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通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第一篇】

阅读《于丹〈庄子〉心得》感触颇多。于丹以她靓丽的知性形象,独特的女性视角,非凡的口才,广博的学问和家喻户晓的知名度,征服了中国的老百姓。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有人出来质疑、反驳于丹。于丹坦坦荡荡地说:不是成功学,我不主张用急功近利的角度接近经典。儒也罢,道也罢,不能拿有用没用来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庄子说“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即大家都说你好,你也不要浮躁;大家都说你不好,你也不要沮丧,要理性的对待。”的确,于丹是深谙《庄子》之道。

我以为,《于丹〈庄子〉心得》与《于丹〈论语〉心得》是姐妹篇,一起购买比较阅读,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论语》和《庄子》,一个是儒家理念,另一个是道家之说。前者是语录体,篇幅短小比较容易理解,后者是散文,结屈聱牙天马行空难读,但在于丹清晰顿挫的解读中,我们有些明白庄子的与众不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庄子在虚静中挥洒着他的放诞,于达观中流露出些许狡黠。

聪明的于丹以自己19岁时登泰山,来形象诠释儒与道的不同: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迎着山巅长风,感受“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迈。这是儒家的践行之道,千里之行,积于跬步,直至天下担当。而道家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泰山的后山,生机盎然,充满了灵动的深情,心中返响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句话。顿悟少有碑铭的后山,用自然造化完成了对我生命的另一种成全,阳光中折射出庄子的微笑。

在这里,于丹用诗一般的语言,画卷般的场景,鲜明勾勒出儒家与道家各有千秋的特色。在人生道路上,孔子和庄子缺一不可。为什么呢?孔子的“有所为”,“舍我其谁”,是鼓励我们走向成功,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人生不是绝对成功,人生往往有众多失意失败的定数。而庄子,就是那个在你失败后安慰你,帮你找到自己的智者。如果说孔子是在你的青年时代引领你走到人生的入口,那么庄子则是冷眼而热心地在人生的末路等着你。所以,有孔子,我们不消极于人世;有庄子,我们不沉溺于人生必有的失败。有孔子而没有庄子,人生太沉重,有庄子而没有孔子,人生太虚浮。对此,于丹有精辟的见解:

“孔子在回答他学生关于死亡问题时,回答了六个字:‘未知生,焉知死?’人活还没有活明白呢,干嘛去想死亡的事呢?在这一点上儒道相通。

孔子给我们揭示的都是一种温暖的情怀和朴素的价值,就是‘活在当下’,在当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不惧生死。那么,我们的心灵将拥有一个多大的空间,一份多大的境界啊。”

“庄子跟他的学生说,我死了以后,要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这广大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我陪葬的珠宝,天下万物都是送我的礼物。这是多么奢侈的葬礼啊!这是多么宏大的气魄啊!”

“儒家所看重的永远是大地上圣贤的道德,永远是人在此生中建功立业的信念;而道家看重的,永远是更高旷的苍天之上的精神自由,永远是人在最终成全后的超越。 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担当;但道家思想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超越……看过《庄子》中的很多故事,会通达他的一套生命哲学……让现实中种种的窘困只在当下,可以看破,而在永恒生命的引领上,有这样一番逍遥游的境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去追寻。”

读了《于丹〈庄子〉心得》,你大致明白孔子与庄子、儒家与道家的差别了罢?二者不仅有认知上的不同,说理方式也各异,即《庄子》中有大量的寓言故事,而且也诠释了何为“逍遥游”。就是寻找一个让自己心灵放松的精神空间。

于丹坦诚地说:我初看庄子十多岁,看了20多年了。论语也罢,庄子也罢,都要通过一生来慢慢感悟。人的悟性有大有小,用一生来读庄子,你会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获得不同的人生感悟。

是啊,在我们人生最美好的阶段,聆听、阅读于丹对庄子的解读吧,不也是人生的一种美丽吗?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第二篇】

读于丹《庄子》心得之《境界有大小》,于丹在里面写道:“一个人,永远不要去羡慕别人。”为此,她还专门列举了《庄子——人世间》中的一个关于树的例子:

一个姓石的木匠到齐国去,路上看到有一棵栎树。这棵栎树被这个地方的人奉为社神来祭祀。

这树有多大啊?庄子的形容很夸张。他说,这棵树的树阴可以遮蔽几千头牛在这树底下乘凉,量一量树干可以达到百尺粗,跟山一样高,很多丈高以上才生枝干。

这棵大树吸引了好多人来观赏,但石木匠看也不看一眼,就离开了。他的徒弟问师傅:“这么好的木材为什么看都不看呢?”

石木匠说:“这种树木是没有用的散木,木质不好。用它做船,那船很快就沉;用它做棺材,这棺材很快就会腐烂;用它做器物,这个器物很快就会折断;用它做门,这门就会流污浆;用它做柱子,会被虫蛀。所以,这是‘不材之木’,做什么都不行。”

晚上,石木匠梦见这棵栎树来跟他说话。

栎树说:“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你说我是一棵没用的树,如果我有用的话,不就早给你们砍掉了吗?我还能活到今天这样子吗?

