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5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关于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5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1
还记得念小学的时候,在语文课本里学过1篇课文叫《十里长街送总理》,那时候不懂事,知道的也不多,只知道周恩来总理很受人尊敬。当镜头切换到2019,一部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创作的重大历史题材影片--《周恩来回延安》隆重上映,该片以周恩来总理的独有视角为主线,采用历史闪回、时空交叉的表现手法,透过周恩来总理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让观众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抚今追昔,每一次重温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并从中获得砥砺前行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新时代的长征路没有烽火硝烟,但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周恩来总理对党忠诚、崇尚实干、情系百姓、作风正派的精神境界,无疑是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值得深学苦练的“必修课”。
在《周总理回延安》中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当好“老实人”。“天下之德,莫过于忠”,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是周恩来总理的无悔追求,周恩来总理自从投身革命后,为党的事业夙兴夜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建立了不朽功勋。影片中,他的亲民爱民举动,无不包含着对党对人民的绝对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传承周恩来总理的忠诚品质,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给自己的理想信念来一次深刻“体检”,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做到“四个服从”,永葆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赤子之心,自觉汇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之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
在《周总理回延安》中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当好“实干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周恩来总理一生坚持求真务实、躬行实践,反复倡导“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新中国成立后,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二小时以上,有时甚至高达十八、九个小时。影片中,在得知老乡们粮食短缺、生活拮据的困境后,周恩来总理特意叮嘱当地的干部,用三年时间改变延安的落后面貌,用五年时间让粮食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让延安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传承周恩来总理的实干精神,主动到群众中间说“百家话”,做“百家事”,做奋勇争先、激流勇进、披荆斩棘的“实践者”和“改革家”,发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实事求是谋事,大胆创新干事,不辱使命,不负重托、逐梦前行。
在《周总理回延安》中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当好“勤务员”。“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周恩来总理始终热爱人民、心系百姓、甘当公仆,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影片中,敌军发动了对延安的进攻,在转移途中,周恩来总理不顾危险,帮助老百姓找回耕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中央领导是人民的大勤务员。”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传承周恩来总理的为民情怀,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结合当前脱贫攻坚工作,深入到群众中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工作成效,在为人民服务中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服务群众中重温初心,在服务群众中坚守使命,在服务群众中汲取力量,为了人民扎根基层、奉献社会。
在《周总理回延安》中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当好“守门员”。“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周恩来总理一贯反对特权,多次要求自己亲属和身边人做一名普通的劳动者,不能有任何特权思想,更不能谋求特殊照顾。影片中,周恩来总理离开延安时,收到了老乡送来的当地特产,他叮嘱工作人员,一定要把这些特产折成现金付款给老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传承周恩来总理的优良作风,在新时代的征途中,始终牢记群众意识、规矩意识、廉洁意识,不占群众一分一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时刻反躬自省“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手中权力“从何来、为谁用、如何用”,始终用好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体恤百姓、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2
由市委宣传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周恩来回延安》,正在全国热映。随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不断深入,《周恩来回延安》在我市也掀起了新一轮的观影热潮。据悉,该片天津地区票房全国占比已达25%。
