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上的名人故事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清朝历史上的名人故事实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清朝历史上的名人故事1

王彤身材纤瘦欣长,眉眼精致,皮肤娇嫩白皙。是一位清秀漂亮的格格。自小受母亲及长辈的规训,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大家闺秀。也养成了她温婉的性格。她极爱溥仪,却因婉容的原因不得不割舍。她不想破坏婉容与溥仪的美好生活,她不愿伤害任何人。一生命运多舛,这位文静、优雅的女士,因为被时代的漩涡拖累,又背负着这个传统家族过多的负重,几次婚姻的机缘,都被错过了,终生未嫁;她在晚年时精神几近崩溃。

溥仪的追求者

这位老姑娘,是皇后婉容的亲姨的女儿,人称“王大姑娘”。她家住在东四三条一个独门独院,母亲是个老派人物,官称王老太太,旧时在京城也算得上是有身份的人物。解放后。家庭没有别的生活来源,靠卖点旧东西,再做一些缝缝补补的活儿维持生计,一家人生活得倒也平静。

由于溥仪特赦回京,她一家的生活平静被打破了。早在伪满洲国时,溥仪的二妹有意让王大姑娘嫁给溥仪的弟弟溥杰,母女俩都到了伪满洲国的“新京”(即长春市)。由于日本人不同意溥杰与中国人结婚,此事便“黄”了。但她一家人仍对溥仪及爱新觉罗家族顶礼膜拜,崇敬得不得了。

刚一听说溥仪特赦回到了北京,王老太太素知溥仪与三妹关系不错,马上就找到溥仪的三妹金蕊秀,让她出面邀请溥仪到王家来吃饭。果然,三妹有面子,溥仪高兴地应约赴宴。

王老太太有心宴客,早准备好了一桌丰盛佳肴。母女俩都能炒一手好菜,这次当然拿出了看家本领。菜是可口的,再加上有王大姑娘在一旁热情劝酒,溥仪喝了个不亦乐乎。

本来,溥仪这个人不像他本人相貌那么死板,尤其喝了酒,就更喜欢嘻嘻哈哈地开玩笑。吃饭当中,王大姑娘在旁边把盏,俩人说说笑笑,溥仪微醉之中,又说了不少笑话。

结果,溥仪大醉而归。过后,他只记得宴席上的佳肴,却忘了把盏的“美人”。偏偏王大姑娘以为溥仪喜欢上了她,竟害上了单相思。

按说,王大姑娘年逾五旬,年龄只比溥仪小5岁,但她长得五官端正,浓眉大眼,模样挺不错,瞧上去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一些。她不仅知书达礼,还舞得一手好剑。六七十年代,她每天在文化部门口晨练,引来不少人观看。她应该不是那种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只不过是条件高,把自己耽误了。

她以为溥仪对她印象不错,于是又托溥仪的三妹夫润麒从中撮合,要他代做说客,邀请溥仪再次赴宴。但溥仪一听就摇了头。

原来,溥仪根本就不想跟旧满族女子搞对象,而且他也不想找一个没有正式工作的旧式家庭妇女。

于是,无论是王老太太还是王大姑娘请吃饭,溥仪一律婉拒,再也不赴这种相亲“鸿门宴”了。

但王大姑娘死缠不放,屡屡托人向溥仪说合,溥仪烦了,产生了逆反心理,一提王大姑娘就头痛不已。

无忧童年

关于立童记的童年,她的妹妹王涵女士在自述里有这么一段描写:“在父亲百治无效之后,母亲便另租房子使他疗养,便带了我及姐姐()去寄住在外祖母家。在那种家庭中是以礼貌来过份要求小孩子的,尤其是女孩子,姐姐是被一切长辈所宠爱着,她永远跟着母亲,吃饭也与大人一桌因为她即驯顺又生得白皙漂亮,但我却是一个黄毛丫头,在后院一个人吃饭,平常不叫出来见客人,怕错了礼法招人笑话,只有在生日节日一些的日子才被打扮好了出来见世面。”

在王府度过了无忧无虑童年完颜氏姐妹,因为时局影响随外祖母(朗贝勒福晋)和母亲来往居住于天津北京两地。17岁的立童记在天津居住时遵母命曾与一“门当户对”的爱新觉罗氏某人订婚,后因男方与某戏子有染,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闹,而与之解聘回到北京东四三条27号祖屋定居。

