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热选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原创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热选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原创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第一篇】

1968年底习近平还未满16岁,还没到插队的年龄,但他毅然决定离京,去往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直至1975年10月。在梁家河7年,习近平立志办大事,要为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他的远大理想,恰恰不是当多大的官,走到多高的位置,而是看似平凡的“为老百姓办实事”,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种毅力和决心,是一般人少有的。他后来返回北京,有了有前途的工作,却放弃了大好前程,下到基层,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也是他为国为民谋福利胸怀的体现。黄土高原的这七年,也锻造了他成熟的心智和心志,成就了一位爱国爱民的领袖。

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

书中写到:“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他在梁家河插队期间,装满了两个箱子的书。他读的书有政治、历史,有文学、哲学、军事,他还注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中国经典古籍。”“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环境极为艰苦,青年习近平却“痴迷”读书,坚持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如今常常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就与他注重学习、读书有关,与他“厚积薄发”的积累有关.我们只有像青年习近平那样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才能不断给心灵以滋养,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

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困境中实现精神升华

青年习近平来到比黄土高原更荒凉更贫穷的地方,在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环境中,他们要首先闯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这五关,在艰苦奋斗中锻炼了他坚韧的意志。而在与农民相处的七年时光里,改变并影响他的便是那七年艰苦生活和劳作,磨练了其坚毅刚强的意志品质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使他的精神在困境中实现了升华。我们从他的经历中可以学习到,年轻人要不怕困难,脚踏实地,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使人生获得不断升华。

品读此书,甚为感触。《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我们当代青年汲取真知的精神食粮,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青年习近平的青春绽放在了我们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我们当代青年要学习他朴素的为国为民情怀,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不负青春韶华,谱写青春激情奋斗的七彩篇章。

原创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第二篇】

最近我看完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颇有感触。我对这位伟人的青年岁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将他的经历与自身对出对比,希望以他为榜样不断地鞭策自己。

新中国自建国以来,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演变成了富强文明的国家。在干净清洁的环境中长大的我们,很难想象被跳蚤咬得浑身是包的折磨;在“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的当代,我们很难感受到“吃不饱,穿不暖”的煎熬。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再也不用整日整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随着政治思想更加的昌明,我们可以更加自由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家人会受到各种无须有的迫害。习近平总书记在知青岁月经受的苦难我们不能切身体验,但通过这本书的详细描述,我们应能感同身受。如今,这些困难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渐渐消失了,但对于基层干部的我来讲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比如,从国家的大政方针上来讲,共产主义的理念之一就是要让全国所有的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扶贫攻坚便是针对此提出的。如何才能让贫困人口更快、更有效的脱贫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基层工作任务重、工作难,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问题和挑战不断地在出现,同样也不断地在被解决,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像习总书记那样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地适应周围的环境,不断地攻坚克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我们必须能在基层吃得苦、沉下心,不断地历练自己,才能为我们今后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我们这一代应当到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去,我也相信我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成长,挑起国家发展的大梁。

另一个让我感触很深的便是习总书记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仍能坚持读书,能够依照自己所学、所思、所做,真真正正地为当地的老百姓带来实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中世纪史》《史记选》等作品,让他对国家发展脉络了如指掌;《李白诗选》《三曹诗选》等作品,让他的行文讲话更富内涵;《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作品,让他的执政思想落地生根。相比而言,我自己书籍阅读量和内容的丰富性差得太多太多,今后这是我要不断补强之处。至少,在我工作涉及的领域,应当要多了解、了解透。此外,我很佩服习总书记在七年的时间内为当地的村民做了一件件好事——建沼气池、铁业社、磨坊等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这其中不免有一些人情方面的难题,都被他克服解决了。就我个人而言,我有一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心,但是不可否认,由于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能不能取得跟我心里预期一样的结果,我并没有底。但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心意够诚恳,只要我愿意为了我的理想而努力,一切终归会好起来。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习近平总书记如今为何能鞭辟入里的直指当代中国发展的问题根源、提出发展的方向方式,受到全国人民的敬爱,这些都与其在各个层级的岗位工作过密不可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只有在一个地方工作过、深入了解过,我们才知道这里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才会思考要如何解决这样问题。“全面脱贫”、“精准扶贫”等政策的提出很可能便于习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经历有关,因为他了解贫苦群众的现状,知道他们经受的苦难,对他们的经历有过切身体会。

我很荣幸在我工作之初跟习近平总书记一样,有到基层工作的机会,我会把这作为一种荣耀和一个至高的人生起点,在“为人民谋幸福”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原创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第三篇】

读总书记的七年,学他的勤学苦读。总书记是“年龄最小、去的地方最苦、插队时间最长的知青”,尽管条件艰苦,但总书记从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甚至是“痴迷”阅读,有一点点空闲时间就坐下来看书,读书成瘾。作为青年的我们,更要多读书,读书可以汲取知识、改变思考、开阔眼界,可以使自己在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可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采,充满情趣。

