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走稳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好学生 分享 时间:

党课讲稿:走稳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2024年7月23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一、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它把人类推入“蒸汽时代”。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可以说,西方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现代化的进程。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发展该何去何从?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如何建成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二十

大报告给出了答案——“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历史必然。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创造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和发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严重受挫。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以毛泽东同志为

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

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

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

党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系统阐释。

其实,清朝也对中国的现代化有过探索。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但是,清政府只看到了西方的坚船利炮,没有意识到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已经严重落后于时代了。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是当前国际发展形势的迫切要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既要汲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又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东升西降”是大势所趋。“东升”指的就是以金砖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快速崛起。在过去的20多年,这些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已成为推进世界百年变局的决定性力量。“西降”指西方国家在某些方面的相对衰退和退步。尽管某些国家仍固守冷战思维,不愿也不敢承认“东升西降”的大现实,极力煽动意识形态对抗和集团对立,但加强团结协作、共谋发展仍是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世界变乱交织等

全球性挑战的唯一正确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借鉴了世界各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一是美国、英国等西方传统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成功经验。其一,具有良好的营商环境。其二,具有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其三,不断改进的法治体系和有效的产权保护体制。其四,高度重视技术教育和人才培养。其五,不断完善的公共产品服务体系。其六,建立了宏观调控体系。

当然,这里要特别指出,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是通过掠夺、战争、殖民得

来的。

二是日本、韩国等后发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其一,日本、韩国等利用后发优势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和市场,通过获得国际先进技术发展自己。其二,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循序渐进发展外向型经济。其三,发挥本国特色产业。

三是现代化失败国家的经验教训。其一,“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银行于2007年提出的一个形象化概念,指不少中等收入经济体长期停留在这一阶段,原有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矛盾凸显,原有发展优势渐渐消失,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比如,拉美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就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其二,资源型国家。资源型国家通过出售资源一时致富,但是这些国家没有能力保持持续性的发展。

当今,人类迎来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创新是时代主题。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国推动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

中国式现代化要探索多元化的新发展模式。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果一个国家只重视经济发展,忽视了人的发展,那么,它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动力就难以维持。二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根本目的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经济富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公平、生态良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是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四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

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要把现代化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五是推进“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在具体实践中,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同步推进“新四化”建设。

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的

(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从经济角度来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我国2035年远景目标,比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从社会角度来看,有两个方面比较重要,一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二是就业率。从文化角度看,文化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体现了对高质量发展内在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坚持和运用。从生态角度看,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新发展格局,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第二步:从2035年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我们要继续奋斗,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

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届时,我国已经成

为科技强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将会实现现代化。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看,届时,我国已成为科技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成。

(二)促进人类多元化发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中国人口规模巨大,只有通过多元化的全面发展,才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是和平、文明的现代化。

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

(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贡献

放眼人类历史,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的伟大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

重大贡献。 毛泽东同志曾满怀信心地指出, “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是唯一一个历史没有中断过的文明。所以,在民族自信方面,我们不能妄自菲薄。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在百余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

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

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天人合一,取于自然、归于自然;崇尚集体主义;崇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崇尚“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崇尚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不断赋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特色,涵养出中华民族亲仁清廉的文明品格。

(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贡献

当今,世界上的民族冲突、宗教冲突、资源冲突不断,人类安全形势严峻。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提出“六个坚持”,即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

另外,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全球性的问题。比如,全球性环境问题,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洋污染、全球气候变化、淡水资源污染、土地资源污染、毒化学品污染和危险废物越界转移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再比如,生态灾难,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系统平衡被破坏,包括无节制的开垦土地、滥伐森林等,导致土地荒漠化,给社会和人类带来灾难。

当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人类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人类社会对于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需求前所未有。从探索星辰大海到通信技术迅猛发展,从解决个体健康难题到改善人类整体生存环境……新技术、新突破及其催生的新应用、新体验正不断改变生活的方方面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实现共同进步,专利互享互惠,建设更全面的分工协作体系。

文明多元化发展,是由各国各民族所处的不同自然条件、相异的发展历史和阶段,以及不同的地缘关系所决定的,符合人类自然发展规律和生物多样性稳定原理。但是,文明各有特点,在实际的交流交往中,由于意图误判、习俗各异等因素,文明间不免会发生矛盾和冲突,为了和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为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作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大一统”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社会,历经千年演化、发展,与中华多民族的历史形态相契合,将个人、社会、国家紧密联系为有机整体,有效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大一统”不仅仅是地域上的“大一统”,更是国家在政治上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大一统”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更从政治、军事、经济起到地缘互补的巨大优势效应。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指出,“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要实现世界各国的和平共处,就要强化各国经济交往,努力克服意识形态的干扰,避免武力冲突。另外,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法治环境也有助于世界各国的和平共处。在实践中,要进一步强化联合国在沟通协调国际关系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紧密相连。未来,中国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世界,中国式现代化也必将进一步与世界现代化形成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共同创造人类史上更大的奇迹。

 

上一篇:党员廉政谈话记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69 33695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