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申报材料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公文资料“两化融合申报材料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两化融合申报材料【第一篇】

一、科学推进专业调整与建设,主动融入地方产业结构

1.开展专业市场调研活动。2013年1月,我处利用寒假组织全院各系负责人及教研室主任赴娄底及长株潭地区有关企事业单位、相关行业开展专业市场调研,获取了大量客观的第一手人才市场资料与数据,为学院科学制定《2011-2015年专业建设规划》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2.合理调整专业布局。把与学院核心能力和服务面向相符合的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主体的制造类和以煤矿开采技术为主体的资源类两个重点建设大类调整为紧密对接地方产业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畜牧兽医等三个专业及专业群。针对娄底提出的着力打造长株潭汽车制造和工程机械等产业的配套协作服务区的战略决策,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组织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新增专业的申报工作并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评审;停止表演艺术、国际贸易等与地方经济联系不紧密的专业招生。

3.加强专业制度建设。进一步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的的地位和作用,聘请区域内相关行业有影响的专家参加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切实施行行业企业专家和学院专业带头人会签培养制度。

二、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彰显学院办学特色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各专业依照各自特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三融合、三对接” (人才培养融合地方需求、专业紧密对接娄底主导产业;人才培养融合企业资源、课程紧密对接职业岗位能力;人才培养融合职业标准、教学紧密对接实际工作过程)为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实行“前校后矿”的免费订单培养,学生学费全部由地方政府和煤炭开采企业承担,由学院提供场地、设备、师资及教学、生源等教学资源,由企业提供专业课程的设置方案、专业技能实训的部分师资,负责实践课程教学及合格专业生的安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湖南湘丰娄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和娄底赛德机械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校中厂”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畜牧兽医、园林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开展基于工学依次交替的“工作学期”环节模式改革,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实行“一接两融”的双证融通培养模式改革;公共事务管理系酒店管理等专业初步探索出了企业、学院和学生三方共赢的“123160”订单培养新模式。实现“一批小订单、两年在校专业学习、三个月定向专业综合实习、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六个月的毕业顶岗实习、在企业零距离上岗”。

2.产学研平台建设。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主动建设各类产学研基地,为学生零距离接受岗前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平台。机电系与娄底赛德机械有限公司联合建立实训基地,年均加工能力为400台套,产值600万元,承担啤酒瓶贴标机、农机配件等产品的来料加工生产任务,既加强了以产品工艺路线为导向的职业技能培养训练,又为顶岗实习学生提供合理报酬,减轻了家庭负担;积极探索以“专业+系部+师生员工”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实体的产学研实现形式,依托学院具备比较优势的会计专业,学院独资组建了娄底弘智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大大改善了该专业的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提高。

3.课程体系改革。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定于工学结合”的思路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机电系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设备维修》、数控专业《数控编程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重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教学内容。组织四门课程通过省教育厅、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等三条途径申报部级精品课程,其中《商务英语实用写作》立项为英语类教指委精品课程,《会计综合实训》通过湖南省教育厅的推荐,在全省排名第三,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三、强化实践教学,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1.严格执行实践性教学任务。期初制定《学院实践性教学任务安排》表,通过实施抽查等督促手段,保证实践性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全年累计完成实验实训课时8000多节,实验实训项目开出率达100%。

2.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一年来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为实习工厂三期安装起动机,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测量实训室、新闻编辑与制作实训室、数控加工车间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改造和扩建了计算机房、语音室等。进一步加大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和调整力度,截止到2013年底,校外实习基地达199家。

3.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考核鉴定程序等举措,在全院各专业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全年共组织车工、钳工、焊工、维修电工、助理营销师、秘书、电子商务、网络编辑师等十多个工种鉴定15场次,共计鉴定3748人次,学生合格率为%。由于组织工作得力,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高新技术考试站被省劳动厅评为优秀等级。

