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题材实用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日记题材实用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日记题材1

一、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欲望。无论是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或多或少都会产生自身的认知和思考。《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对外部事物的认知和思考加以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比如你心中有没有想说的话要对谁说?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真实的意思?你有哪些见闻想和别人分享?你想不想把它们描写得绘声绘色,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一系列的诱导启发,学生便跃跃欲试,创作热情高涨。

二、指导学生写日记

写日记也是一种积累,它是为以后的作文积累创作素材。学生积累了大量写作的素材之后,自然会有感而发,再加上适当的指导,学生就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了。好的文章能使情景再现,而日记就是灵感的保险箱。生活中许多美丽动人的瞬间稍纵即逝,只有记录下来才能成为永恒的画面。由此可见,指导学生写日记,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小学生写日记容易写成流水账,所以,教师的指导更显得重要。教师要教给学生写日记的方法,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记录当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日记最好有个题目,以便以后作文提取素材。教师要教会学生整理日记。日记的内容包罗万象,最好分门别类加以整理。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可以一举多得。另外,摘录优美的词句、名言警句等也是日记的一种形式。对以后的写作大有裨益。

三、教给习作学习策略

习作的第一步是构思,构思又包括审题、立意和选材。审题要紧扣作文题目中的题眼和题限进行分析,掌握作文的要求,也可以拿与当前作文类似的题目进行比较,明确异同点,准确定位当前作文的要求,还可运用逐层分析的策略来审题。

构思的最后一步是选材。写文章好比做衣裳,首先得选择材料,即写作素材。十分文章,七分选材。选材在写作中至关重要。前面提到的写日记,其实就是观察积累的策略,从分类整理的材料库中选择当前作文所需材料。选材要有重点,去粗取精,这样选出的材料才具有典型性和新颖性。

习作的第二步是写作,写作包括拟题、列提纲和剪裁,如果把写作文比作做衣裳,拟题就是确定衣服的名称,列提纲就是设计衣服的样式,剪裁就是对布料的取舍,做出适当的安排。

其次是列提纲。提纲既像服装设计,又像建造大楼的框架,提纲列好了,写起文章就会水到渠成。小学生作文很少列提纲,想到哪写到哪,心里没底,作文自然难写。我们要教会学生列提纲。一个完整的提纲一般包括题目、文章主旨、主要内容和段落安排。初学者可以把提纲列得详细一些。

最后是剪裁。剪裁的基本原则只有一条:那就是看材料能否很好地表达文章的主旨。凡是与文章主旨无关的一律删除,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典型材料要详写,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的要略写。

四、学生习作成果展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的成功感和自豪感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源泉。”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两位大师的话联系起来理解,就是说让学生体验到习作学习的成就感,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作文浓厚的兴趣,他们也就找到了最好的老师,甚至是无师自通。所以,教师要重视展示学生的习作成果,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机会展示他们的习作成果。比如,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放声朗读,在其他学生热烈的掌声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信心。对于特别优秀的作文,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如果能够发挥学生的激励作用将无法想象。

习作成果的展示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看到优秀学生的成果,还要看到学困生的闪光点,哪怕他们在作文中只用了一个好词或句子,教师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给他们在班级展示,让他们也能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相信他们对作文的兴趣会日趋浓厚。这样的作文教学才是成功的作文教学。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是一个研究不完、探索不尽的王国。正如人们所说“作文有法,但无定法”。我相信只要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精神,并且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作文教学遵循创造性思维的规律,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作文教学的质量便会大幅度提高。

日记题材2

一、用好摘抄本

学生生活毕竟简单,范围小,哪有那么多的材料可以获取呢?因此,我们虽然提倡写生活,但写起来,仍然觉得无米下锅。那么我们就要指导学生从书刊、电视、网上来探寻、收集,积累作文材料。古人说写文章要引经据典,这里的“经”与“典”就是历史上有价值、有说服力的东西。古人教学就是读书,反复读,直到会背诵,教师也没有怎么讲解,不像现在老师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解释。但古人的作文水平却很高。这说明多读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积累素材要“厚”,即要“多”字。“多”,才有“活水来”,才能得心应手。积累了的写作素材,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写出好作文来。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建立一个抄本,把平时读书时遇到的一些好的作文素材积累到这个本子上。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在写作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了《从家庭到学校》。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夏》。但是“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

老师对摘抄的内容做适当的指导,指导学生恰当地运用素材 。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不是把已有的素材原封不动地抄写到文章中来,这样写是与想要表的内容连接不上的,更不会写出不出好文章。在学生积累了的素材,还指导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素材。其策略主要有:一是将原本比较复杂的、比较长的故事用性的语言叙述,压缩;二是对原来比较简短的素材扩展,使之变得更加和充实;三是所表述的对所选用的素材浅析,让文章的和得更加紧密等。其原则文章的主旨和的性质来予以选择使用。四是对经典的古文、美文则指导学生背诵,感悟优美的语言,增强语感。