读总书记的七年,学他的敢于担当。因为公道正派,头脑灵活,又肯干,被大家推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办沼气、打水井、办铁业社,积极作为,心系群众,干了许多好事。作为正处于成长时期的我们,更要学会担当,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工作和生活,养成遇事沉着冷静,即使事务再紧急,也要条分缕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读总书记的七年,学他的志存高远。曾任延川县文安公社知青专干的刘明升说:“近平立志办大事,不搞形式主义。”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王燕生说:“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总书记寄语青年人,忠于祖国不负时代,勉励青年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放飞青春梦想。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鞭策,要牢记在心,付诸于行,扣好人生的每一粒扣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强国逐梦的新征程上绽放光彩。

原创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第四篇】

近日,在韩家房村工作之余,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又对比读了《求是》刊发的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深有感触的是:习总书记真懂农民、真懂农村!每句话,都把准了脉、指准了方向,我想结合这一段时间农村工作和生活,聊一聊我的部分感受。

贫困户的苦

来的前两周,走访了村里所有贫困户。扶贫到现在了,剩下的这20来户基本是难啃的骨头。贫困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共性问题是家家都有长期患病者,有的甚至是鳏寡孤独老弱病残叠加到一起,没有任何劳动能力。习近平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不是个别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深以为然。患脑梗的孤独老人杜玉堂200元/月低保钱用来吃饭、吃药,生活异常艰难,“穷点不怕,怕有病”……走访中,发现多名村民患有干燥综合征,我联系了北大三院风湿免疫科的专家进行了远程视频义诊,跟村干部着手在村里开辟医学知识和医疗报销流程等方面的科普专栏。深切感受到贫困户的苦是心苦,是面对重大疾病、丧失劳动力的无力感和绝望感,虽然有大病医疗救助,但是获得救助的比例相对比较小。

镇村干部的累

我第一次到镇上报到,看到镇党委副书记在整理档案,我错以为组织干事;镇党委李书记累病,还未痊愈就返回岗位;韩家房村书记兼任三职,既是乡里的公务员又是两个村的书记;村主任一边养着100多头猪,一边为村里的事务跑前跑后;村妇女主任从来都是任劳任怨主动入户做工作,方便那些家里忙或者腿脚不灵便的村民们。大部分镇村干部积极、诚恳地默默付出、尽职尽责,维系着最直接的干群关系,维护着我们最基层政权的运行和村级自治组织的运转。镇村干部的“累”,正是踏实作风和谋求发展的行动写照。习近平说“谁的娃谁抱”,只有把村当成自己的家、把村民当成自己亲人,跟镇村干部一起艰苦奋斗,才能真正融入、学习和锤炼。

村集体的难

走访村民、与村干部谈心过程中得知,村集体除了上级转移支付,没有其他经济来源,村干部的工资和村民劳务补贴已经欠了很多年。没有集体收入,村两委很多工作开展起来就显得捉襟见肘,不能为村民提供更多家门口就业机会,导致外出打工村民增加,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突出,更无法兜底一些没有自理能力的深度贫困户。多方联系河北、义乌、广东等地的制造业项目,均因本地缺少产业基础导致成本太高,无疾而终。发展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就业和发展,是摆在面前真真切切的现实问题,第一次,我领会了“攻坚”二字的深刻内涵。

我们共青团作为群团组织,如何在扶贫攻坚中发挥作用?

8月31日,山西省中央单位驻晋定点帮扶工作座谈会召开,各单位介绍了经验做法。每个中央单位的扶贫因负责领域和资源不同而带着鲜明的特点。比如:证监会扶贫侧重于资本市场运作,科协扶贫侧重于专家引智,国企扶贫侧重于资金投入和内购内销等等,我们共青团扶贫,有什么呢?

我们有情怀!在村里,村民都对我们历届扶贫干部交口称赞:我家门前这条路是某某修的;某某常来我们家看望;我家老头的病是某某帮忙联系北京的医院;我们家大棚是某某找来技术人员给指导的;某某带领我们村发展经济作物……我能感觉到村民对团中央扶贫干部的认可,更感觉到对团中央的感情。习近平说:“扶贫干部要真正沉下去、扑下身子到村里干,同群众一起干”。这种情怀就是我们扶贫的内生动力,让历届扶贫干部能沉下去、扎到底。

我们有青年!每每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当地的青年,多次跟灵丘团县委书记和创业青年们商议和研究,总能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他们既了解本土又充满创新活力。我们经常说,要让青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我却体会到了想起青年、找到青年、依靠青年的甜头。

我们有制度!全团实行“4+1”“8+4”“1+100”制度,在我任职以来的短暂时间里,给予我莫大助力。在了解农产品电商方面,我求助的是去年大调研期间联系的创业青年“1+100”微信群;今年我的“4+1”基层报到点是小米集团,已经就扶贫工作对接多次,愿意开展多方面的公益项目,对我村农产品进行内购……改革后一系列制度落地开花,共青团和青年联系愈发紧密和通畅,成为开展扶贫工作的有效抓手。

我们有团团!上周,光华基金会给予我村冬季扶贫物资已经到位。

69 9597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