘为什么要“丢下自己的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
比较反问和陈述的语气,体会反问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指导朗读反问句的语调,采取不同形式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反问句。
课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范文【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感情朗读,体会情感。
3.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表达。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重点: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表达。
一、导入:
2.你有亲人吗?你的亲人是谁呢?
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1.想想课文写到了哪些亲人呢?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2.哪些事可以看出他们是志愿军战士的亲人?找一找,划一划。
学生交谈。
板书:洗补衣服、送打糕、救伤员、救老王、挖野菜。
3.朝鲜人民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志愿军会忘记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小结:是呀,这些都是不能忘怀的.往事。
4.志愿军是朝鲜人民的亲人吗?从课文中可以看出吗?从课外可以了解到吗?
小结:可见,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它比山还高比海还深。中朝两国人民虽然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板书:鲜血凝成)。
5.正因为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在分别的时候才难舍。所以大娘在分别的时刻脚步不停,小金花在分别的时刻眼泪不干,大嫂双拐不回。
三、感情朗读,体会情感。
1.把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动。
2指名学生感情读。
3.齐读最后三段,体会志愿军战士对亲人的留恋。
四、感悟写法:
1.通过朗读,我们会发现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结构相似。默读,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共同点。
2.先来研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发现的写法。
3.归纳三个自然段表达上的共同点。
4.大胆想象,仿写。
洗补衣服。
大娘送打糕。
救伤员鲜血凝成。
小金花救老王。
大嫂挖野菜。
课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范文【第四篇】
课时:第一课件(略)。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精读其中一段(按学生要求)。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一段背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1、领悟作者选择典型材料表达中心的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是伟大的。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结合前节课的板书)。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在千万个送别的人群中,选取了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劝慰"(板书)她们不要难过,"回忆"(板书)她们与志原军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2、交代任务。
那么,通过这些典型事例,如何表达文章的中心呢?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个重点,以读为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了解学生,确定精读重点。
(1)自由快速浏览前三个自然段,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
(2)你最受感动的是哪段?(按多数意见)。
2、精读重点段。
(1)提出要求:(屏幕显示)。
(2)学生自读、自画、思考。
(3)让学生谈对受感动的语句的理解,并读出受感动的语气。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思想感情。
(4)领悟学法:刚才我们怎样理解这段内容?
3、学法迁移,自学另外两个自然段。
(1)按照刚才的学习思路,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懂其它两段的内容。(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小组交流)。
(2)质疑:
通过刚才的学习、交流,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3)指名朗读。
(4)教师点拨:
同学们,读了这些感人的故事,你知道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吗?
4、以读代讲、读中悟情。(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1)引读:
师:他们多么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多么希望列车能停下来,他们呼唤列车--。
生:"列车呀,你慢点开,让我们再……再停留片刻!"。
(2)自由读,想象场面,领悟情感。
1、提供数据资料。
(1)总结过渡:
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站在志愿军的角度,选择了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来表达中朝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板书)。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但是,同学们是否知道,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朝鲜的解放,也同样付出了重大代价。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份资料。
(2)屏幕显示:志愿军烈士统计数据。
(3)谈感想:看到这一串串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2、提供图片资料。
(1)导语:
在这千千万万个烈士中,有许多特等英雄。他们的英勇壮举,在五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在中朝两国人民中间传颂。请同学们看图片资料。
(2)发图片,每小组一份。
(3)看英雄形象,读英雄事迹,交流感受。
1、导语:
2、屏幕显示练习题(学生可任选一题)。
(1)请你以小金花的身份,仿照课文的写法,对志愿军叔叔说几句话。(可选择图片中的人物和事例)。
(2)现在,你想对志愿军或朝鲜人民说点什么?(可选择其中一个人物)。
(3)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一段背下来。
3、学生自练,然后小组交流。
4、典型汇报。
1、结合板书,总结写法。
2、征求学生对教师上本课的意见。
3、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想写在日记中;
课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范文【第五篇】
1.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学习文章叙事抒情相结合,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
借助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1.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代表朝鲜人民]。
2.从题目看,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
3.激情导入:走进文本,感受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
2.学法指导:在文中用[]将具体事情标出来,再反复读一读,结合表格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初步感知:从这些事件中你感受到什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2.小组练习读:送别的情景-往事的追忆-情感的抒发(现实-回忆-现实)。
3.像这样,再练习读一读第2、3自然段。
4.思考:这三个自然段,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师生交流、归纳:并列关系;叙事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法;每一段最后的一个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
6.提问:作者这样写,为了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
7.指导批注:从书中找一找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写一写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8.师生对话:交流对本文思想的理解。中朝两国人民的用鲜血与生命凝结了深厚的'友谊,这种情感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志愿军为了帮助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奋斗,不怕牺牲的国际主义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
(大娘失去了唯一亲人“小孙孙”;小金花失去了妈妈;大嫂失去了双腿)。
2.导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再次浮现,在送别的站台上,志愿军战士们都思绪万千。快,劝一劝大娘吧,劝她回去吧!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送别的情景。
4.朗读指导: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大娘和志愿军之间深厚的情感?请你圈点出来,在朗读的时候注意突出表达这样的意思。
a.大娘-称呼时亲切地、关爱的语气。
b.一“丢”一“背”-感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交流、积累句式:
(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你认为在文中使用这样的句式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避免平铺直叙,更加强烈地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
(2)文中还多处出现了这种句式,画下来,抄写一句你最喜欢的。
8.学习指导:小金花是个刚强的孩子,今天与志愿军分别,她却落泪了;大嫂架着双拐送了几十里,还不愿离去。你又感悟到什么?带着你对朝鲜人民的敬意,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给同伴听。
1.创设情境:长鸣的汽笛催促我们就要与这片热土分别了。此时志愿军战士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朗读4-6自然段,理解他们的情感。
2.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请以呼唤的方式,练习读一读,抒发志愿军战士的心声。
3.示范朗读:两个“再”;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4.总结:中朝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愿这友谊之花永不凋谢!
