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调查报告优推5篇
【写作参考】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精选的“校园欺凌调查报告优推5篇”文档资料,供您写作参考阅读之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校园欺凌调查报告【第一篇】
环境状况分析:
通过西湖村的环境调查和其他农村环境调查资料,我们可以大致分析农村污染的现状:
1、农村生活垃圾不得当垃圾处理。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传播到农村,各种生产和生活垃圾也迅速出现。街道上随处可见垃圾场。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烂酒瓶等。,这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而且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害人类健康,破坏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有一些牲畜放养,导致村里道路环境差。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农村生活污水乱排。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沿着自制的排水沟流入田间。在生产力低下时期,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简单,可以自然降解。然而,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生活污水的成分不再简单,农民环保意识的缺乏也受到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导致城市生活环境污染不断加深。根据村子的名字,徐鹏村唯一的池塘曾经非常清澈,池塘里有很多鱼等水生生物。现在,由于水污染,池塘发臭,池塘里的生物腐烂了。
3.土地污染越来越严重。在农村,由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的环境意识,人们没有通过改良幼苗来提高抗病能力以增加产量,而是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万一下雨,化肥和农药会渗入地下或流入河流。过量使用农药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会导致土壤板结和肥力下降。同时,农田径流也造成了水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威胁到农村人口的健康。
4.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在农村,尤其是农忙季节,大面积焚烧农作物并不少见,直接导致空气污染严重。此外,工业污染也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农村污染原因分析;
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经分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如下:
1.部分农村居民环保意识低。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如缺乏科学的耕作指导、滥用化肥农药等;卫生条件差,乱扔垃圾等等。环境意识的缺乏使农民养成了不注重环保的生产生活习惯。
2.农村环境治理投入严重不足。在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下,城市环境治理资金仍然不足,更不用说广大的农村地区了。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跟不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手段,许多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无法落实
3.农村环境监管太弱。国家环境保护的重点在于城市污染,而农村污染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环保基础设施都比较紧缺。虽然很多地方乡镇政府设立了环保机构,设立了分管领导,但大多是空架子,基本上没有认真履行环保职责。
4.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高污染企业想转移到农村。比如西湖村周围的化工厂,烟雾弥漫,给村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农村环境污染改善计划;
要彻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大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农民环保意识淡薄,消极参与环保,是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难点。因此,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治理,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和紧迫任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普及农村环保知识,提高农民环保意识,调动农民保护农村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积极向农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解决农村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许多农民不环保的生产习惯大多是由于生产技术落后,所以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事业的投资,向农民宣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村环境治理是一项难度大、资金投入大的公益性工作。成立农村环境治理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项工作。只有提高基层人员素质,农村环保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目标才能尽快实现。
3.加强领导,保证队伍的完整性,营造浓厚的农村环保氛围。政府应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努力对所有活动负责,并建立长期的清洁团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不应该重复工业化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尽量避免因环境问题阻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农村环境污染的规模和影响必然扩大,最终影响城市,这不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如果上述措施能够落实到位,农村的树木会越来越绿,水会越来越清,天空会越来越蓝,农村的生态和生活环境会得到明显改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会更快、更稳定。