4.组织学生参加技能抽查。教务处牵头、组织相关系部制定了迎接省教育厅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方案,组织会计、财务管理、数控技术、动漫设计等四个专业08级学生进行专项技能强化实训,并于12月中旬带队赴有关院校参加了此次专业技能抽查。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部级、省级技能竞赛。全年共获部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省级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5个。其中,电子信息工程系学生申琼良、刘光祥作为湖南分赛区预赛选手入围“众友杯”、“天华杯”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总决赛,分别获得“单片机设计与开发”总决赛一等奖、“电子组装与调试”总决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四、注重教研工作,夯实教学改革基础

1.创新常规教研活动。本年度共立项156个院级专题教研活动,下学期出台新的资助标准,资助经费从300-500元提高到500-1000元,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高涨。全年共组织院级学术讲座27个,系级讲座58个。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论文评选活动,共有13篇论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在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与省教科院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3年XX省职成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易爱良、邓海燕等两位教师送评的论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改革与发展应与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紧密对接——一娄底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湘方言地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语音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荣获一等奖。

2.规范教研课题管理。组织了11年立项的4个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接受省教科院专家组的中期检查,组织立项了15个院级教研课题,组织对06、07年教研课题的结题评审,共有14个课题结题。组织教师申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四项,徐元俊老师申报的《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改革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李和平老师申报的《以技能竞赛为导向的电类专业实践教学探索》等两个课题通过省职成教学会初评,呈送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终审。

3.开展教学比武活动。组织4名教师参加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课说课竞赛。教务处承担了说课课件的审核、说课录像的制作及资料的上传。邱智鸿老师主讲的《导游实务》课程荣获旅游管理类二等奖;邹慧鹏老师主讲的《调酒技术》课程荣获旅游管理类三等奖。龙育才、梁艳丰两位老师主讲的《机械设计基础》、《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在网络预赛中获得三等奖。成功组织学院2013年度说专业、说课程比赛暨第六届教师教学比武决赛。参加决赛的20个团队在“说”的形式与内容上有创新,“说”的内涵与效果有进步,每一个团队能自觉地把高职教育理念融入专业建设,落实到课程层面,传递到教师实践,基本实现了诠释理念、探索规律、交流经验、展示成果、推动改革、促进提高的活动预期。

4.教学简报发挥引导作用。本年度共编辑刊出7期简报,在宣传最新高职教育理论与政策,介绍人才培养经验,提炼教育教学特色,传播校内外教学新闻、动态等方面的信息沟通和舆论导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参与学院项目建设,提炼教育教学品牌

1.参与学院国家骨干职业院校申报工作。承担了骨干校申报材料中申报表、建设方案、可行性论证报告中有关指标的材料撰写工作。具体指导六个重点建设专业建设项目和四个其他建设项目的论证与撰写。

2. 认真做好省级示范院校建设工作。按照我院省级示范校年度建设目标,稳步推进省级示范院校建设。承担省级示范校建设年度检查准备工作。负责14个二级指标(其中9个为关键指标)和2个主要建设项目年度发建设的综述材料撰写与佐证材料的装盒工作。

3.组织重点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软件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等教学团队申报2013年XX省高等职业教育省级教学团队。以吴莲贵教授为带头人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顺利通过省教育厅评审,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4. 加大教学资源建设力度。以湖南职教新干线建设为契机,组织教学信息、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料上传,有力地促进了学院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全年共编写校本教材6本,正式出版26本,发行量大28000册以上。

六、规范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建设。

1.组织学院首次系部教学工作评估。组织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组于10月中旬对各系部2012-2013学年度教学工作进行评估。专家组通过看、查、访等方式,对系部的办学定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教风与学风、教学管理、教研科研、特色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查。按照评估工作方案,电子信息工程系获一等奖,机电工程系、建筑与艺术设计系获二等奖,财经贸易系、外语系获三等奖,以上五个系部荣获2012-2013学年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我处还组织进行了教学工作评估经验交流会。此举既是对各系部既往工作的检查,给各系部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对促进各系部进一步深化教学内涵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规范日常教务管理。合理调配教学资源,教学计划落实、教学任务安排、教材征订等日常教务工作有序运行,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有序。每学期坚持期初、期中、期末深入系部进行三次教学常规检查。每逢期末,出台学院考风考纪建设工作方案,加大考风考纪与诚信考试教育。