总之,“厚积”才能“薄发”,积累了的素材,学会有选择的使用。这就解决了学生写作中“无米之炊”的问题。

二、用好日记本

学生作文难首先表现就是素材缺乏,老是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只好胡编乱造。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自然空洞乏味。我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认真分析,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不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缺乏生活的积累;二是学生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水平发展不平衡,说起来滔滔不绝,绘声绘色,写起来却无从下笔。

针对这个问题,我坚持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感觉效果还不错。学生坚持写日记能积累写作的素材,提高写作的兴趣,训练书面表达能力。实际上很多教师都知道让学生写日记的意义,也要求学生写(),但往往不注意提高学生兴趣,不注意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觉得写日记是多余的负担而难以坚持,也就收效甚微了。对于如何提高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和水平,我注意了以下两点:

第一,留心生活,让学生有话可写。

“今天我什么事也没做就是上课、回家、做作业、玩,有什么可写的?” 同学们写日记最头疼的是没事可写。其实值得写的东西多着呢。

罗丹说:“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日记的内容其实就在周围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随处可见的日记材料。

学习是同学们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在学习中有乐趣、苦恼和困难,功和失败,这些都是很好的日记材料。 学习了伟人和名人的一些故事,受到了什么感染和教育,懂得了什么道理,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提高了什么能力?上美术欣赏课,得到哪些美的感受?体育课、手工课都掌握了哪些技能技巧…… 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时,是怎样克服的,得到了那些人的指点帮助,悟出了什么道理…… 我对学生日记的要求只有一点:只要是写真人真事真心话就行,不用考虑字数的多少、布局与谋篇、开头与结尾等等。当找不到事情写,就把自己当时的心情写一写也行,就把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记下来也行。这样就把影响学生书面表达的所有枷锁都去掉了,让学生觉得容易写,才能乐于写坚持写,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会逐渐提高,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写真人真事真情感的习惯。

第二,认真“读”学生日记。

日记题材3

关键词写作源头;日记;阅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如源泉,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源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家尚需体验生活,更何况涉世未深,缺乏社会经验、阅历甚浅的中学生呢?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获取实实在在的素材。

要写好作文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素质:

一是开“源”的能力;二是导“流”的能力。

前者表现为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敏感能力,对客观世界的洞察力。它能够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绪去观望外面世界的瞬息变化,提取有用的信息。作为思维的起点和凭借,从而产生情思流。

后者指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写作技巧。它能巧妙地将情思流加以疏导,引“流”入海。最终写出高水平的作文来。上述两项素质都非常重要,只有源流两畅,佳作才能产生,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学生苦于心中无素材?“源头”何处寻,如何引导学生探源?

一、从日记中找源

作文教学就是指导学生体验生活,并将体验过的社会生活形式化的过程,因为写作文过程,有必要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要求每一位学生必备一本记录本,教师可定期帮助学生整理素材,要求学生记下本周内所经历的事命名为“本周记要”,它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并定期让同学间相互交流;也可要求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心理日记。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可真情实感从何而来?

从生活中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稍不留意就过去了,不能引起学生任何的思考,不能激起学生任何的情感。那么写观察日记让学生将当天发现的,觉得最特别的事情记录下来,不管是好事还是丑事,不论是喜怒哀乐还是新闻趣事,只要觉得印象深刻的就把它记录下来。同时教会学生写心理日记。心理日记最有利于学生抒发真情。

实践表明,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大胆说话,勇敢面对,是写作的成功之道。因为周围的社会是“生活”,我们内心活动也叫“生活”,可称之为“内生活”。它是外生活在内心的反映。凡是习惯写日记的同学都会有这样的一个体会,那最得意的作品往往是内心生活的写照。“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讨论的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学会形成主体性的人格。”写心理日记可以说是自己与自己对话,它可以避免套话、假话,从而促使作文用真情写眼前的事和心理的话。因此要学写观察日记、心理日记开始,从观察生活、认识自己、赏析自己开始,从而时时引进作文的源头。

二、从阅读中找“源”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较普遍地存在着课文教读与作文教学相脱节,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我们应该把阅读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平时所阅读的文章或做过的阅读训练学到语言、章法、主旨等,同时都应该按要求整理到软抄本上去。比如,记叙文,则应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选材;议论文应摘抄论点、事实论据及道理论据。对此,老师应定期检查、督促。

当然记下还不行,还应要求学生经常看,仔细揣摩。生活素材一旦积累多,能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联想能帮助作者突破材料的局限,横向开拓,纵向引申,产生由表及里的思想飞跃,把自己积累的素材产生,他们的活水也就多了。学生的思维就活了,坚持下去,就会出现学生笑眉对作文题的局面。

三、向课堂找“源”

接近生活的话题,可引起人们的谈兴。向文索题,则不仅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还能调动研读课文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将阅读和习作,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起来。为此,在教学中注意充分利用教材,向文索题,进行训练,如将王维的诗《使至塞上》改为记叙文,要求忠于原诗,在内容、情节、细节、写法等方面,有较多的发挥,文章写得充实、丰富、具体。这种训练促使对诗文的再阅读,也培养了学生的选材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

71 1896763
");