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课稿:以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双向驱动推进高质量发展
党课讲稿:以新型工业化、新质生产力双向
驱动推进高质量发展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在国内外新形势下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作为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热点与关键词汇,不仅表征着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动力源泉,而且特别指明了加快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的着力关键,也即以新质生产力为新型工业化注入创新活力,促进新型工业化在速度和效益上实现倍增。
在20xx年9月召开的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上,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这就需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可以说,无论新质生产力还是新型工业化其实都形成于中国发展的特色语境,属于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重大创新的理论范畴。即中国式现代化决定了我国的经济现代化必须突破传统工业化的发展路径,借助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而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并成为加快推进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大力量。
现代社会的发展表明,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和发动机,是现代化的引擎和基础,是一个国家成为现代化国家的必要条件。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中始终明确着以工业化推动实现国家发展强大的信念和信心。1944年5月,毛泽东同志指出,“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需有工业;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新中国成立之后,从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到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以工业化引领推动国家现代化成为一条重要而基本的发展线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更是把国家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和层次,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现下,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挑战,特别是我国总体上进入工业化后期,经济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要求和发展条件都呈现新特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而紧迫的选择。从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到党的大会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不仅更加坚定了新型工业化的目标方向,而且让新型工业化的重点任务更加清晰明确。实现新型工业化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所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就包括了内涵、目标、方式、发展路径等多个维度的积极探索,需要以数字化、智能化和生态化促进和带动数字经济、生态经济等新的经济业态培育、壮大,以通过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众所周知,现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关键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质生产力就是以新科技、新产业、新要素为主要驱动力的新型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先进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更具创新性的前沿生产力,是与新型工业化相适应、相促进的全新生产力。
在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新型工业化应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动力源泉,而新质生产力则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容和关键动能。从内在本质看,新型工业化与新质生产力都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知识技术密集、创新能力强、附加值率高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带动和支撑,都要求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由此,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二者就形成“双向驱动”的关系。即生产力的“新质态”驱动加快了“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速度,同时“新型”工业化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新质态”的形成与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新型工业化迫切需要培育、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就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指明了方向,既增强了外部牵引力,又创造了良好发展环境,从而架构起生产力转型和变革的总体框架;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又为新型工业化找到了新增长点。培育并不断夯实新兴产业的发展基础,为新型工业化增强内在驱动力。即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成为了推动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支撑和加快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由此,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之间就呈现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双轮驱动”局面,必然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步伐,有力促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相对优势,拥有了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基础条件。通过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能够助力我国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蓄积发展新动能。新型工业化以科技变革为引领,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新质生产力则是建立在数字技术、算力、智能技术和绿色低碳技术等基础上而形成的生产力,是一种效率更高、质量更高、创造附加价值更高的生产力。因此,新型工业化与新质生产力都是以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能、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融合数字产业化为主要特征,并构成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中的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特点愈发明显,在效率、结构、质量等方面与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依然突出。尤其是目前我国在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方面还存在诸多短板弱项,特别是核心、关键、基础等诸多能力的“堵点”“断点”问题不容小觑,都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创新、体制变革、产业转型、要素集聚等,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与新型工业化推进实现良性互动。
首先,要把创新作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推进新型工业化相结合实现高质量发展。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xx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要在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高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中,不断开辟新领域、创造新价值、塑造新动能,努力使新质生产力成为青海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
其次,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加快产业结构优化,改造升级传统产业,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作为产业主体的企业实现生产方式和生产组织的转型,推动现有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关键。要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数字技术和工业技术的融合创新,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工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最后,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打造创新生力军。既要强化、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重点产品,又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同时,要建立健全政府研发资金与市场化投资资金的联动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适应未来产业特征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满足未来产业多层次、差异化的资金需求,以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要制定特定产业政策推动现有企业的转型,优化营商环境,催生数字时代新型科技创新企业,聚合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新型工业化,有力推进青海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