两化融合申报材料【第二篇】

答:办理周期短:新加坡是目前办理投资移民申请最快的国家之一,申请人一般在提出申请的3-6个月左右即可获得批准,完成指定的投资后,全家人均可获得新加坡永居身份。

无移民监,一步到位拿绿卡:对申请人没有任何居住要求,也就是说完全无移民监,申请人和其全家无须在新加坡居住,拿绿卡不受影响。

入籍容易:新加坡永久居民只要两年内在新加坡住满一年即可申请入籍,是目前移民国家中入籍最快的国家之一。

税率低且简单:新加坡素来有“亚洲的瑞士”之称,税收体系简单低廉,没有遗产税,企业所得税18%,个人所得税税率只有中国的一半。无资本税,区域征税,资金可在主要金融中心自由流动。

中西合壁的文化氛围:新加坡属于英联邦国家,同时华人比例达到78%,华语已成为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学校的中、英双语教育,能让您的孩子在接受先进的西方教育的同时,又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

问:投资移民新加坡,申请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新加坡投资移民主要适合中等资产以上的企业主,要求有三年以上经商管理经验,所占公司股份至少10%以上,拥有至少100万新加坡币的个人资产,投资于新加坡的企业或者购买政府指定的基金。

另外,新加坡投资移民对申请人没有学历、英文、年龄以及资金来源说明的要求。

问:新加坡投资移民项目的通过率如何?

答:这个项目的通过率非常高,保持在95%以上,没有通过的申请案基本上是由于申请材料不真实或者申请人的商业背景很弱。

问: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相比,新加坡投资移民项目的申请有什么特点?

答:新加坡投资移民项目的申请材料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政府一般只看两样东西;投资者的公司股权证明和公司最近三年的审计报告(需盈利)。这个标准相对于其他主要移民国家是比较特殊的,新加坡注重的是投资者现在的盈利能力,而非过去的财富积累。因此,办理新加坡投资移民所需准备的材料也就相对比较简单。

问:办理新加坡投资移民,有哪些投资方式?

答:申请人可以选择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推出的以下三种方式:

在以上三种方式中,投资150万新币购买政府规定的基金是目前国内申请人的主要投资方式。特别是在当下的金融危机的时候,投资基金的方式,基金持有时间为5年,属中长期投资,基金投资运作期间正好为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期。

另外,您还可以选择存款500万新币于新加坡银行的方式,该方式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推出。

问:投资到基金的资金能否保底?

答:新加坡投资移民的投资模式不是保本型基金,但都是由政府批准的基金,有些还是政府作为发起人之一成立的,这种基金的投资策略是低风险、低回报。如由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和丰隆金融集团所发起创立的企业投资基金(The Enter―Drlse fund)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不但没有亏损,还有一定的微利。申请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适合自己投资策略的基金。

两化融合申报材料【第三篇】

一、战略规划方面

坚持“抓好****振兴战略规划制定、抓好**发展集团战略规划制定”两个方面,做实做强规划引领。

一是高标准制定****振兴战略,形成标准化体系。加快推进与北大纵横**振兴战略规划合作,在****振兴战略规划基础上,结合**产业优势,深化研究“**”模式落地,制定****振兴战略规划,进一步完善就地城镇化模型,形成**标准化体系,指导项目落地。

二是高标准制定乡发展战略执行规划,形成协同化体系。科学制定公司中长期战略执行规划,创新战略模式,优化战略举措,有效确保****振兴战略规划全面落地。

二、政策研究方面

坚持“政策研究与策划规划、政策研究与项目申报”两个融合,推进政策机遇转为政策红利。

一是着力突破政策研究,推动政策机遇转为红利。深度挖掘各部委以及省市区出台的**振兴有关政策,吃透文件精神,理清文件内涵,搭建学习共享平台,帮助全员把握政策方向。每周编制1期《政策汇编》,对于重点政策进行专题解读,推动政策研究与策划规划融合。

