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课稿:坚持“三个第一”“以新促质”发展新质生产力
党课讲稿:坚持“三个第一”“以新促质”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以x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眼于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阐释了新发展阶段生产力演进的特征和规律,深刻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同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关系,指出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任务举措,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深化对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意义的认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提供澎湃动力。下面,我以“坚持‘三个第一’‘以新促质’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题,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一、要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一)创新起主导作用。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个要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渗透、融入各个生产力要素之中。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知识越丰富,劳动技能就越高;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劳动资料也将相应更加先进,劳动对象的数量和质量也会随之提升。通过创新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将科学技术渗透和融入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并促进三者优化组合,就会推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为此,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动能。
(二)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近代以来的几次工业革命,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要看到,我们过去主要是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这种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不可持续。必须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解决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偏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问题,有力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三)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全要素生产率能够综合反映资源配置状况、生产手段的技术水平、生产的组织管理水平等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了良好基础。抓住机遇加快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有利于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步伐。
(四)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和方向,而且能够带来更高的商品生产和流通效率。它充分体现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从根本宗旨看,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问题导向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忧患意识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二、要深刻领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选择。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的不断涌现、逐步成熟与快速应用,不仅使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技术路线、组织形态发生根本性变革,还将对人类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社会秩序产生根本性重构。河南要想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就必须在原创性颠覆性技术上取得突破,积极抢占新领域、制胜新赛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推进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发展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对传统生产力进行整体性升级,推动经济向形态更高级、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以往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发展方式,更加突出颠覆性创新科技的广泛应用、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进方向和明确抓手。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破解发展难题瓶颈的根本出路。受内外部环境变化、长短期矛盾交织影响,当前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从根本上看,主要还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尚未有效建立,创新实力不强、带动能力不足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再加上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仍然比较小,暂时还不足以承担支撑经济增长的重任,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缺乏新的强劲动力。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只有加强科技创新,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动能形成优势、占据主体、成为支撑,实现经济整体素质的明显提升。
三、要准确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
(一)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到“四个面向”,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牵引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将科学研究的最新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先进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中,积极培育未来产业。要牢牢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整合科技创新资源,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全面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把握新科技革命历史机遇、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二)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质生产力之“新”,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因此,必须聚焦基础研究、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加紧前瞻布局,完善重大科技项目部署,进一步加快协同创新,推进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逐个突破“卡脖子”的瓶颈问题。必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三)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着力加强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建设,为人才自主培养提供学科支撑和研究平台。必须努力培养造就更多的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必须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充分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改革人才评级机制,健全人才流动市场机制,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完善社会保障等相关制度,充分发挥人才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