当时的孟小冬家与完颜家是一墙之隔的街坊,孟家住26号,完颜家是27号。妙龄时期的孟小冬与回到北京居住的立童记姐妹遂成了闺中密友,孟小东的旗装照和完颜立童记的戏装照足见其当年姐妹情深。连梅兰芳先生都与立童记很熟,戏称她“小大格格”。

坎坷婚姻

那段不顺利的定亲阴影过后,因溥杰原配唐怡莹(端康太妃的侄女)乘民国初年,醇王府的人都避居天津,且溥杰在日本留学之机,勾搭某军阀之子将府中财物大量偷运出府等因,溥杰与之最终离婚,随之,溥杰要再婚的消息一时不胫而走。溥仪知道日本人打造的所谓《满洲国帝位继承法》也是在打溥杰的主意,军方想让溥杰仿效韩国国王李王垠娶日本皇女方子妃的成例,让溥杰也娶位日本皇族女子为妻,为了抵制军方的做法,溥仪赶紧让他二妹蕴和在京津的清朝满蒙亲贵的女儿中为溥杰物色合适的结婚人选,这样完颜立童记成了“皇上”为溥杰挑选的结婚对象,溥仪还派

二格格蕴和亲自到北京相看,双方长辈皆满意这门亲事,完颜立童记遂与母亲一起赴当时的新京(长春)会亲,筹备一切。谁承想此事被关东军知道后,日本军部特派陆军大将本庄繁出面干预,事情最终以完颜母女黯然回京而告终,为此,溥杰夫人嵯峨浩临终还念叨说她“对不起王姑娘(完颜立童记)”。云云。

1960年溥仪特赦之后,经溥仪七叔载涛和三妹蕴颖撮合想让她与溥仪结婚,因溥仪不想再找一位旧式满族妇女而作罢。

文革后,溥仪的另一位弟弟曾经登门表示愿意与完颜立童记结婚,却被王大姑娘拒绝,老太太说:“一个是他比我小,再就是不能一生都在北府兄弟的圈里转。”从此之后老太太一直没有婚嫁。

清朝历史上的名人故事2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扯起叛旗,他的儿子吴应熊在京师与许多奸人勾结在一起,为吴三桂通风报信。康熙帝听了大学士王熙的建议,把吴应熊囚在狱中。几年之内,吴三桂占据了长江以南的许多地方,气焰十分嚣张。他给康熙来了一封信,提出要划江为国,二帝分治,更要求康熙释放在狱中的儿子。康熙阅后,龙颜大怒,马上召集王公大臣,宣布处死吴应熊,让吴三桂断了这念头,并把京师的禁卫军也调去征伐叛军。散朝后京城到处都贴出告示,明日午后当众处斩吴应熊,以示国威。

消息传到了吴应熊的额附府,吴应熊的夫人和硕长公主(康熙的姑姑)换上黑衣素服,直奔畅春园的慈宁宫,见到额娘孝庄太皇太后,哭拜在地,求孝庄太皇太后看在两个孩子的份上向康熙求情。太皇太后本是个明晓大义的老人,但一见女儿这样悲恸,也揪心断肠般地滴下了老泪,双手扶起女儿,答应去跟孙儿说说。

不料康熙正好也来到慈宁宫,在门外已听知一切。他快步进屋,向太皇太后叩拜道:"皇祖母,您平日教诲的得国得众之道,孙儿时刻不敢忘记,别的事孙儿可依您千件万件,这件事只能恕孙儿不孝。"一番话说得太皇太后无言答对,只能怔怔地看着康熙。

康熙看着那泪痕满面的和硕长公主,单腿下跪,说道:"姑姑,您的苦处侄儿知道,可是,您知道我爱新觉罗一族,为大清江山,有多少人死于非命。如果不杀吴应熊,吴三桂一定以为朝廷软弱可欺,更加嚣张,又不知多少百姓妻离子散。姑姑,恕侄儿不能孝义两全。"

和硕长公主没等康熙说完,她扶起康熙,说:"姑姑我不怪你。"说罢掩面而去。第二天午时三刻,吴应熊人头落地,大长了清军的士气,灭了叛贼的威风。没几年,吴三桂便军败身亡,为祸八年的"三藩"之乱被彻底荡平。朝廷内外,对不徇私情的康熙帝更加敬重了。以后的日子里,康熙不仅亲自过问和硕长公主的生活,还把吴应熊的儿子接到宫里来伴读。