二是加快建立政策共享平台,构建公共关系网络。建立中央、省级、市县三级政企联动共享平台,力争获得最源头的政策信息。建立省级公共关系资源库,搭建公共关系网络,实施精细化、深入化、动态化管理,特别是及时跟进相关政策部门和项目归口部门。上半年完成体系及内容搭建,全面推进政策研究与项目申报深度融合。

三是市场化运作项目申报,全力以赴争取资金。制定政策研究争取专题管理办法,组建资金争取团队,统筹项目资金申报。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全力争取项目扶持资金,确保完成3000万资金争取目标。

三、文字材料方面

坚持“提高文字赋能、当好参谋助手”两个目标,助力提升**振兴软实力。

(一)提高文字材料水平,助力提升**振兴软实力

一是突出规范,提升专业性。将材料标准化列为公司标准化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规范公文及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一定程式可循的文字材料的写法、用法,提高工作效率;按照业务、管理等不同门类建立专业对口资料库,为项目建设及企业管理提供智力支持。

二是突出精细,提升针对性。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我是新闻发言人、创新一线等专题活动,鼓励支持员工特别是项目一线人员积极发声,形成真实、鲜活地反应**振兴项目建设情况、存在问题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三是突出融合,提升创新性。力促调查研究常态化,围绕中央新精神、领导新意图、业务新问题、外地新做法等课题加强调查研究,补足文字材料的内涵。挖掘独特视角,形成有态度、有温度、有速度的材料作品,配合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全行业**振兴内容服务商。

(二)提高文字材料效能,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坚持以文辅“政”、当好参谋助手,打造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文字品牌。聚焦**振兴战略前沿,做发现问题的开拓者。立足于出大主意、当大参谋,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眼光观察思考问题,站在更高的角度分析研究问题,做到参之有道、谋之有策。聚焦企业发展实际,做解决问题的助力者。努力拓展视野、提升水平,围绕**振兴战略实施和**打造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出高招、谋良策。聚焦政策及战略研究成果,做智力输出的先行者。及时、准确、有效地将公司发展的经验成果和政策战略研究成果,以适当的形式对外,提升文字工作效能。

(三)立足当下、展望未来,高标准完成工作计划

一是高标准撰写好大材料。准备好公司年度会、半年会及季度会总结计划材料;撰写好主要领导出席的调研、座谈等活动材料;高站位地做好新闻通讯稿把关工作,赋能**振兴事业,献力**打造。

二是高质量推进写作能力提升。通过加强学习、对口交流等,提高员工文字功底。全年举办4期写作方面专题培训,形成更多维度材料作品共振和立体提升。

四、宣传管理

坚持“高端站位把**振兴战略研究好、高旗高打将**振兴事业宣传好”两个高度,打造**振兴**宣传品牌。

一是加大内部宣传培训,建立完善信息宣传队伍。制定详细的、周期性的通讯员培训计划,分步骤邀请集团和省、市主流媒体的资深新闻工作者、专家学者等对公司通讯员进行集中培训,确保一年内培训不少于四次,并定期发送培训学习资料,供培训员工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提升对外宣传能力。年底举办优秀信息评选和展播活动,充分调动通讯员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强化媒体公共关系建立,提升宣传力度。积极与集团及驻济各大媒体沟通对接,有选择、有重点报送信息。结合公司宣传节点,与媒体合作推出**振兴摄影大赛等活动,利用舆论力量赋能各项目的推动。另外在集团各产业信息上,力争信息数量位居前三,在省级及以上媒体发稿数量处在集团前列。

三是加快搭建传播矩阵,拓展宣传推广路径。立足于全省乃至全国、全行业**振兴内容服务商的目标定位,搭建“一网、一端、多屏、+媒体”的立体化传播矩阵,创新运用移动端进行VR视觉全景、虚拟展示、短视频、H5互动、线下体验馆等多种形式,探索创意性、可视化、互动式宣传推广路径,助力打造**振兴**宣传品牌。