那棵散木说,你看那些果树和瓜果,那是大家所认为的有用之材,每年硕果累累,大家对它赞不绝口,结果是大枝条全被折断了,小枝条都被拉下来,那上面结的果实,年年一熟,人们就来剥夺它。因为它们有用,所以伤害了自己,早早就死了。我就是没用,所以才保全了自己。

庄子的故事讲得似乎有些超现实,但也提醒我们不必去羡慕那些被世俗人所赞不绝口的人;因为他们的所谓有用背后,不知对自己做出了多少伤害?付出了多少的代价啊!

《庄子-——逍遥游》有一个最著名的故事:

北海有一种鱼,叫做鲲。鲲十分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它能化成一种叫鹏的鸟,也有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的时候,翅膀像遮蔽天日的云彩。鹏会在海运来临的时候飞往南海。南海,也就是天池。当它飞往南海的时候,会击起三千里高的浪花,乘着风直上九万里的高空,而且这一飞就是六个月。

然而,蝉和斑鸠却嘲笑说:“我们快速飞起,冲上榆树和檀树,但有时达不到目的地,就掉落到地面上,何必要飞到九万里那么高呢?”麻雀也嘲笑说:“它究竟想要飞到哪儿去呢?我使劲的往上飞,也不过飞几十丈那么高就得回来,在蓬蒿之间翱翔,已经是飞翔的最高境界了。它究竟要飞到哪儿去呢?”

在这个故事中,人们往往会羡慕大鹏鸟的视野宽阔,气魄宏大,会嘲讽蝉、斑鸠和麻雀在大鹏面前如小丑般的无知、可笑,它们鼠目寸光,即使尽力气地翻飞腾跃,也不过蓬蒿之间,数丈而已,它们又有什么资格去嘲笑翱翔于天际的大鹏鸟呢!难怪连庄子也说“这几个小虫子又知道什么!”大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感觉。

然而,这只不过是从很世俗的、狭隘的角度得出的结论。而事实却并不如此!

我们知道,宇宙(或道)是无限的,到底无限到何种程度呢?有一部电影描述得很好:在地球上,外星人与人类寻找一个决定双方命运的宇宙,经过双方的生死较量,这个宇宙最终被人类寻获并夺得,你知道这个宇宙在哪里吗?它在一只黑猫的脖子上挂着,只有玻璃弹珠那么大,但当你从外向里望时,里面却是繁星密布,浩瀚无边,的的确确的是一个宇宙。宇宙就只有那么大吗?不是的!电影到结束时,镜头拉向远方,我们伟大的地球慢慢地缩小,变成蓝色的球,再缩小,在太阳系里变成一颗小星星发着微弱的光,再缩小,地球早已看不清了,太阳系在银河系里缩成一小片,再缩小,银河系已变成一小团雾,再缩小,银河系在我们的宇宙里已看不见了,最后我们的宇宙变成一颗小小的弹珠在地上滚动,掉到一个小坑里,与另外一颗弹珠撞在一起。这时,一个外星人伸出一只长着柔软大手的瘦长胳膊,用手抓起两颗弹珠,放到一个布袋里,布袋里已有满满的一袋子呢!

这个故事可能是我们当下对宇宙最好的诠释了。宇宙的无限是可想而知的了,那么大鹏鸟无论飞得有多高、多远和多长时间,这一切又有什么了不起呢?在广袤无垠的宇宙里,你飞得出宇宙吗?仍不过是在蓬蒿之间罢了。大鹏鸟飞得很高、很远,它知道永远飞不到边,这不是很痛苦吗?

相反,麻雀、斑鸠和蝉倒是很幸福的,它们的幸福正在于它们的无知和自我满足!

现实生活中不也如此吗。有一个朋友通过自己十来年的奋斗,已经拥有上千万的家产,家中的住房已从乡下的农房换成了小别墅,后来他觉得小别墅也不好看,又想买三十亩地造个小园林,现在他已在付诸实践了。有人对他说,怎么这么不知满足呢?等你有一小园林后,就有会想,似乎家中少了一座山,你就又会不满足了。

是啊!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满足呢!这不是自寻烦恼吗。不是很痛苦吗。

所以,做一只无知、无用和自我满足的小麻雀又有什么不好呢!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第三篇】

07年春节的时候,央视十套《百家讲坛》节目曾请了一位北京师范大学的女教授叫于丹来讲庄子,当时没有在意,换台了。今年我们幼儿园在老师生日时每位教师都收了这样一份生日礼物一本于丹的《庄子》心得,一开始我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翻了几页,看着看着觉得这本书写得挺好的,挺实在的。于是思想上就逐渐地改变了态度,觉得好好地看完这本书,每天晚上认真地品尝这本书、仔细地看了一页又一页,一章又一章……