校园欺凌调查报告【第二篇】
为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维护和确保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落实的通知》精神及区教育局、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提出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积极主动和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和组织我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工作。
组长:魏澜(校长兼书记)
副组长:刘朝晖(德育分管副校长)
组员:金忠校(学校应急办主任)、陈燕锋(政教处副主任)、沈悦(大队辅导员)、毛晨蓉(政教主任助理)、张亚杰(心理辅导员)、李花(政教干事)及各年级组长
三、工作安排
本次专项治理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XX年6月—9月
1.开展教育。集中对学生开展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纪校规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安全防范知识教育,邀请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到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等。
2.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围绕《遵纪守法、珍爱生命、共建平安校园》主题,结合近期全国发生的一些校园欺凌事件,根据本校实际进行讨论反思。通过班会,帮助学生树立纪律观念、法制观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人交往、沟通、交流能力。
3.完善制度。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4.加强预防。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5.排查建档。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和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矛盾排查和化解工作,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通过与学生谈心、交流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认真排查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做好矛盾化解工作,避免矛盾激化,发生过激行为。要加强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管理,摸清底细、建档造册,积极利用好家校沟通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教工作。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课业和心理负担,防止因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引发事故案件。要对与学校、教师和学生家长存在纠纷和积怨的人员、心理异常人员、有暴力倾向或过激行为人员等重点对象和人员,进行细致排查,属于校内人员的学校要切实做好工作,并逐一建档,落实专人加强管控,如涉及校外的应立即向公安等部门报告。对管制刀具和其他可能危及校园安全的'物品进行清查。
6.及时处理。要及时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严肃处理实施欺凌的学生。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
第二阶段:20XX年9月—12月
我校要对专项治理第一阶段专题教育情况、规章制度完善情况、加强预防工作情况、排查建档、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和处理情况等,按照要求进行全面自查和总结,于20XX年9月底前形成自查报告并报区政府教育督导室。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深刻汲取各地已发生欺凌事件教训,结合实际,举一反三,严防此类事故发生。要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严防因管理疏漏发生意外。要采取措施,加强安全防范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落实安全工作责任,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严格落实安全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和教职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坚决防止有规定不执行、有制度不落实、有责任不追究的倾向。
2.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好坏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使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3.按照有关规定,全体教职工要及时上报安全工作信息,尤其对重大情况和突发性事件要第一时间上报,发生迟报、漏报、瞒报现象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
校园欺凌调查报告【第三篇】
为有效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维护和确保学校的稳定和发展,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根据江宁区教育督导室《关于全区各学校学习落实〈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的通知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就此活动做一个自查报告如下:
一、领会精神,明确目标
我们认真学习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严肃校规校纪,规范学生行为,积极主动和扎实认真地做好预防和处置校园欺凌事件,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障校园安全、维护校园稳定、推进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加强领导,科学部署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并责任分工明确。具体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工作职责