连日来,我市各级党组织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纷纷开展观影活动,受到了党员干部的积极响应,也让红色文化之花在津城遍开。周末两天,在首都电影院、文投影城、保利玫瑰湾影院、万达影城等影院记者发现,《周恩来回延安》的排片和观影热潮依旧火爆。首都电影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影片上映以来,影院播放该片场次超过百场,观影人次达数千人。一部影片在天津的票房占比达到全国票房的四分之一,这种情况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我们也感受到了观众的观影热情,观众中不仅有上年纪的老党员,还有不少的年轻人,也有全家购票观看影片的。”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将观看《周恩来回延安》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全市教师、学生观看影片,引发了强烈反响。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所有支部,通过“红色光影电影党课”活动,组织集体观看《周恩来回延安》。观影后,学院还召开了座谈会,参会的既有老教授、青年教师,也有思政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任晓霞,在观影后难掩激动的心情:“《周恩来回延安》这部电影是一堂很难得的高水平的思想‘专业课’,它的思想启迪和情感震撼特别强烈,在观影过程中我和身边的老师同学都流泪了,觉得周总理的伟大人格特别令人感动。同时,电影也让我深刻理解了‘不忘初心’四个字的质感和温度。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风范和高尚品德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接力继续奋斗。”
学院教师邓鹏告诉记者,看完电影后,全体党员在影院里再一次举起右手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这种形式新颖的党课,对于全体党员来说更能触景生情,对思想和灵魂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洗礼,也更加坚定了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宗旨和使命意识。”他表示,《周恩来回延安》是党课教育的重要资源,“影片遵循史实内容丰富,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党课能够言之有据,见人见事见真情,使广大党员能够在细节和真实故事中见证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发了党员,尤其是年轻党员的情感共鸣。”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3
《周恩来回延安》是一部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重大历史题材电影,自上映以来,广受好评。影片讲述的是周恩来总理时隔26年之后,重新回到工作了13年的革命圣地延安的故事。在周总理回到延安的22个小时中,看望了曾经的老朋友、老邻居。影片充满着浓浓的人民情怀,体现了领袖与人民的鱼水深情。“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中国共产党始终牵挂着革命圣地延安的百姓,重温《周恩来回延安》,从中感悟共产党员初心。
严于律己,勤政为民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周总理的一生,两袖清风,为百姓呕心沥血,重回延安时已身患重症,但他仍记得曾经的邻居,叫得出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周总理的袜子打着厚厚的补丁,发白的衬衫领子都快洗破了,身为总理的他并没有“搞特权”,知道百姓还过得艰苦,一定要带领百姓过上好日子,周总理为广大共产党员树立了好的榜样。
立足本职,服务于民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是人民的勤务员”。作为共产党员,应该想民所想,忧民所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周总理带领延安人民撤退时,全力帮助放牛娃找到受惊逃走的牛,他知道,这头牛是牛娃家生活得以为继的希望。危急时刻,周总理不顾自身安危,以百姓利益为先,体现的正是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初心。
爱岗敬业,奉献于民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周总理回到延安的第一句话是“我又回到家里来了”,短短一句话话浓缩了多少总理对人民真挚的爱。周总理离开延安前,郝大爷拿出原本攒着七十大寿用的小米送给总理,远道而来为周总理送行的百姓特意带来特产送给总理,总理没法拒绝热情的百姓,但是都折算成钱拿给他们。周总理就是这样,把一生都献给了人民,坚决不拿百姓一针一线。我们在工作岗位上,要更加兢兢业业,爱岗敬业,不能辜负百姓对我们的信任,奋力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初心,即最初的坚守。向前走,不能忘记曾经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作为党员干部,我们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严守道德底线,勿做令人喷饭的事。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4
周总理在全国人民心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崇高地位,一生鞠躬尽瘁,体现了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他生而无后,死而无灰,体现了一颗赤子之心。听闻和面对建国几十年依然贫穷落后的革命老区和吃不饱饭的延安人民,他深感自责和愧疚,落下了涟涟老泪;看到延安人民将他深陷泥中的小车肩扛手推的动人情景,他热泪潸然、掬诚感谢。而几番番嘱咐、一次次拜托省地县各级党政领导,一定要实现“三年变面貌、五年翻一番”的目标,让延安人民吃饱饭、穿暖衣,也真切地体现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家本色和共产党人宗旨。回顾历史,可学于周总理者,何止万千;联系现实,真达乎周总理者,不足万一。芸芸众生者,姑且不言,惶惶贪墨者,何尝有愧?以忠诚而鉴初心,以良知而行使命,的确已成为执政党建设和管理的迫切重任。作为一个普通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我们应当从电影《周恩来回延安》中得到启示和感怀,重新校验自己的忠诚,充分履行各自的职责。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5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周恩来同志心底无私、天下为公的高尚品格,一直为后世所景仰。