关于**研究院2020年工作计划

(部分内容)

一、峰会论坛方面

组织好峰会活动,持续扩大**振兴事业影响力。2020年计划开启6-8场“赋能** 振兴未来”为主题的**振兴峰会论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赋能项目地产业落位、培养相关人才、文化传播、品牌推广、整合资源五大诉求核心,以市场化手段,形成以品牌为纽带“双招双引”渠道方式,打造高端站位、持续发声的峰会品牌。

二、商业模式方面

进行商业模式研究,通过前期项目调研、考察,在去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持续完善**振兴商业模式,丰富就地城镇化内容,为“1+3+N”战略布局落位贡献力量。

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前期项目调研、考察,积极有效推进**振兴专题研究,推动“**振兴直播平台”落地。

三、智库专家管理方面

目前智库平台已入库40位教授/专家。今年智库专家力争突破百人,与8-10成为战略合作者。同时充分发挥智库的力量,为**提供智力支持。

两化融合申报材料【第四篇】

第一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在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引导与示范作用,加快我市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促进、规范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与发展,并为申报部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做好储备工作,根据国家和省有关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管理办法,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企业技术中心是在企业投资决策层组建的综合性机构,负责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制定和体系建设,是包括研发、应用技术、管理技术、财务分析技术、营销技术等在内的创新体系,并为董事会重大投融资决策提供咨询、评估等服务。它位于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是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和组织保障。

第三条企业技术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投资与技术分离的问题,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整合企业内外资源,通过技术经济评价和决策咨询机制,促进企业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商业化和收益最大化。

第四条企业技术中心的功能主要是:⑴制定和执行企业技术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技术开发计划;⑵研究开发有市场前景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主导产品,为本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技术支持;⑶收集分析与本企业相关的技术和市场信息,研究行业发展动态,为产品和技术发展决策提供咨询和建议;⑷组织协调企业内外科技资源的整合与互动;⑸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与完善,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对外交流;⑹构建多元化激励机制。

第五条企业是技术中心建设的主体,技术中心的建设经费由企业提供。鼓励技术中心在为本企业服务的同时,通过承担国家、省和行业的重大产业技术创新研发及产业化,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全市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第六条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与运行

1、企业技术中心的组织架构依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结合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根据企业自身具体情况合理设置。

2、企业技术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由企业主要领导任技术中心主任。

3、企业技术中心应设立由企业主要领导以及技术、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组成的技术委员会,负责重大项目研发方向、经费预算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建议,制订年度技术创新计划,并对技术中心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

4、企业技术中心应聘请企业内外的技术、经济、法律等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专家委员会,负责对重大研究课题确立、重大技术问题、投融资决策、市场商业策划、项目进展情况等进行咨询评估,为决策服务。

5、企业技术中心应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程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的选项原则,在对研发项目进行市场分析、技术经济评估、投融资评估等基础上,整合企业内外资源,组织完成项目实施,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组织评估和进行必要的调整。

6、企业技术中心应逐步增加中长期研究开发课题的比例,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并建立开放式的运行模式,注重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人才交流,充分利用社会科技资源,提高企业技术中心的研究开发能力和水平。

7、建立在集团层面的技术中心在负责企业重大、关键、前瞻性技术创新项目的研发及产业化的同时,应建立完善重大项目研发、行业技术开发及工程化、产品改良及工艺改进等多层次研究开发体系,整合企业科技资源,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第七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旨在推动企业建立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方式的技术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整合内外资源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第八条为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对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重要示范和导向作用的企业技术中心,市政府主管部门授予相应资格,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以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第九条市经贸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负责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和年度评价工作。市经贸局承担认定和年度评价的组织工作,并负责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宏观指导。

第二章认定

第十条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每年组织一次,依照认定条件,成熟一批认定一批。

第十一条申请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登记设立,在汕头市辖区内注册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经济技术法律,具有规范的财务管理、技术管理和项目管理制度,按章纳税。企业运作正常、经营管理状况良好,能为技术中心的建设、运行提供保障,特别是经费和人才上的保障。