全书的内容分为十章。每一章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工作、身心健康等息息相关。认识了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人物,他的故事气势磅礴,纵横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独,寓意深远;他的风格嘻笑怒骂,了无拘围;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边无际的奇思异想。

于丹这位教育家对于庄子的人物的确评价是综合性的,也是很适合让我们理解的。于丹说:“我们有什么样的眼睛,就有什么样的生活。人们可以从不经意的地方,从最小的细微处看出精妙的大道理。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用心,是不是能够从这些细节里面真正去获得你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感悟。

人生应该怎么活?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这些问题时刻都会萦绕在我们耳边,或是深入到内心。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繁华的,忙碌的,这一切外在的东西恰恰左右了我们内心那一份最纯真的向往。过多地追求物质世界,使我们失去了最宝贵的年华,失去了欢乐的时光和自由。终其一生,人们只为了两个字:名利。我们的眼睛看世界太多,看内心太少啊!正如书中所说,你可以了解世界,你可以了解他人,只有看见自己的心,才算是觉悟。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心中有无限愁苦?总觉得生活不眷恋我们?原因是我们太爱斤斤计较,有太多太多的痴迷,而没有看得通透。每当我陷入孤独总会感觉为什么别人都那么快乐,其实,寂寞也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境界。也许安静的环境更利于人去思考,所以孤独寂寞也并不愁苦。

时代的变迁使我们的思想也得以发展,但这种发展是否有利于我们呢?在当今这个时代,有各种大大小小的迷惑、困惑、诱惑、疑惑,当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思想是否还会坚定从容呢?“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小迷惑改变人生的方向,大迷惑改变的是人的本性。迷惑我们的有两个障碍:一是物质,二是世俗。物质往往是一种利益,可以迷惑我们的判断;而世俗往往是一种言论,一种眼光,可以扰乱我们的价值观。现在我们已经成为了物质的奴隶,精神也像幽灵一般飘摇不定。那么,我们还能看清我们的内心吗?还能看清我们自己吗?如果我们连自己还未看清怎么能看得清这个世界?心如明镜,这需要我们释放一切包袱,回归原本的自我,回归自然,这样才能聆听到我们内心最美妙的乐曲。

人,生来,睡不过一床,食,不过一碗。短短数十年,一晃而过,为了今后的日子不后悔,现在的生活还是简单朴素一点,保持单纯的好。否则太多牵挂,太多焦虑,岂不左右了自己明智的判断。记得动画片忍者神鬼里面老师对达芬奇说:问问你的心。言下之意,不要勉强自己,问问你自己的心是否快乐。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第四篇】

我推荐于丹庄子心得,最很久就有朋友向近抽时间读了一遍,果然受益非浅。于丹教授不愧为北师大知名学者,一本博大精深的庄子,被于教授以平实浅显的语言展示在我们普通人的面前。于教授在这本庄子心得中,对人的思想境界的描述以及庄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是很深刻的。看完之后深有感触,但是我们普通人若想做到庄子那种逍遥的境界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生活在这个竞争而更新飞速的现实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说在追名逐利似乎更实际,每天一睁开眼,就不得不为了生存的目标而打拼,正所谓世人皆被名利累,人间多少温情存。虽然庄子说人可以有高尚的追求,要有大的境界,但是,我们所追求的大境界也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生存方式更富有成就感。

我现在读庄子心得还真正是时候,因为自己正处于心情浮躁时期,看完这本书心情沉淀了许多。尽管自己平时自认为很淡泊,但是一旦有小风声草动当头时,也难免心浮气躁,以至于搞的自己心神不宁。后来静下心来想想,有些东西根本不必太在意的。当然不在意并不是放弃,而是如何正确理解。比如亲情和爱情,虽然不能时时誓言以对,不能时刻环绕身边,但是,只要知道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轨道上正常运行就可以了,并且彼此都在对方的心中,还强求什么呢?对于理想和事业更应当如此,人既然生活在现实社会,就要学会适应社会环境,而不是要环境来适应你。人是这个社会的主体,能够去研究人体,或许有一种从外到里的神秘揭开,所以,我选择了冷冰冰的医学。生性多愁善感的我,活泼好动感的我,每天却要面对那些厚厚的医学书籍,乃至复杂的解剖图普,还有那血淋淋的尸体标本,毫不顾忌地挖掘着一种自我认可的潜力,面对那些病患苦痛的表情,甚至生离死别的哀伤,也是对自己心志的折磨和考验。

当一切都适应了以后,生活又出现了新的转折点,面对自己的新身份感到无所适从。经过内心水火相搏,我忽然之间领悟了一些东西:我们都是凡人,思想上有对名利的渴望也是正常的。问题是怎么样正确的看待它,我不会刻意的追逐,只会让它顺其自然的发展。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不可能做的面面俱到,我只要在自己的位置上,做最好的自己就行了。正象庄子所说的,我虽然不能做装水的瓢,但我却可以做成船,也就是说人总会有自己的位子。

71 3545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