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说明文作文【参考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北京四合院说明文作文【参考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北京四合院【第一篇】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落式住宅,这就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是晚辈们居住的地方。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静。

北京有各种规模的四合院,但不论大小,都是由一个个四面房屋围合的庭院组成的。最简单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好几座四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一道隔墙。

北京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其次,四合院的构成有它的独特之处。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形的院落。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式的院子里,过着一种安逸、消闲、清静的日子,享受家庭的欢欣、天伦的乐趣,自然有一种令人悠然自得的气氛。

北京四合院作文范文【第二篇】

2008年8月,北京迎来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百年梦想,一朝成真。作为东道主,北京秉承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向全世界展示了一个集悠久历史和现代化于一身的全新北京。与此同时,北京四合院里的老百姓也用行动践行着7年前的诺言,积极参加“奥运人家”评选,以高昂的热情和独特的风土人情迎接外国宾客。

奥运会开幕前,北京共评选出598户“奥运人家”,可提供726间客房,一次接待1000多名中外游客。开幕后,有包括美国、加拿大、智利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国的客人对“奥运人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分批入住。那么,四合院里的“奥运人家”究竟有哪些历史文化,外国友人居住后又有哪些独特的体验?近日,本刊记者走近“奥运人家”,听老北京人讲述四合院里的奥运风情。

外语倍儿熟,

给外国客人“宾至如归”的感觉

北京后海湖畔,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建筑令人流连,典型的胡同和四合院多年来一直吸引众多的外国游客。自从成为“奥运人家”之后,位于大金丝胡同中的荆继昌一家几乎成了这片老北京建筑中名声最响的,人们都叫它“金丝居”。

这个100多平方米的四合院里鸟语花香、生机盎然。正房门口搭建约15平方米的“绿阴棚”,瓜藤缠绕、葫芦垂吊;西厢房旁边是硕果累累的石榴树,假山依后,鲜花围绕,把小院衬托得格外美丽。如此装扮,荆继昌夫妇解释了它所表示的含义:紫丁香――“紫气东来”,葫芦――“有福有禄”,假山石――“石来运转”。如果追溯荆家房子的历史,要回到解放前。荆继昌的爷爷曾效力于东北军,任张学良部队参谋长,房子正是那时候买下的,一代代传了下来。

说起申请“奥运人家”的初衷,荆继昌主要是想向外国人传达北京人的好客与热情。2004年初,加拿大一对老夫妇来北京逛胡同时在此居住了3天,为感谢荆家的热情招待,临走时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同年8月,荆家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加拿大一所大学,攻读电子技术专业。在儿子飞往加拿大的前一天,荆继昌怀着试试看的心情给加拿大老夫妇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不曾想,两位异国老人竟然早晨3点到机场迎接儿子并安顿食宿。3年来,两个跨国家庭建立了至深的情意。这件事,让荆继昌感触颇深,他相信爱心无国界,也愿意通过“奥运人家”向更多的外国人展示中国人好客的传统。

为了迎接奥运客人,荆继昌和老伴王志喜腾出3间卧室,装修一新,除每个房间都配有卫生间外,还安装了无线网络。雅静的“金丝居”让人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8月5日,北京首对外国客人――德国的西蒙妮夫妇入住荆家,接着又有3位法国客人和两位中国台湾客人入住。让人惊讶的是,无论是德国人还是法国人,荆继昌和老伴都能和客人愉快地交流,让居住者感觉到了家的温馨。

其实,荆继昌夫妇并非科班出身,如此流利的外语是通过近3年的自学练出来的。这里面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2005年,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接受中国邀请,在北京与国安队举行一场友谊赛。很多外国人为观看比赛来到了北京,其中一位美国球迷通过朋友介绍,在荆家住了下来。一天,这位美国小伙子拿着一张纸跟王志喜说:“copy(复印)。”王志喜以为小伙子要coffee(咖啡),于是热情地端出一杯咖啡,一头雾水的客人道谢后,自己来到了复印机前。一会儿,这个小伙子又拿着纸说“copy”,王志喜又端出一杯咖啡。那天夜里,老两口被院中一个人影吓了一跳。第二天儿子一打听,大笑不止,原来美国小伙咖啡喝多了,半夜睡不着。从那以后,荆继昌夫妇坚定信心要学外语,还专门报了学习班,50多岁的老两口和年轻人一起坐在教室里听课。通过两年多的学习,夫妇俩已经能娴熟地进行常用对话。这次外国人入住“奥运人家”,他们的三门外语派上了用场,使得外国客人在此居住非常愉快。