作为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创作的重大历史题材电影,《周恩来回延安》聚焦周恩来总理在1973年6月回到延安的历史事件,生动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与人民群众至诚至真的深厚情感。这部影片自5月公映以来,便受到了业界专家学者及观众的热议,让人们对周恩来总理产生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周恩来总理20多年后回到延安,还能叫出曾经的老邻居、老朋友的名字,记得彼此之间发生的故事,特别令人感动”“这部电影饱含浓浓深情,让我们重温了那段不能忘却的革命记忆”“这部电影呈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影片中展示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令人动容”等好评,让这部电影备受大众关注。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以周恩来总理的独有视角为主线,用小角度展现了中国革命在延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采用历史闪回、时空交叉的表现手法,透过周恩来总理在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让观众深刻领悟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带病陪同外宾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访问。临行前,毛泽东、朱德等同志纷纷请周恩来总理转达对延安人民的问候。飞机穿越云层,周恩来总理透过舷窗望着陕北大地,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等画面浮现在眼前。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第一次回延安。走下飞机,时隔二十六年之后重回这片热土,周恩来总理受到了延安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只为当车队驶过时能够看见周恩来总理。这个细节生动体现出延安老百姓对周恩来总理的思念和爱戴,也是革命老区的人民群众坚定跟党走的缩影。在回到延安的22小时里,周恩来总理的足迹遍及南关招待所、中共七大会址、枣园革命旧址、宝塔寺等处,延安十三年的点滴往事在周恩来总理的追忆中变得愈发清晰。在南山招待所送别奔赴前线的战友,在枣园参加纺线比赛,在杨家岭的中央大礼堂回忆中共七大开会的场景……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一幕幕串联起来,让影片的历史感愈发厚重。
在延安时期的众多历史事件中,影片着重刻画了周恩来总理与老百姓之间血浓于水的真挚深情。1947年3月,敌军发动了对延安的进攻。在转移途中,周恩来不顾危险,帮助老百姓找回耕牛。1936年西安事变后,周恩来临危受命前往西安,骑马途经一位姓曹的老百姓家时,最难忘记的是喝小米粥的情形。在1937年的劳山遭袭事件中,警卫员为掩护周恩来而不幸牺牲,周恩来回到延安后一直念念不忘,嘱咐工作人员一定要把警卫员在清凉山上的坟墓找到……影片高度还原了这段历史,让观众深刻理解了周恩来同志与延安之间无法割舍的情感。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充分遵循史实,细腻还原了周恩来总理在延安的22小时里发生的许多故事。影片中,回到延安的周恩来总理总是眼含热泪,他惦记着延安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也思念着他。在宴请延安的老乡时,周恩来总理能叫出他们的名字,讲起当年的故事,又与老乡们一起蹲在地上吃小米饭。得知老乡们粮食短缺、生活拮据的困境,周恩来总理十分心痛。在离开延安前,周恩来总理特意叮嘱当地的干部,提出用三年时间改变延安的落后面貌、用五年时间让粮食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的想法,让延安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在曹大娘家中,周恩来总理在昏暗的光线下帮她穿针引线,还把随身的眼镜送给了她。离开延安前收到了老乡送来的当地特产,周恩来总理叮嘱工作人员,一定要把这些特产折成现金付款给老乡。周恩来总理见到前来的知青们,特意鼓励他们要扎根延安,把延安建设好;离开延安时,周恩来总理让飞机在延安这片土地上空再盘旋一圈,只为多看一眼。
老一辈革命家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尽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延安的老百姓主动前来把陷入泥潭的车抬出来;一位当地青年受老父亲的嘱托、从十几里外赶来给周恩来总理送来一袋大枣;曹大娘要拿出家里攒下的几枚鸡蛋给周恩来总理补身体;缺米少粮的老乡凑出半袋小米让周恩来总理带回北京……这些饱含情感的故事推动剧情的发展,以小切口体现出大情怀,让人们明白了老一辈革命家对人民群众的质朴初心。影片还通过生活细节表现出周恩来总理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一面:他的衬衫领子磨烂了,不能用力清洗;脚上穿的袜子补了又补,脚趾和脚后跟等部位打着厚厚的补丁。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采取多个时空的交相呼应,展现了周恩来同志为了人民群众鞠躬尽瘁的崇高人格魅力,刻画了延安老百姓、知青等人物群像,最后又通过新时代延安繁荣发展的影像,让现实与历史相对照,呈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不变初心。据了解,为了平实鲜活地再现周恩来总理重回延安的点点滴滴,在将近四年的时间里,主创团队搜集查阅了大量文献和影像史料,深入采访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属及身边工作人员,多次召开座谈会与专家进行细致讨论,剧本进行了十余次修改。身兼导演和演员身份的刘劲介绍说:“这部电影的角度很特别,它没有大的情节和戏剧冲突,将周总理回延安22小时里内心的波澜起伏,刻画得非常细腻。这一点最打动我。它体现了总理的大爱,体现了人民总理不忘人民、不忘老区的感恩之情。”
不论历史走多远,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本色始终不变。与周恩来同志相关的影视作品有《周恩来》《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海棠依旧》《周恩来在重庆》等。抚今追昔,每一次重温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更能获得砥砺前行的力量。
上一篇:疫情入党申请书范例优秀4篇
下一篇:关于辅警违规违法心得体会范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