组长:对校园欺凌专项治理负总责。审定《铜山中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预案》,对此次治理活动督查并评定实施情况。
副组长:对《铜山中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进行评审,治理过程中督促班主任、保安、宣传员宣传教育到位,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成员:服从领导,各司其职。总务主任备好“三防”等相应防范器械;保安做好门卫出入安全管理工作和校园巡查监督工作;班主任等做好对学生的一日安全教育管理、宣传工作,为学生保驾护航。
三、周密安排,精心组织
(一)、完善制度。学校制定了完善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了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了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二)、开展教育。学校集中对学生开展了以校园欺凌治理为主题的专题教育;开展了品德、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邀请公安、司法、关工委等相关部门到学校开展法制教育。组织教职工集中学习对校园欺凌事件预防和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三)加强预防。学校加强对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今年5月,学校对所有的校内监控摄像头和显示屏进行了更换。开展了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并同时加强了心理教师的队伍建设。
四、专项治理效果
学校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效果明显,特色突出,学校法制安全教育全面,校风正学风浓,学生行为规范,身心健康。自活动开展以来,学校没有发生过一起校园欺凌事件。
五、存在的不足与需要完善与规范的工作。
经过第一阶段的校园欺凌专项工作治理整顿,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新学期新气象,在第二阶段专项治理工作中,学校会将校园欺凌工作继续融入到课堂教学、德育、安全教育等常规活动中,更加深入细致的做好这项工作,建设阳光校园、平安校园。
校园欺凌调查报告【第四篇】
近日,为了给广大学生撑起一片蓝天,提供一份沃土,铜山区永清实验学期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集中开展了一次校园欺凌治理教育活动。总结如下:
1、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应急处置预案。
2、进行“法制进校园”讲座。
3、各班召开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印制了《预防校园欺凌倡议书》,组织全体学生、家长签字。
4、利用品德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安全教育课等形式进行渗透教育,让全体教职工、学生了解校园欺凌伤害事件预防和处理的相关政策、措施和方法。
5、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加强学校传达室安全保卫工作,增加人员数量,注重培训老师、保安队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传达室电子监控设备技术水平。
6、鼓励学生有任何欺凌情况及时勇敢向老师反映,并且都会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
校园欺凌调查报告【第五篇】
走不出的青春梦魇:校园欺凌受害者调查
随着临沂校园欺凌事件、连云港校园欺凌事件、永新校园欺凌事件的接连曝光,校园欺凌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然而,媒体与学界探讨的焦点集中于施暴原因与解决措施,鲜有对受害者长期身心健康的关注。
校园欺凌的形成和演化是漫长的,对于受害者身心的影响也是持久的。作为调查者不应只以单纯的同情的眼光去看待受害者的境遇,更需要以切实的理论为支撑,深入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推动问题的改善提供依据。本调查小组通过对全国26个省市校园欺凌受害者的回访,了解事件过程、处理方式以及该事件对受害者的长期影响;其次,通过对相关专家及援助机构的访问,对校方、家长处理方式的问题和援助机制的漏洞进行了探讨;同时,借鉴国外的校园欺凌援助机制与我国其他研究成果,为校园欺凌事件的缓解提出建议。
本调查旨在引导人们重视校园欺凌给受害者带来的严峻后果,使政府、学校及家庭加强针对校园欺凌的干预工作,呼吁社会各界参与对这一群体的援助,并为其他与校园欺凌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本次调查以问卷法和访谈法为主,问卷以校园欺凌的受害者为发放对象,共计收回88份有效问卷,受害者涉及北京、广东、四川、江苏等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其样本挑选不涉及主观选择,故在一定程度上能真实反映校园欺凌受害者的状况。此外,笔者选取了八名有代表性的受害者进行了深度深访。
受访者中,女性占%,男性占%。受访者年龄主要集中于18岁-25岁,占比%,表明受害者多已离开校园欺凌多发的中学校园,正就读大学或已步入社会。从问卷给出的数据来看,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时,一半以上的受访者就读于初中,占到总人数的%,这一点与其他研究结果相接近。%的受访者遭受欺凌至今已有5-10年的时间,%的受访者是在10-15年前遭受欺凌,在这样的情况下,受访者的现状如何便成为了更加值得关注的问题。
调查发现
1.施暴方多为群体,近七成受害者遭受过身体伤害
在事件施暴者的调查上,%的受害者表示施暴方为群体,%的受害者表示施暴方为个人(见图1)。根据群体效应中的增力作用(即“1+1+1>3”),群体引发的校园欺凌事件危险性远大于个体之和,受害者所受欺凌程度也随之增强。在本次社会调查中超过八成的受害者表示施暴方为群体,欺凌程度可见一斑。
5.被欺凌后受害者应对危险能力增强,部分受害者变得以暴制暴
校园欺凌事件对受害者个人发展的长期影响则呈现出复杂性。从数据总体来讲,校园欺凌事件对受害者个人发展的消极影响较小。但是通过进一步查看样本,笔者发现,大部分受害者仍旧在2-7个问题中出现了极端消极的回答。
受害者个人发展受到的消极影响主要集中在学业事业方面。%的受害者从遭受欺凌至今,对重要活动的参与感明显降低,这可能令他们丧失学业或事业上的重要机会;%的受害者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是由于害怕遭受欺凌而逃学,或受欺凌困扰而无法专心于学业所致;%的受害者表示,事件发生至今,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
其次,人际交往方面,他人对待校园欺凌事件的态度影响受害者的感情。一半以上的受害者因亲人对校园欺凌事件处理不当而疏远了与他们的感情,此外,有三成受害者因校园欺凌事件而与朋友感情疏远;超过二成受害者至今无法正常恋爱。
结果同样呈现出一些积极因素,多数受害者在事件发生后逐渐拥有正面力量。近半数的受害者表示他们比以往更加勤奋努力,以求在校园受挫后重拾自身价值,自身应对危险和不幸的能力普遍增强。