荆继昌本身好客,加上没有语言障碍,两位德国客人在闲暇时便拉他出来,几个人坐在“绿阴棚”下,喝着北京的“二锅头”,畅谈奥运会的精彩赛事。

菜品齐全,尽尝北京美食佳肴

“你好,欢迎光临!”记者刚走进东四头条的一户“奥运人家”,就听见一只鹩哥在笼子里欢蹦着问好。它友善的声音和“尊贵”的身价,驱散了客人的疲倦。这家主人叫王义,他对这只鹩哥宠爱有加,成功入选“奥运人家”后,教鹩哥说话几乎成了他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以鹩哥迎接客人,通过鹩哥向客人介绍北京风情和传统小吃成了王家的一道独特风景。

王家四合院坐落在东四头条,与“侯宝林故居”仅一条胡同之隔,门口即5号线地铁站。王家之所以能从四合院密集的东四脱颖而出,其得天独厚的位置和颇具历史意义的宅院是最大的法宝。

这个占地300平方米的四合院落,有着十足的老北京韵味:蜿蜒曲折的回廊,朱漆依旧、彩绘鲜活。院内青砖铺地,鸟鸣啾啾。中堂和书房被碧纱橱隔开,卧房内摆放着雕花的衣橱,廊上摆着奥运吉祥物福娃,墙上挂着中国京剧脸谱和各种字画。在外国客人居住的房间里挂着红红的中国结,屋内摆放着陈设古董的博古架。

王义和妻子有一个17岁的孩子,目前在国外读书。在奥运会开始征集志愿者时,休假在家的孩子参加了报名。王义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和妻子商量后也要为奥运会献份厚礼,便报名参加了“奥运人家”评选活动,并从中脱颖而出。

为了迎接外国客人,王家把院落南房作为客厅,东房和北房用作客房。每套客房都有一间卧室、一间小客厅和一个洗手间,面积30平方米左右。客房的电视全部换成34英寸的液晶电视,卫生间做到了干湿分离,中央空调、光缆、无线宽带等设备一应俱全,四合院如同花园酒店般美丽舒适。

除了让客人住得舒适外,王家还专门托朋友找来几个厨师。这些厨师各有绝活,不仅会制作西餐,还会做多种地道的北京特色小吃。餐厅里,一份中西食谱分外引人注意:早餐是面包、奶酪、北京大白梨和伊莉莎白瓜。面包有自家烤的,也有蛋糕房买来的全麦面包,奶酪是丘比的,咖啡是雀巢的,水果则一天一换。而中式早点就更叫绝了:驴打滚、糖火烧、焦圈儿、狮子头……种类多达十多种,且每样食品下面都标有注解,如“驴打滚,又称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名字来源于一种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在蒸熟的黄米面外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特点是香、甜、黏,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相信如此精美的制作一定会吸引外国游客流连忘返,也会让更多的人喜欢上北京的特色小吃。

“近海深深”,

讲述浓郁的北京风情

“四合院的结构暗合中国的五行八卦之说。四面有房,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相合,院中为土,象征着天地之合。院子不能只住人,化成文字就是‘囚’;也不能只种树,代表着‘困’,所以必须养花鸟鱼虫,保持灵气。”作为一个老北京人,张静认为最吸引外国人的是北京四合院的由来和意义。

张家四合院临近荷花市场,与什刹海咫尺之遥。因此,一家人又给这座温馨典雅的四合院取了一个别致的名字“近海深深”。这套四合院没有华丽的装饰,但显示出普通人家生活的常貌。院子正中央一棵50岁高龄的梧桐树,是早年张静和弟弟出生后,母亲为了要一个女儿,在院中栽的这棵树,意为:“梧桐引凤凰”。

庭院布置得也很温馨,右厢房一侧有两个房间,窗前搭着葡萄架,晶莹剔透的葡萄如玛瑙般诱惑着笼子里的八哥:“吃葡萄、吃葡萄!”