课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范文【第六篇】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理解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2、体会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3、了解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4、复习抓重点的写法。
一、读课题导入。
二、精读第一部分,体会为什么称为“亲人”。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
1、学生读书后汇报,教师板书。
2、精读重点句一,理解“雪中送碳”。
3、引出,学习反问句,体会感情。(板书)。
4、指导学生读送别时的情景。
5、归纳本段写法:送别情景+回忆+反问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为什么称小金花为亲人。
1、学生读书,汇报,教师板书。(提示学生注意第二段与第一段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指导读重点句二。
3、读反问句,体会感情,教师板书。
4、抽生读送别情景。
(三)自学学习第三自段,补充板书。
用前两段的学法学习本段。
三、总结(板书),引导学生发现写法,复习写法。
1、归纳复习写法。
师:……为什么只有三个人来送行?
师:为什么只选三个人?
师:今天我们复习了写作方法,……。
2、归纳板书,完善板书。
胜似亲人。
四、研读4至6自然段。
1、用志愿军的口气读。
2、指导朗读。
五、小结。
板书设计。
朝鲜人民回忆赞扬志愿军。
大娘送打糕救伤员失去亲人比山高海深。
小金花救侦察员失去妈妈刚强。
大嫂挖野菜炸断双腿深情厚谊。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课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范文【第七篇】
本文是五年级下册第四组里的第1篇课文,主要描写了xx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体会文章思想感情与领悟文章表达方法是本课乃至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
对于抗美援朝这段历史,学生于上学期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时已有了解,同时,在此课学习时也拓展了解了邱少云、黄继光等多位烈士的英雄事迹,学生对于志愿军为朝鲜人民所作的牺牲已有所感悟。所以本课应引导学生回顾这些课文及资料,把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迁移到新课的学习中来,以便更好地感悟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情谊。
这学期是学生进入高年段的第二个学期。通过几年的学习,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中,他们基本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还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但由于本篇课文讲述的是抗美援朝时期的事,与学生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所以他们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他们感悟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仍不强,需教师适时指导。随着经验的累积,他们也懂得如何搜集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其实,这些方面的能力学生在上学期已初步形成,在这学期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代价”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合理想象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继续训练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目标: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进而进行国际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志愿军与大娘之间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入情入境地朗读;领悟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
五、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品读感悟法。
六、课前准备。
(一)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并搜集相关资料。
七、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文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范文【第八篇】
3、深刻领会并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
4、结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含义,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
教学重点: 。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法。 。
教学准备: 。
投影片(分别场面图)、磁带(二胡曲《还乡行》)、火车汽笛声录音 。
教学过程 : 。
一、整体感知,提示训练点。 。
1、学生读书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
(板书:中朝友谊 鲜血凝成) 。
2、快读全文思考:作者围绕这个中心选择了哪些材料? 。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
3、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只选择了这几个材料来写? 。
(板书:围绕 选择典型材料) 。
二、研读课文,体会训练点。 。
1、引导学第一段,体会学习方法。 。
指读课文,出示思考题(投影) 。
听读要求: 。
a、用简洁的话,说这段写了几件事? 。
b、认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件事来写? 。
c、边听边划,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标出来。 。
学生听读后讨论,教师启发生回答问题。 。
(板书:洗补衣服 送打糕 救伤员) 。
结合句子让学生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意思,练习用“雪中送炭”造句。 。
置疑问难。 。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配乐范读----学生练读----个别读文) 。
2、结合学第一段的思考题,遵循学习第一段的思路,分组自学第二、第三段。 。
抓住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语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4、针对全文进行置疑问难。 。
三、概括学习过程,深悟训练点。 。
四、课外延伸,指导背诵。片段练习,运用训练点。 。
2、结合课后的练笔内容,让学生进行构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