清朝历史上的名人故事3

自从有了秘密立储制度,皇位争夺战不再血腥,而变得更有智谋。道光帝是清朝最后一个立储的皇帝。他的两个儿子在争位的过程中,拼的就是计策。

道光帝共有九个儿子,但三个早夭。等到了考虑立储的时候,有实力参与竞争的只有两个人,即十四岁的奕和十三岁的奕。这两人条件极为相似。奕的母亲是孝全成皇后,可惜在他十岁时就去世了。奕的母亲是静贵妃,非常得宠,曾总管六宫。奕和奕还一起读书习武,并共同研究出二十八式枪法和十八式刀法。皇后去世后,静贵妃负责抚养奕,使得奕和奕如同一母同胞,关系亲密异常。

兄弟俩相比,奕年长,更加仁厚;奕天资聪颖,招人喜爱。道光帝一时也难以决断。兄弟俩则在各自师傅的指导下,展开了一场有趣的储位争夺战。

适逢一年一度的南苑校猎,皇子们都使尽浑身解数,在道光帝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校猎结束后,道光帝查看皇子们的战绩。奕由于一心想在父亲面前展示自己的勇敢和娴熟的武艺,所以猎物最多。而奕竟然两手空空,一无所获。道光帝很奇怪,便问奕怎么回事。奕说:“现在正是春天,是鸟兽繁衍的季节。我不忍心伤害它们,以免干扰上天的节律。我也不想用自己骑马射箭的技艺去和弟弟们争夺。”听了这番话后,道光帝龙颜大悦,称赞道:“这真是做帝王的人说的话啊!”这件事让道光帝对奕的好感大大增加。

野史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道光帝晚年病弱,召见两位皇子,想确定继承人。两位皇子问计于自己的师傅。奕的师傅对他说:“如果皇上有所问,你应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想让道光帝再次认识奕的才华。而奕的师傅则说:“如果说起时政,您可能赶不上六爷(即奕)。不过,如果皇上说自己年老多病,不久于人世,您只要跪在地上流泪不止就好了。”道光帝召见时,两位皇子果然按照自己师傅教的那样去做。而道光帝果然也被奕的“孺慕之诚”打动,连连称赞奕仁孝。

这样,在一次又一次的较量中,奕显然敌不过奕。道光帝去世后,奕名正言顺地即位,成为清朝第九任皇帝。

清朝历史上的名人故事4

一年夏天,康熙皇帝来到塞北木兰围场狩猎,当他走过伊逊河,来到一座大山前时,已觉疲劳,便传旨大队人马停下歇息。

康熙信步登上了山顶,坐在一棵青松下观看风景。微风吹来,使人心旷神怡。一时间,康熙来了棋瘾,便让随从摆好象棋盘,与一位大臣对弈起来。不多久,大臣便连输三局。但康熙兴致甚浓,问周围的大臣们:"谁再来同朕下一盘?"众大臣深知皇上的棋艺高明,谁也不敢与皇上对弈。这时,侍卫那仁福早就想同皇上对弈一盘,康熙看出他的意思,便说:"一同玩玩无妨,朕不怪罪就是了。"于是,那仁福就大着胆子与康熙对弈起来。

那仁福是个象棋迷,对弈起来连"皇上"两字都抛诸脑后。只见那仁福节节推进,打得康熙只一味苦苦招架,察颜观色的大臣见此情景,对康熙说:"皇上,不好了!山下窜出一只猛虎。"康熙一听,忙站起身来对那仁福说:"朕先去猎虎,你等着,马上回来与你下完这盘棋!"那仁福听了,只好等在棋盘旁。

其实,大臣见皇上棋势已成败局,便故意引皇上下山。而康熙只顾追找老虎,越走越远。等他回来,又饿又累,早把下棋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用完晚饭就在行营中休息了。

第二天,京城有政务报来,康熙在大帐里处理了一天奏折,傍晚时分才得以出来透透气。溜达到这座大山跟前,抬头见到那棵松树,才想起那地方还有一盘棋没下完呢!等他匆忙赶到松下,见那仁福仍然双膝跪地,纹丝不动。康熙见了,非常感动,急忙上去搀扶那仁福,说道:"君而无信,何以为君?"那仁福跪了两天,两腿早已麻木,哪里还站得住?"扑通"一声栽倒在地。康熙见了更加难过。自此以后,康熙引以为鉴,再也不失信于人了。

71 6656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