张家的四合院也有着悠长的历史,明朝,燕王迁都北京,用12年的时间为官员建造了这片住宅。而张静的前辈既不是官宦,也不是大财主,而是一位手艺独特的瓦匠。当年,在为一位王爷修建四合院时,王爷看其手艺精湛,人又忠厚,就把房屋修建交于他全权负责并终生维修。后来,王爷病故,房子就留给了张静的先辈,一代代传了下来。

近年来,张家宅院录入史书和老式北京名胜词典。在“奥运人家”评选之前,张家的住宅就曾作为家庭旅馆接待过美国、瑞典和西班牙等国的游客。为了迎接奥运,张静重新为房子作装饰,并别出心裁地把各个房间布置成中西各异的风格。西厢房两间,一间为标准间,像宾馆一样,另一间为中式的罗汉榻;另外两间,一间为西式的布局,一间为红绸布置的仿古房。左侧房间为会客厅,若客人感觉在院子里谈话不方便,可以到客厅。客厅的正中央搁着一张长条桌,笔墨纸砚样样俱全。在略显褪色的记录本上,一页页记满了往日外国游客留下的感谢话语。

为了充分体现自家老宅的文化特色,张家在饮食和文化方面都作了统筹安排。如果外国朋友想在家里吃饭,就教他们包饺子,如果想尝尝北京的特色小吃,就领客人到前门“卤煮陈”或护国寺的小吃店就餐。因为积累了一些经验,张静认为外国客人到北京,除了满足食物的好奇外,更多的是想了解中国的文化,而入住四合院的客人,尤其要了解老北京的历史发展和四合院的概况。为此,张静每接待一批客人,都会详细讲解老北京的民俗风情、皇城根的渊源以及胡同四合院的由来。

而到了晚上,儿子下班后,则由他来陪客人聊天。张静的儿子和准儿媳在一家网络公司上班,他们除了讲解北京的风土人情,还常带客人到什刹海游玩。灯火阑珊处,客人静静地聆听着发生在北京城里的温暖人心的故事。

古色古香的陈设,

吸引众多外国“婚人”

作为北京首个发放“奥运人家” 瓷盘标志的家庭,朱宝华的四合院可谓揽尽风头。举家投入400万,对房屋进行了装修,装修后的院子显示着富丽堂皇和古朴的美感。放眼望去,整座四合院雕梁画栋,修葺一新。院子里,石榴树和牡丹花生机盎然,清脆的蝈蝈叫声时隐时现。葡萄架下一张石头桌,游客可以在此品茶;而在屋顶,还有个小竹亭供人纳凉。

站在正屋走廊里,抬头便能看到房檐内侧各种雕刻华丽的彩色图案,这一点证实了朱家四合院原是官宅。清朝年间,律令规定:普通民宅不允许在房檐内侧雕刻花纹,五品以上官员才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雕刻装扮。而朱家前人是木材商人,并非当朝官员,这套住宅是怎么落到朱家的呢?原来,1915年,家境殷实的朱家前人用1200枚银元买来的。到了20世纪90年代,一家15口人全住在这座四合院里。近百年下来,原来的家什几乎都流失了,唯有4件家具保存了下来,其中正房内一张红木雕花床印证了百年的历史。

被评为“奥运人家”后,朱宝华在红木雕花床上挂起了红绸缎,床上方正中央还吊起了一朵纸剪大红花,宛如古代新人结婚的洞房。

奥运会开幕前,3位智利女孩住了进来。其中一位叫李梅的女孩,非常喜欢中国文化,而且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她每天闲下来就找朱宝华的妻子和弟妹探讨北京四合院的历史,并拉着她们到附近的郭沫若纪念馆参观,问长问短。让朱宝华一家人开心的是,李梅不仅懂得中国文化,而且还有很多的创新花招。她建议朱家在院子里摆设一口大缸,缸里放置多条金鱼,以此表达“年年有鱼(余)”的意思。正是李梅的到来,引来很多国外游人参观,客人尤其喜欢正房那间“洞房”,几乎每个男士都会把红色头盖遮在妻子头上,把大红花别在自己胸前,又是拍照,又是拍DV。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印度人参观后露出了惊喜的表情,连连称赞,同时询问是否可以借用朱宝华的四合院和“洞房”举行一次婚礼。得到朱宝华的同意后,他连连拍手,并准备交定金,结果被朱宝华拒绝了。朱宝华告诉他说,不是因为钱,而要等到奥运会之后才可以。明白朱宝华的意思后,印度人用生硬的汉语说:“明白,我等,我等!”

北京四合院作文【第三篇】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小导游—(小吴),我将带你们去一个风水宝地—北京!