2、企业技术中心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定位与功能明确,技术中心组织架构基本建立,技术创新业绩显著。

3、企业总资产规模40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8000万元以上,年利润总额(税前利润)300万元以上,年缴纳税费300万元以上,银行信用等级A级以上,资产负债率70%以下。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同行业中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有较好的企业经营机制。

4、企业领导重视技术中心工作,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能为技术中心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5、建立较完善的研究开发机构与体系,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年末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300万元,当年研究开发投入不低于240万元,研发投入(R&D)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

6、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技术人员队伍结构合理,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企业专职研发人员不少于25人或研发人员占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其中高级职称(含博士学位)的人员不低于5%,中级职称(含硕士学位)人员不低于20%。

第十二条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程序:

1、符合认定条件的技术中心所在企业于每年4月底前向市经贸局提出申请。申报企业按要求编写申请材料,包括:《汕头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申请书》(附件一)和《汕头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年度评价评估材料》(附件二)。

2、市经贸局会同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对企业上报的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并组织评审组按照《汕头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估指标体系》(附件四)中规定的相关要求对企业申报资料进行评审。

4、市经贸局会同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等部门综合平衡后,择优确定认定名单。

第十三条认定结果由市经贸局会同市财政局、市科技局以公文形式。

第三章评价

第十四条对已认定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依据评估指标体系每两年进行一次评价。国家或省主管部门当年对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组织评价的,本市不再重复评价。

第十五条年度评价程序:

1、数据采集。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于评价年的3月底前将评价材料报市经贸局。评价材料包括:《汕头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年度工作总结》(附件三)和《汕头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年度评价评估材料》(附件二)等。

2、市经贸局会同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等部门以及专业人士组成的评审组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材料及相关情况进行核查,核查方式包括材料核查和实地核查等。并对经核查后的数据按照《汕头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估指标体系》(附件四)的规定进行计算、分析,得出评价结果。

第十六条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

1、评价得分90分(含90分)以上为优秀。

2、评价得分60分(含60分)至90分之间为合格。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评为不合格:

1)评价得分低于60分;

2)逾期一个月不上报评价材料;

3)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额、企业专职研究与开发人员数、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三项指标中任何一项低于最低标准(目前最低标准确定为: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额不低于240万元,企业专职研究与开发人员数不低于25人或研发人员不低于当年职工总数的10%,年末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300万元)。该标准由市经贸局根据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发展情况会同市有关部门定期予以调整并公布。

第十七条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年度评价结果由市经贸局会同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等部门以公文形式。

第四章警告与撤销

第十八条对评价得分60—70分(含70分)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给予警告,市经贸局负责督促其进行整改。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撤销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l、评价不合格(60分以下);

2、连续两次评价得分为60—70分(含70分);

第二十条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由于企业情况的变化自行要求撤销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的,经市经贸局会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确认后,撤销其市级认定资格。

第二十一条企业申请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申报材料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上报的评价材料的内容和数据应真实可靠,提供虚假材料的企业,经核实后,3年内不得申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已获得认定资格的撤销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3年内不得重新申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

第二十二条有走私违法、偷逃税款等行为的企业,2年内不得认定其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已认定的年度评价应为不合格,并撤销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

第二十三条因第二十条原因被撤销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资格的,2年内不得重新申请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

第二十四条企业对认定或评价结果有异议的,可在公文30天内提出复议申请。提请复议的企业应提交复议申请书和相关证明材料。

市经贸局收到复议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应在受理复议申请后60天内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做出复议决定。

第二十五条市经贸局会同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对警告和撤销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公文形式。

第五章政策措施

第二十六条经认定或考核合格的企业技术中心给予享受以下优惠支持:

1、进口用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设备,国内不能生产的仪器、仪表、化学试剂等,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情况下可按技术改造进口设备程序办理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手续。

2、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科研项目,优先推荐申报列入省财政扶持挖潜改造资金、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省市科技计划、市产业引导资金、市挖潜改造资金、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计划。

69 12558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