通过调查发现在欺凌事件发生后,受害者的价值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量表总分在“一般”(3×11=33)右侧的样本数占到四成左右,这是由于三道积极向题目拉低整体分值,事实上大部分消极向题目的平均分值都处于较高位置,即,虽然大部分受害者有应对问题的积极力量,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因校园欺凌事件产生较为严重的'价值观变化。
从欺凌事件发生至今,高达%的受害者因欺凌事件而对校园安全产生怀疑,%的受害者认为社会黑暗,用恶意去揣测他人的受害者占%。
其次,以暴制暴的观念在受害者心中形成,甚至付诸于行动(例如个案3中的女生C)。第3题的均值为,即受害者整体倾向于“应当用暴力制服暴力”;同时,有超过四成的受害者在欺凌事件发生后,采取过以暴制暴的行为。
最后,校园欺凌事件也引发大量受害者重新衡量自己的生活。%的受害者从事件发生至今,对人生有新的思考,并发现新生活方式的可能性。有%的受害者因此而更加珍惜自己身边的人,有%的受害者能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并对未来充满信心。
个案3
女生C:被欺凌后,瘦弱的我变得比他们更狠
13岁那年,在父母的安排下,从小在城市长大的C突然转学到县城,这个衣着时尚、成绩出色的“城里人”遭到了新同学的排斥,从最初被孤立,到后来被扔书、被掀桌子、被殴打,状况日趋严重:“班里有个女同学A,去告诉另外一个同学B,谎称我说B的坏话,B就当着全班的面,把我打了。”这是C第一次遭遇校园欺凌,心中不知所措,非常害怕。父母听说此事后,瞒着她找到施暴者,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尽管如此,她的父母依旧坚持让C留在县城读书,在C的再三央求下,她才转学回了城市。
回到城市的C,并没有就此摆脱校园欺凌的困扰。但是有了之前的“经验”,瘦小的C不再选择忍气吞声:“我对于这种事情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她拖到校外,打了一顿。还手,绝不手软。”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年以后,母亲再次把C送回县城,她又一次跌入校园欺凌的深渊。那时年级上有位很混的男生直接提出想和C发生性关系,遭到C的拒绝。半个月后,他找了外校的20多名男生女生,在C下晚自习回家的路上,将其堵在巷子里殴打。C心中积累的愤恨爆发了,她揪住其中的一个女生使劲打:“当时身上都是淤青,很害怕。但是完全感觉不到疼,只想把他们都杀了,心里怨气很重。”
与三年前相似的校园欺凌事件,换来了同样的处理方式。C的表姐是县城里的“大姐大”,她找到其中四位施暴者,将他们关在房间里打了一顿,C却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那些都是他们自找的。”之后C的父母骂她,指责她一天到晚就会惹事;C的学校则对此事不闻不问。
对C来说,那是一段尖叫哭泣的日子,直到现在,校园欺凌的阴影都无法散去。后来的她患了抑郁症,有自残行为,曾经寻找心理医生却几乎没有效果。她有过朋友,但无法付出真心。很久以后,当C再次回到县城,在街上遇见曾经冷眼旁观的同学,对方热情地向她打招呼,C却本能地满怀厌恶,扭头走开。对她来说,县城里的一切都是黑暗的,她憎恨那个地方,永远无法接受那里的一切。
这一切的一切在C的心中埋下了暴力的种子,从那以后,她放学回家会带刀;再面对欺凌她会毫不犹豫地还手;见到别人受欺负,她会用暴力手段拔刀相助。瘦瘦小小的C,却不再怕以暴制暴时会处于劣势:“因为我比他们更狠。”
总结
从以上的调查可以看出,校园欺凌受害者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个人发展、价值观念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个人力量不断增强,但仍旧难以化解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并持续至今。通过调查、深访与文献查阅,笔者发现问题主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与受害者的交流我们发现,多数受害者性格都比较软弱内向,心理建设能力较差,同时对事件的解决方式缺乏了解和自信,受害情绪积压带来更多的心理问题产生。
在事件初期,家长对受害者关注不足,未能及时发现遭受欺凌的迹象,错过了事件处理的最佳时机。事件处理时,部分受害者家长处理不当加速了欺凌事件的恶化,另外,有部分家长用以暴制暴来解决事件,成为反面教材。
一,教育局等上级机关缺乏有效引导,大多空谈指示性精神,缺乏相关实际处理规定;二,校方对于声誉的保护,选择压制相关事件,避免消息流出,从而不予处理;三,唯分数至上的教学理念,忽视学生道德教育,使得校方有时在校园欺凌处理上偏袒成绩优异者;四,部分老师缺乏责任心和对学生足够的关爱,放任欺凌事件发生。
目前我国与校园欺凌相关的法规均回避“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的概念。另一方面,我国法规中还存在将其事故化的问题,“事故”是“意外的损失或灾祸”,而校园欺凌事件是一种“故意侵害行为”,两者存在着显著差异。这种事故化的方式,会掩饰校园欺凌事件的严重性,不利于校园欺凌事件的处理。
目前心理咨询室在我国学校中普及率较高,但教师资历不足,甚至有些心理咨询室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置,在学生的生活中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效果不大,其他心理援助机构的现状同样不乐观。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虽对校园欺凌受害者提供帮助,但对象局限于涉诉的受害者群体,忽略了占大多数的未上诉的受害者。另外该机构提供只能提供咨询期内的援助,无法对受害者进行长期的关注。其他与校园欺凌相关的公益活动多由社区组织举办,目前国内尚未有完善的反校园欺凌公益组织。
建议
任何暴力行为的产生其原因都不是简单的某种心理,暴力是由社会、家庭、个体心理行为、经济、政治、文化、媒体宣传等多方面共同塑造的,解决青少年暴力的方式也因从多角度入手。因此,在调查中,笔者收集了来自校园欺凌受害者、心理专家与法律专家的建议,并参考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最终提出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个方面的建议。
政府
1.完善现有的校园安全管理办法,颁布针对校园欺凌的法律
2.建立校园安全管理专门机构,设立反校园欺凌专项资金
社会
1.媒体应加强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后续报道
2.对电影、电视、网络游戏实行分级制度
3.呼吁建立反校园欺凌的民间公益组织
学校
1.加强生活技能教育和法制教育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3.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干预机制
家庭
1.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避免暴力行为
2.重视对孩子的底线教育和品格教育
3.事发后给予孩子心理支持,并积极配合校方解决问题
下一篇:非遗文化演讲稿范文【范例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