北京位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全市由11个区和7个县组成。总面积16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占地1040平方公里。人口1150万。北京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首。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远在70~50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祖先的发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国—燕国,在此建都,名“蓟”,从此“燕京”之名流传至今。14XX年朱棣夺得皇位,迁都北平,并改名为北京,北京之名从此开始。不久兴建紫禁城等,经过十五年施工于1420年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北京获得了新生,被确定为新中国的首都。

现在大家已经来到了北京的远郊昌平区,那即将进入的就是十三陵景区。利用这段时间,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十三陵的历史背景和说明。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在14XX年派了一些风水术士到北京选择“吉壤”,其实就是吉祥的土地,准备修建陵寝。当时这些人找了很多地方,但是都不成功,最后直到明永乐七年,才选定了现在的这片天寿山陵区,在周围有蟒山,虎峪,龙山和天寿山。这里正符合了阴阳五行中四方之神的所在位置,就是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还有温榆河经过这里,真可以说是风水宝地。从此可见当时皇帝要为自己修建一个陵寝要耗费多少精力啊。随后,就开始修建了长陵,经过四年终于竣工了。那明朝历代的皇帝,也陆续在这里修建了陵寝。而且从1409修建长陵一直到1644年明王朝灭亡,这200多年间,明十三陵的营建工程从来没有间断过。在这方圆40平方公里的范围,埋葬了明代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还有许多的妃子,太子等等。可是这里也没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在清兵入关以后,为了报复金人将清太祖的祖坟毁掉,所以就将这里烧了。后来在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为了笼络汉人,就下令修缮陵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并且开放了的长陵、定陵和昭陵,其中定陵的地宫已经被发掘了。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现在大家可能在想:明朝不是有十六个皇帝么?怎么在这里只有十三个皇帝的陵寝?其实原因很简单,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建都南京,所以他的陵墓当然就在南京啦,也就是明孝陵;而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因为被朱棣夺取了皇位,尸骨下落不明,所以这里就没有他的陵墓;在明朝第七代皇帝英宗的时候,他曾经被宦官王振怂恿,率军亲征,后来在河北怀来的土木堡被瓦刺军俘虏,这个事件称为“土木之变”,一国不能无君,所以他的兄弟就被册封为景泰帝,而后又上演了英宗重新夺取皇位的“夺门之变”,所以在十三陵中没有景泰帝的陵墓,他以亲王的礼节被安葬在西郊的金山口。这样一来,大家一定都明白了为什么这里叫做十三陵了。

从十三陵出来,我们来到了清朝第一大贪官和珅的府邸—亲王府

大门入园——后罩楼——龙王庙——西洋门——独乐峰——蝠池——安善堂——流杯亭——垂花门——明道斋(展室)——大戏楼——绿天小隐——福字碑——澄怀撷秀——秋水山房——榆关——出园

乾隆四十一年,即1776年,和珅开始在这东依前海,背靠后海的位置修建他的豪华宅第,时称“和第”。有说法称、明弘治年间、大太监李广也曾经置第于此。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弘历归天,次日嘉庆褫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抄了其家,估计全部财富

约值白银两千万两,相当于清政府半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同年正月十八,即1799年2月22日,和珅被“赐令自尽”。而宅子本身,则如愿归“爱豪宅不爱江山”的胞弟庆僖亲王永璘所有。与此同时,嫁予和珅之子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咸丰元年,即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欣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改名恭王府,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是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对恭王府的评价。民国初年,这座王府被恭亲王的孙子溥伟以40万块大洋卖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用108根金条赎回,并用作女生学堂。新中国成立以后,王府曾被公安部宿舍、风机厂、音乐学院等多家单位使用过。

如果说恭王府代表的是王府文化的话,那么四合院应该就是能代表我们百姓文化的了,现在让我们来到北京的老宅子—四合院!

四合院,可说是天下闻名,老北京人都说如果没有了四合院,北京就像没有了生命一样,它倒是成了北京的“掌上明珠”!

北京的四合院所以有名,还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国住宅建筑大部分是内院式住宅,南方地区的住宅院落很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称作“一颗印”。这种住宅适合于南方的气候条件,通风采光均欠理想。

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联接,起居十分方便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 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一家人在里面和亲和美,其乐融融。由于院落宽敞,可在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造景。居住者不仅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地。四合院,也是华北地区民用住宅中的一种组合建筑形式,是一种四四方方或者是长方形的院落。 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式的院子里,过着一种安逸、消闲、清静的日子,享受家庭的欢欣、天伦的乐趣,自然有一种令人悠然自得的气氛。之所以这样,北京四合院讲究绿化,院内种树种花,确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老北京爱种的花有丁香、海棠、榆叶梅、山桃花等等,树多是枣树、槐树。花草除栽种外,还可盆栽、水养。

盆栽花木最常见的是石榴树、夹竹桃、金桂、银桂、杜鹃、栀子等等,种石榴取石榴"多子"之兆。至于阶前花圃中的草茉莉、凤仙花、牵牛花、扁豆花,更是四合院的家常美景了。

它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有些家庭,为了把院落装饰点缀一番,还在院落一进门处的正对面,修建一个影壁,也即是一堵砖墙。在正对大门的这一面,一般都有花卉、松竹图案或者大幅的书法字样醒目地放置影壁正面。上书“福”、“禄”、“寿”等象征吉祥的字样。也有一部分影壁,绘上吉祥的图案,如“松鹤延年”、“喜鹊登梅”、“麒麟送子”等等,给四合院内制造了一种书香翰墨的气氛。也有的农家,采用“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福如东海”的字样或图画。这种影壁,设在大门之内的迎门处,有的是单独建筑的,有的是镶在厢房山墙上的。影壁,也称照壁,壁身都为正方形,四周用砖雕装饰,中间的方块为书法或者绘画。照壁分为基座和壁身两个部分,除去给庭院增加气氛,祈祷吉祥之外,照壁也起到一种使外界难以窥视院内活动的隔离作用。

北京四合院作文【第四篇】

北京四合院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她的雏形产生于商周时期,元代时作为主要居住建筑大规模地出现在都城大都(北京),而且明清两朝得到长足发展。它们展示着北京人传统的民间风俗,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四合院有优于其他任何形式的居住环境,它有宽阔疏朗、起居方便的中心聚落,有高度私密性和亲和性,非常适合独家居住。四合院的建筑构造和工艺技术,反映出北京民居建筑技术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所以保留它还是很有用的。除了新建的四合院,那些历经沧桑保留下的老宅院自然更受追捧。

虽然有些院子已经陈旧不堪,想要入住必须重新进行改造。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诸如让排污、下水及采暖问题这些如今必不可少的生活便捷要素巧妙地出现在传统四合院里,让传统四合院既保持老宅院的古典美,又暗含了现在气息,能满足当今居住者各种现代生活才是关键。

从网上发现一位外国人设计师改造了位于什刹海风景保护区的毡子胡同里,仍然保留了一些传统四合院,这套院子占地约320平方米,建筑面积249平方米,共有14间房,属于标准的老北京一进四合院。他在堂前加上了不失古典的现代门厅;正房加上了独立而不张扬的现代设施;耳房增加卫生间打通正耳房;把东厢房打通成为客厅与客房;西厢房重新建设了下水和排污设施……总之既有现代家私,又有古典韵味。

北京城市在经历了建国以来50余年建设发展的历程后,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北京旧城,亦称为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大都市的交融体,旧城内大量现代建筑体在体现着我国现代首都的城市功能;旧城内保存着至今的众多四合院、胡同等传统区域,反映着北京历史名城特有的传统文化风貌,尤其是在目前首都城市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城市风貌,越来越呈现出北京历史名城特有的传统的文化价值。随着当今社会整体认识的提高,世世代代生活在四合院街区的居民住户,也将同全市人民一样,追求着更高的生活水平和现代化生活方式以及良好的居住环境。所以,进行改造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给四合院进行改造,外国旅游的游客,可以感觉好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而又不乏新鲜感。还会给外国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岂不是一举三得。

北京四合院作文范文【第五篇】

关键词:四合院 历史变迁 典型布局 文化内涵

1、北京古民居四合院的形成历史

北京作为建城3000多年的古城和建都900多年的五朝古都,独特的政治文化历史地位决定了北京都市民居的发达。

元代以前的北京民居

辽、金朝以前,北京城市民居建筑结构由于没有地面遗存和文献记录,已无从考证。唐代曾对房屋等级做过规定:“又奏准营缮令,王公以下舍屋不得施重拱藻井。三品以上堂舍不得过五间九架,厅厦两头,门屋不得过五间五架……又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仍不得辄施装饰。”公元1271年建立元朝,定都北京。

元大都的北京民居

元大都的居民区以坊为单位,按街道进行区划,各坊之间以街道为界,周围没有围墙,将前代传统的封闭式街坊改变为开放式的胡同。据元末《析津志》载:元代“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向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小街十二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通”。元大都内居民住宅就分布在小街或胡同两侧。

明京城布局和民居形式

明代内城的胡同和四合院规范具有严格的格局,内城里面皇城外至城墙之间是街、胡同,布局整齐有序。沿胡同两侧排开的若干四合院组成一条胡同,沿大街两侧排开的若干胡同组成一条大街,若干条大街构成棋盘式的北京。明朝政府对各阶层人士居住建筑制定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所有房屋的规模、样式及装饰大致可分为亲王、公侯、品官、百姓四个等级。

清代京城布局和民居形式

清代定都北京后,完全承袭了明代北京城的建筑风格,只是由于实行“满汉分制”,促进了南城的发展。四合院发展到清代,基本形式已成定制。四合院的基本形式由坐北朝南的正房、坐南朝北的南房和东、西厢房围成的南北稍长的矩形封闭庭院。宅门一般开在东南角,也有少数因所处的街道位置和建筑面积的限制有所改变。

清末民初是中国政治大变革的时期,尤其受到欧美新思潮和建筑技术、建筑材料的影响,科学的发展在建筑上都有反映,成为当时的时代特征。最典型的是连紫禁城内的皇宫也安装了玻璃窗,中南海也安装了发电机供皇宫照明之用。

2、四合院典型布局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四合院中间是庭院,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四合院规模分类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可在正规四合院的规制上在四个方向上延展,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则是府邸、官衙用房。

小四合院

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

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墁地,青石作阶。

大四合院

习惯上称“作大宅门”,房屋设置可为5南5北、7南7北,甚至还有9间或11间大正房,一般是复式四合院,即由多个四合院向纵深相连而成。院内均有抄手游廊连接各处,占地面积极大。如果可供建筑的地面狭小或经济能力无法承受的话,四合院又可改为三合院,不建南房。

3、四合院的文化底蕴

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特别是北京主要的民居形式。一个小小的四合院,无论从格局上,从设计思想和装饰上都能折射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历史上看,它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大笔财富,从建筑文化角度来看,它是中国建筑文化的一大盛宴。

四合院的阴阳思想

四合院在构成和空间组合上,阴阳思想最为明显。首先,院子在形态上是由东西南北四方房舍相围合,外“实”内“虚”构成一对阴阳关系。其次,组合依据“门堂制度”,在轴线主导下设计门屋和正堂,两侧再配两厢,“门堂”这一主一次又是一对阴阳关系,在等级上有严格讲求。东西厢的配置亦成第三对阴阳关系,以横轴线贯之。

四合院中反映的封闭和等级思想

四合院产生于中国的封建时代,所以很难逃脱传统的文化精神和等级观念的影响。院落四壁都有墙壁,外面的人看不到院里,院里的人也看不到外面,一家人的活动都在院墙之内,与外界相通的唯一渠道就是大门,而平时大门是紧闭的,因而四合院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封闭式文化。

四合院的民俗民风

院落中的门楼、门墩、照壁、花坊、房檐屋脊和门窗等处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美好、幸福、吉祥的追求。如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

四合院的民情民生

窗户和槛墙都嵌在上槛及左右抱柱中间的大框子里。冬季要挂有夹板的棉门帘,春、秋要挂有夹板的夹门帘,夏季要挂有夹板的竹门帘。四合院的顶棚都是用高梁杆作架子,外面糊纸。四合院内由顶棚到墙壁、窗帘、窗户全部用白纸裱糊,称之"四白到底"。四合院内的居民均睡火炕,炕前一个陷入地下的煤炉,炉中生火。北京四合院讲究绿化,院内种树种花,确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

4、北京古民居四合院的衰落

北京古城风貌的动摇和衰落,根本原因是近代工业革命后带来的变化。北京古城风貌、古民居四合院的衰落主要有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在京的建设;第二个阶段是民国初期十几年民国政府和新兴资产阶级拆旧盖新的大规模建设;第三个阶段是近50年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建筑是最能体现城市现代化的,几乎不能想象在明清北京古城里实现现代化。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遗憾的承认,北京古都风貌、古民居四合院的衰落,是北京走向城市现代化的必然代价。

5、结语

今天,我们将古民居四合院当作历史文化遗产,已纳入文化范畴。文物保护的对象希望应是原生态的形成,而生活则需要变化前进,这种尖锐的对立冲突,就是我们今天在保护北京古城风貌中面临的问题。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如何制止破坏古城、古民居与现代城市发展建设的矛盾,还是个远远没有解决的课题。遗憾的是,在我们争论的时候,北京古都风貌及传统民居四合院也正在一天不停地发生着变化。

参考文献:

[1]干春松、张晓芒主编《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71 29529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